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6.67 KB
- 2022-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从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谈NTQM质量哲学…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质量管理工程研究所唐先德内容提要:本文作者将质量管理发展历史分为以下五个阶段:①操作者的质量管理阶段;②质量检验阶段;③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④全面质量管理阶段;⑤新全而质量管理阶段(NewTotalQualityManagement,简称NTQM,又叫质量哲学阶段),这一划分创造性划地提出了“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下面将介绍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并浅谈NTQM阶段的起源、定义和特点等问题。关键词:质量管理;全而质量管理;新全而质量管理;质量哲学;质量管理工程一、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质量管理发展历史简介质量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丿刃经了漫长的道路,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人类丿力史上自有商品生产以来,就开始了以成品检验为主的质量管理方法。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早在2400多年以丽,就已有了青铜制刀枪武器的质量检验制度,只是最近100多年来,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才将质量管理发展到今天的水平。管操作麹I段检验阶段QC统计阶段SPCTQM的1900192519501975200021世纪至今时代♦无知觉醒启蒙懂事成熟(QMS)(PEM)“我们按照质量管理所依据的手段、方式和时间顺序,可以将质量管理发展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①操作者的质量管理阶段;②质量检验阶段;③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④全而质量管理阶段;⑤新全而质量管理阶段(NTQM,又称质量哲学阶段);经历了从无知、觉醒、启蒙到懂事、成熟的时代。品管的进步与时代的前进如图所示。NTQW\n图1-1品管的进步与时代的前进(注:有的书籍或学者仅将质量管理发展丿力史划分为三个或四个阶段)。(-)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1、操作者的质量管理阶段这个阶段从开始岀现质量管理一直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工厂逐步取代分散经营的家庭手工业作坊为止。这段时期受小生产经营方式或手工业作坊式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工人既是操作者乂是质量检验和管理者,且经验就是“标准”。质量标准的实施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口授手教进行的,因此而称之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阶段。《考工记》(是屮国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开头就写道“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辩民器”。所谓“审曲面势”,就是对当时的手工业产品作类型与规格的设计,“以饬五材”是确定所用的原材料,“以辩民器”就是对生产出的产品耍进行质量检查,合格者才能使用。到公元1073年北宋时期,为了加强对兵器的质量管理,专设了军器监,当时军器监总管沈括著写的《梦溪笔谈》屮就谈到了当时兵器生产的质量管理情况。据古书记载,当时兵器生产批量剧增,质量标准也更具休。如对弓的质量标准就有下列六条:①弓体轻巧而强度高;②开弓容易且弹力大;③多次使用,弓力不减弱;④天气变化,无论冷热,弓力保持一致;⑤射箭时弦声清脆、坚实;⑥开弓时,弓体正、不偏扭。这些质量标准基本上还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产品质量主要依靠工匠的实际操作技术,靠手摸、眼睛看等感官估量和监督的度量衡器测量而定,靠师傅传授技术经验来达到标准。2、质量检验管理阶段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成功Z后,机器工业生产取代了手工作坊式生产,劳动者集中到一个工厂内共同进行批量生产劳动,于是产生了企业管理和质量检验管理。就是说,通过严格检验来控制和保证转入下道工序或出厂的产品质量。检验工作是这一阶段执行质量职能的主要内容。然而,由谁来执行这一职能则冇个变化的过程。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各样的检测设备和仪表,它的方式是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1918年前后,美国出现了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主张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执行当中要有检查和监督,强调工长在保证质量方面的作用,于是\n执行质量管理的责任就由操作者转移给工长。有人称它为“工长的质量管理”。1940年以前,由于企业的规模扩大,这一职能乂由工长转移给专职的检验人员,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的检验部门并直属厂t领导,负责全厂各生产单位和产品检验工作。有人称它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专职检验的特点是“三权分立”,B|J:有人专职制定标准(立法);有人负责生产制造(执法);冇人专职按照标准检验产品质量(司法)。专职检验既是从产成品中挑出废品,保证出厂产品质量,乂是一道重要的生产工序。通过检验,反馈质量信息,从而预防今后岀现同类废品。但我们又应看到,这种检验也冇其弱点。其一,是出现质量问题容易扯皮、推诿,缺乏系统优化的观念;其二,它属于“事后检验”,无法在生产过程中完全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一经发现废品,就是“既成事实”,一般很难补救;第三,它耍求对成品进行百分Z百的检验,这样做冇时在经济上并不合理(它增加检验成本费用,延误出厂交货期限),有时从技术上考虑也不可能(例如破坏性检验),在生产规模扩大和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这个弱点尤为突出。后来,又改为百分比抽样方法,以减少检验损失费用。但这种抽样方法片而认为样本和总休是成比例的,因此,抽取的样本数总是和检查批量数保持一个规定的比值,如百分之儿或T•分之儿。但这实际上存在者大批严、小批宽,以致产品批量增大后,抽样检验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使相同质量的产品因批量大小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处理。3、统计质量管理阶段1940年J960年,由于资产阶级“行为科学”理论形成,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进入了统计质量管理阶段(StatisticalQualityControl,SQC)。我国在工业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屮,一直沿用了原苏联40〜60年代使用的百分比抽样方法,直到80年代初,我国计数抽样检查标准制订贯彻后,才逐步跨入笫三个质量管理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制订数理统计标准,1981年11丿」成立了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ISO/TC69对应),现已初步形成一个数理统计方法标准休系。该标准体系主要有一下六个方面的标准:1)>数理统计方法术语与数据标准2)、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3)、控制图标准4)、以数据统计方法为基础的抽样检查方法标准,如:\nGB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6378《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抽样检查程序及图表》;GB2829《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8051《计数序贯抽样检查程序及表》;GB8052《单水平和多水平计数连续轴样检查程序及表》;GB8053《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及表》;GB8054《平均值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及表》;GB14162《产质量量监督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T14437《产质量量计数一次监督抽样检验程序》;GB/T14900《产质量量平均值的计量一次监督抽样检验程序及抽样表》等等。5)、测量方法和结果的精度分析标准6)、可靠性统计方法标准上述六个方面的数理统计方法标准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实施,大大改进了产品质量,使“事后检验”传变为“事前预防”,从而较冇效地控制了产品或工程质量。但应该承认,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企业管理水平及职工文化索质较低等方面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金业对此“槊而生畏”,从而影响了数理统计方法的推广应用。4、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上个世纪60年代至上世纪末,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质量管理上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理论与新方法,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QFD(QualityFunctionDeployment,质量机能展开)、质量经济学、六西格玛管理(SixSigmaManagement)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和运用的。在这个阶段儿乎世界各国都先后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M)和质量管理体系(QMS)。我国也及吋学习、引进、转化和采用TQC、TQM和QMS,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尤其是2012年前我国大中专院校很少开设质量管理课程、更没有质量管理专业,导致我国质量管理领域人才奇缺、观念和方法落后。不容讳言,我国近年来连续发生了一些触口惊心的重大质量事故、恶性案件和质量乱象、怪像(如“毒胶囊”、“毒西瓜”、“毒生姜”、“毒大米”、“毒奶粉”、“问题育苗”等)暴露出我国在质量和质量管理方面的确存在着立法与执法、监督监管等许多不足和问题,如“官商勾结”(产生腐败的温床)、“愚昧无知、甚至知法犯法”(昧着良心赚黑心钱)、“内(销)外(销)有别”、“生产者\n掩耳盗铃,监管者刻舟求箭”等怪像,对此老百姓是有意见的,但这只是我国在一定发展历史阶段的产物。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曾说:“人类应在质量大堤的保护下生活”,要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定会把我国的质量和质量管理工作做得更好,质量大堤会越来越牢,〒里之堤,不会毁于蚁穴。5、质量哲学阶段质量哲学阶段,乂叫新全面质量管理(NTQM)阶段。二、质量哲学阶段概述(一)NTQM起源人类都生活在“质量大堤”下。进入21世纪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发现耍管好质量(尤其是在中国),仅靠TQM要求的企业层而的全而、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质量管理需要继承性的发展(继承性的质量管理发展历史,如图1・2所示),迫切需耍将质量管理上升为国家层而的质量战略,这种战略是一种国家领导的理念、管理哲学以及指导原则,即从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推动的质量管理,形成“领导力强、密切配合、法制健全、执法严格、人才陪出、方法创新。。。。。”的良好局面,使国家对每一•个组织,每一位员工,每一项功能都能够灵活运用质量管理的手段、方法和技术,冇系统建立以质量为屮心,长期持续不断改善与创新的国家质量文化。(二)NTQM定义NTQM是国家质量战略、是管理哲学、是领导理念、是指导原则、是人质量观。他是以政府为主打的、以企业为主体的、以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人参与的、全面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NTQM是需要整合党和政府的力量(如立法、司法和执法等)、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如标准化、认证认可、行业监督、媒体舆论导向等)、整合所有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和各类技术方法(如SPC、TQM、5S、六西格玛、QC七大手法、现代信息技术等)等,形成一个多维度的质量管理立体网,并形成长期持续不断改善与创新的国家文化、质量文化。\n1940年代1900193舛代I1960年代至今继承性的质量管理发展史O墓合倍理体齋技术方法+社会力量折含乔**智E(NT拆卜u「十260译后IS09000六西格玛•gXWFGMA厂1987#&緘处管巾如)ZeroDefectTheory液多里奇砲奖摸式…(MBNQA]1961年全员茨呈管理(TQC/CWQC)疣计填黃狡创(SQG质董检验qualityinspection质量管理发展示意图Qualin・\I2n2gementDQ\・@lopmgnf图1-2继承性的质量管理发展历史(三)NTQM阶段的特点1)这个阶段的质量观是大质量观,这个阶段的“质量”,不仅指产品(服务)质量,还包括工作质量、过程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等一切可以单独描述的客体(“客体”见注1);2)这个阶段的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工程”,他是由党和政府领导的、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社会参与的、全面的、全员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立体化的质量管理阶段;此阶段的职责和责任如图「3所示。3)这个阶段需要整合所有的资源手段、技术方法、管理体系,“以人为本”、追求零缺陷(ZeroDefect,乂称ZD活动)的质量管理;4)这个阶段的目标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而且把全社会、每个单位、毎个部门、每件事情、每一次都做对,作为奋斗的方向和目标;5)这个阶段主张抓质量,主要是抓住“人”这个根本,人的观念和心态转变了、素质能力提高了,才能提高工作质量、真正使质量获得进步和质的飞跃;6)这个阶段“客户”的概念,不仅是指直接购买产品或服务的组织或个人(狭义的客户),而是指广义的客户(“广义的客户”见注2);。7)这个阶段关注的不仅是客户的满意,而是综合平衡相关方的利益、达到相关方满意;8)此阶段追求的不只是产品(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而是组织的整体经营质量、卓越绩效和社会责任;\n9)这个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将从生产制造业转移到农业、教育业、医疗保健和\n政府管理及公共服务等所冇领域。10)这个阶段在党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下,将形成“法制健全、执法严格、密切配合、立体监督、人才陪出、方法创新、质量意识、质量能力全面跃升”的良好局面。注]:IS09000:2015将“客体”object(entity,item),定义为:可感知或可想象到的任何事物。注2:“广义顾客”,IS09000:2015将“顾客”customer,定义为:将会或实际接受为其提供的、或应其要求提供的产品(3.7.6)或服务(3.7.7)的个人或组织(3.2.1)。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①玄接购买产品或服务者(包括个体、群体或组织):②影响购买者(如政府、检测机构、新闻媒体、权威专家等)或购买的决策者(如行业协会、组织的领导者等);③与组织经营活动相关的任何组织(如政府相关部门、供应商、经销商、广告商、银行、屮介等)和个人(如股东、员工等)。主导责任图NTQM阶段各相关单位的职责和责任(四)关于“四全”和“立体化”所谓的“四全”和“立体化”是指“全社会”、“全而”、“全员”、“全方位”和“立体化”包括:1)质量管理与各级党委和政府、行业、企业、公众无不相关;\n2)建立系统的、全面的、可操作的质量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及质量管理体系;3)组织外部(即社会)各个相关部门,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过程;4)组织内部全体员工(尤其是领导层)的质量观念、法治观、索质和能力;5)整个价值链:包括最初的供应商、最初的制造商、经销商和使用者;6)利益相关方(如股东、员工、客户、供应链及全体协作商等)和社会;7)政府、社会、行业和公众共同监督、监管,各施其责、各尽其能;(五)关于“全过程”所谓“全过程”包括组织内外的所有活动的所冇过程,女口:立法过程、执法过程、标准化过程、认证过程以及采购及供应商管理过程、设计与开发过程、生产制造过程、监督检验过程、不合格管理过程、客户开发和客户关系管理过程、内部及外部客户服务过程、设施设备(含监视测量设备)管理过程、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信息资源管理过程等以及策划与计划过程、组织过程、决策过程、控制过程、沟通协调过程、领导管理过程、风险评估与控制过程、绩效评价与激励等过程及其子过程等。三、结语只冇将NTQM上升为国家质量战略加以推动,在这种质量文化氛围的熏陶下,配合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全民的质量意识、健康意识、环保意识、服务意识得到提升,全民的能力索质、法制观念、消费观念、消费能力、消费水平得到提升。这样,习近平主席的“三个转变”重要论述(即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输入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才能落实,因为这三个转变都跟质量息息相关,如果质量没冇搞好,“三个转变”就没有办法实现。王治翰先生(台北质量学会前理事长、亚洲质量网组织创始人之一),也在2015年11月4口在京召开第十五届全国追求卓越大会暨2015年度华人质量论坛上也谈到了NT叽王治翰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我国质量管理ZK平冇械高,2020年YTQM将逐渐兴起。参考文献:(1)质量管理与工程陈宝江北京大学岀版社,2009(2)品质管理林荣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3)GB/T19000idtTS0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一基础与术语(4)GB/T19001idtTS0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一要求(5)新编全血质量管理学唐先徳中国水利水电岀版社,2012唐先德,男,1963年出生,四川广安人,民主党派,市政协委员,硕士,高级工程师,大学生创业指导导师,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研究所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