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00 KB
- 2022-08-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应用统计学》课程学习指导资料编写:黄万华信息与技术经济管理行政管理适用专业:适用层次:专升本、高起本(业余)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03年10月\n《应用统计学》课程学习指导资料编写:黄万华审稿:罗哲审批:王建军本课程学习指导资料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现行采用教材《统计学原理(修订版)》(吴可杰主编南京大学2001年9月第二版)以及课程学习光盘,并结合远程网络业余学习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进行编写,适用于行政管理专业、信息与技术经济管理专业专科升本科、高起本学生。第一部分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总体要求一、课程的学习目的应用统计学是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实际数据,通过特有的统计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自己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二、课程的总体要求应用统计学是为行政管理、信息与技术经济管理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和基础课。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是本课程的先修课。本课程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计量经济学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也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提供数量分析方法本课程讲述了统计的基本方法和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教学内容涉及经济变量的分析和统计方法的应用。对概率、微积分、图表分析等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通过应用统计学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综合指标,统计指数,时间数列,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与理论,对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第二部分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分析第一章统计总论1、本章学习要求:(1)应熟悉的内容:应用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国家统计的职能、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2)应掌握的内容:统计的涵义\n(3)应熟练掌握的内容: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如:统计总体、总体单位、单位标志与标志表现、标志与指标2、本章重难点分析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区别、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区别、单位标志与标志表现的区别。3、本章典型例题分析例题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参考答案:√说明: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它们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故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也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例题2(单项选择题)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A、每个工业企业;B、67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全部工业产品参考答案:C说明:总体单位是根据总体的性质和范围来确定的。本题中的总体是由该地区67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产品组成,因而企业不能作为总体单位,构成总体单位的是第一件产品,故正确答案是C。4、本章作业l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等三种涵义。()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3、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4、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l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2、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情况进行研究,统计总体是()A、每个工业企业B、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D、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3、在全国人口查中()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的人口是统计指标4、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C、标志的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l多项选择题1、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A、全部成年人口是研究的总体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C、成年人口就业是统计标志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2、在全国人口普查中,()A、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数B、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C、人的年龄是变量D、每一户是总体单位E、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4、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A、机床台数B、学生人数C、耕地面积D、粮食产量E、汽车产量第二章统计调查\n1、本章学习要求:(1)应熟悉的内容:统计调查的意义、种类。(2)应掌握的内容: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和要求,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条件。(3)应熟练掌握的内容:统计调查的方法和调查方案的制订。2、本章重难点分析重点调查、重点单位与重点调查的特点、典型调查。3、本章典型例题分析例题1(判断题)全国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参考答案:×说明:普查是全面调查,而统计报表既可以是全面统计报表,也可以是非全面统计报表,只有全面统计报表才属于全面调查,因此该题所下断语是错误的。例题2(多项选择题)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A、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D、每台生产设备是填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参考答案:BCE说明:在一次统计调查中,调查对象是由调查目的决定的,此题调查目的是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进行调查,根据此目的可知供选答案B是对的。调查对象实际就是要调查现象的总体,调查单位就是调查总体中的每一个总体单位,根据总体和总体单位之间的关系可知供选答案C是对的。填报单位是上报统计资料的单位,在我国每个工业企业是最低一级的行政组织,负责上报调查结果,因此供选答案E也是正确的。4、本章作业l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2、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l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确的,将它们全部选出并把它们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制定一个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A、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C、调查项目和调查表D、调查资料和使用范围E、调查的时间和时限2、普查是一种()A、专门组织的调查B、连续性调查C、不连续性调查D、全面调查E、非全面调查l简答题1、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这三种非全面调查的区别是什么?第三章统计整理1、本章学习要求(1)应熟悉的内容统计整理的概念和内容、统计分组、分配数列及统计表等概念,统计分布的概念、组成要素及分类。(2)应掌握的内容统计分组的方法如用品质标志分组的方法和用数量标志分组的方法,在分组的基础上进行次数分配数列的编制。\n(3)应熟练掌握的内容用统计表来表示资料,变量分配数列的编制。1、本章重难点分析(见3本章典型例题分析)3、本章典型例题分析例题1(判断题)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参考答案:×说明: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分组标志做为现角总体划分为各个不同性质的组的标准或根据,选择得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正确地反映总体的性质特征、实现统计研究的目的任务。例题2(多项选择题)对连续变量与度散变量,组限的划分在技术上有不同要求,如果对企业按工作人数分组,正确的方法应是()A、300人以下,300—500人B、300人以下,300—500人(不含300)C、300人以下,301—500人D、300人以下,310—500人E、299人以下,300—499人参考答案:ACE说明:“工人人数”是离散型变量,在进行分组时,组限的表示方法可以是重叠组限,也可以是不重叠组限。4、本章作业l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的各个单位所具有的“同质性”特点决定的()2、按数量标志分组,各组的变量值能准确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性质上的区别()l计算题1、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6898884868775737268758297588154797695767160906576727685899264578381787772617081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要求:(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组方法的类型;分析本班学生考试情况第四章综合指标1、本章学习要求(1)应熟悉的内容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种类及作用。(2)应掌握的内容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数值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变异指标意义和作用。(3)应熟练掌握的内容众数、中位数的计算和应用,标志变异指标计算、应用和作简单的分析。2、本章重难点分析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不同形式的平均指标的计算、为什么要计算变异系数。2、本章典型例题分析例题1(判断题)变异指标和平均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总体的特征,因而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高,反之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低。参考答案:×\n说明:变异指标是通过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除以离庆功的项数得到的。很明显在项数一定的情况下,离差之和越小,所得比值越小。比值越小说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对平均数的离散程度越小,分布越集中,同时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高。因此,此题是错误的。例题2(多项选择题)经调查得知某地区199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这一指标属于()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E、强度相对指标参考答案:BCE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新增人口数与全部人口数对比的结果,这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的对比,因此属于相对指标,而且是强度相对指标;相对指标反映了现象发展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因此这个指标也是质量指标。例题3(计算题)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作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日产量(件)工人数(人)1525354515383413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作的日产量和标准差(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解:因为0.305>0.267故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4、本章作业l单项选择题1、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2、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5元,=6元,则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A、甲大于乙B、乙大于甲C、一样的D、无法判断l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nA、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重B、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C、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D、某年积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E、人口按地区分组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受各组频率或频数的影响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C、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E、只受权数大小的影响3、平均指标的作用是()A、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B、对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部门的同质总体平均指标进行对比C、测定总体各单位分布的离散程度D、测定总体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E、反映总体的规模第五章时间数列1、本章学习要求(1)应熟悉的内容动态数列如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相对指标动态数列、平均指标动态数列概念、种类及编制原则。增长速度、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概念。(2)应掌握的内容掌握现象发展指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量、增长量的计算,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平均发展速度方程式法的概念,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及相互关系,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计算。(3)应熟练掌握的内容直线趋势的测定方法,影响动态数列的四个因素,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几何平均法的计算,平均增长速度、序时平均数的计算。2、本章重难点分析序时平均数和一般平均数有何联系和区别,增长速度的计算、如何用最小平方法进行直线趋势测定3、本章典型例题分析例题1(判断题)某产品产量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的速度,平均来说是增长的,因此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也是年年上升的参考答案:×说明:平均发展速度是根据各期的环比发燕尾服速度计算求得的,它掩盖了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差异。而各期的环比增长速度是由逐期增长量与报告期的前一期水平对比再减去1或100%得到的,当逐期增长量为正时,环比增长速度是上升的,当逐期增长量为负时,环比增长速度是下降的。因此,此题的判断是错的。例题3(多项选择题)指出下列数列哪些属于时期数列()。A、某商店各月末的商品库存量B、某商店各月的商品销售额C、某地区历年的人口出生数D、某企业历年的工伤死亡人数E、某企业各年年底在册职工人数参考答案:BCD说明:商品库存量和职工人数是时点指标,因为其指标数值不是连续统计的结果,各时点的指数数值也不可加,因此由它们构成的数列是时点数列。而商品销售额、人口出生数和工伤死亡人数都是时期指标,因为其指标数值都是连续统计的结果,并具有可加性,因此由它们构成的数列是时期数列。所以答案BCD是对的。例题4(计算题)例题5(计算题)\n某化肥厂生产化肥1990年产量为2万吨,若“八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8%,以后每年平均增长15%,问2000年化肥产量将达到多少万吨?如果规定2000年产量比1990年翻两番,问每年需要增长多少才能达到预定的产量?解:第一问:乙知a0=2万吨“八五”期间(1991—1995)X1=108%后五年n=n1+n2=10年则2000年产量an=ao·x15·x25=2×1.085×1.152=5.91万吨第二问:因为2000年产量比1990年翻两番,即2000年产量是1990年的4倍,所以,2000年产量an=2×4=8万吨n=10年则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1.15-1=0.15即:每年需要增长15%才能达到预定的产量。4、本章作业l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2、增长1%的绝对值是()A、水平指标速度与水平相结合的指标B、速度指标C、速度与水平相结合的指标D、以上三种均可l计算题1、某地区1985年国民收入12亿元,如果以后平均每年递增8.1%,则经过多少年以后该地区国民收入可达60亿元?第六章统计指数1、本章学习要求(1)应熟悉的内容广义指数、狭义指数的概念作用,指数的种类,综合指数的概念,平均指数的概念。(2)应掌握的内容平均指数的计算(3)应熟练掌握的内容总指数两种形式的编制方法、综合指数的计算及分析,因素分析的内容和步骤。简单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1、本章重难点分析1、编制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确定:2、简单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2、本章典型例题分析本章例题分析例题1(判断题)在综合指数中,要求其同度量因素必须是同一时期的。()\n参考答案:√说明:在综合指数中,无论是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还是质量指标综合指数,都要求其作为同度量因素指标不变,即同一时期的。例如,数量指标综合指数都以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质量指标综合指数都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因为,只有将作业同度量因素的指标固定在同一时期,才能考察另一个指标的变动情况。例题2(多项选择题)全社会零售商品价格指数属于()。A、个体指数B、总指数C、数量指标指数D、质量指标指数E、平均指标指数参考答案:BD说明:全社会零售商品价格指数是综合反映全部社会零售商品价格变动的相对数,商品价格属于质量指标,因此,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总指数中的质量指标指数。例题3(计算题)已知两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表:品名单位销售额(万元)1997年比1996年销售量增长(%)毛衣皮鞋件双500045008880420023-7合计-950013080-要求:(1)计算销售量总指数;(2)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减少)的支出金额。解:(1)销售量总指数=(2)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多支付金额=10335-9500=835(万元)4、本章作业l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简单指数是一种个体指数()2、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价格指数通常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3、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4、如果各种商品的销售量平均上涨5%,销售价格平均下降5%,则销售额不变()l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确的,将它们全部选出并把它们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A、同度量作用B、比较作用C、权数作用D、稳定作用E、平衡作用l简答题1、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有何区别?l计算题1、某商店销售客增长2.9%,价格下降2%,问销售量指数为多少?2、某企业三种产品的产值和产量资料如下:\n产品实际产值(万元)1995年比1990年产量增长的%1990年1995年甲乙丙200450350240485480251040试计算:(1)三种产品的总产值指数;(2)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加的产值;(3)利用指数体系推算价格总指数第七章抽样调查1、本章学习要求(1)应熟悉的内容抽样推断的意义及特点,抽样的基本概念如总体和样本、参数和统计量、样本容量和样本个数,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抽样极限误差的概念,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和特点,点估计,区间估计的基本特点。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的概念。(2)应掌握的内容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条件下抽样平均误差的区别,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抽样极限误差的计算,抽样极限误差与概率度、抽样平均误差的关系。(3)应熟练掌握的内容抽样误差的计算,简单随机抽样下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点估计,利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指标,简单随机抽样下样本单位数的计算。2、本章重难点分析抽样平均误差与抽样极限误差、抽样估计的置信度。3、本章典型例题分析例题1(判断题)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参考答案:×说明:抽样极限误差是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误差的可能范围,它与抽样平均误差的数量联系用公式表示为:。因此,二者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t的大小,t是概率度,它的直观的意义是代表抽样平均误差的倍数,它和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有关。由正态分布的概率表得知t在0—5之间变动。所以,抽样极限误差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例题2(单项选择题)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A、抽样平均误差B、抽样极限误差C、抽样误差系数D、概率度参考答案:B\n说明:要分清抽样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等几个概念。抽样误差是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因素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结构,而引起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抽样平均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一般水平的指标。即它反映了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平均离差程度。而抽样极限误差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抽样误差的问题。以样本的抽样指标来估计总体指标,要达到完全无误是不可能的,总是有误差存在。那么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的可能误差范围的确定,则是做抽样估计时要考虑的,这就是抽样极限误差。例题3(计算题)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一批产品中的200件作为样本,其中合格品为195件。要求:1、计算样本的抽样平均误差2、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产品的合格品率进行区间估计(t=2)参考答案:n=200件P=97.5%抽样成数平均误差的计算公式如下:=抽样极限误差:2×1.1%=2.2%则合格率的范围:P=P±=97.5%±2.2%95.3%≤P≤99.7%样本的抽样平均误差为1.1%,在95.45%概率保证程度下,该批产品合格率在95.3%至99.7%之间。4、本章作业l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抽样推断是利用全体中的一部分进行推断,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误差。()2、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对象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3、在简单随机抽样中,如果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40%,其它条件不变,则样本单位数只需要原来的一半左右。()4、抽样平均数的标准差或抽样因素而产生的误差,这种误差既可以避免,也可控制其大小。()5、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l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A、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总体指标B、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C、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D、广泛运用数学方法2、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准确性原则B、随机性原则C、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D、广泛运用数学方法3、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A、抽样平均误差B、抽样误差系数C、概率度D、抽样极限误差\n4、抽样误差是指()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D、由于违反了随机抽样原则而产生的误差5、对某单位职工的文化程度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人是高中毕业,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单位职工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比重是()A、等于78%B、大于84%C、在76%与84%之间D、小于76%l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确的,将它们全部选出并把它们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抽样误差是()A、抽样估计值与总体未知参数之差B、抽样估计值与总体未知的总体特征值之差C、登记性误差D、系统性误差E、偶然性误差2、抽样估计中的抽样误差()A、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的B、是可能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来消除的C、是可以事先计算出来的D、只能在调查结束之后才能计算E、其大小是可以控制的。3、从一个全及总体中可以抽取许多个样本,因此()A、抽样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确定的B、抽样指标是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C、总体指标是随机变量D、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E、样本指标称为统计量4、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单位数的多少取决于()A、总体标准差的大小B、允许误差的大小C、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D、总体参数的大小E、抽样方法和组织形式5、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要素是()A、样本单位数B、抽样指标,相应总体指标的估计值C、抽样误差范围D、概率保证程度E、抽样平均误差l简答题1、什么是抽样误差?抽样误差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为什么要计算它?2、假定10亿人口大国和100万人口小国的居民年龄变异程度相同。现在各自用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国的1%人口计算平均年龄,问两国平均年龄抽样平均误差是否相同,或哪国比较大?l计算题1、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想了解观众对某个电视专题节目的喜欢情况,他选取了500个观众作样本,结果发现喜欢该节目的有175人。试以95%的概率会计观众喜欢这一专题节目的区间范围。若该节目主持人希望估计的极限误差不超过5%,问有多大把握程度?第八章相关与回归分析1、本章学习要求(1)应熟悉的内容相关分析的意义、相关的种类、回归分析的意义,相关系数的概念(2)应掌握的内容回归与相关的区别的联系,熟练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应用,相关系数的计算\n(3)应熟练掌握的内容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求解,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应用和分析方法,并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1、本章重难点分析如何拟合回归直线方程(见本章典型例题分析例题5)3、本章典型例题分析例题1(判断题)(甲)某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因此,(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参考答案:√说明:相关系数是说明相关程度大小的指标,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之间,相关系数越接近±1,说明两变量相关程度越高,越接近于0,说明相关程度越低。因此,此题的判断是对的。例题2(单项选择题)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yc=a+bx上时,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A、r=0B、r=1C、-1﹤r﹤1D、1﹤r﹤1参考答案:B说明: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yc=a+bx上时,说明观察值y与估计值yc没有误差,即x与y完全相关,这时计算的相关系数应等于1。所以(B)是对的。例题3(填空题)已知:工资(元)倚劳动生产率(千元)的回归方程为:yc=10+80x因此,当劳动生产率每增长1千元,工资就平均增加元。参考答案:80说明:此回归方程中,工资为因变量(y),劳动生产率为自变量(x),此题实际是要因答,当自变量增长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增加值是多少的问题,因此需按回归系数的涵义时行理解。正确答案是80元。例题4(计算题)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月份产量(千件)单位成本(元)123456234345737271736968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2)拟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3)假定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解:计算相关系数时,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不须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考虑到本配合回归方程,所以这里设产量为自变量(x),单位成本为因变量(y)计算表月份n产量(千件)x单位成本(元)yx2y2xy\n123456234345737271736968491691625532951845041532947614624146216284219276340合计2142679302681481(1)计算相关系数==-0.9091r=-0.09091说明产量和单位成本之间存在高度负相关。(2)拟合回归方程yc=a+bx=-=77.37回归方程为:yc=77.37-1.82x(3)当产量为6000件时,即x=6,代入回归方程:ye=77.37-1.82×6=66.45(元)4、本章作业l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根据结果标志地因素标志的不同反映,可以把现象总体数量上的依存关系划分为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2、正相关指的就是因素标志和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3、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于+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4、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变量y的值也减少,说明变量x与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5、若直线回归议程Yc=170-2.5x,则变量x和y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6、按直线回归方程Yc=a+bx配合的直线,是一条具有平均意义的直线()l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0≤r≤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