- 81.50 KB
- 2022-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言学概论》教案选用教材:叶宝奎《语言学概论》施用范围:汉语言文学本科 厦门大学中文系语言教研室\n第三章语义【教学目的】理解语义的性质及分类;认识语言义和言语义的区别;掌握理性意义、附加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内容和特点;简单了解语义学的发展;了解语义特征分析法和相关的语义场理论。【基本概念】词义理性意义附加意义语法意义区别性语义特征义位义素语义特征分析法语义场上下义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多义关系【基本理论】一、语义的性质二、区别性语义特征三、义素分析法四、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五、义位的组合和聚合六、词义的发展演变【重点难点】一、语言义和言语义的区别二、怎样进行义素分析三、语义场理论及类型四、词义演变的原因和演变途径【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所用课时】8课时\n【教学内容】第三章语义第1学时一、语义的内容和性质(一)语义的定义(将语义与意义、词义区别开来)1、日常生活中,意义的含义很多:“意义”本身的含义→“价值”;“作用”作为学科术语→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人类学都要探讨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所标记的内容(“雨伞”→防潮防水;绿灯→通行)2、从语言学角度看,语言符号所标记(代表)的意义内容就是语义,也就是具体语言特定符号所具有的内容其中语言符号包括静态备用单位(语素、词、固定短语)和动态组合体(自由短语、句子、句群、段落)等两大部分,其表示内容都属于语义→可见,语义是极其复杂的3、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句子形式表达的内容→句义)词义就是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它是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和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其中,词是最基本的造句单位,而句子是最基本的交际单位,所以句义经常涉及语用问题。词义和句义是语义研究的核心内容,但研究偏重词义。由此可知,从概念上看,意义>语义>词义(互相包含关系)语义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人们描写分析语言习惯于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进行→重形式,轻意义而语言作为符号系统,首先具有音义结合的二重性→语义是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系统中地位重要。(1)语义和语言要素各部门的联系→在语言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语音:音义结合,缺一不可。词汇:没有不表达意义内容的词,是形式与内容结合体→(形+音+义→词汇内容)语法:语法分析越来越重视语义作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格语法、配价、语义指向)(2)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在其他学科领域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反映了人类思维的客观实际)哲学(语义哲学流派)、心理学(语言习得)、逻辑学(概念的外延与内涵)、人类学、社会学、计算语言学等上述学科中关于意义的核心等问题至今尚未解决,答案多,但仍不完美。60年代以来,解释语义学、生成语义学、逻辑数理语义学、格语法等语义研究模式相继出现,但由于语义本身的复杂性,这些问题尚处于探索阶段,语义仍是语言研究的薄弱环节。(二)语义的内容\n不管是语素义,还是词义、句义,都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理性意义、语法意义、附加意义。1、理性意义/概念意义/逻辑意义/指称意义(1)定义和特点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的那部分内容,概括反映客观对象及其关系的本质属性而形成的一种意义。→以客观存在为基础,不涉及人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理性意义是语言符号所表达的最基本的意义→要表示客观世界,必须有理性意义(概括反映)各级语言单位都有理性意义→词的语音所表示的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词的理性义)(2)讨论:虚词有无理性意义?有争论→无(不表示特定概念,只表示某种语法关系);有(客观存在的关系也是一种理性义,如“和”表示一种连接关系)从历史上看,大部分虚词由实词虚化而来(和:唱和;应和,从口禾声)(3)理性意义与概念理性意义是语义标记功能和交际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处于核心的地位(基本意义→收录在词典中)它属于语言范畴,职能是交际→人们相互理解,抓住区别性特征即可;但理性意义不等于概念。概念是思维范畴,它用来认识反映客观世界→全面深刻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的那部分内容,词义来源于客观现实,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即使是像反映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的“地狱”、“鬼魂”、“玉帝”等词,其意义的产生也有客观基础,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一种歪曲的反映。词义中这种反映客观现实现象的部分就是理性意义。2、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对理性意义再概括而得到的类型意义以及根据该意义在语言中的作用再概括得到的功能意义。其概括程度大大高于理性意义。它不是事物属性的反映,而是各类语言单位在组合搭配时表现出的语法作用和功能特点方面的内容。对词而言,它总是以特定的语法形式(造句规则)进入句子→其语法意义就是词的语法特点和语法作用经过类聚之后所产生的那种意义。→概括性如“人”、“树”概括了所有“人”或“树”的本质特点→理性意义二者有共同点→表示客观对象的名称→类型化意义(名词)→语法特点和功能共同点→可作主语和宾语“伟大”的语法意义:形容词,可作谓语、定语。“并且”的语法意义:连词,连接并列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小句。3、附加意义/色彩意义/附属意义附加意义是词义中词的理性意义以外的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它是附着在理性意义之上的语义内容,通常体现语言单位的某种倾向、韵味、格调等方面的意义,它是在长期使用中固定下来的社会约定俗成的语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给词义加入一层附加色彩。\n常见的有:感情意义、形象意义和风格意义。(1)感情意义:语义中所包括的语言社团对客观对象所作的主观评价或态度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褒义和贬义两个方面,如:赞扬、喜爱、尊敬、厌恶、讨厌、轻蔑、亲昵等。“乖乖”:对小孩的称呼(+“可爱”、“亲切”的感情色彩)商店、商品的名称(“诚达”“好又多”“全聚德”)A、不同语境、不同使用者用同一个词语,感情意义不同。如“老头子”(老伴:亲昵、喜爱;年轻人:厌恶,不尊重)B、有的感情意义渗透于理性意义之中,而不是游离于理性意义之外,成为理性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喜欢”、“讨厌”本身的理性义暗含褒义;“放肆”(+轻率、任意)则带有“厌恶”的感情倾向。C、虽然是主观态度或评价,但须在理性意义的基础上产生。→个人不能随意改变社会公认的语义成分:“老大爷”→尊称;“臭老汉”→憎恶(2)形象意义:语义中所包括的人们对客观事物所作的联想而产生的意义内容。它是由客观事物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方面的感性反映。A、附加视觉形象意义:仙人掌、金钱豹、蘑菇云、灰不溜秋、白花花、丁字路口、爬山虎B、附加听觉形象意义:乒乓球、呱嗒板儿、响当当、霹雳舞C、附加味觉形象意义:香喷喷、臭烘烘、甜丝丝、辣乎乎、酸不溜丢D、附加触觉形象意义:冰凉、火热、硬邦邦、麻嗖嗖有时候附加两种形象意义:水汪汪(明亮+灵活)胖墩墩(胖+矮+结实)(3)风格意义:特定语言单位在具体运用中形成的个性特点→使用范围不同造成的使用语言时,场合、对象、目的、文体不同→适合特定语境的语言造成某种气氛或格调,包括口语的、书面语的、方言的、行业的、俚语的等方面交际场合或文体的语言特点口语:爸、妈、脑袋、撒野、害臊、黑咕隆咚、深更半夜→随便、通俗书面语:令尊、令堂、步伐、对抗、覆盖、公允→正式、文雅以上三大方面构成语义内容的整体,三者统一于语义之中,缺一不可。其中理性意义可以使我们认识语言;语法意义可以使我们理解语言;附加意义可以使我们运用语言;三者不仅统一表现于词义中,也表现于短语义、句义等每一级语义单位之中。第2学时(三)语义的性质由上可知,语义内容十分复杂,以存在状态分两大类:静态语言义和动态言语义(具有不同的性质)1、语言义与言语义的区别和联系语言义:静态语言系统中语言符号(语素、词、固定短语)所具有的意义内容,是语言体系中固有的内容。\n言语义:动态语言系统中语言符号(自由短语、句子、句群、段落、篇章)所具有的意义内容;特定语境中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的内容。二者的区别语言义:客观对象在人们头脑中抽象概括的反映→抽象概括性特点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体系固有的,不受任何语境的影响→规定性、稳定性言语义:语言符号意义的个别体现和具体运用→具体性、个别性受语境的强烈制约,渗透主观意愿而产生临时意义→临时性、灵活性、不稳定如“动物”的语言义:生物中的一类,以有机物为食料,有神经和感觉,能运动言语义:人人都要保护“动物”(稀有)/他们简直不是人,是“动物”对句子而言,言语义更复杂,如“我今晚没空”→不同的深层义二者的联系→相互依存A、语言义来自言语义→从言语义中概括出来的,存在于具体、个别的言语义之中。B、语言义是言语义的基础,言语义是具体体现和运用,是语言义在动态使用中产生的无数变体。C、言语义可以转化为语言义→某些具体个别用法不断重复使用→社会认可→固定为语言义2、语义的性质(1)语言义的性质(包括词义、固定短语义)A、客观性:词义反映客观存在(客观事物[实词]及其关系[虚词]),其理性义、语法义、附加义都具有客观基础。如“鸟”(带翅,著羽毛,卵生,带有角质两足的生物)→以鸟的客观特征为依据概括出来的词义只能反映客观存在,而不完全等于它。→词义与客观事物不完全对应(人们认识的局限→全面/不全面;正确/错误)其具体对应情况:第一种:词义等于客观存在→词义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容相符合。第二种:词义不完全等于客观存在→词义不完全反映客观事物。天、地、月等自然现象的认识都是不断深入的;“水”(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过去的词义第三种:词义不等于客观存在→词义错误地反映客观事物B、概括性:词义是对客观存在的抽象的、概括的反映→客观事物无限复杂词义是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例如“苹果”这个词的意义,就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的色彩、形状、味道等的苹果的共同特征。词义的概括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三个方面。概括一类客观对象的共同特征,舍弃某些个别事物的特点概括的程度有时表现不同(种概念∠属概念:杨树∠树)单独概念也是概括的,如专有名词“黄河”(发源、流量、流域、水文特点……)词义是概括的,但在具体语言中,其反映的内容又是具体的→概括对应性特点C、社会性:语言是社会现象→词义具有社会性特点从词的形成看,词义是使用同一语言的全体成员共同确定的→约定俗成性“寒酸”:穷困潦倒≠硫酸\n从词的使用看,词义的运用受社会制约,全体成员对同一个词的意义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否则就影响交往。这个酸秀才(讥讽文人的迂腐)方言“有”(动词前)→特定方言区有社会性D、发展性:词义形成后相对稳定,但也是发展变化的→社会发展,客观事物变化,人们认识深入不同时代词义有发展:兵:兵器→战士;走:跑→行走;江:长江→江的总称同一时代词义也有发展:污染(空气、水源等具体事物→精神等抽象事物)E、民族性:词义是一个系统,受到特定民族的制约→民族特点和民族色彩同样的客观对象,不同语言系统中的词义不同。“伯父、叔父、姨父、姑父”→uncle(汉族重视社会关系)F、模糊性:词义反映事物是概括的,明确的→词义所包含的概念的外延是模糊的表现为事物的范围不确定,界限不分明。反映客观事物的标准不明确:“大、小”“高、低”“美、丑”模糊性是相对的,任何词义都是精确与模糊的统一→在特定语境中,其范围和界限是明确的。外延比较确定的词的意义一般比较明晰。如“人、地、天空”以及数词。交际中模糊性很重要→只要区别事物,指代大致范围就行了,不必太模糊。G、全民性:词义对于具体语言社团的全体成员具有全民性。具体语言社团有阶层、性别、年龄、社会分工的不同,对同一个词的词义作出各自独特的理解,这一现象表现一定阶级性,而词义却是全民性,保留着全社团“约定俗成”的、普遍认可的东西。第3学时(四)语义学把语义作为语言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析平面进行研究的学科就是语义学。语义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但语义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学科20的世纪的事。语义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1、语文学时期(19世纪前)早期的语义工作是注释古书(文字注解),语文学时期的语义研究就是伴随这项工作逐步产生发展的。欧洲:古希腊为哲学典籍作注解→研究典籍的语法,同时考订意义→目的是让后人读懂我国:语文学时期的语义研究→训诂学(1)春秋战国时期注释《春秋》→《公羊传》《谷梁传》(2)汉代提倡读经,古籍注释之风兴起。郑玄《诗》《周礼》《礼记》注,专门释义的工具书《尔雅》(3)晋代语文学重点转到了音韵方面,训诂工作并未结束。(4)清代训诂学到了顶峰。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愈樾等大家。中外语义学研究存在不同:古希腊、罗马、印度重语法、也重语音,轻语义(希腊语、拉丁语梵语→曲折语,形态丰富)\n中国重视字义→孤立语,很少形态变化成就与不足:积累了大量材料;但限于注释古书,疏通文字(通经的需要)→词义研究不全面、不科学、不系统2、传统语义学(19世纪——20世纪二三十年代)19世纪初,语言学独立为一门学科→从语文学进入语言学→发展步伐加快,领域扩大这时的语义研究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词汇学的一部分(传统语义学时期)(1)语义学的独立。1938年德国学者莱西希主张把词义研究建成一个独立学科“意义学”→未引起重视1893年,法国语言学家布雷阿尔首先使用了semantique(语义学)这个术语,并出版了《语义学探索》→渐渐从词汇学中独立出来→由传统语义学时期进入现代语义学(2)主要理论方法理论:在哲学、逻辑学影响下,以具体语言的语义研究为基础,吸收语文学时期的成果而形成的。研究问题:词义、语音、客观事物三者的关系;词义与概念的关系;词义的色彩;同音词、多义词、同义词;词义的发展演变等(3)主要贡献和不足语义研究从语文学、训诂学到传统语义学是一次飞跃。不足:A、研究方法是原子主义的。不象语音学、语法学那样整理并研究系统,没有从关系着眼考察语义系统,把系词看作孤立的个体去研究→对语义的分析是原子主义的。B、研究范围囿于词义。语音学从最小的语音单位一直到最大的单位。语法学也是这样。传统语义学只关注词义。A、把词义作为囫囵的整体,未对语义单位作微观分析(语音、语法把单位分解成因素进一步研究)3、现代语义学(20实际20、30年代至今)20世纪初,语义学从词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学科。20世纪20、30年代,语义学研究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现代语义学阶段,其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传统语义学(1)现代语义学的内容:深入语义的微观层次,研究语义结构和语义单位之间关系扩大语义的研究范围,研究语素、词、词组和句子的语义内容。重视语义的系统性考察,注意挖掘特定语言中的语义系统。(2)现代语义学流派(语义研究模式)A、结构语义学:受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影响,采用结构主义的理论方法研究语义把语言的意义看作系统,进入语义系统研究,并提出语义场理论→理论与方法的重大突破代表人物:[德]特里尔[英]乌尔曼50年代后期,地位上升B、解释语义学:60年代初,受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的影响,认为转换生成语言学不只要研究句法,还要对句子的深层结构作出语义的解释;(乔姆斯基接受并补充→开始注意研究语义)用符号和规则对语义进行形式化描写和微观分析,检验句子的搭配,解决歧义问题。代表人物:[美]卡兹福德\nC、生成语义学:60年代后期,乔的学生莱可夫、卖考莱、罗斯·波斯塔等,提出不以语法为基础而以语义为基础的语言理论模式(乔认为语法是基础,可以独立于语义之外进行研究)认为语法和语义不能截然分开,语义是基础,具有生成性→不必假定纯语法的深层结构存在,通过一次转换就从语义直接产生句子的语音形式。这可从儿童学习语言中找到证据。D、菲尔墨的语义理论:菲尔墨是乔的学生,1968年发表《格的理论》,提出一整套用来说明句子语义的理论→格语法理论:该理论是对生成语义学的进一步休正,提出“语义深层结构”,认为句子由情态和命题构成,任何命题都可扩展为一个动词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语义格(名词中心说)→通过转换,将语义深层结构变为句子表层形式E、切夫的语义理论:也主张把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结合起来分析句子。认为句子都是围绕谓语部分构成的,以考察动词的语义特征为重点→动词中心说F、逻辑数理语义学:利用许多数理逻辑的概念和表示方式来研究语义。70年代,美国逻辑学家蒙塔古创立了“蒙塔古语法”→主要研究语义,也研究句法和语用。认为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一样可以用精确的数字描述出来,研究自然语言的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都应成为数学的分支。(3)现代语义学的成就和不足成就:现代语义学不仅重视词义,也重视句义的分析,适应了自然语言和信息处理的要求,取得了成果,使语义研究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语义研究成为了重点和热点不足:与语音学、语法学相比,显得粗疏,不够成熟。原因?A、语义系统复杂、庞大,难以把握。B、语义渗透各方面,与许多学科有联系。C、语义隐藏在深层,受语境、语用、语法等诸方面的制约。D、忽视了传统语义学的一些成果。语义学分类:个别语义学(以具体语言为对象)/普通语义学(以人类语言为对象)描写语义学(语义性质、系统和语义构成)/历史语义学(语义演变事实、规律和原因)第4学时二、语义的构成语义单位指语言中表现意义的单位,语义学中最基本语义单位是义素、语素义、义位、义丛、义句、作品义。(一)义位1、定义:义位是从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归纳出来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具有独立形式标志的最小意义单位。2、特点:它是语义系统中最基本、最自然、最现成的语义单位。3、义位与词义、义项有区别:(1)义位不完全等于词义。二者处于一个语义层级上,但并不相同。词义指词的所有意义,义位指词的某个意义→单义词词义=义位;多义词词义>义位\n(2)义位不完全等于义项。传统词汇学对多义词的意义的解释和运用都以义项为单位进行。语义学上的“义位”大体相当于传统词汇学中的义项。但有的义项不能独立运用(二)义丛/义组/义系1、定义:义丛是由义位组合而成的比义位更高一级语义单位,大致相当于词组的意义。2、分类:固定义丛和自由义丛固定义丛:其含义、性质、结构都属于语言,是构成义句的现成单位,经过规约、共同认识固定下来。如“厦门大学”、成语等。自由义丛:其性质、结构属于语言,但其含义属于言语,体现了运用者的个人创造和灵活性。“晴朗的天空”“接受批评”“听歌曲”(三)义句1、定义: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的内容形成的语义单位。它由义位、义丛组合而成。在言语交际中,义句是言语中最小的表达相对完整意义的语义单位。2、性质特点:(1)义句的性质结构方面显示了一定的规则,属于语言,是语义系统中最大的单位。它所包含的意义片断则属于言语→义句一般是千差万别的(2)由义位、义丛构成,有一定的结构关系和模式,但并非简单相加,而是在语法规则、语境等因素的制约和提示下发生的一种质变。(3)现代汉语语义学中,义句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汉语无词形变化,组词造句多用“意合法”)(四)言语作品义比句子更大的言语单位意义(一段话、一篇文章、著作内容)→完全属于言语的范畴,是风格学研究的对象(五)语素义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合成词义位的构成情况,我们又将词义分离出语素义来。定义:是话语片段中不能再切分的最小的语义单位(但不能独立运用)特点:对于单纯词来说,其义位也就是词根的语素义;对于合成词来说,其义位是由语素义组合而成的,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化合。(如“白菜”“教室”)比喻义、引申义→铁窗(监狱);“浪潮”(大规模运动);骨肉(兄弟亲情)(六)义素(1)定义:义素是对义位进行微观分析得到的语义单位。(2)特点:义素属于语义的微观层次,它没有对应的语言形式(音+形),不能直接观察到,只有组合起来才能形成现实的语义。义位是表达中最自然的语义单位,但它不可以再分;义素是义位的组成成分,因此也是最小的语义单位。语素义是构成语义系统的材料单位,生成其他语义单位的基础,义素不是语义的现成单位,它隐含在义位之中,必须通过重新分析得到,因此由是最原始、最基本的语义单位。\n第5学时怎样分析义素→义素分析法1、义素分析法的提出一般人掌握词义的组成成分是不自觉的,如“校园里有多少种树”(通称)“花园里种了一棵小树”(植物)“砍树盖房子”(木本的)“树”的三个组成成分“木本的”“植物”“通称”体现在具体交际中(人们意识不到)。20世纪40年代,丹麦语言学家叶姆斯列夫提出了义素分析的设想。5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朗斯伯里、古德内夫受音位学区别性特征的启发,研究亲属词时提出了义素分析法。60年代,美国人卡兹、福德将义素分析法用来为生成转换语法提供语义特征,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哥哥”的义位可分解为四个义素:亲属、同胞、年长、男性;“妹妹”的义位可分解为四个义素:亲属、同胞、年幼、女性。(至少有一个义素与其他义位相区别)2、在特定语义系统中具有区别不同义位功能的语义特征叫区别义素(区别性语义特征)在特定语义系统中不具有区别不同义位功能的语义特征叫共同义素(非区别性语义特征)(1)分析义位时得出的义素实际上在不同的语义关系中都有区别义位的功能。义位就是一束义素(既区别义位又联系义位)如:亲属→非亲属(帅哥、的哥);同胞→非同胞(表哥/堂哥)、年长→年轻(弟弟)(2)同一概念在不同语义系统中分析到的义素(语义特征)可能不尽相同。Brother:亲属、同胞、男性(其中“年长”不具有区别义位的作用,汉语中则区别义位)(3)不同义位处于不同的语义关系中进行比较,语义特征表现不同。如“男人”与“女人”→共同义素:“人”“成年”→区别义素“男性”、“女性”“男人”与“小孩”→共同义素:“人”→区别义素“成年”、“非成年”3、义素分析法的步骤义素分析法是一种聚合分析,把一组义位在对比中分割成最小的对立成分,然后进行分析并描写语义的相互关系。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对比原则在语义研究中的运用。(1)明确分析对象,确定语义场义素分析一般在相关义位中进行,确定相应的范围很重要。语义场是现代语义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指语义中固有的具有共同语义特征的义位集合。它是以义位为单位形成的系,其内部成员在意义上相互制约,互相规定→语言中的语义总场语义总场再分→子场→更小的子场→最小子场(不能再切分)确定最小子场是第一步,如:亲属语义总场→直系、旁系亲属语义场→同胞语义场→兄弟语义场生活用品语义场→家具语义场→坐具语义场→木制坐具同一义位可分属不同义场→教师、教练、师傅→教导传授者/教师、学生→学校成员(2)比较分析对各义位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主要目的)。如鞋、靴子、袜子→共同特征:穿在脚上的东西/区别特征:有筒/无筒;走路时着地/不着地。各人对义位理解有差异→义素分析借助于权威的词典释义:“男人”:男性的成年人→\n男性/成年(3)描写(采取方法进行进行表达)语义学家提出“元语言”(不能被直接感知到的语言)理论:从人类认识结构中分解出来的语义成分,描述自然语言和人工符号。方法:直接把分析出的义素组合在一起,用[],用符号进行区分。如+(有)、-(无)、↓(小)、↑(大)、xi(性质)、k(动作)如“大”:↑(xi)[+体积][+面积][+数量][+强度][+超出一般](“+”可以省略)通过图表和专用符号来表示。如“骒马”:[-雄性]([+雌性])[+成年]4、义素分析法的价值使语义脱离了笼统的结实,更加科学化、精确化。(1)为语言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新手段。使同义、近义、反义的辨析操作性和准确性提高。(2)为词典语义特征的描写提供方便和理论依据,使释义更加科学、客观。(3)有助于计算机识别语义,提高了机器翻译水平。使语义描写形式化、公式化,便于机器识别。(4)突出义位组合之间的关系,说明词语的搭配能力。“喝”[+液体]→[+粥][-饭]第6学时三、义位的组合与聚合(一)义位的聚合1、语义场:若干义位→表彼此共性的义素+表彼此差异的义素→互相制约,互相规定,互相作用语义场是现代语义学的重要理论,利用它确定义位的真正含义,成员越多→语义范围越分越细→义位具体准确2、同一词内部不同义位的聚合→多义类聚交际需要,修辞作用→多义词产生(多义义位由引申联想、形象联想和借代修辞产生)思考:多义词产生原因?一个词在最初总是单义的,在使用中,与之有关的意义也用它来表达,它就变成了多义词。词义的派生是有现实基础的,派生义和派生它的那个意义所指的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有联系,于是就共用一个词表达,原来的词就派生出了新的意义。多义词多项意义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的义项使用比较多,在一个词中占中心地位,那么这项意义就是基本意义。多义词的使用不影响意义的理解,因为在具体的句子中,由于上下文的限制,多义词就只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意义,其它的意义就排除在外了。3、不同词之间义位的聚合→同一关系、反对关系、上下义关系(1)同一关系:相同或相近义素的义位→同义词(多义词的不同义位分别形成同一关系)包括等义关系和近义关系。等义关系:理性、语法和附加意义完全相同(义素构成同)如包菜/卷心菜;衣服/衣裳;近义关系:大部分语义特征(义素)同→理性义、语法义近,附加义异。生日——诞辰\n理性义近,语法义同,附加义异。鼓动——煽动(褒——贬)语法义同、附加义同,理性义近。矗立——屹立;优良——优异理性义近,附加义同,语法义异(搭配)。短——矮;整理——整顿(2)反对关系(反义关系/相对关系):同一语义场中含有相反或相对义素的义位→反义词不同义位可分别形成反义关系。互补反对关系:互相矛盾,互相排斥→对立互补,非此即彼。两项对立,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互补反义词/绝对反义词:生死、动静、建设/破坏两极反对关系:对立的两极→存在过渡的中间义位(第三者)→分等级反义词/相对反义词黑白,大小,贫富,天才/傻瓜关系对立关系:同类关系中的义位具有相反或相对的义素。→既对立又依存,平等并列的同类关系买卖,被告/原告,教师/学生,上级/下级。嫁娶(3)上下义关系(类属关系/包含关系):不同层次上的义位含有特定的包含关系类与种之间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上下位词:植物/树、爱人/妻子,家具/桌子上义义位式子包含在下义式子里。下义义位=上义义位式子+表属差的义素:[植物][+木本]/[爱人][+女性]不同语言中语义结构不同→上下义关系不同:拿→持、执、秉、操、握另外,还有顺序关系(春夏秋冬、一二三四)同类相关关系(金银铜铁、眼耳口鼻喉、赤橙黄绿)第7学时(二)义位的组合义位的组合有规律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很受伤”“很女人”?1、义位组合的依据→为什么要组合?(1)交际功能的促使:社会发展→交际要求→组合表义为什么不添加新义位?记忆负担→影响交际A、义位的高度概括→不完全体现语义内容→组合起来相互补充→全面反映B、交际的经济原则→利用已有材料,表达无限内容→避免记忆负担(2)义位自身的性质:任何事物都是对象、性质和变化的统一体→义位的概括反映(本质属性)对象、性质特点、运动变化→交际中要组合起来→整体的反映世界“姐姐”→抽取对象属性,忽略性质与状态变化→交际中总是与相关义位搭配,否则失去存在基础“肥”→抽取性质特点,总与一定的客观事物相连(猪—、马—、肉—)2、义位的组合关系(语法学不重视,从形式出发作语法分析→语义关系比结构关系复杂得多)义位组合的制约性(1)语法规则的制约→语言符号线性规律的制约(义句结构的基本法则)\n义位与义位在组合搭配时受结构规律的制约。如副词不修饰名词;多层定语组合规律;名+动+名(2)语义条件的制约→结构内部的语义组合→隐性关系要符合现实现象之间的实际关系,即客观真实性;进行组合的词义内容不能存在矛盾对立,即语义表达的一致性。“我看书”正确,“书看我”错误→语法符合,但语义不符合。→利用义素分析法“看”→关涉的施事是有生命的[+生命]而“书”则是[-生命]→故不能组合(3)语言实际的制约→社会习惯,约定俗成人不人,鬼不鬼;很教授/很女性/很受伤;很本事→不合语法(adv+n)语义限制:吃[咀嚼][固体]喝[吞咽][液体]吸[抽进][气体][液体]社会习惯:吸笔、喝风、吃酒、吃烟→?义位的组合还允许联想、想象的参与→他一口气吃下二百个包子文学作品中,神话传说、童话→义位的超常搭配→人蒸发了(黑话)他的老婆们天天忙着争风吃醋社会发展→义位变化→组合变化:“宽”→房屋大→面积大:道路宽、额头宽“兵”→兵器:持兵杀人→战士:士兵(4)语境的制约(文化背景、思维习惯、价值观)由于不同团体、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的关系,各自都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语言文化系统,有一些语言的解读并不是因为词义的还原引起交流困难的,而是因为对对方文化背景的不了解。比如英语中说“I’mblue”。这就不能理解为“我是蓝色的”,在英语中,“blue”指代“忧郁”、“不开心”等等,是一种比喻的用法。4、义位组合的重要语义单位→义句义句是交际中最完整的语流片段,它关涉两大方面的内容:义句的内容(言语)和义句的性质结构(语言)→但传统语义学只注重句子的语法结构,忽视了句子意义方面的研究不同的对象由于身份、修养、年龄、职业、性别不同有不同表达方式:即使是问候语、套话也会有不同形式如“老师好”(小学生)“老师,您好”(尊重:大学生)“你好,最近好忙”(同事)因此,义位、义丛在组合成义句时的随意性相对更大一些。从结构性质上看,义句的结构有严格的组合规则,不管义位组成义丛,还是义丛组成义句,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则,并在义句中得到了综合体现。句子的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句法结构属于句子表层的显性关系;语义结构属于句子深层的隐性关系,二者分属不同的分析平面。由义位的超常搭配形成的特定组合使句子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使义句内容更加丰富,引人联想,更好地发挥了义位的交际职能。(1)义句的构成义位逻辑关系的不同→项目(表对象+性质状态)和谓词(说明项目)两部分,谓词是用来连接项目的,目的是向人们传递有关项目的情况(说明话题)。二者还可以再分类:A、项目: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方位、时间(施事、受事与谓词的联系最密切,最直接)\nA、谓词:零谓词、一元谓词、二元谓词、三元谓词零谓词:不能与施事、受事结合的词→自然现象:变天、入伏、地震、rain、snow(形式主语it)一元谓词:只能与施事结合的词→不及物动词:散步、跑、睡、病、失业、消失二元谓词:能分别与施事、受事结合的词→及物动词:有、嘲笑、喜欢、反对、希望、保护三元谓词:能与施事、受事和与事结合的词→借、给、送、租、转让、介绍(2)义句的结构类型从结构类型上看,义句可分为简单义句、复合义句和复杂义句三类。A、简单义句:表现为一个命题,与逻辑中的判断对应。按是否有谓词分成五类:无谓词义句:不包含谓词,由一个项目独立成句的义句。不与判断、命题相连。冰棍儿!天哪!好球!零谓词义句:由零谓词构成的简单义句。快变天了!今天出伏。Itisrainning。一元谓词义句:由一元谓词与施事构成的义句。他跑了。我很伤心。今天星期一。他三岁了。二元谓词义句:由二元谓词与施事、受事结成的简单义句。他喝水了。他在看小说。车子被雨淋湿了。三元谓词义句:由三元谓词同施事、受事、与事组合成的简单义句。他送我一束花。介绍两位同学入党。B、复合义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句连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思的语义单位叫复合义句。各个分句叫分义句。分义句的分析与简单义句同。我很好(一元谓词义句),谢谢你(二元谓词义句)。不好意思(一元谓词义句),我刚才打扰您了(三元谓词义句)。C、复杂义句:义句内部又包含义句的成分(义句的一个或一些成分也是一个义句)复杂义句中的义句形式称从属义句或义句成分。上次老师讲的课我没有听懂。(谓词是从属义句)晚上大家开着窗户睡觉。(修饰成分是从属义句)这几天我累得头都大了。(补充成分是从属义句)第8学时四、语义的发展演变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而词汇系统的变化又是语言变化中最明显的部分,语义的发展变化是词汇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由于语义内容的复杂性,因此他的发展演变是相当复杂的。我们主要以词义为例子来看一下语义的发展演变情况。由于多义词的存在,我们在考察词义演变时要首先把词义的发展(即一个词不同义位的发展)和义位的发展(即一个词同一义位的发展)区分开来。(一)词的各个不同义位的发展变化→义位数目的增加和减少词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既可能增加新义,也可能丢失旧义→添加新义位或者减少旧义位。\n1、义位的增加通过比喻或引申的方式产生新义位。如“包袱”(思想或行动的负担);口(出入通道);头(顶端或前端)义位增加不妨碍原义位的存在,新旧义位可以在一个词的形式内并存。2、义位的减少多义词在发展中出现义位丢失的现象。如“兵”古代有兵器、士兵、军队、战争等义,现在“兵器”、“战争”等义位消亡。“户”有单扇门(门)、人家(十二户)、从事某职业的人(织锦户)、守卫等义,现在“门”“守卫”等消失了,只作为语素义保留下来。(二)词的同一义位的发展演变1、义位的量变→义位的深化义位的指称对象和范围没有变,但由于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有所改变。(不是由A变成B,而是本身发生变化)通常由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刻,由不正确到正确,由不科学到科学。如“水”(合成成分是氢二氧一,内容加深);鬼火(野地里的火——磷化氢燃烧时的火焰);仙(迷信的人指……)‘月(月亮,古代《说文》阙也,太阴之精,用阴阳解释——地球的卫星,本身不发光)2、义位的质变→义位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义位指称范围的变化——质变(由A到B)(1)义位的扩大义位的指称范围扩大,变化后的义位指称范围大于并包含变化前的义位。(内涵缩小,外延扩大)如:江、河、门(单扇——泛指)英语bird原指幼鸟,现指鸟。俄语чернила(黑色的墨水)→各色墨水。这些义位由专称到通称,由特殊到一般,由种到类。从义位的构成看,是某些限制性义素丢失的结果。这些限制性语义成分的丢失导致义位概念外延的扩大。如汉语“鸟”有[+长尾]这一义素,现代丢失,[有生命][动物][卵生][飞禽]→鸟扩展为指一切飞禽。(2)义位的缩小义位的指称范围缩小,变化后的义位指称范围小于并被包含在变化前的义位中。(内涵丰富,外延缩小)如“瓦”(一切陶器→盖房用的土制建筑材料)“谷”(百谷总名→稻子果实)“售”(把东西卖出去:动作+结果→卖东西的,作)英语meat原指食物,现指食用的肉类。俄语пиво(泛指一切饮料)→啤酒。这些义位由泛指到专称,由一般到特殊,由类名到属名。从义位构成看,是增加某些限制性义素的结果。这些限制性语义成分的增加导致义位概念外延的缩小和内涵的丰富具体。如英语girl原指青年人,后来增加[+女性]义素,指女孩子;古汉语“宫”原指房屋,后增加[+帝王]义素,专指帝王的宫殿。(3)义位的转移义位的指称范围和对象由甲变成了乙。通常是由相似或相近联想引起的。如“走”(跑,与“行”相对→行走,与“跑”相对);“赂”(将财物赠送别人→用财物买通别人);“购”(重赏征求→买)行李(行人、旅客,或外交使节。)→旅行、出差时所带的衣物用品\n从义位构成看,义位所包含的一个或几个义素发生交替转移的结果。如“涕”古代指眼泪,汉代以后又有了“鼻涕”的意思。虽然都是人体分泌出来的液体,但分泌的地点不同(眼睛→鼻子);“脚”原指小腿,中古从下肢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指“足”;“闻”本指用耳朵听,转指嗅觉(用鼻子嗅)[鼻子][感觉]有时候义位的质变会出现更加复杂的情况,转移中包含扩大或缩小。如“向”本指朝北开的窗户,名词(《诗经》“塞向槿户”)→[对象][透光装置][方向][北];后转指朝向,向着,动词→[行为状态][方向][各方]其中,指称对象和范围由对象到行为,是转移;方向由北到不限定,是扩大。再如上古“塘”指“堤岸,堤防”,唐代转指“水塘”。从指称范围看,由池塘、河、湖等的堤岸到池塘的堤岸,是缩小;从指称对象看,由池塘的堤岸到指池塘本身,是转移。(三)语义演变的原因1、外部原因:(1)社会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变化。“室”与“穴”古代同义,学会盖房后意义有别;“钱”古代指农具,仿照其形制造交换的媒介物→货币(2)社会政治的变化,时代的变迁。“朕”(我→专指帝王)“小姐”(富家女称呼→服务人员→未婚女性→服务性行业)(3)认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日、月、云、水的认识不断深入。2、内部原因(语言系统的规律制约)(1)音义之间的矛盾: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有限的语音不能适应无限的语义→语义演变(义位的增加→多义词的出现;义位扩大、缩小、转移)(2)语言系统的发展演变:语言是发展的→系统内部的制约(各个义位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某个成员的变化会引起相关成员的改变→整个系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