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2-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哲学科技哲学论文题目:论科学的精神功能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n摘要:科学的功能不仅体现在物质功能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精神功能上。科学的精神功能主要包括:破除迷信和教条的批判功能,帮助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民主、自由的政治功能,塑造世界观和智力氛围的文化功能,认识自然界和人本身的认知功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方法功能,给人以美感和美的愉悦的审美功能,训练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思想境界的教育功能。关键词:科学科学的功能科学的精神功能Abstract:Functionsofsciencenotonlyembodymaterialfunctionsofsciencebutalsoembodyitsspiritualfunctions.Spiritualfunctionsofsciencemainlyincludecriticalfunctiondoingawaywithsuperstitionsanddogmas,socialfunctionshelpingussolvesocialproblems,politicalfunctionspromotingsocialdemocracyandfreedom,culturalfunctionsmodelingworldoutlookandintellectualatmosphere,cognitivefunctionunderstandingnatureandmanself,methodologicalfunctionsprovidingmethodsandmodesofthinking,aestheticfunctionsgivingmanbeautifulsenseandjoys,educationalfunctionstrainingman’smindandelevatingman’sideologicallevel.KeyWords:science,functionsofscience,spiritualfunctionsofscience\n科学作为人类文化的支柱之一,具有超越功利主义的功能,即具有构成人世和人性本原的精神价值和超体意义。其实,培根早就认为,科学也主宰社会和个人的精神生活,使之达到理想的境界。他把科学看作是区别文明人和野蛮人的标志,指出科学能够破除迷信和愚昧,是信仰和道德的基础,有助于塑造和完善人性。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现代。例如,任鸿隽始终坚持:“今日所谓物质文明者,皆科学之枝叶,而非科学之本根。使科学之枝叶而有应用之效验,则科学之本根,愈有其应用之效验可知。”“科学发明所生的社会影响,属于理论的要比属于应用的为大且远。”1931年,国联教育考察团在中国进行了考察,在两年后发表的考察报告中也这样强调:科学对于人类之价值,不在于人类之物质力量,而在吾人由科学而养成之态度。真正的科学,既非以物质支配世界之实际结果之总和,又非知识上之一种虚饰;乃系内心之生命,以适应现实环境为目的,努力从事,而尚未完成其使命者也。因此,“我们必须比物质术语更多地确立科学的价值。”我们不能像梁启超所批评的那样,“只知道科学研究所当结果的价值,而不知道科学本身的价值”。我们应该挖掘科学的精神功能和人文意义。要知道,“自科学发明以来,世界上人的思想、习惯、行为、动作,皆起了一个大革命,生了一个大进步。”之所以如此,显然多半是科学的精神功能使然。萨顿的一席话很能说明问题:科学不仅是改变物质世界最强大的力量,而且是改变精神世界最强大的力量,事实上它是如此强大而有力,以致成为革命性的力量。随着对世界和我们自己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的世界观也在改变。我们达到的高度越高,我们的眼界也就越宽广。它无疑是人类经验中所出现的一种最重大的改变;文明史应该以此为焦点。\n萨顿对科学的精神功能的估价一点也不言过其实,哥白尼的日心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例证(当然这样的例证为数甚多)。撇开日心说对宗教教条的冲击不谈,单单提一下它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解放,就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蒙田对此的理解是,这种不带偏见的宇宙观,足以粉碎人类理性的傲慢。他说:“这个不仅不能掌握自己,而且遭受万物摆弄的可怜而渺小的尤物自称是宇宙的主人和至尊,难道能想像出比这个更可笑的事情吗?其实,人连宇宙的分毫也不能认识,更谈不上指挥和控制宇宙了。”布鲁诺的看法是,哥白尼学说乃是迈向人的自我解放的决定性的一步。人不再作为一个被禁闭在有限的物理宇宙的狭隘围墙之内的囚徒那样生活在世界上了,他可以穿越天空,并且打破历来被一种假形而上学和假宇宙学所设立的天国领域的虚构界限。无限的宇宙并没有给人类理性设置界限,恰恰相反,它会极大地激发人类理性。人类理智通过以无限的宇宙来衡量自己的力量,从而意识到它自身的无限性。这两种解读乍看起来似乎有点相悖,但都道出了科学的无与伦比的精神功能——使人认识到自己及其理性的伟大和渺小。对科学的精神功能怎么估价也不过分。因为作为人的精神产物的科学,反过来又进一步照亮了人的精神,而精神则照亮了整个宇宙。据费格尔(H.Feigl)报告,爱因斯坦曾经对他说:“要是没有这种内部的光辉,宇宙不过是一堆垃圾而已。”布罗诺乌斯基甚至认为:“人的心智了解和探索的世界如果缺乏思想,它就不能幸存下去。”其实,彭加勒在先的一段话讲得更为惟妙惟肖和震撼人心:\n凡不是思想的一切都是纯粹的无……思想无非是漫漫长夜之中的一线闪光而已。但是,正是这种闪光即是一切事物。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思想和精神的力量比自然的和人造的物质的力量更为伟大,影响更为深远。我曾经在一篇关于科学的精神价值的论文中,论述了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的精神价值(信念价值、解释价值、预见价值、认知价值、增殖价值、审美价值),作为研究活动的科学的精神价值(尤其是实证、理性、臻美三大科学方法的精神价值),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的精神价值(默顿所谓的普遍性、公有性、祛利性、有条理的怀疑性等科学的精神气质)。在这里,我不拟沿用该文的分析框架和重复该文的具体内容,仅就科学的精神功能的几个重要方面加以论述。(一)科学的批判功能——破除迷信和教条的功能。科学是迷信的天敌,教条的克星,也是人为的权威的消解剂。科学从诞生之时起,就担当起批判者的角色,以破除迷信和教条为自己开辟前进的道路:它既不承认神祗的权威,也不承认宗教和古代学者的权威(如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教条)。科学一方面破除科学内部的迷信和教条——曾经是生气勃勃的科学思想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成迷信和教条(如牛顿的绝对时空概念和力学自然观)——为自身的健康发展扫清思想障碍;另一方面也破除科学外部的迷信和教条,把人们从专横的精神权威和僵化的思想枷锁中解放出来,从而发挥自身固有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诚如T.H.赫胥黎所说:“科学乃破除旧思想之健将也。”科学的内部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部破除迷信、克服教条的批判史。科学的外部史也是这样,西方的启蒙运动和中国的五四运动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没有理由怀疑科学是智慧的源泉,是神秘和迷信的驱除者。”\n就连费耶阿本德这位激进的反科学批评家也不得不承认,“在17和18世纪科学确实是解放和启蒙的机器”。他说:毫无疑问,科学曾经是反对专制的迷信的先锋。正是科学使我们能不顾宗教信仰而扩充知识和智慧的领域;正是科学使人性挣脱了传统的思想桎梏而得到了解放。古老的思想方式在今天已一钱不值,这正是科学告诉我们的。科学和启蒙是一回事——即使最极端的社会批评家也相信这一点。科学何以具有如此神奇的威力和功能呢?关键在于科学的独创性和革命性。凡是能够进入科学知识宝库的,非有独创性莫属。而独创性的东西,无一不是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总会或多或少地难以与现存的科学概念框架和社会习俗或传统相容。当这样的新东西积累到相当程度时,旧的科学概念框架无法容纳了,于是便出现科学危机。在科学危机时期,相当多的科学人往往依旧墨守旧观念——要知道,即使独创性的科学观念,经过一定的历史时期,也会蜕变为僵化的教条乃至迷信,从而妨碍科学前进的步伐。此时,科学的批判或启蒙应运而生,以便为新观念的涌现扫清思想障碍。在对千疮百孔的旧科学概念框架修补无济于事之时,科学革命就来临了——这是科学的内在逻辑。科学革命打碎了旧科学框架,引起科学观念急剧而根本的改造。新科学观念具有难以估量的精神力量,它会越出科学共同体,在社会、文化、思想层面产生摧枯拉朽的效应。情况正如李克特所说:科学并不是通过“扩散”进入其他文化的,而是作为摧毁其他传统文化形式的一种力量进入的,而且它反过来也同样破坏性地作用于西方传统之上。\n(二)科学的社会功能——帮助解决社会问题的功能。对于诸多社会问题,科学和技术成为寻求答案的最好办法之一,或者至少提供了防止这些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的最佳手段之一。比如为了解决人口爆炸这个社会问题,我们除了从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建立社会保障、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着眼外,科学和技术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医学、人口预测和规划、避孕机理研究等属于科学的范畴,而改善卫生条件、改良供水设施、研制避孕药丸和工具等直接与科学导致的技术相关。许多抱怨科学和技术的人,恰恰出自对这种显而易见的事实视而不见。皮尔逊曾经以魏斯曼的遗传假设为例说明,科学在解决有关社会问题时能发挥重大作用。他说:“与从柏拉图时代到黑格尔时代的哲学家提出的任何国家理论相比,科学能够随时对社会问题提出具有更为直接意义的事实。”例如,在国家教育拨款、济贫法的修正和管理、公共和私人的慈善事业等问题的决策方面,常常以社会本能和个人偏见形成判断的强大因素。要保证判断是道德的或是社会的判断,“它首先取决于知识和方法,对这一点无论怎么经常地坚持也不算过分”。因此,“纯粹科学最终对实际生活的直接影响是巨大的”。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我们首先不得不提出多种相关计划和方案进行评估或评价,以便从中挑选出最适宜、最划算的——这就是决策。科学在技术评估(technologyassessment)、风险评价(riskevaluation)和决策(decisionmaking)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举足轻重的。在决策模型中,少不了熟悉客观情况和具备相关能力的科学家,因为他们能够基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伦理,针对特定的项目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说明各自的长短优劣、利弊得失,建议优先采纳的顺序。当然,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