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00 KB
  • 2022-08-27 发布

关于的哲学中的理由与理由中的哲学相结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关于的哲学中的理由与理由中的哲学相结合关于的哲学中的理由与理由中的哲学相结合导读:们为什么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要研读很多马克思主义的非哲学著作,如马克思大量的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例,它并不始于抽象地研究历史发展的规律,而是以探索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矛盾和前景为依据的哲学概括。《资本论》是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也是伟大的哲学著作,《资本论》中的哲学思想,就存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摘要:哲学中的理由与理由中的哲学不仅是哲学研究要分清的,对于我们解读哲学文本和研究哲学理由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以读《论犹太人理由》为例,具体说明如何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和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由;犹太人理由  1002-2589(2011)07-0088-02    陈先达教授认为:“\n我们应该区分哲学中的理由和理由中的哲学。哲学中的理由,是指属于哲学研究范围的理由,这是一些按其性质和理由都不同于科学和现实具体理由的理由。这是一些真正形而上的理由。而理由中的哲学,是指科学研究中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理由中所蕴涵的哲学理由。这不是直接的哲学理由,而是形而下的理由,是需要哲学家从中捕捉和挖掘的理由。哲学中的理由只有来自理由中的哲学才是有生命力有现实性的哲学理由。”[1]区分哲学中的理由与理由中的哲学不仅是哲学研究要分清的,对于我们解读哲学文本和研究哲学理由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本文以读《论犹太人理由》为例,具体说明如何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和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一、“哲学中的理由与理由中的哲学”作为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一个策略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是在双重轨道中前进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时,的确以自己的方式回答了历史上哲学中存在的理由,但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突出的不是研究哲学中的理由,而是理由中的哲学。\n  哲学中的理由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科学和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事实相联系的理由,是可以通过人类的实践和科学来证实和证伪的。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的观点,唯物主义历史观等。另一方面的理由属于价值理由,它表现的是哲学家的理想、信仰、追求,这方面的答案没有真假。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共产主义理想,无产阶级的积极性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很多著作都是论战性的著作,带有很强的现实性。《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初步阐述了唯物史观,但目的是为了清算维护旧社会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也是如此。的《矛盾论》是从探索中国革命面对的矛盾中产生的,《实践论》是从面对中国人应如何处理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行(中国革命的实践)关系的争论中产生的,是从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需要回答的理由中产生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由》中一系列哲学观点,是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面对的新理由新矛盾中产生的。  同时,马克思主义更多的经典文本不是专门地谈论哲学理由,但也反映出哲学中的理由。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要研读很多马克思主义的非哲学著作,如马克思大量的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例,它并不始于抽象地研究历史发展的规律,而是以探索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矛盾和前景为依据的哲学概括。《资本论》是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也是伟大的哲学著作,《资本论》中的哲学思想,就存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发展规律的分析之中。另外,列宁说:“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2]。大写字母的逻辑就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体系,《资本论》的逻辑就是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体系,可见《资本论》虽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但却隐含了很重要的哲学命题。\n  因此,在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时,要把哲学中的理由与理由中的哲学相结合。下面以《论犹太人理由》谈一下如何运用这一策略。  二、读《论犹太人理由》  1.“犹太人理由”作为“理由中的哲学”  19世纪初,德国的资本主义处在蓬勃发展时期,犹太人经济上富有,但政治上却处于无权的社会地位。到40年代,要求民族平等、宗教平等和政治平等的呼声也愈来愈高,成为当时德国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政治理由。1843年,布鲁诺·鲍威尔发表了《犹太人理由》和《现代犹太人和基督教徒获得自由的能力》,把犹太人理由完全归结为宗教理由,把宗教批判作为社会解放的唯一途径,并且将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混为一谈。针对这一理由,1844年马克思发表了《论犹太人理由》,讨论了他对犹太人理由和犹太人精神的看法,阐明了宗教解放、政治解放、人的解放之间的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批判。  首先,马克思坚决反对剥夺犹太人信仰自由的粗暴态度。马克思引证了《人权宣言》和有关宪法条文中对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证明从人权这一概念决不能得出宗教和人权决不相容的结论,相反,宗教信仰是一般的人权。鲍威尔以牺牲信仰自由的权利来换取一般的人权,这恰恰是对人权的歪曲和践踏。\n  其次,马克思批判鲍威尔颠倒宗教压迫与世俗压迫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在我们看来,宗教已经不是世俗局限性的理由,而只是它的现象。因此,我们用自由公民的世俗约束来说明他们的宗教约束。我们并不宣称;他们必须消除他们的宗教局限性,才能消除他们的世俗限制。我们宣称;他们一旦消除了世俗限制,就能消除他们的宗教局限性。”[3]犹太教的世俗基础是现实的物质需要,自私自利;犹太人的世俗活动是做生意,它的世俗偶像就是金钱。现实的犹太人,在从事工商业活动中,把赚钱作为一切活动的目的。只有消除他们的这些物质需要上的限制,才能消除他们的宗教局限性。  再次,马克思认为不应当抽象地去谈论政治解放和宗教解放的关系,而应当具体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政治、宗教状况。在德国,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尚未完成,国家又具有基督教性质,所以犹太人的解放便表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而在资产阶级政治十分发达的北美合众国,犹太人理由,宗教和国家的关系就失去了神学的作用,成为真正的世俗理由。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在宗教上废除了政教合一和宗教特权,实现了国家与宗教的分离,从而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政治解放是一大进步,但它还没有达到废除宗教,消灭宗教的地步。政治解放的完成并没有使宗教彻底消灭。“\n甚至在绝哲学中的理由与理由中的哲学相结合由优秀站..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大多数人还信奉宗教的情况下,国家是可以从宗教中解放出来的。”[3]在政治解放已经完成的国家,宗教不仅存在,而且呈露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力量。  最后,既然政治解放还不能使人们彻底摆脱宗教的局限,那么,宗教的彻底废除就必须超出政治解放的范围,通过人类解放才能最终实现。这样一来,“政治解放和宗教的关系理由已经成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理由。”[3]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局限性。国家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并不是现实中的人从宗教中解放出来。政治解放使社会生活分化为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政治社会关心的是普遍利益,市民社会关心的则是个人利益,二者是不统一的。资本主义社会下,“自由这一人权不是建立在人与人相结合的基础上,而是相反,建立在人与人相分离的基础上。”[3]“这种自由使每个人不是把人看做自己自由的实现,而是看做自己自由的限制。”[3]要想解决这个理由,就要实现人的解放。  2.“犹太人理由”作为“哲学中的理由”\n  虽然《论犹太人理由》是作为理由中的哲学完成的,不是一部专门讨论哲学理由的著作,但也反映出很深刻的哲学理由。写作《论犹太人理由》时,马克思还没有提出历史唯物主义,但是他看待历史已经和青年黑格尔派不一样了,他的历史观已经开始倾向于唯物主义;虽然他还没有提出完整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但在这篇文章里已经指出了资产阶级革命与共产主义革命的区别,提出了实现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价值理想。  首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马克思对鲍威尔错误的历史观进行了彻底的批判。马克思说“我们不能把世俗理由化为神学理由,我们要把神学理由化为世俗理由。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迷信来说明历史,而我们现在是用历史来说明迷信”[3]。这段话充分地指出了宗教的世俗本质。为研究宗教理由确立了起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同以往用迷信解释历史的唯心史观划清了界线。马克思当时虽然尚未明确提出社会关于的哲学中的理由与理由中的哲学相结合导读:——基于广东省11所高校的实证研究.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吕新云,等.高校和谐X络文化建设探析.教育探索,2009,(10).  梅醒斌,等.满意度指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教育探索,2009,(12).12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样的科学论断,但是,他却通过对犹太教及其世俗基础的考察,具体论证了宗教对社会物质生活的依赖关系,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确立奠定了基础[4]。\n  其次,坚持实现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价值取向。《论犹太人的理由》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马克思提出了高于政治解放的“人类解放”的口号。虽然马克思在此文中没有具体指出实现人类解放的途径,但已经拉开了“人类解放”理论的序幕,第一次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在马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5]。不论批判宗教神学也好,批判政治解放中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裂、公人与私人的分裂也好,还是批判有鲜明阶级性的资产阶级人权及金钱对人的异化,马克思都是以人为出发点,把人作为其理论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把人的理由作为关注的焦点,把人权理想的实现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的发展和命运洋溢着真挚的人文关怀。由此才诞生了人类解放的理想蓝图,有了完全以人的解放为目标的共产主义抱负[6]。  三、小结\n  哲学理由,我们可以称之为形而上理由。因而哲学理由的形成有一个由实际理由向具有普遍性的理论理由,即由形而下向形而上提升的过程。哲学的发展不能是在哲学史范围内范畴概念的自我旋转。要善于把理由中的哲学变为哲学中的理由,提炼出更有生命力的哲学理由;同时,也要积极运用哲学中的理由去观察和指导理由中的哲学,提高发现理由中的哲学的能力。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也是其经典文本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很少专门的哲学著作,但读每一本著作又都好像是哲学著作。它重视理由中的哲学,它不是范畴累积的抽象思辨式的哲学,而是关注人类社会生活的、探求人类未来命运的活的哲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