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00 KB
- 2022-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陈祖武:陈鼓应、陈荣捷:陈荣捷:陈荣捷: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朱子及其哲学》,中华书局,1983年版。《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贞元六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一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血观》,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鲍世斌:《明代王学研究》,巴蜀书社,2004年。3、蔡仁厚:《王阳明哲学》,台湾三民书局,1974年版。4、蔡仁厚:《孔孟荀哲学》,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版。5、蔡尚思:《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6、蔡尚思:《中国礼教思想史》,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版。7、陈來:《朱子哲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8、陈來:《有无之境》,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9、陈來:《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清初学术思辨录》中国社会科学岀版社,1992年版。辛冠杰、葛荣晋:《明清实学思潮史》,齐鲁书社,1989年版。《朱子门人》,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版。《朱子论集》,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版。《朱子新探索》,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版。岛田虔次:《朱了学与阳明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范寿康方克立冯友兰冯友兰冯友兰冯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1985年版。东方朔:《刘宗周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东方朔:《刘既山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董平:《浙江思想学术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方东美:《新倫家哲学十八讲》,台湾黎明文化公司,1985年版。冈田武彦:《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龚鹏程:《晚明思潮》,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龚书铢《清代理学史》,广州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韩强:《儒家心性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韩强:《现代新儒学心性理论述评》,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侯外庐等:《宋明理学史》,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33、何炳松:《浙东学派溯源》,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34、柯愈春:《清代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35、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1997年版。36、蒋星煌:《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书店,1992年版。37、姜广辉:《走出理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38、姜广辉:《理学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岀版,1994年版。39、劳思光:《中国哲学史》,台湾三民书局,1981年版。40、李纪祥:《明末清初儒学之发展》,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n41、李翔海:《民族性与现代性: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李振纲:《证人之境:刘宗周哲学的宗旨》,人民岀版社,2000年版。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冃》,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梁启超:《梁启超史学论苦四种•清代学术概论》,岳麓书社,1998年版。梁启超:《中国近三冇年学术史》,中国书店,1985年版。林国标:《清初朱了学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刘师培:《清儒得失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刘述先:《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台湾学生书局,1995年版。刘述先:《理想与现实的纠结》,台湾学生书局,1993年版。刘述先:《理一分殊》,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刘宗贤:《陆王心学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吕思勉:《理学纲要》,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路新生:《近三百年疑古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罗开玉:《中国丧葬与文化》,海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马积高:《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麦仲贵:《王门诸了致良知学Z发展》,香港中文大学,1973年版。蒙培元:《古学甄微》,巴蜀书店,1987年版。蒙培元:《理学的演变》,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蒙培元:《理学范畴系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蒙培元:《心灵超越与境界》,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牟宗三:《从陆象山到刘颤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牟宗三:《宋明儒学的问题与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版。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牟宗三:《中西哲学之会通I•四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蒙培元:《理学的演变》,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蒙培元:《理学范畴系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潘承玉:《清初诗坛:卓尔堪与〈遗民诗>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版。潘起造:《明清浙东经世实学通论》,宁波出版社,2006年版。彭国翔:《良知学的展开——王龙溪与中晩明的阳明学》,三联书店,2005年版。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华书局,2004年版。皮锡瑞:《经学通论》,中华书局,1954年版。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2004年版。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华书局,1984年版。钱穆:《宋明理学概述》,台湾学生书局,1977年版。钱穆:《朱子新学案》,巴蜀书社,1986年版。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钱穆:《宋代理学三书随劄》,三联书店,2002年版。\n钱仲联:《清诗纪事•明遗民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乔清举:《湛若水哲学思想研究》,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乔清举:《河流的文化生命》,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年版。\n85、乔清举:《中国哲学史简明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86、容肇祖:《明代思想史》,齐鲁书社,1992年版。87、孙静庵:《明遗民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88、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台湾学生书局,1986年版。89、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版。90、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台湾学生书局,1990年版。91、王国良:《明清时期儒学核心价值的转换》,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92、王健:《中国明代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93、王茂等94、王瑞昌95、魏斐德96、吴雁南《清代哲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陈确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洪业:清朝开国史》,江苏人民岀版社,1998年版。《中国经学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97、萧楚父、许苏民:《明清启蒙学术流变》,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98、谢国祯:《明末清初的学风》,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99、谢国祯:《明清Z际党社运动考》,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谢正光:《明遗民传记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谢正光、谢正光:徐复观:徐复观:徐世昌: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范金民:《明遗民录汇辑》,南京人学出版社,1995年版。《淸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南京人学出版社,2001年版。《徐复观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年版。《清儒学案》,中国书店,1990年版。\n严正:《五经哲学及其文化学的阐释》,齐鲁书社,2001年版。杨国荣:杨国荣:杨国荣:杨天石:杨向李:阴法鲁、袁行云:余英时:余英时:余英时:余英时:詹海云:张岱年:张岱年:朱伯崑:张立文:张立文:张舜徽:张舜徽:张舜徽:张仲谋:《心学之思——王阳明思想的阐释》,三联书店,1997年版。《善的历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王学通论——从王阳明到熊十力》,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泰州学案》,中华书局,1980年版。《清儒学案新编》,齐鲁书社,1985〜1988年版。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岀版社,1989年版。《清人诗集叙录》,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论戴震与章学诚:清代中期学术思想史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版。《方以智晩节考》,三联书店,2004年版。《中国思想传统及其现代变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陈乾初大学辩研究》,台北明文书局,1986年版。《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张岱年全集》,河北人民出版1996年版。《易学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朱熹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宋明理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清儒学记》,齐鲁书社,1991年版。《清人文集别录》,中华书局,1963年版。《清人笔记条辨》,辽宁教育岀版社,2001年版。《清代文化与浙派诗》,东方岀版社,1997年版。129、张君励:《新儒家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30、张丽珠:《清代义理学新貌》,里仁书局,1999年版。131、张丽珠:《清代新义理学一传统与现代的交会》,里仁书局,2003年版。132、张丽珠:《清代的义理学转型》,里仁书局,2003年版。133、张锡勤、霍方雷:《陆王心学初探》,黑龙江人民岀版社,1982年版。134、张学智:《明代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35、赵吉惠、郭厚安、赵馥吉、潘策:《中国儒学史》,中州古籍,1991年版。136、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37、郑宗义:《明清儒学转型探析》,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n138、衷尔钮:《戢山学派哲学思想》,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139、钟泰:《中国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140、周予同:《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41、朱葵菊:《中国历代思想史》清代卷,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142、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