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75 KB
  • 2022-08-25 发布

【精品】《管理哲学》全面复习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管理哲学》全面复习管理哲学12年春第一次任务_0006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9在管理实践中,管好人的关键是(C)⑧口A.威慑人°B.精神控制口C.重视人口D.物质上满足人满分:2分血血2・认识客体是认识主体的(C)所指向的对象金A.认识活动°B.学习活动口C.实践活动口D.理论认知满分:2分管理哲学研究的是(B)A.管理学口B.管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口C.管理学和哲学的关系管理的方法口D.管理的方法满分:2分呈呈4・管理客体有那三种要素组成(C)\n血口A.人才、财、物\nB.人、财富、物C・人、财.物D.人.财.物质满分:2分管理主体系统是一个(A)的矛盾统一体血口A.多变量多层次口B.多变量单层次口C.单变量多层次°D.单变量单层次满分:2分血鱼k“理势合一”是以下哪位哲学家的管理思想(C)C.王夫之满分:2分制制7・实证主义的思想根源是欧洲哲学史上的(C)A.理性主义口B.人文主义B.经验主义C.科学主义满分:2分1AJ8.\n单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统一性还表现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使(D)不断凝结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东西,从而实现管理目标。A.企业领导口B.企业员工口C.管理主体口D.管理客体满分:2分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和客体受到外部组织的控制和影响,叫做(B)[2A.自控口B.受控口C.被控口D.第三方控制满分:2分血血10.美国行为科学家麦克雷戈指出管理的根本问题是(D)。A.管理的制度口B.管理的服从度匸C.管理的手段口D.管理者对人性的认识满分:2分二、多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LSdi.B.可预测性管理客体具有哪些性质(AC)血厂A.客观性厂C.可管理性\nD.不可预见性满分:3分血血2.管理者必须具备哪两个知识素质(AC)IS(A.全面的知识'B.管理学知识厂C.专业的知识厂D.哲学知识满分:3分管理者如何正确认识管理主体和客体的区别(ABCD)血厂A.认识自己所负担的重要职责B.掌握客体各要素特点'C.认识客体系统运动规律厂D.掌握管理主动权满分:3分金]虽4・参谋系统的智能有(ACD)血厂A.优化决策方案*B.创新方法厂C.提供情报厂D.出谋划策满分:3分血血5.政治素质中,据核心地位的是(AD)豊厂A.政治方向'B.政治敏锐性厂C.政治纪律厂D.政治立场满分:3分\n血金k管理主体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有哪些(ABC)虽厂A.专业技术能力B.人事组织能力B.综合分析能力C.投机取巧的能力满分:3分管理主体应具备的管理素质有(ABD)⑸厂A.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B.控制和自控能力厂C.传奇色彩又富有个性厂D.协调组织能力满分:3分血血8.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表现在那些方面(ABCD)血厂A.相互依赖'B.相互统一厂C.相互区别D.相互对立满分:3分以下几项,属于部门哲学的是(BCD)蜀厂A.美学厂B.伦理学厂C.管理哲学'D.教育哲学满分:3分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条件有(AC)血厂A.人才\n□B.军事厂C.管理厂D.信息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实证”就是指实在、有用、精确、肯定、相对、可度量和检查等意义()型口A.错误口B.正确满分:2分L^JAJa.部门学科的建立把人们的眼界束缚在具体学科里。(A)呈口A.错误口B.正确满分:2分血金J3.管理哲学的产生是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B)血口A.错误B.正确满分:2分血虽4.管理实践不需要管理哲学的指导(A)⑧口A.错误口B.正确满分:2分33」5.管理者可以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需要下属的服从(A)口A.错误口B.正确满分:2分血金k宇宙中的所有星体都可被称为管理客体(A)血口A.错误口B.正确满分:2分\n血金k在管理领域,管理主体并不能作为认识主体(A)固口A.错误口B.正确满分:2分L^JAJs.参与型领导方式相比命令型领导方式,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B)血口A.错误口B.正确满分:2分LSdJdg.社会主体是指活动着的个体和集团的简单相加(A)A.错误B.正确满分:2分“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是恩格斯提出的(A)固口A.错误口B.正确满分:2分四、简答题(共3道试题,共30分。)金Ji.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管理理论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1•经验管理,即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2.古典管理理论;3.“人际关系——形为科学”理论;4.现代管理理论;5.马克思主义的管理理论。2.研究管理哲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答:首先,管理哲学能够把一般哲学具体化,成为联系联系一般哲学和管理科学,管理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发挥一般哲学的指导作用。其次,管理哲学能促进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有利于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管理客体具有的性质有:(一)管理客体具有客观性;(二)管理客体的可管理性;(三)管理客体具有复杂性;血呈(四)管理客体具有能动性。03一(填空)1、管理哲学属T新兴交叉学科,正在形成和发展中。2、管理哲学是从世界观的高度,对管理的木质及其发展规律所作的哲学概括\n3、经济管理是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主要指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2世纪。4、中国古代儒家的孔子、孟子主张以“礼”治国。5、中国古代法家提出以魅”治国。6、人们对客观壯界的认识总是从个别到一般,乂从一般到个别。7、要成为管理主体,除了具有管理索质和管理能丿JZ外,还必须拥有相应的权威。8、管理客观主要山人血_物三种基本要素组成。9、人是管理客体系统的中心。10、重视人的噩要是管好人的关键。11、对一个企业管理来说,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三种类型。12、管理活动的共同特点,都是由计划、组织和控制三个阶段组成的运动过程。13、人不仅冇自然属性,而且冇社会属性,决定人的木质的是社会属性。14、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物关系、物人关系、人际关系三个方而。15、协调的主要哲孑依据是矛盾的统一性。16、管理更深层的目的在于追求“真養羡”的完美统-,这是实现管理价值目标的最高境界。17、克-霍金森说:“倘若哲学学不会成为管理打,那么管理者必须成为哲学家,”18、“三分技术,土分贊理”正是对管理在金业运作中的地位的生动概括。19、所谓“看得见的壬”是指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i『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调节。20、企业管理中的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21、“君了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简单地说,义就是道德原则,利就是物质利益。22、城市气温要比郊区髙,这就是“热岛”效应。23、东方文化注重人文椿神和跨度思维和顿悟思维,而西方文化注重科学楷神和严密的逻辑思维。二(选择)1、管理衿学的产生来源于以卜•儿个方面的思想理论呈础:经济管理,即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古典管理理绘;“人际关系一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管理理论。2、管理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右:良好的政治素质;具有专和博的知识素质;掌握正确的哲学理论;具备良好的能力素质。3、马斯洛关于人的協要理论包括如下儿个方面: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4、在管理领域,影响较大的两方几种人性假设理论主要有:X理论;超Y理论;乙理论。5、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丄要包括:归纳和演绎相统一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相统一的方法;抽象和具体的方法;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6、决策的基木特征如卜•:决策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没有目标无法进行系统决策;决策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追求目标的优化;决策过程是从若干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最优,选择过程就是一个优化过程;决策具有可行性。7、决策的基本类羽•町为分:根据决策的目标性质,决策可划分为定型化决策、非定型化决策和准定型化决根据其重要程度,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和一般决策;按决策的目标要求,决策可划分为理想决策和满意决策;按决策的范围,可分为国际决策、国家决策、集团决策和个人决策;按决策结果可为分肯定型、非肯定型、风险型。8、组织屮的才盾关系包括:个人和组织的矛盾关系;平衡和不平衡的矛盾关系;集权和分权的矛盾关系;稳定和变革的矛盾关系;“宽,与“严,啲矛盾关系。9、协调的类型可分为:制度性协调;沟通性协调;利益性协调10、广义的管理具有如下特点:管理是面向集体的;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和保持一种环境;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完成预定的使命和目标;管理的核心在于决策。11、现代文明社会的三大支柱是指:教育;赴技;12、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原则:生态持续;经济持续;社会持缠;文明持续。13、対现代经济管理进彳了道徳评价的标准至少有以卜•儿点:是否尽职尽责;是否有利于实现管理者与被管\n理者共同的目标;是否符合被管理者的需要;是否与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相一致。14、城山T:地的特点仃以下几点:价值的密集性;经济地理位置的差异性;城市土地利用具有固定性;城市土地在自然特性方面具有差异性;城市土地在利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利益关系具有复杂性。15、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包括冇: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气候恶化。三(名词解释)1、管理哲学一就是研究管理领域中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基木理论、基木方法的学问。2、管理主体——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具有一定的管理索质,有一定权威,担负管理工作的人。3、管理客体——即管理对彖,是指进入管理主体管理实践活动领域,接受管理主体协调和组织、抬挥、使用的客观对彖。4、定性思维方法——是根据取物的性质来认识取物的思维方法。5、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遇到的情况和问题,从两个以上方案中选择一个有效方案(或手段)的过程。6、决策科学化——指决策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能运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方法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决策过程,使决策符合实际。7、决策民主化——是指决策要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木利益,在决策的全过程中贯彻群众路线。8、管理价值——人们从管理学的角度,以捉高和改善管理水平为尺度,衡量客观对彖或人们行为的价值。9、伦理道徳——是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能自觉引导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Z间及个人与社会Z间关系的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10、“热岛”效应——城市中,由于建筑和路而所组成的下垫而吸热快,导热性好,传热也快,同时城市工业和居民不断消耗能源使城市气温耍比郊区高。11、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基木单位,在其屮不断地进行物质循坏和能量流动,并且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可能较长时期地保持稳定。12、城市化——变农业人口为城市人口,人们的生活方式由乡村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历史过程。(简答题)1、管理哲学和一般哲学的关系?——管理哲学不同于一般哲学。一般哲学要概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址然也存在于管理领域中,但没冇反映管理活动的特点。管理哲学是从世界观的高度,对管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所作的哲学概括,带冇管理领域的特点。它们Z间乂冇联系,管理哲学受一般哲学观点的指导和影响。管理哲学在建立自己的概念、范畴、基本理论时,要在一般竹学观点指导卜•进行,要吸收一般哲学的合理性成分和有益的因素。2、管理哲学的特点?—一方面,它属于哲学范畴,具有较高层次的概括性,不同于一般的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折学,它是从管理活动和管理科学中概括出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对于管理领域来说,具有普遍意义。3、管理哲学和管理学的关系?——管理哲学研究的是管理的木质及其发展规律,是关于管理的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属于哲学范畴。而管理学属于具体科学范畴,它研究的是管理活动屮不同层次的具体理论、具体问题。管理哲学研究管理领域小更高层次、更一般的共性,它注重从管理的整体性上揭示各种管理活动屮深层次的本质和规律,这些木质和规律适川于管理科学和各种管理活动。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4、管理哲学的的作用?——(I)能够把一般哲学具体化,成为联系一般哲学和管理科学、管理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发挥一般哲学的指导作用;(2)能促进管理理论的发展,也冇利于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5、人为什么是管理客体系统的中心?——(1)客观存在的事物能够成为管理客体,是由于具有能动性,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能把原來不是管理客观的爭物变成管理客体。(2)在管理过程屮,只有管好了人,对人进行正确有效地指挥、调节和控制,才能通过人实现对物力和财力的管理。(3)在管理客体系统中,人的要索不是被动地适应管理主体的管理,而是对管理主体有能动性,能够反作用于管理客体。\n6、什么样的决策才称得上科学决策呢?——(1)决策所确立的目标是正确的;(2)决策确定的措施方案也应该是正确的;(3)保证在实施方案、实现止确目标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少,时间最短;(4)由于客观爭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执行决策方案的过程中往往会对相关的事物产生影响,有些影响对补•会发展不利,是我们不希望出现的。7、计划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只冇科学地制定计划,才能协调与平衡多方而的活动;(2)计划可以帮助管理者建立管理目标,是管理者指挥的依据;(3)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基础。8、管理控制过程的辩证关系。——(1)控制过程的儿个步骤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2)稳定与不稳定的关系;(3)目标与手段的关系。9、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决策者本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1)决策者应充分认识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意义:要能抛弃旧观念,树立与社会化人生产和适应的新观念,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2)要具有民主作风,能密切联系群众,善于运用各种僧囊团、信息库、咨询公司等条件,弥补决策者个人知识、经验、才智、箱力等方而的不足。(3)能注重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收集、掌握大量的国内外冇关信息,能够不断总结和研究别人的和自己的经验教训,并应用于决策。(4)要能深刻认识和学握决策对象的客观规律,懂得和应的科学知识,使自己成为业务内行,会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决策活动。(5)应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遵照决策科学的耍求,按照决策的程序进行决策。10、管理价值的特点。——(1)管理价值受特定的社会文化坏境的约束;(2)管理价值具有反馈性和两重性;(3)具有社会性;(4)具冇长期性;(5)具冇创造性;(6)具冇札I对性。11、为什么说经济管理者应该具有哲学素养。——作为经济管理主体,经济管理者在经济管理中起主导作川,是“全部经济管理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指挥者、参谋者和监督者”,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着统筹性、权威性、创造性的能动作用。经济管理者的统筹性作用要求其对经济管理在空间上考虑全局,在时间上着眼长远,也就是坚持系统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权威性作用要求其对权威冇辩证的认识,善于处理权威与服从的孑盾关系。创造性作用耍求其善于创新,巫视学习,并且善丁•卅发创造。经济管理者既要掌握哲学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乂耍具备哲学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态度,成为具有深号的哲学底蕴和内涵并能在实践中自觉运用的人才。12、“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辩证关系。——所谓“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干预资源配置。而“看不见的手”是指经济生活山市场来调节,资源配置在市场中自发进行。无论东方西方,无论是主张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还是完全依靠“看得见的手”都是违反辩证法的,因而是片面的。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是经济生活中进行资源配逻的两种既对立乂统一的方式。市场调节,tl由竞争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宣,捉高经济效率,但具有一定的盲日性。国家干预会使经济缺乏活力,牺牲部分效率,但是有利于在短期内集中力量办大事。两者的统一表现在自发性和自觉性的互补,事后调节和事前调节的互补等等。14、如何正确把握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公平与效率问题是经济管理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管理中经帘面临的现实问题。公平是衡量社会发展和社会关系状况的政治、法律和伦理道徳尺度,效率是指物质资料生产或资源配置等经济效率。在经济管理屮,应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同时在不玄接损害效率的情况下,纽织冇义务冇责任采取一定措施保证每个人的最基本权利,对在竞争中受到损害的公平予以适度的补偿。只冇这样才能实现以公平促效率,以效率带公平的良性循环。13、如何全面认识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主要包括四方血原则:一是生态持续,二是经济持续,三是社会持续,四是文化持续。Z所以強调耍全而认识可持续发展观是因为忖前人们日益接受和认可可持续发展观时,往往只看到生态持续和经济持续,而忽视了社会持续和文化持续。(I)生态持续是可持续发展最基木的也是最为人们熟知的内涵。(2)\n经济持续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璽要内容。(3)社会持续原则从关心人的温饱上升到注重人的生存质量的高度。文化持续原则反映了我们对发展问题认识的多角度化。是对传统发展观的突破与发展。总Z,可持续发展观意味着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冇了全新的认识和要求,体现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必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并继续促进人类在发展观上的认识和创新。15、如何正确把握“义"与“利”的辩证关系。—所谓义是指人们应遵循的符合一定道徳规范要求的思想原则,以及符合这些思想原则的行为。所谓利就是人们所追求的物质利益及其活动。简单地说,义就是道德原则,利就是物质利益。在现代经济管理中,义和利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一,在现代经济管理屮,义和利相互依存。一方面,利是产生义的物质基础。另一方而,一切利的取得都离不开义。其二,在现代经济管理中,义和利相互制约。一方面,义制约利。经济管理道徳的作用发挥得好,组织内部就能团结协作,利才能得以实现;反Z则会妨碍经济管理H标的实现。另一方而,利也制约着义。经济管理主体和客体必须从正义的活动中获得利,经济管理的道德原则才能得以自觉贯彻。所以,既重视利,乂重视义,以义促利,以利促义,才是在经济管理中应坚持的科学的义利观。(论述题)1、简述“儒"墨•”道“'法”“兵'啲管理哲学思想要点。答:儒家:(1)行政管理上:施行仁政;(2)在教育管理上:培养社会需耍的人,反映了孔子的社会冇机体观念。从宏观的理念具体化到操作程序上,表现为君子要博学多才,领袖要选贤与能;经济管理上要“节用"、“薄敛"、“使命以时教育上要“不耻下问"、“举一反三"°墨家:(1)主张“尚贤“,即“选贤与能”;(2)强调“节用”、“尚俭”、“节葬”;(3)提出“力,啲概念与孔子的“命”的概念和对抗;⑷提出“天志”、“明鬼”;(5)提出“兼爱”、“非攻”。道家:(1)在理解“道”的基础上,清净无为;(2)强调管理者的全局观:(3)以平等为代价而管理;在具体的管理经验上,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等,一直是后世牢记的范例。兵家:(1)突出全局的重要性;(2)在具体行政管理上:A强调管理手段B强调认识优先;C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择人任事,用将以徳。法家:(1)管理手段多样化,以法为主;(2)具体行管上:A有肯只有一个首脑;B制定完善官僚体系;C考核“因任而援官,循名而贵实”。2、谈谈平衡与不平衡的辨证关系。——由于组织是一个山多种要索组成的动态的才盾统一体,所以,在组织中自始至终述存在着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平衡与不平衡是相对而言的,因为纟n•织系统的运动是绝对的。所以,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平衡与不平衡乂是相互渗透的。平衡中包含着不平衡,不平衡中乂包含着某种不平衡。当组织系统内部绝大多数因索、方面处丁•平衡状态时,其中的个别因索和方面的变化可能会偏离原来的联系,出现局部的不平衡。当组织系统在总体上处于不平衡时,其中少数因素和方面可能形成协调的、适应的关系,形成局部的平衡,这就是不平衡中的平衡。3、试述哲学与经济管理的辨证关系。答:(一)经济管理需耍柞学。(1)经济管理实践总体上耍求管理桝•学的指导。(2)当前经济管理实践而临的困境和管理本身的局限性耍求人们进行禅学的思考。(3)管理理论中,很多是关于经济管理理论的升华,迫切需要哲学的引导。(二)哲学要在经济管理中实现自我。唯物史观告诉我们,整个社会结构最深层的基础是经济,因而其正的押学作为时代粘:神之桔:华不能远离孕冇思想粘神丁-其中的社会领域。将粋学与经济管理紧幣结合,在经济管理中实现哲学,既是经济管理的迫切要求,也必将为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哲学开辟广阔的道路。4、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是在管理的实践活动屮形成的。处理好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是搞好管理的根木所在。(一)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相互区别与对立。(1)在实际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n处于指挥地位,管理客体处于服从地位。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中物的关系是认识和被认识、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区别耍求管理者一方而认识自己所扌H负的巫要职责,另一方面耍认识掌握管理客体中各要索的待点,以及管理客体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学握管理的主动权。(2)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对立还表现在二者存在着自控和受控的矛盾。(二)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相互依赖、相互统-(1)在管理实践小双方互为前提。管理主体以管理客体的存在为前提,若没冇管理客体,管理主体就失去意义。管理主体为了进行管理,而认识和改造管理客体,为作为管理主体而存在。(2)相对性转化。每一个人既可以把自己当作管理主体,也可以把自己当做管理客体。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对于一定的对象,是管理主体,在另外一个环境中,则成为管理客体,主要是由于社会组织系统多层次的复杂结构决定的。在不同的关系中,人的角色经常会发生变换。(3)二者的和互作用使管理客体不断凝结为物质形态和耕神形态的东西,不断转变为物质成果和耕神成果,从而实现管理H标。5、管理协调的原则。——(-)及时性原则。指一旦出现问题,若不及时协调,会积少成多、积小变大,造成积垂难返,所以管理者应善于分析和推测未來,对可能发生的问题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把问题消火于萌芽状态。(二)关键性原则。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看到事物的主耍矛盾和矛盾的主耍方面,要有对关键性原则的清醒认识。(三)激励性原则。合理使川激励手段,可以预防问题的发生,调动各方协作的力量,及时将问题解决。(四)沟通借况和信息传递原则。可以保证配合顺畅,反应迅速,达成相互的支持和理解,减少误会。(五)全局性原则。在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相冲突时,应该自觉服从全局利益。(六)长远性原则。在管理协调工作中,要高瞻远嗽(七)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作为科学的管理,要求原则的坚定性,作为艺术的管理,要求策略的灵活性。6、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矛盾分析的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Z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普遍性要求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实践屮,要注意运用矛盾分析的思维方法,敢丁•正视所遇到的大量的矛盾。矛盾还具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实践活动中,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对所遇到的矛盾进行思维时,应要区别和分淸不同矛盾的性质,冇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二)两点论和巫点论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一个复杂的事物,是由许多矛盾构成的,要求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实践活动中,在分析处理一个复杂事物的各种矛盾时,在思维方法上要注意分晴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努力抓住主耍矛盾,解决好主耍矛盾,才有利丁•次要矛盾的解决。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思维方法是管理者处理复杂事物各种孑盾必须坚持的有效的思维方法。(三)联系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索间是相互联系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和确定管理H标的时候,要科学地安排管理客体屮人、财、物的关系,又要考虑在实现管理H标的过程屮,所带來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三种和互联系的效益冇机地统一起來,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而破坏环境,也不能只强调环境效益,而降低经济效益。(四)过程论的思维方法。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并且它的发展是一个前进曲折的过程。事物发展过程的耍点耍求管理者耍用发展变化的思维方法把握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从管理者确定管理冃标到最后实现管理目标,需要一个量的积累过程,需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要冇克服重重闲难的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简单化的思维方法。7、“真”、“善"、“美“的辨证统一是管理的价值目标。——“真”、“善”、“美”的统一是一切理想境界的完整标志,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社会进步中追求的高层次的综合价值。“真”侧重于主体外向的统一,即它代表的境界是主体通过学握和运用不依赖于主体的\n客观规律所达到的主客体的统一,核心是客体的必然性;“善”则侧重于自身各种社会规定性的统一,人只冇满足于自己的和社会的需要才能达到"善”,核心是主体的必然性;“美”侧重于充分主体化的统一,是在“真”、“善”、“美”的前提下,比较口由地把握客体,从而充分地达到人和人类口我实现的境界。在管理中,达到“真”、“善”、“美”的统一是管理价值的最髙日标。现代的管理必须重视道徳尺度和道徳评价,正确处理个人和整体、物质利益和椿神追求Z间的关系。管理作为人类获取经济绩效的实践活动,必须兼顾到“真、善美”等多个层而。“真”是“善”“美”的前提和基础,管理活动中只有达到了“真”,才能产生效益。“善”、“美”是管理道徳中的更窩的评判标准。凡是“善”、“美''的管理必然是“真”的管理,而管理屮的'咲”则是管理屮“真”、“善”的具体表现。总而言之,决不能把管理视这一项单纯的经济活动,它实际上是一个包含着一•系列价值评估的系统工程。人们的管理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禹经济绩效,进而繁荣人们的经济生活,同时管理也应该提高人类社会的文化生活水平,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并创适出和谐安详的社会生存环境。因此,无论在任何管理活动中,“真、善、美”的完整统-都应该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的管理价值。8、从哲学的角度审视传统的发展观。——传统发展模式兴起于20壯纪50年代初,持续SIJ20IU:纪末叶。“以传统发展为中心,以物质财富的迅速增长为根本11标”,“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趋向于成为一种经济活动的辅助行为和伴生现象。”传统发展观故深刻的局限性在于“将'发展''现代化'这样的基木范畴当做某种自明的和先验的前提來加以确认并广泛运用,却忘了对这些范畴本身的逻辑预设及其合法必问题,因而导致对,发展'本身缺乏辩证的批判的态度(1)认为'‘发展是一•个自在的无孑盾的过程,误把实现发展的某些手段和阶段性H标当做发展的终极价值”。导致人们在追求所谓“发展”时,对“经济——自然”“经济——社会”“经济——人文”等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忽略和漠视。(2)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涵、外延的界定上采取了客观主义、实证主义的立场,主要从客体的尺度出发,将经济増长速度、工业化程度等物化指标作为发展的参照系,从而忽视了人类自身发展的一些问题。因此,耍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就必然耍突破传统发展观的授人局限性,首先科学地回答发展的标志是什么。发展的标志问题也就是判断何为高级何为低级的问题。只有从主客体统-的角度才能认识发展的全部意义。即发展应以事实、更以包含着事实基础的价值判断來衡量。9、谈谈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历史活动不能离开口然界,口然界不仅为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而且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进行历史活动的口然基础。人类历史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人利口然的关系,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保持生态平衡。但不是消极的适应自然,人类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影响和改变着周围环境,力求使它更好地为自己服务。总Z,人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幣体,人们必须充分重视培养自己的环境。10、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谈谈人与环境的辨证关系。—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人类)都离不开环境,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长、发育、繁殖、延续的。毎个生命都要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杲交换,同时也要或多或少地影响周用的环境。人体在生命过程屮通过新陈代谢,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能虽交换。因此,环境制约和影响着我类的发展。在适宜的环境下,环境中的物质与人体保持着动态平衡,人类能够在其中正常地生活、工作,生产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人类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影响和改变着周围环境,力求使它更好地为自己服务。由于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使某些化学物质突然增加,并使口然界产生了许多新的物质,从而破坏了人与环境的相对平衡。环境中的废气、废水、噪声等,轻者使们感到厌烦,心情不畅,工作效率低,重者则使人们发生中毒,引起疾病,共至死亡。总Z,人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人们必须充分重视培养H己的环境。《管理哲学》形成性考核一、填空题1、管理哲学属于(新兴交叉)学科,正在形成和发展屮。2、管理哲学是从(世界观)高度,对管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所作的哲学概括。3、经验管理是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主要指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9世纪)。\n4、中国古代儒家的孔子、孟子主张以(礼)治国。5、中国古代法家提出以(法)治国。6、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7、要成为管理主体,除了具冇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Z外,还必须拥冇相应的(权威)。8、管理客体主要由(人、财、物)三种棊本要素组成。9、人是管理客体系统的中心。10、重视人的需要是管好人的关键。三、名词解释1、管理哲学一是研究管理领域小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的基木理论、基木方法的学问。2、管理主体一是指在管理活动小具冇一定的管理素质,冇一定权威,担负管理工作的人。3、管理客体一即管理对象,是指进入管理主体管理实践活动领域,接受管理主体协调和组织、指挥、使用的客观对象。主要由人、财、物三种基本要索组成。4、定性思维方法一是指根据事物的性质來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四、简答题1.管理哲学和一般哲学的关系答:二者既有区别乂有联系。(1)区别:一般哲学要概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虽然也存徃于管理领域中,但没有反映管理活动的特点。管理哲学是从世界观的高度,对管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所作的哲学概括,帯有管理领域的特点。(2)联系:管理哲学受一般哲学观点的指导和影响。管理哲学在建立自己的概念、范畴、基本理论时,要在一般哲学观点指导下进行,要吸收一般哲学的合理成分和有益的因素。2.管理哲学与管理科学的关系答:二者既有区别乂有联系。(1)区别:管理哲学研究的是管理的木质及其发展规律,是关于管理的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属于哲学范畴。而管理学属于具体科学范畴,它研究的是管理活动屮不同层次的具体理论、具体问题,比如,管理决策、管理日标、管理组织、管理控制等。(2)联系:管理哲学与管理科学二者Z间存在-般和个别的关系。管理科学耍受管理哲学的指导和影响。管理哲学研究管理领域中更高层次、更一般的共性,它注重从管理的整体性上揭示各种管理活动中深层次的本质和规律,这些本质和规律适用于管理科学和各种管理活动。3.管理哲学的特点答:管理哲学具冇两方而特点:(1)与管理科学和比较,管理哲学属于哲学范畴,具冇较高层次的概括性。(2)与一•般哲学相比较,它的概括层次低于-•般哲学。简言就理论槪括层次而言,管理哲学低于一般哲学,而高于管理科学。4.管理哲学的作用答(1)管理哲学能够把一般哲学具体化,成为联系一般哲学和管理科学、管理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冇利于发挥一般哲学的指导作用。(2)管理哲学能促进管理理论的发展,也冇利于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5.人为什么是管理客体系统的中心?答:人之所以是管理客体系统的中心,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看:(1)从人的作用看:有了人的作用,物和财才可能成为社会生活的因索,成为管理客体。(2)从管好人的意义上看:在管理过程中,只有管好了人,才能通过人实现对物力和财力的管理。(3)从人的特性上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管理客体系统中,人的要素不是消极被动地适应管理主体的管理,不像管理客休中的物和财那样只是机械地接受管理。五、论述题1.简述“儒”、“墨”、“道”、“法”、“兵”的管理哲学思想要点答: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以“仁”为本、"正名"、“知夭命”,提倡先富后教,以礼乐为教,修己治人等。在行政管理上主张施行仁政;在教育管理上主张以学“礼”为基本内容,并倡导“不耻下问”、“举一反三”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经济管理上主张“节用”、“薄敛,、“使命以时”。以舉了为代表的黑家从物\n质利益是一切争斗的原因这一思想出发,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尚贤”,“节用”、“尚俭”“节葬”,“天志”、“明鬼”等。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从“道”生万物、“生而不冇,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哲学思想出发,反对人为地制造出一些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规则,主张“自然无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提倡“损有余而补不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提出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从趋利避害的人性观出发,主张法、术、势相结合的统治术,提岀“抱法处势”的管理思想。以孙子为代表的兵家强调全局的重要性,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求争取主动权;提出“奇正相生”的观点,着重“奇正形胜”的管理思想。1.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答(1)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相互区别与对立。A、二者所处地位不同:管理主体处丁•指挥地位,管理客体处于服从地位,形成指挥与服从的关系。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也是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二者存在着自控和受控的矛盾。(按:教材对管理主体的自控和管理'客体的受控所作的解释值得商榷。)(2)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相互依赖、和互统一。A.二者互为前提,离开一方,另一方不复存在;B.二者的区分具有和对性:(a)在管理活动中,人既可以作为管理主体,也可以作为管理客体。(b)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管理主体,在另一时空条件下则可能成为管理客体。(c)每一个人既可以把自己当作管理主体,也可以把自己当作管理客体。C.二者的相互作用使管理客体不断凝结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东西,不断转变为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从而实现管理目标。2.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答(1)矛盾分析的思维方法:A、孑盾的普遍性:孑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存在着口始至终的矛盾运动;B、矛盾的特殊性:毎一事物的矛盾在存在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各不相同,各有自己的个性:C、才盾的普遍性存在于才盾的特殊性Z中。(2)两点论和璽点论相结合的思维方法:A.两点论:(a)存在于同一事物的诸才盾小,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Z分;(b)在同一矛盾的两方面中,冇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耍方ffifZ分。B.重点论:在主要孑盾与次要矛盾中要着重抓主要矛盾的解决,在同一矛盾中耍着重抓矛盾的主耍方面的解决;C.两点论和重点论耍相结合、相统-:在抓好主要矛盾解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耍注意主耍矛盾和次耍矛盾的转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转化。(3)联系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联系具冇客观性和普遍性。A.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一种客观存在;B.联系的普遍性:a、任何事物内部各耍素间是相互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周围其他事物Z间也是相互联系的c、每一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來也是相互联系的。(4)过程论的思维方法。A.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B.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状态:量变到质变;C.爭物发展的方向道路: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一、填空题1、对-个企业管理来说,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三种类型。2、管理活动的共同特点,都是由计划、组织、控制三个阶段组成的运动过程。3、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而且有社会属性,决定人的木质的是社会属性。4、协调的主婆内容包括物物关系、物人关系、人际关系三个方面。5、协调的主婆哲学依据是矛盾的同一性。6、管理更深层的目的在于追求“真、善、美"。二、选择题1、决策的基本特征如下(ABCD)A、决策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没有目标无法进行系统决策B、决策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追求目标的优化C、决策过程是从若干个冇价值的方案中选择瑕优,选择过程就是一-个优化过程D、决策具冇可行性E、决策具冇随意性2、决策的基木类型可分为(ABCDE)A、根据决策目标,决策可分为定熨化决策,非定型化决策利准定型化决策。B、根据其重要程\n度,决策町分为战略决策和一般决策。C、按决策的目标要求,决策町划分为理想决策和满意决策。D、按决策范围,决策可分为国际决策、国家决策、集团决策和个人决策。E、按总决策结果可分为肯定型、非肯定型、风险型。3、组织中的矛盾关系包插(ABCDE)A、个人与纽织的才盾关系B、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关系C、集权和分权的矛盾关系D、稳定和变革的矛盾关系E、“宽”与“严”的矛盾关系4、协调的类型可分为(ABC)A、制度性协调B、沟通性协调C、利益性协调D、常规性协调E、临时性协调5、广义的管理具有如下特点(ABCDE)A、管理是面向集体的B、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假造和保持一种环境C、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命和目标D、管理的核心在于决策E、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获得社会经济绩效三、名词解释1、决策:一般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11的,对遇到的情况和问题,从两个以上方案中选择-个有效方案(或手段)的过程。2、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能运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方法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决策过程,使决策符合实际。3、决策民主化:指决策最人限度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决策的全过程中贯彻群众路线。4、管理价值:是客观对象或人们的行为对于提高或改善管理活动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四、简答题1.什么样的决策才称得上是科学决策?答:必须具备以下阿个条件:(1)决策所确定的日标是正确的:(2)决策所确定的措丿施方案也是正确的;(3)保证在实施方案、实现正确目标的过程屮,所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少,时间最短;(4)能保证在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作用最小,并且对一旦产生的副作用有严密完善可行的处理措施。2.耍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决策者•本人应具备哪些条件?答:至少应具备以下五方面必备条件:(1)决策者应充分认识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意义;要能抛弃旧观念,树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新观念,婆具冇正确的价值观。(2)耍具冇民主作风,能密切联系样众,善于运用各种智囊团、信息库、咨询公司等条件,弥补决策者个人知识、经验、才智、精力等方而的不足。(3)能注意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收集、学握大量的国内外有关信息,能够不断总结和研究别人的和自己的经验教训,并应用于决策。(4)要能深刻认识和学握决策对象的客观规律,懂得相应的科学知识,使自己成为业务内行:会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决策活动。(5)应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遵照决策科学的要求,按决策的程序进行决策。3.计划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答(1)只有科学地制定计划,才能协调与平衡多方而的活动。(2)计划可以帮助管理者建立管理II标,是管理者指挥的依据。计划是制定目标与达到目标的桥梁。(3)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垒础表现在:A、计划包括建立日标和一些指标,这些日标和指标将成为管理控制的基础。B、控制的所有标准也都來源于计划。C、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一切都在变化Z中,计划是预测这种变化并设法消除变化对组织造成不良影响的冇效手段。(4)计划工作还冇助于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工作,减少盲目性所造成的浪费,促使各项工作均衡稳定的发展。4.管理控制过程的辩证关系答(I)控制过程的几个步骤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控制过程的儿个步骤,各自功能不同;而乂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2)稳定与不稳定的关系。系统状态不随时间变化发生显著变化时是稳定的,反Z是不稳定的。二者可以相互转化。(3)日标与于段的关系。目标离不开手段,手段服务于目标;目标制约手段,目标性质决定了手段的性质。5.管理价值的特点答(1)管理价值受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约束。管理价值受到价值系统的影响,而价值系统不仅由组织内部决定,而且还由广人的社会文化规范所决定。(2)管理价值具有反馈性和两重性。管理价值\n的反馈性:管理价值与人的价值相联系。人是管理实践的主体,管理价值也是人在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一个层面、一个方式,从管理价值反馈回来也证明了管理者口身的价值。管理价值的两垂性:管理的价值,是以对国计民生有价值作为自己的价值的,这是价值的价值,没有第一价值,就没有第二价值。(3)管理价值具有社会性。管理价值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创造,而是整个组织系统和人民群众集体动作的结果。(4)管理价值具冇长期性。管理作为一项集体活动,绝卄•短时期内能够见效。(5)管理价值具冇创造性。管理价值不是现成的东西,也不是轻易可得,需通过努力创造才能实现。(6)管理价值具有相对性。这与管理价值的变动性相对应。(1)有的管理价值在这个时期是有价值的,但到了另一个时期就可能变得毫无价值。(2)管理价值和特定的文化氛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彳j的管理价值在本民族或本文化中是冇价值的,但到了别的民族或别的文化中就可能变得亳无价值。五、论述题I•谈谈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关系答:任何一个组织系统都是平衡和不平衡的辩证统一。所谓组织的平衡是指组织系统内矛盾诸要索、诸方面以及组织同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和谐、适应的关系,从而使组织系统整体处于一种相对稳定冇序的状态。所谓不平衡是指组织系统内矛盾诸要素、诸方血以及组织同环境Z间出现不协调、不适应的关系,使组织系统整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平衡和不平衡是和对而言的。因为组织系统的运动是绝对的,所以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平衡和不平衡乂是和互渗透的,平衡中包含着不平衡,不平衡中包含着某种平衡。当组织系统内部绝大多数因索、方面处于平衡状态时,其中个别因索•利方面的变化可能会偏离原來的联系,出现局部的不平衡;当组织系统内部才盾的绝人多数伏【索、方面不能维持其相互适应的关系,使组织系统在总体上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其屮少数因索和方而可能形成协调的、适应的关系,形成局部的平衡,这就是不平衡中的平衡。2.管理协调的原则n(I)及时性原则。指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协调,以免造成积重难返。及时性原则还包括进行预测性的工作。预防工作是及时性原则的组成部分。(2)关键性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抓住重大和根本的问题,包括影响M远的问题、影响全局的问题、薄弱环节、冇代表性的典型问题、带动性(根源性)问题、员工意见大、反映强烈的问题等。二是解决问题要标本兼治。(3)激励性原则。耍求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集体激励和个体激励和结合,激励理论和激励艺术相结合。(4)沟通情况和信息传递原则。要确保信息安全可靠而H高效,并灵敏地反映客观爭实,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组织结构的网络化。(5)全局性原则。在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应自觉服从全局利益。(6)长远性原则。不要为眼前利益而晒牲长远利益,也不要因为是刚出现的小问题而不重视解决任其发展而成为重大问题,变得不易解决。(7)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和统-的原则。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作为科学性的管理,要求原则的坚定性;作为艺术性的管理,耍求策略的灵活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对具体的人和事的处理上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真”“善,,“美”的辩证统一是管理的价值日标答:“真”指1的是人们对现实社会关系及其客观必然性的正确认识。“善”是指人们基于对己被认识的客观事物的必然性的承认,而形成的冇益于社会整体或他人的意识和行为,它是社会进行道德评价的最概括的标准之一。“美"指的是人们的同被认识的必然性相协调,并引起他人或口己愉悦情感的道徳生活和道徳行为的貝体形象。“真”、“善,,、“美,,有着密切联系。“真”是“善”、“美”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只有深刻认识到现实社会关系的客观必然性(真),才冇可能冀正导致冇益于社会或他人的道德行为(善),并使这种行为具冇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美)。同时,“善”乂是''真”的价值表现利“美”的社会内容;而“美"归根到底是符合或服从“善"的。“真”、“善”、“美,,在侧重点和层次上又各有其特点。“真”侧垂于主体外向的统一,即它代表的境界是主体通过掌握和运用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规律所达到的主客体的统一,核心是客体的必然性;“善”侧重于主体自身各种社会规定性的统一,人只有满足了自己和社会的需耍才能达到“善”,英核心是主体的必然性;“美”侧重于充分主体化的统一,是在“真、善”的前提下,比较自由地把握客体,从而充分地达到人和人类口我实现的境界。其核心是人的本质确证和人的口由发展。“真”、“善”、“美”在管理价值体系中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同时又密切联系。“真"是制定任何具体的管理计划的基础,也是实现管理价值的前提;\n管理活动只有达到了“真”,才能产生效益。而“善”与“美”是管理价值目标体系中更高的评判标准。凡是“善”、“美”的管理必然是“真”的管理,而管理中的“美”则是管理中“真”、“善”的具体表现;然而,“真”的管理并不一定全是“善"、“美”的管理。有些“真”的管理,可以在某个特定的时空内为某个个人或组织甚至国家带来经济效益,却可能无法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长远的社会效益,甚至可能造成危害。这样的管理显然不能称之为“善”、“美”的管理。显然,管理活动决不是一项单纯的经济活动,它实际上是一个包含一系列价值评估的系统工程。人类是按照“真、善、美”统一的尺度来追求利创造自己的对象和白身的,“真、善、美”的统一是一切理想境界的完整标志。因此,达到“真、善、美”的完整的辩证统i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管理价值的最高目标。管理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32(X)9-04-1518:32一、填空题1、克•霍金森说“倘若哲学家不会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必须成为哲学家”。2、“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正是对管理在金业动作中的地位的行动概括。3、所谓“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而“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调节。4、企业管理11'的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o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简单地说,义就是道徳原则,利就是物质利益。6、城山-气温要比郊区高,这就是“热血”效应。7、东方文化注匝人文精神和跨度思维、顿恪思维,而西方文化注匝科学精神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二、选择题1、现代文明社会的三大支柱是指(ABC)2、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金新的发展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原则(ABCD)3、对现代经济管理进行道徳评价的标准至少有以下几方面(ABCE)4、城市土地的特点冇以下几方面(ABCDE)具有复杂性5、城市污染的上要问题包括(ABCDE)三、名词解释1、伦理道徳:是社会生活小形成的自觉引导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Z间及人与社会Z间关系的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2、“热场”效应:指城市气温比郊区的為。3、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内部进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可较长时间地保持稳定。4、城市化:指-种变农业人口为城市人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历史过程。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经济管理者应该具冇哲学素养答:经济管理者在管理中发挥着统筹性、权威性、创造性的能动作用。(1)经济管理者的统筹性作用要求其对经济管理在空间上考虑全局,在时间上着眼长远,也就是要坚持系统的观点利发展的观点。(2)经济管理者的权威性作用要求其对权威冇辩证的认识,善于处理权威与服从的矛盾关系。(3)经济管理者的创造性作用要求其善于创新,重视学习,并且善于启发创造。这离不开正确的哲学思维。2.“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辩证关系答:“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干预资源配置。“看不见的手”指的是经济生活由市场來调节,资源配登在市场中自发进行。二者是经济生活屮进行资源配逢的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方式。市场调节,自由竞争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宣,提高经济效率,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国家干预会使经济缺\n乏活力,牺牲部分效率,但冇利于在短期内集中力量办人事。“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二者具冇互补性,表现在自发性和自觉性的互补,事后调节和事前调节的互补等。1.如何全面认识可持续发展观?答: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念,主要包含以下四大原则:(1)生态持续原则: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不威胁后代生存需要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并在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持续是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内容。(2)经济持续原则:婆求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利对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來实现经济持续。主张把传统的粗放的外延式再生产方式转变为集约的内涵式再主产方式,在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既肯定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又充分注意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3)社会持续:从关心人的温饱上升到注重人的生存质量的高度,鼓励人们追求平等、自山、健康和谐的生活;把物质财富的分配原则捉升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呼吁国际社会进行社会改革,以实现公平分配和广泛的社会平等。(4)文化持续:倡导粘神价值,鼓励人们摆脱和消除工业文明给人们的压抑、迷茫、痛苦的不良影响,強调文化进步和价值系统在社会全而进步和人的全而发展中的重婆地位。文化持续原则反映了人们对发展问题认识的多角度化。生态持续与经济持续可说是对传统发展观中突出的缺陷的弥补,而社会持续和文化持续则是对传统发展观的突破和创新。可持续发展观意味着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要求,体现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必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并继续促进人类在发展观上的认识和创新。2.如何正确把握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公平是衡量社会发展和社会关系状况的政治、法律和伦理道徳尺度。可从条件公平、手段公平、结果公平等多个角度來定义。效率是指物质资料生产或资源配置等经济效率。条件公平主要是指人们在政治地位、法律上和人格上的公平。它与效率无直接联系。丁段公平亦即机会均等,主要指竞争规则和社会参与规则对所冇人具冇同等效力,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机会、有可能利用社会资源发挥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手段公平是促进合理竞争,提高经济效率的必要条件。结果公平指的是人们在收入、经济水平和权威上维持完全的平等。它与效率之间存在尖锐矛盾。通过竞争以外的手段干预分配结果以实现所谓的“均贫富",必然导致低效率,从而损害多数人的福利水平;而严重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必然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在经济管理中,我们固然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同时在不直接损害效率的情况下,组织有义务有贵任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每个人的最基木权利,对在竞争中受到损害的公平予以适度的补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公平促效率,以效率带公平的良性循环。3.如何正确把握“义”与“种'的辩证关系所谓义是指人们应遵循的符合一定道德规范要求的思想原则,以及符合这些思想原则的行为。所谓利就是人们追求的物质利益及其活动。简言之,义就是道徳原则,利就是物质利益。具体到经济管理中,义就是经济管理行为应遵循的道徳原则,利就是经济管理行为所带来的物质利益。在现代经济管理中义与利之间存在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1)相互依存:一方面,利是产生义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从长远來看,利的取得也离不开义。经济管理中要获取更多的利,必须遵循一定的义,经济组织的维系也离不开义的支持作用。(2)相互制约:一方面,义制约利,经济管理道徳的作用发挥得好,组织内部就能团结协作,利才得以实现;反Z则会妨碍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另一方而,利也制约着义。经济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必须从正义的活动中获得利,经济管理的道徳原则才能得到自觉贯彻。在现代经济管理中,应坚持的科学的义利观。即义利同等重要,应当既重视利,乂重视义,要做到以义促利,以利促义。五、论述题1.试述哲学与经济管理的辩证关系哲学与经济管理Z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它表现为:(1)经济管理需要哲学\nA、经济管理总体上要求得到管理秤学的指导没有管理秤学的指导就没有对经济管理中|古|有本质的必然联系的认识,就不可能有科学的管理观和方法论,就无法建立高效冇序的现代经济管理。B、当前经济管理实践而临的困境和管理本身的局限性要求人们进行哲学思考(a)当前经济管理实践面临的困境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主观的和客观的种种原因,经济管理中骑虎难下、进退维谷的问题层出不穷。如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的协调,控制与积极性调动的权衡,路径依赖(即按常规办爭)与创新动机的并存等。这些问题错综复杂,如果只从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己无法提出科学完善的解决方案,而哲学以其理论的思辨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和思路。(b)管理本身的局限性。人们在实际管理特别是经济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组织的效率,强调管理的技术方而,而忽视了组织领导中的人文因索,有的管理者甚至把经济管理归结为“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最小最大原则”,“把效率和效用作为组织的元价值,而使组织的本身失去了社会价值意义”,进而压抑了组织中的个人解放。C、管理理论中很多是关于经济管理理论的升华,迫切需要哲学的引导管理理论层出不穷,学派林立,令人无所适从,使管理理论对实际管理工作特别是经济管理的指导作用大大削弱。这种现象客观上要求人们把管理理论上升到哲学高度,运川抽象思维把握各种管理理论和方法中的内在联系,把握-•般管理原理和原则后面更基本的观点、方法和规律,从而使经济管理处在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的引导之下。(1)哲学要在经济管理小实现自我哲学不能离开经济领域。经济是社会结构最深层的基础。远离社会经济的哲学就是远离现实的哲学,是与社会需耍脱节的押学,是没有牛•命力的竹学。将竹学与经济管理紧密结合,在经济管理中实现哲学,既是经济管理的迫切要求,也必将为在现实世界屮实现哲学开辟广阔的道路。哲学要在经济管理屮实现自我,决不仅仅是将哲学的原理、方法简单地移植到经济管理中,或从具体的经济管理屮引巾出某种哲学原理或椿神,而是必须用哲学的思维对人类经济生活主要是经济管理行为及其理论进行哲理性的深刻反思,探求顺乎人性、崇尚价值、高效有序、卓越和谐的经济管理观和方法论。1.从哲学的角度审视传统的发展观传统发展观产生于20壯纪50年代初,持续到20壯纪末叶。传统发展观的基木观点是:以经济发展为小心,以物质财富的迅速増长为根木日标: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趋向于成为一种经济活动的辅助行为和伴生现彖。传统发展观在指导后发国家的发展实践时,起到了一定的重要作用。这主要衣现在传统发展方式确实促进了经济的期长,便许多后发国家解决了最为紧迫的人民生存问题,同时也启动了后发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但也导致了后发国家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使这些国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传统发展观最深刻的局限性在于“将'发展'、’现代化'这样的基本范畴当作某种自明的先验的询捉來加以确认并广泛运用,却忘了对这些范畴本身的逻辑预设及其合法性问题,因而导致对'发展'本身缺乏辩证的批判的态度”。这就使人们在发展模式上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种种误区:(1)认为“发展是一个自在的无矛盾的过程,谋把实现发展的某些手段和阶段性日标当作发展的终极价值”。由此导致人们在追求所谓的“发展”时,忽略和漠视了“经济一自然”、’‘经济一社会”、“经济一人文”等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2)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涵、外延的界定上,采取了客观主义、实证主义的立场,主要从客体的尺度出发,将经济增长速度、工业化程度、GDP总值等物化指标作为发展的参照系,从而忽视了人类口身发展的一些问题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首先要科学地回答发展的标志是什么这一哲学问题。发展标志问题也就是判断何为高级何为低级的问题。这一问题显然涉及主客体两方而,只有从主客体相统一的角度才能认识到发展的全部意义。也就是说,发展应不仅仅以事实、更以包含着事实棊础的价值判断來衡量。这种价值判断就是人本的、重视发展的人文价值和人的本质需求的。传统的发展观却仅仅从客观世界本身去寻求“发展的标志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2.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谈谈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n答:人与环境Z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它们虽然冇各H的特姝性,但乂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所谓环境,指的是环绕丁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从事生产和牛活的外界条件。自然界屮的生物群落与其周朗坏境相互依赖,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生态系统。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包括在生态系统屮。生态系统是具冇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木单位,在其中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内部进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可较长时间地保持稳定,这叫做主态平衡。一个牛态系统Z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主耍是由于其内部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当系统的某一部分出现了机能杲常,就可能被不同部分的调节所抵消。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强;反Z,成分愈单调,结构愈简单,其调节能力也愈小。但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再强,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调节就不再起作用,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人类与其他生物不同,并不是消极地适应环境。人类的活动彫响和改变着周用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各种人为的口然灾难,就是人类对环境的消极作用的结果。环境也制约和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适宜的环境下,环境屮的物质与人体保持着动态平衡,人类能够在其屮正常地生活、工作,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创适力;而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与H然失去了相对的平衡,人类就要受到H然、环境的惩罚,付出和应的代价。如环境中的废气、废水、废渣、噪声等,轻者使人们感到厌烦,心悄不畅,工作效率低,重者则使人们发生中毒,引起疾病,甚至死亡。(注:这里最好能举点具体的实例)总之,人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我们必须注重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维护必要的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谈谈人与口然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对立统一的才盾关系。它们虽然有各自的特殊性,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和人类社会并不是从來就冇的,而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历史活动离不开口然界,口然界不仅为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而且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进行历史活动的自然基础。H然界中的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和互依赖,不断进行物质利能屋的交换,形成生态系统。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包括在生态系统屮。人体在生命过程中也婆通过新陈代谢,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交换。人类与其他生物不同,并不是消极地适应自然。人类的活动影响和改变着周环境,坏境制约和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适宜的环境下,环境中的物质与人体保持着动态平衡,人类能够在其中正常地生活、工作,产生无穷的猪慧和创造力;而当主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与自然失去了相对的平衡,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环境的惩罚,付出相应的代价。(注:这里应举实例加以说明)总之,人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我们必须充分尊重、重视养冇自己的大自然,与口然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