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00 KB
- 2022-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论当代语言学研究的工具价值〇语言工具论反思 编者按:语言工具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这一语言观对语言研究和教学发生过重要影响。然而,当时光的年轮爬到公元2010年,我们不得不反思这一语言观。其实,语言不仅仅是任何意义上的工具,而是一种特殊存在,工具仅仅是这一存在的一种属性。语言学的工具性(陈香兰)和工具性翻译观(葛林、尹铁超)都同语言的工具观密切联系。 提要:本研究以语言学研究特别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整体成果作为客体,以当代现实的人作为主体,立足于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从宏观角度分析语言学研究在当代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背景下可能有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 〇语言工具论反思 编者按:语言工具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这一语言观对语言研究和教学发生过重要影响。然而,当时光的年轮爬到公元2010年,我们不得不反思这一语言观。其实,语言不仅仅是任何意义上的工具,而是一种特殊存在,工具仅仅是这一存在的一种属性。语言学的工具性(陈香兰)和工具性翻译观(葛林、尹铁超)都同语言的工具观密切联系。 提要:本研究以语言学研究特别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整体成果作为客体,以当代现实的人作为主体,立足于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从宏观角度分析语言学研究在当代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背景下可能有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当代语言学研究;主/客体;工具价值 InstrumentalValueofPresent-dayLinguisticsResearch ChenXiang-lan (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s,BEijing100029,China) Thepresentarticle,inthemacro-perspectiveandtakingasthebackgroundthethemeofpeaceanddevelopmentofthepresenttime,analyzesthepossibleinstrumentalvalueofpresent-daylinguisticsresearchonthefootholdofthevaluerelationbetweenhumanbEIngsintherealityasthesubjectofthevalueandthegainsasawholeofthepresent-daylinguisticsresearchasthevalueobject. Keywords:present-daylinguisticsresearch;subject/object;instrumentalvalue 1引言 当前,我国语言学研究跟风较盛、创新匮乏、立意不高、时代精神不足,就是研究的价值观念流失的一种表现。因此,语言科学研究在当代的价值值得研究。语言学学生在进入研究之始先要追问三个问题: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如何研究。本文将讨论头两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另在“认知语言学研究面临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的巨大变革”(徐盛桓陈香兰2009:21-29)中作了一些探讨。 2语言学研究的价值问题 对于语言学研究有什么价值这个问题,我们准备这样来研究:以语言学研究特别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整体成果作为客体,以当代现实的人作为主体,立足于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从宏观角度分析语言学研究在当代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背景下可能有的功能和作用。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n 人的需要会随时代而变迁,对事物属性的认识会随研究而深化,因此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语言学研究的当代价值指的就是:当代的语言科学研究的成果作为整体对于当代人类社会可能具有的功力和作用。一方面,语言科学的研究在不断开拓,其成果也不断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语言学研究成果的需要、认识和应用也会随之发展,因而语言学研究的当代价值就会同过往的价值有所不同。事实上,作出价值判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受着来自客体主体化过程和主体客体化过程两个方面的制约:事物的属性和特点通常是不会自动地表露出来并自动地表明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些属性可能已经呈现出来了,但是我们不一定能很好地意识到它们对人类的功能和作用;有时人们或许已经感觉到它们的某些功能,但却不一定是最可利用、最有价值的部分;或者人们已经意识到它的功能但仍未能开发出来,仍未能作为人们所追求的价值对象而存在。而且,最主要的,某事物的功能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逐步发现的。如此等等,造成了价值判断并不容易。以上的这些问题在如何看待语言学研究的当代价值上也有所反映。一个明显的表现是:不少学者,特别是年轻的研究者头脑中普遍存在着语言学研究有什么用的疑惑。 在我们看来,考察语言学研究的当代价值,从价值论的基本观点看,宜把握住如下的基本点。(1)立足于当代。“价值”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我们特别关心的是语言学研究的当代价值,而当代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和平与发展,即从根本上说,当代语言学研究的成果是如何有利和促进当前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2)正确认识主客体。在这个问题上,主体是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生活在当代的人类并由此而结成的人类社会,客体是整个语言科学的研究成果;不宜将主客体分别局限在某部分的人或语言学研究的某一(些)学派和观点。这是因为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它是全社会全人类的交际工具、文化承传工具、思维工具,应该不因语言学的某一学科只集中研究语言运作的某一方面或从某一独特的视角而得出的某种看法,使我们的认识产生偏差。(3)重点把握核心价值。宜把眼光扩大到语言科学全部的研究成果如何造福整个人类社会,注意防止急功近利,追求所谓立竿见影。 3关于语言学研究的工具价值 从大类来分,语言学研究的成果同其他一些人文科学研究的成果一样,主要体现为两类价值: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本文只谈工具价值。 InstrumentalValueofPresent-dayLinguisticsResearch ChenXiang-lan (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s,Beijing100029,China) Thepresentarticle,inthemacro-perspectiveandtakingasthebackgroundthethemeofpeaceanddevelopmentofthepresenttime,analyzesthepossibleinstrumentalvalueofpresent-daylinguisticsresearchonthefootholdofthevaluerelationbetweenhumanbeingsintherealityasthesubjectofthevalueandthegainsasawholeofthepresent-daylinguisticsresearchasthevalueobject. Keywords:present-daylinguisticsresearch;subject/object;instrumentalvalue 1引言 当前,我国语言学研究跟风较盛、创新匮乏、立意不高、时代精神不足,就是研究的价值观念流失的一种表现。因此,语言科学研究在当代的价值值得研究。语言学学生在进入研究之始先要追问三个问题: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如何研究。本文将讨论头两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另在“认知语言学研究面临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的巨大变革”(徐盛桓陈香兰2009:21-29)中作了一些探讨。 2语言学研究的价值问题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n 对于语言学研究有什么价值这个问题,我们准备这样来研究:以语言学研究特别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整体成果作为客体,以当代现实的人作为主体,立足于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从宏观角度分析语言学研究在当代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背景下可能有的功能和作用。 人的需要会随时代而变迁,对事物属性的认识会随研究而深化,因此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语言学研究的当代价值指的就是:当代的语言科学研究的成果作为整体对于当代人类社会可能具有的功力和作用。一方面,语言科学的研究在不断开拓,其成果也不断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语言学研究成果的需要、认识和应用也会随之发展,因而语言学研究的当代价值就会同过往的价值有所不同。事实上,作出价值判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受着来自客体主体化过程和主体客体化过程两个方面的制约:事物的属性和特点通常是不会自动地表露出来并自动地表明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些属性可能已经呈现出来了,但是我们不一定能很好地意识到它们对人类的功能和作用;有时人们或许已经感觉到它们的某些功能,但却不一定是最可利用、最有价值的部分;或者人们已经意识到它的功能但仍未能开发出来,仍未能作为人们所追求的价值对象而存在。而且,最主要的,某事物的功能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逐步发现的。如此等等,造成了价值判断并不容易。以上的这些问题在如何看待语言学研究的当代价值上也有所反映。一个明显的表现是:不少学者,特别是年轻的研究者头脑中普遍存在着语言学研究有什么用的疑惑。 在我们看来,考察语言学研究的当代价值,从价值论的基本观点看,宜把握住如下的基本点。(1)立足于当代。“价值”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我们特别关心的是语言学研究的当代价值,而当代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和平与发展,即从根本上说,当代语言学研究的成果是如何有利和促进当前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2)正确认识主客体。在这个问题上,主体是生活在当代的人类并由此而结成的人类社会,客体是整个语言科学的研究成果;不宜将主客体分别局限在某部分的人或语言学研究的某一(些)学派和观点。这是因为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它是全社会全人类的交际工具、文化承传工具、思维工具,应该不因语言学的某一学科只集中研究语言运作的某一方面或从某一独特的视角而得出的某种看法,使我们的认识产生偏差。(3)重点把握核心价值。宜把眼光扩大到语言科学全部的研究成果如何造福整个人类社会,注意防止急功近利,追求所谓立竿见影。 3关于语言学研究的工具价值 从大类来分,语言学研究的成果同其他一些人文科学研究的成果一样,主要体现为两类价值: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本文只谈工具价值。人类所创造和生产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其实最终都可以说是充当人类各种各样的手段,成为满足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的工具。这并不是把发明家、科学家、理论家的发现发明的研究成果世俗化、矮化。物质成果如机器、仪器等,可以延伸、扩展、强化或精细化人的大脑、眼、耳、鼻、舌、身体四肢等人类自身所具有的先天性的工具。例如,人类研制的飞机使人类“会飞”,极大地延伸、扩展、强化了人类的肢体的作用,更不要说比飞机的功能强不知道多少倍的宇宙飞船了;同记录脑电波有关的仪器扩展了人的眼睛的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观察”到目前人的眼睛还无法看到的脑神经的活动。物质成果本质上要依赖精神成果才能顺利创造出来的,“思想到哪里,发明创造才有可能到哪里”:一部新机器制造成功通常是依赖研究领先的,这一点在近现代尤其明显;也就是说,精神成果可以充当或转化为人类的各种实用工具、认识工具、分析工具、设计工具。我们都熟知列宁的如下说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列宁1960:443);这就是说,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伟大的认识工具;我们常常会把研究中用到的逻辑、数学等知识称为逻辑工具、数学工具,即用这些精神成果武装了人的头脑,成为人的知识力量,并将这些知识力量转化为能更为深入地探究、分析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工具”。此外,如作家艺术家的精神产品如小说、诗歌、音乐作品等,可以成为愉悦和影响、感化情绪的工具。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n 同理,语言学研究成果可以用来武装头脑,弥补人类自身先天工具的不足。语言学研究成果基本的功用之一,是成为或最终能转化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或工具,具体来说,是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语言规律和改造人们对语言运用不够完善状态的工具;到了当代,它进一步成为帮助观察人类自身的工具,成为开展人工智能和心灵哲学研究的重要参照和进行哲学思维的抽象原料。这是语言学研究成果的一种基本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语言学研究的成果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时空阻隔的障碍和认识不易完全、不易深入之不足,更好地把握语言的规律性的东西,以便更好地运用语言,具有指导语言实践的作用,改造和完善人们运用语言的基本状态。对语言的研究,一种做法是揭示语言有什么功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功能,如何更好地发挥这样的功能;这就是对语言工具价值的揭示。人类很早就认识到,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因此,不言而喻,较早对语言的研究是围绕着如何用好人类这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进行的。“语言教学自古以来是语言研究的动力,又是语言理论发挥作用的场所。无论在中国,在印度,在希腊,最早的语言研究都是为了解释经典,教授学生。反过来说,语言研究有成绩,也会促进和改善语言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1988:485)以我国的语言研究为例,我国古代的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其研究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指导人们如何“通经”;研究文字、声韵和字义,是为了更好地解读古代的经典。《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指出,“音韵学从给经学服务出发……始终没离经学”;“‘训诂’的原意用通行的语言揭示不易为人所懂的古字古义,目的在于疏通古书的文义,讲明字义”;及至近代的《马氏文通》,它的“写作目的,在帮助人们阅读古书和使用文言”。这就是说,由于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无法完全把握语言中的各种规律性的东西;或由于时间地域的不同而造成变异使得掌握有困难,语言学研究的成果为人们提供解决这些困难的“工具”,无怪乎人们通常会将解释语言中各种原因造成的语音、词义、句法的历时或共时的种种难点的书称为“工具书”。 如果说早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充当语言的形音义的解惑工具,现当代语言研究则把对语言的认识和对语言的运用的深度和广度空前地扩大了。“从古到今,语言学者们的视线逐步扩大,探索逐步深入,雄心也越来越大”(《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1988:480),到了现当代,研究的对象从古代语言书面语言转向当代运用的话语即所谓日常语言(ordinarylanguage),从字义、词义、句义的解惑到对话语的含意和意向态度的辨析,从一言、一语、一词、一句的分析到篇章的衔接连贯的认定,从通用的全民语言的研究到带有显著特点的职业话语的探讨,从能看到听到的语言外在的表征结构深入到只能凭分析和感觉而知的语言的内部机制,从语言自身的特征引向同语言的形成、变化和运用有关的社会生活和运用者的心理状态的关系等等,从而形成了一些新的语言学科。这些研究范围和内容的变化反映了语言研究的目的的变化,也就是反映了人们对语言学研究成果所设想或预期的价值的变化。研究目的已经大大超出了满足语言的交际运用;即就满足语言交际需要而言,由于当代追求和平和发展实现的需要,国际上和不同社会阶层的交际,无论在题材内容上、期望达到的目的上、所运用的技巧上等的需要,都不是过去形音义解惑的研究所能满足的。从上世纪50年代,语用学、话语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叙事学、法律(或医患/公关……)语言学、商务广告语言学等等应运而生。应该说明,上述有些学科如语用学等的研究取向主要是解释性的,原初的目的不是供人们应用的,但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并不一律排斥人们的应用,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将这些研究成果所蕴含的道理、因果关系、方法等用于指导语言的运用,成为进一步认识过去的研究还来不及深入揭示的语言运用的原理和契机,展现语言运用的深层次的策略和技巧,更自觉地为言语交际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多方面的应用服务。 (2)语言学研究的成果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无法直接观察的障碍,以语言运用作为一种渠道,反溯心智行为规律性的表现,从而将语言研究的成果作为反推人类认知活动规律的一种工具。例如推知人类的认知策略、原则、步骤和方法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等,就像“观察”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n到这些心智活动那样,加深对人类自身的了解,进而推进人工智能的研究。促成当代语言学研究解释性取向的转变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就是一些学科的重点难点的研究需要语言学研究解释性成果的协同。一个明显的例子,上一世纪40年代,当第一代计算机研制出来之后,当时的计算机科学家满怀希望地预言,在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计算机就能代替人们主要的脑力劳动。但是,如今两个30年过去了,超大型集成电路的第六代计算机已经研制出来了,离计算机代替人们主要脑力劳动这个目标的实现还相当遥远。其基本原因是人类脑力劳动也就是心智活动的本质是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弄清楚。语言学研究的成果有望在协同揭示心智活动的本质方面作出一些贡献。如果说与实现上述观点的价值要求有关的研究成果能解释某语言现象的“其然”,实现这一点的价值则要求有关的研究成果能从心智过程说明“其所以然”。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要回顾一下当代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1)语言学研究的成果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时空阻隔的障碍和认识不易完全、不易深入之不足,更好地把握语言的规律性的东西,以便更好地运用语言,具有指导语言实践的作用,改造和完善人们运用语言的基本状态。对语言的研究,一种做法是揭示语言有什么功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功能,如何更好地发挥这样的功能;这就是对语言工具价值的揭示。人类很早就认识到,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因此,不言而喻,较早对语言的研究是围绕着如何用好人类这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进行的。“语言教学自古以来是语言研究的动力,又是语言理论发挥作用的场所。无论在中国,在印度,在希腊,最早的语言研究都是为了解释经典,教授学生。反过来说,语言研究有成绩,也会促进和改善语言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1988:485)以我国的语言研究为例,我国古代的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其研究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指导人们如何“通经”;研究文字、声韵和字义,是为了更好地解读古代的经典。《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指出,“音韵学从给经学服务出发……始终没离经学”;“‘训诂’的原意用通行的语言揭示不易为人所懂的古字古义,目的在于疏通古书的文义,讲明字义”;及至近代的《马氏文通》,它的“写作目的,在帮助人们阅读古书和使用文言”。这就是说,由于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无法完全把握语言中的各种规律性的东西;或由于时间地域的不同而造成变异使得掌握有困难,语言学研究的成果为人们提供解决这些困难的“工具”,无怪乎人们通常会将解释语言中各种原因造成的语音、词义、句法的历时或共时的种种难点的书称为“工具书”。 如果说早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充当语言的形音义的解惑工具,现当代语言研究则把对语言的认识和对语言的运用的深度和广度空前地扩大了。“从古到今,语言学者们的视线逐步扩大,探索逐步深入,雄心也越来越大”(《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1988:480),到了现当代,研究的对象从古代语言书面语言转向当代运用的话语即所谓日常语言(ordinarylanguage),从字义、词义、句义的解惑到对话语的含意和意向态度的辨析,从一言、一语、一词、一句的分析到篇章的衔接连贯的认定,从通用的全民语言的研究到带有显著特点的职业话语的探讨,从能看到听到的语言外在的表征结构深入到只能凭分析和感觉而知的语言的内部机制,从语言自身的特征引向同语言的形成、变化和运用有关的社会生活和运用者的心理状态的关系等等,从而形成了一些新的语言学科。这些研究范围和内容的变化反映了语言研究的目的的变化,也就是反映了人们对语言学研究成果所设想或预期的价值的变化。研究目的已经大大超出了满足语言的交际运用;即就满足语言交际需要而言,由于当代追求和平和发展实现的需要,国际上和不同社会阶层的交际,无论在题材内容上、期望达到的目的上、所运用的技巧上等的需要,都不是过去形音义解惑的研究所能满足的。从上世纪50年代,语用学、话语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叙事学、法律(或医患/公关……)语言学、商务广告语言学等等应运而生。应该说明,上述有些学科如语用学等的研究取向主要是解释性的,原初的目的不是供人们应用的,但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并不一律排斥人们的应用,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将这些研究成果所蕴含的道理、因果关系、方法等用于指导语言的运用,成为进一步认识过去的研究还来不及深入揭示的语言运用的原理和契机,展现语言运用的深层次的策略和技巧,更自觉地为言语交际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多方面的应用服务。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n (2)语言学研究的成果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无法直接观察的障碍,以语言运用作为一种渠道,反溯心智行为规律性的表现,从而将语言研究的成果作为反推人类认知活动规律的一种工具。例如推知人类的认知策略、原则、步骤和方法等,就像“观察”到这些心智活动那样,加深对人类自身的了解,进而推进人工智能的研究。促成当代语言学研究解释性取向的转变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就是一些学科的重点难点的研究需要语言学研究解释性成果的协同。一个明显的例子,上一世纪40年代,当第一代计算机研制出来之后,当时的计算机科学家满怀希望地预言,在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计算机就能代替人们主要的脑力劳动。但是,如今两个30年过去了,超大型集成电路的第六代计算机已经研制出来了,离计算机代替人们主要脑力劳动这个目标的实现还相当遥远。其基本原因是人类脑力劳动也就是心智活动的本质是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弄清楚。语言学研究的成果有望在协同揭示心智活动的本质方面作出一些贡献。如果说与实现上述观点的价值要求有关的研究成果能解释某语言现象的“其然”,实现这一点的价值则要求有关的研究成果能从心智过程说明“其所以然”。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要回顾一下当代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当今基础科学面临四大问题: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心智的本质。这四大问题研究的进展将为当代的和平、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对心智本质的研究是以包括认知语言学在内的认知科学广大的学科群为主力的,一方面通过了解心智的本质可以有助于了解生命的本质,另一方面通过对心智本质更多的了解又有助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徐盛桓陈香兰2009:21-28);同时,在当前的科学前沿,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举足轻重,而这两门学科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都离不开对人类心智(mind)本质、心智活动的揭示。对心智的研究除了上述方面,从科学技术的进展来说,很重要的实用意义就是实现上文所说的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大开发,实现减轻甚至代替人类的主要脑力劳动。对心智活动的研究,目前很大程度要依赖对语言运用的研究,即通过观察语言的运用以间接地观察心智活动的规律和特征。早在上世纪中叶,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提出语言的自主性假说、LAD假说和语言的转换生成假说等,就是假设了人们运用语言有这样的认知机制和心理过程。由于乔姆斯基的语言研究成为当时窥探人类认知活动的一个窗口,语言学成为认知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乔姆斯基被公认为认知科学的奠基者之一。作为认知语用学理论基础的关联理论,曾假设人们运用语言的认知原则是“关联”,大脑里的“中央系统”(CentralSystems)会“自动地”将输入的信息同语境效果中最为关联的信息相联系,从而获取有最佳关联效果的理解。这就是说,无论是乔氏的研究还是关联理论的设定,都是从语言的分析中得到他们这些认识,即通过考察语言的运用,“观察”到人们可能有这样的认知机制。当前,认知语言学在更为广泛的范围里假设了语言运用的认知策略、原则、步骤和方法,都可以作如是观:例如,认知语言学假设,人们语言的认知能力相对于其他认知能力不是独立的、语法知识是概念化的产物,而这样的语法知识是在使用中产生的;又如,认知语言学又假设,人们语言运用中的认知心理活动很可能遵循格式塔的完型原则、典型范畴原则、缺省推理原则;再如,认知语言学还假设,在运用语义发生变异的表达式时,人们的认知方式可能发生两个认知域的映射(mapping)或4个心理空间的合成(blending);还有,认知语言学还假设,人们语言运用会使用“认知参照点”(referencepoint)策略、“理想认知模型”(ICM)策略、框架(flame)策略、突出和背景(figure-ground)策略,等等。所有这一切的假设以及其他没有开列的假设,无不是从分析语言中来,又回到进一步分析语言运用中去检验,看看人们是否的确存在着这样的认知机制。这正如Evansetal.所说,认知语言学关注的是“研究语言同心智和社会-物质经验的关系”(Evansetal.2007:1)。这就是说,语言的研究已经不满足于描写语言自身的结构、归纳语言自身的特点和总结语言自身的规则,而需要进一步研究语言这样的结构和这些特点同人的心智运作和社会-物质经验的关系:语言之所以表现出这样的结构和特点,人们的心智活动和社会-物质经验很可能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反过来,就可以假设在语言活动中人们的心智活动有这样的特点和规律。在这个意义上说,语言的确是“观察”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n人们心智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窗口。还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在语言运用中,人们可以用“聪明”的反语来指称一个实际是愚蠢的,用“狐狸”的比喻来指称一个狡猾的人。这一观察表明,在语言和对象之间存在着一个认知结构的中间层。认知语言学的“映射”说或“合成”说,其实说的只是语言层面的“映射”和“合成”,而对认知结构的中间层忽视了,至少是没有深究。这也是从语言这个“窗口”观察来的。这就提示我们,这个认知结构的中间层值得深究。不错,现在研究脑神经科学的仪器可以记录心智活动中大脑的活动情况,为心智实验研究提供较为直接的观察数据。但是在设计这类心智活动实验时,很多时候都是选择语言运用的活动。例如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实验,以至这类实验报告常常都以语言研究成果的形式出现。 (3)语言学研究成果总结人类长期研究语言、运用语言的实践经验,将语言知识抽象为概念、范畴、运动、关系等具普遍性的知识,满足对最普遍知识的需求,成为哲学研究,特别是分析哲学研究的一种思维工具和进行哲学、辩证法以及系统科学抽象的学术资源。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抽象性。应该说,任何研究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传统语法概括出的主语、谓语、名词、动词等概念都是抽象的结果。现在,有许多语言学理论的概念如深层结构、表层结构、移动、管(辖)约(束)、核查、过程(process)、连贯、衔接、映射、(心理)空间、概念化等等。它们既同有关的语言学理论对有关的语言现象的观察、分析相联系,又已经在更高的层次作出概括,有可能在抽象的层次上关指(aboutness)语言以外的现象。这就是说,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语言学研究的抽象程度越来越高,涉及面越来越广泛,有些语言学的概念,其抽象程度与其他学科概念的相同或相似,因而加以移植或借用,或者是不谋而合而对相关学科的相关概念有所支持、充实、发挥;这些概念有些并提升为哲学或自然辩证法的范畴,例如“结构”成为一个哲学范畴就是如此。 对“结构”类似现象的关注,古代的哲人就已开始。作为现代语言学的开端,索绪尔通过对语言现象的纵聚合、横组合的揭示表明,各种语言成分组织成的有意义的模式就是“结构”。当然,索绪尔当时还没有使“结构”这个概念,他惯用的词是“系统”,但这同后来所说的“结构”概念的精神是一样的。他的“系统”(结构)思想同他之前的许多语言学家,特别是19世纪在语言学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把语言事实当作孤立静止的单位的观点相对立;历史比较语言学只注意语言的历史比较,而忽视了语言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忽视语言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索绪尔把语言看作是一个符号系统,产生意义的不是符号本身,而是符号的组合关系,语言学就是研究符号组合规律的学问。就这样,他向世界贡献了“结构主义”这样的观念,被世人称为“结构主义之父”。 “结构”的抽象过程表明,一方面,语言学研究是以更为概括的认识和思维反映语言的共性和本质以及语言学知识的内核;另一方面,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又以抽象的思维形式将语言同世界其他事物联系起来,认识它们可能存在的共同属性,抽象成为更高层次的概括,在更高层次更为广泛的概括层面反映事物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世界事物反映出来的某些属性、联系、运动、因果关系等来进一步认识语言;反过来,也可以从语言反映出来的这种种的特性加深对世界万物普遍联系的存在形式的认识。换句话说,在这个过程中,从描述语言的共性,思考语言体现出来的整体关系和对立统一,以加深对世界事物的普遍联系的认识,洞悉不易看见的内部联系,是语言学之于人类价值的一个方面。这样,语言学的这些概念不但同语言本身有关现象相联系,而且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事物的联系与运动的更为深刻的理解,这实际上是将语言知识抽象成为较为普遍性的知识,满足对世界普遍联系的认识需求,成为哲学抽象的工具和学术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语言学研究的认识价值。 语言研究还有可能成为哲学研究的重要侧面和工具。塞尔曾言,20世纪的第一哲学是语言哲学,21世纪的第一哲学则应当是心灵哲学(philosophyofmind)(于爽2009:125)。英美分析哲学家,尤其是喜欢利用日常语言做分析的哲学家,一般都把语言分析当作是心灵哲学的基础和根本方法。在心灵哲学中一些同语言有直接联系的问题,如“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n语言在人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何种地位和作用?”“语言、思想与实体之间是什么关系?”其研究过程是要直接诉诸语言的;而目前心灵哲学一些正在热议的论题,如“心理语言”(mantalese)、感受质(quale)等等的讨论,都会涉及语言。 如果我们在将语言研究作为哲学研究的侧面和工具这样的视角和高度来考量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研究就会展现出哲学研究的某些精神,即哲学的追问精神:从语言学理论所抽象出的一些带普遍性的概念出发,揭示暗含在其中的各种常识和理论背后的根本性假设和前提,对这些假设或前提的合理性进行质疑、追问和批判,从而为扬弃我们一些习以为常的认识、为认识新的可能性开辟道路。这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越了语言学研究的工具价值,同语言学研究的人文价值联系在一起了,这就是激发人们的追问精神、求索勇气和创新追求。由于本文只谈语言学研究的工具价值,至于这样的人文价值,这里就从略了。 4结束语 我们的研究立足于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以谋求和平与发展的人类社会为主体,以语言学研究的总体成果为客体,探求在这样的时代客体对主体可能结成的最广泛、最深刻、最具功利的工具关系。 上面的初步概述告诉我们,人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要通过人同客体的相互作用才能得以揭示。在这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人对它的特征、属性、功能进行分析研究和对它的特征、属性、功能加以利用。尽管这两个方面不能截然分开,但通常总是对它的特征、属性、功能有较为深刻而全面的认识才会有较为有意识而有价值的利用,这就是发现客观事物及其属性对主体的实际意义,并自觉地建立起同客观事物之间现实的价值关系。因此,对语言的利用,是随着对语言的各方面的认识的扩大和深化而发展的,这样的认识有多广泛和深刻,我们相关的利用才可能接近或达到如此广泛和深刻的程度。在这个意义上说,对语言的自觉和深入利用就意味着对语言学研究成果的自觉和深入的利用。 通过对当代语言学研究工具价值的讨论,我们有如下几点主要的体会:(1)在语言学研究中要确立关注时代的研究观,要有明确同时代要求相联系的问题意识。当代语言学研究的工具价值要求我们的语言学研究一定要关注当代,体现当代对语言研究的期望。一定时代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和利用总是植根于人们对时代发展的目标和物质生活条件的追求之上的。例如,在和平和发展的当代,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发展的高难度、重点、难点,要求语言学研究要适应这些学科发展水平和要求。这样的追求在很大程度决定了语言研究的总体面貌,决定了语言研究所追求实现的价值。因而,在语言学研究中要确立以当代人的需要为本的取向,要有明确的服务于所追求实现的价值的问题意识。有价值的语言学研究中某些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和理论,可能都为这样的追求所作出不同的努力,可能既是竞争的又是互补的。反过来,对研究价值的回顾和总结,又可能促使我们对现有的研究进行反思,务求实现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进行“语言学研究当代价值”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意义。(2)在语言学研究中要立足于语言,要有跨学科研究意识。当代语言学研究的工具价值要求我们的语言学研究一定要立足于语言本体,研究的成果可以服务于多学科,研究的过程可以利用多学科的手段。语言学研究就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离开了这个对象,就很难称其为语言学研究。立足于语言,指的是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的本体或同语言本体有关的各种过程(教学、翻译、运用、校勘等),研究的问题和提问的方式是同语言有关,研究的过程和步骤离不开对语言现象的分析,所得到的认识的基础部分不应是同语言毫无联系的。但立足语言不是指研究语言就事论事,而要有跨学科意识,研究的目的可能为多学科服务,研究的过程可能涉及多学科提供的手段(3)在语言学研究中要立足于创新,要有敢于超越的意识。当代语言学研究的工具价值要求我们的语言学研究一定要创新,敢于超越前人。语言科学的理论体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容,更新自己的形式。时代不同,任务不同,语言学所承担的责任也会有不同,这就要我们的研究与时俱进,时刻注意创新。但是应该说,“语言学研究创新”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n对于我们的学者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无论是酸甜苦辣,我们一定要勇于面对。 参考文献 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徐盛桓陈香兰.认知语言学研究面临思维方式和认识工具的巨大变革[J].中国外语,2009(4). 于爽.当前国内分析哲学研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J].哲学研究,2009(6).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M].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Evans,V.,Bergen,B.&J.Zinken.TheCognitiveLinguisticsReader[M].London:Equinox,2007.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探究大学英语教学二大学英语教学无外乎听、说、读、写四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挖掘出一些新的观点和模式,并且利用其对传统教学进行改进,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0-0075-02 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行为和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跨越众多学科,主要用实验心理的方法,研究人类说出语言、理解语言和语言交际的过程。“它最早是由坎特1936年提出的,到五六十年代才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传统教学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的问题。长久以来,人们试图寻求新的方法,以期待解决难题。本文主要探讨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指导英语教学。 众所周知,语言习得的基本功不外乎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大学英语学习也不例外。掌握好这四个部分,英语的基本功就相对扎实。下面,本人就将分别介绍心理语言学对于英语听、说、读、写四部分的影响和帮助。 一听力 先让学生听材料,然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与此材料相关的问题,是我们熟知的听力学习方法。据调查,学生们常觉得这样做非常死板,因为这种方式下设置的题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应试性,学生并没有注重了解材料传达的真实信息而是被动地寻求答案。经过训练,可以得到可观的分数,但是听力能力本身并没有得到锻炼。心理语言学家发现,我们在日常的交流中,听话时我们不仅仅是对当下对方所说的话理解。同时我们还在潜意识中提前预测对方下面将要说的话。虽然这种预测并不一定准确,但是我们却就是在不断的预测中修正自己的。另外,我们会集中精力于重要的信息,对于不重要的则自动“屏蔽”,这个过程叫做“筛选”。再通过大脑处理它的意思,就是“释义”的过程。最后一步就是把有效的信息重新整合,从而完成“听”的部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先了解相关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在听之前能够先有知识储备,带着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的心情去听,并且用书面的方式记下相关的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和积极性。 二口语 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是教师要求同学反复复述或者背诵事先准备好的相关材料。离开教师的辅助和材料的支持,学生便会觉得无话可说。这样一来,由于表达的过程缺失信息交流的内在动机,教学就显得被动。“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n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说,首先,它一贯注重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深层结构是句子的概念,表层结构是深层结构的表现。”将其应用到口语教学当中,我们表达时才能须举一反三,用不同的表层结构表达出相同深层结构的句子,由此锻炼口头表达的丰富性。其次,心理语言学还非常注重母语对目标语的影响。所以,在口语交流的过程中,文化和语言表达的差异也需要重点关注。例如,词语的忌讳、褒贬、具体语境中的特殊表达。最后,心理语言学家还认为演绎和归纳在语言学习和运用中非常重要。培养演绎能力可以测试学生利用中心句合乎逻辑地表达意思。培养归纳能力,可以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培养一个人对于信息的筛选和总结能力。将这些运用到口语表达的练习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口语的丰富性,使交流更加顺利流畅。 三阅读 如今大学阅读课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的教学模式仍停留在学生初读、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生做相关习题、核对答案、教师答疑的程序上。其实,更为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对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构建阅读的心理语言学模式。最有价值的是Goodman在1967年提出来的“阅读过程是心理语言的猜测游戏”。即:文字符号—选择讯号—预测意思—理解意义—文字符号。也就是说,首先我们通过视觉去接触材料信息,接着再去推测和猜测文中的意思,把文中的符号信息输送到我们的大脑中,然后进行验证、核对,最终在头脑中反映出结果。所以说,阅读不是简单的自下而上或者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它是一个积极涉及作者、材料和读者三方面的输入与输出,推测与验证信息,最终达到理解的过程。改进后的阅读教学中,首先应该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实现学生多方面材料自下而上的步骤,再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背景知识来充分猜测,理解文章实现自下而上的互动,最终实现对材料的充分理解。 四写作 与其他三项技能相比,写作是最难的语言技能。为了教好写作,我们必然要将心理变化考虑进来。由于对写作的研究时间较短,因此,与其他语言活动的模式相比,这个模式就不那么精确。理解这个过程的一个方法就是把它看作认知技能,对语言资源和一般认知资源同等重视。一个人在写作方面的成就度取决于这些认知资源和语言资源的发展。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知道,写作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一些相互关联的层面。由于写作任务在内容、目的和范围上多变,将写作的过程和组成部分广泛地概念化是非常重要的。Flower和Hayes于1984年提出了这样的概念。他们提出了这样一种模式,将写作所涉及的过程和组成部分概念化,将写作看作解决任务环境、长期记忆和工作(短期)记忆这三个主要特征问题的一种形式。任务环境由两方面主要因素构成:写作任务和储存写作的手段。写作任务是指作者的框架和目标。储存写作的手段是写作的外在表现,即为写作形式。长期记忆包括两方面主要资源:对在讨论的话题的知识和对读者怎样回应文章的知识。作者还需要了解大量有关写作任务主题的事实和见解。工作(短期)记忆在写作中也非常重要,即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必须考虑到谋篇、翻译和审查意见。否则,会引起写作困难,阻碍全局计划。在这个意义下,写作的过程中,老师应先引导学生确定写作目的,采取相应的写作方法,考虑文章的主题,设计好布局和谋篇,将这几个过程融入其中,最后再动笔书写,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五结束语 通过对心理语言学的探究,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模式,将它们分门别类运用在大学英语教学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希望能对日后的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当然,对于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探究大学英语教学的成果还不仅仅是这些,在日后的学习中,我将做进一步的努力。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 参考文献 [1]朱曼书、廖小春.心理语言学[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0 [2]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n [3]严慧仙.阅读的心理语言模式与大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J].温州大学学报,2008(7) [4]〔英〕S.皮特•科德.应用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摘要】在生命发展过程中,语言教育占有特殊地位。蒙特梭利认为语言是出生后从环境中得来的,婴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如果成人能让孩子处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之中,孩子便可以悠游自在地掌握某种语言。但语言的敏感期具有短暂性,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它将不再回来。于是,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小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对他智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时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和语言发展都特别快,大多孩子都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因此,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从孩子呀呀学语就应该着手,给孩子创造多听、多说、多看、多摸的机会,幼儿园教育至关重要,正确的引导和挖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在幼儿园教育机构中进行的幼儿教育活动,一是为了满足幼儿发展之需要,从内在动机上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同时是为了幼儿从偶发的、自然的、个体化的一些教学活动逐渐转入循序渐进的,有教师指导的、同伴相互交流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活动,从而不断激发与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完成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打好理性思维的基础,使教育成为幼儿素质启蒙整体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 一、在非正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敢说 许多刚入园的孩子都较胆小,羞于在众人面前表现,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等,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或一个人自言自语,这时教师应善于发现,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在非正式的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可以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里,孩子们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我班的赵瑞华小朋友,是一个平时少言寡语的孩子。每次他拿了材料以后,就选择在活动室的一角玩,而且都能较快地根据材料的意思完成操作,有时他也会自己轻声地说说玩的过程。为了让他能更大胆地说,我就经常有意地靠近他,鼓励他去讲一讲,对他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地表扬,多给他们一个笑容、一个抚摸、都将成为让幼儿说话的一把金钥匙。因为非正式活动中没有外在的压力,几次下来,他慢慢地会主动地跟我说。于是,我又让他试着说给旁边的同伴听,几周下来,我发现原来他并不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只是一直以来不敢说。 2.反复、多次的尝试,让幼儿练说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次的经验的积累和反复的练习。在每一次正式的数活动前,一般都要进行2~3次的非正式活动,而在每一次的非正式活动中每个孩子又都会有多次选择、操作材料的机会,多一次操作的机会,就多一次练习说的机会。如幼儿在学习“数的形成”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经验积累的情况,一般安排三次非正式的活动,而在每次的活动中,一般每个幼儿至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少能玩到1~2次形成的材料,三次活动下来,每个孩子有3~6次的操作机会,那么就有3~6次的练习说话的机会。由此可见,非正式的操作活动给了幼儿更多说的机会,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相当有效的。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n 二、在正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主题、生活的经验,让幼儿愿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通过在非正式活动中积累的多次操作的经验和说的练习与幼儿在主题生活中获得的体验,使幼儿在正式的数活动中有话要说,有话愿说。如:在“分家家”的数活动中让孩子们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作肯定与否定的分类时,孩子们都很愿意说出自己分的理由:“有尖尖嘴的和没有尖尖嘴的;会飞的和不会飞的;有尾巴的和没有尾巴的”等等。这些语言的源泉来自于主题中,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说的过程中,都能抓住动物的明显特征来说,有了内容,孩子们就会很乐意去说。 2.简单、规范的语言,让幼儿学说 正式的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幼儿在非正式活动中积累的点滴、零碎经验基础上的同伴间的交流,教师指导下的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形成概念。而语句不完整,语序颠倒是幼儿较常出现的一种语病。数概念是非常抽象的知识,如何让幼儿将具体的经验提升到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去让幼儿学说。 在正式活动中,“水果店里的水果是怎样摆放的?”引导孩子思考后去分类摆放。在第二次进货时说:“这次进货要请你讲一句话:几个苹果添上几个苹果就是几个苹果?”教师运用填空式的句式让幼儿学说。让能力强一些,语言表达较完整的幼儿先说,在让其他幼儿跟着说。随后用“你们觉得这句话长吗?怎样才能说的短些呢?”于是,就有孩子说:“2添上1就是3”,让孩子明白要说的更短些、更精练些。幼儿在教师语言的暗示下,在模仿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会了用抽象、概括的语言表达。 3.自然、形成的习惯,让幼儿会说 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躇而就,需要像涓涓溪流一样,细水长流,在点点滴滴地积累中逐步养成的。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是和同伴在一起,而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会说。因此在正式的数活动中,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常进行一些合作性的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幼儿与同伴进行讨论、协商,需要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根据同伴的态度和行为,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逐步养成说的习惯,切实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认知语言学的新发展——认知社会语言学 ○语言的认知维度 编者按:从认知维度研究语言的认知语言学已经惠及语言本质的认知和洞见,已经惠及众多语言工作者。综观学界,当今的认知语言学有两条发展途径:一是跨学科研究,本文刊发的张辉先生和缪海涛老师的文章可以佐证;二是继续深入、细致地发掘语言这一特殊本体的隐喻性等内在机制,如葛建民和赵芳芳合作的成果。 提要:本文论述当前认知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合流以及由此产生的认知社会语言学,结合Kristiansen&Dirven(2008)的《认知社会语言学》一书简要述评认知社会语言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和研究特点。认知社会语言学创造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语言研究和社会研究的新价值,是认知语言学的新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n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社会认知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100(2010)03-0036-7 ANewResearchDirectioninCognitiveLinguistics:CognitiveSociolinguistics ZhangHuiZhouHong-ying (PLA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Nanjing210039,China) ThispaperdealswiththeconvergenceofCognitiveLinguisticresearchandSocialLinguisticresearchfromaperspectiveofthetheoreticalandmethodologicaltrendinCognitiveLinguistics.TheconsequenceofsuchaconvergenceisCognitiveSociolinguistics.BriefassessmentisgiventotheapplicationsandtheresearchfeaturesofsuchanewbranchinthelightoftheresearchesinCognitiveSociolinguistics.CognitiveSociolinguisticscreatesnewvalueswithinCognitiveLinguisticsforbothlinguisticstudyandsocialstudy,opensupnewhorizonsforcognitivelinguistics,andinthemeantime,itisacontinuationofthe20thcenturyrevolutionagainstChomskianGenerativeLinguistics. Keywords:CognitiveLinguistics;Sociolinguistics;CognitiveSociolinguistics 1引言 20世纪后,认知语言学更加关注社会性、社会语言变异。第30届国际语言讨论会(theInternationalLAUDSymposium)提交的15篇文章由GitteKristiansen&RenéDirven汇集成《认知社会语言学》(CognitiveSociolinguistics)一书,并于2008年由MoutondeGruyter正式出版。该书收录的研究成果体现了认知社会语言学坚持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框架,关注意义和语法结构,把原型理论、认知语法理论、构式语法理论、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模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式等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语言的社会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直接产生于认知语言学同社会语言学的合流,而两者的结合是认知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发展的必然结果,标志着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其发展过程中步入新的阶段。 2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特征 2.1理论特征 认知语言学主要关注纷杂的语言现象如何反映普遍的人类认知。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以人类的躯体经验(物理的、认知的、社会的)作为理据。按照这一思想,如果人类基本的躯体经验具有普遍性,那么,人类的语言应该具有共性。事实上,认知语言学的独特成就之一就是对潜藏于各种语言事实背后的系统性和普遍性认知的发现。在生成语言学主导并被客观主义哲学思想包围的语境中,认知语言学这一指导思想是对主流语言学的反叛和革命。在语言普遍认知原则的指导下,认知语言学家致力于从最基本的人类认知系统和认知能力(如感知、注意、范畴化等)来研究语言结构(Nerlich&Clarke2007:590),从语言与普遍认知领域、认知能力的关系来分析和解释语言(Dirven2005:17)。 另一方面,认知语言学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关注语言的社会性(Grondelaers,Speelman&Geeraerts2007:1006)。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关注不同文化模式及其在同一语言社团内的竞争:认知语言学在探索普遍认知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某种语言或语言变体体现的说话人认知系统中的文化特征或文化模式。比如,Yu(1998)通过英汉两种语言中情感(anger)隐喻和转喻现象的对比研究,一方面支持人类思维中普遍性概念隐喻的存在,另一方面揭示不同语言实现普遍概念隐喻所蕴涵的不同文化特征。Wolf等(Dirven,Wolf&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nPolzenhagen2007:1217)通过分析英语的英、美变体和非洲变体中亲属关系的隐喻概念化,强调社团群体意识的非洲集体主义文化模式和个体独立性的西方个体主义文化模式及其冲突。(2)关注言语变异现象:Grondelaersetal.(2002)结合Langacker的认知参照点理论考察荷兰语中-er(there)在附加语前置的呈现句(presentativesentences)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认知参照点功能的关系。从认知角度看,附加语前置的呈现句是人类通达非突显事物的认知参照点能力在语言结构上的体现,-er是一个元参照点,标示主语的不可及性,附加语类型反映和影响在线加工中主语的可及度。从变异角度看,人类普遍的认知参照点能力在荷兰语的两种民族变体中产生了不同的呈现句式结构特征。Grondelaersetal.结合心理语言学的在线加工实验和语料库的离线分析,从内部因素(结构和语义)和外部因素(语境和社会)的共同作用揭示-er这一语法现象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人类共同的认知基础在不同语言或语言变体中不一定有相同的表层句法特征,语言的认知-功能解释既受语言内部因素制约,也受同言语变异有关的外部因素制约。(3)强调语言和认知的社会性:认知语言学关于体验性认知的认识论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体验性认知的思想植根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对笛卡尔二元论思想的批判(Johnson&Rohrer2007:47)。根据二元论思想,身体和大脑(思维)具有本体差异,语言和认知以大脑中的符号表征为基础,与人的身体无关。第一代认知科学受到二元论影响,反映在语言学上就是Chomsky生成语言学只关注大脑的语言表征,把语言视为模块性认知机能的孤立运作。实用主义论者反对二元论,主张人的身体和大脑是统一的有机体,统一于与环境的互动,即经验(同上),任何关于思维特征和运作的解释,包括最抽象的概念化和推理,都必须基于感知、感觉、对客观物体的操纵和躯体活动的有机体功能(Johnson&Rohrer2007:23),并且这些功能的充分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力量的作用。体验性认知的核心思想是反对身体和大脑的二元论(同上)。尽管体验性认知包容社会文化因素,但早期的认知语言学(Kristiansen2008:410)强调人类共有的神经生物系统和躯体经验,从普遍认知运作和认知图式的角度探讨人类认知的体验性,如Lakoff&Johnson(1980)通过隐喻映射的方向性提出体验性认知假说,即人类总是通过与感觉肌动经验相关的具体概念来组织和理解较为抽象的概念;Johnson(1987)则强调格式塔感知和意象图式中的前概念经验(Rohrer2006:129)。 一方面,人类基本的认知能力赋予人类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和语言统一性(Palmer2006:268),语言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类共有的生物特征和物质经验的制约。另一方面,社会互动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为认知语言学家所重视。Palmer(2006:264)指出,语言范畴不可避免地具有社会文化特征。无论从历史起源还是从发展过程讲,文化是语言的摇篮。即使是基于最根本的物质经验的范畴,也是在社会文化实践中形成和过滤的。大多数范畴和意象图式都与社会文化相互交织。人类对经验现实的识解不仅受普遍的躯体经验和人作为同类生物有机体的躯体特征、神经解剖结构的影响,而且受人作为特定社会文化成员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Johnson(OlivEira&Bittencourt2008:22)认为,经验是生物有机体与环境之间连续的互动过程,这些过程同时是物质的、道德的、社会的、文化的、精神的。在关于体验性的讨论中,Rohrer(同上)指出,有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与其他人的相互作用,因此社会、文化和交际系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Tomasello,Sinha&Zlatev等(Grondelaers,Speelman&Geeraerts2007:1007)坚持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和语言的社会互动性应该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2研究方法的特征 认知语言学有三个基本理论立场:语言的认知关联、基于用法的主张和对语言结构语境化的强调(Geeraerts2006:28-30)。由此着眼,认知语言学与实证方法有着必然联系。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n 第一,认知语言学研究人的大脑,属于认知科学,因此也可以采用认知科学的方法,包括心理学试验、计算机模拟和神经生理学实验。认知语言学反对语言模块论,主张语言与人的普遍认知能力相关联。这一立场成为认知语言学使用各种实证方法的理据。第二,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使用同语言系统、语言知识同知识的应用之间的关系是辩证、互动的:一方面,语法应用于语言使用,用法事件是语言系统的实例化,根据这一观点,语言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实际用法事件来了解和洞察,即用法事件构成语言研究的实证基础,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语言的普遍模式;另一方面,语法产生于语言使用,用法事件以动态方式定义语言系统,是语言系统的实证来源(Tummers,Heylen&Geeraerts2005:4)。基于用法的语言学以语言的实际使用为前提,获得实际用法语料的途径是语料库和心理学实验。第三,认知语言学强调语境化,影响语言的相关语境不仅包括人类的其他认知能力,还包括社会和文化因素。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也必然对语言产生巨大影响。使用者的阶级出身、社会地位、受教育背景、从事的职业以及年龄、性别、民族等方面的差别导致语言形式的差异,形成语言变异和变体,反映到语音、语调、语法、词汇的差别上,也反映到语言使用习惯的差别上。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同一社团成员的语言知识库彼此既有重合又有差异,所以社团的语言知识库应该看成既有差异又有重合的语言知识库形成的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方言体系(socialdiasystem)。没有哪一个人可能完全掌握这个方言体系,语言社团不可能是同质的,社团成员对语言知识的共享不可能完全相同,理想的语言社团和理想的说话人并不存在。因此,基于用法就是要真实反映社会因素对语言的影响,即语言的社会变异。这就要求把语言研究诉诸实证和客观观察的方法,而不是个人的主观直觉和内省。 从用法角度看,语料库相对于调查、实验等语料收集方法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语料来自于真实的语言使用,自发产出,而非实验室条件诱发的,语料反映语言产出的结果,有利于语言用法的离线分析。大多数基于用法的语言分析主要使用语料库(Tummers,Heylen&Geeraerts2005:8)。当然,不同的实证方法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调查和实验可以用来补充相关语料的缺乏,实验还可以控制相关干扰因素,可以提供在线加工的信息来支持关于语言使用的认知和神经机制的论断,弥补语料库离线分析的不足。 尽管认知语言学基于用法的呼声很高,目前语料库的使用在认知语言学中还很有限,先进的语料库统计分析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还处于起步阶段。究其原因,Gibbs(2007:2)指出,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内省和直觉判断的传统语言学方法,而在传统方法和权威的影响下,语言和语言学课程多偏重内省分析的研究范式,忽视实验和语料库的实证研究方法,导致这些实证方法的实施有一定难度(Geeraerts2006:40)。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实证方法在该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RenéDirven2005年在认知语言学文献(TheCognitiveLinguisticsBibliography)中对1985-2004年间认知语言学关键词的统计,实证研究在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性稳步上升(Geeraerts2006:33)。 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学研究有两个步骤:首先是明确研究现象并且进行描写,其次解释和验证假说。语言的解释性参数往往以不同的程度相互影响(Tummers,Heylen&Geeraerts2005:19)。这就要求描写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交互影响,也就是多元变量统计方法。多元变量分析法在社会语言学中已有30多年的历史,VARBRUL①和GoldVarb②是该领域中用来描写不同参数交互影响的最常见方法。在认知语言学中,多元变量统计分析法用于描写语言构式的变异(同上),如英语小品词的位置/移动、法语语音粘连(liaison,Bergeninpreparation)、条件构式、荷兰语含有-er和不含-er的呈现句(Grondelaersetal.2002)、儿童习得动词论元结构的制约因素。研究者把用法语料中反映出的各种影响参数结合起来描写语言单位的特征和功能,如Gries通过多元变量分析法研究英语小品词的位置/移动同句法形态、语义和话语功能因素的关系,而Grondelaersetal.(2002)把用法语料的参数延伸到社会变异领域。这种把句法形态、语义、语用、话语功能和社会变异相结合的研究很有可能发展成为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变量分析法。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n 总之,强调语言的社会性和实证方法是当前认知语言学发展的两大潮流,这两个方面相互蕴含,互为理据。无论理论上的发展还是方法上的发展,都推动着认知语言学走近社会语言学,促成语言认知研究和社会研究的合流。 3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认知语言学基本理论在社会语言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语义和言语变异理论的研究、语言与认知文化模式研究、社会政治和社会经济体制的意识形态研究。同时,这些研究都是以语料库定量分析为主的实证研究。 3.1语义变异和言语变异 认知词汇语义学从Rosch(Lewandowska-Tomaszczyk2007:146)提出的原型理论发展而来。在认知词汇语义学框架中,词汇是概念范畴,词的意义形成一个既区别又联系、具有原型效应的范畴,意义成员形成以原型意义为中心的辐射状网络结构,从原型意义可以引申出其他相关意义(Vyvyan&Green2006:328)。Geeraerts(2006)批判心理学的原型研究忽略社会性,因为在心理学原型研究中,语言社团通常被理想化地默认为同质。结合Putnam(Geeraerts2006:25)的社会语义机制和Bartsch(Geeraerts2006:34)关于交际中的语言规范理论,Geeraerts(2006)提出三种基本的社会语义关系模式:权威语义模式、合作关系模式和二者间的冲突与竞争模式。从社会学角度看,这三种根本的社会语义力也是基本的,分别对应权力、合作和竞争,不同社会语义力使意义范畴向不同方向发展:合作语义模式走向基于原型的范畴扩展,强调语义的灵活性和模糊性;权威语义模式推崇比日常用法有更多限制性的权威定义;竞争语义模式既主张范畴运用的限制,也包容范畴扩展。 Kristiansen(2008)基于概念转喻理论探讨(音位层的)言语范畴和社会范畴的联系。社会范畴和言语范畴都是原型范畴,它们通过languagestandsforsocialidentities的转喻联系在更大框架内系统联系。根据RuizdeMendoza等(2001:323-327),作为域内映射的转喻有两个次类:源域在目标域内的转喻和目标域在源域内的转喻,前者拓展源域,后者压缩源域。话语的语音具有社会范畴化功能:特定社会群体的语音唤起听话人关于该社会群体的更广泛的知识框架,也唤起其社会定式(包括心理特征)和相关百科知识,包括说话人所属群体的社会习惯、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外表特征、娱乐等标志。语音不仅是方言的体现,而且是社会意义的标识。结合该转喻模式,Kristiansen(2008)进一步扩展Langa-cker的象征单位模式。Kristiansen(2008:71)指出,象征单位的音位唤起相应的概念语义,同时音位在实际使用中的不同实例化(音位变体)通过转喻模式与不同言语类型范畴相连,言语类型范畴又通过转喻进一步与不同社会范畴相连,唤起听话人关于说话人所属群体的特征、意识形态价值、社会阶层等知识。通过这种源域(语言范畴)在目标域(社会范畴)内的转喻联系,语言的社会意义被建构,语音或语言的认知域得到拓展,音位变体行使双重功能——体现音位,参与形态层意义建构的功能和通过转喻方式与特定社会群体关联,建构社会意义功能。 3.2认知文化模式研究 Polzenhagen&Dirven结合当今全球化语境中关于语言政策的话题,从概念隐喻、概念转喻理论和话语分析的元理论出发,以英语为中心,以基于概念隐喻languageasatool和languageasidentitymarker,关于语言全球化的不同论点体现的两种文化认知模式及其植根的政治-哲学传统为背景,讨论关于多语制和多元文化现实的不同观点及其内含的意识形态。Berthele以全球性语言(如英语)在美国和瑞士的使用和教学为个案,展现西方语言政策的两个主要立场和外语教学,通过认知语义学的理想认知模式和隐喻、转喻机制透视不同民俗文化模式对语言的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识解,进一步揭示不同文化模式的深层意识形态。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n 随着全球化推进和英语作为全球化语言的普及,英语变体研究成为促进国际交流的时代需要。尽管英语语法和词汇的共核存在于世界英语的各种变体中,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这些变体体系作为意义的象征蕴含独特的文化模式。Sharifian(2008)指出,人类最基本的行为、思想和情感可以通过超越个体认知的、社会和文化层级的概念化识解。文化概念化反映在语言的词汇、句法和语用等特征上。就词汇而言,不同语言词汇的概念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本族语者的文化规范、知识和经验。基于文化概念化,Sharifian(2008)通过联想-解释法考察澳洲土著学生和盎格鲁-澳大利亚学生对表层特征相同的词home的概念化差异,比较不同文化模式对概念化的影响,论证语言表层特征的文化概念化。Wolf(2008)总结三种世界英语研究,结合认知语言学进行评价。在指出各种传统方法的不足后,作者介绍一系列关于世界英语变体及其蕴含的文化模式的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考察香港英语文化关键词(如family,ancestor)的概念化及其文化模式,揭示香港英语蕴含的汉文化特征。 3.3社会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意识形态研究 Koller(2008)结合语料库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通过对企业使命的陈述话语(missionstatements)语料的定量分析和对样本语篇定性的系统-功能分析,考察企业商标蕴含的社会认知表征及其在企业话语中的实例化方式,揭示企业话语的意识形态。Koller(2008)比较企业使命陈述和商业媒体语篇(Merger&Acquisition)两种语料中相同词汇域(fighting,mating,feeding)的隐喻类型表明,企业使命陈述语料以mating隐喻为主,而商业媒体语篇以fighting隐喻为主,反映两类语篇关于企业及其身份的不同概念化方式。企业使命陈述语篇以mating隐喻为主,以字面化合作和情感为核心概念,传达企业的理想自我,操纵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印象,并向目标听/观众灌输企业自身的价值观;商业媒体语篇选择fighting隐喻方式建构企业形象,商业世界刻画为男性化的社会实践领域。从不同企业看,其使命陈述语篇的对比反映不同的企业文化模式。从语篇类型看,商业媒体语篇的“他者”到企业使命陈述语篇“自我”表征方式的转移蕴含企业模式从竞争型向合作型的视角转变,反映企业以印象操纵(impressionmanagement)为目的的概念化转化。 随着认知语言学对社会因素的重视,关注由不同的社会语境、交际者、社会群体导致的隐喻变异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必然趋势。语言、认知和文化的关系决定隐喻话语理解的关键不仅仅是隐喻本身,还有隐喻幕后的社会、文化模式。Fiksdal(2008)以隐喻使用者性别为参照的隐喻范畴化考察基于性别的隐喻变异,揭示课堂话语体现的不同性别文化模式。作者认为,相同或相似的隐喻基于共同的课堂经验,反映相同的课堂文化模式,这些隐喻超越具体环境(时间、地点、参与者)和性别因素。同时,两组性别对文化模式的共享程度是有限的:两组性别使用的不同隐喻反映不同的概念基础、对合作的概念化以及不同性别对讨论的立场不同。从性别看,这些隐喻表达以不同方式建构自我和他者的关系。男性使用的概念隐喻seminarisagame突显目标、合作、竞争、规则、输赢,说话人可以控制游戏活动,突出合作中的个人身份“我”和个体施事性。而女性使用的seminariscommunity突显分享、尊重和互助关系,突出集体身份“我们”和集体施事性。Urban(2008)通过分析当代美国教育语篇的隐喻映射考察美国大学教育的隐喻概念化模式。当今市场经济的影响已延及教育,曾经作为公益事业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商业化。理解认知域“商业和市场”的核心隐喻来自达尔文物种进化论和自然选择机制的民俗模式。在商业-教育的隐喻映射中,商业作为寻求生存的有机体为教育话语的建构和理解提供一部分映射框架,而商业自身(对低成本和高收益的追求,利益推动力、生产力,效率、产品标准化,追求短期效应等的强调)提供另一部分映射框架,因而教育的隐喻映射有两个来源域:商业自身、达尔文自然选择模式及商业作为生态系统中有机体的观点。作者指出,商业模式的教育观影响教育资源和机会的合理分配,导致社会等级和各种不公平,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学术自由、学术声音、以人为本的文化和基本素质教育受到威胁,教育的商业化违背教育作为社会共享的社会福利的根本思想。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n Morgan(2008)从多年收集的美国英语的主流公共话语中(报刊、广播、电视、会话等)选取大量关于商业和政治的隐喻话语和其他以战争为源域的隐喻话语来考察关于社会体制的隐喻中典型的源域和目标域的关系。作者在分析这些隐喻过程中得出关于社会体制的三种主要隐喻家族:同一集体中若干合作者为取得共同目标而进行内部协作的合作模式、两方或多方为争取只有一方才能得到的目标而相互斗争的竞争模式以及相互联系的系统模式。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决定对目标域的多重识解方式。从逻辑上讲,一个认知域既存在常规的识解方式,又可通过一个以上的隐喻家族来识解,如商业机构相互之间的关系看似竞争的,从内部结构看则是合作的;政治在选举场合是竞争的,在为取得共同目标而结成联盟时则是合作的。Morgan认为,多个隐喻家族的多重识解创造新的认知框架,并且使其有可能常规化,进而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促成社会风气和社会体制的变革。 Janicki(2008)从基于原型理论的词义观出发,讨论政治领域中的争论和冲突。通过分析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发生在美国的克林顿-莱温斯基性丑闻事件、福罗里达州选举事件和关于干细胞研究的争论三个政治事件的新闻报道语料,Janicki(2008)指出,在语言层面上,政治事件中的冲突往往集中于核心概念(如sexrelations,hole,life,humanbEing,person)的定义问题:冲突的双方就关键概念的定义各持己见,双方都坚持认为词的正确定义是唯一的,最终获胜的一方成功地把自己的定义强加于对方。Janicki(2008)认为,词的定义不能揭示词代表的事物的本质,只会导致无限循环,使事物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准确。作者强调,政治话语的理解应该采取原型理论的词义观或词义辐射网络理论,承认意义原型效应以避免争端,通过语言学同政治活动或政治问题研究的结合来理解社会现象,解决政治问题。 认知语言学同社会语言学的结合离不开实证方法。基于客观观察的实证方法是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点在《认知社会语言学》一书中也得到充分反映。该书专门以Heylen,Tummers&Geeraerts,Stefanowitsch&Gries,Grondelaers,Speelman&Geeraerts&Speelman,Grondelaers&Geeraerts4篇基于语料库定量分析的文章为独立的一章来突出和强调实证研究,尤其是语料库的多元变量分析在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成就和意义。其中,Heylen,Tummers&Geeraerts(2008)从方法论角度比较离线的语料库分析和在线的心理语言学实验,指明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语料库定量分析可以收集大量的语料来同时研究多元变量的影响,但其局限性是只能考察离线效果(offlineeffects);心理语言学的阅读测量实验可以直接考察在线加工的影响,但其时间局限性不能考察多元变量的同时效应(simultaneouseffect)。作者指出,以语料库的定量分析确定相关变量,再通过心理学实验方法有针对性地考察各变量对在线加工的影响,语料库方法同心理语言学实验的结合,能够充分发挥两种研究方法的优势。 4结束语 认知社会语言学对语言社会性的关注是全方位的。首先,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社会视角和实证方法同语言类型学结合,克服通过一种语言或少数语言为标准来研究人类语言,从而把某种语言的特征当成普遍价值的弊端。其次,传统研究忽略的口语语料也纳入研究对象,以适应基于用法的理论主张对用法语料的全面要求。尽管《认知社会语言学》中某些观点夸大了语言的作用,存在把语言作为影响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甚至解决意识形态和政治争端的手段的极端看法,但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创造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语言、社会研究的新价值。认知社会语言学是认知语言学对生成语言学革命的继续,也是认知语言学的新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凸显。 注释 ①VARBRUL是一个强大的统计软件,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90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n年代初问世起就为社会语言学研究广泛采用的逻辑模型,用来解释各种情景和语境因素对说话者选择语言形式的影响。该软件采用最大概率估测方法。VARBRUL软件使研究者能够估测任何言语活动中自然并现的多种独立的语言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对强度。 ②GoldVarb是采用变项规则分析法的计算机应用软件。除了变项规则分析法的基本运算外,还有一系列有利调整数据和再编码等功能的用户界面,对社会语言调查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Dirven,René.MajorStrandsinCognitiveLinguistics[A].InRuizdeMendozaIbáez,FranciscoJ.,PeaCervel,M.Sandra(eds.).CognitiveLinguistics:InternalDynamicsandInterdisciplinaryInteraction[C].Berlin/NewYork:MoutondeGruyter,2005. Dirven,René,Hans-GeorgWolf,&FrankPolzenhagen.CognitiveLinguisticsandCulturalStudies[A].InDirkGeeraerts&HubertCuyckens(eds.).TheOxfordHandbookofCognitiveLinguistics[C].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7. Geeraerts,Dirk.MethodologyinCognitiveLinguistics[A].InGitteKristiansen,MichelAchard,RenéDirven&FranciscoJ.RuizdeMendozaIbáez.CognitiveLinguistics:CurrentApplicationsandFuturePerspectives[C].Berlin/NewYork:MoutondeGruyter,2006.Gibbs,Jr.RaymondW.WhyCognitiveLinguistsShouldCareMoreaboutEmpiricalMethods[A].InGonzalez-Marquez,M.,Mittleberg,I.,Coulson,S.&Spivey,M.(eds.).MethodsinCognitiveLinguistics[C].Amsterdam:JohnBenjamins,2007. Grondelaers,Stefan,DirkSpeelman,&DirkGeeraerts.Le-xicalVariationandChange[A].InDirkGeeraerts&HubertCuyckens(eds.).TheOxfordHandbookofCognitiveLinguistics[C].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7. Grondelaers,Stefan,MarcBrysbaert,DirkSpeelman,&Dirk.Eralsaccessibilitymarker:on-enofflineevidentievooreenprocedureleinterpretatievanpresentatievezinnen[J].Gramma,2002(9). Johnson,Mark,&TimRohrer.WeareLiveCreatures:Embodiment,AmericanPragmatismandtheCognitiveOrganism[A].InTomZiemke,JordanZlatev&RoslynM.Frank(eds.).Body,Language,andMind.Vo-lume1,Embodiment[C].Berlin:WalterdeGruyter,2007.
Kristiansen,Gitte.IdealizedCulturalModels:theGroupasaVariableintheDevelopmentofCognitiveSchemata[A].InRoslynM.Frank,RenéDirven,TomZiemke,EnriqueBernrdez&Moutonde(eds.).Body,LanguageandMind.Volume2:SocioculturalSituatedness[C].Berlin/NewYork:WalterdeGruyter,2008. Kristiansen,Gitte,&RenéDirven.CognitiveSociolinguistics:LanguageVariation,CulturalModels,SocialSystems[C].Berlin/NewYork:MoutondeGruyter,2008. Lewandowska-Tomaszczyk,Barbara.Polysemy,Prototypes,andRedialCategories[A].InDirkGeeraerts&HubertCuyckens(eds.).TheOxfordHandbookofCognitiveLinguistics[C].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7. Nerlich,B.&Clarke.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D.D.CognitiveLinguisticsandtheHistoryofLinguistics[A].InGeeraerts,D.&Cuy-ckens,H.(eds.).TheOxfordHandbookofCognitiveLinguistics[C].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7. OlivEira,RobertaPiresde&RobsondeSouzaBittencourt.AnInterviewwithMarkJohnsonandTimRohrer:FromNeuronstoSocioculturalSituatedness[A].InRoslynM.Frank,René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nDirven,TomZiemke,EnriqueBerna’rdezandMoutonde(eds.).Body,LanguageandMind.Volume2:SocioculturalSituatedness[C].Berlin/NewYork:WalterdeGruyter,2008. Palmer,GaryB.EnergyThroughFusionatLast:SynergiesinCognitiveAnthropologyandCognitiveLinguistics[A].InGitteKristiansen,etal.(eds.).CognitiveLinguistics:CurrentApplicationsandFuturePerspectives[C].Berlin/NewYork:MoutondeGruyter,2006. Rohrer,Tim.ThreeDogmasofEmbodiment:CognitiveLinguisticsasaCognitiveScience[A].InGitteKristian-sen,etal.(eds.).CognitiveLinguistics:CurrentApplicationsandFuturePerspectives[C].Berlin/NewYork:MoutondeGruyter,2006. RuizdeMendozaIbez,FranciscoJosé,andLorenaPérezHernndez.MetonymyandtheGrammar:Motivation,ConstraintsandInteraction[J].Language&Communication,2001(4). Tummers,J.,K.Heylen&D.Geeraerts.Usage-basedApproachesinCognitiveLinguistics:ATechnicalStateoftheArt[J].CorpusLinguisticsandLinguisticTheory,2005(2). Vyvyan,Evans,&MelanieGreen.CognitiveLinguistics:AnIntroduction[M].Edinburgh:EdinburghUP,2006. Yu,Ning.TheContemporaryTheoryofMetaphor:APerspectivefromChinese[M].Amsterdam:JohnBenjamins,1998.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