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50 KB
- 2022-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D的出版。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开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A首先提出的。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C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B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笃德?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C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根底的。〔√〕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教育研究要“科学化〞。〔√〕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A。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word.zl-\n--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C。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A双重性质。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效劳C.为阶级斗争效劳和为开展经济效劳D.为开展经济效劳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开展效劳4.教育起源于A。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在A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别离的。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D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7.对于教育学的开展阶段,国外比拟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B三个阶段。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开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B。-.word.zl-\n--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C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格拉底D.昆体良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D?。A.学记B.论语C.教育漫话D.大教学论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D?。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教育漫话D.林哈德与笃德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A?的出版。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主义与教育13.作为专门术语,“式〞这一概念是由C在?必要的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A.杜威B.赫尔巴特C.库恩D.柏拉图二、多项选择题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AC。A.利托尔诺B.孟禄C.沛西·能D.杜威2.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这一命题包括ABC。A.对生活的理解B.生活与教育的关系C.生活教育的涵和核心D.教育即生活3.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ABCDE。A.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B.形成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及其规定性的教育概念与畴及其体系-.word.zl-\n--C.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D.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E.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4.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AB。A.梅伊曼B.拉伊C.杜威D.克伯屈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CD。A.梅伊曼B.拉伊C.杜威D.克伯屈6.古代教育的特点是ABCD。A.鲜明的阶级性B.鲜明的等级性C.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教育形式简单7.关于现代教育本质,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ABCA.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B.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论教育的方法;C.教育概念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更是规性和表达性的;D.教育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8.美国教育学者索尔蒂斯认为定义的形态为ABD。A.规定性定义B.描述性定义C..表达性定义D.纲领性定义9.关于教育本质的探索的根本学说有ABCD。A.“上层建筑说〞B.“生产力说〞C.“社会实践说〞D.“教育文化说〞10.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容是ACD。A.生活与教育B.教育即生活C.对生活的理解D.生活教育的涵和核心-.word.zl-\n--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孟禄。〔对〕2.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错〕3.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错〕4.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错〕5.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错〕6.通过对生活世界往活动的探讨,胡塞尔确立起在哲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交互主体论。〔对〕7.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错〕8.通过提醒教育在的矛盾性质特征来说明教育的本质是“特殊畴说〞的观点。〔对〕9.对教育进展事实描述的同时不能缺乏价值的追求。〔对〕10.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上山下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型表现。〔错〕第二章现代教育目的一、单项选择题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C。A.教育容B.教育方法C.教育目的D.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B。A.教育性质B.教育目的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D.培养目标-.word.zl-\n--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D。A.个人本位B.指导性C.现代D.社会本位4.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C。A.多元化B.个体本位C.完满生活D.社会本位5.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A。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效劳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育必须表达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根底是C。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效劳的学说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7.中国实施新教育最早称教育目的为A。A.教育宗旨B.培养目标C.教育指南D.教育方案8.教育目的是三层次构造中,最低层次的是〔C〕。A.培养目标B.教学目标C.课程目标D.课堂目标9.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当注重B。-.word.zl-\n--A.社会需要B.人的需要C.人的情感D.人的个性10.教育目的价值观的“客体论〞转变所导致的是D。A.占有性个人主体B.共存的类主体C.交互主体性D.主体论二、多项选择题1.按照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AD。A.个人本位B.指导性C.指令性D.社会本位2.教育方针一般包括的容有BCD。A.教育制度B.教育工作总任务C.培养人才总目标D.培养人才途径3.德国的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代表人物有ACD。A.席勒B.裴斯泰洛齐C.康德D.赫尔巴特4.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ABC。A.鼓励B.指导C.评价D.指令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ABC。A.表达人类开展历史进程B.真正的结合点是科学技术C.在我国现阶段还受限制D.是我国的教育目的6.教育目的是ABD。A.教育行动的先导-.word.zl-\n--B.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C.只在教育活动开场时发挥作用D.确定教育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7.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开展学说所具备的客观经济条件是BCD。A.商品的方案性生产B.市场扩大的普遍性C.自由时间增多D.新产业不断兴起8.教育目的的限定必须要说明的因素有ABC。A.主体性因素B.价值倾向因素C.存在方式因素D.客体性因素9.教育目的具有的特点是ABCD。A.强制性B.宏观性C.历史性D.理想性10.教育目的的容表述必须要说明的要素有ABCD。A.定性B.定向C.定位D.定点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抽象规定,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现实表达。〔√〕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特殊,总与分的关系。〔√〕3.我国教育应当有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也是一致的。〔×〕4.教育目的应该是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5.人的全面开展学说是确定教育目的唯一依据。〔×〕-.word.zl-\n--1.现代教育目的应该表达人开展的多方面需求。〔√〕2.现代人的终极目标是全面开展的人。〔√〕3.全面开展教育与开展学生的个性是矛盾的。〔×〕4.“占有性个人主体〞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目的追求的一个方面。〔×〕10.教育目的功能主要表达在实践方面。〔√〕第三章现代教育与人的开展一、选择题1.现代化是以D的现代化为主体的社会整体性变迁。A.政治B.经济C.教育D.人2.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C。A.政治性B.文化性C.主体性D.群体性3.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B来实现。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自我教育4.第一次提出人的全面开展概念的是A。A.空想社会主义者B.马克思C.恩格斯D.列宁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和恩格斯从BCD方面来说明其“人的全面开展〞学说。A.道德原那么B.劳动能力C.社会关系D.全人类解放-.word.zl-\n--2.影响人的开展的可能性因素有〔ABCD〕。A.生产力B.社会关系C.环境D.教育3.学生的个性开展中,主要有ABC三种心理化形式。A.道德化B.知识化C.智力化D.语言化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人的开展只是人的成长和才能在时间上变化的过程。×2.教育的开展最终要效劳和归结于人的开展。√3.人的现代化是在某一历史阶段出现的普遍的人类特性,因此其标准适用于各个国家。×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的全面开展〞的实质就是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5.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开展中的人。√6.教育等于开展。×第四章现代教育与社会开展一、不定项选择题1.我国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是ABC。A.教育投资水平偏低B.教师工资偏低C.教育投资与教育事业开展不相适应D.教育投资接近世界平均开展水平2.教育开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B因素决定的。A.政治B.经济C.文化D.人口-.word.zl-\n--3.经济构造对教育构造的制约表现在ABCD。A.产业构造制约着教育专业构造B.劳动技术构造制约着教育类别构造和教育程度C.地区经济构造制约着教育的布局D.产业构造制约着教育的类别构造。4.教育具有ABC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军事功能5.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ABCD。A.促进政治化B.加工政治信息C.决定教育领导权D.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6.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ABCD。A.选择文化B.整理文化C.创新文化D.促进多元文化开展7.教育对科技的影响ABCD。A.促进科学知识再生产B推动科学的体制化C.科学研究功能D.阻碍科学技术转化8.校园文化包括ABC。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制度文化D.教师文化9.现代教育与文化的关系ABCD。A.属性与本质B.相互制约C.相互促进D.二者具有共同性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BC。A.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B.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社会实践活动C.有跟社会开展进程不相适应的一面-.word.zl-\n--D.教育总是具有阶级性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任何历史时期,教育都应先于经济而开展。×2.教育创新一定能推动经济的开展。√3.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开展,因此教育影响都是正面的。〔×〕4.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因此,教育机械地被生产力所制约。×5.学校教育就是文化教育。×6.现代教育与文化是本质与属性关系。×7.在不同阶级中,教育具有“提升机〞的作用。×8.教育是制造社会舆论的有力阵地。√9.教育是科技开展的动力和源泉。√10.教育总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五章现代教师与学生一、单项选择题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B。A.创造性B.示性C.公共性D.模糊性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B的特点。A.教育性B.长期性C.示性D.创造性3.我国的?教师资格条例?公布于C。A.1986年B.1994年C.1995年D.1999年-.word.zl-\n--4.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是C。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5.“发论〞学生观的代表是D。A.柏拉图B.卢梭C.赫尔巴特D.杜威6.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D。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7.以下哪种观点不符合“主体教育观〞的涵B。A.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B.只有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所以必须提升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C.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交往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D.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8.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D。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主体取向D.课程创生取向9.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C存在的。A.先知者 B.管理者C.促进者 D.指导者10.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B。A.课外活动B.课堂C.游戏D.提问二、多项选择题1.美国霍姆斯小组发表的有关教师专业开展的报告有ABC。-.word.zl-\n--A.?明天的教师?B.?明日之学校?C.?明日之教育学院?D.?教师专业标准大纲?2.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学者弗朗西斯·富勒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划分为以下ABCD。A.教学前关注阶段B.早期生存关注阶段C.教学关注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3.“外塑论〞学生观的代表有AB。A.洛克B.赫尔巴特C.斯宾塞D.卢梭4.行动研究的倡导者有ABCD。A.勒温B.斯腾豪斯C.埃利奥特D.凯米斯5.美国学者伯顿认为教师开展经历了3个阶段ABD。A.求生存阶段B.调整阶段C.专家生涯阶段D.成熟阶段6.现阶段教师进展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有ABCD。A.教学研讨B.案例分析C.专题讲座D.经历交流7.现代学生的根本特点ABCD。A.主体性B.开展性C.完整性D.个性化8.教师在教学中作为促进者的角色的特性ABD。A.积极地旁观B.给学生心理支持-.word.zl-\n--C.知识传授D.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9.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ABCD。A.加工和驾驭教学容的能力B.自我调控能力C.教学实验与研究能力D.教学直觉与想象能力10.历史上曾经提出学生是完整性的人的教育家有BCD。A.格拉底B.西塞罗C.亚里士多德D.马克思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阶段。√2.世界上正式的教师评价制度开场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兴旺国家。×3.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我教育的客体。×4.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它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非智力因素。√5.英国的表现管理是国外的一种开展性教师评价模式。√6.没有教师的开展就没有课程的开展。√7.在美国所有州于1901年均实施了教师资格制度。×8.司德菲在他人研究的根底上,提出教师生涯的人文开展模式,他将教师的开展划分为4个阶段。×9.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于20世纪70年代最先在我国产生。×10.美国霍姆斯小组在一篇报告中最先提出教师专业开展学校。√第六章现代课程一、单项选择题-.word.zl-\n--1.“文化课程概念〞的提出者是C。A.布鲁纳B.胡塞尔C.杰特D.惠勒2.科学教育与人本主义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B。A.学会生存B.学会关心C.学会学习D.学会做事3.回归生活世界的课堂生态观的本质A。A.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有机统一B.强调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自然即课程C.强调同社会融为一体,生活即课程D.强调向自我开放,自我即课程4.课程实际的目标模式最初源于D。A.泰勒的目标模式B.惠勒的过程模式C.塔巴模式D.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A。A.者“忠实〞地落实课程设计者的意图B.者忠于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课程C.者以社会目标为依据来实施课程D.者以教参为依据来实施课程6.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人是C。A.布鲁纳B.阿特金C.斯腾豪斯D.斯基尔贝克7.课程设计的取向即D。A.课程设计的方向B.课程设计的标准C.课程设计的模式D.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那么8.课程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C。-.word.zl-\n--A.课程设计B.课程实施C.课程权力的分配和再分配D.课程管理体制9.?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以___C___为中心容。A.终身学习B.全民教育C.和平文化D.人文文化10.过程模式的思想最初可以追溯到___D___:〔〕A.皮压杰B.布鲁纳C.斯腾豪斯D.卢梭二、多项选择题1.自然设计模式的要素有BCD。A.目的B.立场C.慎思D.设计2.要探讨课程的本质问题,需答复以下几个问题ABCD。A.课程从本质上讲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B.课程是系统知识、经历体系的方案,还是一种目标体系C.课程是预设的还是结论性的D.课程是有意的、客观的,还是无意的、主观理解的3.现代课程的根本理念有ABCDEF。A.全人开展的课程价值取向观B.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C.回归生活的课堂生态观D.均衡化的课程设计观E、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F、化的课程政策观4.课程目标一般包括ABCE。A.认知类B.技能类C.情感类D.价值类E.应用类-.word.zl-\n--5.课程要素一般包括ACDE。A.目的B.教材C.教与学的方法D.教学评估E.容6.生态主义课程的表现形式有ABCDE。A.多元文化教育课程B.生态政治课程观C.国际理解教育D.开发教育E.后现代课程观7.泰勒认为课程资源的类型有ACDE。A.目标资源B.素材性资源C.教学活动资源D.组织教学活动资源E.制定评估方案的资源8.现代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有BCDE。A.共享策略B.需求导向策略C.增强特性策略D.因地制宜策略E.全员参与策略9.现代课程实施的取向有ACD。A.忠实取向B.创生取向C.相互调适取向D.缔造取向10.兰德变革模式的阶段有ABC。A.启动B.实施C.合并D.评价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课程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和课程与作为客体的学生之间需要关系的反映。〔×〕2.美国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回归根底〞的教育运动。〔√〕3.科学主义是科学文化发挥到极致的表现,它的核心是“科学崇拜〞和“工具理性〞。〔√〕4.人本主义认为只有人的非理性因素,诸如人的情感、意志等,才是人的存在、人的本质,而理性和科学不过是意志的工具。〔√〕-.word.zl-\n--5.科学人文性就是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结合成一个整体。〔×〕6.自我即课程,意味着以我为中心设计课程,关注自我的知识和文化。〔×〕7.课程设计主要是一个理论研究过程,以理念来统领实践。〔×〕8.课程构造主要是指课程各局部的组织与配合,它涉及课程的根本学习畴确实定。〔√〕9.在从事课程设计时,教师是最主要的资源开发主体,学生应该服从并顺应教师资源开发的要求。〔×〕10.建国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主要是采取的自上而下的策略。〔√〕第七章现代教学一、单项选择题1.B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教学的初步形成。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B.夸美纽斯?大教学论?C.洛克?教育漫话?D.杜威?主义与教育?2.?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提出新的教学制度是A。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C.小组教学D.合作学习3.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C、联合、系统和方法四阶段。A.分析B.综合C.明了D.统合4.教学过程是实现现代教学目的、A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A.任务B.容C.方法D.策略5.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开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表达师生之间的“B〞。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B.交互主体性-.word.zl-\n--C.学生主体性D.教师主体性6.教学活动既要有动力来发动和维持,又要有一定的程序、方法、A来具体操作。A.形式B.策略C.模式D.容7.在教学活动中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是C。A.教学原那么B.教学策略C.教学设计D.教学模式8.设计教学评价时应遵循全面、客观、公正、D的根本准那么。A.平等B.C.合理D.及时9.先行组织的设计是针对教授容之间的联系,起着教学B的作用。A.辅导B.定向C.目标D.方式10.教学管理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组织、规划、B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A.设计B.协调C.评价D.反应二、多项选择题1.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一书中提出的教学方法有ABC。A.表达教学法B.分析教学法C.综合教学法D.直观教学法2.狭义的教学特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展的一切学习活动。其中,教师有目的地进展教,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形成ACD,使其获得开展。A.技能B.情感C.态度D.能力3.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表达为一种BCD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根底上的教学活动。A.合作的B.动态的C.平等的D.的4.教学动力的主要特征是ABCD。-.word.zl-\n--A.方向性B.转化性C.强度性D.多样性5.教学设计的根本特征是ABCD。A.指导性B.系统性C.操作性D.预演性6.现代教学策略具有的特点是ABC。A.指向性B.灵活性C.多样性D.创造性7.教学目标一般分为ABCD。A.认知领域B.心理动作领域C.情感态度领域D.人际交往领域8.教学监控策略是指为了保证到达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的全过程进展积极主动的ABCD、控制和调节嗦采用的教学谋略或措施。A.方案B.检查C.评价D.反应9.师生互动策略指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的诸多教学策略的统称,主要有ABCD。A.规约束策略B.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策略C.多向交往与合作学习策略D.行为矫正策略10.教学活动中,反悔方式一般分为ACD。A.现场言语反应B.专家反应C.摄像反应D.测验反应三、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主要是从目的和容、方法和原那么、形成和制度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其教学理论与思想。〔∨〕2.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育者指导学习者所进展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word.zl-\n--3.从教学的存在形态上看,教学是以交往为一般形态存在的,所以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般交往形式。〔×〕4.现代教学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温故知新等教学原那么都是对传统教学原那么的继承和开展。〔∨〕5.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出发,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过程。〔∨〕6.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开展的促进者,在教学活动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客体地位。〔×〕7.教学动力来源与教学主体自身、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本身和社会系统。〔∨〕8.史密斯和瑞根把教学设计模式划分为分析、策略、实施和评价阶段。〔×〕9.教学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我们只需在教学完结的时候进展评价。〔×〕10.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原那么,综合教学过程的诸要素,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方法。〔∨〕第八章现代德育一、选择题1.现代德育建立的根底是BC。A.农业经济B.现代信息社会C.现代工业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2.现代德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BCD。A.人本化、化、科学化B.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C.国际化和民族化趋势日益明显D终身化和全民化3.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D。-.word.zl-\n--A.德育的容及其简单B.德育的方式是和劳动、生活相结合C.德育是平等的D.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4.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的C。A.交往的开展B.个性的开展C.思维的开展D.情感的开展5.提出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A.皮亚杰B.杜威C.班杜拉D.柯尔伯格6.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对这句话的启示应是CD。A.德育不能背离教育者的道德认知规律B.德育应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C.舍弃情感,仅靠理推理而来的道德是毫无意义的D.德育应寓于情感教育之中7.德育活动的根本环节包括ABCD。A.德育任务的制定B.德育容确实立C.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的选择D.德育途径的实施8.前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展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这段话强调德育的过程具有以下哪种特点。AA.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B.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word.zl-\n--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展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D.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开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9.以下那种德育模式主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中所看到、发现的现实问题进展价值判断和评价,自己做出价值选择。BA.体谅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行动模式D.典范学习模式10.说服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AB。A.灌输B.疏导C.模仿D.奖惩11.德育方法是D。A.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B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C.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D.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1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A。A.说服教育法B.典范教育法C.冶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13.提出道德认知开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D。A.杜威B.马卡连柯C.班杜拉D.柯尔伯格14.德育过程的根底是D。A.提高品德认识B.冶品德情感C.激发品德开展的动机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word.zl-\n--15.学生在教育者的帮助下,主动地进展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升自己修养的德育方法是D。A.说理教育法B.典范教育法C.冶教育法D.自我修养法1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强调是以下哪种方法的重要性。BA.说理教育法B.典范教育法C.冶教育法D.自我修养法17.教育者自觉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感染、熏和冶的德育方法是C。A.说理教育法B.典范教育法C.冶教育法D.自我修养法18.成长记录袋法是属于以下哪种德育方法。DA.说理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冶教育法D.自我修养法19.纽曼认为公民社会行动模式的过程包括ABC。A.制定政策目标B.争取目标支持工作C.解决心理哲学难题D.让学生掌握理论20.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的70年代的英国,后来广泛流行于北美各国。代表人物为A。A.彼得·麦克菲尔B.路易·拉斯思C.弗雷德·纽曼D.科尔伯格二、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word.zl-\n--1.德育这个概念是个历史的畴,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开展,逐步开展并逐步完善起来。〔√〕2.德育是阶级社会才有的教育。〔×〕3.德育要以灌输为依托,知、情、行的教育道应植根于道德知识灌输之中×4心理安康教育不属于德育的容。〔×〕5.社会的道德规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根底的矛盾构成了学生品德开展的动力。〔√〕6.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7.学校德育的任务、容主要通过课程来表达和实施。〔√〕8.生活德育模式强调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主动积极的道德素质与能力,即道德上的自律能力或道德上的自律素质。〔×〕9.冶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冶和文艺熏三种。〔√〕10.“典范〞模仿是学生进展自我修养的根底。〔×〕第九章现代班主任工作一、单项选择题1.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C来进展的。A.年级B.教研组C.班级D.学校2.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由A负责的。A.班主任B.任课教师C.班长D.班委会3.作为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儒家教育始终把C作为根本。A.智育B.美育C.道德教育D.体育4.B年京师同文馆正式创立,并首次采用了编班分级的授课方式。A.1865B.1862C.1887法国D.1878-.word.zl-\n--5.1934年公布的D中规定:“每班设主任教员一人,一班学生在四十名以上者,得增设助教员一人。〞“主任教员〞即我们现在通称的“班主任〞。A.?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要求?B.?小学暂行规程?C.?中学暂行规程?D.?中华维埃国小学制度暂行条例?6.班主任的B是班主任工作中具有战略性和策略性的局部。A.指导性工作B.决策性工作C.常规事务性工作D.协调性工作7.班主任的常规事务性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最根底、最繁复的局部。AA.常规事务性工作B.指导性工作C.决策性工作D.协调性工作8.D是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前提。A.组建班委会B.建立各种规章制度C.与科任教师的沟通D.了解学生9.突击式谈话主要用于自我防卫心理强的学生CA.商讨式谈话B.点拨式谈话C.突击式谈话D.批评式谈话10.B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A.规章制度B.班级的学生干部C.学风D.科任教师二、多项选择题1.班主任是ACD。A.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B.学校规章制度的制订者C.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桥梁D.联系班级各科任教师的纽带-.word.zl-\n--2.儒家思想是以“修身〞或“成己之仁〞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ADA.“修身〞B.“齐家〞C.“治国〞D.“成己之仁〞3.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即寅卯学制〕颁行。ABCA.?奏定学堂章程?B.?各学堂管理通那么?C.寅卯学制D.?壬戌学制?4.将班主任纷繁复杂的工作加以整理,可以将其归纳为BCD。A.指导性工作B.决策性工作C.常规事务性工作D.协调性工作5.班主任的决策性工作具有预见性、规划性、调控性等特点。ABDA.预见性B.规划性C.指令性D.调控性6.根据其空间特征,可将班主任的协调性工作分为ABCD等不同类型。A.部协调B.外部协调C.纵向协调D.横向协调7.班主任的常规事务性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最根底、最繁复的局部,包括处理班级中的各种杂务、组织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种活动等。这一局部工作,又可以分为常规性工作和事务性工作两类。BDA.指导性工作B.常规性工作C.协调性工作D.事务性工作8.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ABCDA.把握好谈话的时机B.在谈话的过程中,面部表情要丰富。C.谈话的态度要真诚D.掌握适度谈话分寸9.商讨式谈话要求班主任应以尊重、平等、亲切的态度、以商讨问题的方式,与个别学生谈话。ACDA.尊重B.居高临下C.平等D.亲切-.word.zl-\n--10.家庭访问要注意以下几点:ABCD。A.家访前要认真准备B.掌握好家访的时机C.家访时应尽量让学生在场D.与家长谈话时要讲究语言艺术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是否进步、学习风气是否浓厚、集体主义精神是否强烈,关键取决于班委会工作的好坏。〔×〕2.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是整个近现代教育实践与理论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在近现代学校教育中随班级授课制的出现而产生和设置的一种工作岗位的称谓。〔√〕3.班主任的协调性工作是合力性原那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表达,它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各种外部因素以促进班集体的建立以及学生的安康开展。〔√〕4.纵向协调指的是班主任与同年级各科任教师、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等方面的协调工作,通过这种协调,有助于加深对本班学生的全面了解,统合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着重表达教育的一致性和合力性原那么,以到达教育效益的最大化。〔×〕5.班主任的常规性工作是指非预期出现的、需要加以处理的各种事件或活动。〔×〕6.班主任的常规性工作具有偶发性、突然性等特点。〔×〕7.批评式谈话适用于具有惰性心理、依赖心理和试探心理的学生。〔√〕8.家庭访问是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9.教师家访时,应尽量防止让学生在场。〔×〕10.管好一个班,虽然是以班主任为主,但也离不开科任教师的支持与帮助。〔√〕-.word.zl-\n--第十章现代教育制度和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C。A.“壬戌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癸卯学制〞D.壬寅学制2.以下B,把女子教育列入学制,并取消了读经课和忠君尊孔的容。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壬寅学制〞3.?中华人民务教育法?是B公布的。A.1985年B.1986年C.1995年D.1997年4.现代教育制度最早诞生于D。A.我国唐代B.美国C.日本D.西欧5.现代教育制度诞生是C的出现为标志。A.教会教育制度B.行会教育制度C.国家教育制度D.中等教育制度二、多项选择题1.义务教育中的“义务〞是指ABCD。A.就学义务B.设置义务C.保障义务D.避止义务2.义务教育具有ABC特点。A.强制性B.普及性C.免费性D.普通性3.历史上,学校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几种形态为ABD。A.双轨制B.单轨制C.综合制D.分支型学制-.word.zl-\n--4.以下说确的是ABCD。A.终身教育并非一种全新的教育B.终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C.终身教育持一种的教育观D.终身教育持一种大教育观5.以下BCD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缺点。A.开放性B.过分制度化C.霸权性D.一次性二、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普职之争的实质是现代中等教育中的教育分流问题。它不同于文实之争,文实之争涉及的是教育平等问题。〔√〕2.目前,中等教育构造改革的趋势是由相互独立的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向综合中学开展。√3.终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它不过是某种意念。〔√〕4.西欧最初普及义务教育主要是国家基于要求而给每一个儿童提供了承受根底教育的时机。〔×〕5.大学是研究高等学问的专门机构,主要从事教育和研究,因此大学并不直接为经济效劳。×6.强制性是义务教育的最根本的特点。〔√〕7.我国唐代已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制度。〔×〕8.终身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9.近代欧洲出现的双轨学制中,上延型系统主要是为升大学做准备的。〔×〕10.国外的校本管理和我国的校长负责制一样,都是为了明确校长在学校中的权力和地位的。〔×〕-.word.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