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的意义 10页

  • 66.50 KB
  • 2022-08-25 发布

教育哲学的意义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得具体操作层面的东西不解渴、不透彻、不深刻,他们开始寻求一种更深层的东西。这种深层探索的主要工具或者说手段就是教育哲学。石中英教授呼吁,教育哲学应半成为教师成长和实施教育行为的一个重要精神资源!石中英,男,1967年出生,教育学博丄,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学系主任、教授、博导。曾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八届高校青年教师奖,主要著作有《教育学的文化性格》、《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哲学导论》等。10年前,我们可能会说:“教育哲学是干什么的?”但现在这样的问题似乎不会再出现了。最近一两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随着教育理论的很多基本理论问题、实践问题越来越突出,越來越多的人开始觉得具体操作层面的东西不解渴、不透彻、不深刻,他们开始寻求一种更深层的东西。这种深层探索的主要工具或者说手段就是教育哲学。\n近日,教育哲学领域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石中英教授呼吁,要让教育哲学成为教师成长和实施教育行为的一个重要精神资源!什么东西是好的?教育哲学为教育提供了价值判断记者: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教育是由无数琐碎的小事构成的一种具体行动,而哲学则是形而上的抽象理论,它们之间似乎没有太多的联系。教育真的需要哲学吗?石中英: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告诉我们,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这个原理说明在具体事物的中间有着一般性的知识假设、价值追求和伦理信念,比如说这里面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东西是真的、什么东西是有意义的。这些问题的追问和反思,是普遍存在于日常牛活中的,包括存在于这种口常的教育牛活中。在实际的丁作里面,一些具体教育问题的解决或者具体教育问题的思考,最后都要追溯到一些这种比较一般性的,我们用哲学的话说就是比较抽象的一些问题上来。比如说一个老师打学生了,这是个具体问题吧?以前我们说老师打学生是天经地义的,学生学不好,老师就是要打,这就涉及很复杂的一些问题。老师打学生的目的,如果排除了泄私愤的情况而言,一般都有一种教训的味道,教训的目的是让他变好,那么从这个动机来讲并不坏。从经验层面上来\n看,有的学生可能真的打好了。今天我们一贯地反对体罚,这个问题怎么看呢?可以从很多角度分析,一个从动机来讲,一个从目的来讲,一个从效果来讲,甚至可以从手段本身的道德不道德这个方面来分析。这些问题的分析就涉及怎么看待学生、怎么看待老师、怎么看待师生关系的本质。这些问题,就很容易和伦理学啊,和哲学啊,和人性论啊结合到一块儿。比如说有这种说法,叫“孩子不打不成才”,甚至还有个比喻,说你看看小树苗,你要不修枝剪枝它就长不大,它就乱长一气。这种比喻实际上就是一种哲学假设,把孩子看成是自然的树木。树木生长本身是有内在秩序的,我们要让它结出好的果实,确实是要修枝剪枝。可是问题就在于,人是不是树木?你有没有把握修掉剪掉的就是没有价值的?陶行知讲:棍棒之下出孝子,但你的棍棒可能打掉一个爱辿生,可能打掉一个瓦特,打掉一个牛顿。我们怎么判断这个小孩子哪些倾向是值得鼓励的,哪些倾向是不值得鼓励的,哪些是需要禁止的,哪些是不需要禁止的?它涉及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涉及一个判断的工具问题。所以,最藐视哲学的人都在实践一种哲学。教育的问题就和人生的问题一样,有一个态度问题,他认为这样好,你认为那样好,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进行辩护,这个辩护的过程就是哲学。所以,教育没有哲学是不行的。教育哲学无法用一般哲学代替记者:在日常的学习和阅读中,教师多多少少会接触到一些\n哲学,比如福柯、尼采等人的哲学。那么,您能不能介绍一下这些一般的哲学与教育哲学有什么区别?石中英:所谓一般哲学,也叫普通哲学,英文里叫GeneralPhilosophyo一般哲学是探究哲学的一般问题的,不是局限于哪一个领域的,它是就一些一般的认识论、伦理学、美学的问题,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般哲学很重视学术性的工作,不重视对实践性的回答。还有一-种哲学叫应用粋学(AppliedPhilosophy),我们说的教育哲学属于应用哲学。一般哲学家可能不关心应用问题,比如说当代很多哲学家哈贝马斯啊,福柯啊,他们很少关心教育问题,很少关心学校里边发生了什么,他们的哲学都是建构自己的一个体系。教育哲学就像法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一样,把哲学的这些资源、理论、方法运用到某一个具体社会问题领域里面来。所以教育哲学实际上应该说是哲学和教育实践的一个中介。教育哲学主要是针对教育问题的,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很完整、很系统、很集中,教师可以直接从教育哲学里边获得从事教育工作的思想养料、观点的启辿、思维的力量。有的一般哲学不好读,(教师)可能读不懂。教育粋学的工作是把…些哲学资源进行筛选、再组织,使之应川于教育问题,我们读起来,就会觉得很直接。记者:那么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哲学所研究的内容有哪些?这些研究有什么现实意义?或者说这些研究能够为我们的教育\n工作解决哪些实际问题?石中英:中国教育哲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很多领域,比如说涉及教育口的、教育价值、学生观、教师观、课程问题、教学问题、高等教育问题……它回答的问题很多,仅举个例子,比如说如何看待学生?心理学怎么看待学生呢?学生就是一个心理的实体,不管是个体的也好群体的也好,他是一个心理的单位,他有他的心理活动,他有独特的心理个性,什么认知啊,情感啊,意识啊。社会学看学生呢,就是个角色,角色是由一系列义务、权利、职责所构成的,学牛要尊重老师,学牛要按时上课,这就是社会学问题,这是角色所承担的啊。经济学怎么看待学生呢?学生就是一个教育消费者,他是…个掏钱来上学的人,他是一个教育服务的享川者。那法学怎么看待学牛呢?学牛是一个权利主体,学生有学习权啊、有受教育权啊、有人身权利啊、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赋予的权利啊。哲学可能更从综合的、整体的这一方面来看待学生,学生是一个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学生有些特征是超越心理活动、超越社会角色、超越法律的身份的,他是一个真止意义上的人。那作为i个人,你该怎么对待他?比如师生之间,作为角色,学生像个学生,老师像个老师;作为权利主体,各有各的权利;可是作为人,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所以我认为教育平等这样的命题如果不在哲学意义上谈,就不好理解。作为社会角色,老师和学牛担负\n着不同的职责,不同的义务,当然是不平等的。但是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人格上是指在哲学意义上,他们都作为人的存在,这是没有差别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好理解师生平等了。教育哲学素养欠缺会产生问题教师、问题教育。记者:您认为教育哲学索养的欠缺对一个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您的《教育哲学导论》序论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肤浅的教育丁-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T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T作者——但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您能不能具体说说,教育哲学素养的欠缺究竟会给教师带来哪些问题呢?石中英:第一个问题是教师失去反思意识,成为纯粹的教育的工具,成为一个被动地、消极地、执行命令的教育者,而这样的教育者注定是成不了一个好的教育者的。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哲学一个最基本的思维特征就是反思性,有人把这个定义为寻根究底的反思。教育哲学就是对教育事件、教育生活、教育问题寻根究底地反思。寻根究底地反思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增加我们的教育智慧,打破一切的形式主义、打破一切的教条主义、打破一切的习惯、框框。一个老师没有习惯不行,但是如果他把一种习惯固定化了、模式化了,也不行,为什么呢?因为教育的对象是常变的,教育的环境是常变的,教育的任务也要不断进行调整,而且学牛是各有其曲的,怎么能够川习惯来指导丁作呢?基本\n的、良好的习惯是重要的,但是如果老师的工作完全建立在习惯基础之上,他就失去了根据具体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情景来把握教育意识的思想态度。而且教育丁作也是不断血临挑战的,是经常会出一些问题的,我们不可能指望一个教师永远在教育教学问题上不出错误,出了错误怎么办呢?就要反思啊。而哲学就给我们一个反思的态度、反思的方法。第二个,哲学给我们的另外一个功夫说白了就是删繁就简、以一驭万。不学习哲学就掌握不了这个功夫。哲学家的生活态度是很简单的,一个真止有哲学智慧的人,能够很快在多样性中把握住那个“一”,很快在复杂中把握那种简单,能够以一驭万。那么教育复杂不复杂?教育太复杂了。一个老师每天的工作千头万绪,从维持纪律到和学生谈话,到完成教学任务,到协调和同事的关系,到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但是核心只有一个,他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教育,他的谈话要具有教育性,他的教学要具有教育性,他的班级管理要有教育性,所以教育性是教师所有具体工作的核心。怎么才能把握什么叫教育性?这个必须用教育哲学的功夫才能把握。把握了这个才能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做什么工作他都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把握不了这个,老师就会陷入到“事务主义”里边去,就会感到疲惫不堪,应接不暇。对于教育哲学,我们的教师急需“补课”\n记者:您有没有关注过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哲学方面的学习情况?据您的了解,他们对教育哲学学习得怎么样?石中英:不好。我想有这几个方曲的原因。第一,中国社会普遍地轻视理论,最轻视的是哲学理论。很多人都认为哲学是空洞的、哲学是抽象的、粋学是远离实际生活的。事实上,粋学就在牛活之中,哲学是最具体的,哲学是最关注实践的。但是就像贺麟先生讲的,中国人轻视理论是从骨子里的,轻视理论的结果是重视什么呢?经验。中国人相信经验、迷信经验。所以中国人的实践是很容易陷入到经验主义的传统里边去。你看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从素质教育到新课改,只要什么地方创造出一个新的经验,学习者如潮,回来后就照搬照抄,可是实践表明这样做的没有几个成功。为什么呢?因为经验本身有局限性,经验本身有地域性,经验本身有个人性,经验是倾向于自我复制的,它不太能够移植的。所以学习别人的经验怎么才能学得好呢?前提z—就是用哲学的眼光去分析,把别人的经验上升到一般性的高度,舍弃了影响经验的具体因素,这样才能学到手。所以参观学习要学实质的,抓本质的,不能抓现象的。这是中国普遍的一个现象,也是一个传统——忽视理论,尤其忽视哲学理论。第二是官僚主义。中国许多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教学自由在学校里边是没有保障的。教师就是一个命令的执行者,是一个教\n学任务、管理任务的执行者。这个执行者基本是机械的、被动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允许他独立地思考,他也没有独立思考,也没有进行哲学反思的空间。甚至觉得根本没这个必要,“我只要听话就行了,我只要按要求做好就行了,我要教育哲学干什么?”第三个是我们的教师教育。不管是职前教育还是职后培训,教育哲学都没有作为一门必修课出现。这和国外,至少和我看到的英美国家的经验是不同的,在那些地方,教育哲学是必修课,你不学习教育哲学你就不会当老师。教育哲学教给他们什么功夫呢?分析教育的概念、命题、口号,澄清教育的价值观念,反思自己的价值立场。最终的目的是使他们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者。所以说,不懂教育哲学的人,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但好得有限。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是深思熟虑的,采取任何措施,说任何一句话都要说出来我为什么可以这么干,要能够为自己辩护。教师教育培训课程体系中教育哲学的缺乏,导致教师们对教育押学了解得很少。去年南方有一个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说,“我们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就是要上大学、挣大钱、娶美女。”这在基础教育界引起各种争论。当然,据说这个老师最后被处分了,说他不好,不该这么讲。可是有很多老师真的认同他的观念,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就是要去上大学,就是要去挣钱,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归宿。这是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如果要为教育目的辩护,一个老师连为教育\n目的辩护的哲学知识都没有,怎么成为一个好老师啊?所以我个人认为,由于这几个原因,老师们对教育哲学了解的程度是很不够的,普及教育哲学的知识是很重要的。石中英教授推荐的教育粋学书单:《爱弥儿》(卢梭著)《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著)《中庸》(推荐理由:根据已故的哲学家陈元晖先牛的看法,这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哲学作品,开篇就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中国教育哲学最经典的三句话。)《教育粋学》(黄济著。推荐理由:通俗易懂,语言朴素,切合实际。)《现代西方教育哲学》(陆有锥著。推荐理由:它是到目前为止中国教育哲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