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哲学内涵思考 13页

  • 27.23 KB
  • 2022-08-25 发布

大学的哲学内涵思考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大学的哲学内涵思考一、大学之问主观德性的培养,是希冀学生探究人类生存的境界,把握贯穿于自然、人生之中的“道”,达致天地人合,获得真正自由。哲学的意义在于它对于本体的反思和追寻,哲学作为一种理性思维方式,帮助人审视自身,继而理解自身生存所依赖的世界,形成一种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在思维、情感、意志等多方面启迪人的智慧。主观能力的培养,不仅与主体人的实践有关,而且与帮助能力得以发挥作用的工具有关。从哲学的高度以抽象的形式体悟自身和世界,这是一种理性思维能力,也是一种智慧。它可以作为一种运用概念的艺术,帮助学生习得解决事情的方法。实践在提高学生主观能力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人不能事事实践,人主观能力的提高与哲学必然联系到一起。哲学显示出了其根本任务:悟生存之理,穷发展之道。哲学指导且引领着实践,以其特有的反思、批判、追问、创造的思维方式来促进人的成长。(一)大学能为第13页共13页\n大学的哲学内涵思考一、大学之问主观德性的培养,是希冀学生探究人类生存的境界,把握贯穿于自然、人生之中的“道”,达致天地人合,获得真正自由。哲学的意义在于它对于本体的反思和追寻,哲学作为一种理性思维方式,帮助人审视自身,继而理解自身生存所依赖的世界,形成一种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在思维、情感、意志等多方面启迪人的智慧。主观能力的培养,不仅与主体人的实践有关,而且与帮助能力得以发挥作用的工具有关。从哲学的高度以抽象的形式体悟自身和世界,这是一种理性思维能力,也是一种智慧。它可以作为一种运用概念的艺术,帮助学生习得解决事情的方法。实践在提高学生主观能力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人不能事事实践,人主观能力的提高与哲学必然联系到一起。哲学显示出了其根本任务:悟生存之理,穷发展之道。哲学指导且引领着实践,以其特有的反思、批判、追问、创造的思维方式来促进人的成长。(一)大学能为第13页共13页\n大学的哲学内涵思考一、大学之问主观德性的培养,是希冀学生探究人类生存的境界,把握贯穿于自然、人生之中的“道”,达致天地人合,获得真正自由。哲学的意义在于它对于本体的反思和追寻,哲学作为一种理性思维方式,帮助人审视自身,继而理解自身生存所依赖的世界,形成一种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在思维、情感、意志等多方面启迪人的智慧。主观能力的培养,不仅与主体人的实践有关,而且与帮助能力得以发挥作用的工具有关。从哲学的高度以抽象的形式体悟自身和世界,这是一种理性思维能力,也是一种智慧。它可以作为一种运用概念的艺术,帮助学生习得解决事情的方法。实践在提高学生主观能力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人不能事事实践,人主观能力的提高与哲学必然联系到一起。哲学显示出了其根本任务:悟生存之理,穷发展之道。哲学指导且引领着实践,以其特有的反思、批判、追问、创造的思维方式来促进人的成长。(一)大学能为第13页共13页\n大学的哲学内涵思考一、大学之问主观德性的培养,是希冀学生探究人类生存的境界,把握贯穿于自然、人生之中的“道”,达致天地人合,获得真正自由。哲学的意义在于它对于本体的反思和追寻,哲学作为一种理性思维方式,帮助人审视自身,继而理解自身生存所依赖的世界,形成一种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在思维、情感、意志等多方面启迪人的智慧。主观能力的培养,不仅与主体人的实践有关,而且与帮助能力得以发挥作用的工具有关。从哲学的高度以抽象的形式体悟自身和世界,这是一种理性思维能力,也是一种智慧。它可以作为一种运用概念的艺术,帮助学生习得解决事情的方法。实践在提高学生主观能力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人不能事事实践,人主观能力的提高与哲学必然联系到一起。哲学显示出了其根本任务:悟生存之理,穷发展之道。哲学指导且引领着实践,以其特有的反思、批判、追问、创造的思维方式来促进人的成长。(一)大学能为第13页共13页\n大学的哲学内涵思考一、大学之问主观德性的培养,是希冀学生探究人类生存的境界,把握贯穿于自然、人生之中的“道”,达致天地人合,获得真正自由。哲学的意义在于它对于本体的反思和追寻,哲学作为一种理性思维方式,帮助人审视自身,继而理解自身生存所依赖的世界,形成一种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在思维、情感、意志等多方面启迪人的智慧。主观能力的培养,不仅与主体人的实践有关,而且与帮助能力得以发挥作用的工具有关。从哲学的高度以抽象的形式体悟自身和世界,这是一种理性思维能力,也是一种智慧。它可以作为一种运用概念的艺术,帮助学生习得解决事情的方法。实践在提高学生主观能力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人不能事事实践,人主观能力的提高与哲学必然联系到一起。哲学显示出了其根本任务:悟生存之理,穷发展之道。哲学指导且引领着实践,以其特有的反思、批判、追问、创造的思维方式来促进人的成长。(一)大学能为第13页共13页\n以人为本的哲学显然能让我们更清晰地把握问题的实质,哲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人的学问,当哲学和大学结合之时,更是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这是大学郁郁葱葱生长的强大源泉。在哲学之境下,我们强调对人的培养,这是大学能为的重要体现,究竟我们期待着什么样的人才呢?“人品、特长、贡献”这是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缺一不可。人首先应懂得如何做人,在思想、政治、人品、道德方面是合格的。如果人格低下,心术不正,本事再大也算不得人才。说:学问再大,方向不对,等于无用。司马迁说:君子挟财以为善,小人挟财以为患。当然,人才不是全才,他只是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有超乎寻常的才能。再伟大的天才也不可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所以社会不能对人才求全责备,那样也就没有人才可言了。大学培养人的德才学识,最终要体现在实践上,落实在贡献上。(二)大学应为第13页共13页\n柏拉图曾说,教育的最高形式是哲学。因此,大学应该将身处其中的人们引向哲学生活之中,引导个体在追求德性和幸福的知识中获得人格的完满。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之为大学,正在于哲学生活的敞开,在此过程中,激发个体人格的卓越,促成大学生精神成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学,是保卫哲学生活的最后堡垒,守卫着大学内在的精英品格,从而给整个民族的未来哺育精神的种子。[5](P141)正是因为大学对哲学生活的继承与发扬,使大学成为社会的风向标,去引领时代的精神气象。大学应该确立哲学生活作为大学人基本的精神样式,孕育大智慧、大爱,全面历练大学生的精神品格,扩展大学生的心智视野,在哲学生活与习俗生活的张力中扩展民族与社会的精神空间,为民族国家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健全的心智支持。大学应该有一种卓然气度,置身于现实世界之中,却保持对真理和知识的无上追求,在历史和现实之中,大学不能脱离时代和社会,应该融入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之中,也要维护大学的精英品格,这是大学当前的应有之意。二、大学之道大学是理性探索的场所,她承担着继往开来的责任,哲学给人类心灵树立了一个参照的高度,帮助人类获得智慧、理解万物,可以说,哲学是大学的一大精神支柱。于是,人们从不同的哲学角度,来探寻大学之道。在中国人的哲思之路上,先哲早已给出了答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道”意味着至真、至善和至美的统一,意味着感情的寄托,意味着高邈超越的境界。而西方著名教育哲学家布鲁贝克做出的是这样的阐释:大学“存在着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综合东西方哲学观点,从大学之美、大学之真、大学之智三个层面,重新理解、审视、定位大学之道,从古往哲学的瑰宝中挖掘新意,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大学之美,是大学的传统理想;大学之用,是大学的现实追求;大学之智,是传统理想与现实追求之间的平衡智慧,而哲学正融于这三者内在的逻辑联系之中。(一)大学之美第13页共13页\n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守护着其传承文化经典的功能,身处其中的人们仍愿意以纯真的姿态去求真,竭力接近善与美,在真理的殿堂徜徉,净化心灵,表现出对人之为人的伦理的格外尊重,这便是大学之美。在大学的守护下,人们从哲学的视角,勇敢地追求理性和自由,这是人类生命本质全面实现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全部文化与文明的最高理想。正如先哲所强调的,大学之道,首先在于明明德,即大学的宗旨,首先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这些品德乃是中国人根本的信仰和思维方式,是一种通透的智慧。也如布鲁贝克所提出的认识论,秉•13•持认识论观点的人,往往以闲逸的好奇和精神追求作为目的,越来越精确的知识验证才能使人得到满足,在他们看来,高深知识应该忠于真理,而与现实划清界限。从大学之美的观点出发,哲学作为人类理性的自觉,引领着人类追寻万物的本真,探索世界的应然状态,从而成为大学中最为可贵的知识,将人引向自由之途。身处大学的人们,将自己的追求定位于理解世界,减少内心困顿,实现人作为主体对自己理想生活的创造,体现人的尊严。此外,更为深远的意蕴便是在追寻知识过程中的哲人式生活方式。当大学向哲学膜拜之时,她传达给个体认识自我与世界的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都已经隐含了哲学的指向,当充满哲思的人们气定悠闲、安然自若地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表现出的是不为权势所惧,只折服于真理世界的高贵品质。生在世间,觉人生之须臾,赞天地之化育,超乎事物之外,却实不离事物之中,人生存在的终极意义便是探求世间的真理,一旦得之,便顿觉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得其所妙,隐然自见于言外。这便是哲学带给大学的美仑美奂,也赋予了大学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独特的精神气质。(二)大学之用第13页共13页\n大学不能无视其生存的大环境,随着“威斯康星思想”的出现,在现代语境下,大学从象牙塔逐渐走向了十字街头,更多倾听来自社会熙攘的声音,大学必须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责任,这便是大学之用[6](P6)。在培养具有服务社会能力的人才过程中,各专业学科、课程的统领靠什么?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靠什么?答案是哲学。东方的哲学智慧告诉我们:大学之道,还在于亲民,即大学的宗旨,还在于使人弃旧向新。这就启迪人们为着现世的美好做出努力,不断地掌握适应新生活所需要的技能,不断地历练自身新的生存能力,使自身能有立足于社会的资本。西方哲人布鲁贝克提出的政治论也是大学之用很好的诠释,持这种观点的人强调这样的认识:人要与社会零距离接触,如果知识和思想并不能使人产生行动,它们就是无效的。因此,大学之中的人们应将追求知识作为手段而非目的,为社会服务应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大学之用的视角观之,大学的哲学应该是通过高深学问来解决社会问题,强调大学的实用性和世俗性取向,通过疏通与外界的关系和为外界服务来赢得社会对于大学的认同和支持,从而获得大学的生存之道。大学,应更多地将自己所拥有的高深知识转化为可以使社会前进的动力。此外,大学不仅解决社会问题,而且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为社会的给养站。如果只是孤芳自赏、深不可测,如何能使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只有不断铺设向社会延伸的通途,才能在互动中实现大学与社会的双赢。在这样的情境下,哲学也不能全是回答一些深奥抽象的问题,其目光也应回到生活世界,关注公共问题,切入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哲学应该关注当今的时代,关注自己现实的生活,应该对于自身所维系时代人的存在问题进行追问和思考,进而给大学在一定高度上的指导。(三)大学之智第13页共13页\n从大学对于真理的追求到大学现实功用的实现,两者之间并非绝对的对立,完全可以取之中道,达到两者的统一,维系两者之间的纽带便是大学之智。在大学的哲学思考中,是造就理性的探索者还是培养实用的人才,是探求真理还是经世致用,是侧重传承知识还是侧重服务社会,这一切重大问题,都在考量着哲学的智慧。所以,东方的哲学说:大学之道,最终在于止于至善,即大学的宗旨,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就回归了教育最初始的要义:对于人及人性的关怀,从而走出了大学之道的困境,去寻找到大学失去的本质意义。而布鲁贝克也赞赏认识论和政治论的统一,实质上也是回归人本论的道路,关注人的现实处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7](P4)由大学之智的思想拓展,我们应清醒认识到:大学的高贵便体现在她对智慧的自觉追求。然而,我们不能狭义地理解智慧,智慧本应包括两个层面: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理论智慧更多体现了大学之美,在知识的传承中,在理性的追寻中,在真理的探索中,人们静静地体悟到人生及世间万物,在转识成智中提升着自己的境界,修炼出智慧之果。实践智慧更多体现了大学之用,大学不可能脱离她所在的时代,也绝无意将人培养成单个原子似的个体,而要将人引向与他人、民族、国家和世界的共在,从而增进个体生命的内涵,充盈人生的目的。大学智慧的内在要求就需要将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引导人们从精神到实践来理解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将美好生活作为个体一生的志业,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使自身变成有着独特而丰盈的人性趣味、把个人生活建立在个人理智和情感之上的真正自由之人。三、问道大学大学的三种境界:大学之美,大学之用,大学之智,构成了大学之道。这三重境界并非是扬弃和保存之间的关系,其各有侧重,在不同的情境下应该选择不同的境界,并且应该挖掘出此三重境界的哲学深意,以使大学能够更为丰富、深刻地向世界展开,也使身处其中的人们获得意味深长的体验和感悟。(一)美之境界第13页共13页\n美之境界,在于美人之美,自美其美,美美与共。哲学赋予了大学高的境界和高的品味,然而哲学的世界里还有不同的取向,东西方之间的哲学也有不同的分野,此时我们应当用什么态度来面对不同呢,理解、思考与包容或许是不错的选择。美人之美,意即对不同于自身的哲学观点也能理解并看到其闪光点,而并非排斥甚至打击。西方哲学流派众多,历史深远,但其较之于东方哲学的共性是强调理论思辨,物我分离,并且由哲学派生出了与东方相异的宗教。随着现代社会的开放,大学可以逐渐接触到西方哲学思想的精微,我们至少应该沉下心来,仔细品读其中的奥妙,体味其所蕴含的历史和人文气息,从中提高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能力。自美其美,意即对自身哲学传统中精髓的传承与发扬。中国哲学的智慧可谓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儒、道、释等各家都在中国哲学史上了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今日之大学,虽不是时时处处提及哲学,但在我们的骨子里,还是极其重视先哲的哲学的,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隐性原则。在传承先哲古典优秀哲学智慧的时候,我们才在血脉相连的延续中看到过去的记忆,又收获未来的希望。美美与共,意即将东西方的哲学融合起来,享受其中共有的生命意义和主体性价值。总是用一种哲学的眼光去排斥另一种哲学,不应是现代哲学的题中之意,我们有兴趣的是一种哲学去阐释另一种哲学,是两种哲学都能很好地被人理解。不同的哲学只是人类进步同一趋势的不同实例,人类同一原理的不同表现,所以我们应将其联合起来,互为补充。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言:“希望不久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欧洲哲学观念得到中国直觉和体验的补充,中国哲学观念得到欧洲逻辑和清晰思想的澄清。”[8](P86)尤其在当今世界,哲学必须明白自己的使命,要使处在大学中的人们能够对国家、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更深厚的感情。一方面,国家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应将自己坐落在世界坐标系之中,看看他人有怎样的美丽,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这对哲学教育提出一个要求,即使其所培养人才具有国际视野,首先我们承认差距,认真听听来自世界的强音,然后我们奋然前行,并且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向世界表达自己的声音。大学是一个社会风范的代表,总应该为社会和国家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从而提高国家在世界的影响力和地位,否则,大学的价值如何来体现呢?如果心中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美好,再优秀也不能达到大学教育的要义,哲学世界中培养的是那些有担当、有广阔视野的优质人才,敢于站在时代前列,引领社会前行的青年才俊。另一方面,大学人应该自信,我们有着五千年厚积薄发的文化积累,有着祖先留下的精华,这些宝贵财富对社会进步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还需要大学中的人起到带头作用,不断地去培养、发展和完善。需要大学人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理想抱负和责任感不断地传承传统哲学。历史没有结束,它正在创造之中,美好在于每个人的努力。(二)用之境界第13页共13页\n用之境界,在于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对于教育功用价值阐释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虽然其初衷多指儿童教育,但完全可以引申来谈大学教育。此种哲学强调了大学应促进学生成长,使学生有能力保障其生活,使学生有能力利用知识改造原有经验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发展。教育即生活,就是要关注大学的教育与社会生活及个人生活的关系。大学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首先应给学生带来乐趣,而且还应积极推动学生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改造不合时宜的大学生活及大学教育,使之更富活力,更有乐趣,更具实效,使之更有利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当学校接近社会,用服务的精神来熏陶学生,并授予他有效的自我指导工具时,我们也许更能拥有一个有价值、和谐的大社会。教育即生长,就是要关照大学之中的人的成长问题。实用主义哲学虽强调功用价值,但其逻辑起点是以人为尺度的,正因为这样,实用主义哲学强调:教育的过程,在他自身之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这也就说明了人在实用主义哲学中的中心地位,大学应该提供一个优质的环境使学生可取的倾向得到发展。但这种发展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外界正确引导之下,让个体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9](P12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就是充分利用高深知识的习得过程来改造原有经验,使经验的外延不断扩展。在不断实验、运用智慧、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对现有经验随时进行修正、补充或撤销,这样的过程有助于构成人的身心各种因素的全面改造、全面发展、全面生长。大学造就了这样一批人才,那么他们走向社会之后,必将用扎实的本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大学自其诞生之日起,便与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深邃的哲学世界始终是大学引以为傲之处,也是推动其不断前行、甚至是其引领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然而,哲学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在当前的语境中,提倡哲学的深奥似乎显得“不合时宜”,哲学理念和实践面临着被“放逐”的危险。事实上,这与人们观念中传统思维有关,要破解这一僵局,需要从梳理和阐释哲学的真正要义,哲学也能推动社会向前,而并非空谈。在哲学精神指引下,也许看似文弱书生,在相逢煌煌国运之时,因为其所受哲学的熏染,这里面盈浸着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精华,在大学人心目中留下了反思的种子,使他们对人生、对世界的问题想得更为通透,即便被卷入利益的战场,也会多一份智慧,少一份盲从;因为有着强烈的哲学意识,所以他们不仅独善其身,而且兼济天下,用更为深邃的目光去凝视世界,用更为宽广的胸怀去拥抱世界,必然成为我们强国之路上的生力军。(三)智之境界第13页共13页\n智之境界,在于智者不惑。无论是大学之美还是大学之用,其最终的落脚点是人性的养成和人的自我实现,这在根本上有赖于个体的自我历练,需要转识成智的理性自觉。此时,大学极需要哲学的支持,将哲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力量,使之成为一个智慧之所。继而给身处其中的人以智慧的滋养和熏陶,使其注重德性修身和关注实用理性并行,不断生成卓越的智慧。智者不惑,首先来自于对人生及其世事深邃洞察之后的通达,在思想中进行辨识,才会去除缀满于生命过程中的各种迷惑,使生命在尘世中有所超越。大学,正是因为传承高深学问而守护着人类文化的精髓,她如此看重古典,看重伦理传统,希冀从那里获得应对当今挑战的历史灵感。这种精神寄托,使大学人可以虔诚地膜拜,逐渐具有遗世而独立的超脱境界和高贵品格。大学也就有足够的信念在世俗力量面前保持独立清醒的价值判断,遵循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拒绝外在的诱惑、干预和操控。哲学本就是一门无限趋于智慧的学科,它帮助大学不断追问人类的本性、回到事物的本源、朝向世界的本真,将大学的目光引向人类智慧的极致。大学与哲学,天然地联系在一起,大学需要智慧,而哲学提供智慧,所以她们彼此难舍难分。哲学家们总是自然地汇集于大学这片热土,而他们的哲学思想又照亮了大学的星空,智慧的火花由此产生,悟道人间,解构世界,大学的魅力和境界由此产生。智者不惑,还在于对于生命和世界领悟之后,将领会到的抽象智慧转化为行动来承诺生命及世界。现代大学,在忠于理想的同时也必须适应社会,理性思辨结出的智慧之花与现实的需要结合才更能显示出超越的能量。科学技术、劳动同样能产生智慧,大学逐步敞开胸怀,以浓烈的兴趣研究自然科学、研究劳动的技术。于是,大学里有了牛顿、莱布尼茨和爱因斯坦,大学里有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在人类的历史上写下的辉煌篇章并不逊色于古代先哲,而且扩充了人类的智慧篇章,将理性智慧转化为人作为生命个体对环境的一种调试和积极推动。[10](P18)人类不断发挥着主观能动性,以自身的积累和发展不断对限制自身发展因素进行冲撞,作为结果,我们看到,限制有可能被推移甚至被突破。在参与社会的行动过程中,大学壮大了自身的力量,扩充了自身的功能,而哲学拥有了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二者在携手中实现发展,增进智慧。智者不惑是一个不会停歇的螺旋式上升过程,经过深邃体悟理解的过程,到将抽象智慧转换为实践智慧的过程,这远非完结,下一轮的智慧升华过程已悄然启动。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这位创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数学巨匠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由于它对于这个世界的通达思考,他才打通了人文世界和科学世界的脉络,获得不朽的成就。但凡卓著的人物,但凡杰出的智者,他们总在穷其一生不断地体悟,不断地实践,将哲学融入自己的生命,不同的学科虽然相距遥远,却往往渗透着相同的准则,有殊途同归之效,而哲学提炼了他们的精华,带给人类精神的超越,带给人类不活的境界。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许多大科学家在某一或某些人文领域也有很深的造诣,这大概是人文知识给予了他们更为广阔的思考视角和更深刻的体验感悟,而科学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研究人文世界的灵感。实际上一个真正融入到科学世界的人会体验到科学之美,而真正走入人文世界的人也会感受到人文的逻辑,所以两者结合起来,恰好体现了世界的玄妙,哲学便是结合点上的奇葩,如此深厚的情怀恰恰最有助于人的发展和生长,引发他们对于世界的思考,潜移默化地幻化成智慧而深入骨髓。大学何为,大学能为,大学应为,实质上是我们思索大学哲学内涵和意义的过程;大学之美,大学之用,大学之智,构成了大学的三重境界;大学美之境界是理性自由的,大学用之境界是脚踏实地的,它们二者携手,催生出了大学智之境界,用智者不惑的理想最终完成人的自我实现及人性的养成,完美地体现大学和哲学形成合力后生发的美好而伟大的力量,真是“善莫大焉”。大学与哲学的联姻并非偶然,真正的大学必具有哲学性格,真正的哲学必寻求在大学落户,[11](P24)从而使大学之中的人们在探求真理的同时不断开放自我,在面向社会的同时不忘精神守护,立足现实之境,却能超越现实之境,永怀希望,走向生命的辉煌。作者:宋景华孙健敏单位:河北科技大学党政办公室第13页共13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