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3.00 KB
- 2022-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胡塞尔哲学\n一、生平与著作埃德蒙德·古斯塔夫·阿尔布雷希特·胡塞尔(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德国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派创始人!胡塞尔是犹太血统的德国人,1859年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的一座小城普洛斯涅兹,其先后在莱比锡、柏林、维也纳等大学学习,相继从天文学转向数学,又从数学转向逻辑学。188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n1886年起在德国哈勒大学以副教授身份教授哲学;1901年至1916年,分别在哥廷根大学以及弗莱堡大学担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为止。退休后胡塞尔仍然利用弗莱堡大学图书馆来继续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门徒海德格尔担任校长时,以胡塞尔的犹太人血统为理由禁止胡塞尔进入为止。1938年,病逝于弗莱堡。\n著作《算术哲学》(1891年);《逻辑研究》(1900年~1901年);《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1913年);《形式的和先验的逻辑》(1929年);《笛卡尔沉思》(1931年);《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现象学》(1936年)。\n二、现象学背景现象学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对社会上所出现的各种危机的一种哲学自觉。胡塞尔哲学产生于这样一种牢固的信念:西方文化丧失了它的真正方向和目的。在《欧洲科学危机》中,胡塞尔认为危机由哲学远离他的真正目标所造成,哲学的目标应该是对人类的关怀提供尽可能好的答案,要认真对待我们所追问的最高的价值,人类应该充分发展人类的理性。\n胡塞尔认为,现代思想危机的关键在于“自然科学”的进展,胡塞尔相信,自然科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关于人类、关于把世界看作什么和如何最好地认识它的错误态度。自然科学依赖这样一个致命的偏见,即:自然从根本上讲是物质的。根据这一观点,精神的领域(即人的文化领域)是以物质为基础的,这最大地威胁到我们的认识、价值和判断的概念。\n自然科学家否定建构一门包含自我的精神科学的可能性。胡塞尔认为这种否定,是非常天真的,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说明了现代人的危机。这种科学的理性主义的天真在于它盲目地依赖自然主义,这种自然主义认为物质性包含存在着的一切。它还意味着知识和真理必须建立在超越我们的自我现实的基础之上。\n在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前的时代,人们过着非常实际的生活,关注的是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他们发展了神话和早期宗教,这些都是有助于个人和群体的实际事物,没有超越本地经验和实际利益的直接境界之上的观念文化。早期哲学家登台之后,带来了全新的立场,开始对全部生活及其目标做普遍批判,这种批判的积极性在于通过普遍的理性将人们从习惯、地理和群体的有限经验中向上提升到一个新的境地,产生普遍真理观念,\n这些都是欧洲精神文化的源头,这种态度的系统表达就是古希腊人所谓的哲学。后来这门同一的科学分裂为几门科学,分类的关键一步是发现可感的自然界如何演变成为一个数学的世界,这种数学性的科学成功导致科学逐步放弃了精神。古希腊哲学把握整个世界,包括文化的世界和物质的世界。\n德谟克利特很早就提出了一个类似的观点,即将世界上的一切还原到物质材料和物质规律。苏格拉底反对这一观点,因为他感到精神生活存在于社会环境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坚持苏格拉底这一精神方面的观点,因为虽然人类属于客观事实的世界,然而我们是具有目的或目标的人。随着后来的数学、自然科学的成功,自然科学方法很快影响到精神科学,\n人的精神被想像成建立在物质材料之上,用于物质世界的因果说明同样被用于精神世界。胡塞尔论证道:从这种自然科学态度出发,不可能有纯粹包含自我的对精神领域的探讨,不可能有纯梓向内的心理学。自然科学态度的这条路是外在的道路,即物理学和化学之路。他得出结论:只要根据自然主义的自然科学方法论,我们就不能改进我们对人类目的的理解。\n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所谓的伦理危机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列诸如人生无意义等问题,使得人们对以往的价值观念产生怀疑。胡塞尔责难自然科学已经蜕变成不关心人的生存意义与价值,而只关心纯粹事实的实证科学。所以,胡塞尔认为西方文化丧失了它的真正方向和目的,他建构了先验的现象学来把握精神的本质,克服自然主义的客观主义的方式。\n三、面向事物本身现象学本质上是一种新的、描述的哲学方法,它的基本观点是教人“面向事物本身”。这里,事物不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而是指为人所意识到的一切意识现象。大多数认识理论都一方面区分出认知的心灵,另一方面区分出认知的对象。这种方法假定有一个客观的与我对它的意识无关的现象世界。\n然而胡塞尔实际上根本不认为意识和现象有区别。对胡塞尔来说,认识某物并不像照相那样摄取物像,事实上,现象最终包含在非常主观地经验某事的行动中。以往的认识论都以这种假设为前提来认识事物,从没有认真地面对事物本身,根本上歪曲了对事物的根本认识。所以,现象学就是要描述人的意识活动以及与这种意识活动相对应的意识现象,从而真正面向事物本身。\n胡塞尔说,“现象学必须推崇笛卡尔为它真正的创始人。”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寻求系统的怀疑,以达到某个绝对确定的认识的基础,经验显然是围绕着自我来旋转的,而且对胡塞尔以及笛卡尔来说,一切认识的来源是自我。\n但是对笛卡尔而言,自我是一个逻辑序列中的第一公理,这一公理就能使他推出一系列的结论。胡塞尔却直接把自我看作是经验的策源地,他关心的是去发现并描述在经验中被给予的东西,它作为经验的直接材料被发现。胡塞尔甚至采取一种比笛卡尔更彻底的方式,他企图建立一个不带任何预设的哲学,只注意"事情和事实本身,正如它们在实际经验和直觉中被给予的那样。"\n我们能说任何有关我们正在经验的外在事物本身吗?胡塞尔回答道,我们必须将关于外在事物的设想放在一边,或将它们用括号括起来,他称之为现象学的悬置。胡塞尔要求在笛卡尔的我思中排除一切超验的存在和经验的自我,将它们括起来,存而不论。胡塞尔将一切现象、一切经验的因素"括起来",拒绝断言世界是存在还是不存在。\n所有这些现象括起来意味着只观看它们而不判断它们是实在还是现象,并放弃任何关于世界的意见、判断和价值观念,我们从经验现象向后退,并去掉我们心灵中的偏见,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先入之见。被胡塞尔括起来的存而不论的主要包括:我们日常生活的现实世界、自然科学研究的自然世界、传统哲学探讨的存在,以及宗教中的超经验存在等。\n对世界存而不论,并不意味着否认世界以及怀疑它的存在,而是暂时中止任何外在于我们的客体的关系,把人的目光引向认识的源头,即意识领域。我们发现,我们自己是意识的生命,整个客观世界都是通过意识而存在。\n四、意识活动的意向性笛卡尔普遍怀疑中得出“我思故我在!”胡塞尔通过“加括号”面向事物本身,得出“我思某物!”我思某物的含义是,通过我思的活动构造了意识对象。任何对象进入我的思维中来,就不单纯是那个对象,而是作为我思的对象呈现于我的意识之中,成为不能独立于我思而独立存在的对象。\n我思:包括理解、怀疑、想象、直觉等在内的诸种意识活动。我思不是简单地接收对象,而是在对对象的体验中构造对象。我:不指示生命有机体的或经验的自我,而是指先验的自我。先验的自我是一切意义和意识对象构成的基础。通过主观的反思,揭示了知识的源泉以及其可靠性的最后根据在于主体先验地给予的。\n我们发现我们自己是意识的生命,通过意识,客观世界以其完整性存在着。所有纯粹意识现象的总和构成意识,不存在赤裸裸的意识,意识总是对某物的意识,它的本质是指向或倾向某个对象的,并在倾向或者指向对象时赋予对象意义。意识不像个容器,今天装这个对象,明天装那个对象,其是一个灯塔,把意义辐射到对象上。\n对象的意义是由主体通过意识活动赋予的,认识不是消极的接受或者收藏某物,而是积极地“构造”某物,意识的对象不在被看成预先存在而和意识活动打交道的相关物,而变成了意识活动创造的成就。胡塞尔认为,我意识到的任何对象(一栋房子,一种快乐,一个数字,或另一个人)都是我所意谓的、建构的、确立起来的,亦即为我所意识的东西。世界也是在这种意识活动中创建起来的。\n与笛卡尔从他存在的事实中推出客观世界不同,胡塞尔论证道,自我包含着世界。“对于我来说,世界只不过是我意识到和在我的思想行动中有效地显现出来的。世界的整个意义和现实性必须依赖于我的思想的行动,我的整个世界的生活就在我这样的思想行为中,我不能在任何一个不在我之内,其意义和真理不是来自于我的世界中生活、经验、思考、评价和行动。”\n五、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客观世界,它是生活主体在其特殊视界中所经验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包括着个人的、社会的、感性的和实际的经验,包括对日常事务多方面的感知、反应、解释和组织。生活世界是一个以经验自我为中心的,围绕着自我的是明晰性渐弱的层层边缘域的世界。其随着主体自我视域的变化而变化。\n这个生活世界是本源,科学从这个本源中抽象出它们的对象,在这一点上,科学只不过提供对现实的部分的把握。在科学抽出它们所关注的因素之后,大量富有意义的经验因素余留下来了。通过生活世界的观念,通过加括号,生活世界表现为一个新鲜的描述事业的领域,它敞开了经验、思想甚至理论化的一种新的方式,胡塞尔认为,他发现“世界”乃是我们作为主体认识到其存在的东西。\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