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50 KB
- 2022-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简析毛泽东军事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时代作用毛泽东军事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时代作用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毛泽东军事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时代作用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哲学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是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重要之一。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正是在批判、继承和超越中国传统哲学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重大军事理论、原则和战略、战役指导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宝库。至今具有重大理论、时代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军事哲学;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中国传统哲学 []A []1001-8999(2008)05-O006-05 一、中国传统哲学是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重要之一 \n 毛泽东早在少年时代的私塾里就熟读了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青年时代认真研读了南北朝的《昭明文选》、唐代韩愈的《韩昌黎全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和明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以及《孙子兵法》、《史记》、《汉书》、唐宋古文、宋明理学、明清思想家以至晚清曾国藩等人的著作,深受王阳明、颜元、谭嗣同等人的思想影响外,他还从小就喜爱《三国演义》;《水浒》、《精忠传》、《隋唐演义》一类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野史,并对《孙子兵法》有了相当谙熟的了解。对于《老子》、《周易》一类的哲学、历史书籍也当作兵书来读,总是潜心其中,留心于成败之迹,思索其兴衰之变。比如,在《老子》中,他从古代兵学崇尚的“道”中,看到了中国兵学禀承的战争理念是作战目的即是为了伸张正义,反对穷兵黩武;主张以德服人。认为“有德不可敌”,并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战争性质作了具体分析,科学地揭示了“德”的内在含义。在“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战争方略和孙子“少则能逃之,不若则避之”的用兵原则引导下,他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著名游击战原则和“诱敌深入”的积极防御方针。并根据最终“柔弱胜刚强”的结论,提出了在强敌面前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敌人,坚持“持久战”,从而最终赢得胜利的光辉理论。在孙子提出的敌我、和战、胜负、生死、利害、进退、强弱、奇正、攻守、动静、虚实、劳逸、勇怯、多寡等矛盾的概念中。他根据“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道理,悟出了必须“\n以迂为宜,以患为利”的思维方式。并根据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原毛泽东军事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时代作用zbjy.,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理,创造性地提出了“你打你的,我打我伪”,寻机以弱胜强的作战方针。他在着重研究了晋楚城濮之战、楚汉成皋之战、韩信破赵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中国历史上大量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例的基础上,终于写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理由》、《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理由》、《论持久战》等军事哲学的光辉篇章,为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武器。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是毛泽东军事哲学的重要之一。\n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之所以如此,是由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中国革命的历史,几乎就是武装斗争的历史,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主要在于中国革命战争,我们甚至可以说,离开了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实践,就不会有毛泽东哲学思想。事实上。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许多精彩论断首先就是在他的军事著作中提出的。也可以说,正是毛泽东从多方面汲取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营养,并创造性地发展和运用,从而将马克思主义与之有机结合起来,使毛泽东军事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毛泽东作为集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于一身的伟人,军事业绩是他一生最为成功、最辉煌的成就。他以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恢弘气度指导战争,即使在力量对比极度悬殊的情况下仍能挥洒自如。他不愧为把握战争艺术的巨匠,他的军事哲学思想始终闪耀着超绝古今的智慧光辉。 二、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是对中国传统军事哲学的批判继承与超越 \n 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军事哲学则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颗明珠。中国文化传统中内在地包含着军事哲学的内涵,中国古代军事哲学作为中国军事文化传统的核心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以其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和独有的魅力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内容。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传统军事哲学毕竟属于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有着不可克服的历史的局限和朴素的性质。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发展缓慢,军队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更新变化不快,加之封建专制主义独尊儒术、社会思想受到禁锢,在学术领域也存在崇古之风,缺乏创新精神,因而在基本理论上没有重大突破,即使其中蕴含着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也没有形成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其中还夹杂着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杂质,没有超出朴素、直观性的水平。从而影响了中国古代军事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毛泽东作为一位集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于一身的伟人,既有丰富的军事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的理论素养,最善于吸取和借鉴前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他的军事哲学思想熔铸古今中外军事思想于一炉,全面、系统地批判、继承与超越了中国传统军事哲学。 (一)关于战争观理由。第一,关于战争的性质。从周代开始,古人就开始冲破以天命、占卜解释和指导战争的神学战争观的束缚,对战争的本质进行了初步的哲学深思,“以德配天”、“有德不可敌”就是最初的结果。春秋战国时期。崇尚周礼的儒家哲学进一步发展了这种观点,提出了“仁义用兵”的思想,反对不义之战,并得出了“得道多助必胜、失道寡助必败”的结论,强调了战争中的伦理道德理由。司马穰苴提出了治国用兵要以仁为本,目的在于“除暴安人”\n,推行仁政。而兵家的战争观则与儒家的战争观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影响,他们用功利主义解释战争,揭示了战争的诡道手段和利益本质。由于后来儒家哲学成为显学,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历代兵家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儒家哲学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战略与政略相依附、利益与道德相结合的战争观。这种仁本主义的战争观虽然含有丰富的民族性和古典人道主义的思想精华,但也包含有大量封建性糟粕。毛泽东则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批判与继承。他不仅把历史上的一切战争依其本质划分为正义与非正义两大类,并且指明共产党人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的鲜明态度;不仅给正义的革命战争以高度的评价,说它是把人类历史转到新时代的桥梁、是历史的“抗毒素”、“清洗剂”,并且把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进步作为判断正义与非正义战争的衡量标准之一。这样,就给中国古代军事哲学思想注入了新的内涵,使其焕发了时代的新意。\n 第二,关于战争的本质。这也是古代兵家深思的一个核心理由。什么是战争?古往今来,说法不一。孙子认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把战胜与政胜统一起来,认为修道而保法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基础。商鞅认为:凡战法必本于胜政。开始探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尉缭子则认为: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并提出要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这里的文指的是政治。古人常把文武看作两种不同的政治手段,认为文武并用才是长久之术。还有的古人认为,战争是在政治目的不能实现时,不得已而用的危险之物和凶器。而毛泽东运用唯物史观,在继承中国古人合理成分的基础上,从生产发展、阶级斗争变化和社会进步等多个方面对战争本质理由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指出:“战争——队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占”明确阐明了,自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质的战争,战争总是要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他还进一步指出:“战争不即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有其特殊性”,“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毛泽东对战争本质全面、科学的揭示,固然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军事毛泽东军事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时代作用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毛泽东军事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时代作用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哲学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学习和认识的对象,包括敌我两方面,这两方面都应该看成研究的对象。”如果明于知已。暗于知彼。或明于知彼,暗于知己。都将招致战争的失败。三是,毛泽东对知彼知己内容的论述,远比孙子宽泛得多,他总是把敌我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心理、道义等内容放到时代大背景下去分析。四是,毛泽东把、“知彼知己、百战不\n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但也无疑受到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影响。当然,毛泽东对政治内涵的理解与古人对政治的理解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关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古人看到要打胜仗,必须富国强兵。孙子指出: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因此,甲兵之本,必先本于田宅,认为在作战中必须贯彻“因粮于敌”的原则。老子还对产生战争的经济根源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战争起因于统治者的贪欲。他指出:今大道既隐,天下为私。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固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并由此提出要“以战止战”、“杀人安人”、“止戈为武”,要兴“义兵”,讨“逆兵”。认为义必以礼服,逆必以权服。从而提出了最终消灭战争的思想。尽管这些观点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的利益出发的,还不可能对战争的起源、性质和消亡作出科学的说明,但却为后人探讨战争的根本理由开辟了道路。毛泽东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关系决定政治关系、暴力关系的原理,把经济因素作为考察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及规律的重要依据。并从具体分析经济理由人手回答了中国革命战争发生和发展的必定性。在战争的起源与消亡理由上,毛泽东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战争起源的学说,深刻揭示了其内在规律,强调无产阶级研究和进行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战争;阐明消灭战争的基本途径是铲除战争产生和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根源;并指明了消灭战争的策略只能是用战争反对战争。\n (二)关于战争认识论。战争认识不同于一般的认识论。因为承认战争认识可知,是进行一切战争活动的前提。基于这一点,古代兵家提出了“战道可知”的命题。也正由此,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较早地在兵家哲学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孙子最先提出了战道可以先知的思想,强调天命可制,人道有为。并作出了“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的著名论断。毛泽东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一论断确实体现了战争认识的规律和特点,因而一直为后人所赞扬。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特别强调战争实践对战争认识的决定作用。他充分借鉴了这一古代军事哲学思想的精华,并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一是,他肯定了孙子的“知”建立于朴素唯物主义基础,并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进一步批驳了战争理由上的不可知论。他指出:“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定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二是,指出认识战争规律就是认识战争客体中彼和己两个方面:“学习和认识的对象,包括敌我两方面,这两方面都应该看成研究的对象。”\n如果明于知已。暗于知彼。或明于知彼,暗于知己。都将招致战争的失败。三是,毛泽东对知彼知己内容的论述,远比孙子宽泛得多,他总是把敌我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心理、道义等内容放到时代大背景下去分析。四是,毛泽东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作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提到知行统一观的高度来认识。他指出:“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 (三)关于战略战术运用上的辩证法。古代兵家在作战指导上历来十分重视谋略的运用,提出了许许多多奇谋妙计,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基于这种重智谋的军事哲学传统,古代兵家对作战中的各种矛盾关系进行了十分丰富而精辟的分析,提出了许多富有哲学色彩的见解。比如,攻守、分合、众寡、奇正、虚实、先后、迂直、速久等辩证关系,而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则体现得更为出色和精彩。这是由中国革命的特点决定的。因为,中国革命战争长期以来,都是以弱小的军队面对强大的国内外敌人作战,如果没有把握“以弱胜强”的战争特殊规律的本事,是不可能取得一个个辉煌胜利的。这一点,在毛泽东对《孙子兵法》中一系列作战指导原则的发挥和发展上体现得尤为出色。比如,他发展了“因敌而制胜”的原则、“示形”以“动敌”的原则、“避其锐气、击其惰归”\n的原则、“以逸待劳”的原则、“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原则、“我专而敌分”\n的原则等等。此外,还有攻守相宜、奇正合度、虚实互补、专分相合等一系列辩证关系和作战原则。也正是在批判地吸取了中国古代军事辩证法思想和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对立统一的战略战术原则。比如,在作战指导思想上,提出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一切敌人;在战略防御阶段,把战略上内线持久的防御战和战役、战斗上外线速决的进攻战,作为两个同时并重阶段的原则;在运动战的作战方向上,提出战略上相对稳定与战役、战斗上灵活多变相结合;在兵力运用上,针对敌强毛泽东军事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时代作用zbjy.,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我弱的特点,提出战略上的以少胜多,战役、战斗上的以多胜少;表现在作战策略上,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在持久战的方针上,提出在战略防御阶段,要避开战略决战,而力争有利条件下的战役与战斗的决战;在军事行动上,必要时必须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等等。其他方面还有:计划性与灵活性;集中与分散;歼灭战与消耗战;主动与被动;流动性与相对固定性;土地的暂时丧失与最后的不丧失,等等。毛泽东的这些闪耀着辩证法光辉的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的宝库。 三、中国传统哲学与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时代、理论作用 如果说中国传统哲学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曾经在我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而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在以往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上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那么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它们是否已经过时,是否还有时代价值和现实作用? 当今的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世界迅速变为一个地球村,使人们的交往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便捷、迅速,全球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加剧了世界的两极分化,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当一些国家和一个国家的一部分人群连基本的存活需要都得不到满足,而另一些国家的另一部分人群却花天酒地、奢靡无度的时候,陷入极端困境的那些国家和人群运用极端的反抗方式来报复社会就并非是难以理解的了。“九·一一”事件前后,国际社会产生了大量全球治理的话语和方案,美国国内“新帝国”舆论泛起,在国际上出现了“反恐联盟”\n,而美国公然以反恐名义发动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尖锐地突显了全球治理的不同理念、模式和道路。那么,在美国治理下的反恐战争结果如何?事实上是越治越乱、越反越恐!目前伊拉克的乱局,驻伊美军和贫民伤亡数字的飙升以及巴以冲突的恶性升级就是明证。 如果从文化上分析,我们便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西方主流文化主导下的治理理念和方案,从根本上说就是与全球化治理趋势相背离的。因为强调现实世界的冲突本质是西方主流战略文化的基本特征。虽然西方文化中并非从来没有过和平主义与天下主义的价值理想,最初的基督教就是以和平主义为追求,但长期分裂与冲突的现实,导致的是西方文化中天下意识的缺失与冲突意识的强化。这就决定了和平的追求与天下意识不可能成为西方主导性的价值观念。相反,在历史与文化的积淀中,冲突与对抗却成了西方学者把握世界秩序的出发点。因为,西方主流文化是建立在人性本恶,人类世界的本质就是对立和冲突,存活竞争中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是社会关系正常态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基础之上的。这使得西方的一部分人习惯于从你死我活的“零和”关系角度来理解国际关系的实质,甚至认为在追求自己利益时,可以完全不顾及他人利益毛泽东军事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时代作用由优秀站.zbjy.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因\n毛泽东军事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时代作用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毛泽东军事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时代作用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哲学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化的非暴力、非强权主义的战略文化观念。中国文化的天下情怀在这种新的全球意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合作与冲突之间,在道德与暴力之间,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老教诲与为了伸张一己之利而不惜践踏别人的尊严之间。中国战略文化中所包含的智慧,无疑可以为人类提供很多的启迪”。正是这种哲学理念对于我们而顺理成章地主张以暴治暴、先发制人地运用武力。从根本上说,这些都是与全球化合作的基本趋势背道而驰的。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人类正在相互依存,然而真正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形成,既依赖于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正在加强的客观事实,也依赖于人类对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的主观认同。以冲突为认知起点的西方主流战略文化如果没有根本的转变,是难以将人类带出‘战国时代’的。”实际上,西方文化中的暴力崇拜和攻击性偏好只能导致相互间仇恨的不断加深。冲突和对抗的日益加剧,甚至人类社会的毁灭。 从哲学上说,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性善论的人性观是与西方人性本恶的判断完全不同的理解人性的另一种思路。“天人合一、万物一体”\n是中国人理解的宇宙、人生的最高境界,由此派生出来的主张中庸和谐的思维方式自然也与西方文化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这种哲学认为,和谐既是世界的本质,又是世界变化与发展的趋势。因而也就成为了儒家理想的价值追求之所在。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承认不同人之间的差异,因此在“不同”的基础上求同存异,最终达到相互融合发展,而不是盲从附和。而小人则只是盲从附和,却不曾明确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这里的“和”是调和、融合、和谐的意思;“同”则指同一、认同。“和而不同”高度概括了古代中国人热爱和平,宽容、大度、看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崇尚天人合一的境界、尊重宇宙、自然规律的思想。在这种哲学思维的背景之下,中国的战略文化崇拜和平与正义。中国人酷爱和平的天性几千年来一以贯之,从未转变。这种对于和谐世界及人类共同命运的执着,代表着西方战略文化之外的另一种文化精神,它表现的是一种深沉的天下情怀,是对西方文化中自我中心主义的超越。在这种观念影响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中从不赤裸裸地赞颂掠夺性战争。而是把根深蒂固的和平主义与慎战、备战结合起来,既要求安不忘危,又反对乐兵好战。那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古知兵非好战”和“不战届人”、“止戈为武”\n的观念深深潜藏在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和民族潜意识之中,也是中国传统战争哲学的精华所在。正是在这种战略文化的基础上,1954年6月,中国提出了正确处理对外关系的“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在东南亚和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97年3月,我国在东盟地区论坛中又首次提出了要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利,不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的新安全观,引起了世界极大的关注。因为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主流战略文化的非暴力、非强权主义的战略文化观念。中国文化的天下情怀在这种新的全球意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合作与冲突之间,在道德与暴力之间,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老教诲与为了伸张一己之利而不惜践踏别人的尊严之间。中国战略文化中所包含的智慧,无疑可以为人类提供很多的启迪”。正是这种哲学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在全球化背景下处理不同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建构一种全球共生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它既不是文化上的自我中心主义,更不是文化上的霸权主义,而是指不同质的文化之间相互传播、彼此融合的过程,是一种丰富生动、多元并存的全球文化的契合;是人类真正走向协和万邦、幸福安宁的憧憬,这就是我们主张弘扬中国传统哲学的时代作用。这就是我们呼吁建立一种“新安全观”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天下情怀”。\n 但是,如果有一天霸权主义硬要逆历史潮流而动,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怎么办?我们也毫不惧怕,因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在我们一边。而且。我们已经有了今非昔比的强大经济实力和武装力量;还有着几十年以弱胜强的革命战争经验,以及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光荣传统;更有光辉的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百战百胜的军事辩证法。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从新中国成立的那天起,便确立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无论在任何条件下,我们都有信心、有能力打一场现代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彻底战胜一切敢于来犯之敌。这就是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在新的历史时代仍然具有的伟大现实作用。 责任编辑 徐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