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哲学论文 11页

  • 44.50 KB
  • 2022-08-25 发布

高等教育哲学论文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术自由背景下大学教师与学生的素养浅析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理念及启示摘要: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在对人学教育理念的探讨中,卡尔•雅斯贝尔斯从存在主义哲学的高度对大学的本质予以阐述,他认为大学是一种特殊的学校,是一个由学者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追求真理的社团。人学教育应以培养“全人”为目标,在教育过程中,以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专业训练与整体知识相结合、教学自由与学习自由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相结合为有效的培养方法,真正实现人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人学理念。因此他的人学教育理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学术自由;人学教师;学生;雅斯贝尔斯;人学教育理念;启示\nTheQualityofUniversityTeachersandStudentsbytheContextofAcademicFreedomAnAnalysisandtheInspirationofKarlJaspers5IdeaoftheUniversityEducationAbstract:KarlJasperswasawell-knownGermaneducatoronhighereducation.Heelaboratedtheessenceoftheuniversityasviewedfromtheexistentialism.Inhisopinion,auniversityisaspecialschoolandacommunitycomposedofscholarsandstudentstoseektruth.Inmodemsociety,theuniversityshouldcreatethewholemanthroughtheunityofresearchandteaching,theunityofprofessionaltrainingandthecosmosofknowledge,theunityofthefreedomtoteachandthefreedomtolearn,aswellastheunityofthetransmissionofknowledgeandthetrainingofabilities.Consequently,KarlJaspers,ideaoftheuniversityeducationmakesgreatpositivereferenceforthedevelopmentofourcountry'shighereducation.Keywords:academicfreedom;universityteachers;students;KarlJaspers;ideaoftheuniversityeducation;theinspiration\n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1883-1969)是20世纪徳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高等教育思想家。他从事大学教学与科研工作长达48年,“是一个立足科学基础之上的哲学家,是纯粹的科学研究者”。⑴在大学理念发展史上,他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面对当时大学存在的危机,雅斯贝尔斯在其教育著作《大学的理念》和《什么是教育》中,以精辟的语言勾画出了大学的理想蓝图。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对我们反思当今高等教冇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启示。一、大学的自由与理想什么是大学?大学到底是干什么的?大学的基木精神是什么?这些都是大学基木理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每一个高等教育思想家在硏究大学理念时,首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雅斯贝尔斯在《大学的理念》和《什么是教育》中,都对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大学的自由尽管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实用主义、专业主义盛行,但是雅斯贝尔斯始终认为“大学的理想始终存在着,只要西方国家的大学里,还把自由作为其生命的首要原则,那么实现这种理想则依赖于我们每一个人,依赖于理解这一理想,并将它广为传播的单个个人"o[2]14°在雅斯贝尔斯看来,“大学也是一种学校,但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牛的科学思维方式。大学牛要具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并带着批判精神从事学习,因而拥有学习的自由,而大学教师则是以传播科学真理为己任,因此他们有教学的自由”39可见大学是教师教学自由与学牛学习自由的家园。在雅斯贝尔斯看来,自由是作为西方国家大学生命的首要原则,自由是大学牛存的必要条件。没有自由,大学便失去了牛命,纵然有其形式,也是没有灵魂的干尸。再者大学是追求真理的地方,没有自由,追求真理就无从谈起,这是大学自由的根木原因。然而“大学的观念”中所说的“自由”并不仅仅是日常概念中的不受约束和限制之意,雅斯贝尔斯所主张的学习自由、教学自由首先强调的是大学牛作为独立的个体应该坚持的独立思考、自我抉择并各负其责,在与自我的交往中、在自由学术中获得成长。其次是大学教授们也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他们的职责是通过学问传授真理,因此他们也必须有“教的”自由,这些都是由大学的木质所决定的。\n(二)大学的理想那么大学又是干什么的?这是高等教育家建构自己大学理想时必须考虑的问题。雅斯贝尔斯基于对大学本质的认识,他指出,“我们一致认为,大学有四项任务,第一是研究、教学和专业知识课程;第二是教育与教养;第三是生命的精神交往;第四是学术”[2]H9o他认为,每一项任务都是大学理想的生命整体的一部分,大学的四项任务就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大学的理想,即“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二、学术自由背景下大学教师和学生的素养(-)学术自由在雅斯贝尔斯看来,大学教师独立思考、研究和传播真理,实现大学的理想和任务,都离不开学术自由。它是研究与教学有机结合的有力保障,也是大学教师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他认为,学术自由是大学生活的活力源泉,没有学术自由,就会丧失大学的精神牛活。学术自由意味着学者和教师可以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研究,以自己认为适当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学术自由类似于宗教自由。学术自由“只有在学术目的和对真理的忠诚被考虑进来的地方”,它才可能存在。⑶腐对于大学教师而言,拥有学术上的自由是必需的,是大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为只有自由才能养成大学富有牛机的气氛。对于教师来说,他们所需要的学术自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研究自由。大学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他们应该有独立开展科研的权利,即可以自行处置实际的研究课题,自己做出有关决定,只对真理负责,拒绝服从任何权威。其次是教学自由。因为大学教师是知识与真理的传播者,因此他们有教学的自由。他指出,学术自由不仅要延伸到科研和思想领域,还要延伸到教学领域,“因为思想和科研需要挑战和交流,这要由教学活动来提供?,0[3],85他强调,“大学需要绝对的教学自由。国家担保大学享有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的权利,而不必受党派政治的控制,也不必受任何通过政治、哲学或者宗教意识形态所传达的高压的控制”。⑶炳总之,学术自由为大学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自由的精神家园,使教师能够在自由的空间里教育学牛,为学牛的发展服务。教师如此,那么学牛也应当有学习的自由,雅斯贝尔斯至少从三个方面谈到\n了学生需要自由的原因。首先从成熟的角度讲,大学生已是成熟的个体:“原则上,学生有学习的自由,他再也不是一个高中生,而是成熟的、高等学府中的一分子。如果耍培养出科学人才和独立的人格,就要青年人勇于冒险,当然,也允许他们有懒惰、散漫,并因此脱离学术职业的自由。”诙6其次从自我责任来看:“大学应始终贯穿这一思想观念:即大学生应是独立自主、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他们已经成就不需耍教师的引导,因为他们能把自己的生活掌握在手中。”[21147高等学府的本质在于,对学生的选择是以每个人对自己负责的行动为前提,他所负的责任也包括到头来一无所成、一无所能之冒险。”曲了最后从精神生活、创造、研究和批判的要求来讲:“如果人们要为助教和学生订下一系列学校的规则,那就是精神生活、创造和研究的终结之FI。”[21146"如果经过严格条件挑选出来的大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仍要走一条由学校规定、控制的安稳之路,然后达其终点,这就不成其为大学了。”“大学并不是一个指挥所,不是一所按部就班的学校。”[2]l?l“大学生还有其特殊性:大学生除学习知识外,述要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带着批判精神从事学习。没有学习的自由,大学生就不可能完成这些任务,就不会成为一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⑵⑶任何对学习自由的干涉在他看来都是“大学教学的原罪”。⑷如因此真止的大学就必须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真正自由,真正实现大学自治。(二)学术自由背景下大学教师的基本素养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是一种特殊的学校,是一个由学者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追求真理的社团。大学教育应以培养“全人”为目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拥有学术自由的前提下,具有以下基本素养:1・大学教师应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我们知道,无论在中学还是大学,教师在学生中是有一定地位的,教师的言行及思想品徳对学生有形无形地在起着一定示范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作为肩负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专门人才和接班人的大学教师,理应具有优秀的思想品徳素养。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因为“教育依赖于精神世界的原初生活,教育不能独立,它要服务于精神生活的传承。……在我们时代里,精神命运必然决定教育的内涵"o[5]42这种蕴含灵魂的教冇,就必须要求教师要有具有合格的灵魂,具有“对于真理的极端献身精神”和对教育的“虔敬之心”,这也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对于教师而言,“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得不像一个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热爱自己的事业,了解教育的内涵,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对教育无限忠诚,使教育成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再者,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然而对待学生更需要爱。雅斯贝尔斯认为,爱与交流的行为是人的天性的重要一维。学生对爱与交流的渴望,耍求教师富有\n爱心,能在“世界、教育和人类实践”中敞开自己的心扉,与学生进行人格平等的爱的交流。因为“爱只会在相同的水准上与爱相遇;爱在与爱的交往中而成为自己。”在他看来,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把生命提升到真正存在的境界,是教育的原动力。首先,它有助于实现人的最大潜能,达到自我升华。其次,有助于学生认识一切事物。雅斯贝尔斯罪常认可苏格拉底的学生观,他耍求教师应像苏格拉底那样爱学生,不断为学生创造爱与交流的环境,用自己的爱来影响学生的一生。2.大学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大学教师面对的是成熟、独立和精神已有所追求的年轻人,而不是幼稚无知的孩子,在本性上看,这些学生拥有无限的求知欲和自己的见解,对于真理,他们更加敏感,因此就必须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教师在面对他所了解的一切事物、学问的意义和生活的现实,必须打开心扉,达到觉醒,这样才能实现大学培养“全人”的目标。再者,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雅斯贝尔斯强调,“教给学生一种不仅包括他所研究的特殊领域,而且也涵盖了所有知识门类的整全意识”,应该提上大学的工作H程。如果丧失了与这样一种学问理念相互关联的意识,或者在实践中杜绝学生饯行这个理念,那整个学校教冇工作,常规方法和知识体系的掌握,都将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种种现实状况,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3.大学教师应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永无止境的追求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生在大学里不仅仅要从教师那学到知识,更重耍的是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这就要求大学生应独立思考,正确判断,批判性学习,从而做出自己人生路上的正确选择。然而学生的这种独立思考、判断、研究问题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具有独到见解和追求的教师的启示与引导。因此,在雅斯贝尔斯的心目中,理想的大学教师是“具有独到精辟见解的学者,而并非是那种掉书袋的研究者。”⑸⑷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启示和引导学生去“爱智慧和追求精神之根”,在自由的氛围中从事交往、讨论、思考和研究,使大学的思想活动充满“精神”。他指出,大学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真正寻觅到实现精神生活与教学、研究并重的道路”,⑸⑷如果离开了精神活动的背景,“只讲书本,不谈哲学;只做实验,\n不研究理论;只叙述事实,而没有理论概括;只有学术的方法训练,而精神贫困;那么,这样的大学必定是贫瘠的大学”。同⑸"2生活在这样的大学里的大学生的灵魂必定是“匮乏而不健全的”。因此,在大学里“最关键的是具有独到见解和追求的教师,他在学生中所发生的作用是极大的"o[5]352.大学教师应是集研究与教学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大学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要以身作则,指导学生,让他们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因为研究,教师就变成了活学问的本身,知识就不再是死知识,能够独立地引导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求知过程,从而也就能引导学生接触到科学的精神。其次教师是知识传播者,也就是教学者。“通过他的循循善诱,在学生心中引发出同样的动机。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四教别人,而一般的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硕的东西”。⑸战因此研究与教学的结合不仅有助于真理的敞亮,而且有助于学生生命的成长。(三)学术自由背景下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在学术自由背景下,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面对这个问题,雅斯贝尔斯首先对当时大学流行的培养科技人才的目标进行了抨击。他指出,大学“培养出来的科技人员只是为了服务某些目的的专业工人,他们所受的并非教育,因为技能的实习、专门的学问还不能算是成为人的培养,连科学思考方式的训练也不能算,也不是理智的培养或精神生活的培养,科技教冇也没有教他们参与每个时代都有创新内容的人类历史的延续”。⑹大学不是为社会培养工具的工具,而是把人培养成为真正的人。“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播事实和技能,而且是造就全人。”⑺虽然雅斯贝尔斯没有给“全人”一个明确清晰的界定,但是我们从其论述大学理念中可以总结出学术自由背景下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1.大学生应具有基本的科学态度大学生已经不是中学生,他们是具有一定能力、缺乏经验的研究者和学者,具有独到的见解与观点。他们要求教师不再是呆板的教书匠,因此他们自身就必须具有基本的科学态度。这种科学态度表现在:能够客观地认识和分析事物,具有怀疑和质问一切的精神,具有创造精神,实事求是,反复推敲,对相反的可能不断斟酌和自我批判,对事物进行谨慎而有保留的判断,并对这一判断的界限和适用范围进行检验。2.大学生应具有独立性和责任感\n雅斯贝尔斯指出:“大学的原则是在智力领域提供各种工具和可能性,引导每个人达到科学的前沿,培养学习者自己决策、自己负责的能力……大学需耍无限的求知欲望,由于学习和个人的主动精神是密切相联的,因此大学的目标就是追求独立性和个人责任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口欣我们要说,在大学的本质中,虽然会出现最后什么都没有学到,什么也不会的危险,但是每个人对自己自身的态度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必须进行选择,因此大学生就必须具有独立性和个人责任感,能够独自面对一切难题。1.大学生应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在学术自由背景下,大学教师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例外。虽然我们在进入大学后都要分专业,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培养,但是专业训练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是为了需要专门知识和技能的特定职业而进行的训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所要培养的“全人”,不但要有专业技能,而且要有“整体知识”,知识面要广,这样才能够适应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2.大学生应具备适宜的个性特征雅斯贝尔斯指岀:“如果大学教育成功地造就了全人,那么它就加强了他的适宜的个性特征。”这些个性特征包括:“倾听争辩、理解力、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诚实、纪律和坚强。”⑺66但他同时也指出,这种个性特征不是有意识的目标,而是同时产生的副产品,即在追求学术和智力发展的目标过程中所形成的。这就要求大学的教育不是制造工具的流水线,而是造就活生生有个性的人才。三、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理念对我国的启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对学术自由、教学自由的关注越来越多,这对于促进高校学术繁荣与发展产牛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虽然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繁荣、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日益彰显,但是我们看到大学牛的发展并没有如人所愿,他们没有成为学术自由背景下造就的“全人”,而是成为了知识与技术的承载者、工具,他们被预设的专业、课程计划、各类专业知识的标高限制着、规定着,从踏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就开始选择就业市场的热门专业,紧盯着市场的需求,那么何谈兴趣与自由。我们不得不说,雅斯贝尔斯对当今教育的遗憾与不满也是我们的遗憾与不满,当今教育的发展仍是带着浓重的经院教育与师徒式教育的味道,学校给予学\n生的仍是“毫无创新精神”的教育,学生接受的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是“白纸黑字的书本”,是“现成的结论和答案”,环是一场场各种各样的考试。教育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当下,为了实用,或者更直接地说,是为了考试,为了就业。大学教会学生“正确地做事”,而不教育他们“做正确的事”;学生学习“何以为生”,而不关注“为何而生”。大学常被“社会适应论”所陶醉,而其与生俱来的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不知不觉中被过分的功利追求和短期效应所冲淡甚至悄然失落。缺失了精神和观念的大学丧失了对和谐发展的人的塑造,消解了深刻的思维和批判精神,成了一种有限的、物化的训练式教育。尽管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呼吁耍进行创新教育,然而我们的高等教育却在塑造“平均化、机械化、大众化”的大学生,像工厂里生产标准件一样,把大学生变成可以用任何其他人代替的那种失去了独特个性的人,所不同的仅仅是用知识、技能装饰了而已。面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境遇,我们是否应该做些什么?中国的大学应该是什么?中国的大学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们有必要对大学教育本质进行重新认识,或者说回复大学教育之本义,强化其备受漠视的精神定位。大学迫切需耍“反思大学本身所应具有的基本特点”,“重新标举大学的力量和观念”。大学要有自身的文化,不论是校训、学风等凝聚的理念文化,述是先进管理制度所蕴涵的制度文化,或者图书馆、阅览室、标志性建筑等代表的科学与人文气息,大学总要体现一种除却可知可见的物质之外的精神内涵,使人身在其中能有所思有所感,能够在精神气质甚至言行举止上有所提升,从而实现个人整体的超越。大学耍成为自由的、开放的、广博的人才成长基地,要在物化的有形组织之外,确立自己的精神立足点,以真正成为丰富和发展个体生命的精神家园。尽管周围的世界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但是我们的教育,应当始终都耍坚持它的本真,将人类一代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充满真正学术自由气氛的大学里不断丰富自己,不断追求真理,否则大学就会成为“知识的批发商”,成为为社会制造工具的工具,成为社会的傀儡。总之,高等教育应是一个在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背景下研究高深学问、传承文化、培养新人的机构,大学如若没有教师的教学自由和学生的学习自由,没有个性发展,就意味着创造性的毁灭。何以我们的大学生学习比四方国家大学生刻苦,基础知识也比他们牢,可就是创造力不够?显然与我们的大学教育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无教学自由,无学习自由,无个性发展有关。因此,大学要有自己的理想,以人为本培养活生生的个性化的“人”;为实现这一理想,大学在改造组\n织结构之余,更要实现思想观念的内在转变,在精神和行动上彰显教育之本义、保障学术之自由,以此重塑大学的精神生活、促进师生的自由成长。\n参考文献:[1]雅斯贝尔斯.雅斯贝尔斯哲学自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盖伊.魏玛文化[M].刘森尧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4]萨尼尔著,张继武、倪梁康译.雅斯贝尔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5]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雅斯贝尔斯.雅斯培论教育[M].中国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3.[7]KarlJaspers.TheIdeaoftheUniversity[M].LondonPeterOwenLtd.,196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