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50 KB
- 2022-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笑话中的语言学:班级:姓名:学号..\n.笑话中的语言学概述【摘要】:笑话,是供人们消遣和交际的一种创造性的语言形式,其主要功能是调侃、娱乐或讽刺。笑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常见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快乐,是人们繁忙生活中的调味剂,是茶余饭后的一种谈资。笑话虽然文字不多,却富含了很多深刻的道理,更值得一提的是笑话中蕴含了很多的语言学知识。比如:笑话中通常会用谐音、修辞以及歇后语等手法来制造歧义和笑点来引人发笑。笔者试图对笑话的“搞笑体制”进行语言学阐释,以帮助我们理解笑话的运作手段,让我们笑的心里明白。【关键词】汉语笑话、语言学分析、语音、词汇,语法、语用零,概说著名语言学家萨皮尔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的因素——语言的、节奏的、象征的、形态的——是不能和任何别的语言全部共有的。”][美]萨皮尔,语言论[M],赵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01-202。我们的汉语也是同样的,汉语具有自己的特点,笔者认为对汉语笑话做研究是研究我国语言的一个很好的出发点。本文着重说明汉语的歧义与笑话的关系,以求对我们的母语中的笑话做一简要分析。文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语音中的谐音现象造成的歧义笑话从语音层面看,语音的笑话主要依靠谐音和同音字词制造歧义以引起搞笑的效果。华东师大教授潘国文先生说:“整部汉语使用的历史,可以说是离不开对同音词现象的妙用,巧用。”潘文国《字本位与汉语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很多笑话是由于汉语的同音字谐音造成的。汉字中多音字词数量之多,是在其他语言中很难见到的。“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多音字大概有800多字。”邹韶华、马彪《歧义的倾向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前言,第4页例如:“你看了我们的戏有何感想?”“很赶人。”“能不能说具体一点,哪场戏最感人呢?”“说不上哪场戏,反正观众看了都坐不住,争先恐后地退场。”“很赶人”中的”赶”和“很感人”的“感”谐音。一个表示能把人赶走,一个说能把人感动。导演最初听到评价的时候把“赶”听作了“感”,后面的语境告诉了我们了真正的用词,笑话的趣味也就是在这种的语境中油然而生。导演听到这时才知道自己被评论者取笑了。吕叔湘先生认为:“很多笑话是利用同音字,也就是所谓的谐音。”吕叔湘《语文漫谈——吕叔湘讲解字词句》: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19页上例中的“感”和“赶”就是通过这种同音字而达到的令人发笑的效果的,正是谐音制造的歧义达到的这种搞笑效果。我国的谐音笑话有得天独厚的生长土壤:汉语的音节数量有限,而汉字的数量较多,一个音节往往对应几个汉字甚至十几个汉字,这些特点使得汉语中有很多的同音字和音近字存在。..\n.另外,由于方言的语音有很大差异,各方言区的语音有时不同的词发同一种音。这也是一种谐音,我们大可称其为方言谐音。这种谐音也是造成笑话的重要因素。例如:有着外省口音的老师在讲台上,很有感情地为大家读了一首题为「卧春」的诗,并且要大家写在笔记本,这首词是这样的:《卧春》 暗梅幽闻花,卧枝伤恨底遥闻卧似水,易透达春绿,岸似绿,岸似透绿,岸似透黛绿。 没想到一位山东同学的笔记竟然是这样学写的:《我蠢》俺没有文化,我智商很低,要问我是谁?一头大蠢驴!俺是驴,俺是头驴,俺是头呆驴!“笑话利用谐音,有时候透露出方言的字音。”吕叔湘《语文漫谈——吕叔湘讲解字词句》: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20页这个笑话的原因就是方言和汉语普通话的语音差异造成的,汉语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并且在语音的差异最为显著。因此不同方言区人们交际时难免会闹笑话。总之,笑话充分利用了汉语的语音上的特点,利用汉语的同音字和方言语音的不同达到了搞笑的效果,并且这些笑话要么耐人寻味、含蓄委婉,要么风趣幽默、令人喜悦,要么对比突出、发人深省。二、词汇的多义性造成的歧义所引起的笑话汉语的词汇的多义性也是汉语言的一大特点。邵敬敏先生认为:“单音节词往往是多义词,因而有时语义难以确定。”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14页“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曾经指出,多义并不是一种稀有的现象,词典里的单词,除专门名词外很少不是多义。”蒋华《笑话中的语言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24页吕先生还认为制造歧义“在语义方面着眼的,首先是利用某些语词的多义性。”吕叔湘《语文漫谈——吕叔湘讲解字词句》: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24页词的多义性也是闹笑话的一个重要因素。词汇层西的歧义最常见的是一词多义现象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几乎所有的词汇都是多义的——任何一本词典,几乎任何词条下都有不止一个解释。例如:一个女留学生,很好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问。有一次,一个同学说:“我去方便。”她就问:“‘方便’是什么意思?”同学告诉她说,“方便”就是去大便或者小便的意思。一天,有人对她说:“你方便的时候,我去拜访你,好吗?”她大惊失色:“NO!我方便的时候,从不接待客人。”这个例子中的“方便”既有“上厕所”的意思也有“有空闲、有时间”的意思。而例子中的外国女学生显然是忽视了这一点而造成了误会。这也正是同义词所造成的歧义。例如:..\n.有一个做小买卖的,儿子做了官,他成了老封翁。有一天他去见县官,县官请他上座,他坚决不肯。县官说:“我跟令郎是同年,理当坐在您下首。”这位老封翁说“你也是属狗的吗?”这里的主要有两处歧义:一个是“同年”,另一个是“属狗的”。县官说的“同年”意思是“同年中第”的意思。而老封翁所理解的同年却是“同年生人”的意思。还有就是“属狗的”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属相是狗”,但从讽刺的意味上也可以说是“品行的低贱”的意思。这种歧义就可以造成很好的令人发笑的效果。还有一些词语写出来咋一看就是有歧义的,但加上标点就能消除歧义。这些歧义句产生由于词素的组合功能过于灵活。例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个例子的内容,我们可以有多种解释。百度上给出了九种解释: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3、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4、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5、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6、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7、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8、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9、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百度,链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627738.html这些的标点的添加使这句话有了七种不同的解读方式,这些解释也各有不同的固定解释,也就消除了语言中的歧义。吕先生认为“有的词写出来加上标点,就没有歧义了”吕叔湘《语文漫谈——吕叔湘讲解字词句》: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25页但这种添加标点是从语法上入手的,而不是语义上的手法。笔者认为引起这些歧义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没有标点,而是“留”字本身的强大的组合功能,它既能引出动作的施事者也可以引出动作的受事者,有时也可同时引出主宾。正是因为“留”的组合功能的强大才使这个句子的语义泛化。这种歧义我们也可以分析为述宾结构即“留客”也可以分析成主谓结构“‘天’留”。应该说这两种分析都是可以的,因此歧义便出现了。对于上面的问题,浙江教育学院教授周明强认为一个歧义句子中“主语和宾语的选用不是逻辑问题,也不是语法问题,而是主题识解的认知问题,心智中的焦点问题和概念描写的凸显问题。”周明强“汉语歧义句法结构的认知模式”:《汉语学习》。2011年,第二期,20页这一说法也算是这种歧义结构的一种解释方法,并且证明了这种歧义的存在。在词的类型中,成语是一种特殊的形式,成语,也就是约定俗成的表达语言。成语在笑话中也是经常被用到的,具有约定俗成,言简意赅,结构固定等特性。成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常见的,因此也是成语笑话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的。通常笑话中的成语引用是变化过的。例如:老师把吃剩的馒头撕碎丢向鸡群,鸡欢快地去啄食馒头。..\n.学生:“老师,怎么鸡也吃馒头啊?”老师:“鸡(饥)不择食嘛!”“鸡不择食”很明显是成语“饥不择食”变化引用,“鸡”和“饥”完全不是一回事,在这里却因为读音相同联系起来。“饥不择食”是指饿急了顾不上选择食物,这里的“鸡不择食”却是指鸡在吃东西时没有什么选择性。老师的回答十分机智,富有艺术性三、语法因素造成的笑话邵敬敏先生认为:“制约着句子组合合法性的规则就是‘语法’。”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67页而语法与笑话的关系,则可以细分为:停顿与笑话、语法成分的不当省略与笑话、指代对象的的不同与笑话、曲解和笑话以及渲染的语句和笑话。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有关停顿的笑话:我妻子正在对我生气,所以我为她订了一束鲜花,并告诉卖花人在卡上写:我很后悔,我爱你。不幸的是,我的指令也许不够清楚。花送到我妻子手中时,卡上写着:我很后悔我爱你在这个例子中“我”告诉卖花人时也许自己没有讲清楚,也许卖花人没有听清楚,就把我的道歉“我不该惹你生气,我感到很后悔,我爱你,别再生气了。”变成了“我很后悔爱你,即使我曾经爱过你,但是现在后悔了。”这样一来,妻子肯定是更加生气的,“我”的好日子到头了!停顿就是指说话活朗读时,段落之间,语句之间出现的间歇。上面例子的停顿不当是属于语法范畴的停顿。是需要用一些停顿符号来加以标识的。这些符号的标志位置的变化也会引起句意的变化,广东东莞市沙田中学高级教师张万里认为“由于标点位置的不同,意思也发生了变化,真可谓褒贬只缘标点异”。第二种语法原因引起的笑话是省略不当引起的。我们知道,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我们可以再会话时省略一些不言自明的成分。但如果省略不当则会引起笑话。句子的成分主要包括主、谓、宾、定、状、补等,当然省略不当的情况也分这几种。在此我们就拿主语省略不当的情况做一分析。法庭正在审理一桩离婚案。结束时,法官庄严地宣布:“男方牛某某,女方马某某,婚后牛马感情不和……”一句话没有说完,庄严的法庭哄堂大笑。牛马一方面是指两种动物,一方面也可以指牛某某和马某某。在法庭上应该以严肃为重,应该全称,而不应使用会引起误会的牛马作为省略称谓,也难怪法庭上会哄堂大笑。第三种就是指代不同的对象不同所引起的笑话,一般来讲我们所叙述的事物都有固定的指代对象,但是如果理解中发生偏差也是会导致笑话的。正如黄廖本的现代汉语中指出:这和那对举使用时,能够指代众人是虚指,不指具体事物。我们也可以故意曲解含义以达到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例如:公交车上,一位老太太怕坐过站,逢站必问司机。汽车停在一处,老太太一直用雨伞捅司机:“这是展览中心吗?”司机:“不是,这是排骨!”..\n.指示代词“这”在这里本来指“汽车停靠处”,很显然司机是知道老太太的意思的,但司机故意曲解,让其指向“雨伞所捅处”,以此暗示老太太不要老是用雨伞捅他。因为代词所指代的对象具有临时性因此可以根据人们的意愿需求改变所指,以达到说话者想要的效果,并具有幽默性。再者就是曲解,似乎和上一例有相同之处,不过上一例是由于代词的灵活性。曲解则主要是名词和动词的曲解。A说:“你可知道人类先有男人,还是现有女人?”B:“先有男人!”A:“何以见得?”B:“你笨极了!我们男人称先生,不就是一个铁证吗?”一般来讲,先生是对男人的尊称,不带有“先后”的意味,但是B故意把他理解为“先生下来”,然后推出先有男人,后有女人!这种结论我们是不以为然的,但还是会轻松一笑,那么这个笑话的作用就达到了。最后我们说一下渲染、转折语句和笑话的关系。渲染、转折的笑话中经常有铺垫和渲染,渲染的力度越大,搞笑的效果就越好。有时候正是这种渲染导致了笑话的产生,然后通过转折瞬间爆发出来。通常渲染力度越大,搞笑越明显。“巧妙地反转,是语用机智的表现。‘人们钦佩机智,因为它不仅能对意外的质问做出恰当的回答,而且能对突然地危险迅速想出急救的办法。’”康家珑《语言幽默的艺术》:岳麓书社,2008:78页一个富人去看病,他向医生介绍自己的病情时为了表达清楚,他竭尽所能:“我晚上老是睡不着觉,躺在床上总感觉床下有人,躺在床下又感觉床上有人,如此上上下下真真的把人折磨死啊!”医生听完给了他一个建议:“把床腿锯掉!”如果病人只是说出自己晚上失眠睡不着觉,实际上一句“我晚上总是失眠”就可以了,可是这个笑话中病人想尽量把事情描述清楚,所以把自己的睡不着时的感受加以突出描写:躺在床上,感觉先下边有人,躺在下面,又感觉上面有人。但病人的解释似乎在说:只要解决让床下住不下人这个问题就可以了。这就将我们引入另一个误区之中。然后医生给出了答案,也就是上文的铺排出的笑点——把床腿锯掉。这个答案和病人的叙述是分不开的。四、语用和笑话的关系语言是我们人类交流的工具,应该说是我们的一个思维和行为会话的工具,这种语言交流是要在人群中进行的,如果听话者一方没有听懂或者误解了说话这一方的意思,就会造成误会甚至于无法交流。幽默笑话也是属于语言范畴内的,所以笑话也是应该在听话者一方理解的情况下才能达到令人发笑的效果。长春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王金玲教授认为:“幽默离不开听话者,离不开听者的心理时空。交际中幽默似乎跟依赖理解而非表达,生活中常可见到说着意欲幽默而听者并不觉得的情况,恰恰是听者与语境赋予言语以幽默意味。”王金玲《幽默语篇理解的多维理论阐释》: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59页..\n.并且有时即便说话者无意幽默,听话者也可以理解为幽默,而大笑不止。所以我们可以说理解是幽默的关键,而理解从根本上说是属于语用问题的。例如:公交车上,有个小伙子十分粗鲁,横冲直撞,踩了一个老人的脚,却装作没有那回事似的。老人看了他一眼,这个小伙子不仅不道歉还气势汹汹的说:“你看我干啥!想把我吃了吗?”老人平静回答道:“不敢,我是回民。”老人的回答似乎答非所问,问答之间可以说是不关联的。但这种不关联只是语义上的,在语用上却是有潜在关联性的。我们知道回民是不吃猪肉的,这是一个回民的风俗。老人的意图便是由回民忌猪,隐指这个粗鲁的小伙子像一头猪,从而达到令人捧腹的效果。结语笔者从四个方面对汉语笑话的“机制”从四个方面: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入手进行了简单阐释,发表了自己一些鄙陋见解。对于文中偏颇的观点,希望大家给予指正。并且,笑话的运行,除了上文所论述的这些方面,还有其他的因素存在,比如:合作机制、心理认知、还有逻辑等方面,由于篇幅有限不再涉及。参考书目:1.[美]萨皮尔,语言论[M],赵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01-202。2.吕叔湘,《语文漫谈——吕叔湘讲解字词句》,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3.康家珑《语言幽默的艺术》:岳麓书社,20084.王金玲《幽默语篇理解的多维理论阐释》: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5.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6.蒋华《笑话中的语言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7.潘文国《字本位与汉语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627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