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6.50 KB
- 2022-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英语语言学汉语辅导第一章:绪 论 1. 什么是语言学? 1.1定义 语言学常被定义为是对语言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学科。语言学研究的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语言,而是人类所有的语言。为了揭示语言的本质,语言学家首先要对语言实际使用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关语言使用的概括性假设,这些初步形成的假设要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最终形成一条语言理论。1.2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语言学研究有不同的侧重。对语言体系作全面研究的语言学研究称为普通语言学。语音学主要是对语言声音媒介的研究,它不只是研究某一特定的语言的声音媒介,而是所有语言的声音媒介。音系学与语音学不同,它主要研究特定语言的语音体系,即音是如何结合在一起产生有意义的单位。形态学主要研究单词的内部语义结构,及这些叫做词素的语义最小单位是如何结合构成单词。句法学主要研究构成潜在句子的句法规则。语义学以研究语义为目的,传统语义学主要研究抽象的意义,独立于语境之外的意义,语用学也是研究语义,但是它把语义研究置于语言使用语境中加以研究。 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对语言的使用产生影响。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科学被称之为社会语言学。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语言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它要研究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大脑的工作机理,如人是如何习得母语的,人的大脑是如何加工和记忆语言信息等问题。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的科学形成了应用语言学。狭义上,应用语言学指把语言理论和原则运用于语言教学的科学,在广义上,它指把语言理论与原则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除此之外还有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学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1.3语言学研究中的几对基本概念 1.3.1规定性和描述性 语言学研究是描述性的,不是规定性的。这是语言学和传统语法的一个重要区别。语言学研究的目的是对人们使用的语言进行客观描述与分析,而不是对语言的使用作出规定。传统语法是规定性的,它主要建立在笔头语言基础之上,旨在规定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并且把这些语法规则强加给语言使用者。一切符合规定规则的被认为是“正确的”,否则就被冠为“错误的”。 1.3.2共时性和历时性 对语言的研究分为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共时研究是对语言的静态特征的研究。它主要对某个时间点上的语言状态的描述。历时研究主要是对语言变化和发展的研究。现代语言学研究主要是共时性研究。 1.3.3口头语和书面语 现代语言学把书面语看作是口头语的记录,认为口头语是第一性的,是语言交际最基本的方式。这是因为从人类社会交际的发展来看,口头语先于笔头语,笔头语是对口头语的记录。从交际的功能来看,人们交际主要采取口头形式。此外,即使是在当今世界,仍然有不少语言只有口头形式,没有笔头形式。所以语言学研究的语料应从口头语中采集。传统语法学家过分重视笔头语料,轻视口头语料。 1.3.4语言和言语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20世纪初提出来的。 语言是语言社区所有成员所共有的抽象的语言系统,是一个语言社区所有的人应该遵守的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它相对稳定,因此索绪尔指出语言学只能研究语言系统本身,既语言。言语是语言体系的实际使用,是具体的。它因人而异,千变万化,所以索绪尔认为无法对言语进行系统的研究。 1.3.5能力和运用 能力和运用的区别由乔姆斯基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能力”指一个理想的语言使用者所具有的语言规则的知识,它是一整套内在化语言使用者脑海中的语言规则。“使用”是“能力”的具体使用,是在交际活动中语言知识具体的体现。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家应该研究“能力”,揭示人脑中已经内在化的语言规则,而不是研究“使用”,因为“使用”会受到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如口误等,因而是不体系的。 乔姆斯基的能力和使用之分与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之分有其相似性,两人都强调把语言体系与语言的使用区分开来,但是索绪尔是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语言,把语言看成社会的约定,而乔姆斯基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看成是个人人脑的特性。2.1语言的定义 语言学家对语言作了不同的定义, 比较普遍地为语言学家所接受的一个定义是“语言是一种用于人类交际的任意的语音符号系统。”这一定义包涵了语言的一些最重要的特征,即语言是一个受规则制约的体系,语言的符号是任意的,语言是有声的。2.2语言的识别性特征 美国语言学家 C. Hockett提出了人类语言的 12种识别性特征,其中最重要的识别性特种有5种: 即语言的任意性、创造性、二重性、移位性和文化传递性。这些特征是所有人类语言所共有的。人类语言的识别性特征是动物“语言”所不具有的。 1) 任意性:它指音与义之间没有逻辑联系。比如说,不同的语言使用不同的音指相同的事物。 2) 创造性:语言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语言使用者能够以有限的语言规则为基础说出和理解无限的句子,包括他们以前从没有听说过的句子。 \n3) 二重性:它指语言在结构上存在两个层次:低层次和高层次。在低层次是一个个没有意义的音,如/p/,/g/,/i/等,但是这些处在低层次的没有意义的音可以依照一定的语言规则结合在一起形成语言体系的高层次,即:有意义的单位,如词素,单词等。 4) 移位性:移位性指人类可以使用语言来谈论过去的事情,现在的事情或将来的事情;语言也可以用来谈论我们客观世界中的事情,或假想世界中的事情。总之,语言的使用可以脱离交际的直接情景语境,从而不受语言时空距离的影响。 5) 文化传递性:文化的传递性是指,虽然人类习得语言的能力有遗传因素的原因,但是语言体系具体内容的习得不是通过遗传来传递的,而是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来获得。第 二 章 音系学 1. 语言的声音媒介 语言的形式有声音和文字。在这两种媒介中,声音是语言最基本的媒介,是第一性的。这是因为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声音媒介早于文字。文字是对声音的记录。在日常交际中,大量信息是通过口头交际来完成的,只有在无法进行口头交际的情况下人们才使用文字形式。除此之外,人们是通过声音媒介来习得自己的母语的。2. 语音学 2.1什么是语音学 语音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的声音媒介, 即人类语言中使用的全部语音。 语音学有三个分支:发声语音学、听觉语音学和声学语音学。它们各有自己的侧重点但又互有联系。发声语音学主要研究语言使用者是如何使用发音器官发出语音,并对所发出的音进行分类。听觉语音学主要是从受话人的角度来研究语音,即语音是如何被受话人感知和理解的。声学语音学主要研究语音的物理特性。通过对语音声波的研究,声学语音学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最为重要的结论,所说出的这些通常被认为是同一个话语,如果从声音的物理特性上去分析,其实它们的声波并不相同,只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太小,是人耳所不能辨别的。如果它们的声波相同,这只是一种巧合。因此,语音的等同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2.2发音器官 人类的发音器官存在于咽腔、口腔和鼻腔腔内。 咽腔内最重要的发音器官是位于喉头的声带, 发音时声带在气流的冲击下发生颤动决定了声音的浊音化(voicing)。浊音化是所有元音以及部分辅音,如[b],[g],[m]等所具有的特性。声带不发生颤动所发出的音是清音,如[t],[k],[f]等。声带颤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高低。口腔中发音器官最多,有舌头、小舌、软腭、硬腭、齿龈隆骨、牙齿和嘴唇。其中舌头是最灵活、最重要的发音器官。发音时,来自肺部的气流在口腔中受到不同的阻碍,从而发出不同的音。 鼻腔和口腔相通。发音时软腭后移关闭鼻腔,气流只能从口腔通过,所发出的音没有鼻音化。但当鼻腔通道打开,允许气流从鼻腔通过,所发出来的音便是鼻音。 2.3音标——宽式和严式标音法 音标是在国际上被广为接受的一套对语音进行标音的标准符号体系。标音分为宽式和严式标音法。宽式标音法是用一个符号来表示一个语音的标音方式。严式标音法是一种使用变音符号的标音方式,旨在记录同一个音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所发生的细微的变化,如在star和tar中的/t/的发音就不一样,前者/t/是不送气音,后者/t/是送气音。这些细微区别只有通过严式标音法才能表示。 2.4英语语音的分类 英语中的语音根据气流的受阻情况分为元音和辅音。气流没有受到任何阻碍所发出的音是元音;气流在口腔里受到不同方式的阻碍所发出的音是辅音。 2.4.1英语辅音的分类 根据发音方式,英语的辅音可以分为: 1) 爆破音:发爆破音时,气流开始完全受阻,然后突然释放,如[p],[b],[t],[d],[k],[g] 2) 摩擦音:发摩擦音时,气流部分受阻,气流从狭窄的通道挤出,产生摩擦,如[f],[v],[s],[z],[ θ],[ T ], [∫ ], [ V ], [h] 3) 塞擦音:发塞擦音时,气流开始完全受阻,然后气流从狭窄通道缓慢释放,并伴有摩擦发生,如:[t∫], [dV ] 4) 流音:在发流音时,受阻的气流从舌头与上部(roof of the mouth)形成的通道释放出,如:[l],[r]。 5) 鼻音:发音时,气流从鼻腔释放出所发出的音为鼻音,如[n],[m],[N ] 6) 滑音:滑音又称之为半元音。英语中滑音有[w]和[j]。它们的发音方式与[u]和[i]相同。 根据发音部位,英语辅音可以分为: 1) 双唇音:气流受阻部位在双唇,如[p],[b],[m],[w] 2) 唇齿音:下唇与上齿接触使气流受阻,如[f],[v] 3) 齿音:舌尖与上齿接触使气流受阻,如:[θ],[ T] 4) 齿龈音:舌尖与上齿龈隆骨接触使气流受阻,如:[t],[d],[s],[z],[n],[l],[r] 5) 腭音:受阻部位发生在舌根与硬腭之间,如:[∫], [ V],[ t∫ ], [dV ], [j] 6) 软腭音:舌根与软腭接触使气流受阻,如: [k], [g], [ N ] 7) 喉音:声带短时接触使气流受阻,如:[h] 元音与辅音不同,不能根据辅音的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来分类。元音常根据舌位的高低、开口度、嘴唇形状、元音的长度和发音时喉部的紧张程度来分类。 1) 舌位的高低 \n发音时,舌头前部抬得最高的音为前元音,通常有:[i:] [i] [e] [A] [a]. 发音时,舌头的中部抬得最高为中元音,如:[\:], [[],[Q] 发音时,舌根部位抬得最高为后元音,如:[u:] [J] [ C:], [ ]and [B:]. 2) 开口度:根据开口度,通常把元音分为以下四种: 闭元音:如:[i:],[ i],[u:],[J] 半闭元音:如:[e], [з: ] 半开元音:如[ [ ], [ C: ] 开元音:如:[æ], [a], [∧], [ ], [ɑ:] 3) 嘴唇形状: 圆唇元音:英语中除了[ɑ:]以外,所有的后元音都是圆唇元音。 不圆唇元音:英语中所有的前元音和中元音都是不圆唇元音。 4) 元音的长度:根据发音的长度,元音分为长元音和短元音。长元音常用一个分号来表示。英语中长元音有:[i:] [\:] [ C: ] [u:] [ɑ:],其余都是短元音。 5) 根据发音时喉部的紧张程度把元音分为紧元音和松元音。 6) 除了单元音外,英语中还有一组双元音,如:[ ei ] [ai] [Eu] [aJ ] [Ci ] [iE] [eE] [JE]。 根据以上标准,我们可以对元音进行描述,如[e]被描述为前、半闭合、不圆唇元音。3.音系学 3.1音系学和语音学 音系学和语音学都是对语音的研究, 它们有联系但又有区别。 语音学研究对象是人类所有语言的语音,它主要是对语音进行描述和分类,如,音的发音方式,音的语音特征,以及音与音之间的差别;音系学研究的是某一特定语言的语音体系,即音在特定的语言中是如何结合产生有意义的单位来进行交际。音系学家不关注不具备语义区别性价值的语音,而语音学家既研究具有语义区别性价值的音,也研究不具备语义区别性价值的音。 3.2音素、音位、音位变体 音素是语音学研究的单位。人类在说语言时所发出的一切音都是音素(phone),有些音素具有语义区别性价值,有些音素没有。如:在单词feel[fi:ł], leaf[li:f], tar[tha:], star[sta:]中,一共有7个音素,分别是[f],[i:],[ł], [l], [th]. [t], [a:]。 音系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音位,音位具有区别性价值,音位是抽象的,是一组语音特征的集合,它不是一个具体的音。 一个音位会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实现为具体的音,如音位/p/在语境中可实现为具体的送气和不送气音等,这种语音的细微差别可在单词spade和pay中的/p/的发音可以看出。音位在特定的语音环境里的具体体现形成音位变体, 同一个音位在不同的语音环境里体现为不同的变体称之为音位变体如,音位/t/在star和tar中分别实现为不送气[t]和送气[th],因此不送气[t]和送气[th]为音位/t/的音位变体。 3.3音位对立、互补分布.最小对立对 如果两个音位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且具有区别语义的功能,那么它们就形成了音位对立。 如tip和dip中的/t/和/d/占据了相同的语音位置,且具有区分语义的价值,因此/t/和/d/形成音位对立。互补分布体现的是同一音位不同音位变体之间的关系。如果在语音上相似的两个音不能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且没有区别意义的功能,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互补分布关系。如top中送气的[th〕和stop中不送气的[t]的关系是互补关系,如果把stop中的[t]发成了送气音并不影响语义。 最小对立对指的是两个语音群(通常是单词)中的语音除了一个音不同,且不同的音处在相同的位置上,其余的成分完全相同,因此这两个语音群形成最小对立对。如tip和dip形成最小对立对,其中/-ip/完全相同,只有第一个音不同。构成最小对立对的还有/pig/和/dig/;/pen/和/ben/;/robe/和/rote/等,但是/tip/和/pit/,/mop//opt/不构成最小对立对。 3.4几条音系规则 音系规则因语言的不同而不同,适用于一种语言的音系规则未必适用于另一种语言。 3.4.1序列规则:序列规则是关于音与音之间的结合规则。例如,在英语中,如果一个单词是以[l]或[r]为首音的话,那么后边紧跟的音必须是元音。英语中的三辅音连缀需遵守以下序列规则: 1.第一个音位必须是: /s/ 2. 第二个音位必须是: /p/ 或 /t/或 /k/ 3. 第三个音位必须是: /l/ 或 /r/ 或 /w/ 3.4.2同化规则:由于两个邻近的音相互影响使得两个音的发音出现类似现象,称之为同化。同化现象遵循一定规则即同化规则。英语中,鼻音化并不具有语义区别性特征,但是这并等于说,英语中元音没有鼻音化现象。以元音[i:]为例, 当它后面紧跟[n]或[m]时,会出现[i:]的鼻音化现象,这也成了英语同化规则之一。再以齿龈音[n]为例,它的发音常受到后面辅音的影响。当它后面紧接齿龈音时,[n]的发音是齿龈鼻音,如indirect [indi’rekt],但是当[n]后面紧接软腭音[k]时,[n]会发生同化现象变为齿龈鼻音[ŋ],如incorrect[iŋkE’rekt]。声音的同化在拼写中可以得到体现。如[n]后接双唇音时会同化为[m],这一同化现象使得possible的否定形式变成impossible, 而不是inpossible。/in-/在以下单词中的不同的拼写如/ir-/和/il-/等都是[n]与后边音同化的结果,如illegal, irregular等。当然也有一些音虽然发生了同化,但是并没有在拼写中体现出来。如input中的[n]虽然受到[p]的同化发生音变,但是这种音变并没有体现在拼写之中。 3.4.3省略规则 \n省略规则是指导一个音在什么语音语境下可以不发音的原则。英语中的一个省略原则是:当一个单词以鼻音结尾,而在这个鼻音前存在一个[g],那么这个[g]不发音,如sign, design, paradigm等,当这些单词的鼻音后边又跟上其它后缀时,[g]要发音,如signature, designation, paradigmatic等。 3.5 超切分特征 音位的区别性特征可以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位成分。超切分特征指超过话语中一个以上的语音的特征。常见的超切分特征有重音、声调和语调。对英语来说重要的是重音和语调。声调是声调语言如汉语重要的超切分特征。3.5.1重音 重音可以分为词重音和句重音。说话时在发某个或某几个音时所花力气比发其它音时要大,因此造成说话中的重音。重音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才有词重音。单音节词没有重音。有些语言中的词重音是固定的,但是英语的词重音比较自由,因词而异。 英语中的重音具有语义区别的特征。它可以改变一个词的词性,如在拼写不变的情况下把名词转换为动词。如:‘record (n), re‘cord(v)等。同时重音也是区别复合词与自由词组的重要标志。一般来说,复合词的主重音在复合词的第一个成分上,次重音在第二个成分上;自由词组的重音分布与复合词相反,主重音在第二个成分上,次重音在第一个成分上。如果一个复合词只有一个重音,这个重音落在复合词的第一个成分上,如:重音的语义区别性特征也体现在以动名词与名词构成的复合词中。如swimming pool中的主重音落在swimming上,次重音在pool上。在swimming fish中,swimming是现在分词充当修饰语,swimming fish不是复合词,故重音落在fish上。复合词的两个成分究竟并在一起写(blackboard),还是分开写(black sheep),还是中间用连字符(dining-room)完全是约定俗成的。 句重音指的是句子中的某个或某几个词的由于发音力度大于句中其他成分而显得响亮。英语句子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和指示代词通常被重读,而其它词类的词通常不重读,但是为了强调句中某一特定的内容,通常不被重读的词可以重读。 3.5.2声调 声调可以像音位那样具有语义区别性特征。它的语义区别功能主要发生在那些声调语言中。英语不是声调语言,但是汉语属于声调语言。汉语中,声调的不同会改变词的语义,如 当我们赋予“da”不同的声调时,会产生不同的意义:dā(搭),dá(达),dǎ(打),dà(大)。 3.5.3语调 语调不是孤立的词的特征,而是句子的音调,重音和音长旋律模式。人类几乎每一种语言都可以通过改变语调来传递意义。英语中的语调有四种:降调、升调、降升和升降。最为常见的是前三种:其中降调传递一种客观的陈述,声调可表示一种疑问,降升表示话中存在某些蕴含语义。 That’s fine. (降调:客观陈述) That’s fine. (升调:表示疑问) That’s fine. (降升:具有鼓励对方的含义) 把同一个句子划分为不同的语调单位也可以对语义产生影响。如: Mary didn’t teach because teaching was easy for her. 如果把以上这句话看成是一个语调单位,那么 “because teaching was easy for her.”便在否定范围之内,意思是“Mary教书并不是教书对她来说很容易。”如果把以上的句子划分为两个语调单位,在teach和because之间略有停顿,那么原因状语便不在否定范围内,因此该句的意思就变成了“Mary没有教书因为教书对她来说太容易。”再看下一个例子: Mary didn’t come when she was invited. 作为一个语调单位,时间状语在否定范围之内,即:“Mary 来了,但是不是在她被邀请的时间来的。” 但是如果说话人在come和when之间稍加停顿,把它划分为两个语调单位,意思是:邀请了Mary,但是她没有来。第三章:形态学 1.定义 形态学研究单词的内部结构和构词规则,有屈折形态学和词汇形态学两大分支,前者研究语法屈折和语法意义的表达, 后者研究单词的构成和同义的表达。2.语素 \n2.1语素:语言最小的意义单位 单词不是语义的最小单位,因为单词可以解析为在意义上更小的意义成分。语义的最小单位是语素。语素表达的意义有两种: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 2.2语素的类型 自由语素 语素 词根 黏着语素 屈折缀词 词缀 派生缀词 2.2.1自由语素 自由语素有着完整的语义,它们被称为自由语素是因为它们可以作为单词独立使用,如helpful中的help就是自由词素,因为help可以作为独立的单词来使用。自由词素除了可以作为独立的单词使用以外,它们也可以和其它语素相结合构成单词。 2.2.2黏着语素 黏着语素,顾名思义,是必须黏附在其它语素上构成单词,它们不能作为单词独立使用,如,helpful中的-ful就是一个黏着语素。黏着语素可以和自由语素结合构成单词,如 childish,也可以和黏着语素结合构成单词,如predict。 黏着语素分为词根和词缀两类。词根是单词的一部分,经管它们有着明确的语义,但是它们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和其它语素或词根结合使用构成单词。例如; 在单词 antecedent 中,ante- 是前缀,表示 before, -ced-是词根,意思是go, -ent是后缀,表示a thing or a person。 词缀又分为屈折词缀和派生词缀两类。屈折词缀加在词干的后边,传递不同的语法关系或语法范畴,如数、时、格等。如 books中的-s是屈折词缀,传递复数;wiser中的-er是屈折词缀,传递比较级概念,等。 派生词缀是加在词干上构成新词的词缀。这种构成新词的方法叫派生法,所构成的词叫派生词。 派生词缀又根据在单词中的位置分为前缀和后缀两类。前缀出现在单词的前边。前缀的主要功能是改变词干的语义,一般来说前缀不改变词的词性,如,当我们在friendly前边加上un-时,它的语义发生了改变,但是单词的词性不变。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如:unearth, enlarge, prewar等。后缀加在词干的后边。后缀主要改变词性,也可以改变语义的功能。 2.2.3形态学规则 形态学规则主要指英语中通过派生方式来构成新词的构词规则,即将词缀加到词干上去构成新词的规则。英语中虽然存在一定的形态学规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依据这些规则构成的词都是可接受的词。比如,我们可以在形容词前加un-构成否定形式,如unhappy, unfortunate等,但是如果我们依据这一规则在good 前边加上un- ,那么就会生造出 ungood来,因此切不可过度概括和滥用形态学规则,以免出错。3.复合法 3.1复合词的类型 复合法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结合在一起构成新词的方法。复合词可以用不同的标准来分类。根据复合词构成成分的词性来分类,复合词通常有: 1)名词+名词:end product; efficiency expert; food chain 2)形容词+名词: white elephant; red tape; hot line 3)形容词+名词+ed: white-haired; blue-eyed;short-sighted 4)动词+名词: pickpocket; call-girl; push-button 5)副词+名词:downtown; overburden 6)名词+动词daybreak;nightfall;earthquake; birth control 7)动词+副词:breakdown; handout;makeup 8)名词+形容词:knee-deep; life-long;duty-free 9)-ing+名词:swimming pool; sewing machine; waiting room 10)其它形式:never-to- be-forgotten; go-between; on-the-spot; 3.2复合词的特征 书写特征——复合词可写成一个词,如blackboard, deadline,等, 也可分写, 中间加连接号,如:dining-room, green-eyed,go-between也可分开写,不加连接号,如:swimming pool, waiting room等。采取何种形式书写是个约定俗成的问题。 句法特征——复合词的词性一般取决于复合词中最后一个成分的词性。如:highway(n),pickpocket(n), mass-produce(v),但是也有例外,尤其是那些以动词,副词或介词结尾的复合词, go-between(n),have-nots(n),toothache(n)等。 语义特征——复合词的意义具有习语性质,许多复合词的意义都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总和。如:A `white elephant is not an elephant that is white; it is something expensive but useless. 语音特征——复合词的单词主重音落在第一个构成成分上,次重音在第二个构成成分上。第四章 句法学 1. 句法规则系统 1)语言学中,句法学是和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语义学等并列平行的次系统,主要是来分析研究语言的句子结构。句法是一个由一套数量有限的抽象规则组成的系统,这些抽象规则称为句法规则。根据句法规则,不同的单词组合在一起,产生符合语法性的句子。句法学的中心是研究句子的结构成分。 2)句子的语法性是指句子的合成必须符合操本族语者头脑中的语法知识。生成的句子必须符合语法性。 \n3)单词合成句子,单词和句法规则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借助抽象的句法规则,可以将单词合成数量无限的句子。一方面,说话者要想说出或理解符合语法性的句子,必须遵循句法规则;另一方面,说话者运用句法规则,可以表达或理解从未听说过的句子。 4)任何一种语言,其句法规则必须能够描述和解释为所有本族语者认为是规范的句子。2.句子结构 2.1句子的基本组成 句子是由一组单词合成的一个结构独立、完整的语法单位,可以用来进行陈述、提问、命令等。一般来说,句子至少要由主语和谓语构成。 主语是指句子中所被指称的对象,如人、物、事、处所、概念等。 谓语是指对句子中对主语进行表述或判断的部分。通常由限定动词或动词词组构成。谓语要受到人称、数、时态各语气的限制。 2.2句子的类型,句子可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三大类。 2.2.1简单句: 指一个句子中含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当句子中只含有一个主语和一个限定动词,并且结构独立完整,这个句子又称为定式句。 2.2.2并列句: 由连接词(或称并列连词)串联起来的两个句子。如and, but ,or等都是并列连词。 例如:I am reading a book, but he is playing. 并列句中的两个子句在结构上是平行同等的,不存在主属之分,各自在结构上是独立的。 2.2.3复合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句构成,各个子句在句中的结构地位不同,其中之一为主要子句即主句,其余为从属子句。 例如:(1) Mary told Jane [that John like linguistics] (2)Mary saw [John reading a linguistics book]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首先,从属子句是复合句中的一个语法单位。因此,从属子句与主句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其次,多数的从属子句需要连接附属词将自身与主句相合起来,构成完整的句子。连接附属词不仅仅标志从属子句的起始,更为重要的是标志从属子句在主句中的语法功能。再者,一旦从属子句要作为简单句独立存在,其语法结构是不完整的,除非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 2.3句子的线性排列与层次结构: 语言是高度结构化的系统,句子的组建不是一个随意性的过程,而要遵循一定的句法结构来构成有意义的语句单位。 2. 3. 1句子的线性排列:当说出或写下一个句子,句中的词单位是按照线性排列在一起的;当听到或读出一个句子,也是按照线性一个词一个词地延展下去的。 例如:The student dislikes that boring lecture. 2. 3. 2句子的层次结构:表面来看,词在句子中的组合是按线型排列的,但并不表明句子的结构是线性的。实际上,句子结构的本质具有一种层次性。试对比下面对句子层次的划分。 a. The /student dislikes/ that boring /lecture. b. The student// dislikes/ that boring lecture. 上面每个句子都有两种层次不同的划分,对一个母语是英语的人来说,他会毫不犹豫地认为b句和d句的层次划分是可接受的。如进一步地对b句和d句进行分析研究,会发现这种结构层次划分不是随意的,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则。其实,也正是名词词组、动词词组等句法成份单位构成了句子的层次性结构。2.3.3句子结构树形图:句法学家通常用“成分结构树形图”来揭示或表现句子的层次性结构,请看下面图例:这种“成分结构树形图”不仅可以揭示句子的线形关系,也能揭示句子的层次性。 同时,同一句子所含的不同层次结构,可用树形图来解释句子的多种含义。 例如:A. The old men and the women danced. B. Visiting relatives can be tiresome. 上面两句的层次结构是含糊不明确的,每句都可分别理解为: \n A(1): The old men and the old women danced. A(2): The old men and the women (who were not old) danced. B(1): Relatives who are visiting can be tiresome. B(2): To visit relatives can be tiresome.3. 句法类型 句法类型多指词类型和词组类型,它们在句子中都起着语法功能,如作主语或宾语。而且,同属一个句法类型的词或词组在相互替换时不失句子的语法性。 3.1. 词类型:所有的词都有某种词类属性即词性。词可分为主要词类和次要词类两种。 1)主要词类又称开放词类,可以不断地出现新词。在英语,它们主要有四类: 名词(N): student linguistics lecture 动词(V): like red go 形容词(adj): tall lovely red 副词(adv): loudly constantly hard 2)次要词类又称闭合词类。这些词的数量一般来说是固定不变的,也不允许有新词加入。在英语中,它们主要有六类: 限定词(Det.):the, a, this, his \n助词(Aux):can, will, do, be, have 介词(Prep):in, at, to, on 代词(Pron):he, she, us, mine 连词(Conj):and, or, but, while 叹词(lnt):oh, ah, eh 3.2.词组类型:词类不同的词可以合成某一词组,在英语的句法分析中,常有四种词组类型,它们分别为: 名词词组(NP):a red brick, the beautiful lake 动词词组(VP):sing a song, write in ink 介词词组(PP):on the table, at the gate 形容词词组(AP):very clever, quite able 词组是一个句法概念。它可以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词组成。无论哪一类词组,都必须含词组名称所表示的词,及名词词组必须含一个名词,动词词组必须含一个动词,介词词组必须含一个介词,形容词词组必须含一个形容词。名词词组和动词词组属句子中最主要的词组。4.语法关系 语法关系是指句子中名词词组与动词的关系,其中涉及到主语和宾语的结构关系和逻辑关系。 从结构关系上看,英语句子中的主语往往出现在动词之前,宾语往往出现在动词不达意之后。这种置动词之前的主语叫作结构主语,置动词之后的宾语叫作结构宾语。结构主语和结构宾语只是句子的形式主语和形式宾语。 从逻辑关系上看,意义起了决定作用。真正意义上的主语和宾语才是句子的逻辑主语和逻辑宾语。逻辑主语指动作的执行者或发出者;逻辑宾语是动作的接受者。逻辑主语和逻辑宾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可能同形式主语(结构主语)与形式宾语(结构宾)位置相同,也可相异。6. 句法移位和移位规则 短语结构规则是难以用来描述句法移位现象。当一个句子中的一个成分从其原位移向一个新的位置,就产生了句法移位。句法移位是遵循一定的转换规则的。 6.1.名词词组移位和WH移位。 这是英语中两个主要的句法移位。 名词词组从原先所处的位置移至另一位置的句法现象叫作名词词组移位。请看下面一组例子: A. The teacher taught the student. B. The student was taught by the teacher. 一般认为B句是A句执行名词短语移位的结果。在主动语态句中充当主语的名词词组和充当宾语的名词词组可以逆向移位,使句子转换成被动语态。 另一种常见的移位现象叫作WH-移位,即带WH词的成分从在句子中所处的原位移至另一位置。英语中WH词移至句首是将陈述句转变为特殊疑问句的必要条件。例如: A. He bought the book from the bookstore yesterday. a:. What did he buy from the bookstore yesterday? b. Where did he buy the book yesterday? c. When did he buy the book from the bookstore ? 以上每个疑问句的产生,都是WH词向左移出了它们的常规位置,移到句首致使句子语气发生改变。 6.2.其它类型的移位。 其它类型的移位现象包括助动词移位和形容词移位。通常助动词移位是将句子由陈述句改变成疑问句的必要条件之一, 例如: A: John will come here. B: Will John come here? 6.3 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所有句子都有两种基本句法结构表现形式,一种是移位还没发生的原始形态;另一种是移位后新形态。前者被称为句子的深层结构,后者为表层结构。深层结构是一种存在于说话者或听话者心脑中的抽象的句法结构,是短语规则与词项结合的产物。表层结构是一种人们可以感知到表达时所用的具体的句法结构,是句法移位规则作用于深层结构的产物。内部成分无需移位的句子,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有着相同的表现形式。内部成分需要移位的句子,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6. 4 移动α规则 移动α规则是指“移任何成分至任何位置”,很显然,这条规则过于强大,我们知道,任意移动句子中的成分可能造成不符合语法的错句,所以其操作必须受到限制性条件的约束,即“某些成分只能移至某些位置。”第五章 语义学 1. 什么是语义学 语义学是对语言意义的研究。2.语义研究的几种主要理论 2.1命名论 \n 命名论是最原始的语义理论,由古希腊学者柏拉图提出。 该理论把词看作是该词所指事物的名称或标记。 这一理论的缺点是显而易见:首先,这一理论似乎只适用于名词,即使在名词类中,一些名词指的显然是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有些是指一些抽象的概念,所以它们也就无所谓是指称事物的标记;其次,动词、形容词和副词那些显然不是事物的标记的词。 2.2意念论 意念论认为词汇与该词汇所指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其中介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意念或概念, 词汇通过意念来指称事物, 意念便是词汇的意义。 Ogden和Richards所提出的语义三角理论就是对这一理论的最好解释。 Linguistic expression the object in Such as words, sentences the world of experience (直线表示两者之间有直接联系,虚线表示两者之间无直接联系。) 这一理论的主要缺点是人们并不清楚符号与概念或意念之间到底有什么精确的联系。有的学者认为这种联系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但问题是人们在遇到一个命名标记时,事实上,人们并不需要看到它们在脑海里形成的意象。 2.3语境论 语境论认为语言的意义来自语境,取决于语境。语境一般分为:情景语境和语言语境。 情景语包括时空环境,交际的参与者,当时的行为活动,环境中的相关物体等。语言语境包括词之间的共现或搭配。这种共现和搭配构成了这个词的语义的一部分。例如在black hair(黑发)和 black coffee(不加牛奶的清咖啡)中,black词义的不同是它的搭配不同所致。语言语境也包括一个特定话语的上下文。 2.4行为主义论 Bloomfield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提出了语义的行为主义论。Bloomfield 认为语义存在于情景中,存在于说话人所说的话在听话人身上引起的反应的情景之中。3. 词汇意义 3.1意义和所指 意义和所指是词汇意义的两个侧面,彼此既有联系,又有差异。 意义(sense)是词汇抽象的、内在的、独立于语境之外而存在的意义。这种意义通常是词典编撰人员所关心的。例如:"boy"在字典中被定义为" a male child, till puberty or young manhood. "这里,“男孩”并不指任何现实世界中具体的男孩,任何一种具有定义特征的人都可称为“男孩”。 所指是词汇在特定的语境中所指称的具体事物。它是关于语言与非语言的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例如:”The boy is crying.”在这个例子中,”boy”一定是有所指的,特指一个交际活动中交际者都知道的那个“男孩”。这就是在这个特定的交际情景中“男孩”的所指。 意义(sense)相同的词在不同语境中所指可能会不同,例如: I saw a boy at the gate yesterday. I saw a man beating a boy in front of the house. 另一种情况是词的所指意义可能相同,但是意义却不同,例如:morning star 和evening star意义是不同的,但是所指是相同的,都指“金星”。3.2主要的意义关系 3.2.1同义现象 同义现象指意义的相同或相近现象。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量的外来词加入本族语,使得英语中富含同义词。在任何语境中都可以相互替代的绝对同义词十分罕见。绝大多数同义词之间存在着语义上的微妙差异。同义词通常分为五类: i. 方言同义词(Dialectal synonyms ) 方言同义词是指在语义上相同或相近的词,但是用在不同的方言之中,如: British English American English Picture Movie Ill Sick Engine Motor Post Mail 即使在美国英语或英国英语内部也存在方言同义词。 ii. 文体同义词(Stylistic synonyms ) 在文体或使用正式程度上相异的同义词是文体同义词。例如: begin commence ask, question, interrogate fear, terror, trepidation gee-gee, horse, steed iii. 表情意义或评价意义相异的同义词(Synonyms that differ in their emotive or evaluative meaning ) 有些同义词有着相同的所指意义,但是表达了不同的情感。例如 “small” 和“little”是同义词,但是“small”是中性词,不含有情感语义色彩,而“little”却蕴涵浓厚的情感色彩,是比较: Poor little boy! * Poor small boy! (不自然) \niv.搭配同义词(Collocational synonyms ) 有些词是同义词,但是搭配不同,如:a flock of, a pack of, a herd of a swarm of , a school of,它们搭配如下: A flock of sheep A pack of wolves A herd of cows A swarm of bees A school of whales v. 语义相异的同义词(Semantically different synonyms) 一些同义词在语义上略有差异,例如 rage, fury, indignation 在语义上与anger相近,但是rage暗含“情感的失控” ; fury是这几个词中语义强度最强的词,暗含“情感的失控到了几乎疯狂的程度”; indignation暗含“由于道义上的原因引起的愤怒。”3.2.2多义现象(Polysemy) 多义现象是指同一个词有一个以上的意义。以neck为例,它的意思有: (1) that part of an animal which joins the head to the body (2) the part of a garment that goes around the neck (3) a narrow stretch of land (4) a strait (5) the lower part of a capital 从历史的角度看,多义现象是词义的发展的结果。3.2.3同形同音异义现象(homonymy) 同形同音异义现象是指意义不同的词有相同的形式,或者说不同的的词具有不同的意义,但是有着相同的发音或拼写或发音和拼写都相同。两个发音相同的,拼写和语义不同的词是同音异义词(homophones)。两个拼写相同,发音和语义不同的词是同形异义词(homographs)。两个词的发音与拼写相同,意义不同的词是完全同形同音异义词,如: 同音异义词: right write deer dear sea see 同形异义词: tear (v. ) tear (n.); lead (v.) lead (n.) wind(v.) wind(n.) 完全同形同音异义词: bank(1): a place in which money is kept or paid out on demand bank(2): land along the side of a river, lake, etc. ball(1): a round object used in play ball(2):a large formal occasion for social dancing sound(1): in good condition sound(2):what is or may be heard 判别一词多义现象和完全同形同音异义现象的标准通常有以下几种:1)在词源上,一个多义词是这个词的原始意义发展的结果,完全同形同音异义词在词源上没有联系,它们在形式上的相同往往是偶然因素造成的,它们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词2)在语义上,一个多义词的各个语义之间存在一定的语义关联,完全同形同音异义词在语义上没有联系。3.2.4上下义关系(Hyponymy) 上下义关系指一个更具有一般性、包容性的词与一个更为具体的词之间的意义关系。意义更广的词叫上义词(superordnate),意义更为具体的为下义词(hyponym)。被同一个上义词直接支配的各个下义词叫并列下义词(co-hyponyms)。上下义关系是一种语义包含关系,例如: Superordinate: food Hyponyms: fruit, vegetable, grain, meat Superordinate: colour Hyponyms: red, blue, brown, black, white, etc.3.2.5反义关系(Antonymy) 反义关系是指词义的相反关系。具有反义关系的词是反义词。常见的反义关系如下: i:可分等级反义词:这类反义词在语义上存在等级的对立,中间常有其他表示不同程度的词。例如rich和 poor是一对反义词,但是它们中间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其它的词,如:well-to-do, moderately wealthy, hard up等。属于这一类的还有old/young, deep/shallow, far/near, hot/cold, heavy/light.等。 ii:互补反义词:这类反义词是互补的关系,否定一方就意味着对另一方的肯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非A即B的关系,它们没有程度之别,所以在两个极端之间不允许中间状态或程度的存在,如:alive/dead。一 条鱼不“活”就是“死”, 不“死”就是“活”。 我们不能说“这条鱼既是活的也是死的。”这类反义词还有:male/female, single/married, present/absent, true/false, male/female, same/different,等。 iii:关系反义词:在意义上显示出逆向关系的一对词语之间的关系。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的,如:A是B的husband,那么B就是A的wife。常见的还有father/son, teacher/student, doctor/patient, buy/sell, let/rent, above/below等。\n4.句子间的语义关系 i. X和Y是同义关系 e.g. X; I am an orphan. Y: I am a child and have no father or mother. 从真值角度来看,如果X 为真, Y为真;如果 X 为假, Y也为假。 ii. X和Y是不一致关系(X is inconsistent with Y) e.g. X: I am an orphan. Y: I have a father. 从真值角度来看,如果X 为真, Y为假,反之亦然。 iii. X蕴涵Y (或Y是X的蕴涵) e. g. X: I am an orphan. Y: I have no father. 语义蕴涵关系的真值条件如下: 如果X 为真,Y必定为真;如果 X为假,Y 可真可假。 如果 Y 为真,X可真可假;如果Y为假,X也为假。 iv. X预设Y e. g. X: My father is at home. Y: I have a father. X预设Y的真值条件如下: 如果 X 为真,Y 必定为真;如果 X 为假, Y仍然为真。 如果Y为真,X可真可假; 如果Y为假,那么X无所谓真假。 v. X是个矛盾句(X is a contradiction ) 当X本身自相矛盾时,它永远为假,e.g. This orphan has a father. vi. X语义反常(X is semantically anomalous ) e.g. The orphan’s mother lives in New York. 以上这一句是荒唐的,因为整个语义矛盾。既然失去双亲才是孤儿,因此这一句的意义也就无所谓真假。5.意义分析 5.1成分分析 成分分析法是把词汇分析为一个个具有区别作用的语义特征,根据语义是否包含这些特征来研究、 区分词汇意义。加减符号(+,-)用来表示一个词中是否存在某一语义特征。例如: Man:+HUMAN, + ADULT, + ANIMATE, +MALE Woman: +HUMAN, + ADULT, + ANIMATE, -MALE Boy: +HUMAN, -ADULT, + ANIMATE, +MALE Girl: +HUMAN, - ADULT, + ANIMATE, -MALE. 成分分析法有助于揭示单词间的语义联系。例如:man和girl两个词都有 [HUMAN], [ANIMATE]的语义特征,但是在[MALE]和[Adult]这两个语义特征上不同;5.2.述谓结构分析 在分析句子的意义之前,有两点应该明确: 1)一个句子的意义并不是它所有组成部分意义的总和。一个句子的意义不能通过把组成它的所有单词的意义的相加来得出。 2)句子的意义包含两个方面:语法意义(grammatical meaning)和语义(semantic meaning)。一个句子的语法意义是指它的语法性。一个句子的语义是否可接受受选择性限制规则的支配。语法性受语言的语法规则的支配。选择性限制规则是对词的结合或搭配进行限制的规则,以确保语义的可接受性。符合语法的句子并不一定就是语义可接受的句子。例如: *The brown concept jumps sympathetically.述谓分析是由Leech提出的一种分析句子语义的手段。句子由主语、谓语构成,是语法分析的基本单位。述谓是句子语义分析的基本单位,是句子的抽象语义内容。述谓是由论元(argument)和谓词(predicate)构成。 一个论元是一个述谓的逻辑参与者,与一个句子中的一个或数个名词性成分大体一致。一个谓词是关于论元的陈述,或说明一个句子的论元间的逻辑关系。例如: He jumped. 是由论元He和谓词jump构成,写作:HE(JUMP)。由于句子的语法形式不影响述谓,所以以下句子具有同样的述谓HE( JUMP).: He jumps. He is jumping. He will jump. He has been jumping. Did he jump? 根据一个述谓中所包含的论元的数目可以把述谓结构分为一位述谓结构(含一个论元)、二位述谓结构(含两个论元)和空位述谓结构(不含论元) Children like sweets. ( two-place predication) 写作:CHILDREN, SWEET(LIKE) John is ill. (one-place predication) 写作:JOHN(BE ILL) It is hot.(no-place predication) 写作:(BE HOT) \n“It is hot”是关于气象方面的话。由于it没有独立于谓词之外的意义,很难说it表达成分是论元。It的意义很容易预测,人们不会提出一个回答是it的问题,如: What is hot? * It! 所以,”It is hot.”是空位述谓结构。 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主要成分,因为它包含了时态、形态等,也可以说它制约着论元,因为它决定了论元的数量和性质。成分分析和述谓分析结合起来可以帮助我们来描述句子的大部分意义。第六章 语用学 1.什么是语用学 1.1定义 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使用者是如何使用句子成功进行交际的。它不是孤立地去研究语义,而是把语义置于使用语境中去研究的一门学科。 1.2语用学和语义学 语用学和语义学既有相关性又有相异性。两者都是对意义的研究。传统语义学把语义看成是抽象的,内在的,是语言本身的特性,不受语境的影响。因此传统语义学只研究语义的内在特征,不把语义研究置于语境中来考察。 语用学研究的是交际过程中语言意义的表达和理解。语用学家认为不把意义放在语境中来考虑就不可能对语义进行充分的描述,因此在研究语义时是否考虑语境便成了传统语义学和语用学的根本区别所在。 1.3语境 语境是交际双方共有的知识,它包括双方具有的语言知识以及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而客观世界的知识又包括有关世界的常识性知识以及交际发生的实际情景知识。 1.4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 句子是语法单位。当把句子用在实际交际中时,句子便成了话语。句子意义是抽象的,是句子的语义内容,它孤立于语境之外; 话语意义是具体的,它基于句子意义与语境的结合,是句子意义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化,体现了说话人的意图和目的。由于话语语义是句子意义与语境结合的结果,话语语义要比句子的语义丰富得多。如:”You are a machine.”句子的意思是“你是机器。”,但是一旦与具体的语境相结合,就会产生不同的话语语义,如说话人可能是说听话人没有情感,或说听话人不知疲倦地工作,或者说听话人做事比较机械等。 大部分话语在语法形式上与句子相吻合,但是也有一些话语在语法上是不完整的,有些甚至不能还原为完整的句子。如,语言使用者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使用话语” The door, please!”去行使关门的请求。像“Hi!” 和“Ouch!”这样的话语很难还原成语法完整的句子。2.言语行为理论 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在他的言语行为理论中,奥斯汀区分了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言有所述是陈述之言,用于陈述或描述,其真值是可以检验的。 言有所为的话语不是以陈述或描述事实为目的的,是没有真值的。奥斯汀认为语言使用者在使用句子时并不总是为了去陈述或描述,而是为了实施一个言语行为。 奥斯汀认为人在说话时很可能同时实施三种言语行为, 即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 、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言内行为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如说出单词、短语和句子等。言内行为通过句法、词汇和语音传递一个字面语义。 言外行为是通过说话这一动作实施一种行为,体现了说话人的说话意图。人们通过说话可以达到各种目的,如传递信息,发出命令、作出承诺、提出建议等。言后行为是指说话带来的后果,例如通过说话听话人受到了警告等。 在以上三种言语行为中,语言学家最为感兴趣的是言外行为,因为它与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想吻合。美国语言学家舍尔把言外行为分为五大类:区别这五大类言外行为的标准是它们不同的言外之的: 1)阐述类: 阐述类的言外之的是说话人相信自己所说话的真实性。例如: It’s going to rain. I have never heard it before. 2)指令类: 指令类的言外之的是说话人通过说话使听话人去做某件事,如: Come to me at 7 this evening! 3)承诺类: 承诺类的言外之的是使说话人对某一未来的行为作出承诺,如: I promise to finish my work by 8 tomorrow! 4)表达类: 表达类的言外之的是对命题内容中表明的某种事态表达说话人的某种心理状态,换句话说,说话人对某一事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如: I am sorry to interrupt you.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kind help. 5)宣告类: 宣告类的言外之的是使客观现实与所表达的命题内容立即相一致,如: I declare the meeting open. 属于同一类别的言外行为具有相同的言外之的,但是它们的言外之力可能会存在程度上的差别,如: I swear that he is innocent. I guess that he is innocent. I think that he is innocent.3.会话原则 \n英国哲学家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是指导有效交际的最高原则。合作原则的具体内容是: 每一个参加交际的人在交际过程中所说的话要符合为大家所接受的交际目标或方向。 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以下四条准则: 量准则:1、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时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的程度; 2、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细。 质准则:1、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2、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关联准则:说话要关联。 方式准则:1、避免晦涩的词语; 2、避免歧义 3、说话要简要 4、说话要有条理 在交际中,虽然说话几乎总是遵循合作原则,但是他们并不一定始终如一地严格遵守合作原则以下的各条准则。当这些原则公然受到鄙视(flout)时往往我们的言语变的间接,会话含义就有可能产生。 Mary: Do you know where Prof. Zhang lives? John: Somewhere beyond the lake. 当Mary知道John是知道Prof. Zhang确切的住址,而且John也知道Mary是知道他知道Prof. Zhang的确切住址,这样一来,John公然违反了数量准则,提供的信息少于Mary所需要的信息,因此John的话语就会产生会话含义,既:“我不愿意告诉你Prof. Zhang具体住在什么地方。” Mary: Would you give us a lecture on the current affairs this afternoon? John: I'm afraid I am busy today. 当Mary知道John今天不忙,而且John也知道Mary是知道他今天不忙,在这种情况下,John的话语显然违反了质量准则,其会话含义是“我不愿意下午作时事报告。” Mary: Our linguistics teacher is terrible. Don't you think? John: It is getting colder and colder, isn’t it? 当Mary知道John是能够对语言学老师作出相关评论的,而且John也认为Mary是知道他能对语言学老师作出相关评论的,在这种情况下,John的话语公然违反了关联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是“我不愿意与你讨论语言学老师的事。” Mary: Shall we get something for the kids? John: Yes. But I veto I - C - E - C - R - E - A - M. Mary是知道John能够正确的读出ice-cream这个词,John也认为Mary是知道他能够正确读出ice-cream这个词,在这种情况下,John的话语显然公然违反了方式准则,因为他没有直截了当地发出ice-cream这个字,而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把它拼了出来,其会话含义是“我不想让孩子知道我们在讨论ice-cream。” 合作原则的意义在于它能解释为什么说话人在交际中能够向听话人传递多于字面意义的意义.第七章:历史语言学 1.研究语言变化的目的与意义 历史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变化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它主要关注语言历史的发展以及语言变化的过程。它要研究语言变化的本质特征以及导致语言变化的原因,同时它也要研究重新构建语言历史的方式方法,建立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2.语言变化的本质(The nature of language change) 语言的发展不可避免。语言的发展是普遍的、持续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是规则的,体系的。语言的发展涉及到语言语法体系的方方面面:语音的、句法的、语义的等。语言变化是个逐渐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否则社会的交际就会遇到障碍。语言的发展是语言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进化的过程。一般来说,英语语言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古英语阶段、中古英语阶段和现代英语阶段。3.英语的历史发展(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English) 3.1英语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 英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历史阶段: 古英语阶段(约450年---1100年) 中古英语阶段(约1100年至1500年) 现代英语阶段(约1500至今)。 3.1.1古英语 古英语源自欧洲大陆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所操的语言,大约始于5世纪中期。古英语的发音与现代英语发音有很大的不同;在形态方面,古英语的名词几乎一半都有词尾变化,以显示主格、所有格和宾格。从句法结构上来看,古英语中的动词常位于主语之前。 3.1.2 中古英语 1066年的“诺曼征服”标志着中世纪英语的开始。在这一时期,法语作为统治阶层的语言对英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army," " court," " defense,"等词是在这一时期由法语进入英语语言。 3.1.3现代英语 \n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标志着现代英语的开始。在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拉丁语和希腊语的影响。文艺复兴运动之后,英国在世界许多地方建立了殖民地,使英语使用遍布全球。以现代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3.2英语语言系统的变化 语言变化实质是语法的变化, 其中包括语音系统、形态系统、句法系统、词汇系统和语义系统等。在英语中,语音系统和词汇系统的变化比语法其他变化更为明显。 3.2.1语音变化 3.2.1.1元音变化 在中古英语末期,大约从1400到1600年,英语中的一组元音发生了大变化,导致了现代英语拼写与发音的不一致。这一变化在英语史上被称为元音大变位。它涉及到7个长元音或紧元音,如: Middle English Modern English five fi:v faiv mouse mu:s mans feet fe:t fi:tmood moid mu:d break breken breik broke broiken brauk Name na:ma neim 3.2.1.2语音丢失 在英语发展中会有一些音发生丢失。例如在古英语中有一个清辅音/x/,在古英语单词nicht(night)中的读音为/nixt/;在现代英语中的night,发音是/nait/,/x/这个音在该词的发音中已丢失了。 在古英语和中古英语中,当辅音连缀/kn-/位于字首时,/k/要发音。但是在现代英语中,/k/的音在诸如knight和knee这类词中已经丢失,不发音。 还有一个语音丢失现象是位于词尾的元音成分的丢失。这种现象称为词尾音的脱落。如name和love在中古英语中分别为/na:mE /和 /luvE/,而在现代英语中发音则为/neim/和/lQv/。词尾中的/E/音丢失了。 3.2.1.3语音的增加 语音的增加包括一个音的添加或嵌入。在一个词的中间嵌入一个辅音或元音被称为插入音。(epenthesis),例如: emty empty glimse glimpse 3.2.1.4语音移位 语音位置的移动所导致的语音变化被称为语音移位,它涉及两个相邻音的位置互换(metathesis)。例如,在古英语单词bridd(bird)中,/r/和/i/两个比邻音发生相互换位产生了现代英语中的单词bird。 3.2.2形态变化 3.2.2.1词缀丢失 在古英语中, -bora通常加在名词的后边派生出一个表示相应动作的执行者的名词,但是在现代英语中这个派生后缀已经丢失,如: mund ("protection") + bora mundbora ("protector") 派生规则丢失的另外一个例子是-yan的丢失。在古英语中,-yan加在形容词的后边派生出一个使役动词。在现代英语中,-yan已经消失。 古英语中有一套性标记系统。该系统把名词分为阳性词、阴性词和中性词。古英语中有一半以上名词具有格标记表示不同的格,但是在现代英语中,性和格标记的丢失已成为最为显著的形态丢失之一。3.2.2.2词缀增加 由于英语从法语中借入了诸如favourable和accomplishment一类的词使得 -able和-ment加入到英语的形态系统中。 3.2.3句法变化 3.2.3.1规则丢失 在古英语中,有“词素句法一致”规则,根据此规则,形容词词尾在格、数、性等方面必须与中心词保持一致。但是这个规则在现代英语中都已消失。 3.2.3.2规则增加 小品词移位规则是现代英语中新增加的一条句法规则。这个规则允许有些短语动词中的小品词后置到宾语右边。在古英语中,这种小品词的移位是不存在的,例如: A: He switched off the light. B: He switched the light off. 3.2.3.3规则的改变 英语句子结构方面的规则变化主要体现在词序上。在中古英语时期,“not”加在肯定句句末构成否定句。但在现代英语中, “not”是加在主动词和助动词之间构成否定句,例如: I deny it not. 古英语中有一个复杂的格标记系统,语法功能可以用格标记很好地揭示出来。格标记的存在使得古英语的词序比现代英语要灵活得多。例如,古英语的词序包括SVO,VSO, SOV 和OSV, 而在现代英语中,由于绝大多数格标记的丢失使得句子必须遵从SVO这一基本词序。3.2.4.词汇变化 \n3.2.4.1词汇的丢失 古英语和中古英语中的许多词在现代英语中都已消失,例如:demiss, ere, oft, wot, beseem, wer, aught, thee, thou, thy,等。在一些复合词中有时还能看到它们,如: were-wolf。3.2.4.2词汇的增加 英语词汇增加的历史特点是大量的借词和构词。 来自法语的借词,例如: Government, religion, chaplain, crime, medicine, physician来自希腊语的借词: Myth, geometry, gymnastics 来自拉丁语的借词: Formula, memorandum, datum, curriculum 来自西班牙语的借词: Banana, mosquito, embargo, plaza 来自德语的借词: Kindergarten, dock, seminar, plunder, zinc 来自汉语的借词: Lichi, typhoon, tea, ginseng除了借用,英语还通过复合、派生、词首字母缩略、混合、缩写、略写、逆成法和创新等构词方式来增加新词。 复合法(Compounding):它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合成一个词的方法,如: warweary, law-abiding, short-sighted, sit-in, end product派生法(derivation):通过在词干上增加词缀构成新词的方法,如: nation national nationalize nationaliz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首字母缩略法(acronymy): 通过组合每个词的首位字母构成新词,例如: VIP (very important person) OPEC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混合法(blend):它是通过组合其他词的部分构成新词,例如: medicare( medical + care) smog (smoke + fog) comsat (communications + satellite) brunch (breakfast + lunch)缩写词(abbreviation):它是用一个单词或词组的简写形式来代表一个完整的形式,例如: kg (kilogram), TV (television), cf (confer), cm (centimetre) 略写法(clipping):它是把较长的单词或词组中的一部分裁掉,构成新词的方法,例如: zoo (zoological garden) gym (gymnasium) copter (helicopter) phone (telephone) 逆向构词法(backformation):它是通过去掉现存的词的后缀而构成的新词,例如: enthuse (enthusiasm) burgle (burglar) babysit (babysitter) edit (editor)创新词(coinage)是指创造新词。这些词多来自于产品的商标,如Hoover, Whiteout, Thermofax, Mace是商标名,在现代英语中已经成为普通英语单词: To hoover a floor:用真空吸尘器吸地板上的灰尘 To white out a mistake:用白色涂改液涂改错误 To thermofax a material:用红外复印术复印材料3.2.5. 语义变化 3.2.5.1语义的广义化 语义的广义化是词的意义经过历史的演化变得更为宽泛或更具有包容性的过程。 Words Past meaning Present meaning Dog a kind of hunting dog any kind of dog Aunt father’s sister both father’s and mother’s sister Holiday a holy day any day off 3.2.5.2语义的狭义化 语义的狭义化指词的意义比其历史上的初始意义狭窄的过程,例如: Words past meaning present meaning Hund any kind of dog a dog used for hunting \nDeer an animal a special kind of animal Meat food the flesh of animals Wife a woman a married womanGirl a child a female child 3.2.5.3语义演变 语义演变是指一个词失去了初始的意义而获得了一个新的意义,这个意义有时与初始意义相关。 Words past meaning present meaning Silly happy stupidFond foolish loving, affectionate board a piece of timber a council or authoritative body 人类语言的本质是: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语言变化是系统的、有规则的、渐进的行为。Language Family) 4.1语系的划分 许多貌似不同的语言实际是具有亲缘关系的,一个语言大家族中的姐妹关系, 是从一个共同的,可能已经废弃的原始语发展演化而来的。历史语言学家采用比较重建法(comparative reconstruction),通过研究和比较不同语言中的具有相似意义的语言形式,重新构建它们的原始语形式以及语言的亲缘关系。对同源词(cognates)的研究是比较重建的核心,例如: 西班牙语:madre padre amigo 意大利语: madre padre amico 由于形与义的关系在本质上具有随意性,因此不同语言中存在的形与义的相似性可能意味着它们之间存在亲缘关系,属于同一语系。 一种语言会演化发展为数种语言或变体。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以及其他英语变体都是从英国的英语变体中分化而来。 世界上大约有30多个语系,其中印欧语系(Indo-European)、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奥斯特罗尼亚语系(Austronesian Family)和非亚语系(Afroasiatic Family)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是汉藏语系的主要成员。 4.2.印欧语系 印欧语系含大部分欧洲语言和印度次大陆语言在内的约150种语言。英国语言学家Sir William Jones1786年指出梵语与希腊语和拉丁语可能来自同一个原始语,它们具有亲缘关系。1822年,Jacob Grimm发现了日尔曼语言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有规则的辅音变化。这些辅音的有规则变化后被称为格林定律: a. 浊爆破音变为清爆破音: bàp b. 清爆破音变为摩擦音: pàf c. 浊送气音变为浊不送气音:bhàb 通过比较法重建了被称为原始印欧语系的具有同一来源的语法,包括欧洲语言和印度次大陆的语言的许多亚语系都是以该原始语演化发展来的5. 语言变化的原因 对于种种语言变化的原因,虽然没有人能提供前后一贯的解释,但大多数语言学家都认为生理、语言和社会等因素对语言变化有影响。 5. 1语音的同化 语音同化是指一个音受毗邻的音的影响而发生音变,使其发音变得与其毗邻的音相近。语音同化的结果可以导致元音或辅音的丢失,如古英语中的Engla-land一词的发音,通过la-la同化,变成England。 语音同化的结果也可以导致元音的鼻音化。元音在鼻辅音前倾向于鼻音化,如/an/中的/a/音受后边辅音/n/的影响被同化为/ã/。 5.2 规则的简化和规则化 规则的简化或规则化是针对语言规则中的例外而言的。例如由于规则化的结果,“leaf”, "agendum", "datum", "curriculum" 以及 "memorandum"等名词的复数由原来的不规则形式如:leaves, agenda, data, curricula, memoranda向规则形式演变,如:leafs, agendas, datas, curriculums, memorandums.这种简化有助于减少不规则形式的数目,以便记忆。 5.3 内部借用(Internal borrowing) 内部借用是指某一语言使用者会从其语法的一部分借用一条规则,进而使这个规则扩大化。在大多数情况下,英语只要在动词的后边加上后缀-ed就可以构成过去式。说英语的人借用这个规则,把它运用到以前所不能应用的单词上,来构成过去式,例如,他们创造了sweeped, spoiled, leaned作为过去式形式来替换swept, spoilt 以及leant。 内部借用可以减少语音区别的数量,从而把记忆负担减到最小,而把交际效率提高到最大限度。 5. 4规则的细化 在人们使用语言时,为了避免出现模棱两可现象,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规则细化就会产生。语言的发展表现为规则的丢失与规则细化之间的平衡。一个规则的丢失往往意味着语法中一个新的语法规则的增加或细化。例如现代英语中格标记的丢失使得现代英语比古英语有着较为严格的词序。 5. 5社会因素 \n 侵略战争、殖民化政策、政府推行的语言规划政策和标准化运动等社会因素也可以导致语言的变化。例如, “诺曼征服”标志着中古英语的开端。 5.6文化传播 语言变化的原因还在于层出不穷的新观念和新事物需要人们用新的词语去表达。年轻人在语言使用上有时不同于他们的长辈,喜欢标新立异。如年轻人常把冰箱称为 “fridge”, 而他们的长辈却使用icebox。这种微妙的语言传播过程助长了语言不可避免的、持续不断的变化。 5. 7 儿童语法接近成年人语法(儿童语言习得) 儿童在习得母语时接收了各种语言信息和表达习惯,使得儿童的语法不可能与成人语法相一致。儿童往往偏向于习得简化了的或者规则化的表达方式。例如成年人某些时候会说It’s I,而在其它一些较为随便的场合中会说It’s me。儿童倾向于较为随便的形式,因而多采用me这一种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语法的一种变化也就产生了。第八章 社会语言学 1.语言变异 语言的使用属于社会现象,语言的使用会因言语社区、地域、社会团体、甚至个人的不同而不同。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把语言置于社会环境中来研究语言,从而揭示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语言变化的本质特征和社会意义。 1.1言语社区(speech community) 言语社区可以定义为构成一个社团的一群人,他们具有相同的语言或具有同一语言中某一特定的变体。言语社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同一言语社区的人使用同一语言或同一语言中的不同的变体进行交际,而且他们对他们所使用的语言的规范具有类似的态度。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 职业、 年龄等因素不同的人所使用的语言往往带有他们各自言语社区的烙印。 1.2言语变体(speech variety) 言语变体(speech variety),有称之为语言变体,是语言使用者所使用的具有一定区别性特征的变体。这些不同的特征主要反映在发音、句法规则或词汇上。言语变体作为一种中性词语可以指标准语(standard language)、方言(dialect)、洋径浜语(pidgin)、克里奥尔语(creole)等, 可以指同一语言的地域性或民族性变体, 如英语中的澳大利亚英语、黑人英语等, 也可以指同属一种语言的功能性言语变体,如法律语体等。 社会语言学家尤其是对地域变体(又称地域方言)、社会变体(又称社会方言)和功能变体(又称语域)感兴趣。言语变体无论其具有何种社会属性, 在社会语言学家看来它们之间没有高低之分、优劣之别,因为它们都是体系的。 1.3地域变异(regional variation) 地理障碍如高山,海洋,空间的距离等是造成语言地域变异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对自己地方语的“忠诚”以及对语言变化的抵触情绪也是形成地域方言的原因。虽然语言的地域变异反映在发音、词汇和句法上,但是语言地域性变异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地域口音(accent)。 由于地域变体的存在给跨地区的交际造成障碍, 语言规划(language planning)应运而生。语言规划是政府行为。政府常常选择某一特定的言语变体,对这种变体在语音、 句法和词汇上进行语言标准化规划,并在社会中进行推广使用。 1.4.社会变异 语言的社会变异产生了社会方言(sociolect)。使用同一地方方言的人在说话时,他们的地方方言中会有一些由于社会因素造成的言语特征,这些言语特征与地域差异没有关系。换句话说,不同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学历、职业、 年龄、性别等社会因素会导致不同的人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人,虽然使用同一种地方方言,但是他们也会有意或无意选择符合他们社会身份的言语形式进行交际。 1.5 文体变异(stylistic variation) 语言的文体变异是指语言使用者在说话或写作中的语用变体。一个人的文体有时非常正式,有时比较随便, 有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决定使用某种文体的因素包括交际的场合、交际双方的身分或关系、 交际的地点、交谈的题目等。文体的差异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发音、不同的语法结构或不同的词汇选择来实现的。文体不仅可以指一个人对言语的习惯性使用,也可以指具有相同职业背景的人所共有的言语使用特征。 1.6 个人言语变异(idiolectal variation) 一个人的语言使用不是始终如一的。操同一语言的两个人不可能在使用这一语言时是完全一样的。他们对同一语言或变体的使用会表现出许多个人的、独特的变异特征。当然这些变异都是特定语言体系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个人言语变异导致个人方言(idiolect或personal dialect)的产生。 个人方言是说话人个人使用语言的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风格。个人言语变异通常综合反映了诸如地域变异、 社会变异、文体变异等方面因素的特征。在狭义上,个人方言包括说话者的交际方式以及说话时的音质、音调和节奏等因素。2.标准语与非标准语 2.1标准语与非标准语 语言和方言都可以有效地完成交际功能。一个政府可以选择一个地域方言通过对它的标准化规划使之获得社会声望和地位,从而使该方言成为一个国家的国语或官方语。 \n 标准语是一种具有高社会声望的方言。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国语或官方语是标准语,但是一个国家的国语和官方语并不一定总是标准语。曾经经过标准化规划的语言可以由于种种原因不再是国语或官方语,而一种特定的方言也可能是一个国家的标准语或官方语,但不是国语。国语是国家的象征,当一种语言和变体失去了代表国家和它的文化的象征,它也就失去了国语的地位。在新加坡,国语是马来语,而它的官方语却有华语、马来语、印度语和英语。标准语为政府和司法部门采用, 也用于新闻媒介和教育领域等。 标准语以外的其它变体叫作非标准语。标准语与非标准语无优劣之分,因为一种变体成为标准语往往是由于历史、社会或政治的原因,这与这种变体的体系没有内在的关联。人们通常认为标准语的用法是“正确的”,“合乎逻辑的”,“高雅的”,“富有表现力的”,非标准语是“不标准的”,“不正确的”,“不符合逻辑的”。这种对标准语的评价反映的是人们对这种变体的主观的,社会的歧视性态度,并不具有语言基础。所有的语言和方言都是体系的,受规则支配的。 2.2 Lingua francas(通用语;共同语) Lingua franca 是一种语言变体,主要用于操不同的语言的人之间进行交际的媒介,它是由于各种原因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所接受的一种共同语。共同语可以是一个民族的本族语。从广义上来说,任何一种用于贸易或交际的媒介都是共同语。汉语的普通话是中国不同民族之间的共同语。英语是国际间交际的共同语之一。 2.3洋径浜语(pidgin) 洋径浜语是操不同语言的人之间进行交际的媒介。它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自然语言成分混杂而成的语言。洋径浜语与共同语(lingua franca)具有相似性,它们都是具有不同母语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媒介,常局限于一定的交际目的,如做生意。但是洋径浜语不为任何人的母语,而通用语却可以是母语。 作为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语,洋径浜语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语法特征,通常高地位语言的影响表现在词汇上,低地位语言的影响主要在语音和句法上。洋径浜语词汇量少,没有屈折词素的变化,发音有简化趋势。通常也没有”be”动词。 在它的句法体系和词汇体系的使用中,过度概括是常见现象。 洋径浜语本身与其他语言一样是体系的,是受规则支配的。洋径浜语有着严格的词序以弥补因没有格词尾的变化所带来的不足。 2.4克里奥尔语(creole) 当洋径浜语作为第一语言或母语被儿童习得,洋径浜语便成为克里奥尔语。克里奥尔语在词汇,语法以及交际功能上进行一系列的扩展。作为充分发展的语言,其语言规则的复杂性与其它语言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克里奥尔语也可以获得标准语的地位。3.双言与双语现象 3.1双言现象(diglossia) 双言现象(diglossia)是Ferguson于1959年提出的。它指并存于同一语言社区的同一语言的两种不同的变体,这两种变体各有其自己的社会功能,在自己特定的交际场合中使用。其中一种变体被视为高功能(层次)变体,通常用于正式场合和书面语,如:用于政府机关、大众传媒、教育部门、宗教领域等;另一种为低功能变体,通常是口语式,用于非正式场合,如:家庭成员或朋友之间的交谈,也被高身分者用以对低身分者发布指示等。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也存在双言现象,汉语的两种变体文言文与白话文各自有着自己的社会功能。前者作为高功能变体使用,后者作为低功能变体使用。 双言现象也可以涉及不具有亲缘关系的两种语言。例如,在巴拉圭,西班牙语作为高功能变体使用,而当地的瓜拉尼语是低功能变体。3.2双语现象(bilingualism) 双语现象指个人或社区群体可以同时使用两种标准语言的现象。一个言语社区不能称之为双语社区,除非在这个社区中有相当数量的人通常使用两种语言。加拿大是典型的双语国家,在加拿大,英语和法语都是官方语。 完美的双语现象比较罕见。绝大多数具有双语能力的人只是近乎具有完美的双语能力,能够在较为广阔的交际领域中熟练使用两种语言进行交际。 大多数双语社区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两种语言有着较为明确的功能分配。如一种语言可能在家庭语场中使用,即在家庭谈论有关家庭的话题;而另一种语言却可能在教育语场中使用。 具有双语能力的人在相互交际时经常会出现语言切换(code-switch)现象。语言切换现象通常有三种情况:1)可能是由于话题切换所致;2)也有可能是说话人使用某种语言,而听话人却以另一种语言回答;3)语言切换现象也可以发生在句内。4. 少数民族方言 4.1黑人英语 少数民族方言是一种通常跨越地域界限的社会方言。黑人英语是一种民族变体,常被认为是“低劣的英语”。这种观点反映的是一种社会态度,没有语言根据。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黑人英语与其他变体一样是受规则支配的,具有系统性。 黑人英语在语音、形态、句法和词汇系统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征: 就语音而言,最为显著的语音特征是对词尾的辅音连缀进行简化,如 Words Black English Standard English Passed /pa:s/ /pa:st/ Past /pa:s/ /pa:st/ Desk /des/ /desk/ 在句法上,黑人英语中的”be”动词经常被省略: \nBlack English Standard English Mary interesting. Mary is interesting. Socks mine. The socks are mine. 其次在标准英语中使用”there is”的地方,黑人英语中往往使用”it is”。此外黑人英语中存在双重否定结构,如: He don’t do nothing 在黑人英语中这句话的意思是”He don’t do anything.”黑人英语中的双重否定结构也是体系的:当一个动词被否定时,句中的不定代词something, somebody, some变为nothing, nobody和none。 4.2.黑人英语的社会环境 黑人英语的形成是特定的社会环境、教育背景和经济状态所致,这与民族本身无关。并不是所有的黑人都说黑人英语,也不是说黑人英语的人都是黑人。说什么语言与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与肤色无关。 黑人英语与其他变体一样是一个民族身份的象征,是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象征。一个人的语言变体的改变意味着社会文化身份的改变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这也是黑人不愿意放弃他们语言模式的原因之一。5. 社会方言(social dialect) 社会方言(social dialect 或sociolect)指社会中属于同一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所使用的语言变体。社会方言通行于有着相同社会背景的群体之中。社会群体的多样化决定了社会方言的多样化。 5.1教育变体 受过相同教育的人往往使用相同的被称之为教育变体的社会方言。例如,具有高等学历的学生与早期辍学的学生相比,他们的语言形式更加书面化。在英国,学历低的与学历高的相比,前者更容易把诸如”swimming”中的-ing发成/n/,而不是/ŋ/。 5.2年龄变体 语言变体与年龄同样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儿童的变体与成年人变体相比,词汇量相对较少,句法结构缺少多样性,语音也不完善。年龄变体的差异表现在变体的各个方面,但是这种差异在词汇系统上更为显著。如上了年纪的人喜欢使用”ice-box”,”wireless”等,而年轻人更喜欢使用”fridge”和”boombox”等。5.3性别变体(gender varieties) 语言使用与性别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虽然几乎不存在纯粹的男性语言和女性语言,但是语言的使用会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却是一种普遍现象。 在许多国家,妇女与男性相比对地位更为敏感,因此妇女尤其关注语言变体因素的社会意义。原因之一是妇女的社会地位普遍低于男性,因此她们希望通过使用高声望变体来展示她们的社会地位。其次,社会对男性的价值判断不只是语言的,往往从男性所从事的工作,所得到的收入以及其它能力上对男性进行社会价值判断。传统社会对妇女的价值判断很少依据职业、收入、工作能力等,这就使得妇女特别重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在社会背景相同的情况下,女性更喜欢使用声望较高的言语形式。Peter Trudgill对双重否定句(multiple negation)在不同性别使用中情况也进行了调查。他发现,在其他社会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男性与女性相比,男性趋向于使用“ I didn’t do nothing.”去表示“I did nothing.”此外,女性更喜欢使用礼貌用语。相对而言,对性的言语比较婉转,而男性言语与女性言语相比相对直接,相对粗俗,同时也相对缺少一些礼貌。 言语的性别差异也表现在词汇使用上。女性倾向于使用诸如“lovely”, “sweet”, “divine”, “nice”, ”darling”, ”cute” , “adorable”, “charming”等形容词,使得这些词的使用几乎成了女性言语的标志,试比较: Female; Oh darling, you’ve put the peanut butter in the refrigerator again. Male:Shit, you’ve put the peanut butter in the refrigerator again.女性在交际中更喜欢使用语义具体的,能够体现微弱色彩区别的色彩词,如mauve, aquamarine, lavender,beige, ecru, charteuse等。 在表示请求时,女性倾向于使用疑问句式,而不是祈使句,因为疑问句式听起来更委婉、婉转,因此更礼貌,例如: a) Let me open the window, shall I? b) Come to my office at eight o’clock tomorrow, will you? 在许多语言中,语法性别的选择通常带有性别歧视的现象。比如,he 可以同时指阳性和阴性,或性别不明的人。要注意的是尽管语言的使用可能存在性别歧视现象,但是语言作为一个体系不是性别歧视的。语言使用中的性别歧视是社会态度在语言使用中的反映。对妇女的歧视性态度在以下的用法中也可以得到反映: Males Females Have a lot of guts have a lot of nerve Short-tempered bitchy Forceful pushy outspoken mouthy good on details picky determined stubborn 语言使用中性别歧视还表现在对中性词的语义解释上。如 The speaker is an engineer. (“speaker” tends to be interpreted as a “male”.) \n The speaker is a kindergarten teacher. (“speaker” tends to be interpreted as a “male”.)由于语言可以反映社会传统,一些在性别上对应的词的语义反映了男性与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如: a. A “lord” is a man who has a high rank in the British nobility,while a madam is a keeper and procurer of a woman for men to use for sexual purposes b. Mary is a nurse, while John is a male nurse. (Male is not used before the word nurse in referring to Mary, because nursing is a job the society expects a female to do. ) 英语中的许多性别对应词在形式上也是不对称的。阳性词是无标记词,而相应的阴性词是有标记词,例如: Male Term Female Term Male Term Female Term Waiter waitress Poet poetess Steward stewardess Actor actress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使用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现象。人们开始逐渐屏弃语言使用中带有歧视性的词汇和表达。首先他们创造出相应的阴性词如chairwoman, spokeswoman, womankind来替换阳性词chairman, spokesman and mankind等的无标记使用。 其次,他们创造出新的中性词去替换用形态来体现的阴性或阳性词或表达: New Terms Traditional terms server waiter/waitress flight attendants stewards/stewardesses mail carrier mailman paper carrier paperman firefighter fireman police officer policeman/policewoman World History Man and His World Ordinary people the common man a farm couple the farmer and his wife presiding officer chairman/chairwoman越来越多的人在交际中谨慎选词,避免使用带有性别歧视的言语。他们使用中性表达去代替具有性别歧视性的用法: a. The speaker must constantly monitor his listener to check that assumptions he is making are shared assumptions.修改建议(用定冠词加名词代替阳性物主代词): The speaker must constantly monitor the listener to check that assumptions the speaker is making are shared. b. Very often the writer does not monitor his arguments very well or get his narrative in the right order. 修改建议(用复数替代单数): Very often the writers do not monitor their arguments very well or get their narratives in the right order. 语言中的性别变体的存在也是性别身份的象征,因此任何强求女性言语与男性言语的一致性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5.4.语域变体(register varieties) 语言的语域变体(register)是一种交际情景方言,以交际时说话者所用语体或文体的得体性为主要特征。语域变体与交际场合、交际各方、交际主题等交际情景因素密切相关。 正式的交际场合往往需要正式的语域变体,而非正式场合往往要求较为随便的语域变体。正式的语域通常要求正式的词汇与句法结构,而非正式的语域其词汇和句法相对较为随便。 各种语域在正式程度上形成一个连续体。一般来说,语言使用者在正式交际场合使用正式语域;在非正式场合使用非正式语域。比如, They chucked a stone at the cops, ad then did a bunk with the boot. (Informal) After casting a stone at the police, they absconded with the money. (formal) 许多社会对语言的情景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则,而且这些语言的情景使用都词化在其语言之中,如德语中的du与Sie;前者用于亲密朋友之间或对地位较低的人的称呼,后者用于较为正式的场合,通常用于对陌生人或地位较高的人的称呼。5.5称谓语 所有的语言中都有称谓语,也有支配称谓语得体使用的语用规则。交际中称谓语的使用除了考虑交际各方的社会地位之外,还要考虑年龄、性别、职业、个人关系等因素。称谓语的选用反映了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 家庭关系和个人关系。称谓语也反映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情感。 5.6俚语(slang) \n俚语属于非标准语,通常不宜在正规场合中使用。但是俚语表达力强,形象生动。俚语反映了说话者的社区身份,表达了说话者的群体归属愿望和语言的创新欲望。俚语大多是由于满足交际瞬时的需要而产生,所以俚语生命力较短,诞生快,消亡也快,例如: I am sleepy. Let’s hit the sack (go to bed). Cancer stick (cigarette) is bad for you. “俚语”往往具有贬义含义,许多人认为俚语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言语。有些俚语可最终为全社会所认可,成为标准语言使用的一部分。5.7禁忌语(linguistic taboo) 禁忌语指被主流社会禁止在公众场合使用的词与表达。语言禁忌反映的是社会禁忌。哪些词属于禁忌语反映了特定社会的特定的风俗传统和文化价值观。在信奉基督教的社会中,hell,damn和bloody被列为禁忌语。 英语借用了大量的外来词。被禁忌的词一般都是英语本民族语词,而与本民族语词有着相同所指的外来词却可以在公众场合体面使用。在公众场合,使用拉丁语词menstruates去替代英语本民族语词bleeding。 对禁忌语的回避反映了社会的态度,情感和价值判断,与语言本身没有内在的联系。5.8委婉语(euphemism) 委婉语是一种婉转、令人愉悦的、较为高雅的言语以替代可能冒犯对方的那些不礼貌、不尊重人的表达方式。 在英语社会中, 当人们谈论“死亡”时,他们往往回避使用 “die”, 而用to black out, do do one’s bit, to check out, to kick the bucket, to pass away, to lay down one’s life等。在英语言社会中,“肥胖”也是一个禁忌词,因此人们创造了一系列的委婉语,在商店里,肥胖女人的服装被称之为:women’s sizes, full sizes, half sizes, hard to fit; sizes for the full-figured, sizes for handsome women, sizes for Big gals, sizes for the full-bodies, the mature figure sizes, Grande Dame sizes.我们只要看一下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所创造的有关“厕所”的委婉词,我们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多么羞于谈论这个话题:altar room , amenity, buoys, bathroom, bath, can, chamber of commerce, comfort station, commode, gents, going, gulls, half-bath, head, his and hers, john, knights and damsels, ladies, lav., lavettee, little girls’ room, little boys’ room, necessarium, privy, poet’s corner, pot, potty, powder room, , restrooms, signore, signorina , the facilities, toilet, water closet, washroom等。 委婉语的作用有明显的时效性,使用过度也会使委婉语受到污染失去委婉的作用,从而不得不创造新的委婉语来取代受到污染的委婉语。这也是为什么英语中会有大量的表示厕所的单词的原因,如toilet, WC, powder room Men’s Room, Ladies’ Room, Gentlemen, bathroom restroom等。委婉语的过度使用也有其消极的效果,它们中的许多成了陈词滥调;过多地使用委婉语会使得言语表达臃肿,累赘,给人一种胆怯的感觉;同时委婉语的语义模糊,会掩饰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因此具有欺骗性。第九章: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主要从心理的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揭示人类是如何掌握语言,说出语言和理解语的,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1. 语言的生理基础 人类不需要课堂教学就可以自然习得自己的母语。人类有语言能力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人有声带,因为其它动物也有声带。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依赖人脑结构和人脑的机制。人类大脑的左半球的某些区域比右大脑相应的区域要大,这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特征。由此,人们相信人类的语言能力有其生理基础。 1.1盖奇案例(the case of Phineas Gage) 19世纪中叶,菲尼亚斯· 盖奇由于工伤事故大脑前部损伤严重,但是他的感知能力、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盖奇案例使得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支配语言活动的中枢是在大脑的话,那么显然它不在大脑的前部。1.2、人的大脑 大脑的表面, 即大脑皮层, 布满了上百亿个神经原(neurons)。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认知能力都集聚在大脑皮层上(cerebral cortex)。 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将大脑两个半球相连的是神经路径(nerve pathway)。通常大脑左半球控制着人体右半身的活动, 大脑右半球则控制着人体左半身的活动。 1.3大脑的侧化(brain lateralization) 大脑的认知等功能的分工过程叫作大脑侧化。脑力活动功能的分工有一个发育成长的过程。大脑单侧化的功能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左大脑和右大脑都参与人类重要的智能活动,只是在处理所接收的刺激信号的方式上有所差异。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互为补充的关系:如: Left hemisphere Right hemisphere language and speech perception of nonlinguistic sounds analytic reasoning holistic reasoning temporal ordering visual and spatial skills reading and writing recognition of patterns calculation recognition of musical melodies associative thought2. 语言侧化 2.1左半球的语言优势 语言侧化(linguistic lateralization)指语言能力在大脑神经系统中的分工。一般认为,语言功能的侧化主要在大脑的左半球。对于多数人而言,大脑左半球有着语言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与与惯用右手之间没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 2.2两耳分听实验(dichotic listening research) \n 两耳分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人类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侧化现象。两耳分听实验让受试者带着耳机,然后同时向左右耳输入不同的语言信号。研究人员发现受试者能够更为准确地报告由右耳输入的语言信号。 研究人员认为右耳接收到的语言信息直接进入左脑进行加工,而左耳接收到的信息先进入右脑,然后再从右脑送至左脑进行加工。由于间接的路径比直接的路径长,且信息传输所需的时间也长,所以受试者在报告左耳听到的信息没有右耳听到的信息准确。这种现象又称为“右耳优势”。第十章 语言习得 语言习得关注的是人类语言能力发展。语言习得一般指儿童母语的发展。有些孩子除了习得母语外,还要继续习得第二语言或外国语。习得母语或第一语言称为第一语言习得,除了母语再习得另一门语言或外语称为第二语言习得。 1. 第一语言习得 儿童在习得母语时虽然会有个性差异,但是正常儿童只要有正常的交际环境和正常的母语输入都可以成功地习得母语,他们习得母语的过程也非常相似。 1.1语言习得的生物基础 习得语言的能力是人类的生物特征之一。人生来就有习得语言的神经系统。只要有能力习得某一种语言的儿童就有能力不费力气地习得任何语言。正常儿童语言习得的能力无高低之分;儿童习得的语言也无优劣之别。虽然在习得语言某一特定的内容与习得另一种语言相应的内容看上去似乎有难易之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门语言作为母语比另一门语言难学。儿童在习得母语时所需要的时间大致是一样的。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表明人类语言的难度是类似的,反映了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的存在---一种高度抽象的语言共性体系。 1.2语言习得是语法规则的习得 语言习得是对语法规则系统的习得。首先,没有人的大脑能够储存一个语言中的所有的词与表达。儿童在处理语言时会根据所听到的语言输入构件自己的语法规则,并依据他们所构件的语法规则去说话。如果没有这些生成性的规则,语言使用者是不可能说出和理解无数的他们从没有听过或使用的句子。 语言习得主要是句法体系的习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习得一条一条具体的语法条条框框。儿童实际所习得的是一些数量有限的抽象而高度概括的规则,他们会忽视这些规则的例外情况。比如,儿童可能在一个名词后边加-s构成名词的复数,而不管这个名词是否是规则还是不规则的。因此儿童在习得语言中的错误是体系的,也是可预见的。 1.3语言输入与交流的作用 虽然人类习得语言的能力是人类天赋的生物特征,但是这种天赋的条件不是习得语言的充要条件。一个正常的儿童还需要有接触语言和使用语言的环境才能习得语言。如果在孩子出生后前几年,没有接触语言和使用语言的环境,那么孩子习得语言的能力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保姆语(caretaker speech, babytalk, motherese,parentese)是一种成年人的简化语言形式,通常用于和儿童的交际。研究表明没有接触保姆语的儿童在习得母语的速度上并不一定比接触保姆语的儿童习得母语慢。这意味着保姆语的存在对习得母语并不是必要条件。但是保姆语有助于儿童建立语言形式与语义的关系,有助于孩子对语言的理解,使得词汇习得和结构习得变得相对容易些。 1.4语言教学的作用 正常儿童在习得母语时并不需要刻意的语言教学的帮助。在自然的环境中,父母很少纠正孩子在交际中所出现的语法错误。即使父母这样去做,他们的努力也是收效甚微。也没有证据表明儿童需要这种形式的知识传授。如: Child: I taked a cookie. Parent: Oh, you mean you took a cookie. Child: Yes, that's right, I taked it. 当然这并不是说语言的教学对儿童语言的发展没有作用,只是作用较小。 1.5.纠错与强化的作用 行为主义的理论认为儿童的言语行为主要通过刺激与反应来建立。正确的言语行为被强化,错误的言语行为得到纠正,从而使儿童逐渐获得正确的使用语言的行为。现代研究表明纠错与强化在儿童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并不起关键作用,如: Child: Nobody don't like me. Mother: No, say "Nobody likes me." Child: Nobody don' t like me. [ This type of exchange is repeated eight times. ] Mother: No, now listen carefully; say "Nobody likes me." Child: Oh! Nobody don't LIKES me. 一般来说,在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中,父母会对儿童的发音进行强化,对儿童说话的真值进行强化。 1.6模仿的作用 模仿在母语习得中所起的作用不大。儿童从所接收到的语言输入中发现构件自己的语言规则。如果习得母语的过程是被动模仿的过程,那么他们所犯的许多错误就不能得到很好地解释,因为这些错误是成年人言语中所不存在的。例如儿童常把my feet,说成my foots,把went说成goed,把made说成maked等。 除此之外,由于生理缺陷不能说话的儿童却能学会一门语言。 \n孩子在学习母语时不是盲目的模仿,而是选择性地使用模仿,比如利用选择性模仿学习词汇。但是模仿本身在母语习得中并不起关键作用。2.第一语言习得的发展阶段 儿童在习得母语时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十分相似,几乎具有普遍性:前语言阶段、独词句阶段、双词句阶段以及多词句阶段。各个阶段可能会有交叉。儿童在各个阶段所需的时间有其个性差异。 2.1前语言阶段 处于前语言阶段的婴儿能运用发音器官发出各种声音。到六个月时,儿童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元音和辅音。 前语言阶段的声音其语音结构不以任何一种人类语言为基础,婴儿所发出的有些咿呀学语声非婴儿所处社区的语言所有。事实上,在咿呀学语阶段,一个正常孩子所发出的音与一个失去听力的儿童所发出的音没有什么区别,这说明儿童的咿呀学语不依赖儿童的语言输入。 2.2独词句阶段 在独词句阶段,儿童开始把语音与意义相联系。儿童使用一个词可以起到一句话的作用,所以这个词被称为独词句(holophrastic sentences)。如:儿童使用”Mama”这个词可表示:”Mama is coming.”或者I saw Mama’s socks.”等。 儿童这一阶段使用的词基本上名词和动词,功能词非常罕见。 儿童倾向于使用信息最强的词来进行交际。例如,儿童会使用”milk”而不是”I”或”want”去表示”I want milk.”; 他们会使用”Daddy”,而不是”I”, “my”和“see”去表示”I see my Daddy.”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语言经常发生扩展过度或扩展不足现象。例如儿童可能会使用”Daddy”不只是称呼他自己的爸爸,也称呼其他男性成年人,因为他们在外表上看上去有其共同之处,造成词的所指扩展过度。儿童可能也会使用”toy”只指某种类型的玩具,而不是所有的玩具,造成”toy”使用的扩展不足现象。 2.3双词句阶段 儿童通常是在一岁半以后进入双词句阶段。这一阶段早期,儿童开始把两个词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来表达语义。两个词的结合有着句子一样的语音模式,两个词之间也有着明确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如: Mama book. Toy mine. Milk me. Sock pretty 句子的各种词序表达了各种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如, 1) 拥有者与被拥有事物的关系:Mama book. 2) 主谓关系:Daddy go. 除此之外,双词句具有以下特征: 1) 双词句缺少表示句法关系的形态形式。 2) 双词句中的代词使用很罕见。 3) 同时根据表达的语境不同,双词句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关系和功能,如: Mama Book可表示以下的语义:(1) This is Mama’s book. (2) Mama gave me the book. (3) Mama is reading the book. 通过使用双词句,儿童积极主动与成年人进行交际。这种交际大大有助于儿童的语言习得。 2. 4多词句阶段 儿童大约在2到3岁之间语言的使用进入多词句阶段。在双词句阶段和多词句阶段,并不存在明显的三词句阶段。在多词句阶段,儿童言语的主要特征是语素使用的多样性,如: Cathy build house. Cat stand up table. Daddy like this book. He play little tune. This shoe all wet. Chair all broken. I good boy today. Me put it back. What that? What her name? No sit there. Mummy no play. Baby no eat apple. 在早期的多词句中,典型的特征是这些言语缺少形态变化以及缺少一些表达语法的功能词或其他次要词汇范畴的词,比如言语中没有介词、冠词、动词不定试标记”to”,以及”be”动词。由于儿童在多词句阶段所说的话与电报语体非常相似,所以儿童的多词句又被称为电报式言语(telegraphic speech)。这些电报式言语不是词的无序结合,而是遵循了基本的句法规则。 在这一阶段儿童言语的词序模式与成年人的一样变化多样,几乎没有词序的错误。在多词句阶段后期,儿童言语中有了语法形态的变化,功能词的使用也不断增加。一般认为,儿童在5岁时,语言习得的绝大多数过程已完成。3. 语法体系的发展 \n3.1语音的发展 儿童语音的发展始于婴儿的咿呀学语阶段。儿童早期所习得的声音不受儿童语言环境的影响,所发出的音也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语言中。在早期发出的音包括/b/,/m/,/d/,/k/等相对简单的音,而在发音的后期,才出现发音较难的音,如/θ/。 此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儿童语音的发展逐步朝着本族语的语音系统发展,非本族语的音逐渐消失。 3.2句法的发展 儿童的早期语言不只是以语义为基础,也有着句法的范畴,如,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以及语法的关系,如主语和谓语。 在双词句阶段,儿童往往对一个对象进行命名,然后,对命名的对象进行某种陈述。无论他们的句子在形式上是多么不完整,它们都是受句法规则的限制,体现了成年人话语中的句法规则。例如: Milk me =Milk, [give it to] me. Sock nice = Sock, [they are] nice. 儿童的语言发展到多词句后,屈折词素、派生词素以及介词、 冠词、连词、助动词等功能词开始进人句法体系。儿童的句法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其中否定句的发展很好地显示了儿童句法阶段性发展过程。 在独词句阶段,否定主要是通过单个词”no”等来构成。但是在多词句的早期阶段,否定的构成主要是在多词句句首加”no”来构成,如: No hot. No play. No Daddy eat all sweet. 在多词句的后期,儿童开始把”no”,”can’t”,”don’t”等通常插入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之间来构成否定,如: He no bite you. I can' t catch you. 3.3词形的发展 儿童早期语言中的词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词。随着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他们的语言中开始先后出现表示各种语法功能的屈折词素,例如-ing和表示复数的词素-s。 儿童在习得语言早期,把词的规则形式和不规则形式作为独立的词来习得的,如make, made;go,went,但是不久,儿童开始构建自己的句法规则,并过度扩展这些规则的使用, 导致maked, goed, foots等的产生,而一些原先曾使用过的非规则动词等会暂时消失,如made,went等。这是儿童主动运用规则的结果, 属儿童语言的词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到了语言习得后期,儿童才开始习得规则形式和不规则形式,才意识到句法规则的例外情况。曾经暂时消失的不规则动词,如”made”和”went”又会重新出现在他们的言语中。 3.4词汇与语义的发展 儿童两岁以前,由于词汇量有限,儿童在使用单词时经常扩展词义,造成词义扩展过度(overgeneralization)。如儿童可能会用单词”Mama”去指任何成年女性。 两岁半以后,儿童的词汇量开始快速上升。6岁时,儿童的词汇量大约可达7800。到8岁时,儿童的词汇量平均可达17,600到28,300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话语不断变长, 词义的过度扩展现象逐步缩小。 儿童在5岁或6岁时,已经基本掌握了母语, 即获得运用本族语的语法知识和词汇进行以听说为主的语言交际活动的能力。儿童上学后的语言训练主要是阅读和写作的训练。4.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第二语言习得主要研究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相似性和相异性,研究造成成年人学习语言困难的原因所在以及有助于第二语言习得的方式方法。 4.1习得与学习 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区分了语言习得(acquisition)和语言学习(learning)。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使用语言下意识地习得语言的过程,语言学习是在学校有意识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儿童并不是通过刻意的学习去习得自己的母语,而第二语言通常是在非自然的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来的,当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第二语言也可以被习得。 语言学习者可能在习得某一规则(即,规则在大脑中的内在化)之前,先学习会了这一规则,但是学会一个规则并不意谓着一定能习得这个规则。语言使用者可能学会了一个规则,但是在交际中使用这个规则时仍然会出错。下意识地习得语言和有意识地学习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过程, 前者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发展,而后者则有利于语言知识的发展。 4.2转移与干扰(transfer and interference) \n 语言转移指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 学习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借助于本族语的语言知识来学习第二语言的现象。当本族语的模式与第二语言的模式相一致或相似时,就会发生语言的正向转移(positive transfer),而当本族语的模式与目标语的模式不一样,这时借助于本族语的模式来学习目标语就会发生语言学习中的负向转移现象(negative transfer),负向转移又称之为干扰(interference)。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对比分析”是一种母语与目标语系统的对比分析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形和相异性,从而预测语言学习者在目标语的学习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 从而编写相应的教材,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方法。对比分析家认为,正向转移对第二语言学习起帮助作用,而负向转移学习则对第二语言学习起干扰作用, 是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第二语言学习过程是不断克服两种语言体系差异的过程。 但是实践并没有支持对比分析理论的假设。通过研究,人们发现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所犯的许多错误并不是母语干扰的结果,而是学生积极构建目标语规则的结果。因此,这些错误本身也是系统的,受规则支配的。 对学生错误的研究导致了人们对学生所犯错误的态度的变化。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不再被看成是克服旧的言语习惯,形成新的言语习惯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构建和修正交际规则的过程。 4.3错误分析与第二语言的自然发展轨道 通过对语言错误的分析,错误分析学者发现,由于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存在差异,以及个人学习环境存在的差异,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语言发展轨迹可能与母语习得的轨迹有所不同,但是这种差异很小。在本质上,第二语言的发展有一条自然轨道, 它与第一语言的自然发展轨道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4.4.语际语与语言僵化现象(interlanguage and fossilization) 语际语是由母语向目标语过渡的一种中继语,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标语的语言形式,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能力发展的过程中按照自己构建的目标语体系来说或使用语言,因此语际语是体系的。 语际语,作为中继语,反映的是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向目的语趋近的动态本质。语际语的产生是第二语言的训练方式、母语的干扰、目的语规则的扩展过度、学习和交际策略等因素造成的。 当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形式停止向目的语系统的趋近,致使学习者在目的语的学习中达不到以目的语为母语的人的语言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僵化。由于僵化,与目的语不同的语言规则被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语言的僵化现象有其内在的原因和外在的原因,但是导致僵化的确切原因以及解决语言习得中的僵化问题的方法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5语言输入的作用 第二语言习得需要学习者有着足够的目的语输入以及使用目的语的机会。得体的语言输人是决定第二语言习得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之一。至于什么是最佳输入,语言学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有些学者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只有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信息,才能使语言学习转变为语言习得。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语言输入不等于语言纳入(intake)。语言纳入是指已经成为语际语系统有机成分的输入。决定第二语言习得成功与否的因素还应包括语言交流和语言纳入。 4.6正规教学的作用 课堂教学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研究没有得出统一的研究结果,但是总的来说研究结果证明了课堂教学有助于第二语言习得。课堂教学几乎不改变第二语言习得的轨道,但是通过提供可理解的、易纳入的输入可以加速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速度。 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笔头能力,事先准备的口头演讲以及水平考试作用明显,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 4.7学习者的个人因素 4.7.1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 从年龄的角度来看,虽然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期是在青春期以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年龄越小越好。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时间应该是10岁左右的儿童(early teenage),他们的认知能力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大脑的单侧化还没有最后完成,大脑仍然具有可塑性。 \n4.7.2 动机 动机可分为功能性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介入性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功能性动机是把第二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比如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介入性动机是一种社会动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融入第二语言社区,成为第二语言社区的一员。 一般来说,目的语是一门外国语,那么介入性动机对学习者的影响相对较大。如果目的语是一门第二语言,是学习者言语社区的主要交际语言,那么功能性动机对学习者的影响较大。 4.7.3 语言文化移入 语言文化移入(accultruation)指第二语言习得者对目的语语言文化的适应过程。一种假设是如果学习者能够主动适应或接受目的语社区的文化,那么第二语言的学习成功的机率就高。学习者适应目的语社区的程度以及他与目的语社区文化保持的社会或心理的距离程度将决定学习者与目的语的接触量,从而影响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成功率。 4.7.4 个性 学习者的个性有外向性和内向性之分。一种假设认为外向性性格的人擅长于和使用目的语的人进行交际,能够获得更多的输入以及更多的练习机会,因此他们比内向性性格的人在第二语言学习上更容易取得成功。研究结果表明外向性格与第二语言的整体能力之间关联性不大,但是一般认为,外向性格的人口语能力略强。 总的来说,一个理想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应该是一个青少年,他有着明确的学习动机,能够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能够充分利用机会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愿意融入目的语文化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