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8.00 KB
- 2022-08-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统计学原理习题练习第一章总论一、填空题:1、统计一词包含三种涵义,即、、。2、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和。3、当我们研究在校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全体学生为,而每一名学生则。4、统计总体按其所包括的单位数是否有限可分为和。5、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和。6、工厂数、商店数属于变量,而产值、销售额属于变量。7、统计指标的基本结构包括和两部分。二、单项选择题:1、标志是:A、说明总体的质的特征的名称B、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C、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D、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2、了解某市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A、该市集体所有制的全部工业企业B、该市集体所有制的每一工业企业C、该市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D、该市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3、对某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总体单位是A、该班的全部学生B、该班的每一名学生C、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D、全部学生的学习成绩4、考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60,68,75,82,90,这五个数字是A、指标B、标志C、变量D、标志值5、下列标志哪个属于品质标志?A、年龄B、性别C、工资D、体重6、变量是指A、可变的数量标志B、可变的数量指标C、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nD、可变的品质标志7、了解地区职工情况,统计指标是:A、地区全体企业B、每个职工C、每个职工的工资D、地区工资总额8、某厂工人的平均工资是A、数量指际B、质量指标C、数量标志D、总量指标9、某人年龄为20岁,则年龄为:A、品质标志B、质量指标C、数量标志D、变量值10、连续变量可以A、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B、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C、通常取整数D、是职工人数、设备台数等这类变量11、某班要统计学生的年龄和体重,上述两个变量A、均为离散变量B、均为连续变量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12、统计指标体系指的是A、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B、若干个互不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集体C、一系列相互限制的统计指际组成的一个集体D、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数量标志组成的一个整体三、多项选择题:(在各选择答案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1、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A、数量性B、同质性C、总体性D、具体性E、社会性F、综合性2、某市科技人员调查中A、该市所有的科技人员是总体B、每一个科技人员是总体单位C、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数量指标D、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质量指标E、科技人员的年龄是变量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A、全国人口数是总体B、每个人是总体单位C、人口的性别是指标D、人口的年龄是数量标志E、男性人口总数是指标4、要了解100户养鸡专业户的经营情况,则数量标志是A、养鸡专业户的户数\nB、每一养鸡户的养鸡数C、100户养鸡户的养鸡数D、每一养鸡户的收入E_100户养鸡户的总收入5、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A、社会总产值B、商品C、某同学该学期的平均成绩85分D、原煤计划生产量300万吨E、全市年供水量8414万吨6、指出下列指标中的质量指标A、劳动生产率B、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C、利税额D、设备利用率E、一段时期新出生人口数7、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表现为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性D、差异性E、客观性8、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量的特征,所以A、数量指标可以用数值表示B、质量指标不可以用数值表示C、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D、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E、质量指标与品质标志都可以用数值来表示9、某台设备有以下标志表现,数量标志表现是A、C702车床B、原值2150元C、使用年限30年D、转速12000转/分E、复杂系数5R10、研究某厂全体工人情况,可变标志是A、工龄B、厂籍C、性别D、工资E、籍贯四、判断题:1、统计实践活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统计学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2、全国的耕地面积是统计总体。()3、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4、工人每班生产的产品数量是数量标志。()5、女性是品质标志。()6、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需要用数值来表示。()7、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而来的,而质量指标是由\n品质标志汇总而来的。()8、变量值就是标志值。()9、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10、工资80元、100元、150元、180元这四个数值是四个变量。()11、人的年龄是离散变量。()12、一个统计总体只能有一个指标,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也只能有一个标志。()五、简答题:1、统计一词的涵义是什么?其关系如何?2、什么是总体?什么是总体单位?怎样理解“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可以互相转化”这句话?3、什么是指标和标志?二者之问关系如何?4、什么是变异、变量、变量值?举例说明。5、什么是统计设计?统计设计的基本分类有几种?6、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什么关系?7、什么叫统计指标体系?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填空题:l、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和。2、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分为和;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和;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和。3、全面调查有和两种;非全面调查则主要指调查、调查和调查;按搜集调查资料的方式,可分为和。4、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加以选择,而抽样调查的样本单位则是加以选取,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的选择不受因素的影响。5、要了解某城市中工业企业的职工素质情况,调查对象是,调查单位是,填报单位。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调查按其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A、统计报表(或定期全面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C、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D、定期调查和不定期调查2、一次性调查A、只能是定期的B、只能是不定期的C、可以是定期或不定期的D、可以是经常性的3、在统计调查中,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是:\n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D、总体单位4、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D、调查表5、调查时间是:(甲)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乙)进行调查所经过的时间;标准时点是:(丙)调查时实际登记的时间;(丁)所调查状况存在的时间。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6、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7月l~5日全部调查完毕,这一时间规定是A、调查时间B、调查期限C、标准时间D、登记时间7、对两个企业(先进的和后进的)进行详细描述,根据包括的总体单位的范围看,这是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8、进行户籍登记,根据包括总体单位的范围看,这是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9、对占煤炭开采量75%的大矿井进行劳动生产率调查,根据所包括的总体单位范围看,这是: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10、某乡为测算其粮食产量,随机地抽取了若干块地进行实地调查,这种调查属于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11、统计报表一般多属于A、经常性的非全面调查B、经常性的全面调查C、一次性的非全面调查D、一次性的全面调查12、下列情况哪一种适于一次性调查A、商品销售额B、商品购进额C、商品库存额D、商品销售量三、多项选择题:1、在工业企业设备调查中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2、获得我国人口状况统计资料采用的调查方式有:\nA、普查B、全面统计报表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E、典型调查3、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指:A、某一客体不可能既是调查单位又是填报单位B、某一客体可以同时作为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C、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D、调查单位是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填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E.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都是总体单位4、统计专门调查包括A、统计报表B、抽样调查C、普查D、重点调查E、典型调查5、统计报表的特点是A、自上而下统一布置B、自上而下逐级填报C、按规定的报送时间报送D、按照统一的表式和项目填报E、属于全面调查6、普查属于A、一次性调查B、全面调查C、非全面调查D、经常性调查E、专门调查7、下列调查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E、统计报表8、某企业按规定时间2005年元月31日向上级提交了2004年度生产经营情况统计年报,则A、调查时间为1年零1个月.B、调查时间为1年C、调查时间为1月D、调查期限为1个月E、调查期限为1天四、判断题:1、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2、调查单位就是进行调查工作的单位。()3、填报单位也就是调查单位。()4、普查和统计报表都是全面调查,所以这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代替。()5、经常性调查都是定期调查,而一次性调查可以是定期\n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6、经常性调查需对调查对象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7、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都可以用来推断总体特征。()8、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就是调查人员认为比较重要的。单位。()9、典型调查中所选的单位是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10、在抽样调查中每个总体单位被抽取的机会均等。()五、简答题:1、什么是统计调查?它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占有什么地位?2、普查和统计报表有何区别?3、试述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之间的关系。4、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和联系?5、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有什么区别?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填空题:1、统计整理在整个统计工作中起的作用。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的选择。3、统计分组的作用是划分、研究、分析现象之间。4、变量可以作单项式或组距式分组,而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5、按品质标志分组所编制的分配数列称;按数量标志分组所编制的分配数列称。6、分配数列是由和两个要素构成的。7、统计表从其内容上看可分和两部分。8、统计表按其主词的分组情况可分、和三种。9、统计表的宾词设计可分和两种。10、频率是指在总体单位数中所占的比重。11、概率是用以衡量出现可能性大小的一种尺度。12、概率的取值范围为。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A、分组标志的选择和各组界限的划分B、总体按品质标志分组C、选用多个分组标志进行分组形成分组体系D、善于运用复合分组2、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A、间断B、重叠C、相等D、不等3、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数组多少A、成正比B、成反比C、无比例关系\n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4、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A、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B、组数的多少不同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D、选择分组标志的数量多少不同5、在下表中劳动生产率(件/人)企业数(个)组中值(件/人)产量(千件)工人人数50——6060——7070——8080——9090以上85321556575859582.565.052.525.515.215001000700300160合计19—240.73600其全距等于A、95—55=40B、100—50=50C、100—60=40D、90—60=306、上表的宾词是A、劳动生产率和企业数指标B、企业数指标C、劳动生产率指标D、企业数、产量、工人人数等指标7、上表的分组标志是A、企业数B、产量C、劳动生产率D、工人人数8、次数分配数列是A、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B、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C、按数量或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D、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9、今有工人按工龄分配的变量数列,变量是:(甲)工人数;(乙)工龄。又有工厂按工人数分配的变量数列,频数是:(丙)工人数;(丁)工厂数。正确答案是A、甲丙B、乙丙C、甲丁D、乙丁10、一连续变量,其末组为下限是500的开口组,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组中值为A、520B、510C、500D、540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分组,哪些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A、按性别分B、按工龄分C、按职称分D、按工资分E、按键康状况分2、在组距式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nA、总体单位的多少成正比B、组数的多少成正比C、组数的多少成反比D、全距的大小成正比E、全距的大小成反比3、在组距式数列中,组中值A、是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B、是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C、在开口组中无法确定D、在开口组中参照邻近组的组距来确定E、就是组平均数4、下面哪个标志宜于进行等距分组A、零件尺寸的误差B、工人的文化程度C、人口普查中的人口年龄D、成年人的身高E、商店按营业额分组5、统计分组体系的形式分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复合分组体系B、简单分组形成复合分组体系C、简单分组形成平行分组体系D、复合分组形成平行分组体系E、复合分组形成复合分组体系6、对于离散变量数列A、可以编制组距式数列B、不能编制组距式数列C、不能编制单项式数列D、可以编制单项式数列E、既能编制单项式数列,又能编制组距式数列7、对于连续型变量A、只能编制组距式数列B、不能编制组距式数列C、只能编制单项式数列D、不能编制单项式数列E、既能编制单项式数列,也能编制组距式数列8、统计表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A、简单表B、调查表C、分析表D、汇总表或整理表E、分组表和复合表9、统计表按统计数列的性质分,可分为A、空间数列表B、时间数列表C、时期数列表D、时点数列表E、时空数列结合表10、有一表式如下:\n按年龄分组合计性别车间男女一二三甲(1)(2)(3)(4)(5)(6)20以下21——3536——5050——6060以上合计根据表的主词分组情况和宾词设计具体内容可以看出,该表A、是简单表B、是分组表C、是复合表D、为简单设计E、为复合设计四、判断题:1、统计整理是整个统计工作的中心环节。()2、按数量标志分组可以形成变量数列。()3、频率是指各组的次数与其相应的组距相比。()4、频数从上向下累计叫向下累计;从下向上累计则称向上累计。()5、在组距式数列中,全距就是最高组的组中值与最低组的组中值之差。()6、统计表是统计资料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7、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分组,形成复合分组体系。()8、古典概率是根据大量的、重复的统计试验结果来计算随机事件各种可能结果的。()五、简答题:1、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有哪些?2、统计分组的作用有哪些?3、怎样正确选择分组标志?4、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在编制分配数列时有何不同?5、分组体系有哪几种类型?其作用如何?6、什么是次数分布?有哪些影响要素?六、实务题:1、某班级学生年龄(岁)如下:2217181617201823171717171817171718192017161816161725211718181617171619201716211716171617171819241916试编制分配数列。2、某工厂同工种的40个人完成个人生产定额百分数如下:8388123110118158121146117108105110137120163125136127142135107118103871151411171239314212613815l10186123114119126108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数列。3、某车间工人的有关资料见下页表:试设计下列统计表,并整理出统计表中各项数字:\n(1)按一个数量标志分组,宾词简单设计;(2)按一个数量标志分组,宾词复合设计;(3)按一个品质标志分组,宾词简单设计;(4)按一个品质标志分组,宾词复合设计。职工代号性别年龄工种月工资(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女男男女男男女女女男男女男男女男女3127363456275127264349372621181918铣工钻工车工车工刨工车工钻工镗工刨工钻工铣工刨工镗工刨工车工铣工钻工1560110015601400200011001800120011001600180016001250900600800600第四章统计数据(综合指标)一、填空题: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分为总量和总量。2、计算每一职工的平均收入时,职工人数,当研究目的是通过每一企业平均职工人数来观察企业规模的时候,职工人数则为。3、时期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发展过程的总量;时点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状况上的总量。4、常用的相对指标、、、、、。5、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的比例为1:3(A),积累率为25%(B),这里(A)为相对指标;(B)为相对指标。6、检查长期计划完成情况时,由于计划规定任务有不同的性质,因而就产生了和两种不同的检查分析方法。7、某厂的劳动生产率计划比去年提高8%,执行结果提高10%,则劳动生产率计划执行的提高程度为。8、社会经济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指标有、、、、。\n9、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为。10、由于标志值(变量值)的次数对的大小有权衡轻重的作用。故次数又称为。11、权数有两种表现形式,即权数和权数,由此产生了加权算术平均数的两种计算公式,分别为和。12、在平均数的计算中,如果已知现象总体的各单位具体资料,应采取的计算公式为,当资料已经分组得出次数分配的情况下,应采取的公式为。13、由平均数或相对数求平均数时,如果权数资料为基本公式的母项数值,应采用的形式,如果权数资料为基本公式的子项数值,应采用的形式。14、中位数是位于数列的那个标志值;众数是在总体中出现次数的某一标志值。它们也可称为。15、为了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数列总体各单位标志的变异,必须利用。16、由是非标志求平均数,其平均数为,标准差为。二、单项选择题:l、表现社会现象和过程的规模、总量、水平的指标是:(甲)绝对数;(乙)相对数。绝对数可用下述计量单位表示,(丙)千克、米,件、吨、公里等;(丁)系数、倍数、百分数、千分数等。A、甲丙B、乙丙C、甲丁D、乙丁、2、在考核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时.计划任务数若是以全期应完成总数下达,则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算应采用:A、累计法B、水平法C、两种方法均可D、两种方法均不可3、能计算总量指标的统计总体必须是;A、全及总体B、同质总体C、有限总体D、无限总体4、动态相对数是根据每一后续时期的指标同:(甲)以往时期比较求得;(乙)初始时期比较求得。A、甲B、乙C、甲乙D、一5、强度相对数表示:(甲)存在一定联系的两个不同名指标的对比;(乙)同一时期属于不同对象或区域的两个同名指标的对比。比较相对数表示:(丙)存在一定联系的两个不同名指标的对比;(丁)同时期或同时点的属于不同对象或区域的两个同名指标的对比。A、甲丙B、乙丙C、甲丁D、乙丁6、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提高2%,实际上提高了6%,劳动生产率计划超额完成程度是多少?A、103.9%B、3%C、4%D、3.9%7、计划规定成本降低5%,实际上降低了2%,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比较为百分之几?A、107.4%B、93.1%C、110%D、107%8、计划任务相对数(本年计划数/上年实际数)为150%,动态相对数为165%,计划完成相对数为:(甲)147.5%;(乙)110%。动态指标为114.3%,计划完成程度为103%,计划任务相对数为:(丙)117.7%;(丁)111%。A、甲丙B、乙丙\nC、甲丁D、乙丁9、某地区产量资料如下(单位:千吨)年份粮食产量其中:小麦20002001200250100150动态相对数为:(甲)1.25,1.5;(乙)2.0,1.67。结构相对数为(丙)0.5,0.6;(丁)0.8,0.67A、甲丙B、乙丙C、甲丁D、乙丁10、在计算标志平均值时,若标志总量是直接以指标表现的各个标志值总和,应采用的平均数公式为: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平方平均数1l、当用组平均数(各组比重不同)计算总平均数时,应采用的平均数公式是: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简单调和平均数D、加权调和平均数12、假如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扩大7倍,那么平均数: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判断13、假如各个标志值都减去20个单位,那么平均值就会:A、减少20B、减少到1/20C、不变D、不能预测14、假如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10个单位,那么平均数: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判断15、今有两个露天煤矿的资料,在计算两露天矿每个工人平均采煤量时,应利用哪个指标为权数:A、矿井数B、工人数C、采煤总费用D、每一工人平均昼夜采煤量16、某公司所属三个企业,全年实际完成的产值分别为400万元、600万元、500万元。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108%、106%、108%,则该公司三个企业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计算公式为:A、B、C、\nD、17、分配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小,而权数较大时,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A、接近于标志值大的一方B、接近于标志值小的一方C、接近于大小合适的标志值D、不受权数的影响18、在变异指标中,其数值越小,则A、反映变量值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B、反映变量值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c、反映变量值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D、反映变量值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19、两个总体的标志平均值相同,这两个总体的变异指标是否相同?(甲)是;(乙)不一定。两个总体标志平均值不同,这两个总体的变异指标是否可以相同?(丙)是;(丁)否。A、甲丙B、乙丙C、甲丁D、乙丁20、如果甲数列的标准差大于乙数列的标准差,则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C、不能确定哪个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与标准差无关三、多项选择题:l、下列哪些是总量指际A、某商店月末商品库存额B、某地区人口净增加数c、全国高等学校历年毕业生人数D、某工厂月末在册人数E、按人口平均钢产量2、时点指标的特点有A、可以连续登记B、只能间断登记C、数值可以直相加D、数值不能直接相加E、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直接无关3、下列哪些指标是时期指标?A、材料库存量B、库存增减量C、银行存款期末余额D、基建投资额E、学校每年毕业人数F、学校年末在校人数4、比较相对数可用于A、不同国家或单位之间比较B、实际水平与计划水平比较C、不同时期的水平比较D、先进水平与落后水平比较E、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比较5、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nA、计划完成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比例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E、结构相对数F、强度相对数6、相对指标中,属于同一时期数值对比的有:A、结构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计划完成相对数D、比较相对数E、动态相对数F、强度相对数7、相对指标中,分子和分母属于同一总体的有:A、结构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计划完成相对数D、比较相对数E、动态相对数F、强度相对数8、下列指标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A、工人劳动生产率B、人均国民收入C、人均粮食产量D、人口死亡率E、人均粮食消费量9、下列指标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是A、生产工人占职工人数的比重B、某厂男女职工的比例为1:2C、某地每1000名居民中就有50名医护人员D、甲地去年的工业总产值为乙地的80%E、某年的积累率为30%10、相对指标可以采用的表现形式有:A、系数或倍数B、成数C、复名数D、百分数或千分数E、倒数1l、选择平均数的权数时要考虑:A、它必须是标志值的直接承担者B、它必须是次数C、它与标志值相乘具有实际经济意义,能够构成“标志总量”D、它可以是由相对数表示的频率E、它可以是由绝对数表示的频数12、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A、各组次数相等B、各组变量值不等C、各组次数不等D、各组次数都为1E、变量数列为组距式数列13、应采取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是A、已知工人的各级工资水平和工资总额求平均工资B、已知某工厂各车间废品率和废品量求平均废品率C、已知某工厂计划完成百分比和计划产量,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D、假定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并已经知道各组\n产量求平均劳动生产率。E、已知产品产量及单位成本,求平均单位成本14、标志变异指标中的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变异系数)的区别是:A、两者的作用不同B、两者的计算方法不同C、两者的适用条件不同D、指标表现形式不同E、与平均数的关系不同15、与变量计量单位相同的标志变异指标A、全距B、标准差C、平均差D、标准差系数E、平均差系数四、判断题:1、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2、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为无名数。()3、标志总量是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总和。()4、标志总量也就是总体总量。()5、平均数反映总体现象的集中趋势,标志变异指标则说明变量的离中程度。()6、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中,分子标志总量与分母总体总量是两个总量指标,它们之间没有什么直接关系。()7、变量值的大小决定了平均数的大小。()8、有两个平均数分别为200和400,它们相应的标准差分别为7和13,所以后一个平均数比前一个平均数代表性强。()9、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10、平均指标将各单位的数量差异抽象化了,所以它的数值大小与个别标志值无关。()五、简答题:1、什么是总量指标?其作用如何?2、什么是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各有什么特点?3、相对指标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不同之处?4、平均指标和强度相对数有什么不同?5、什么是标志变异指标?有什么作用?6、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7、众数和中位数有什么特点?它们各自的适合条件是什么?六、计算题:1、某产品按五年计划规定最后一年产量应达到56万吨,计划执行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吨第四年第五年\n年份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上半年下半年上半年下半年产量4445451011111414141515试问该产品需要多少时间完成五年计划规定的指标?并确定该产品的计划完成程度。2、某工厂工人某月份工资资料如下表中所示:按工资额分组(元)工人人数600以下600——700700——800800——900900——10001000以上257131815合计60试计算其平均工资。3、某集团公司有15个分公司,2004年按其生产某产品平均单位成本的高低分组资料如下:按单位成本分组(件/元)企业个数(个)各组产量在总产量中所占比重(%)100——120120——140140——160276224036合计12100试计算该集团公司该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4、某地一个月内甲、乙两个农贸市场某种蔬菜的批发价格及成交额如下:品种价格(元/500克)成交额(元)甲市场乙市场ABC0.440.480.50220004800025000440002400025000合计—9500093000试问哪一个市场的蔬菜平均价格高?说明原因。5、某市本月招收各类职业人员如下:职业男性女性报考人数录用率%报考人数录用率%ABC350200502025620452440308总计600896、某居民小区调查该小区居民户均拥有图书的资料如下:户均拥有量(本)户数10——2020——30610\n30——4040——5050——6060——7070——8080册以上2030402406020试计算该小区户均图书的众数和中位数。7、某车间两个小组工人加工零件的资料如下:第一小组第二小组工人按加工零件数分组(件/日)工人人数工人按加工零件数分组(件/日)工人人数50——6060——7070——8080——9090——1001134145——5555——6565——7575——8585——9521331合计10合计10试比较两个小组哪个组的平均加工零件数代表性强?为什么?8、根据平均数及标准差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标志平均数等于2600,离散系数为3%,试问其方差为多少?(2)总体的标志平均数为13,而各标志值平方的平均数为174,试问离散系数为多少?(3)方差为25,各标志值平方的平均数为250,试问平均数等于多少?9、已知甲乙两乡农业收获量资料如下:按地形分组甲乡乙乡播种面积(亩)比重%总产量(千克)播种面积(亩)比重%总产量(千克)旱田水田2109070306615058500200300406060000187500合计300100124650500100247500试比较说明哪个乡的生产情况好?为什么?第五章时间数列一、填空题:\nl、按组成动态数列指标性质不同,动态数列可分为、、三种。2、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按照指标性质不同分为和两种。3、平均发展水平是对求平均数,统计上又叫。4、发展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发展速度和发展速度。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公式来表示。5、由于选择基期的不同,增长量可分为增长量和增长量两种,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来表示。6、平均发展速度的两种计算方法是和。前一种方法的侧重点是从出发来进行研究,后一种方法是从出发来进行研究。7、增长l%绝对值是以逐期增长量除以相应的用百分数表示的速度,也可以用除以100来求得。8、填下表中空格:年份2000200120022003定基增长速度——0.040.16环比增长速度——0.05二、单项选择题:1、时间数列表明:(甲)总体按某标志分组的结构;(乙)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动。时间数列水平是:(丙)总体中标志变量的一定值;(丁)某日或某时期的指标值。A、甲丙B、乙丙C、甲丁D、乙丁2、表明社会现象在某一日上的发展水平的动态数列称为:(甲)时期数列;(乙)时点数列。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每年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是:(丙)时期数列;(丁)时点数列。A、甲丙B、乙丙C、甲丁D、乙丁3、根据时期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是用:A、简单算术平均法B、几何平均法C、加权算术平均法D、“首尾折半”法4、累计增长量等于:(甲)逐期绝对增长量之和;(乙)逐期绝对增长量连乘积。定基发展速度等于:(丙)环比发展速度的总和;(丁)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A、甲丙B、乙丙C、甲丁D、乙丁5、增长速度的算法是:A、数列水平之差B、绝对增长量同发展速度之比C、数列水平之比D、绝对增长量同作为比较基础的数列水平之比\n6、增长1%绝对值指标等于:(甲)发展水平除以增长速度;(乙)绝对增长量除以增长速度;(丙)作为比较基期的数列水平除以100;(丁)绝对增长量除以发展速度。A、甲丙B、乙丙C、甲丁D、乙丁7、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8%、6%、5%、7%,则定基增长速度为:A、8%×6%×5%×7%B、(8%×6%×5%×7%)一100%C、108%×106%×105%×107%D、(108%×106%×105%×107%)一100%8、用几何平均法求平均发展速度时,被开方的数是:(甲)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乙)环比发展速度之和。这个指标的根次等于:(丙)动态数列水平的项数;(丁)环比增长速度的项数。A、甲丙B、乙丙C、甲丁D、乙丁9、年平均增长量等于A、逐期增长量的项数除以累积增长量B、最后一年与最前一年发展水平之差除以数列发展水平的项数C、最末水平与最初水平之和的一半D、累积增长量除以逐期增长量的项数10、某地区粮食产量的平均发展速度1999—2001年是1.03,2002—2003年是1.05,则1999—2003年这5年的平均发展速度是A、B、C、D、11、假如每年绝对增长量稳定,那么环比增长速度:(甲)下降;(乙)稳定不变。如果每年发展速度稳定,那么逐年的绝对增长量是:(丙)增加;(丁)保持稳定。A、甲丙B、乙丙C、甲丁D、乙丁12、某商店3年中商品流转额平均每年增加1万元,则商品流转额发展速度A、年年增长B、年年下降C、年年保持不变D、无法做结论13、一时间数列有30年数据,若以五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数列有多少年数据?A、30年B、28年C、26年D、25年14、对动态数列进行修匀,利用直线公式y=a+bt,参数b说明A、年平均绝对增长量B、年平均发展速度C、年平均增长速度D、数列的平均水平15、在线性趋势方程y=a+bt中,参数a表示:A、年平均绝对增长量B、年平均发展速度C、年平均水平D、t=o时动态数列水平\n16、季节比率是指某月的平均水平与A、该月的实际水平相比B、全年的总水平相比C、各年总的月平均数相比D、该月的修匀值相比三、多项选择题:1、时点数列的特点有A、数列中各指标数值相加无意义B、数列中各指标数值相加有意义C、数列中各指标数值大小与其时期长短无关D、数列中各指标数值大小与其时期长短有关E、数列中指标数值是通过连续登记得到的2、统计中常用的序时平均数有A、平均发展水平B、平均增长量C、环比发展速度D、平均增长速度E、增长1%的绝对值F、平均发展速度3、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是A、时间的长短应该一致B、总体的范围应该一致C、指标的经济内容应该一致D、指标数值的变化幅度应一致E、指标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等应一致4、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进行平均而求得的平均数称为:A、平均发展水平B、序时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动态平均数E、一般平均数5、下列相对数时间数列中,哪些是属于两个时期数列对比构成的A、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动态数列B、工业企业人员构成动态数列C、销售利润率动态数列D、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动态数列E、资本金利润率动态数列6、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A、几何平均法B、算术平均法C、调和平均法D、方程式法E、简单平均法7、下列哪个关系是正确的A、各个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B、各个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C、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计增长量D、两个相邻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环比发展速度\nE、发展速度一l=增长速度8、动态数列中的发展水平具体包括A、期初水平B、期中水平C、期末水平D、报告期水平E、基期水平F、增加水平9、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A、移动平均法B、半数平均法C、最小平方法D、季节指数法E、水平法和累计法10、绝对数时间数列的派生数列是A、时期数列B、时点数列C、分配数列D、相对数时间数列E、平均数时间数列四、判断题:1、绝对数时间数列中的各个指标数值是可以相加的。()2、动态数列又称时间数列,它与分配数列是相同的。()3、某地粮食产量与10年前相比增加了4倍,也就是翻了两番。()4、平均增长量等于累计增长量除以数列的项数。()5、如果时间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同,应拟合直线。()6、若时间数列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同,应拟合指数曲线。()7、季节比率也称季节指数,用来分析测定现象的季节变动情况。()8、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线的基本要求是:原数列与趋势线的离差平方和最小。()9、如果逐期增长量年年相等,则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也年年相等。()10、如果逐期增长量年年相等,则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年年下降。()五、简答题:1、什么叫动态数列?它与分配数列有何区别?2、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是什么?3、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有什么异同点?4、几何平均法与方程式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什么不同?5、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平均增长量的关系如何?6、什么是季节变动?其测定方法是什么?7、测定循环波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六、计算题:1、某企业各月工人人数如下:日期1月1日2月1日3月1日4月1日7月1日人数430435438410420试计算第一季度及上半年企业的平均工人人数。2、某地某年人口资料如下(单位:万人):时间1月1日6月1日8月1日12月31日人口数21.3021.3521.3621.50试计算全年的平均人口数。3、某企业资料如下:指标一月二月三月四月\n工业总产值(万元)月初工人数(万人)180600160580200620190600试计算:(1)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2)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4、某公司有两个分公司生产同一种产品,2月份资料资料如下:企业产量(吨)工人人数(人)1—15日16—20日21—28日甲乙993011480330332312314345328试计算各企业和综合两企业的月劳动生产率。5、我国某10年的原煤产量资料如下:单位:亿吨年份产量年份产量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6.226.667.157.728.72第6年第7年第8年第9年第10年8.949.289.8010.4010.70要求:(1)以第1年为基期,计算这10年间各年的定基发展速度;(2)计算这10年我国原煤产量的平均发展水平;(3)计算这10年我国原煤产量的平均发展速度。6、现有某市工业某种产品的产量资料如下:年份产量(万吨)环比动态指标绝对增长量(万吨)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增长1%绝对值1995353————1996241997106.119987.2519992000324.59计算表中所缺指标,并填入表中。7、1949年,我国原煤产量为3243万吨。1989年已达10.4亿吨,建国40年我国原煤产量的平均发展速度为多少?翻了几番?8、某市今年国民收入为8亿元,如果以后平均每年以6%的速度增长,问要经过多少年后可达20亿元?9、1982年我国人口数为10.1亿人,1990年我国人口数为11.3亿人,这期间我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多少?如果按此增长速度计算,2005年我国人口数为多少亿?10、某汽车厂1995年产量为2.5万辆,(1)规定“九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4%,以后每年平均增长6%,问2005年汽车年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2)如果规定2005年产量是1995年产量的4倍,并且“九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只能为6%,问以后十年需要每年增长速度为多少才能达到预定的产量?11、某市2000年一2004年消费品零售额资料如下:\n单位:亿元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零售额20,021.622.924.426.0要求:(1)用最小平方法建立直线趋势方程;(2)预测2005年消费品零售额。第六章统计指数一、填空题:l、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和。2、统计指数按其研究对象的性质不同,分为和。3、统计指数中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和两种。4、平均数指数是从出发来编制总指数的,它的主要计算形式是和。5、在指数体系中,总变动指数等于指数的乘积;总变动指数的绝对增长额等于它的各因素指数所引起的绝对增长额。6、在指数数列中的各时期指数都采用同一时期为基期来计算时称为,以前一时期为基期计算时称为。7、如果产量指数公式为,则其算术平均数指数公式为,如果成本指数公式为,则其调和平均数指数公式为。8、零售价格指数为115%,零售商品销售量指数为98%,则零售商品销售额指数为。9、劳动生产率的可变指数为119.6%,结构变动影响指数为110.2%,则劳动生产率的固定构成指数为。二、单项选择题:1、在统计实践和理论中,指数一词的含义指A、广义的指数概念B、狭义的指数概念C、广义和狭义的两种指数概念D、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概念2、指数是两个同名数的、(甲)不同时期指标对比的结果;(乙)不同区域指标对比的结果A、甲B、乙C、甲乙D、一3、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是A、平均数指数B、个体指数C、平均指标指数D、综合指数\n4、综合指数是A、二个指标对比的相对数B、平均数指数的变形应用C、编制总指数的唯一形式D、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5、有两个指标:(甲)某地区2003年工业总产值为上年的109.9%;(乙)根据抽样调查2004年某县农民人均收入同上年比为115.2%,这两个指标A、甲是指数B、乙是指数C、甲乙都是指数D、甲乙都不是指数6、若价格用p来表示,下面哪一个是价格指数:A、B、C、D、7、若设产量为q,第6题答案中哪一个是产量指数。8、由三个指数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A、都固定在基期B、都固定在报告期C、一个固定在基期,另一个固定在报告期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9、拉氏指数(替换词:派氏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固定在:A、基期B、报告期C、假定期D、任意期10、试指出哪个恒等于综合指数形式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替换词: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A、B、C、D、11、试指出哪个是可变组成指数(替代词:固定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A、B、\nC、D、12、已知某工厂生产三种产品,在掌握其基期、报告期生产费用和个体产量指数时,计算三种产品综合产量指数应使用哪种指数:A、综合形式B、加权算术平均C、加权调和平均D、简单算术平均13、某商店经销甲、乙、丙三种商品,其价格分别比去年增长2%、3%、4%,已知本年三种商品的销售额分别为8万元、7万元、6万元,三种商品价格综合指数计算式为:A、B、C、D、14、可变组成指数表明现象平均水平的变动依赖于:(甲)一个因素;(乙)两个因素。固定构成指数表明现象平均水平的变动依赖于:(丙)总体构成的变动;(丁)所研究的每个对象的现象水平的变动。A、甲丙B、乙丙C、甲丁D、乙丁15、因素分析法的依据是:A、指数体系B、分组体系C、指标体系D、指数数列16、一般形式的平均数指数与综合指数A、在计算形式上相同而在经济内容上不同B、在计算形式上不同而在经济内容上相同C、在计算形式上相同在经济内容上也相同D、在计算形式上不同在经济内容上也不同17、设q为产量,z为单位成本,则∑q1z0一∑q0z0(替换词:∑qlzl一∑qlz0)表示A、由于产量的变化对总成本的影响B、由于单位成本的变化对总成本的影响C、由于产量变化对单位成本的影响D、由于单位成本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18、某工厂报告期比基期产量提高了15%,产值增长了20%,则产品的价格提高了:A、4.35%B、5%C、35%D、38%\n19、某市2000年社会零售商品额为12000万元,2004年增至15600万元,这4年中物价上涨了4%,则商品零售量指数为A、130%B、104%C、80%D、125%20、某厂2004年产品单位成本比2003年提高了5.8%,产品产量结构影响指数为96%,则该厂总平均单位成本:A、提高了1.57%B、提高了1.8%C、下将4%D、下将9.26%三、多项选择题:l、综合指数包括:A、总指数B、质量指标指数C、算术平均数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E、调和平均数指数2、指出下列指数中质量指标指数A、价格指数B、商品销售量指数C、工资水平指数D、劳动生产率指数E、职工人数指数3、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A、平衡作用B、比较作用C、权数作用D、稳定作用E、同度量作用4、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A、综合指数B、总指数C、平均数指数D、平均指标指数E、个体指数平均数5、下面哪些公式是平均数指数公式:A、B、C、D、E、6、下面哪些是反映平均指标变动的指数:A、可变构成指数B、算术平均数指数C、固定组成指数D、调和平均数指数E、结构影响指数7、利用综合指数式组成的指数体系进行分析的基本含义A、若干因素指数之和应等于总变动指数B、若干因素指数的乘积等于总变动指数C、若干因素影响差额的乘积应等于实际发生的总差额D、若干因素影响差额的总和应等于实际发生的总差额\n8、若用企业职工人数和劳动生产率的分组资料来进行分析时,企业总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主要受到A、企业全部职工人数变动的影响。B、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C、企业各类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影响D、企业各类职工人数在全部职工人数中所占比重的变动影响E、受各组职工人数和相应劳动生产率两因素的影响9、指数的应用可推广到A、不同地区、部门之间的对比B、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对比C、部分总量与总体总量之间的对比D、一种指标同另一种有联系的指标对比E、不同国家之间的对比10、指数按选择的基期不同可分为A、静态指数B、动态指数C、定基指数D、环比指数E、综合指数四、判断题:1、无论从广义或狭义的概念看,指数就是各种动态相对数。()2、编制各种综合指数时,必须将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某一时期的水平上。()3、平均指标也称平均数,所以平均指标指数也就是平均数指标。()4、综合指数是由两个综合指标对比而求得。()5、平均指标指数是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比而形成。()6、在总指数数列中,定基指数等于环比指数的连乘积。()7、总指数包括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两种形式。()8、目前我国计算零售物价指数使用的是固定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法。()五、简答题:1、统计指数有哪几种分类?2、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其作用是什么?3、什么叫简单经济现象和复杂经济现象?4、平均数指数与综合指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5、什么是指数体系?它有什么作用?6、什么叫平均指标指数?为什么要将总指数体系和平均指数体系结合起来应用?六、计算题:1、某企业生产的两种产品的产量、成本、售价资料如下:产品名称计量单位产量单位成本(元)出厂价格(元)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乙吨件2000300022103500101281215171316试计算两种产品的各种指标综合指数(产量指数、成本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及其实际经济效果。\n2、今有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产品名称计量单位产量单位成本(千元)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乙吨台90481005010594.2计算两种产品的成本总指数和产量总指数,并分析它们对总成本变动的影响。3、已知下列资料:产品名称计量单位产值(万元)报告期比基期提高%基期报告期甲乙丙吨台件100401801203022010515试求出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报告期由于产量提高而使产值增加的金额;利用指数体系求出出厂价格总指数及价格影响产值的绝对数额。4、根据下表资料计算某市副食品物价指数、食品类物价指数和全部零售商品物价指数。提示:固定加权算术平均数物价指数项目及类别权数组指数或类指数一、食品类(一)粮食1、细粮2、粗粮(二)副食品1、食用油及油品2、食盐3、鲜菜4、干菜5、肉蛋禽6、水产品7、调味品8、食糖(三)烟酒茶(四)其他食品二、衣着类三、日用品类四、文化娱乐用品五、医药类六、燃料类61(25)〈98〉〈2〉(48)〈6〉〈2〉〈17〉〈4〉〈38〉〈21〉〈5〉〈7〉(13)(14)2110332105108106.1100.096.7101.7115.0112.098.6100.0107.5102.4105.0100.798.0108.0110.05、假定某公司两个企业的工人数、产量和劳动生产率资料如下:\n企业工人数产量(万吨)劳动生产率(吨)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乙400600800600201849.518.9500300550315合计100015003868.4380456试根据以上资料,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个方面分析该公司劳动生产率报告期与基期相比的变动程度及各因素的影响。6、计算下列诸问题:(1)某造纸厂2004年产量比2003年增长了13.6%,生产费用增加了12.9%。问该厂2004年产品成本的变动情况如何?(2)某企业2004年职工的工资水平提高了3.2%,职工人数增加了2%。问该厂工资总额的变动情况如何?(3)如果报告期商品价格计划降低5%,销售额计划增加10%,问销售量应增加多少?(4)价格降低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商品15%,求物价指数。(5)报告期粮食总产量增长12%,粮食播种面积增加9%。问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动如何?7、设某厂工资水平及工人人数资料如下:工资级别工资水平(元)工人人数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1234550070010001200140052078011001350155020050021080106006002108010合计——10001500要求:(1)计算全厂的平均工资指数,并分析其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2)分析工资总额的变动及其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3)计算全厂的平均工资指数;并分析平均工资变动中两个因素的影响。8、某企业制造甲、乙两种机床,已知产量资料:机床产量(台)基期报告期甲种乙种10005001200800并知耗用材料及材料价格资料如下:原材料耗用原材料数量(吨/台)材料价格(元/吨)甲种机床乙种机床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生铁甲种钢乙种钢2221.61.82.81.22.23.3123100200190100190185\n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企业生产两种机床的原材料费用总额指数及费用增加额,并作如下分析:(1)原材料价格变动对原材料费用总额的影响;(2)每台机床耗用原材料数量对原材料费用总额的影响;(3)机床产量变动对原材料费用总额的影响。第七章抽样调查一、填空题:1、抽样推断是按照原则抽取样本单位的。2、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和。3、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以及和。4、简单随机抽样时,在重复抽样条件下,抽样平均误差等于或,在不重复抽样的条件下,抽样平均误差等于或。5、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指标和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6、如果总体平均数落在区间(960,1040)内的概率是0.9545,则抽样平均误差μx等于。7、对于简单随机抽样,若其它条件不变,则允许误差(△)缩小一半,抽样单位数必须;若允许误差(△)增加2倍,则抽样单位数。8、某村有水稻田2000亩,随机抽样选400亩,测得平均亩产量为600斤,用点估计的方法,水稻总产量为_____。二、单项选择题:1、抽样调查的实质是对总体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目的是要取得:(甲)总体中被研究的那部分单位的概括性指标;(乙)全及总体的概括性指标。形成抽样总体时遵守随机抽样的原则是:(丙)必要的;(丁)不必要的。A、甲丙B、乙丙C、甲丁D、乙丁2、抽样调查的随机原则是:抽取样本时,A、要使每一个样本单位有充分的代表性B、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C、每个总体单位被抽取的可能性由它们的重要性来决定,不受人的主观意识的影响。D、每个总体单位被抽取的可能性都相等,不受人的主观意识的影响。3、大样本指的是抽样单位数A、>30个B、>50个C、>100个D、无穷多个4、抽样的随机误差大小可以确定吗?(甲)可以;(乙)不可以。它可以控制吗?(丙)可以;(丁)不可以。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n5、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A、抽样平均误差B、概率度C、抽样极限误差D、置信区间6、抽样误差是指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C、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7、不宜采用抽样调查的是A、当总体单位太多时B、当总体单位太少时C、当存在群间方差时D、当总体单位分布不均匀时8、在抽样推断时,重复抽样平均误差与不重复抽样平均误差之间A、前者可以代替后者B、后者可以代替前者C、两者可以互相代替D、两者不可以互相代替9、对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不重复的随机抽样调查,抽查的工人人数一样,两工厂工人工资方差相同,但第二个工厂工人数比第一个工厂工人数整整多一倍,抽样平均误差A、第一个厂大B、第二个厂大C、两工厂一样大D、无法做结论10、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误差与不重复抽样条件下抽样平均误差相比A、前者总大于后者B、两者总相等C、前者总小于后者D、不能确定大小11、对一个不设技术检验科的小厂所生产的一批_已入库产品的质量进行抽样检验,发现有1%废品,抽样平均误差为2.02%,据此按0.9545的概率可以确信该产品废品比重:A、等于0.04%B、等于1.04%C、大于1.04%D、不大于1.04%12、成数和成数方差的关系是A、成数数值越接近于1,成数方差越大B、成数数值越接近于0,成数方差越大C、成数数值越接近于0.5,成数方差越大D、成数数值越接近于0.25,成数方差越大13、在不重复抽样的情况下,调查了全及总体的36%,抽样误差比重复抽样小多少?A、20%B、36%C、64%D、不能预料14、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进行产品质量检验时每隔一小时取5分钟产品,这是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分类抽样D、整群抽样三、多项选择题:1、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单位数的多少取决于A、总体标准差的大小\nB、允许误差的大小C、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D、总体参数的大小E、抽样方法和组织形式2、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有A、重复抽样B,简单随机抽洋C、等距抽样D、不重复抽样E、整群抽样和类型抽样3、在抽样误差一定的条件下A、扩大允许误差的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缩小允许误差的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C、扩大允许误差的范围,只能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允许误差的范围,只能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4、在一定的误差范围要求下A、概率度大,要求可靠性低,抽样数目相应要多B、概率度大,要求可靠性高,抽样数目相应要多C、概率度小,要求可靠性低,抽样数日相应要少D、概率度小,要求可靠性高,抽样数目相应要少E、概率度小,要求可靠性低,抽样数目相应要多5、抽样调查中应用的抽样误差指标有A、抽样实际误差B、抽样平均误差C、抽样平均数D、抽样极限误差E、抽样误差的概率度6、抽样平均误差A、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的B、是可以事先计算出来的C、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来消除的D、只能在调查结束后才能计算E、其大小是可以控制的7、抽样法的基本特点是A、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B、推断时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C、按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中抽选样本单位D、根据部分资料对全部总体的数量特征做出估计E、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节省人力、物力8、抽样平均误差与抽样单位数及总体标准差之间的关系A、抽样平均误差与抽样单位数成正比B、抽样平均误差与抽样单位数成反比C、抽样平均误差与总体标准差成正比D、抽样平均误差与总体标准差成反比E、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四、判断题:1、抽样调查就是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2、点估计就是直接用样本指标来代替全及指标。()\n3、纯随机抽样是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的,而类型抽样则没有按随机原则抽样。()4、抽样极限误差一般不是按其定义计算的,而是通过抽样平均误差计算的。()5、抽样误差是可以避免的。()6、全及指标是唯一确定的量,而抽样指标则是一个随机变量。()7、置信区间的中心是样本指标,置信区间的长度是抽样极限误差的2倍。()8、在各种抽样组织方式下,抽样平均误差是相等的。()9、必要抽样数目与概率保证程度成反比。()10、在五种抽样组织方式中,等距抽样和类型抽样更能保证样本单位在总体中均匀分布。()五、简答题:l、什么叫抽样调查,其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说全及指标是唯一确定的量,而抽样指标则是一个随机变量?3、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重复抽样平均误差总是小于重复抽样平均误差?为什么可以用随机重复抽样误差公式来代替不重复随机抽样误差公式?4、什么是抽样极限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概率度、置信度和样本单位数?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5、什么是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6、影响抽样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为什么?7、影响必要抽样数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六、计算题:1、某矿务局某月生产原煤50万吨,共抽出26吨进行检验,其中一矿抽样2吨,化验其灰分为15%;二矿抽3.5吨,化验灰分为16%;三矿抽6吨,化验其灰分为17%;四矿抽7吨,化验其灰分为18%;五矿抽5吨,化验灰分为19%;六矿抽2.5吨,化验其灰分为20%。试计算:(1)抽样平均误差;(2)概率为0.95,月产50万吨原煤的平均灰分的可能范围。2、从火柴厂仓库随机抽取100盒火柴,检验结果每盒平均为99支,样本标准差为3支。要求:(1)当概率为99.73%时,试估计该仓库平均每盒火柴支数的区间范围。(2)概率不变,抽样极限误差减少到原来的l/2,问需抽查多少盒火柴?3、某进出口公司出口一种名茶,规定每包规格重量不低于150克,现在用不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1%进行检验,结果如下:每包重量(克)包数148——149149——150150——151151——15210205020合计100\n(1)试以99.73%的概率估计这批茶叶平均每包的重量范围,以便确定这批产品是否达到重量规格的要求?(2)用同样的概率保证估计这批茶叶包装的合格率范围。4、对一批成品共4000件,按不重复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0件,经检查其中有8件不合格品。在概率为0.95时(1)可否认为该批产品的不合格率不超过5%;(2)试估计这批产品的废品量范围。5、概率为0.9545时,为使所测定的废品比重精确到2%,必须抽查多少只产品(据以往的经验,合格品的比重为80%)?若允许误差减少到原来的1/2,概率不变,又需要抽查多少只产品?6、在纯随机重复抽样中,若样本单位数增加了3倍,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是如何变化的?若样本单位数减少了50%,抽样平均误差又如何变化?7、已知某企业职工的收入情况如下:收入类型职工人数(人)抽样人数(5%)月平均工资(元)各类职工收入标准差(元)较高的一般的较低的200160012001320804600483045合计3000试根据上表资料计算:(1)抽样月平均工资;(2)月平均工资的抽样平均误差;(3)概率为0.95时,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可能范围。8、成数方差未知,为使全及成数和抽样成数的误差不超过3%,概率度为2,求重复抽样单位数。第八章相关与回归一、填空题:l、相关关系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和。2、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3、配合回归直线的前提条件是。4、简单相关系数是在相关条件下,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统计分析指标。5、直线相关系数等于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直线相关系数等于1,说明两变量之间;直线相关系数等于-1,说明两变量之间。6、对现象之间变量的研究,统计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这种研究称为相关分析,另一方面是研究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用数学方程式表达,称为。7、回归方程y=a+bx中的参数a表明,b表明。在统计中估计待定参数的常用方法是。8、当x=x。时,y的区间估计值为。二、单项选择题:\nl、相关关系是A、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某种联系B、现象之间客观存在,关系数值是固定存在的依存关系C、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数值是不固定的依存关系D、函数关系2、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的A、相互关系B、依存关系C、因果关系D、密切程度3、相关系数可以说明A、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B、相关关系的方向和密切程度C、变量之间的因果数量关系D、变量之问的相互依存关系4、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的相关数值是A、0≤│r│≤1B、0.8≤│r│≤lC、0.3≤│r│≤0.8D、1≤│r│≤25、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8,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4,产量与利润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81,因此A、产量与利润的相关程度最高B、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程度最高C、产量与单位成本相关程度最高D、无法判断6、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A、单相关B、复相关C、完全相关D、正相关7、两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越强,则相关系数A、愈趋近于0B、愈趋近于1C、愈趋近于0.5D、愈趋近一个合理的值8、相关系数r的正负取决于A、LxxB、LyyC、LxxLyyD、Lxy9、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产量增长,单位成本下降,这两个现象之间是A、正相关B、完全正相关C、负相关D、完全负相关10、每吨铸件成本(元)和每一工人劳动生产率(吨)之间回归方程为y=270-0.5x。这意味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吨,成本A、降低269.5元C、提高0.5元B、提高269.5元D、降低0.5元11、估计标准误差(即回归标准差)是A、说明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B、说明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指标C、说明回归直线代表性的指标D、说明抽样误差平均程度的指标12、在相关分析中,可以利用回归方程,根据一个变量或几个变量的取值对另一个变量的\n值A、进行预测和控制B、可以预测但不能控制C、可以控制但不能预测D、不能控制也不能预测13、月工资(元)和工龄(年)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将求得的参数值代入上式,结果如下:y=3+0.1x哪个参数有明显的计算错误?A、一B、aC、a,bD、b14、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说明A、自变量与因变量y之间的相关程度B、变化一个单位时,y平均变化多少单位C、如果和不变,变化一个单位时,y平均变化多少单位D、如果影响y的所有因素不变,变化一个单位时,y平均变化多少单位三、多项选择题:l、判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是A、对客观现象作定性分析B、编制相关表C、计算相关系数D、绘制相关图E、计算回归标准差2、当现象完全相关时,相关系数为A、0B、一1C、0.5D、1E、一0.53、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有A、B、C、D、E、\n4、配合直线回归方程是为了A、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B、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C、用自变量推算因变D、两个变量互相推算E、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5、在直线回归方程中的两个变量x和y中A、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B、一个是给定变量,一个是随机变量C、两个都是随机变量D、两个都是给定的变量E、两个都是相关的变量6、在相关关系各现象之间A、一定存在严格的依存关系B、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不确定C、存在着不明显的因果关系D、存在不固定的依存关系E、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7、工人的工资(元)依劳动生产率(千元)的回归方程为y=10+70x,这意味着A、若劳动生产率等于1000元,则工人工资为70元B、若劳动生产率等于1000元,则工人工资为80元C、若劳动生产率不变,则工人工资为80元D、若劳动生产率增加1000元,则工人工资提高70元E、若劳动生产率减少500元,则工人工资减少35元8、回归标准差是反映A、回归方程的代表性指标B、自变量数列的离散程度指标C、因变量数列的离散程度指标D、因变量估计值的可靠程度E、因变量数列的集中程度指标9、如果x和y之间相关系数等于l,那么A、观察值和理论值的离差不存在B、y的所有理论值与它的平均值一致C、x和y是函数关系D、x和y是完全正相关E、x和y不相关10、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之间A、前者大于0,则后者也大于0B、前者小于0,则后者也小于0C、前者小于0,则后者大于0D、前者大于0,则后者小于0E、前者等于0,则后者也等于0四、判断题:\n1、相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存在着的一一对应关系。()2、在计算相关系数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它们都是随机变量。()3、在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也是对等的。()4、若直线回归方程y=a十bx中,a是负值,则变量x和y为负相关。()5、回归系数的大小与变量的计量单位有直接联系,而相关系数的大小则与变量的计量单位无直接联系。()6、若r为正值,说明现象之间的相关程度高;r为负值,说明现象之间的相关程度低。()7、回归系数表明当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变量平均变化多少。()8、相关系数、回归系数、估计标准误差都可以说明现象之间的密切程度。9、两个变量只能求出一个相关系数。10、两个变量只能建立一个回归方程。五、简答题:1、什么是相关关系?它与函数关系有何不同?2、什么是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3、什么是正相关?什么是负相关?试举例说明。4、直线回归方程中y=a+bx,参数a、b是怎样求得的?它们在社会经济现象中代表什么意义?5、什么是估计标准误差?它有何作用?6、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有什么关系?7、相关系数与估计标准误差有什么联系?六、计算题:1、抽取10名大学生组成的随机样本,研究他们在高中与大学的英语成绩,得出下表结果:单位:分高中成绩40607678808890959698大学成绩50707583849092959496试计算相关系数,并说明相关程度。2、下面是10家企业总产值和利润率资料:企业编号人均产值(千元)x利润率(%)y12345678910658147633712.610.418.53.08.116.312.36.26.616.8\n要求:(1)画出散点图,以横轴表示人均产值,纵轴表示利润率;(2)观察并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3)计算人均产值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4)找出利润率对人均产值的回归方程,并在散点图中绘出回归直线;(5)若某企业人均产值为2千元,试估计其利润率;(6)计算回归标准差。3、对某矿体在八个地方进行了采样,经化验分析发现银和铜的含量有密切关系,资料如下:样本号12345678铜含量x3.723.444.134.044.334.333.444.53银含量y0.190.241.001.011.221.000.371.28试根据上述资料建立银对铜的回归方程,并检验回归方程有无意义(当α=0.0l时),预测当铜的含量为4.4时,银的含量的范围。4、假定某企业某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资料如下:月份产量(千件)单位成本(元/件)123456234345737271736968根据上表资料:(1)确定直线回归方程、计算参数,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多少元?(2)假设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单位成本为70元时,产量应为多少件?5、已知:,建立直线回归方程。6、已知Lxx=5Lyy=7.5Lxy=6=4.29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并计算相关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