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00 KB
  • 2022-08-25 发布

西方哲学本体论与马克思哲学思想初探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西方哲学本体论与马克思哲学思想初探西方哲学本体论与马克思哲学思想初探【内容摘要】本体论是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马克思正是在对传统本体论批判的基础上实现其哲学革命的。但是就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学界还未达成一致。本文试图通过对传统本体论和马克思哲学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专注于文本解读,找出马克思哲学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和超越之处,彰显马克思哲学所蕴含的本体论思想。  【关键词】本体论马克思黑格尔实践本体论    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表明,马克思并没有明确而系统地使用过本体论的概念,但这不能说明他没有本体论思想。本体论是哲学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大部分哲学都是通过对本体论问题的思考,不断地对自己进行着解构与建构。因此当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实际上就是寻找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成立的基础,是在寻找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刻的根源。在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观点,如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生存本体论等等。  一、西方哲学本体论的历史演变  本体论的产生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古希腊时期,哲学开始于对自然的思索,它以认识世界的本原为目标。所以早期哲学家总是想寻找支配现象界的某种统一的本原。伊奥尼亚派大多用具体的物质来作为万物的本原,如赫拉克利特的火,而南意大利派多用抽象的原则为万物的本原,如毕达哥拉斯的数。巴门尼德则提出了更为抽象的存在,使哲学更加抽象和思辨。巴门尼德则的存在是表示世界本原的一个概念,但它并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处于时空中的实在,而且是滚圆的球体。他和其他自然哲学家一样,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处于时空之中的对象,既不是超时空的本质,也不是无形状的精神。\n  柏拉图之后,亚里士多德把形而上学作为第一哲学,把第一哲学的对象规定为作为存在的存在。存在就是实体,实体是第一存在。他认为实体是最后的根据,不需要其它的事物来进行说明,具有独立的性质,其他事物都是与之分离并且是受制于它的。这样,实体就是感性世界运动发展的根据。亚里士多德对实体的讨论也就是对存在的讨论,也就是探寻现象世界存在和发展的根源,试图寻求宇宙的本源或能够统摄或支配事物及其变化的物质或原则,就是本体。笛卡尔认为实体是其存在不依赖于其他东西的东西,上帝是唯一的实体。不过,在笛卡尔看来,尽管上帝是唯一处于最高层次的实体,但还可以有其它的实体。这是因为,虽然被造的实体只有依赖上帝才能存在,但是它们并不依赖于其他事物而存在,因而是独立的。在他看来,被造的实体有两类思维的东西(心灵广延的东西)物体。斯宾诺莎则认为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被认识的东西。意思是其概念不依赖于对其他事物,只有通过自己才能认识自身。因而在斯宾诺莎看来,被造的物体不应该是实体。实体是绝对的,不可能再有任何东西来限制它,因而是唯一的。黑格尔则认为只有一个实体存在绝对精神。  二、西方哲学本体论的特征  本体论的产生对人类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使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当中,把自己的认识对象分为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等。同时,对于人类不安于现状,在现实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理想,从而追求更高的生存状态,也有相当大的启示作用。本体论原是解释世界的产物,它的旨趣在于提供世界图景,因而就会追根寻源,于是就给现象界寻找了一个终极的和独立的本体,而这个本体是绝对的,是现实世界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原因。它这个目的和功能就必然最终把自己封闭起来,于是历史上的形形色色的本体论最终都形成了自我封闭的体系,最终把自己窒息致死。  具体来说,它们主要有以下特征:  首先,它们具有超验的性质。即它们对感性世界并不给予过多的关注,而是超越感性世界去探寻支配感性世界的存在和运动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现象界存在和运动的最终根据。因此,存在论也就有追根溯源的性质,自身就成为超越感性世界的先验理论系统。海德格尔认为从柏拉图开始,至晚希腊和基督教,超验领域一直被当作真实世界,而感性世界则是表象的和非现实的。如果感性世界可以被称作一般的人类可以通过直观而反映的世界,那么超感性世界就是高高在上的形而上学的世界,而很多哲学家都认为超感性的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世界。  其次,绝对性与无限性。它们认为在现实世界当中我们所感受到的现象是不确定的,超感性的实体才是永恒持存的。海德格尔也认为,实体是不依赖于其它事物而存在的,而这种独立性的本质意义就是使人们的寻求最终根据的目标得到了满足。同时,它们也对感性世界的多样性不感兴趣,致力于寻求现象世界的最高的统一性,使其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过程中起着统摄作用。超感性实体是隐藏于现象背后的超验本质领域,而现象界则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因而实体才是最本真的所在。它是这样一个领域,在这里人们可以脚踏根基,从而发现其生命的意义。它提供给现象世界以永恒的真理,提供与历史无关的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从而寻求世界的统一性、知识的统一性和意义的统一性。通过以上我们对本体论的历史发展及其特征的探查,我们就会发现贯穿于其始终的思想的立足点。\n  第一,知性化思维。知性思维是这样的,它遵循着同一性逻辑,以同一性为基础,使概念与其对象达到抽象的分离状态的思维方式。而恩格斯则把知性思维归结为一种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的思维公式。这种思维方式实质上类似于归纳法,先找出各种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性质,最后形成超感性的抽象概念。那些概念最终成了最高的存在和终极本原。依照这种思维方式,必然会形成一个以抽象概念为基础的逻辑体系,然后,在总体性概念的逻辑运演下,又必然会形成一些从属性的下级概念,这些概念都以一定的逻辑为规范。这样,无论是感性的事物还是基于感性事物之上的思维,其运动发展过程都可以通过纯粹概念的形式进行逻辑的推理,总之,知性思维为本体论的演变提供了逻辑方法论。如此,知性思维所构造的概念就具有了抽象性和普遍性,概念被绝对化唯一存在,其意义就是形而上学的。  第二,唯心性。在旧形而上学本体论的发展过程中,唯心主义思想始终贯穿其中。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们致力于追寻感性之外的超验世界。后来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现实世界的本质,从而哲学的任务就变成了对理念之间关系的探查,这就是后世所称谓的本体论。此后,各种本体论大都是以理念论为发端而建构的,以至于有人认为,一部西方哲学史几乎就是对柏拉图哲学的注解。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本体论的发展与唯心主义的发展如影随形,二者不能被彼此分开。实际上柏拉图哲学以来的唯心主义都是形而上学的,虽然唯物论和近代经验论反对形而上学,但他们并没有真正超越形而上学。无可怀疑的是,旧形而上学本体论的确是以探寻超感性本体世界为旨趣的先验系统,它的实质就是崇尚理性的优先性和至上性。  第三,重理论而轻实践。在哲学史上.L.,有不少哲学家都谈到过实践,然而,他们都不是真正重视实践或者说从客观上难以科学地对待不应该成为纯粹理论的实践。相反,他们大都更重视哲学理论的建构。他们并不是有意回避实践问题,而是由他们所致力于构建的本体论哲学所决定的。自古希腊开始,哲学家开始思考流变的物何以如此难以捉摸,一定有支配这一切的静止不动原因。这就引起了他们对世界本源的思索。于是,就有了泰勒斯的水,赫拉克利特的火等等说法。这是哲学家对世界的最初探索。而他们得出的这些结论虽然有观察的成分在其中,但主要还是基于凭空的猜想。此后相当一段时期,哲学家都循着这一思路来进行探索世界本源的思考。他们的结论大都缺乏实践的基础,这当然是由当时的科学水平决定的。然而,当他们的思维形成了一种整体的习惯时,就造成了哲学家对实践的遗忘,而以思考和构建自己的哲学理论为旨趣。所以,本体论哲学家重理论而轻实践首先是因为古时科学水平不够发达从而使理论思考成为一种传统所致。\n  三、马克思哲学实践观蕴含的本体论思想  马克思在对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旧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批判中,针对其知性化思维方式、唯心主义和理论高于实践的观念取向,运用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史观和科学实践的观点分别对其进行了批判,从而使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旧形而上学本体论思想体系土崩瓦解。而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也构建了自己的本体论。在马克思的观念中,实践是实践主体对客体的改造过程,是人对自然界的否定,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进行分工,就必然会结成一定的关系并互换其活动成果,这是实践所必然带有的社会性所决定的同时,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是带目的性的活动,其目的先在于自身的实践活动。可见,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正是人类世界中的基本关系。  在马克思那里,人们创造历史的前提是维持基本的生存和生活,为了能够生活,首先必须进行实践活动,即必须对自然界进行改变,和它们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个体和其他个体由于其实践的内容不同,实践的成果也不尽相同,们为了其生存,认为社会关系必须互通有无,进行交换,这就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因而马克思不过是他们的物质的和个体的活动所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社会生产力本质上也是在人们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不断进步的。.L.因此,实践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和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就是在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人类相互依存的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实践也就成了整个人类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根据。传统本体论所追寻的本体是一个不动的始基,所以它是首先设定在感觉之外存有一个永恒不动的终极存在。马克思认为,对象、现实、感性不能只是从客体的形式来理解,而要同时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体方面来理解,并明确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的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这样,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开辟了一条从本体论角度来关注现实的理论路径。这样,马克思把实践作为哲学的根本原则,使自己的唯物论观、辩证法、历史观等思想都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使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扩展。这样,实践马克思哲学当中就具有了本体论的内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