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5.30 KB
  • 2022-08-27 发布

老子政治哲学与赫拉克里特政治哲学比较研究

  • 4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分类号:B223.1学校代码:10697密级:公开学号:201520411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DISSERTATION老子政治哲学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比较研究学科名称:中国哲学作者:周心怡指导老师:赵本义教授西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二○一八年\nAComparativeStudyonthePoliticalPhilosophyoflao-tzuandHeraclitusAthesissubmittedtoNorthwest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inChinesePhilosophyByZhouXinyiSupervisor:ZhaobenyiProfessorJune2018\n\n摘要摘要在东西方历史的“轴心时代”,东方的中华大地上的诸封建邦国和西方的古希腊地区都上演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大戏,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政治哲学。其中老子的政治哲学和赫拉克利特的政治哲学是这一时期政治哲学的重要代表。老子是东方哲学思想巨人,在政治智慧领域提出了在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中,阐释以了以“自然”为法则的政治哲学,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哲学发展产生了持久深远的影响。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朴素辩证思想的奠基人,阐释了以变动不居的火为本原,按照矛盾性的“逻各斯”规律来演变的哲学思想,并将其运用来解说城邦政治的变动,提出了对城邦政治改革和奴隶主贵族专制向奴隶主民主制转变的看法,形成了以必然性为原则而诉求静观其变的政治哲学。他们的政治哲学对各自的文化和政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更深入地解读他们的政治哲学以及中西方政治哲学和当代政治哲学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这一研究领域增添色彩。本文首先在梳理老子政治哲学、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以及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时代背景、理论背景、思想文本三个角度,分析了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思想背景的异同点。其次,阐述了二者政治哲学的逻辑起点“道”与“逻各斯”、二者的辩证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以期来理解两者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治国方略上的异同。再次,从无为而治、绝圣弃智、圣人之治、小国寡民四个方面阐述了老子政治哲学的基本内容,从正义、贤人政体、法律三个方面探究了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基本内容,然后对二者政治哲学的上述基本内容及其架构加以比较,以期具体理解两者在思想要素和思想体系上的异同。最后,探究了二者对当时社会的作用和历史影响,通过对二者社会作用的比较,试图剖析二者现实意义和当代启示的异同。从而为深化解读二者的政治哲学思想,同时也为二者政治哲学的现实价值提供新路径。关键词:老子,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比较研究I\n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Axialage"ofthehistoryoftheeastandthewest,theeastofthefeudallandandthelandinthewestregioninancientGreecewerestagedfar-reachingpoliticaldrama,showingthespecialpoliticalwisdom,formedthemanifoldblessingsthatlieinpoliticalphilosophy.TheLaotze'spoliticalphilosophyandpoliticalphilosophyofHeraclitusisanimportantrepresentativeofthisperiod'spoliticalphilosophy.Laotzuisgiant,easternphilosophythoughtisputforwardinthefieldofpoliticalwisdominthephilosophicalsystemof"tao"asthecore,theinterpretationtothe"nature"astheprincipleofpoliticalphilosophy,onthelaterdevelopmentofChinesepoliticalphilosophythelastingfar-reachinginfluence.HeraclitusisthefounderofthesimpledialecticalthoughtinancientGreece,illustratesthechangingoffireastheprinciple,inaccordancewiththe"logos"lawofcontradictiontotheevolutionofphilosophy,anduseittoillustratethecity-statepoliticschanges,proposedtothecity-statepoliticalreformandslavearistocraticdespotismtoslaveownerdemocracy,formedbasedonprinciplesofnecessityandappealtosittightpoliticalphilosophy.Theirpoliticalphilosophytotheirownculturalandpoliticaldevelopmenthavehadaprofoundimpact.Inthispaper,usingavarietyofresearchmethods,tofurtherinterprettheminwesternpoliticalphilosophyandpoliticalphilosophy,andtheinnovationofthecontemporarypoliticalphilosophyhasimportanttheoreticalsignificanceandpracticalvalue,toaddcolortothisresearchfield.Thisarticlefirstcombinlaotez'spoliticalphilosophy,politicalphilosophyHeraclitusandonacomparisonofthetwo,onthebasisoftheoreticalresultsfromtheerabackground,theoreticalbackground,thoughttextthreeangles,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amongtheideologicalbackgroundofLaoziandHeraclituswereanalyzed.Secondly,thispaperexpoundsboththelogicalstartingpointofpoliticalphilosophyof"tao"and"logos",thedifferencesandsimilaritiesinordertounderstandthedialecticofthepoliticalphilosophyof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onthebasicconceptsandstatecraft.Again,fromthelaissez-faire,abandonsacramentandwisdom,governingofthesaints,asmallcountryfourII\nAbstractaspectsthispaperexpoundsthebasiccontentofLaotze'spoliticalphilosophy,fromthreeaspects,sage,legaljusticetoexplorethebasiccontentofpoliticalphilosophyofHeraclitus,andthentothilosophyofthebasiccontentandarchitecturearecompared,inordertodetailedunderstandingofboth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onideologicalelementsandideology.Finally,explepoliticalphorestheeffectsonthesocialandhistoricalinfluence,bycomparingthetwosocialfunction,tryingtoanalyze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ofbothrealisticsignificanceandcontemporaryinspiration.Todeepentheinterpretationofthetwopoliticalphilosophy,aswellastherealityvalueofpoliticalphilosophyprovidesanewpath.Keywords:Laotzu,Heraclitus,politicalphilosophy,comparativestudyIII\n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第一章绪论............................................................11.1选题背景..........................................................11.1.1老子政治哲学的研究现状......................................11.1.2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研究现状................................31.1.3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比较的研究现状......................41.2研究思路与方法...................................................51.2.1研究思路...................................................51.2.2研究方法...................................................51.3研究内容..........................................................61.4研究意义..........................................................61.5研究的创新之处....................................................7第二章老子政治哲学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思想背景的比较....................82.1两种政治哲学时代背景的比较........................................82.1.1老子政治哲学的时代背景......................................82.1.2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时代背景...............................92.1.3两种政治哲学时代背景的异同................................102.2两种政治哲学思想渊源的比较.......................................102.2.1老子政治哲学思想渊源.......................................102.2.2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思想渊源.................................112.2.3两种政治哲学思想渊源的异同................................112.3两种政治思想文本的比较...........................................112.3.1老子政治哲学的文本.........................................122.3.2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文本...................................122.3.3两种政治哲学文本的异同.....................................13第三章老子政治哲学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理论形态的比较...................133.1两种政治哲学的理论形态的本体依据比较.............................13IV\n目录3.1.1老子政治哲学的理论形态的本体依据——道.....................133.1.2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理论形态的本体依据——逻各斯...........143.1.3两者政治哲学的理论形态的本体依据的异同.....................153.2老子与赫拉克利特理论形态建构的基本方法比较.......................163.2.1老子理论形态建构的基本方法思想——辩证法...................163.2.2赫拉克利特理论形态建构的基本方法——辩证法.................173.2.3两者理论形态建构的基本方法的异同...........................18第四章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内容的比较..............................194.1老子政治哲学的内容...............................................194.1.1无为而治...................................................204.1.2绝圣弃智...................................................214.1.3圣人之治...................................................214.1.4小国寡民...................................................224.2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内容.........................................234.2.1正义就是斗争...............................................234.2.2贤人政体...................................................244.2.3正义就是法律的统治.........................................264.3二者政治哲学内容的异同...........................................27第五章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历史影响与当代启示的比较...............295.1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历史影响的比较.........................295.1.1老子政治哲学的历史影响.....................................295.1.2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历史影响..............................315.1.3二者政治哲学历史影响的分析.................................325.2二者政治哲学的当代启示...........................................32结论..................................................................34参考文献:..............................................................35一、著作部分........................................................35二、期刊部分........................................................36三、学位论文........................................................37V\n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38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39VI\n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政治哲学是人类对现实政治生活中行为的反思,然而在东西方文明中都存在着这种反思。在古希腊时代,政治哲学以城邦为基础思考“正义”的观念,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有文字记载先哲对天与民、道与德、君与民等关系的讨论与思考,同时也是在为现实政治秩序寻找出路,这种与政治生活并行的政治思想进行反思诉诸的表达形式,就使得政治哲学成为哲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当代政治哲学研究的深化,比较政治哲学研究选题逐渐增多,老子政治哲学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当代价值的提出,也为本文选题做了铺垫。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比较政治哲学的关注度持续上升。首先,原因在于伴随当代中西政治哲学文化的汇通,构建政治共同体的诉求日益明显;其次,自然过程与社会过程、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自然政治与强力政治之间的冲突,为比较政治哲学提供现实背景;最后,德治与法制的冲突,使我们去追溯两种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中西政治哲学史比较提供理论缘由。因此,本文选择了德治与法制的两位奠基人的政治哲学进行比较,试图解读二者的异同点以及寻求政治哲学研究的新路径。老子与赫拉克利特的生存时代都充斥着战乱,人民饱受疾苦,疆土分崩离析,外敌强势入侵,且他们都提出了朴素辩证法的哲学思想,而且都具有和谐的观念,虽然这种和谐观的本质有所不同,但不得不承认,它们二者的政治哲学存在异同点。1.1.1老子政治哲学的研究现状尽管老子的政治哲学是老子哲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老子哲学的文本和后世对其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在把其政治哲学放置在“道论”、“本体论”或世界观的研究之中,直到本世纪才成为一些研究者独立把握的对象。自先秦时期的学者对老子政治哲学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较为发达,其中也不乏有老子思想的比较研究,例如道家学派内部的比较研究,老子与东西方其他哲学派别哲学家比较研究。但与古希腊政治哲学流派的比较研究也是近几年才展开的。近代以来,我国学者关于老子哲学思想的研究有两种方式。首先是综合史学流变的诠释。一部分学者对老子思想的研究集中体现在梳理中国哲学史的过程中,如胡适的《中1\n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史》,郭启勇的《中国哲学史》,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等学术专著。在这些著作中,著者往往以《老子》文本和时代背景为基础,诠释老子的天道观念、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等思想,为我们老子政治哲学研究做好了学术铺垫。其次是专门问题的解读,还有一些不是学术史类的专著,也旨在阐释老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使得老子政治哲学的研究成果丰富。如早在战国时期就有韩非子著有《解老》、《喻老》两篇,还有影响深远的三国时期魏国王弼的《老子道德经章句》,被视为注释《老子》的经典,近代有钱穆的《庄老通辩》、陆永品的《老子通解》、牟宗三的《政道与治道》,现代有陈鼓应的《老庄新论》等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老子的思想或对比与其他思想家的思想,探究老子哲学的维度。在诠释老子哲学思想的同时,大部分学者是以宇宙论为基础,进而深入到人生哲学,最后阐发政治哲学要义。在中国新生代的道家思想研究的代表中,陈鼓应作为其中举足轻重的带头人,在其专著《老庄新论》中,运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创新方法,通过对史料的整理、校对和辨伪,阐发出对老子人生、政治哲学系统独到的理解和解释,并对老子的有无、动静及其体用观作出适当说明,多角度对比老子与先秦各流派的思想进行比较,证明道家在先秦哲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主干地位。本书研究老子的部分,以先秦学术发展顺序(老子先于孔子)的合法性论述为起点,在郭店简本中分析老子尚仁及守忠等重要思想,最后解读整个老子哲学体系及历史地位。最近几年,出现了专门研究老子政治哲学的著述。在知网上搜索到的关于老子政治哲学研究的文章就有六千多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关于老子政治哲学的研究。比如夏阳的《老子政治思想研究》,就在政治哲学的视域中,以“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为切入点,以探讨君、民关系为线索,试图诠释老子“绝圣弃智”、“圣人之治”、“小国寡民”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等一系列政治哲学,深入的了解老子的道对其政治哲学既深又广的影响。余权华的《老子政治哲学浅析》一文中,以逻辑架构的起点宇宙论为基础,论述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是自然无为,并分析多种对自然无为的解读,揭示自然无为的确切含义,最后以老子“圣人治世”为落脚点,探寻老子政治理想的现实意义。还有一些文章从无为而治、权术阴谋、小国寡民、绝圣弃智等中,选择一个维度诠释老子的政治哲学。从近代开始,国外学者对老子哲学和老子政治哲学进行了研究,西方近代学者更多的是关于老子的“道”以及辩证法的相关问题。例如康德论述“无”这一概念,他认为2\n第一章绪论老子讲上善在于无,也就是讲通过与神格相融合,从而通过消灭人格,而取得神格意识。黑格尔认为老子不同于孔子,不仅仅只是一种常识道德,他是有思辨的哲学的。2O世纪以来,西方的老子研究的显著特点是以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研究为主,其中新的观点是将《老子》思想与科学发展结合起来。海德格尔在《语言的本质》一书中诠释了他理解的“道”是一种深刻意义上的“道路”,其中隐藏着思想或者语言的秘密。他认为当今的世界已完全被要知晓现代科学的欲望所主宰的危机与道家思想关系是,欧美人士通过与古希腊思想家们进行对话再进而与东亚世界进行对话以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智慧与途径。而海德格尔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老子的“道”有可能代替现代科学技术的统治地位。又如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JosephNeedham1900—)、日本当代物理学家汤川秀树(1907—1981)、西方的物理学家J·卡普拉(ForsterCapra)都认为老子的思想具有准科学性,并且从史学角度上讲道家思想提供了中国传统科学的原型。1.1.2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研究现状在古希腊哲学史上,赫拉克利特被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其后古希腊很多重要的哲学家,如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学派、怀疑派等,虽然不完全认同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但是在他们分别的哲学思想中都可见赫拉克利特对他们的影响。赫拉克利特对近现代西方哲学也带来了很大的启发。长期以来,对赫拉克利特哲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自然观和辩证法的解读上,而对其政治哲学的研究著述相对较少。近年来,国内对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希腊哲学史或古希腊政治哲学的发展脉络中来加以梳理。如汪子嵩的《希腊哲学史》、叶秀山的《西方哲学史》、赵本义的《古希腊政治哲学》、杨适的《古希腊哲学探本》等。一方面是把其放置在以古希腊哲学或古希腊政治哲学的发展为大背景,在探讨正义社会秩序的同时,较为完整地阐释了赫拉克利特的政治哲学。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从不同的维度阐释赫拉克利特的政治哲学的论文:以赫拉克利特存世的残篇文本为基础,在奴隶主民主制萌芽,即将取代奴隶主贵族专制的时代大背景下,解读赫拉克利特的政治哲学思想。如徐耀新的《赫拉克利特的政治倾向再探》等。从赫拉克利特“火”本源、逻各斯的自然哲学出发,诠释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的正义范畴,并探究其正义思想的政治实现路径。如李安乐的《试论赫拉克利特的的政治哲学萌芽思想》,万韩、张晓伟的《古希腊自然哲学时期的正义思想及其政治实现》,高凤仪的《试析前苏格拉底政治哲学萌芽思想》,肖娜的《政治哲学的雏形:赫拉克利特思想管窥》3\n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等。西方研究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持久而弥新,一方面是把其放置在古希腊哲学史中加以研究。如梯利的《希腊哲学》与《西方哲学史》、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奎那尔·西尔贝克的《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当下》等,以梳理古希腊哲学史脉络为基础,解读赫拉克利特的政治哲学。一方面是将其置于古典政治哲学史研究中,如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史》、罗尔斯的《政治哲学史讲义》等。另一方面是关于其著作残篇、辩证法以及整体思想系统性的诠释。如:列宁主要关注的是赫拉克利特辩证法的研究,主要理论体现在《拉萨尔<爱菲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中,德国迪尔兹1913年发表的《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残篇》,Barnes的《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卡恩(Kalln)的《赫拉克利特的艺术和思想》,拜沃特(Bywater)编订的《以弗所的赫拉克利特的残篇》等。这些国外学者的著作,拓展了我们研究赫拉克利特哲学思想的维度,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逻辑架构,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1.1.3老子政治哲学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比较研究现状梳理老子的政治哲学和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学术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国内对老子政治哲学的研究视野宽广、认识深、维度多样,而对于赫拉克利特哲学的研究,关注较多的是他的自然观和辩证法,对他的政治哲学的关注得相对较少。在西方,研究赫拉克利特哲学思想的著述较为丰实。大多数成果是关注他的自然观和辩证法,对其政治哲学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果。而对于老子哲学研究。则注重其道论和辩证法,深入解读老子政治哲学思想的作品较少。因此赫拉克利特的政治哲学研究相较于老子可以借鉴前人学术成果要少很多。近年来,随着中西文化之间的深层交流,中西比较哲学兴起,老子哲学与赫拉克利特哲学的比较研究的得到了关注,出现了一些成果。在这些学术专著与研究成果中,直接论述老子政治哲学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比较的相对较少,但对两者哲学其他相关问题的比较相对较多。国内在这方面的著述主要有:在两种人文语境下对两者辩证法的对比。如岳磊磊的《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比较研究》、刘植强《浅析老子与赫拉克利特哲学思想的异同》等。通过探究“道”与逻各斯的异同,引申到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思想的异同。如李命权的《老子与世界圣贤们的对话--以老子的“道”概念为中心》、尧必文和姜文有的《赫拉克利特与老子思想之比较》、李民胜的《老子的“道”与赫拉4\n第一章绪论克利特的“逻各斯”之异同》等。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比较还有待拓展。1.2研究思路与方法1.2.1研究思路纵观东西方历史时间表,老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和赫拉克利特所处的古希腊时期大致处于同一时代,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朴素辩证思想,是中国和古希腊哲学史上两朵并蒂绽放的奇葩。本文以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文本的解读比较为基础,通过历史背景的研究与比较掌握其思想所体现的时代演化和政治发展精神的实质和差异。由此,进一步把握两者政治哲学的主导理念及其异同。以主导理念为纲,研究思想内容与架构的异同。对于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应以当时的时代和当时已有的学术理论为背景,以他们各自的人生境遇为前提,从“道”与“逻各斯”出发,探寻老子小国寡民等政治思想与赫拉克利特古希腊正义城邦的异同,并揭示其带来的历史影响及当代启示。1.2.2研究方法本文以老子与赫拉克利特的哲学起点“道”与“逻各斯”为出发点,探究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异同,以及对后世的历史影响和当代启示。在此基础上,本文综合运用了其他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观察与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法、历史分析法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着眼于政治哲学比较的相关问题,致力于对老子与赫拉克利特予以探讨。第一,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以及搜集相关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相关资料。一方面着重于对老子与赫拉克利特分别的政治哲学探究;另一方面,将两者的政治哲学进行比较;再一方面,借鉴他人文献中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第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老子与赫拉克利特哲学发展逻辑的研究,结合对文献的分析,来诠释两者政治哲学的异同。第三,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研究,进而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找到真正符合中国特色、真正符合当代具体国情的政治5\n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出路。第四,理论联系实际法。分析了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异同后,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大背景,分析其学说对当代的启示。1.3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是在中西比较哲学的视域下,探究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内容以及异同点,并从哲学史脉络的角度,诠释他们思想的历史影响和当代启示。第一章主要梳理了老子政治哲学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学术研究背景,以及比较二者政治哲学的当代研究成果,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是以往学者较少涉及的领域。第二章主要是对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思想背景的比较,具体探究了二者时代背景、理论背景还有两种政治思想文本的异同点,从思想来源的角度探究了两种政治哲学的异同点。第三章是从两种政治哲学思想形态的基础出发,阐释“道”与“逻各斯”还有二者的朴素辩证法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为探究二者政治哲学内容的异同做铺垫。第四章是对二者政治哲学内容的异同进行分析,试图更深层次的把握其政治哲学之间的联系。第五章是揭示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现实意义与启示,进而思考二者政治哲学在现实社会中的价值导向。1.4研究意义第一,老子与赫拉克利特都是中西方哲学史上有杰出贡献的重要人物,但对于二者政治哲学比较研究少有人涉足,本文从老子与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出发,遵循两者哲学的逻辑发展架构,对其政治哲学的理论形态进行比较,把握其融贯中西、汇通古今的政治哲学的主导精神和思想脉络,既能为这一研究领域添砖加瓦,也能更加深入地揭示中西政治哲学的异同。第二,反观当代中国社会,研究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拓宽维度,需要与世界哲学交流互通,以及将它置于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中去看。在当代哲学发展中,比较哲学方兴未艾。众多哲学研究者努力尝试突破实现地域、文化、民族、国别、流派、专6\n第一章绪论业的壁垒,对中西方哲学思想进行梳理比较。试图对中西政治哲学的起源及其主要代表的理论体系、思想特征与基本概念等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本文也是立足于此,特别是通过在中西传统文化起根发源的政治哲学进行比较,推进当代政治哲学研究持续深化。第三,当今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的主导潮流,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加强国际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交流是这种合作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深入理解各种政治文化、政治哲学,特别是中西政治哲学的异同,才能促进当今人类政治共同体的建设顺利进行。本文也是希望通过老子与西方哲学先哲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不同维度的比较,在面对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时,寻求其政治实践的现实意义。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深层次挖掘中西政治哲学的现实关照具有重要意义。1.5研究的创新之处本文在中西比较哲学的大背景下,比较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异同点,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添砖加瓦。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首先,选题创新。以往关于老子与赫拉克利特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两者的道与逻各斯、朴素辩证法、语言、文化符号、逻辑与修辞等写作特色,和谐思想等方面,和二者政治哲学比较相关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试图比较两种不同形态的政治哲学,找到会通之处作为切入点,理清两种思想的思想渊源和特质差异。因此,本文的议题具有创新性。其次,内容创新。文章从老子与赫拉克利特哲学思想的内在核心概念道与逻各斯出发,以古代朴素辩证法为基础,分析两种政治思想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逻辑架构,诠释《道德经》以及赫拉克利特《论自然》残篇所体现的政治哲学异同点。属于在内容形式上的一种创新,为古代政治哲学寻找现实意义,同时为“和谐”等前沿概念寻找理论来源。7\n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老子政治哲学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思想背景的比较老子生活的先秦时代,百家争鸣、才思如泉涌,赫拉克利特生活的古希腊思想活跃、哲学流派林立,为老子与赫拉克利特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二者是中西方哲学史上引领一个时代的伟大哲学家,研究他们政治哲学的异同,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前提条件来看,必须首先考察两者政治哲学在思想背景方面的异同。从根源上说,思想是时代催化的产物,老子与赫拉克利特都处于雅斯贝尔斯所讲的“轴心时代”、马克思所讲的奴隶制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两位又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朴素辩证法的学说和思维方式。而且在政治关系中,与传统政治力量有着紧密联系,因而政治态度消极保守。但由于政治传统、国家制度和文化理念的差异,也使他们的政治哲学表现出不同的主题、理念和方略。因此,要论证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异同点,首先要阐释两者形成过程的异同。2.1两种政治哲学时代背景的比较2.1.1老子政治哲学的时代背景老子(约前580年——前500年)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东周末期,群雄争霸,一方面是北方戎狄的入侵,一方面是南方楚、吴诸国的壮大。当时的时代特点是,第一,诸侯互相侵略,许多诸侯都渐渐被十几个强国吞并了。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写道:“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1]”与此同时打破了固有的社会阶级,诸侯可以称王,大夫有时比诸侯还有权势,亡国[2]的诸侯甚至连奴隶都比不上。《左传》上描述的“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可见当时礼崩乐坏、政治动荡的社会环境。第二,长期战乱,国中百姓深受其苦,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诗经·唐风·鸨羽》中描述:“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监,不能艺稷[3]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第三,贫富差距大,政治黑暗,西周以来实行的宗法分封制受到严重冲击。老子自己描述当时的情形是“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1]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M].北京:中华书局,2001:154[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一)[M].北京:中华书局,2016:78[3]王秀梅.诗经(上)[M].北京:中华书局,2015:948\n第二章老子政治哲学与赫拉克利特特政治哲学思想背景的比较[4]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竽。非道也哉!”披露了奴隶主贵族统治者反正道而为之,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兴建宫室,致使田园荒芜,仓廪空虚,民不聊生,他们自己却身穿文采,佩戴利剑,酒饱食足,财货多余,因此老子称他们为“盗竽”,讽刺他们是强盗首领,由此可见老子对当时统治者以及政治大环境的不满与愤恨。在这种社会纷乱、政治黑暗、贫富不均、人民悲苦的时势下,一些饱学之士选择远离乱世乱政,从而催生出一个特殊的阶层——隐士阶层。老子曾任职“周守藏室之史”,后来因对时势失望而隐于关外,对政治社会采取旁观的态度,并且仍提出自己的思想体系,对现实社会的异化进行批判。陈鼓应在《老庄新论》中也表明,老子的朝廷职位是史官,他在记录历史的同时深切地体验到社会的剧烈变动,遂出关隐居起来,他的辩证法思想正是对这种动荡的反映。2.1.2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时代背景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前540年——前480年与前470年之间)诞生于约公元前540年的伊奥尼亚地区爱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当时该城邦是一个繁荣的港口,传说在公元前11世纪由雅典国王卡德馍斯的儿子德罗克罗和部分伊奥尼亚族人到这里兴建的。此后,该城邦逐渐成为伊奥尼亚地区的中心,而且是供应努力的最大市场,工商业也发展迅速。当时的时代特点有:第一,社会主要矛盾集中在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奴隶主之间。曾经爱菲斯的各种权利都垄断在贵族奴隶主手里,他们反对和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百姓分享权力,但工商业奴隶主主张民主政体,承认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百姓有参政权,主张在奴隶主内部实行不同程度的民主。此时的权力已慢慢从氏族贵族转向工商业奴隶主。第二,长期战乱,人民饱受其苦。波斯入侵,希波战争长达半个世纪,到了公元前494年雅各斯城邦爆发奴隶起义战争,战乱肆虐,平民百姓苦不堪言。社会矛盾日趋激化,赫拉克利特支持的贵族专制制度日益瓦解,身为贵族的赫拉克利特对自己地位的贬损深感忧虑和不满,他把爱菲斯的王位让给自己的兄弟,自己隐居在神庙中。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说到在赫拉克利特这里,哲学家开始从城邦中撤身而出,专研于学术,将哲学看做生命的意义。从赫拉克利特的生活过程上看,确实如此,他与城邦一直处于紧张的关系中。不过,赫拉克利特并不是完全地置身事外,在[4]陆永品.老子通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1249\n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他的著作《论自然》的言论中也可以看出赫拉克利特还是关注政事的,只不过是为了专心于思辨而远离群众过隐居生活。2.1.3两种政治哲学时代背景的异同通过上面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老子政治哲学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处在两个远隔万里没有直接联系的国家中的政治哲学,在时代背景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由此导致了两种政治哲学的生发过程具有可比性,这也使得两者所遇到的政治问题和政治架构有异同点,从而使两者的政治立场具有异同点。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处于战争多发,统治者骄奢无能,人民疾苦的乱世,引起了对现实政治秩序、社会矛盾的反思,产生了关于辩证思想的萌芽;另一点在个人际遇上,两人都在经历了对统治者的失望以后隐居起来,且在隐居时也不放弃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思,提出了休养生息、统治者不要过多干涉等政治思想。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所处的时代背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一,经济体制不同,老子生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赫拉克利特生活在古希腊的海洋文明。古希腊那时需要应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带来的灾难,而老子所处的环境相对良好。第二,在政治权力关系中的地位不同,二人的隐居原因不同,老子出函谷关,放弃“守藏室之史”的官职是因为对当时统治者和时势的不满与失望。而赫拉克利特放弃爱菲斯的王位主要是因为崇尚思辨,爱好自然有关。2.2两种政治哲学思想渊源的比较2.2.1老子政治哲学思想渊源老子史官出身,对典藏文集比较熟悉,老子的思想有一部分源自对《诗》、《书》、《礼》、《易》的批判,如:第二十二、四十一、五十七、六十九、七十八章中直接标明古人或圣贤的言论并加以评述。《国语·楚语》中说道:“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5]人作享,家为巫史,蒸享无度,民神同位。”因此,巫文化对作为史官的老子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但他阐释“天”、“地”、“人”、“道”、“自然”之间的关系时,褪去了天的神秘色彩,提出了道是一切的规律与法则。老子熟知周朝礼乐制度、文化典籍,他的著作也多用和《诗经》、《楚辞》、《左[5]左丘明.国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5:710\n第二章老子政治哲学与赫拉克利特特政治哲学思想背景的比较传》等风格相似的记言方式,他对时事的评述与批判,也和他史官时对历史的整合与解释有相似之处。2.2.2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思想渊源赫拉克利特诞生于公元前540-545年,比毕达哥拉斯和色诺芬尼晚,而又早于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可以看做是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向巴门尼德哲学的过渡。米利都学派与毕达哥拉斯学派都对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他的火本原学说就是对米利都学派“水、无定态和气”作为世界本原理论的延伸与反思。毕达哥拉斯已经意识到不少对立,并把这些对立看做万物的本原,但这些对立都集中在数之间的比例差异,赫拉克利特超出了毕达哥拉斯的哲学高度,他不仅更深刻地意识到对立,还认识到对立面的统一及其普遍性。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次,并且结合自然学派的思想达到了较高的理论水平。赫拉克利特哲学思想来源不可忽视的另一因素是宗教神话,比如:荷马史诗、俄西俄德神谱等民间神话蕴含着常识、哲学、艺术等原始知识形式。在《论自然》中,有关古希腊神话的概念有很多,神话思想深入他的哲学理论,如正义规律、神、魂等。2.2.3两种政治哲学思想渊源的异同通过两种政治哲学理论背景的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相同之处在于:第一,他们都受到了前人哲学思想的影响,传承和弘扬了古老的政治文化,保守着传统的政治理念,并有所超越和创新。第二,都受到了传统神秘神学思想的影响。第三,传统道德理念影响了他们的政治哲学。不同之处在于,老子受荆楚文化熏陶,在理论创新后形成了自己人本辩证的哲学思想,而赫拉克利特暗示自己自学成才,受到米利都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形成了自然辨证的哲学思想。赫拉克利特被称为晦涩哲人,他的文章风格有意采取神谕似的格言风格,用散文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他人如其学,他嘲笑博学多识,富有攻击性的思想;而老子则没有如此鲜明的人物性格,是一个相对平和的智者。赫拉克利特对前辈和同辈哲学家的批判明显多于老子。例如他说荷马只能看到眼前的虱子,俄西俄德分不清昼夜一体,毕达哥拉斯是个骗子等。11\n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两种政治哲学文本的比较2.3.1老子政治哲学的文本老子的哲学思想主要都汇集于《老子》这部著作中,这短小精悍的五千言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尤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广大的读者更加重视道家文化,就《老子》之书的发行量而言,除《圣经》外,全世界《老子》(包括各种译本)的发行量居世界第二。早在北齐时期,傅奕将于项羽妾墓中发现的古本,整理成《道德经古本篇》。1973年长沙马王堆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甲乙本,1993年荆门郭店出土了楚简《老子》甲乙丙本,这是目前我们能看到的《老子》最早的版本。随着《老子》文本的演变与定型,虽然学界普遍认为《老子》是老子初创,在战国时期才完全成型,但笔者认为其基本构架和语言风格都符合老子的论证逻辑和文风。因此,笔者认为《老子》是老子本人的著作。《老子》书中是运用哲理散文诗的写作形式,常用巧比曲喻、喻中设喻手法,段与段之间往往似断非断,暗含深意。这部著作从道论与德论两个方面阐释其哲学思想,其中包含许多其本人为拯救世人的政治哲学。他的政治哲学以“道”为逻辑起点,通过对“道”的逐步阐释,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和规律,“德”是“道”落于人间的体现,是人生的准则,从而将其应用于政治生活中,提出了“无为而治”、“圣人治世”、“小国寡民”等思想。2.3.2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文本我们对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都集中于后人的传记和他的著作《论自然》的残篇中,由于他的语言风格晦涩难懂,后人很难对它客观的描述。他晚年生活惨淡,著作也得不到妥善保存,以至于遗留下的残篇也很难形成清晰完整的逻辑论证,所以我们大多会参考时间轴上离赫拉克利特较近的人对他著作的评价来试图靠近他的思想。《论自然》是由语录和讽刺短诗组成的。泰奥夫拉斯托斯评价它像大杂烩,好像没有完成,更像是作者的随笔愁思。第欧根尼·拉尔修说《论自然》有三个部分,分别是宇宙学、政治学、神学。尽管我们找不到每个部分确切的连接点在何处,但我们可以看出赫拉克利特不但拓展了前人关于宇宙论的探索,提出了火本原的思想,还将眼光投放于人类领域,注重哲理的人类相关性。因此,政治哲学是赫拉克利特哲学思想非常重要的部分。12\n第二章老子政治哲学与赫拉克利特特政治哲学思想背景的比较2.3.3两种政治哲学文本的异同通过对《老子》与《论自然》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在写作手法、文本构成、文学载体等方面有很多异同点。相同之处在于:第一,二人都是通过完整系统的论证体系来直接阐释自己的哲学思想。第二,都是通过语言中的辩证法来论证政治哲学观点。第三,《老子》和《论自然》的残篇和其他哲学大师的著作比较起来都相对简短。第四,他们都是通过语录或散文短诗这种文学载体来表达对人类事务的强调,都有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批判与反思。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从写作风格上看,虽然二人的著作都意义深远,但老子的文本相对通俗易懂,文字表面意思容易解读,而赫拉克利特的文字晦涩艰深,所以后人才称他为“晦涩诗人”。第二,政治哲学论证的结构不同,老子是从道论与德论的角度论证其政治哲学,而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关注点集中在法论。第三章老子政治哲学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理论形态的比较结合后来政治哲学史发展,老子与赫拉克利特集以往政治哲学观念之大成,形成了自己体系化的政治哲学,为中西政治哲学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形态。这种理论形态的轴心线索、基本结构以及论证方式上有诸多异同,要比较二者哲学思想的的差异与会通之处,我们应当先从本体依据以及理论形态为着眼点,为研究二者的政治哲学构建基础。3.1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理论形态的本体依据比较3.1.1老子政治哲学理论形态的本体依据——道《老子》开篇就讲道,五千言中“道”字出现了七十四次,那么“道”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从辞源的视角探究其渊源。此字最早并非出自道家,但作为哲学范畴,则始于老子。道,原本的意思是指人走的道路,而后引申为方法、原则等,在老子之前,就已经有了“天道”、“人道”的说法。郑国子产说天道与人道的关系是天运行的轨道和人做事遵循的法则相距甚远,互不干涉。后来在老子这里,“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13\n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兮似万物之宗,……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老子》第四章),意谓道是万物源于道也归复于道,是充满着抽象概念的哲学范畴,并排除了原始宗教神的残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一次重要发展。任继愈先生解释道为世界万物的起源,它独立于其他东西,是唯物主义在中国哲学史上的萌芽。老子认为道是无形无象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7]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第二十一章)但另一方面,文中说的“有象”、“有物”、“有精”、“有信”证明道又是确实存在的。牟宗三先生也认为道具备“无”和“有”双重性质,“无”就是一个虚一而静无限妙用的灵活心境,“有”就是这个灵活心境的徼向性。而《老子》的第一章说道:“无[8]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因此道是无和有的统一。道是我们无法感知的、无形无象、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存在,它是超越经验世界的。3.1.2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理论形态的本体依据——逻各斯古希腊最初的一批哲学家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都各自提出来自己对世界本原的看法,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定形”。而后毕达哥拉斯提出“数”是世界的本原,是有定形之物,“数”不但可以发展出这个千差万别的世界,还可以阐释正义、真理等抽象的哲学范畴,这也是与米利都学派最不同的部分。但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米利都学派一样,同样没有解决世界动力来源的问题,而赫拉克利特说明了此问题。他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而火的能动性即是世界演变动力的来源。而火的燃烧和熄灭是按照一定尺度进行的,这个世界的生生不息都依赖于这种“隐藏的和谐”,这个尺度就是逻各斯。在赫拉克利特使用“逻各斯”一词的时候,已经有了相当于“逻各斯”的用语。当时的实例表明逻各斯包含“谈话与陈述”、“收集与整理”、“计算并支付”、“论证”等意思,最重要的是有深层次的“思维与推论”的意思。在城邦民主制之初,辩论与修辞就已经存在了,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观,因此赫拉克利特正是因为这一点,便将逻各斯选为他哲学思想的本体依据。因为对赫拉克利特而言,要理解逻各斯必[6]陆永品.老子通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9[7]陆永品.老子通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47[8]陆永品.老子通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114\n第三章老子政治哲学与赫拉克利特特政治哲学理论形态的比较须通过语言,所以他的逻各斯有道理、言说、规律的意思。理解逻辑语言的难度使得赫拉克利特的著作语言晦涩艰深,只有拥有理性的智慧才能感悟逻各斯。但是由于赫拉克利特坚持和谐与逻各斯是自然万物的本质特征,社会与自然也有内在的统一性,因此也把逻各斯和自然的观念贯彻在社会过程中,也强调社会生活过程特别是政治过程中的逻各斯及其智慧问题。所以,不可否认的是,赫拉克利特常常辩证地看待社会问题特别是公共生活问题。赫拉克利特似乎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公共生活中的逻各斯的可知性问问题:一方面从公共性的角度去理解社会过程中的逻各斯与智慧的关系,他认为这需要通过公众言辞才能到达智慧的高度从而オ能认识逻各斯;另一方面又否认一般入能够认识逻各斯。因此,赫拉克利特通过民主的基本途径和表现方式——公共言辞及其辩论,看到了民主与逻各斯以及智慧的隔离,找到了反对民主的知识识论根据。3.1.3两者政治哲学本体依据的异同通过比较两者政治哲学本体依据,我们可以发现在逻辑架构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而使得两者的政治哲学内容具有可比性。因此,分析二者政治哲学本体依据的异同点,有利于我们分析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思想的共性与差异性。其相同点在于,第一,认为道与逻各斯是世界的本原。老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之母,是宇宙本体,先天地而生成,“似万物之宗”,“是谓天地根”。它是客观独立存在的,长久不变,并且这种存在是形而上的。赫拉克利特也展开了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探究,他认为火的燃烧与熄灭造就了整个生生不息的世界,而逻各斯就是确定燃烧与熄灭周期的尺度,是创生世界的种子。逻各斯存在于万事万物中,具有普遍规律性,贯穿于人类社会、自然现象方方面面。第二,道与逻各斯都是具有普遍规律性的、永恒的。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有限,老子与赫拉克利特从已有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中,归纳出来道与逻各斯具有普遍规律性和永恒性。《老子》中有对天体运动的描述:“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意思是天空很大,日月星辰到了远的地方消失了,但又会从远处回到原来的地方,就是一种永恒[9]性思想的体现。赫拉克利特也有相似的言论,“土死生水,水死生气,气死生火”,也是逻各斯客观存在在普遍规律中的表现。[9]罗宾森.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9015\n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道与逻各斯都被渲染了神秘色彩。老子与赫拉克利特都运用了很多玄妙、神秘的语言来形容道与逻各斯。《老子》中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惟恍惟惚”、“寂兮寥兮”等,《论自然》中有将逻各斯与神、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给道与逻各斯都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道与逻各斯所指带的哲学范畴不同。《老子》中“道”既是万物之本原又是万物变化遵循的规律,而赫拉克利特则认为逻各斯是万物运动发展的规律,“火”是逻各斯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万物之本。这样看来,老子的思想深度深于赫拉克利特,老子已经突破《洪范》中将水火木金土作为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在中国古代的一次飞跃。第二,追求道与逻各斯的途径不同。老子主张要想悟道,修身先于修心,而后反思社会、体悟人生才能达到人道合一的境界。赫拉克利特正体现了西方理性思维,认为探索逻各斯之路应注重理性思辨与逻辑分析的主题思维。3.2老子与赫拉克利特理论形态建构的基本方法比较老子与赫拉克利特几乎是在同时代提出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这给了国内外学者很大的研究空间,二者的政治哲学思想也是以辩证法思想为基础的,政治哲学思想是辩证法的外部表现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二者的辩证法思想进行梳理。3.2.1老子理论形态建构的基本方法——辩证法陈鼓应认为老子的整个哲学系统分为宇宙论、人生论、政治论,它们三个部分递进延伸,彼此影响相辅相成。因此,要想研究老子的政治哲学,有必要探究他的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辩证法。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许多有相悖性质的范畴,例如:有无、长短、亲疏、生死、强弱、难易、贵贱、阴阳、利害、巧拙等,他形容这些自身蕴含矛盾性质的事物是“正言若反”。虽然老子的辩证法无法达到当代辩证法的高度,但已经是古代朴素辩证法的一次飞跃。老子同时意识到矛盾的双方共存且互相转化。例如“善之与恶,相去何若?”说的就是善与恶有多少区别呢?由于世间万物都是由道生发出来的,所以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就会相互转化。老子还意识到了质变量变规律,如“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还有习近平总书记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中引用的:“为之于未有,治16\n第三章老子政治哲学与赫拉克利特特政治哲学理论形态的比较之于未乱”等。当老子认识到矛盾双方存在并互相转化后,我们要保持在好的一面,就产生了“道法自然”的思想,告诫人们遵循道德为价值原则,以“自然”为衡度才能达到和谐。“和谐”是老子辩证法哲学的最高范畴,它是对立面的调和,从天道到人道再到社会的安顺是和谐的最终目标。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等政治思想,都是为了修养身心、顺应自然达到社会和谐,生命升华。3.2.2赫拉克利特理论形态建构的基本方法——辩证法赫拉克利特被称为西方哲学“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开创了“万物皆流”、“对立统一”、“逻各斯说”等理论,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开写了新篇章,对其后的哲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赫拉克利特对“万物皆流”具体的说法是,“人两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还有类似的说法有,“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万物流变,无物常驻”、“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等。在赫拉克利特眼中,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按照逻各斯的规矩循环往复,生于火又复归于火,因此万物都是流变的。正像恩格斯所认为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而这一观点是由赫拉克利特最先明白地表述出来的。黑格尔高度评价赫拉克利特万物皆流思想,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提到,赫拉克利特的这一逻辑是对古希腊古典哲学传统的片面强调存在、本质和真理的不变性的对抗,从而强调运动、变化和发展也是存在和真理的本质方面。“对立统一”思想是赫拉克利特辩证法的核心,他超出了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不仅意识到了对立还以某种方式深刻意识到对立面的统一及其普遍性,这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一次飞跃。他的残篇里有对这一思想的说明,例如他形容冷与热,湿与干的相互转变,还有他认为对于人来说生死、醒睡、少老都是同一的,他们之间是相互转化的等。这些言论都是在说明他自觉发现的对立统一规律,即对立双方都是不真实的,它们相互转化才是真理,这一相互转化作为一种对立面的统一就是“变”。这也就滋生出赫拉克利特的政治哲学“万物皆从斗争出”,他认为战争是毁灭旧事物,催生新事物的一种剧烈形式,正义的战争解放人类,不正义的战争禁锢人类,因此只有正义的战争能够拯救世界。17\n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3两者理论形态建构的基本方法的异同老子与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都是二者政治哲学理论形态建构的基本方法,分析二者辩证法的异同点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探究他们政治哲学的异同。二者的辩证法思想相同之处在于:第一,世界的存在方式是运动变化的。老子认为道是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流变本体,宇宙和生命的生长与消亡都以道为依据,世界的存在方式是依据道而不断运动变化的。赫拉克利特认为火的生成与熄灭造成了世间万物的生存与变化,而这一变化的规律与尺度是由逻各斯决定,万物中蕴含着永恒的逻各斯,因此万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第二,二者都有对立统一思想。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从道来,所以矛盾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道的“有无相生”使得宇宙万物都有相生相克的性质,它们遵循道的法则对立而统一。赫拉克利特也认为万物具有对立统一的性质,万物中相悖的性质只是逻各斯不同的外在形式,它们是一直变化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万物中都存在着对立的性质,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变成统一。第三,二者都认为辩证法的最高旨趣是和谐。老子认为万物共存,相生相克的结果就是和谐,因此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赫拉克利特认为矛盾的对立面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和谐,而要想达到这种和谐就需要参透逻各斯之真。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老子的辩证法是一种人本主义的辩证法,而赫拉克利特的则是一种自然主义辩证法。老子认为“道法自然”,而道最后是要落实于人世间的万物,万物因遵循道而兴旺繁荣达到和谐。道是矛盾双方的调和之法,将它应用与人生社会中才是老子的最终目的,对生命个体来说,它既是安身立命之法,也是治国安邦之方,又是生命升华之道。赫拉克利特是从自然主义出发,认为自然无常驻,相悖的性质存在于自然万物之中,同样也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要想达到和谐和追求真理,就要通过正义的战争来实现,要通过正义的战争来解决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第二,要修道要追求真理与逻各斯,二者的准求路径不同,老子主“静”赫拉克利特主“动”。老子认为要达到生生不息的和谐,需要修养身心,尊道崇德。老子在《道[10]德经》第二十六章中讲到:“静为躁君。”说的就是静是浮躁的主君,第三十七章中[10]陆永品.老子通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6018\n第三章老子政治哲学与赫拉克利特特政治哲学理论形态的比较[11]又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意思是只有静心修德,天下将不治自治归复安定。而赫拉克利特则认为要达到自然和谐的愿景,要通过正义的战争使矛盾的双方趋于平和。对赫拉克利特来说,运动变化的世界才是和谐的世界。第三,二者要体悟哲学本体依据的方式不同。老子认为内省是追求道的永恒之途,只有自身实现超越,才能得到真理,实现通达大道的目标。赫拉克利特认为要通过理性的智慧去掌握逻各斯,从而实现内在的超越,是思辨求真的最高表现形式,他体悟逻各斯的方式是向外求索。第四,二者实现和谐的途径不同。老子认为要使人与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要调和矛盾的对立面,遵循自然之道。运用在政治哲学上就是“无为而治”,意思是休养生息,统治者不要过多的干涉,让社会矛盾自我调和,从而使社会和谐、民安君乐。而赫拉克利特认为只有通过正义的战争才能使社会秩序安定,才能维护法律在城邦中的地位。矛盾的对立面的斗争是实现和谐、追求真理、实现物我同一的永恒路径。第四章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内容的比较前文我们分析比较了影响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发生的各个因素--思想背景、所著文本、思想形态,他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有助于系统全面地阐释二者的政治哲学思想。第欧根尼·拉尔修说赫拉克利特的著作《论自然》有三个部分,分别是宇宙学、政治学、神学。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的政治哲学影响之广泛,延伸到中国封建社会各朝各代学者的思想中。因此,古往今来二者的政治哲学都是他们哲学思想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百家争鸣、哲学派系林立的时代迸发的政治哲学思想值得我们去探究它们蕴含的学术价值,为我们当代政治环境寻找现实启示。4.1老子政治哲学的内容老子的治国之道是“道”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是“道”的一种升华。老子[11]陆永品.老子通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8619\n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要构建他心目中理想的社会环境,针对古代社会的阶层的各个角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期望能达到和谐的愿景。“无为而治”是针对君王的,“绝圣弃智”是针对百姓的,期望最后能达到“圣人治世”、“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4.1.1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老子提出的“无为”并不是字面“无所作为”的意思,它是针对“有为”而提出的。春秋末期,周王室势微,统治者贪得无厌、肆意妄为,无休止地剥削百姓,民不聊生,老子生活在满目疮痍社会中,目睹了大量言行暴虐的现象,因此他认为政府腐败、人民极苦的罪魁祸首就是统治者过度的“有为”。所以在老子当时的时代语境中,他提出来“无为而治”的政治纲领。在历史上出现了对“无为”理解有偏差的观点,认为“无为”就是无所作为,如《淮南子·修武训》中将其理解为“固执地不为”。但我们可以在《老子》中的某些段落可以看出老子对这种无所作为的态度也是持有批判态度的,诸如:第三十一章、第五十三章等。《老子》中讲的“无为”,意为顺应道和自然的“不妄为”。这里说的“自然”是一种自然而然、不受外力控制的状态,如第十七章说“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12]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意思为,老子所赞美的国君是不妄为而治,老百姓只知道他的存在,这是道家的化身,是“无为而治”的典型;他后面又讲百姓“亲而誉之”的国君,是积极谋福施恩于民的国君,与老子赞美的国君有所不同,由此也可以看出老子的“无为而治”有他的局限性,并不顺应民意。“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讲的是清虚自守之君,功成事遂,百姓并不认为他有作为,都说是我们自然而然成就了事业。这正是老子所推崇的治国之道,而清虚自守之君也是他眼中的理想国君。老子所说的最好的“清虚自守”的君子,意为不干扰人民生活,让万事万物顺应他本来的样子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只知国君存在而已,这也正是道家讲的君人南面之术。最后希望达到的社会愿景是君王做到不造事、好清静、不忘为、不贪欲,百姓就能“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的理想境界。[13]老子讲道:“治大国若烹小鲜”,是采用比喻的手法,说明治国理政不能乱折腾、乱变法,要像烹制小鱼一样,不随意翻动。这是“无为”思想在政治领域的又一阐述,在韩非《解老》中,韩非子站在法家的立场上强调适度的政治法律制度,如果反复过渡[12]陆永品.老子通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38[13]陆永品.老子通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13920\n第四章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内容的比较的变法,则民苦且国不安。宋代林希逸、元代吴澄都有与“治大国若烹小鲜”相似的言论。由此可见,“治大国若烹小鲜”是千古不朽的政治哲学名言,对后世影响深远。它既生动形象的描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理论,又深刻地阐述了具体的治国主张。4.1.2绝圣弃智老子为了达到“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他提出了针对百姓的具体政策:“绝圣弃智”。在《老子》第十八章中:“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14]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说的是社会秩序混乱,国家政治黑暗。紧接着第十九章就是“对于社会病象所提出的治方”(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正如王弼所说:“圣智,才之善也;仁义,人之善也;巧利,用之善也。”圣智、仁义、巧利都是向善的路径之一,但在失道失德的当时社会环境,这些使人向善的力量源泉反而走向反面,使社会混乱不堪、无药可救。君王以智慧治理国家,百姓就会以智慧进行反抗,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形,老子说道:“以智治国,国之贼。”“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因此老子认为要想解决这些社会矛盾,就应该抛弃“圣”、“智”、“仁”、“义”、“巧”、“利”,回归朴素、清心寡欲的思想境界,这也符合老子常以婴孩来比喻圣人“少私寡欲”的思想境界。而后回归“见素抱素,少私寡欲”的方法就是“绝学无忧”,只要不学圣智、仁义、巧利的学问,就不会忧虑,使人回到质朴的状态。在《老子》第二十章中显示了圣人和人群的疏离感,“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15]察察,我独闷闷。”是说圣人表面上很浑噩、糊涂,其实是十分珍重修养大道思想,从而达到了一种自由自在、淳朴的生活。4.1.3圣人之治“圣人之治”是老子的理想社会治理方式,“圣人”是理想的统治者,是理想治国之道的执行者,具有理想的人格和品德,和儒家对圣人“内圣外王”的定义不同,老子认为圣人是遵循道德、涤除玄览、平心静气、顺应自然的人。《老子》四十九章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16]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其中讲圣人没有寻常意义[14]陆永品.老子通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40[15]陆永品.老子通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44[16]陆永品.老子通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11521\n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的私欲私心,以百姓的心为心,以百姓的意愿为治理国家的依据。圣人要节俭私欲,返璞归真,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不让自己的意志影响百姓,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老子认为圣人还是一个少私寡欲的人,老子主张为民立“玄德”,他反对人沉迷于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畋猎、难得之货,那是败坏道德的行为。老子有感于当时社会环境中奴隶主贵族或权贵贪图享受、私欲扩张、道德败坏的种种恶行,因此他认为能治理好国家的圣人一定是内心保持淡泊虚静、少私寡欲的人。只有保持寡欲虚静的心境,才能体悟道的真谛、返璞归真,复归道之本性--自然无为。[17]“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老子》第二十七章)圣人还有一向宗旨是,“无弃人,无弃物”。百姓的品质德行良莠不齐,圣人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救助他们,不轻易放弃不善之人,对所有人都能加以善待,使人人都可以向善,达到隐恶扬善的人道主义政治目标。4.1.4小国寡民在对君主和百姓都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和期望后,老子绘制了他的理想社会蓝图--“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老子》第八十章中构建了这种社会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民少国小,没有剥削、压迫和战争,人人过着甘食美服、安居乐业、自给自足的幸福生活。老子构建的“小国寡民”社会模式是对当时社会残酷现状的一种反射,能够对比出当时社会的阴暗,为百姓创造一个精神领域的乌托邦,为执政者提供挽救社会现状的出路。老子所描述的理想社会状态是百姓有各种器具而不使用,不会有提高了效率就投机取巧的想法;重视生命、看重死亡而不离开自己的家园,由于国家的领土不大,有车船也无需乘坐;没有战乱,虽然有兵器和盔甲,但也无须布阵演练;人民使用结绳记事,无需接受文化教育,这也是老子提出的“愚民”政策;邻国之间能举目相望,也能听见鸡犬之声,但人民老死不相往来,避免不必要的摩擦;最后人民过着甘食美服、安居乐业、自由自在的生活。老子设置“小国寡民”的社会,是上承祖先向往“乐土”、“乐国”的理想,下启东晋陶渊明写的“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虽然也有后世许多学者认为老子“小国寡民”是主张历史倒退,使历史倒回原始部落社会。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肤浅之见。老子描述的理想社会与春秋时期战乱频发、灾连祸结[17]陆永品.老子通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6222\n第四章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内容的比较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是空想出来的,不可实现的,但它对黑暗现实的否定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对社会历史发展必然性的一种极大胆的假想和构想,在历史上具有十分进步的意义。4.2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内容谈到赫拉克利特的政治哲学,我们仅能从他留下不多的残篇中和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他的批判中探寻他的思想。根据前文对赫拉克利特生活时代背景、理论背景、本体依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他的理论体系中,火是万物之本原,逻各斯是火燃烧与熄灭的尺度,所以逻各斯不单单统治着自然界还是一切政治行为的准则。然而逻各斯一词最初的主要含义是说话和话语,因此逻各斯体现在城邦政治中的具体行为就是公共性的辩论,赫拉克利特认为当时的修辞与辩论缺乏神意,逐渐背离了逻各斯,所以他认为在街头辩论的平民是卖唱的人,以庸众为师,没有思辨的能力。在他看来宫廷诗歌转化为游吟诗歌是缺乏神性的,是渎神的。下面从三个方面阐述赫拉克利特的政治哲学内容。4.2.1正义就是斗争根据第一章对赫拉克利特生活时代背景的了解,我们知道他生活在一个波希战争爆发、同时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奴隶主斗争的时代,他以正义就是斗争的思想为基础,肯定战争的作用,认为奴隶制的建立战争的结果,从而证明了奴隶制的合理性和正义性。赫拉克利特的和谐观念也深入在他的政治哲学中,而要达到现实社会的和谐通过的手段就是战争。例如他说:“战争是普遍的,正义就是斗争,一切都是通过斗争和必然性产[18]生的。”,他自觉地感受到对立统一具有普遍性,这里所说的“必然性”它的意义是万物的对立或冲突及其必然性,因为赫拉克利特认为矛盾双方的对立冲突是绝对的,无[19]条件的,而统一则是相对的。“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赫拉克利特认为使城邦和谐的办法只有让矛盾双方斗争,直到最后达到一个和平的状态。因此,维护秩序的就是事物中必然的,也是人必须采取的,即就是正义。就如同亚里士多德在《欧德谟斯伦理学》中认为,当荷马希望神和人之间的斗争消失时,他就错了,因为如果不分[18]罗宾森.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7[19]罗宾森.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623\n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音和低音,和谐就无从谈起了;如果动物没有雌雄之分,那也就没有动物了,它们都是因对立而存在的。其中“斗争”指对立,“和谐”、“动物”都是指达到了某种对立面的统一的东西。4.2.2贤人政体哲学家与城邦的关系是古希腊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话题,这一话题属于公民与城邦这一更大的更基本的话题中的一个子话题,但这一子话题却更深刻地揭示了个人与城邦、个人自由与城邦公共自由、精英与民众的关联与冲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赫拉克利特时代所出现的一个新问题,而这一问题又与祭司与民众的关系的问题不同,本质上是理性与感性、真理与意见的关系问题。这一话题的形成根源于古希腊城邦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在哲学家出现以后造成了如下两个方面的题:一方面是,一种处于城邦公共政治生活之外的更高的个人精神生活显露出来,使人们感到,在公共政治天地之外,个人还可以有更高的自由境界,还有更能使精神向住驰骋的天空。这在祭司阶层里一般是没有的,但这样一来也造成了哲学家与城邦的矛盾,哲学家不愿投入到公共事务中去。另一方面是,哲学家与祭司不同,仅就公共性问题而言,祭司们通过神性言辞来传达信仰从而赢得服从,而哲学家试图超越事物的流变的现象而达到普遍必然性,这就必然要超越众多言辞形成的公共性或一致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试图按照社会政治的本质来论证和建构城邦制度,即按普遍价值来评判各种特殊的价值诉求,甚至否定这些特殊价值的合理性,这就造成了哲学家与城邦公众之间若即若离、关心与超然、爱恨交织的状态,这些必然造成维护公正、社会良心、坚守必然规律与强调特殊价值、挽救衰微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赫拉克利特并不是这一话题的首先提出者。事实上,在赫拉克利特之前,这一问题已经充分地显露出来,城邦的出现与哲学家的诞生有密切的关系。古希腊城邦体制的形成有赖于梭伦等“七贤”式的人物。尽管毕达哥拉斯反对僭主政体,在克罗顿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但在巴门尼德之前,总体上来说,哲学家一直是“城邦的女儿”,在巴门尼徳以后,哲学家与城邦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赫拉克利特使这一问题更加突显。在赫拉克利特之后,这一问题就成了古希腊政治哲学的人门话题,因为哲学家要研究城邦问题,首先要确立自己与这一问题的关系,是作为旁观者来研究城邦,以满足自己的求智兴趣,还是作为局内人来城邦,以图城邦更为完善,更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论自然》中赫拉克利特多次提到“优秀的人”,他认为优秀的人可以以一抵万。24\n第四章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内容的比较在希腊文中“贵族”的意思和“优秀的人”一样,所以在赫拉克利特眼中,贵族能够更好地管理城邦,使人民安定,而奴隶主和平民百姓仅仅是高于奴隶,但仍是卑劣的阶层,他们愚昧无知,没有独立思维的能力,没有辨明事物本质的能力,因此贤人只能是少数。当爱菲斯的民众通过投票的方式放逐了他的好友赫尔馍多罗后,他气愤地说:“如[20]果爱非斯的成年人都吊死,把他们的城邦让给未成年的少年去管理。”他痛恨当时的民主制放逐了被他称为“优秀的人”的好友赫尔馍多罗,多数没有思想、愚昧无知的人在控制着城邦的管理,他认为只有“少数优秀的人”配做城邦的主人,工商业奴隶主和普通民众还不如“未成年的孩子”。工商业奴隶主民主制的盛行,使得他门第显赫的贵族家庭失势没落,也使得他认为城邦政治环境已经无药可救,所以他才隐居到狩猎女神庙附近去。从时代来看,赫拉克利特生活的年代,是希腊众多城邦处在政体转型的历史时期,许多城邦从君主政体或贵族政体向民主政体转变。城邦对古希腊人来说,特别是对城邦公民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几乎每个希腊公民的荣辱、幸福都与城邦的兴衰、和谐紧密关联。对他们而言,只有在城邦之中才能体现出自己的本质,一旦失去城邦其生活的目的和自己价值也即丧失,至少是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不保。而城邦政体的变化,最然不至于彻底地使个人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遭到完全的剥夺或绝对拥有,但相对于特权而言则是基本如此。在古希腊,人是城邦的动物,不成其为某个城邦的公民的人就不具有人的本质,即人的权利。因此,城邦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得以关照自己权利的现实区域。不仅如此,虽然在实际政治过程中,城邦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主要依靠实证理性所造就的法律规范来解决其成员之间的冲突,但城邦还具有地域共同体、血缘共同体、伦理共同体信仰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的特征。在赫拉克利特生活的年代,城邦共同体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在当时,这种转变虽不至于使城邦解体,但造成了城邦的内部分化。贵族集团对这种分化和自己地位的贬损深感忧虑和遗憾,这种忧虑和遗憾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利益与权利的丧失,显然也与社会转型中人的良好的高贵的精神品质的丧失有关。在赫拉克利特生活的年代,爱菲斯城邦工商业发达,工商业奴隶主同贵族奴隶主的斗争十分激烈,民主力量不断强大。在历史转折的过程中,在城邦文化特别是政治文化的推动中,需要而且事实上也出现了试图凌驾于利益矛盾冲突的双方或超然于城邦价值之上的人;需要而且事实上也出现了一种维度,这种维度超越城邦与公民的狭隘视阈而[20]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3025\n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站在更高的人的视阈和境界上来看待各种价值关系及其矛盾;出现了一种新的价值诉求,这种诉求把公民从城邦中解放出来,建构和实现完全属于自己个人的自由天地。赫拉克利特从城邦公共事务中撤身而出,引起了哲学史家的关注,因为如果说,自我意识与自由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人把自己从自然中、从动物中分离的话,第二次觉醒就是把自己从人群中分离。赫拉克利特看到了这种分离的意义,看到了城邦生活意义的局限性以及给人所带来的限制性,试图给困顿中的个人开辟一种新型的生活境界。4.2.3正义就是法律的统治赫拉克利特生活的时代,古希腊阶级斗争错综复杂,传统的社会秩序发生动摇,一方面是社会处在秩序失范之中,另一方面是不同秩序处在斗争之中。总体来看,赫拉克利特的政治哲学是保守的政治立场,他强调维护秩序的价值,是一个制度主义者。对制度的理解和构建什么样的制度,赫拉克利特显示出了保守与革新的矛盾,但从理性出发来建立制度或坚持制度的理性本质是其基本立场。维护社会中的秩序,赫拉克利特强调法律的至上性。赫拉克利特认为法律代表着理性,服从法律就是服从理性,而正义就在于服从法律。他认为公民应该用理性武装自己的头脑就像城邦用法律武装起来一样。在古希腊,法的发展是一个从神法,经过自然法然后再到制定法的过程,也是一个把法理解为意志向理性转变的过程;对法的优劣的评价,也是一个从来自个人意志为优来自众人理解者为优的转变过程。赫拉克利特处在这种转变的第一环节。即从神的法律向人的法律和成文法的转变过程中,从个人意志优先向众人理解优先的转变过程中。在奴隶主贵族专制的时代,奴隶主贵族把他们口口相传的管理惯例、习惯的法则定为“神的法律”,它由于是由习惯而定,非常不正规,没有成文的规定,任由贵族解读、进行刑罚。直到古希腊的民主改革运动兴起,奴隶主和平民百姓联合起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取而代之立定成文的“人的法律”。维护或反对社会中的秩序、法律与维护者或反对者所处的社会地位有一定的关联。一般来说,强势集团或不能从法律中获利者总是反对建立秩序,而弱势集团或制度受益者总是坚持制度。也就是说,从维护法律或反对法律决不能得出政治立场的保守或先进。赫拉克利特是坚持法律制度的,反对没有法律的生活与城邦;但他所讲的法律内容和精神有一定的保守性。在研究赫拉克利特哲学思想这一领域,阐释他政治哲学的研究少之又少,我们从已有的研究文献中归纳出,学界对赫拉克利特支持奴隶主贵族专制还是奴隶主民主制还存在争议,笔者通过对《论自然》残篇及后人对他的评价中得出,认为赫26\n第四章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内容的比较拉克利特支持的是奴隶主贵族专制。因为他主张的是“神的法律”,而不是奴隶主民主派的“人的法律”,“人的法律”必须以“神的法律”为依据。“城邦应当用法律武装起来的”那句话之后,他接着说:“然而人类的一切法律都因那唯一的神的法律而存在。[21]神的法律从心所欲地支配着,满足一切,也超过一切。”这更加说明了赫拉克利特依然守旧的坚持“神的法律”,在“人的法律”是大势所趋的形势下显得落后、守旧。黑格尔指出赫拉克利特的发展变化的思想主要应用于自然哲学,在政治哲学领域他并没有把辩证法的思想全部运用进来,而是还有部分被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所控制着。因此赫拉克利特否认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他无法接受时代进步的潮流,只能慢慢被时代所抛弃,所以他将爱菲斯的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弟弟,自己过起了隐居生活,最后得了水肿病,而又不相信医生,就这样死去了。他的这种人生选择也间接的说明了,他不是支持奴隶主民主制的,他消极抵抗、厌世悲观的人生态度,实在无法与追求平等民主的工商业奴隶主思想家联系在一起。4.3二者政治哲学内容的异同点老子与赫拉克利特对他们所处时代政治生活的反思,表现了以老子与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中西方文化与思想的差异,但在相异的同时,二者的逻辑架构有相似的逻辑内涵,从而使得二者的政治哲学思想具有可比性。对于二者关于政治生活的反思与批判,二者在政治策略的制定、政治统治者的选择、政治体制的偏向上都有相似之处。在穿越万里亚欧大陆的两端,在相似的时间、相似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了有相似之处的政治哲学思想,但理论体系中的不同点也是很明显的。其相同之处在于:第一,自然规律是一切的法则。老子认为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规律为法则。这是老子总结天地万物的发展规律,也是他政治哲学的逻辑基础,一切只有依据自然规律发展才能长存,人只有按照自然规律来治理国家,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国家里的人才能安乐。而赫拉克利特把法律分为“人的法律”和“神的法律”,他所谓“神的法律”实际上是指自然规律。他推崇“神的法律”是一切政治行为的依据,也就是说,治理城邦要按自然规律行事,才能达到理想的政治社会状态。[21]罗宾森.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927\n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贤人与圣人才是理想的统治者。老子与赫拉克利特都认为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的人才能领到人民、治理国家或者城邦。老子认为遵循道德、涤除玄览、平心静气、顺应自然的人才能顺应道而治国爱民。赫拉克利特蔑视一般群众,认为他们没有思想,愚昧无知,只有能认识到并且顺应客观规律(即逻各斯)的贤人才是城邦的主人。老子与赫拉克利特都认为只有能掌握世间万事万物自然规律的人,才是理想治国之道的执行者。第三,二者都认为人民不能拥有过多的权利。在老子的政治哲学中,绝圣弃智与小国寡民的思想都包含着的一个观点是,人民拥有过多的权利,如获得智慧,就会使人心被外物牵扰,抛弃了淳朴的本性,使社会秩序混乱。赫拉克利特也有相同的观点,他认为工商业奴隶主以及人民群众不应当拥有民主的权利,他们以庸众为师,没有掌握逻各斯这个客观规律的能力,更没有思辨精神,因此赫拉克利特支持贵族奴隶主专制,认为爱菲斯的民众及工商业奴隶制支持的民主制是非常荒谬的。第四,政治理想的最终目的都是对立的阶级归复于和谐。老子认为以“圣人之治”要求君王,君王以“无为而治”为治国之道,百姓做到“绝圣弃智”,最终达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模式,这一系列理论行为的内在表现就是,对立的两个阶级应用老子提出来的政治策略,最终使得人与人、人与万物之间趋于和谐状态。虽然赫拉克利特与老子通往政治理想的道路有所不同,他认为正义即斗争,通过斗争产生一切、创造一切,对立面通过斗争达到统一,但是赫拉克利特的政治理想的最终目的是对立的两个阶级通过斗争最终归复于和谐。从最终的政治理想的最终目的来看,这又是二者政治哲学的一个相同点。二者政治哲学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政治理想的实现途径不同。老子认为实现政治理想,统治者不要过多的干涉人民生活,要顺应自然而不妄为,人民应当少私寡欲、返朴归真,从而构建一个太平、安宁的国度;同时认为战争或武力的竞争,以暴制暴,是没有止境的。而赫拉克利特认为正义就是斗争,矛盾的对立面斗争到最终的结果就是和谐,所以他主张通过正义的战争来实现国家的安定。通向政治理想的路径老子主张“静”而赫拉克利特主张“动”。第二,对奴隶制的态度不同。老子与赫拉克利特都处于奴隶制经济时代,但老子所处的春秋末期已经开始由奴隶制经济向封建制经济转型,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发生了剧烈的矛盾冲突,因此引起了政治局面上的剧烈震荡,但老子本人并没有支持哪一方,而是提供了一套对社会现状的救治方案。但赫拉克利特不同,他所处的28\n第四章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内容的比较时代相较于老子稍显落后,奴隶制盛行,他认为奴隶制是战争的结果,是暴利的结果,因而奴隶制是一种合理的、正义的制度。第三,对一般民众的态度不同。老子描述圣人的时候说道,“以百姓心为心”,可以看出老子非常看中一般民众的生存环境,要求善待百姓,为百姓创造安定、和平的家园。而赫拉克利特不同,他蔑视一般的民众,认为他们没有思想,愚昧无知,所以他反对工商业奴隶主民主制,他认为只有贵族有权利管理城邦,民主制使得城邦风俗陵夷,无药可救。第四,主张的政治策略不同。老子认为国家中的人与事都有自己的法则和运行轨道,统治者不应干预其发展的轨迹,天地万物都有其独立不变、周行而不殆的道,因此不应用人力去干扰,即“无为而治”。赫拉克利特则主张建立法制社会,人民应当遵守法律,保护法律,相较于老子的政治策略更显理性光辉。第五章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历史影响与当代启示的比较5.1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历史影响的比较5.1.1老子政治哲学的历史影响老子所处的时代是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转型之时,他的政治思想是那个时代小农阶级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为其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提供了一种决策出路,为封建统治阶级稳固其自身地位提供了一种方法论,客观上也缓解了统治阶级与其他阶级之间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封建王朝的更替,为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提供了肥沃的土地,重创后的社会秩序为其浇水施肥,使其政治哲学思想成长壮大。道家哲学自老子而始,庄子则是继承发扬老子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们的思想中存在着一脉相承的道家精髓。在政治哲学方面,主要表现在庄子对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为“无为不治”,老子提出“宽松”的治国方略,使统治者的存在感在政治29\n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生活中逐渐淡化,但并不是单纯的不治理;而庄子认为应该不治,只是顺应,让人类倒退回原始社会。庄子的政治理想不在于治世,而在于游世,不在于积极治世,而在于消极处世,这也是老子与庄子政治哲学的最大区别。而后从汉代开始,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又在封建社会历史舞台上得以应用。每次战乱过后,必需要统治者寻求适合的治理办法,大乱之后,于民休养生息便是正道,例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到了唐代,佛教文化繁盛,统治者为了平衡抑制佛教势力的过盛,因此也注重道家思想的地位,如“贞观之治”、“开元之治”,都是老子“无为而治”政治哲学的应用。总结老子政治哲学在封建社会继承与发扬的五次高峰如下:第一,汉高祖即位后,针对前朝秦朝连年战乱、严刑酷法,他决定将“无为而治”应用于现世政治策略中,减轻赋税,休养生息,使生产力进步发展,国力增强,出现了汉高祖时期的“文景”盛世。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策略影响深远,以至于此后的封建社会,道家只能处于辅助的地位,百家争鸣的社会格局逐渐变为以儒为主的局面。第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政治环境混乱,国家分崩离析,人民饱受疾苦,因此,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再次得以重视。王弼的《老子注》至今还是研究老子思想的重要著作,他将儒家思想渗入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体系中,拓展出了一套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治国方案。到了西晋时期,郭象以老子的政治哲学解读儒家思想,构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体系。第三,唐代是老子政治哲学的又一高峰,唐代初年与西汉初年时局情况相似,大乱之后,国家急需休养生息,李世民意识到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适合当下国情,要求统治者“致虚极,守静笃”,安抚百姓,少兴徭役,宽刑简法,抚外安内,使得当时的经济快速发展,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同时也抑制了佛教势力的膨胀。第四,宋元时期,王安石学派试图用儒家思想来解释《老子》,这一学派把儒学中的政治道德学说全新的诠释老子的政治哲学,将“道法自然”与他们所提倡的“经世之学”结合起来,为老子的政治哲学寻找当代启示。第五,明代,老子的政治哲学和儒家传统思想成为了对立面,支持道家的学者是在为道家争取正统权。薛蕙的《老子集解》中,他提出老子的政治哲学与儒家正统思想并不相悖,“无为而治”在明王朝具有现实意义,反对当时严苛的刑罚。明末清初,由于政治格局发生改变,启蒙思想觉醒,突破了宋明理学的禁锢。李贽就以《老子解》来反对宋明理学的思想专制,提倡儒、释、道相互会通,认为应当将“无为而治”应用于现30\n第五章老子与赫拉克利特历史影响与当代启示的比较世政治中。又如清代大儒王夫之的《老子衍》,客观的评价了老子的政治哲学,批判的同时也肯定了其对国家治理有利的一方面。清朝中后期,西方列强入侵,救国图存之际,严复的《老子道德经评点》则将老子的“无为而治”与西方的“天赋人权”作比较,认为老子的政治哲学也有自由平等的意义。通过上面所述,老子的政治哲学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上影响深远,形成了以老子为首的道家思想体系,在我国古代政治哲学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5.1.2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历史影响由于赫拉克利特晚年隐居于山林之中,他的的著作《论自然》藏于狩猎女神的庙宇内保存不善,使得上述的赫拉克利特的政治哲学思想较显零散,而且他独辟蹊径的哲学思考方式使他的思想深邃,语言晦涩。虽然如此,他的贤人政治观、法律观仍对后来的一些思想家无疑产生了影响。例如对柏拉图便产生了影响,据说柏拉图曾认真研读过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柏拉图的许多政治哲学思想可以找到与赫拉克利特的思想的相似点。第一,贤人政制。赫拉克利特强调少数优秀人物的作用,反对民主政治,主张贤人政治。柏拉图将其发展为集政治权力和哲学智慧一体的“贤人政制”,亦就是他的“哲学王”思想的延伸。赫拉克利特认为城邦应交由掌握逻各斯的优秀的人管理,发展到柏拉图这里,是具有敏于学习,强于记忆,勇敢、大度天赋的哲学家担任城邦的国王,否则正义的理想国只能是纸上谈兵。“爱智者”即哲学家同时拥有广博知识和“善”的理念,便有了完美的德行,可以造福整个城邦。由哲学家担任国王后进而引申出五种政体的理论,是贤人政制、王制和贵族政制、斯巴达政制和克里特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柏拉图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理论与赫拉克利特贤人政治的政治哲学相结合,发展为他所推崇的“贤人政制”政治哲学理念,这也表现出对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继承和发扬。第二,法制。德谟克利特受到了赫拉克利特法制思想的影响,德谟克利特主张严刑峻法,他进一步发展了赫拉克利特的法制思想,认为严苛的法律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他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用鼓励和说服的语言来造就一个人的道德,显然比用法律惩治更能成功。到了柏拉图这里,他在《理想国》一书中构建了一种理想的贤人政制的国家制度,一个理想的社会,他期盼着降临一位智慧的“哲学王”来实现他理想的城邦蓝图。《政治家》的某些重要思想观点仍与《理想国》较为近似,还是主张贤人政制,仍认为只是31\n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于法律,人治优于法治,只有在找不到理想的政治家掌握国家政权的情况下,才不得不承认有法可依的政体优于无法可依的政体。直到柏拉图晚年的最后一篇著作《法律篇》,他才承认了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引起柏拉图思想变化的原因是他劝导叙拉古国王变革的失败,加之希腊城邦陷入日益深重的危机促使他重新反思,以更加显示的眼光来看待政治。但他也并没有放弃贤人政体,他认为法制社会只是在贤人政体无法正常实施的情况下才是优越的,一旦卓越的人物出现,国家就无需由法律来统治。他的这种法制思想正是对赫拉克利特主张建立城邦法制的思想的进一步延伸与发展。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融入后来的政治哲学,几乎没有独立影响的意义。5.1.3二者政治哲学历史影响的分析从老子政治哲学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历史影响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分别在中西方政治哲学史上影响极其深刻。第一,从历史地位上来看,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并提出了“无为而治”、“圣人之治”等影响蔓延整个封建社会几千年的政治思想体系,其政治哲学的诸多方面在各个朝代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早期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其独辟蹊径的哲学思考,对其后的哲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二者的政治哲学思想都具有不可言喻的延续性。第二,历史影响的外在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老子的政治哲学理论中有许多思想一直沿袭至今,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以“无为”、“自然”、“圣人”等哲学范畴为核心,进而追求人与人,人与万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秩序模式,表现在具体政治生活中就是实行宽松的社会治理策略,看重人的德行,这种对道德的崇尚在当代依然存在;而赫拉克利特的政治哲学在后人对他的批判中一直流动在理论框架内部。通过比较老子与赫拉克利特的政治哲学,我们可以看到,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这两位文化背景不同,生长地域不同的同时期的哲学家在政治哲学思想上的创新性和超越性,更不可忽视它们对后世哲学家的影响和指导意义。5.2二者政治哲学的当代启示通过上文对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比较研究,我们多方位的分析了老子政治32\n第五章老子与赫拉克利特历史影响与当代启示的比较哲学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构建的逻辑架构、哲学基础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我们在梳理了两种不同形态特征的知识论体系的基础之上,试图寻找出对于我国当代政治建设的诸多启示。第一,遵循规律的启示。老子与赫拉克利特都认为客观规律是指导一切事物的总法则,在老子那里是“道”,在赫拉克利特那里是“逻各斯”。因此可以看出,遵循客观规律办事是二者都有的思想观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毛泽东同志在解释实事求是的含义时引申为规律。我党一直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正确对待和处理问题,这一理念表现在我党执政的方方面面。例如,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2018年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会议时强调,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在创造成绩的过程中把握客观规律性、提高科学性、客服片面性,由此可见,学习和掌握客观规律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第二,和谐社会的启示。老子与赫拉克利特的政治理想最终目的都是对立的阶级归复于和谐,因此和谐社会理论构想也是新时期社会治理的新方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党的十六大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加入了“社会更加和谐”这一项,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地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2018年全国人大代表正在审议的宪法修正案草案中,将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正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辩证的和谐观念的发展与延伸。第三,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启示。老子与赫拉克利特都认为贤人与圣人才是理想的统治者,只有他们才能领到人民、治理国家或者城邦。然而他们所说的贤人与圣人,就是能够拥有思辨的能力,能够掌握客观规律,并将其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的人,因此当代社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召开了多次加强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的会议,目的是运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智慧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上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地位,只有坚持创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才能保持文化自信,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33\n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论老子政治哲学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表征了奴隶制社会转型时期对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的反思,但由于社会政治传统的差异,使得对问题的具体诉求存在差异。两者的政治哲学时代背景、思想形态来源、政治哲学逻辑架构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这使得二人的政治哲学具有可比性。通过对老子政治哲学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的学术研究背景、思想背景、思想形态、本体依据、政治哲学内容、历史影响以及当代启示的比较,让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了老子与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思想的理论价值,以及两种政治哲学对其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们试图通过以上的比较为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寻求理论渊源,从而提供现实可行的启示。老子与赫拉克利特将“道”、“逻各斯”贯彻在社会过程中,二者政治哲学的理论形态以自然之道为基础,以自然正义为根本,强调社会生活过程特别是政治过程中的智慧问题,以此来探究国家或者城邦的政治范式。在他们的政治哲学内容上,谈及当时政治发展的一些共同要素,但对这些要素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二者在当时所处的现实环境中,产生的关于正义、圣人或者哲学家、法制、和谐等政治哲学思想都是对于当时时代的抗争与拯救,这是作为时代思想先锋使命的彰显。由于后来社会发展的问题,老子政治哲学产生了持续弥久的重要影响,蔓延整个两千年的封建社会,而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则融入在后来的政治哲学,几乎没有独立影响的意义。34\n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著作部分[1]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10[2]任继愈.老子新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3]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4]钱穆.庄老通辩[M].北京:三联书店,2002[5]汪子嵩.希腊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6]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7]刘笑敢.老子[M].台湾: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7[8]赵本义.古希腊政治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9]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0]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2][德]文德尔班著,罗达仁译,哲学史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3][英]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4]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5]杨适.古希腊哲学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6]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7]古朗士.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18]张松辉.老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9]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20]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3[21]史蒂芬·B·斯密什.政治哲学[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22]施特劳斯.什么是政治哲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23]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4]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5]陆永品.老子通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35\n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让-皮埃尔·韦尔南.秦海鹰译,希腊思想的起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7]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M].北京:中华书局,2013[28]卿文光.思辨的希腊哲学史(一)前智者派哲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29]T.M.罗宾/楚荷.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0]沈坚著.世界通史(第一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一)[M].北京:中华书局,2016[32]王秀梅.诗经(上)[M].北京:中华书局,2015二、期刊部分[1]徐耀新.赫拉克利特的政治倾向再探[J].南京师大学报,1980,04:12-14[2]陈来.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三个主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7,02:46-50[3]颜世安.论老子道论的政治谋略意义--兼论老子道论两种意义的矛盾[J].南京大学学报,1997,04:31-38[4]李文琴.老子政治思想浅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03:8-10[5]王威威.老子与韩非的无为政治之比较--从权力与法的角度看[J].哲学研究,2013,10:20-27[6]吴铁传.老子政治思想与当代政治文明的互通[J].求索,2009,06:91-93[7]刘植强.浅析老子与赫拉克利特哲学思想的异同[J].北京社会科学,1995,04:57-60[8]尧必文,姜文有.赫拉克利特与老子思想之比较[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6,04:36-38[9]潘天阳.老子的“道”与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之比较[J].科教文汇,2014,03:69-71[10]张廷国.“道”与“逻各斯”:中西哲学对话的可能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4,01:124-128[11]林光华.《老子》中的道人关系及其当代反思[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7,02:52-60[12]万韩,张晓伟.古希腊自然哲学时期的正义思想及其政治实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65-66[13]萧无陂.老子的政治哲学与当代政治实践[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73-78[14]李安乐.试论赫拉克利特的政治哲学萌芽思想[J].大观周刊,2011,25:54-55[15]高凤仪.试析前苏格拉底政治哲学萌芽思想[J].大观周刊,2013,5:17[16]肖娜.赫拉克利特政治哲学刍议[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13-1636\n参考文献三、学位论文[1]岳磊磊.老子与赫拉克利特辩证法思想比较研究[D].宁夏:宁夏大学,2014[2]周剑林.老子政治思想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6[3]夏阳.老子政治思想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13[4]余权华.老子政治哲学浅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5]李飞.先秦道家的辩证法思想[D].山东:山东大学,2016[6]王路娟.老子政治哲学与现代公共管理[D].青海:青海师范大学,2009[7]范桂凤.从“天人合一”到“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辩证法思维方式的继承和发展[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6[8]王博.孟子与柏拉图社会治理秩序思想比较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6[9]刘选.论老子理想社会[D].郑州:郑州大学,2011[10]焦中卉.老子与庄子的比较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8[11]李命权.老子和世界圣贤们的对话--以老子的“道”概念为中心[D].吉林:吉林大学,2015[12]沈星.老子政治哲学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37\n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时光荏苒,转眼间在西北大学的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回顾这三年,不禁感慨良多,怀着不舍的心情向各位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道一声感谢!三年前,从本科的经济学专业转到中国哲学专业,我毫无哲学根基,对哲学没有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是导师赵本义教授带我走进了哲学世界的大门,以他渊博的学识、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上进精神感染着我,在他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下,我的哲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才慢慢得到提高。与此同时,赵本义教授给我学术比较的方法启迪,让我学会比较哲学的思维方式,得以完成这篇论文。在论文的学做过程中,赵老师从选题到构建框架再到内容修改,他都给予了多方面的指导与帮助,令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位哲学工作者对待学术的严谨以及对学生深切地关怀。因此,谨向我的导师赵本义教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在本科四年和研究生三年给予我最包容的爱。不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业上,我有任何困难他们都义无反顾的陪伴着我一起面对,帮助我解决;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最贴切的指向,让我拥有最坚强的的后盾。今后我也会继续努力,让父母安心。周心怡2018.03.10于西北大学长安校区38\n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1发表论文[1]周心怡.中西哲学比较--孔子与柏拉图[J].赤峰学院学报,2018,04[2]周心怡.论流氓无产阶级[J].山西青年,2017,192参与项目[1]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以诠释学为视域的中国哲学文献学研究15BZX056,2015.10至今3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