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00 KB
- 2022-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word.zl.\n-.摘要:本文概括了德国、美国和中国技术哲学的历史开展,提醒了当代技术哲学研究的自觉意识,并进而提出,现阶段技术哲学研究的关键任务有两项:其一,面向技术,进展技术创新研究;其二,面向社会,进展技术启蒙。关键字:技术哲学;技术创新哲学;技术启蒙.word.zl.\n-.一、技术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技术哲学〞研究起源于德国。1877年,德国哲学家卡普(E.Kapp)发表?技术哲学纲要?一书,这是德国系统地进展技术哲学研究的开端。在这之后,基默扼(E.Zschimmer!和德韶尔(F.Dessauer)分别在1913年和1927出版了各自的?技术哲学?专著。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哲学家胡塞尔(E.Husser1)、舍勒(M.Scheler)和海德格尔(M.Heidegger)从现象学和存在论角度对技术作了大量研究。近30年,德国的技术哲学研究又经历了持续的、系统的增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德国工程师协会人文与技术委员会的研究。该委员会成立于1956年,会员中有德国当代最出色的技术哲学家胡宁(A.Huning)、伦克(H.Lenk)、莫瑟(S.Moser)、拉普(F.Rapp)、罗波尔(G.Ropoh1)、萨克塞(H.Sachsse)、塔克尔(K.Tuche1)、兹默理(w.C.Zimmerli)。迄今,该委员会的技术哲学家们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伦克的?技术时代的哲学?(1971)、?论技术的社会哲学?(1982);罗波尔_的?系统技术:根底和应用?(1975)、?有缺点的技术?(1985)、?技术启蒙?(1991);拉普的?分析的技术哲学?(1978)、?现代世界的动力学?(1994);胡宁的?工程师的创造力?(1974);萨克塞的?技术人类学?(1978)等等。 从整体上看,经过百余年开展的德国技术哲学,虽在学术界逐渐获得了成认,但仍属于哲学的边缘领域。德国技术哲学研究呈现以下特点:…其一,该领域的智力构造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和标准化的。大致有经历主义、存在主义、实用主义、人类学等不同的研究视角。其二,与技术社会学、技术经济学和技术政治学等相关的研究联系密切,彼此的界限不甚清楚。其三,技术的伦理、生态和资源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有突出的现实主义转向。技术哲学研究由过去的玄思转向现在的实践导向。 就世界围看,德国技术哲学首先在法国、荷兰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和日本有所照应。20世纪60—70年代始在美国兴起。1975—1977年,美国哲学与技术学会(sf,r)成立。1978年开场出版技术哲学年鉴,1981年开场了每两年举办一次的SPT国际研讨会,1995年创办学会期刊(Techne)。近30年,美国技术哲学研究开展迅速,出现了一批知名的技术哲学家及其优秀的学术专著。如:米切姆(c.Mitcham)的?技术的思考:工程和哲学之间的道路?(1994);伊德(D.Ihde)的?技术与生活世界?(1990);费雷(F.Ferre)的?存在与价值:面向建立性后现代形而上学?(1996)和?认识与价值:面向建立性后现代认识论?(1998);勃格曼(A.Borgmann)的?技术与当代生活.word.zl.\n-.特征?(1984)、?坚持实在?(1999);温纳(L.Winner)的?自治的技术?(1977);费恩伯格(A.Feen—berg)的?追问技术?(1999)和?改造技术?(2002);杜尔宾(P.Durbin)的?科学、技术和医学中的社会责任?(1992)等。 从整体上看,美国技术哲学研究的特点是:其一,美国技术哲学研究有了迅速的乃至可说是突飞猛进的开展。近30年中,美国技术哲学研究的开展,与相关的科学哲学和技术社会学研究的开展相比,毫不逊色。l2J这一点主要表现为高水平文献的增长,而研究队伍并没有扩大。SPT的规模始终保持在成立之初的水平,成员缺乏300人。其二,美国技术哲学研究的式是多元的。在SPT部有杜威主义者、埃吕尔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和海德格尔主义者。其三,美国技术哲学研究术批判研究占有突出的比重。在哲学领域中,技术哲学仍处于边缘。由于许多SPT成员对技术持批判态度,SPT前会长皮特(J.Pit)认为美国技术哲学研究负荷着意识形态框架,其核心是敌视技术。由于不能全面、公正的对待技术的所有方面,皮特认为,美国技术哲学研究,特别是SPT的研究,存在着“智力诚信危机〞的问题。 我国技术哲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开展,目前在学科建制上已成立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委员会,已有几个以技术哲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和硕士点。从研究成果上看,1999年昌曙先生出版?技术哲学引论?,这是我国第一部标有“技术哲学〞书名的学术著作。从总的看,我国技术哲学研究还少有人系统地进展,在哲学大家族中也处于边缘地位。一、 技术哲学研究的“自我反思〞综上所述,技术哲学研究虽然经历了30年左右的系统努力,但仍处于无统一式、无哲学地位的困境中。与此同时,人类社会更急剧地步入技术社会,而技术,特别是当代高技术,更锋利地激起一系列亟待研究的哲学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认识和进展技术哲学研究,便成为当代技术哲学家们思考的主题,从而产生了技术哲学研究的“自我反思〞。 关于技术哲学的性质。技术哲学是否是一个新的独立的哲学分支,研究者们曾进展过争论。拉普认为,技术哲学既不是工程科学的元理论;也不是社会学或历史学等独立学科的一局部;更不能归结为某一个哲学分支。它与认识论、社会哲学、哲学人类学、历史哲学和形而上学有密切的联系,但并不附属于它们。鉴于技术的认识论、伦理学、文化、社会和形而上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如此密切,拉普认为有必要开展一个新的哲学分支——技术哲学统一地加以研究。拉普的这个观点根本上得到了学界的认同:技术哲学是一个新的独立的哲学分支。作为一个独立的哲学分支,米切姆指出,技术哲学就是关于人工制品的制作和使用的哲学反思。昌曙认为,技术哲学大致上可视为自然改造论,主要是对改变自然的穷根究底的反思。 关于技术哲学研究的容。通常认为,技术哲学要研究技术本体论、技术认识论、技术价值论、技术社会批判论等等问题。而其中哪一类问题是当今技术哲学研究的核心,哲学家有不同的理解。在我国,华夏和志林等先生认为,技术的认识论和逻辑构造问题是技术哲学研究的核心。他们呼吁“技术哲学要转向技术知识.word.zl.\n-.论和技术逻辑的研究〞。昌曙和远德玉先生那么认为,技术与科学相比,具有更直接、更鲜明、更强烈的价值性,鉴于此,应当把技术的价值论作为技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美国,许多学者主技术哲学主要是对技术进展伦理的、政治的分析;而皮特坚持认为,“技术哲学的首要问题是认识论〞。他说只有从认识论问题着手研究,技术哲学才可能容身于主流哲学讨论之中。应该强调,在讨论技术认识论和技术价值论研究孰重孰轻时,不要无视了两者的密切关系,特别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两者都是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哲学所不可或缺的。或许,洞察在特定情景下技术哲学应研究的特定问题更有实际意义。拉普认为,今日技术哲学研究的当务之急是研究技术变革的动力学,关键是要明确在“技术决定论〞中人们可能的作为。 关于技术哲学研究的方法。由于没有特定的强大的历史传统,技术哲学研究缺少公认的理论根底和方法论手段。从实际来看,米切姆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或传统,一种是由工程师和技术专家自己创立的工程技术哲学,这种哲学着重研究技术的在构造;另一种是人文学者创立的人文技术哲学,这种哲学着重研究和阐释技术的意义,对技术开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种种后果进展反思。工程技术哲学倾向于分析的和赞成技术的,而人文技术哲学那么更倾向于解释的和批判技术的。从理论上说,技术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现象,仅局限于从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或仅局限于从思辨的、“纯形而上学的〞角度研究技术都是不够的,而应当从多个角度进展综合性研究。如伦克和罗波尔所说:“跨越旧的系科和学术边界,尤其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界,进展富有成效的和现实主义的合作,在今天技术哲学研究中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在技术哲学研究中,处理好理论思辨和经历研究的关系极为重要,“唯理论〞或“经历论〞的方法都不可取。针对“唯理论〞,拉普指出:“不能无视具体的经历证据,只根据对技术的逻辑的、不变的本质的思考,演绎出技术的现实特点。为了防止任意的和不可信的思辨,哲学分析和思考必须以有条件的事实为依据。从这一点出发,才能进展概括。〞而针对“经历论〞,拉普那么指出:“技术哲学解释必须利用并努力整合于哲学传统之中。形象地说,哲学传统是任何哲学解释得以生长的土壤,不利用这个根底,为技术哲学研究重新创造‘轮子’.word.zl.\n-.是愚蠢的。〞应该说,拉普的这个意见是非常中肯. 关于技术哲学的研究方法,费雷基于几十年的教学、研究和思考,形成了自己的四个信条:其一,技术哲学应联合西方主流的哲学传统思考技术;其二,应用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哲学、科学哲学、社会哲学等学科的畴,能够说明技术现象;其三,技术哲学在理解何为合法的哲学方法时应该采取多元化的策略;其四,一种全面的、批判的、多元的技术哲学研究方法对认识技术和制定有关的社会政策是有益的。 关于技术哲学研究的未来走向。从技术的文化环境看,随着冷战的完毕,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的文化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果说过去人们蜷缩在防空洞中,那么现在人们畅游在网络中。伊德认为,技术哲学研究必须应对这种文化环境的变化,反思当代技术世界的新问题,而不能仅是继续研究与埃吕尔、海德格尔和马尔库塞一样的主题。从技术自身看,随着全球电子媒介根底设施及其文化的开展,米切姆认为,现代技术(与背景别离化)正在被一种新的“元技术〞(meta—technology)取代。元技术正以虚拟的形式重新使别离的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在这样的情况下,米切姆指出,“过去二十年,技术哲学努力思考我们做的技术,下一个二十年必须努力思考我们作为其中一局部的元技术。〞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角度,杜尔宾那么呼唤行动主义。杜尔宾说,虽然需要理论的进步,但更需要的是在解决技术社会的现实问题上取得进步;虽然理解技术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围绕它们的有关的社会问题做些什么。为此,他呼吁学院的技术哲学家们走进展动主义的领域,参加到解决实际问题韵行列中来。从根本精神看,无论技术哲学研究将怎样开展,昌曙先生提出,技术哲学研究必须要有自己的学科特色、根底研究和应用。他讲,技术哲学研究“没有特色(学科特色)就没有地位,没有根底(根底研究)就没有水平,没有应用(现实价值)就没有前途。〞一、技术哲学研究之关键:技术创新研究与技术启蒙.word.zl.\n-. 基于上述的技术哲学研究的“自我意识〞的考察,本文以为,技术哲学研究在走向繁荣之途中至少有两项的关键任务:其一,面向技术,进展技术创新研究;其二,面向社会,进展技术启蒙。 进展技术创新研究的理由至少有以下三点:其一,从历史实践来看,技术创新始终是人类社会的轴心,技术哲学研究只有牢牢抓住这一社会轴心,才能向社会“敞开〞,与社会现实相切近。在古代,这个社会轴心是隐含着的,这可以从史前各种传说中窥其踪迹,如?易·系辞?讲中国先王伏羲作八卦、网罟,神农作耜耒,黄帝尧舜作舟楫、杵臼、弧矢等;在现代,这个社会轴心是显在的。种种事实显示,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和社会的活力之源,是经济开展、生产率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驱动力。可以说,技术创新正作为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第一战斗力,成为世界各国企业家、政治家、军事家头等关切的主题。所以,研究技术创新,密切技术哲学研究与社会实际的联系,从而促进技术哲学的开展和实际社会问题的解决。 其二,从理论逻辑来看,技术创新是技术成为技术的过程,技术哲学研究只有牢牢抓住这一技术形成的过程,才能向技术“敞开〞,与技术现实相切近。通常认为,技术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活动,而技术创新又是一种最根本的技术实践活动,因而,技术哲学研究假设要反思技术就必然要首先研究技术创新。技术从构思到社会的实际应用,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的技术一社会过程,其中,技术的、经济的、政治的、社会文化的和自然地理的诸多因素相互作用,最终产生与社会相适应的技术。这个技术产生的过程,这个技术成其所是的过程,被称之为技术创新。所以,技术哲学也只有研究技术创新,才可能切实知晓技术是什么,它何以可能、何以产生、如何产生、产生什么。 其三,从技术哲学自身开展看,技术哲学研究之所以分裂为工程的和人文的两个对立的流派,主要是因为各自偏执于一端:工程的技术哲学,如德绍尔等以技术创造为研究对象,只关心纯粹技术是如何可能的,而无视了技术与整个社会的复杂关系;人文的技术哲学,如埃吕尔等以技术的社会影响为研究对象,只关心从人文社会的角度评价技术,往往对技术持敌对态度,而无视了对技术自身的全面认识。由前所述,技术创新是技术成其所是的技术一社会过程,技术哲学研究技术创新,既能向技术“敞开〞,又能向社会“敞开〞,因此,研究技术创新可以在工程的技术哲学与人文的技术哲学之间架起桥梁,实现两者的融通,从而为建立一种健全的、连贯的、一致的技术哲学奠定根底。 技术创新哲学研究至少要包括技术创新实践论、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等容。技术创新实践论,是研究技术创新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类型、构造和形态。技术创新本体论,是研究技术创新实践的“本原〞或“本体〞,是寻求技术创新成其所是的“最高原因〞。技术创新认识论,是研究技术创新认识的发生、开展及其规律。技术创新价值论,是研究技术创新的价值标准、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等问题。显然,这几方面的研究容是相互依赖、融会贯穿的,比拟而言,技术创新实践论是其它研究的根底,由它们共同组成的技术创新哲学研究,实质上可以被视为广义的技术创新实践论。 正是通过技术创新,人类创造了属人的技术世界。今天“技术无所不在,却又无处可见〞。首先,与其说我们栖息于大自然之中,毋宁说我们已经栖息于技术世界之中,并且我们仍然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地陷于其中。“技术是现代人类的栖息地〞。其次,对于这个人类自己创造的“第二自然〞,人类似乎是熟知的,而实质并非真知。今天的技术越来越“厚重〞、越来越“深沉〞,普通民众与之接触的只是其外围“终端〞或“显示屏〞,普通民众对它只知道通过简单操作而获得某种功能,只知道其“名称〞,比方“这是一台电脑.word.zl.\n-.〞、“这是一部〞、“这是一辆轿车〞、“这是一银行卡〞等等,而对技术原理和技术体系知之甚少。专家们似乎是知道技术原理的,但鉴于现代技术越来越复杂,现代技术的开发者、制造者、使用者和消费者已经别离开来,而且开发者、制造者和使用者各自又是部劳动分工精细的庞大的共同体,因此每位专家真正知道的是其局域的知识,而对技术体系整体同样知之甚少。事实是,人类不仅对技术知之甚少,而且思之更少。从总体上思考技术的形而上问题,普通民众和技术专家鲜有人为之,哲学家也是如此。法国当今著名哲学家斯蒂格勒(B.Stiegler)说:“哲学自古至今把技术遗弃在思维对象之外。技术即是无思〞。再次,技术.自隐匿似乎已扎根于人类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中。胡塞尔说:“人们一点不懂机器运转的在可能性和必然性,却能学会正确地操作。〞可以说,这句话正是当今人类技术世界的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正是这种意识形态的作用,人类社会疏忽了对技术知识的普及和理解。也正是这种意识形态的作用,技术在构造的过程中已经先行的黑箱化。这种技术的黑箱化,外表上是使消费者“减负〞,但实质上却是加重了技术的隐匿。最后,人与技术愈来愈严密联系,它们相互成就。人类不能无视技术,更不能不思技术。现代技术已经开场复制生命,梦想直接操纵原子而生产,鉴于它可能产生难以预料的、难以逆转的社会影响,现代技术的社会建构,不仅需要高级技能(knowhow)和认识性知识(knowwhat),更需要系统的形而上的知识(knowwhy);不仅需要技术专家、技术共同体的智慧,更需要民众、整个社会共同体的智慧。正如星野芳朗所说:“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开展已经到了在各条战线上必须由市民参加的阶段。〞由此可见,一方面,现代技术愈是开展,愈需要民众的参与;另一方面,现代技术愈是开展,愈是在加速隐匿。这是当代技术世界的一个在矛盾。 现今人类的境况是:自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开展,人类逐渐从对大自然的无知中解放出来,人类是通过科学而解放;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兴起和开展,人类又重新陷入了一个无知的技术世界,人类是通过技术而蒙蔽。于是,技术启蒙就成为了技术哲学研究的时代任务。技术启蒙关键是要对社会的关于技术的主流意识形态进展批判,籍此,建立起人与技术的自由关系。.word.zl.\n-.参考文献[1]王强.哲学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关系[J].理论前沿,2003,(19).[2]那日.科学技术哲学概论[M].:理工大学,2006.[3]宋建梅.自动控制原理[M].:理工大学,2007.[4]汪应洛,王宏波.工程科学与工程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09)..word.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