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0 KB
  • 2022-08-27 发布

【2016年】论哲学在政治上的无能【政治哲学论文】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政治哲学论文-论哲学在政治上的无能近来已经日趋具体化的、专门围绕着海德格尔的大名而展开的这场争论,由来已久。哲学家们在哪些方面与政治和社会现实有联系?他们的问题和洞见能够对我们处理这种现实的进程提供什么样的帮助?1987年11月在巴黎,在围绕着法利阿斯(Farias)的著作展开讨论的情况下,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后来以《回归叙拉古?》为题用德文全文发表[1]。这个题目指的是柏拉图在他自己那个时代所感到的失望,当时应叙拉古的僭主,即那个城邦的绝对统治者的邀请,柏拉图就有关公正的国家观念以及公正的社会秩序问题,两次向这位年轻的君主传授他的思想的基本原则。结果事情闹得很糟,而且柏拉图费了很大的周折才又回到家中。这之后他又一次遭受到了失望的打击,当他的亲密朋友狄翁———他的学园团体核心圈子中的一员,在胜利地领导了一次解放叙拉古的行为之后,突然被他自己的朋友们所谋杀(人们希望更多地了解有关那次特殊的暗杀幕后的事情)。      \n柏拉图在西西里的政治冒险活动,就其表现出来的力量及其很大的思想煽动性而言,是很有象征性的。当然,海德格尔1933年对希特勒所表示的支持不能与柏拉图的西西里计划相提并论。狄翁以及这位思想家的其它朋友们所属的柏拉图学园团体,一开始就具有一种社会政治的特征,它的这种特征普遍要比今天任何大学和学院、或者当代社会中的知识界所具有的社会政治特征都明显得多。这样就加深了这样一种思考,这里所争论的问题总归与哲学本身的各种思维方式相关。哲学家所关注的是,探究每一个问题直至达到其基本的和最终的普遍性,这种关注似乎并不会预先使他正确地看待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各种可能性和具体情况;既然我们以这样一种根本的方式考察这个论题,那么我们无疑也应该向哲学本身提出下面的基本问题:如果哲学对于那些重要的、与存在至关紧要的问题给予拐弯抹角的、反复无常的回答的话,那么哲学知识的真正本质实际是什么呢?      因而,著名的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在许多年前就对海德格尔哲学采取一种批评的观点,他认为海德格尔的哲学出自于魏玛共和国统治下的保守的传统和半革命的右派思想,总之,出自于所谓的“右翼革命”集团。布迪厄的分析是一种有趣的分析,但它是基于一种我既不能赞同也不能共享的预设上的,即哲学在世界中仅仅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安排(arrangement),社会学家则可以从一种批评的观点,以及从他们声称能够最终彻底揭示的知识来考虑这种安排。      当我见到对哲学提出的这样一些问题时,我感到非常不安。因为那听起来就像存在着或者也许应当存在着从事哲学的特殊种类的人,而情况并非如此。哲学被每个人从事着,尽管他们从事的哲学通常比那些所谓的哲学家们所从事的哲学更为糟糕。在我看来,这种情况足以作为一种不够贴切的解释,来说明布迪厄并非向每个人而仅仅是向所谓的哲学家们提出的那个问题。哲学作为一种特殊的学科而存在于我们有组织的科学世界中(作为由学者组成的一个机构,而不是处于学术界的次要部分),就此而言,人们实际上并不会怀疑布迪厄的能力。哲学在这个比较广阔的世界上受到了与艺术和宗教同等程度的欢迎和适当的响应,其受欢迎的程度超过了当今的科学文化,而在这方面布迪厄应当感到他的理解是不够的。      人们到处都在探询着哲学的问题(关于物质的起源、虚无、未来、死亡、幸福、生命的意义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没有人能够给以回答。人类普遍对这些问题有着强烈的兴趣,而并非仅仅是专业哲学家们有这样的兴趣。      \n在阐述这个作为开场白而提出的问题时,我本人并没有追随任何特定的思想派别。用康德的话来说,这种普遍概念的哲学表明了一种自然的人类倾向,这种倾向使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易于接受宗教所提供的回答,而对这些回答,学术的哲学概念确实引不起人们的兴趣;与思想的激情和对人性的焦虑探询相比,这种学术概念像任何学术概念一样,是略为次要的。      无论怎样,关于我们自己未来的社会地位的问题以及对生活中个人的、个体的幸福的关注,也都属于有关人类的根本问题的同一领域。苏格拉底并非一位哲学教授,然而他最先提出了关于公正生活的问题,而且他坚持不懈地提出这个问题,以致他确实承认,对于一切人来说,他们都在内心深处问自己这同一问题,即使为了不使自己遭受答不出的难堪,他们通过回答偷偷地避开这个问题。凡是认识到这一点的人马上会看出人们的这种探究热情,无论是与人类的前途、个人的幸福有关,还是与可怕的死亡奥秘有关,都是在不断地反抗引起疑问的愚昧。同样的情形也适用于我们无法选择而注定的出身,适用于连上帝也不能抹去的往昔的事件。所有这一切都是随着(正如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化的过程而一同发生的。由于这种社会化的过程,从幼儿的本能生活开始,我们通过家庭生活中的教育和控制锻炼,而后又通过语言的习得和语言的运用,使我们融入社会。我认为,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自问:为什么偏偏是哲学教授才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去理解、甚至解决当今那些诱人的、科学也无法解答的问题呢?人们设想哲学家(就学术上的意义而言)具有他人所没有的特殊的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他也许还应被赋予一种特殊的责任,即经常对我们寄托的某种责任。对此我确实是很诧异的。在这个意义上说,难道我们不更应当承认神父、医生、教师、法官甚至新闻记者发挥了更为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他们因此在当前并对将来负有更大的责任吗?      人们会记得,战后一位年轻的法国人博弗雷特曾经问海德格尔他打算什么时候写一本伦理学著作,海德格尔试图对此作出详尽的回答。他回答的要点是,这个问题不能这样来提,好像哲学家的工作是以一种社会风范去“教化”\n他人,也就是提倡一种社会秩序或证明其合理性,或者向人们推荐这种或那种道德秩序,向人们推荐能对人们广泛接受的信念产生影响的公正方式:事实上,以上这些都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明确从事的教育过程,而且在人类开始提出通常归于哲学的各种基本问题之前,哲学教育过程已经应用于一切人了。      这里的冲突并非是某些专家的专门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而是人性自身中的冲突,是人的探究和谬误之间的冲突。作为人类我们是与事物的自然秩序相互分离的,以致我们不再被任何自然的ethos所决定。希腊语ethos这个词指的是由自然指定给我们的、包括动物在内的生活方式。就动物的来说,它们的习性被一种强有力的、本能的控制机制所主宰,以致它们的行为不可抗拒地以这种机制为条件。      我曾经有过一次有趣的经验。在一个糟糕的夏天,一对燕子在我们的阳台上筑了巢。当它们孵化出第二窝雏燕时,早已是夏末了,然而燕子迁栖的天性要比它们关爱后代的有力本能表现得更为强烈。燕子父母抛下幼雏离去,致使可怜的雏燕因饥饿而死。后来,我在燕巢中发现了雏燕的尸骨。这件事表明,自然及其内在机制是怎样有力地渗透到其它生物的行为方式中的。      我们人类并非如此明显地受我们的本能的支配。我们喜欢“自由选择”\n,至少我们相信它,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如此称呼它的原因。这就是希腊人所称的prohairesis: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行事的自由。提出问题的能力就是其一部分,但它也是设想很可能根本不会实现的各种可能性的能力。一个缺乏必要的想象力去设想各种可能性的人,显然较少冒犯错误的危险。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并非只有海德格尔或那些被称为哲学家的人易于犯错误,而是人类本身易于犯错误,而且人类首先屈从于他们自己的、对自己也掩饰着的秘密志向,或者屈从于在生活中去实现闪光的梦想。对于一切人评价他们自己的生活境况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时的那种方式,这就是起决定作用的东西。我们都冒着出现错觉而做错事的危险。所以同样,医生与自己关系太密切了以致于不能给他们自己看病,被告与自己关系太密切了,以致不能为自己辩护。实质上这一点对一切知识都适用:其具体地应用要求一种特殊的天赋,这种天赋不能够在人们可以获得的知识自身中找到。      当今科学文化的片面性倾向于低估知识的实践形式的自主性。人们承认哲学家在阐述种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方面具有某种学术才能,而且他们有时至少幸运地拿出了某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人们可能会把哲学家当作圣人,但是他免不了会犯错误,免不了对形势作出拙劣的估计,尤其是在个人的卷入成为一个重要因素的情况下。当然,人们会说,能够被称之为“哲学家”\n的人们承担着一种特殊的责任,即无论他们是否喜欢这种责任,他们都作为教授或者思想领域中的典范实施着一种影响,但是同样难以否认的是,其它科学中的代表人物,而不仅仅是被称为哲学家的人,会发现他们自己也处于这样的情况下,尤其是当他们自己的学科涉及到实际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问题时,更是如此。如果设想在这种情况下科学的能力仅只是满足于教授实际的思想,而不诉诸于人类这种有理智的生物所具有的理性,那么这个设想肯定是错误的。与此相反,那些以他们的哲学思维能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们,能够显示出一种优越性;当我面对在海德格尔那里所见到的思想优越性时,那种情形就特别地发生在我身上。于是,就有可能发生将我们引入歧途的情况,而且我并不想否认海德格尔对他那个时代所产生的强大的精神影响,使许多人在实践和政治的问题上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但是,在思想上就如同在生活上一样,我们各自为我们的行为负责。如果我们作为专业的哲学家所学到的事情,无非是提出人人关注的问题,而普通的人不能够对之作出有效的回答,那么,我们就可以效仿雅斯贝斯的说法,称哲学家所做之事为“存在的启蒙”。      我们也能以这种方式意识到科学理智的局限。正确察觉行为目的(这些目的是可行的,并且能够变成现实)的能力,无论如何都是非常不同的。      因此便可以发生海德格尔的情况:他的思想在半个世纪中吸引并影响着人们,而且其思想焕发出无与伦比的启发力量;作为一名思想家,他阐明了存在恐惧的本性,阐明了这种恐惧不可分离地引向道德堕落的倾向,这个倾向是隐藏在对人类和世界进行的一切人类活动背后的;这样一个人可以在他自己的行为上不顾一切地服从于幻觉。海德格尔对此有亲身的经历,而且他后来对此是默认的。      不过,他承认他的政治错误一定会更容易一些,尤其是当他最终认识到那种错误的时候,就像他认识到他对纳粹运动抱有普遍幻想的那种错误那样,但那已为时太晚了。妨碍他承认政治错误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他作出那种公开声明时,已经结交了坏朋友。也许他所担心的正是不久就确实发生了的事情:因为他所犯下的大错,人们一定会忽视他的哲学观点。在这里他无疑会看到这样的证实:他关于战后各项发展的普遍历史观点,关于从希腊时代到当今技术时代欧洲命运的一致性的观点,都是不能够轻易被否定的。      当然,作为一位思想家和教师,他并没有放弃对自己的幻想的追求,这种追求可以通过他的教学生涯,可以在现在出版的许多海德格尔的演讲中看到。在第三帝国垮台后的那些年代里,情况也同样如此。他设想人们真正向往的那种转变,他承认纳粹社会主义以及希特勒对它的解释与那种转变完全不同,然而即使在这样承认之后,他心里依然坚持他关于达到那种人性的正确道路的幻想。      \n我们不应当为一位具有优秀思想才能的人会被人们误解而感到惊奇。凡是思想着的人都看到各种可能性,凡是具有强大思想力量的人都真切地看到各种可能性。某些事情很容易被人们看似为真,因为这些事情对这些人们所显现的正如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而实际上,每件事情都是非常不同的。年轻的海德格尔就像其它许多人一样,在他所处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中,尤其是在当代的大学生活中,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了各种社会的弊端和衰落的迹象。德国已经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崩溃中发展起来,在它身上还强加了一种德国人尚无准备的引进的民主,在这样的德国,那些迹象是很明显的。在那些年里,魏玛共和国曾经经历过的种种冲突和争论,种种暴力行为,种种政变尝试,种种欺诈行为,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即使由于所谓的中产阶级的掠夺以及比其前辈更为众多的知识无产阶级的出现使国家得到巩固之后,德国人只要没有得到一个和平条约,没有享受到明确规定的经济地位,不能保证他们的工作和对生活的合理期望,那么他们对未来就仍然不会有信心。甚至英国人后来也承认,这种状况对一个已经变得无业可做的民族的极端激进化起到了促成的作用。海德格尔也看到了这一点。但是他从人类历史整体的大景观来看待这种状况。他的结论是,这里必将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开端,这个开端必将会到来,而这就是海德格尔认为在1933年他所看到的情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得出如此错误的结论是不足为怪的。而另一方面,令我吃惊的是,人们总是不断地让这位哲学家去面对一个伦理学的问题。我把那看作是一种可悲的迹象,甚或看作一个社会中道德贫乏的证据,在这个社会中,需要向他人询问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体面的,什么是人性的,并且希望从他人那里,从哲学家那里获得对那个问题的回答。而这仅仅表明了那个社会已经失去了一切方向感。      \n当然,人们似乎不会责备一个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忠告之类的人,人们询问这样的问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一个事实仍然没有变,那就是在下面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是,人类很早以来就打上的性格印记(连同他们在社会中经历的一切经验,这些经验既影响着他们自己的本性,又影响着他们的历史地位),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于善的探求,人们必定总会提出这样具体的问题:什么时候人们才会愿意改变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以便使之变得更好些。      人们怎样以不同的方式提出关于真正的善的问题呢?基本的前提就是把这个真正善的问题向自己提出来,而不是只考虑自己。不过,一个人不可能使自己处于他人的地位上,而且一个人不可能使人们接受他们自己并不了解或并不认可的推荐、建议、劝告甚或指令。不存在调解伦理学那样的东西。因此,如果博弗雷特问海德格尔:“你什么时候写一部伦理学的书?”那只不过是因为这位年轻的法国人已经在《存在与时间》中看到一种非常强烈、彻底地进行探询的潜在能力,因而他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几个月中发生了广泛的灾难,对于如何对待随后人类所面临的形势,海德格尔能够向人们提供他的帮助。无疑,人们向海德格尔要求的事情并非能够特别指望哲学家来做的事情。服从于常识的指令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这是德国所欠缺的,德国是一个习惯于服从的国家,因为它从来不知道革命和推翻现存的权力。这就是我们怎样由于政治上的不成熟而使我们的国家衰败的原因。      当时在德国的马克斯•韦伯感到需要诉诸于一种“责任伦理学”,这一事实是对那种莫名其妙的非政治化的反映,就好像责任不是一切伦理学的核心似的!总之,伦理学并非一种单纯的信念问题,而是涉及到实际的行为,涉及到对于那个行为以及违背那个行为所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信念伦理学”是错误地从康德那里引出来的,它实际上是政治上软弱和缺乏政治团结的表现。19世纪的德国资产阶级社会,由于习惯于尊崇权威而深受了这•32•\n论哲学在政治上的无能种软弱性之害。这种软弱无疑也是新教教会的软弱,新教教会赋予权威一种宗教的权力,这种权力导致了忽视批判理智的责任。这种态度与知识界的非政治化倾向相一致:世俗化加强了对信仰的宗教同情,而且冷漠得变成对信念和良心的疑虑。归根结底,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身中体验到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是我们大家所承担的,而且我们把它向自己隐瞒了起来。我曾经重读了卡夫卡的《审判》一书。在其绝妙而又令人忧虑的描写中表现了所谓的天真怎样使一个人有罪。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哲学家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系统阐述与我们大家有关的各种问题,但是只有他们能够向其它人表明,我们在多大程度上面临着不能被看作为唯独他人才有责任去解决的任务,这些哲学家才能对我们有所帮助。绝非唯独他人才是有罪的。 凝望生活上苍给了我们一双眼睛,是用来凝望生活的。但有人凝望了一辈子,也弄不清楚生活的模样。其实生活的模样就是凝望,凝望是人间最形象、最丰富、最真实的风景。凝望生活是一种审美。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享受,就必须先成为有艺术修养的人。一望无际的大海,一带绵延的山川,一堵雪白的墙壁,一座生动的雕像,之所以引人凝望神思,就是因为它们融会了生活的艺术。朋友之间的关切注视,爱人之间的脉脉含情,是生活艺术的升华;久别重逢或冰释前嫌之时饱含千言万语的深情一瞥,则是生活艺术的经典。凝望生活,是一幅画廊。以沧桑的理性作笔,沿着人生的主线,给生命以崭新的诠释和生动的假设,于人于世界的纷繁芜杂中融入人性的至纯。年少的凝望是好奇,充满了憧憬;年轻的凝望是柔情,充满了蜜意;中年的凝望是平静,充满了理性;老年的凝望是感叹,充满了回忆。凝望生活,是一腔投入。以愿望的翅膀为钩,系一线的浮子,让期待在想象中高度充值,赋予时光以全新的定义。屈子凝望汨罗江,是失意的时候;李白凝望月光,是思乡的时候;朱自清凝望荷塘,是孤独的时候;李商隐凝望乐游原,是黄昏的时候;弗洛伊德凝望墙壁,是寂寞的时候。那是种非同寻常的沉默,是伟大与成功诞生的前奏。凝望生活,是一支晨曲。在命运的每一次曲折跌宕、大起大落之后,一个个休止符开始了下一轮的自由组合;但休止不是停止,而是一个起点;后面的乐章,必将成熟稳重、热烈奔放、荡气回肠。凝望生活吧,让思维和往事作一次坦荡的毫无遮掩的交流,总结经验,及取教训,积蓄勇气,满怀执著,放眼又一段长征。但生活的改变,仅有凝望是不够的,凝望只是一块跳板,是思想的铺垫;凝望者不是没有泪,也不是没到伤心处,因为人生豪迈不应有悔,醍醐灌顶不应用泪,在凝望之中与理想和成功牵手,共点江山迷津,把过去、现在、未来凝望生活,生活也在凝望你。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在平等的氛围里重新谈判,所有的生命都在不同的命运里重新洗牌,所有的一切都在蓝天白云里重新开头。欣赏五彩缤纷的世界和绚丽多姿的生活,让心怀纯真、向往美好的人得以感受无尽的自然美和人性美,欣赏便由此而生。名山大川小桥流水,可悦人目;蝉吟虫唱风声雨声,可动人心;涛走云飞潮涌星移,可触人思;珍器古玩诗文书画,可怡人情。人世间一切挚情真意、美德善行也让人为之心热为之神往。用欣赏的眼光看自然与世情,我们会惊异地发现,大自然和生活馈赠给我们的竟是那么多,以至于我们常常迷茫了自己发现美的眼睛。因了欣赏,美就超越了自然的时空局限走进纯真的心灵并久驻人心,欣赏者的心灵也因美的净化而成为最理想的归宿。是欣赏在真、善、美与纯真心灵之间架起了一座彩虹桥,让真、善、美通向圣洁的心灵世界。因了欣赏,人发现了美,读懂了美,而美也感染了人,启迪了人。这是自然真谛与人生智慧相谐相融的绝妙境界,惟善于欣赏者才会有幸览胜其中。欣赏为欣赏者提供了足够的与美相伴的温馨感觉,让爱美之人与动人之美结下高山流水不解之缘。真正的欣赏,是一种滤尽了一切利欲渣滓的透明情怀。对真、善、美,倾心而不盲从,礼赞而不迷信,远观而不亵玩,用可靠的理智恰到好处地调控着审美情感既不凝滞,也不泛滥,纯然一种平和心态。欣赏是一种健康心态,非品格磊落之人不能拥有。譬如以赏花为喻。有不惜掏钱买花却疏于培育以至花儿香消玉殒者,有见花美而心动继而动手折之者,还有徒羡艳美外表而心仪于罂粟者,种种变味的欣赏或源于狂热冲动,或源于自私浅溥,使人获益不多反受累遭害。透过欣赏之物,可见欣赏者气度、品位及意趣。凡是善于欣赏者,都拥有一颗不凡的慧心。于他们而言,观一花即观一世界,见小草可见大精神。与常见之美面对,便享有一份与故知重逢的欣慰;与罕见之美面对,则仿佛与初识知音邂逅,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惊喜。即使身处荒漠绝域亦能欣赏到平日常景常情难得体味的孤独苍凉之美。一个善于欣赏的人自然是胸藏锦绣,感觉里天地就更开阔明朗更亮丽空灵。相反,一个欣赏细胞缺乏的人,很容易可悲地自沉于一个满目灰暗了无生气的世界。像只有那种不含一丝尘杂平静如镜的水面才会将蓝天白云、茂林修竹、飞鸟游蝶等佳景美物不改变色地留住一样,只有没有遭受利欲渣滓的污染和浮躁之风侵袭的心灵才可以最真实地接纳一切真、善、美。有人赏物易,赏人难;有人赏远离自己生活之人易,赏身边人难;有人乐于自我欣赏而不屑于欣赏别人;还有人将欣赏异化为取悦和谄媚,异化为赤裸裸的吹捧和露骨的逢迎……种种病态的欣赏皆因心灵的水质失去了固有的洁净明澈而产生。所以,拒绝冷漠,抛弃虚伪,远离邪恶,欣赏才会成为一块成色极好的宝石,为你折射出世界缤纷生活的绚丽。在大雾中与你美丽相遇这座江北小城近年来雾多,天潮,黎明时分还是朗星高照,上班时节已是云海海雾茫茫。幢幢楼房隐匿在虚无飘渺之中,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一下子幻化为无形。忙忙碌碌的人群穿行于云海雾山之中,诗意地前往各自的目的地,开始了一天中浪漫而多情的生活。我喜欢大雾,喜欢独自行走于偏僻幽深的小巷中迎面而来的大雾。雾富有诗意和哲理色彩,它让喧嚣的尘世呈现朦胧之美,它让有无共生,成败相形。当我们为生活所拖累,当我们为名利所缠绊,当我们志得意满,当我们遭遇困厄,当我们厌倦尘世,当我们苦不堪言,这时,一个人在前拥后遮的大雾中静静地行走,你会忽然发现,生活其实是诗意的,生命是最美的。秋末晨曦,我放浪形骸地在大雾中前行。这片天地仿佛成为自家的花园,古旧的小巷静谧阒寂,蒙蒙云雾充塞天地,满满当当。我昂首行五步,斜身绕三圈,学老汉柱杖,学老太踮脚,学孩童蹒跚,学秀女猫步……我放心飞灵,畅想美好,憧憬未来,心沛然飘散躯壳之外,神油然驰骋天地之间。影影绰绰,对面转出身影,跳跳荡荡,悠哉游哉,身形虚浮,婀娜多姿,惊鸿一瞥,错出一段只有开头没有结尾的故事。就在这个秋末,就在这大雾之中,仿佛重现了江南雨巷,仿佛有着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曼妙行走于幽深幽深的小巷。错误也是一种美丽。从此,心漾荡而又温馨,仿佛天地间至真至美。看花已是非花,看雨已非真雨,风展眉而笑,月盈盈如水,鸟啁啾诉情,嘤嘤成韵。诗意地生活于每一天,晨星初起,已是精神百倍,抖落一身睡意,健步如飞,愉快地做着各种琐屑之事;夕阳西下,披着一身疲惫,心却如鸟儿,迎着万道霞光,徜徉在归巢的路途中。真想让百花永远盛开,真想让美妙的生活在世间永驻。还是幽雅的小巷,还是大雾的早晨,还是……唯独不见那把油纸伞,我错过了什么?也许我还停留在去年那个雾气迷蒙的早晨,你却已走进来年的那个“良辰美景”;也许我正走在江北古城的小巷,你却彳亍于三月的江南;也许我遥望东方的启明,你却已向往那弯残月;也许……雾海茫茫,走不出那段美丽的传说。江北古城,江南雨巷,踯躅,彷徨,摇曳出一树迷惘和希望。(孙守名)当爱已逝,给自己一片晴空指尖绕过的流年,沾染春温秋素的时光。一纸冰凉,是爱的底片在时间的冲刷中黯然消色。曾经撕心裂肺的爱过,曾经荒废时光,被一份悸动牵绊着。经年后,却是用尽全力换来一场回忆。当一份爱散了,兴许还会有别人在等待你,何不抛开以往所有,试着重新接受一段新感情。也许曾经爱到伤痕累累,试着忘掉一切,给自己一片自由的天空,给自己一个自由的理由。守着曾经留下的,只会加重思念的味道,只会让自己在低迷中错乱一生。当爱已逝,给自己一片晴天。放飞属于自己的梦想,扔掉旧爱留下的所有,重新寻找自己的追求。未来,我们依旧笑靥如花,即使步履蹒跚也不停歇。阳光下的追梦人抉择,站在人生的路口,莫名的苦痛,人生的抉择将强大的自己再次击倒。这是守望者的无奈和揪心的迷蒙,那个阳光下的追梦人,真实写照着我们的惨淡人生,或许此刻的艰辛和心酸后退于他人,但是,假以时日……有时候坚持是一种锥心的疼痛,没有支持,没有鼓励,只有一个人独自前行的孤单和畏惧,甚至是来自于他人无谓的嘲讽,也许渐渐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愚蠢,是否真的执迷不悟,但我们还是鼓起勇气,拼了命的也想要一直走下去,因为我们相信未来是成功的开始,是一片坎坷后的光明。幸福不是必然的,尽管我们与成功背对背拥抱,也不过是执掌在手中的影子罢了。我们恣意奔跑,无论往哪个方向,也终会到达另一片天空。蔚蓝是它的本色,一望无际是它的胸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一句不变的言语支撑着我们不断位移的脚步。相信自己,永远比相信命运重要,坚守承诺,永远比序言妄想和风云变幻来的诚恳。信念是一片宽阔的沙丘,忍受着所有的寂寞,感叹着时光的蹉跎,世界的落寞等琥珀的泪水来融化,大雨滂沱的季节等地老天荒的执着。我们可以逞强,我们看似疯狂,但是未来还有多少把握,我们任凭它潮起潮落。其实,我们何尝不害怕一切烟火过后只是空白,但是付出终究会有回报,奋斗的过程是一种经历,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只是看我们,如何去想,如何去领悟,如何如珍惜。漫漫长路无声无息,或许我们一生也在追寻,那又怎样,打破的宁静换回一生的威名,哪怕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千山暮雪天涯远,万古流长的亘古情怀,学智者接纳红尘纷扰,却置身事外,博得一份淡然。尽管曲终影自单,冷月残照孤星夜,沧海连天堑,南辕北辙的沦陷,不自觉反省过往。倾听那年湖畔笛声赛悠扬,一湖秋水、一缕青丝为梦而唱,江南如画烟雨绽芬芳,醉里吴音相媚好,娇惹了三月的春华。恋上那年溪水叮咚舞红妆,一竹梅笛、一曲小调倚梦而响,清荷宛在水中央,沉醉了月色朦胧,落英候着姗姗来迟的日光。凭栏眺望远方,人生旅程在何方?心指明了方向,诗一行,水一汪,无奈笑沧桑。然而长叹一声,回首青春,继续我们的梦想。留在记忆深处岁月的温度,时间的落差,在梦里,在情里,在伤感的回望里。留在记忆深处,如果是属于你的悲伤,请你忘记,如果可以真的忘记吧,就像放开一切的那些碎屑,消失风中。其实更像是水消失于水当中,一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消失在信仰的背面。留在记忆的深处,留在深深的梦里。看见那些悲伤的时刻,属于你只是属于你的,看不见其他的灰尘。我独饮这所有的守望,看见悲伤悄悄降临,是的,在记忆的深处,我其实早已经死去,就像缓缓绽放的花蕾,一生积累着哀伤。不在自己的寂寞里死去,就在自己的伤悲里留住。是的,就像时间的落差,调整那些梦幻般的颜色,消失在苍茫之间,只属于你,只看见你的眼睛如此炙热,就像夏天的火球。你能够说出什么,当悲伤已经消失了,我不能说出更多的谎言,就算时间流逝再快,我也想留下来,是的,我是岁月带不走的那一块石头。长满青苔,长满时光的疤痕,你一道道揭开,一道道毁灭给自己看。留在记忆的深处,连同那些消陨的树叶,连同树叶之中铺平的灰烬和伤心。是的,就此打住吧,如果你还有时间,请你记得我,如果你还有理想,请你忘记我。在记忆的深处,就像白云深处的人家,何处是我的家园?看着你,就像隔着几个季节。我看见那些秋天的树叶,冬天的雪花,那些哭泣的耳朵以及湿漉漉的眼睛,还有谁能够记起我,在时光的深处,没有任何的借口,不能得到任何的宽恕。只在你的回忆里,成为洁白的云朵,一次次在故乡的怀抱里闪烁。是的,闪烁,就像星星一样,就像星星之中冷凝的灰尘一样。不能说出更多,不能忘记更多,就是你的眼睛,冷过了那年的霜雪,封住我的幻想,在梦中,在雨中,漂流!向日葵灿烂在遥远的山坡上。我知道季节已经老去多年,我眼眶深深的等待呀,像风一样,消失在自己的恐慌里。河流弯曲在远方,那不是我的家乡,留在记忆深处,那不是我幻想的玫瑰,不是玫瑰的血更不是玫瑰血中深深的伤心。还有什么值得记忆,就像我窗前的百合花,就像床前明月光,我不会想起那是远方的冰霜落在我的眼角上,我看见的只是岁岁年年,年年岁岁,就死在我的手掌里。所以我向着远方挖掘回忆的掌纹,那些开向太阳的窗子,那些死在梦里的故事,我不能说更多的哀伤,就像我此时的心情,比纸透明,比冰雪洁净。回不去的终将成为记忆,成为记忆的终将在时光里死去。阳光之下,大地之上,不能有回忆,死去的将是你永远的痛苦,却一次次被你打开。是吗,我在回忆的角落里,在那些灰尘里,看见的都是你的过去?是吗,开始之后我无法结束,只能在毁灭的时刻,看着自己当年的悲伤痛哭失声?是吗,我一遍遍问自己,却被时光一次次嘲笑。那些霜雪之中的精灵,洁白的云朵,那是传说也是传说之中的悲伤,我不能确定的世界,我不能相信的世界,停止吧,旋转不再,神灵不再,停止吧,如果生命已经成为记忆,你还愿意守望这破败的星球吗?留在记忆深处,留在梦开始的地方。源头开满鲜花,那是你的笑容,闪烁在回忆的盘子里。是的,星星落下来,月亮烧焦了,满眼都是末世的景象!是停止的时候了,在记忆的深处,在记忆深深的烙痕里,我看见风中堆满了往事的瓶子,消失苍茫之间。嘴唇之上闪烁着虚假的言辞,那是你呀,在我的语言之中复活。虚空的风,消失在我记忆的深处,留不下来,还有那些等待的时刻,我守望着,等待着,已经不能回头。留在记忆深处,留在你悲伤的眼睛里,那些扭紧的手掌,灰尘堆积,歌声已远,井水已枯干,还有什么留下来,还有什么是记忆。就算没有,内心早已安静。好朋友简简单单好知己清清爽爽在生命过程中,由于人生观、世界观,情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相近,会有很多男女朋友,有校园朋友,有职场朋友,网络朋友——我感动每一次缘的靠近,一个简短的问候信息,一段亲切的电话交谈,一个生动活泼的表情的发送,一份生日礼物的祝福,一首轻快飞扬的歌曲,都如此让我感动。感慨缘的美丽,感动友情的温馨,感谢朋友的温暖。淡淡的友情很真,淡淡的问候很醇,淡淡的孤独很美,淡淡的思念很深,淡淡的祝福最真!淡淡的温暖将友情的灯光点亮,温馨地照耀这人生的旅途,拥有朋友的人生不再孤单,拥有友情的生命不在孤独,拥有情谊的生活不在寂寞。一段经典的文字再次读过“有一把知己,是能够在心灵上相通,能够相互了解相互敬慕的人。知己是能够相互体谅,以心相悦、以心相伴的人。他们可能近在咫尺,也可能会相隔遥远,他们相互想念时不一定会告诉对方,但一定在心里时时牵挂。他们能互相读懂对方的每一个眼神,能明白对方每句话的含义。也不一定朝夕相处,但一定会把对方放在心里,阴晴圆缺时能给对方一个问候。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不光是住人的地方,更是心之居所,有亲人才能算是家,否则只是一栋空房子,再大再舒服也不能算是家。家是温馨、亲切的称谓;家是心灵的港湾;家是身心疲倦休息的场所;家是受伤后的疗养所;家是你放下所有面具,做回真我的地方。男人是泥,女人是水,所以男人结合不过是“和稀泥”。婚姻是两个人打伙过日子,不必什么事都太计较、太在意。生活在芸芸众生、大千世界里,难免会泥沙俱下,倘若生就一副“容不得沙子”的性格,那只会弄得对方很累,自己也累。用惩罚对方的方法来惩罚自在琐琐碎碎的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不要遇事都想争个理儿,争个我是你非,我对你错、你长我短、你高我低。在家里据理力争,常常要付出十分高昂的代价。家里本无大事,琐琐碎碎,平平常常,如果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各讲各的理,各唱各的调,甚至抱定一堆子虚乌有的推理伤害对方、敌视对方,那这个家庭就只有争吵,只有战火,只有密布的阴云,肯定不会再有快乐与幸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我们每个人的向往和追求。我们要用爱去拥抱家庭,而不能让家成为辨别是非的法庭;我们要用爱,让家成为爱的伊甸园,让家充满欢乐,充满温馨。家!是我们的心之居所。温馨的家,是要用爱去经营,用宽容去谅解,用信任去理解的家。记住!家永远不是讲理的地方!婚姻需要摩擦,更需要宽容和理论!夫妻之间更不是讲理的关系,夫妻之间的是是非非,绝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问题。互相关爱、互相妥协才是维持美满婚姻的上上策。人性不敌物欲提到美国,也许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生活节奏快,都市霓虹灯闪烁,酒吧餐馆歌舞升平,人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人情冷漠,家庭观念不强,性方面非常开放,各种消费欲望极强,钱才是上帝。到了美国你会发现,以上描述基本符合如今中国的状况,与美国关系不算太大。在美国很多城市里,过了晚上8点找饭馆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很多餐馆都已关门,过了9点10点更难,街上到处都很安静,包括纽约也是如此。上班的日子里,很难见到酒吧爆满夜夜笙歌的情景,只有周末会热闹一些。对于我们这些没时没点的电视人来说就苦了没办法,我们依然处于欲望占据上风的发展阶段,我们还处于用物质来奖赏生命的阶段,离背起行装去山水中激活生命还有距离。还在这个阶段就要面对,谁也无法一跃而过,只是不希望,我们在欲望面前牺牲几代人。从美国回来后,我说过一句话:“当下的中国,由于欲望,我们的人性处于退步的阶段。”按理说,这话并不好听,却意外地得到了八九成网友的支持。我突然明白,人群中,充满希望的一种欲望正在悄悄地形成中,而这种欲望与物质无关,却离心灵很近。人生如戏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你演着谁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浮生若梦,若梦浮生,谁是你的梦中人,谁可以陪你度过若梦浮生,踏碎虚实浮华?我们都是演员,自以为我们的生活有多么悲情,但我们演着的都是别人早已演了千万遍的。我们觉得自己的故事有多悲伤,但实际上局外人看过了千万遍,直到他们连眼泪都吝啬于给。他们都已是冷眼看着世间恩怨。而我们还傻气地扮演着我们的角色。那个角色或是悲哀,或是博爱,或是可怜,或是励志。又怎样呢?真正掌握着人生的上帝在天上看着我们大笑。无论我们怎样?谁把谁伤了,谁把谁忘了,在他眼里不过是昙花一现。轻笑一过。他看多了。他看多了,演员为了自己伤害朋友。他看多了,我们演着的悲观离合。他看多了,这丑陋的人生,不单纯的社会,还有多变的我们蹩脚地演着百态人生。这舞台真大,不停地变,世界在变大,我们在变小。最后,落幕,落幕的黑暗,比想象更长,比盲目更暗。我们还要准备下一场戏,下一场人生。其实人生真的不过一场戏,我们以为多悲情的事,我们以为多大不了的事也不过这个样子。所以,安之若素一点,把一些事情看开一点。不要想太多,我们不过是在演戏,演一场人生之戏。把事情想看点,不要让自己这场戏无疾而终。这舞台太大,我们显得卑微,但是最起码让自己演绎出最美的模样。是,我们在演戏。你知道,剧本是上帝写的,可是剧情是我们自己演的。你知道,这舞台越来越大,那让自己也强大起来,与舞台齐平。你知道,我们都在这舞台演戏,演自己的人生,轮回往复,所以把很多事看开点。并不是谁离开谁就过不了。你知道,我们在戏里要会装,心里才会觉得踏实。那就装吧,只要自己知道那个是真的自己就好,让自己踏实一点。这演的一场戏,又好如一场梦,梦醒人回,等待下一场梦。梦里,总是没什么感受,有些感受过了就过了,别太在意。就像有些话听到的时候只要感动就好了,不要去怀疑。那样自己会演的好一些,过得好一些。梦里面有人哭,有人笑,有人哭一刀两断,有人祝百年好和,有人咒不得好死,那些话真的听过就忘吧,别往心里去,毕竟,梦一醒,什么都没了。既然是做梦,就争取做自己喜欢的,做个美美的梦。管他下一场戏是怎样的,管他下一个人生会是怎样的,管他下一个梦是怎样的,当下这个梦是好的就好了。既然是演戏,就演好一点,演像一。既然是做梦,便不要想太多,伤害的忘记就好。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不管你演着谁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都请你演出自己最美的模样。浮生若梦,若梦浮生,管他谁是你的梦中人,都愿你找到一人,他可以陪你度过若梦浮生,踏碎虚实浮华。孤独,有时候更像一杯水,没有杂质、没有污染,是一种清静幽雅的美。当沉浸于孤独中的时候,没有了喧闹的杂乱,没有可以打扰到我的思绪,也不会因冲动而留下遗憾和后悔;沉浸在孤独中,能让自己平和、冷静、思考、稳重,让有一种超越世俗的感觉,让有一种聆听自己的心语,让有自己感受这不易察觉的美。孤独的时间也是珍贵的,孤独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体会孤独也是因人而异的,体会快乐的孤独感觉是被动的,是需要你去争取去领悟。懂得领悟孤独的人,就会体味人生中孤独所拥有的独特景致。孤独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在孤独中创造,多一份孤独的快乐;一份无为的浪费,让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至于虚度。在孤独中拥有了自己的一切,你就会觉得你一点也不孤独,于是你就会白,能够真正拥有孤独的人是世界上最为幸福的人。其实,人在孤独的时候,总是在怀旧感受和品味曾经的种种,在这个时候,总是会想起曾经的故事,心情也就随之降到了冰点,悲伤的,挥不去的记忆就会填满整个心底。于是,悲哀着自己的悲哀,感伤着自己的情怀!孤独中的人可以寻找到自己最初想要的本真;可以感受到自己坚强的信仰;也可以感受到人生的悲喜与无奈;也会让你明白该如何去切换生活的态度。让你的心灵小憩在孤独小丹之中,享受一回孤独,品味一次孤独。别害怕孤独会淹没了你,因为孤独不是海,它是你的空间,是属于你的另一个空间。你可以在那里找回很多久违了的感受,也可以在那里找到你心灵出发的起点,找回你生命中最想要的东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