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模式的语言学视角 5页

  • 57.00 KB
  • 2022-08-23 发布

认知模式的语言学视角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认知模式的语言学视角  摘要:认知模式是一个出现在各领域的高频率的术语。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和认识认知模式,以期对其在这一领域有较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认知模式;命题形式;隐喻和转喻;心理空间理论;概念整合理论    认知模式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各领域中,如哲学、医学、经济学、法律学、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因此,对其定义也不一,但总的来说认知模式是一种涉及心理的信息加工模式或处理模式。本文从语言学视角探讨认知模式的定义、本质和组成,希望能科学地认识认知模式。    一认知模式的语言学定义及组成    1定义  Lakoff(1987:126)指出认知模式是对世界的一种总的表征,它提供一种规约化的、过于简单的方式理解经验,这些经验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Lakoff认为,人的认知模型是以命题和各种意象的方式贮存在大脑中,认知模型在人与世界的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贮存信息,而且还对输入的信息进行重组。理想化认知模型的价值在于它对我们生活的经历和行为方式高度概括,为我们认知世界提供了一个简约的、理想化的认知框架。也就是说,它能为我们的言语活动和行为提供一个参照,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样,我们要怎样行事。交际双方只有拥有相同或相似的ICM,交际才能顺利进行。  2组成  认知模式的观点主要于一下四个方面:  框架语义学(Fillmore),认知语法(Langacker’scognitivegrammar),隐喻和转喻理论(LakoffandJohnson),心理空间理论(Fauconnier)。  (1)命题形式(Fillmore’sframesemantics)  它表明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知识结构属于命题模式,如一个描述关于“火”的知识的命题模式包括“火是危险的”这一命题。这些知识包括特定对象的成分、属性及其之间关系的认知,数个认知域中的知识形成知识X络。人类一部分知识是以命题形式存在的,这也是以前的语言学研究最多的。(赵艳芳,2001)  (2)意象图式模式(Langacker’scognitivegrammar)\n  意象图式最初是在概念隐喻理论中提出来的(LakoffandJohnson,1980)。Johnson(1987)定义其为一种感知互动及感觉运动活动中的不断再现的、我们的经验以连贯和结构的动态结构。它是在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知的基础上所构成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的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是反复出现的对知识的组织形式,是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人的经验和知识是建立在这些基本结构和关系之上的。Johnson(1987)提到了20多种意象图式:部分-整体图式、连接图式、中心-边缘图式、起点-路径-目标图式、上-下图式、前-后图式、线性图式、力图式等。  既然意象图式是从概念隐喻理论中提出来的,Brugman(1988)的研究表明OVER的意义可用意象图式及意象图式图式来解释,且这些意象图式间是基于相似关系的,即基于隐喻,所以意象图式和隐喻两认知模式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3)隐喻和转喻(LakoffandJohnson)  隐喻和转喻都是认知模式的基本类型,两者都以经验为理据,并用于某些语用目的。把隐喻和转喻作为“模式”强调了它作为稳定的“认知装备”(cognitiveequipment)的一部分,即隐喻和转喻应是我们人类范畴系统的稳定成分。认为转喻和隐喻都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它们根植于人们的基本经验之中,构成我们日常的思考和行动方式(LakoffJohnson,1980:37)。  (a)隐喻模式  隐喻是一个认知机制,在这一机制中,一个认知域被部分地映现(mapped)于另一认知域上,后者由前者而得到部分地理解。前者叫域(sourcedomain),后者叫目标域(targetdomain)。也就是说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conceptualdomain或称认知域,cognitivedomain;UngererSchimid称之为“认知模型”)向另一个概念域(或认知域)的结构映射。  Argumentisyargument.  3)防御:Theydefendedtheirpositionferociously.  4)撤退:Hearks.  5)反攻:Ihitbackathiscriticism.  6)胜/负/停战:OK,youbtotheforceofherarguments.Let’scallitabruce.\n  由此可知人们通常把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映射到不太熟悉的概念域上,这样有助于对后者的理解。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其认知力基于相似或相关而创造相似,创造途径是从域向目的域的单向映射。  (b)转喻模式  传统的修辞学和认知语言学都认为转喻是基于邻近性的。Ullmann(1962)认为转喻基于三种邻近性:空间邻近性、时间邻近性和因果邻近性。Lakoff和Johnson(1980)提出邻近性的认知观。Gibbs(1994:319)指出人们能推断出有关整个情形的一些东西的能力依赖于相关的转喻模式。Gibbs还提出了转喻表达式加工理解的两个重要原则:意义构建(sensecreation)和意义选择(senseselection)。这两个原则都是与邻近性相关的。RaddenKovecses(1999:21)把转喻定义如下:转喻是一个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个概念实体或载体(vehicle)在同一ICM内,向另一概念实体或目标(target)提供心理可及。也就是说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操作过程(李勇忠,2005)。如:  Onesandsandsandensionallattice)。在这个空间X络中,我们可以从子空间到母空间,也可以从母空间到子空间。心理空间的各种连接或映现可使我们使用词语作为触发词(trigger)去指称其它心理空间中的另一目标实体,这些连接或映现包括语用功能(pragmaticfunction),转喻、隐喻和类比等。语用功能可把两个心理空间连接起来,例如名字可与该所著的书对应起来。由此可见,心理空间理论(虚拟概念框架)与理想化认知模式紧密相连,因为理想化认知模式为我们认知世界提供了一个简约的、理想化的认知框架。    (5)概念整合理论(FauconnierTurner)  随着心理空间理论的发展,Fauconnier和Turner(1994,1999)发现了反映许多语言现象中的一条重要的心理空间的认知操作:概念整合(conceptualblending)。概念整合理论提供了一个意义构建的总的模式,在这一模式里,有类比、隐喻、转喻及语义、语用因素在运作。Fauconnier和Turner(1999)还指出合成空间理论描述了心理空间X络里认知模式的动态运作(魏在江,2007)。因此可用以下两个例子证明概念整合理论也是一种认知模式:  Everybodyhastheirhornspulledin.  解释:在牛群活动的输入空间里,牛无法收回其牛角。在金融的输入空间中,投资者没有牛角,但它们能收回其投资。在整合空间中,投资者成为具有可缩回牛角的牛。这一突生结构是无法直接通过域和目标域的隐喻映现获得的。从上例可看出,概念整合是隐喻这一认知模式的进一步应用,因此概念整合是一种间接的认知模式(张辉,2003;王文斌,2004)。  MaybeRomeoisinloveeoandJuliet'snamesarereallyDichand\nJane.  (Fauconnier,1994)  词语Maybe是一个触发语,它建立了一个与基本空间相关的可能性的心理空间。第一句话中的Romeo和Juliet转喻的是第二句话中的Dich和Jane。  (6)其他模式:俗模式和科学模式  无任何专业技术知识的普通人们对他们生活的各个重要方面有潜在或明显的理论。人类认知学家称其为俗理论或俗模式。据所知,这些俗理论或俗模式已逐步发展成为范畴化的典型理论。尤为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什么是俗模式以及专业知识所建立的领域如范畴化、指称、意义等。    三模式间的联系与不同    综上所述,认知模式是建立在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的对事物的一种认识。ICM是代表说话人的概念知识(包括他们的语义知识)的语言结构(魏在江,2007)。且各模式间紧密联系,如意象图式模式与隐喻模式、隐喻模式与转喻模式。当然,各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命题模式表明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意象图式模式是在对事物之间抽象和具体的关系的认知的基础上所构成的认知结构,隐喻模式基于相似或相关而创造相似关系的基础上认识事物,转喻模式是基于邻近性的关系,心理空间理论及概念整合理论是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的综合运用或进一步运用。此外,认知模式与文化模式息息相关,因为我们认识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且认知模式随着文化模式的变化而变化,正如DCruse(1991:389)指出:“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范畴典型显然受到熟悉度和经验的影响;在南极长大的人对于鸟的典型的认识在亚麻逊河流域或者在撒哈拉沙漠长大的人就不一样。”    四结语    人们在认识世界、建立范畴概念的过程中,使用了很多认知模式。每一种认知模式都是一个结构性整体,一种完型结构。简单的范畴可能只涉及一种认知模式,但复杂的范畴可能涉及多个认知模式,如感情范畴。但对认知模式的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1)认知模式的研究潜力巨大。认知模式是一个心理学中的术语,但如同文章开头所述,它在众多领域中广泛应用。\n  (2)认知模式在各门学科的研究中很不平衡。它已深入到了医学、经济学、法律学、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等多个学科,但对其的研究只是皮毛。  (3)认知模式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如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生作用在认知语言学这门学科内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4)认知模式与文化模式紧密相关,但在进行跨文化的交际(包括翻译)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5)认知模式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和体现还未成系统,只是粗略的在听力、阅读理解等中有所提及,但未深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