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学、对学、群学 8页

  • 26.71 KB
  • 2022-08-30 发布

独学、对学、群学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独学、对学、群学\n独学、对学、群学——对《用字母表示数》及《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的案例分析南阳市第十五小学金丽当下,全国性的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高效课堂的模式遍地开花。我校非但不落后,在课改的春风迎面扑来时,已早早做好了准备:在教学环节上落实为“三环六步”——预习探究、展示质疑、评价反馈;在学生学习形式上落实为独学、对学、群学。在教学实践中,力求突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实现师生双边教学方式的转变。一、独学独学,顾名思义,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课堂上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学习新课前,学生要先行预习;遇到新问题,学生要先独立思考;巩固新知识,学生要独立答题。这些都是独学的范围。独学为对学、群学打好了基础,为课堂进一步的探究提供了智慧的源泉。在《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中,教师设计好《预习单》,并安排学生在课前先进行预习、探究。并提出了预习要求:(1)仔细阅读教材,找出教材中的各种数学信息,把自己认为重点的词、句画下来,并把不懂的地方做标记;(2)结合《预习单》的内容再次阅读教材,并把教材中空出的地方用铅笔尝试补白;(3)根据自己的理解认真完成《预习单》。8\n《三角形的面积》预习单预习内容:课本p84-85页。我的目标: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具有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学具准备:用彩色卡纸分别做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一、实验探究,我能行1、拼一拼,填一填。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一拼,能拼成();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一拼,能拼成();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一拼,能拼成();2、观察、思考:拼成后的图形与原来的每个三角形的底、高、面积之间分别有什么联系?3、根据实验的结果,你能自己写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三角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尝试练习,我提高利用公式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12.5c三、我的发现:我的困惑:这样的要求,给学生提供了预习的方向,操作性强,预习效果显著。经过预习探究,学生有以下发现:生1:我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生2:我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还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生3:我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还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8\n生4:我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生5:我发现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可见,学生是真的自主探究了。当学生亲身经历了自制学具、操作观察、探究公式、尝试练习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后,对他自身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意义重大的。与此同时,部分学生还提出了自己遇到的困惑:生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为什么要“+2”?生2:还有没有其它方法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预习中不仅有自己的发现,而且还引起了学生主动的思考,提出了相当有价值的问题。这让我们欣喜异常,不得不说是我们课改的一大突破性进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独学好比是文火煲汤,学得越充分,越扎实,越深入,收获的价值就越大,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的智慧就越多。二、对学对学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交流、学习活动。最易操作的是同桌间的对学。当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思考,得出初步的答案后,就可以安排对学了。对学可以最大程度地让学生放开向同伴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两人间的互补作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成果,并有利于寻求正确的答案,纠正错误的结论。8\n在《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中,当学生汇报了自己的预习成果,并把各种拼成后的图形(见下图)展示在黑板上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桌两人结合,任选一种拼法再拼一拼,并思考:拼成后的图形与原来的每个三角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的活动是无拘无束的,同桌两人随即展开了亲密的合作。拼的拼,讲的讲,课堂真的成为学生的学堂了!教师在巡视中发现,部分比较内向的学生也纷纷放下架子,直言不讳地向同桌讲述着自己的见解。而一些外向型的学生,则感觉一种拼法讲起来不过瘾,又另选了其它拼法也讲了起来。有一对同桌是这样讲的:同桌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同桌2:我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三角形的底,这个长方形的宽就是三角形的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拼成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乂宽,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一对同桌的做法,是互补的典型。一人倾向于用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来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另一人则倾向于用拼成的长方形8\n来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这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学习策略的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多维性和对教材的灵活把握。而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评价反馈”环节中,教师则安排了这样的对学情境: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评价单》上的星级练习题(见下文),完成后同桌互检,并用红笔圈出错题,再小声告诉同桌错在哪里。《用字母表示数》评价单☆快乐瘦身操: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a>x=b>8=x>2=fX1=恢我是聪明小法官。(对的在括号里打“M”错的打“刈”1、a>0.3=a0.3。()2、5>6=56。()3、aXb>C=abc。()4、62=6>2。()55sln+8=8n.()把结果相同的两个式子连起来。3ma20.8+0.8a+a2刈刈a将aX2m32n20.8X2自我评价:优秀()良好()一般()待进步()其中一对同桌是这样做的:同桌1:我同桌的一星题的最后一题答案是1f,我认为错了,应该是f;同桌2:我认为就应该是1f,因为题上要求“省略乘号”,没让省略“数”。8\n同桌1:因为任何数乘1还得原数,所以fX1还得f!同桌2:……这时,教室里响起了学生自发的掌声。显然,学生都明白了第一位同桌的做法是正确的。像这样的对学,在同桌俩的相互辩论中构建了正确的结论,是自然而然的接受,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正确答案。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对学效果吗?三、群学然而,有时仅仅有对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更大范围的群学。群学最易操作的是四人小组的合作和全班性的交流。四人小组的合作由组长主持,小组成员各抒己见,记录员记录,一人发言后其余组员补充、订正,遇到争执不下的问题做记录,随后提交全班群学、交流。在《三角形的面积》一课预习探究后,教师安排了四人小组的交流。要求每位组员都要把自己的预习成果与组内同伴交流,寻求最大的发现,搜集遇到的问题。其中一个小组的成员有一个问题争执不下:有一位组员提出“有没有其它方法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时其余组员都说没有,只有这位提问的同学坚持说“应该有”,可是又说不出确切的答案。于是他们就把这个问题记录下来,提交给了全班同学来群学解决。其余学生接到这个问题后,先是异口同声说“没有”,继而有学生开始质疑:“能不能试试用一个三角形做实验呢?”一句话提醒了全班学生。大家都开始着手探究,教室内一片寂静。教师巡视中发现,学生用一个三角形折的折、剪的剪、算的算,有的学生还不时和同桌、8\n组员商讨方法,俨然一群儒雅的学者!终于,一位学生举手了!边演示边说:“任何一个三角形都可以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长就相当于原来三角形的底的一半,每个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三角形的高的一半,而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就是原三角形的面积。结论和前面一样是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话没说完,其余学生积极响应。这就是群学的魅力,这就是学生的潜力!把部分学生的智慧不断扩大化,资源共享,直至全班学生都从中受益!从独学的效果中我们看到了自主探究的必要性,从对学的层面上我们看到了学生内在的巨大潜力,从群学的形式上我们看到了最大化的智慧。独学是对学、群学的基础和源头,对学、群学是独学的发展和升华,而群学同时又是独学、对学的最精华的总结、升腾!当学生能够自发地主动地独学、对学、群学时,我们的课堂又何尝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一项幸福、甜蜜的事业?!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