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50 KB
  • 2022-08-30 发布

计算机科学论计算机的学术论文范文:计算机辅助翻译硕士专业教学探讨精选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计算机科学论文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计算机辅助翻译硕士专业教学探讨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语言服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时代呼唤新一代的语言服务人才。本论文主要阐述了对于新世纪语言服务的理解和思考,翻译技术相关课程的设计定位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思路,最后介绍了学生实习就业情况,并展望了CAT专业未来的发展。关键词:语言服务;计算机辅助翻译;CAT;翻译技术;本地化1.认识新世纪的语言服务行业在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所写的《地球是平的》一书中,他相信世界已经被新技术和跨国资本碾成一块没有边界的平地,在强大的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的力量推动下,洲与洲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市场交流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1世纪的中国在全球市场中已成为最有潜力的选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国际间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对翻译的需求空前高涨,信息化时代的语言服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n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语言服务方式,将人们带入信息化的新境界。环境的变化要求语言服务企业发现新的商业模式、采用新的战略和新的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效率提高要在很短的时间按照预定的质量标准完成大量的翻译,时间压力越来越大。很多翻译和本地化公司每月百万字级别的翻译项目已经屡见不鲜。业务量之巨大,过程之复杂,时间之紧迫,都对语言服务工作者提出全新的要求。而传统手工的翻译流程通常包括“译、审、校”,这种小作坊式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大批量的、团队协作的业务流程。大型项目的完整流程通常包括诸如编译、工程处理、本地化翻译、软件测试、桌面排版和项目管理等,这些流程的控制也已经得到很大的优化。例如在语言服务供应商(LSP①)的全球信息管理系统(GIM②)中,通常集成了BS或CS架构的翻译管理系统(TMS③)和内容管理系统(CMS④)。这些已经成为大中型翻译企业的必备基础生产工具。从格式转换、内容解析、字数统计、任务分配,到翻译、校对、编译、发布等所有工作都在这个系统中完成,大大优化了流程,提升了效率。相应地,流程的优化和完善需要翻译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最近20多年来,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包括计算语言学、信息论和人工智能等多种学科的飞速发展,加上语言服务日益剧增的需求,催生了一场翻译技术的革命。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应运而生,带来了翻译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各个领域的在线电子词典、机器翻译软件(MT)和计算机辅助翻译(CAT)软件、翻译记忆和术语管理工具、质量保证工具、语料搜索工具等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大大便利了翻译工作。而随着翻译活动和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入,翻译标准也必然发生变化。翻译服务的新质量标准的研究正在成为热点,已经从内容、风格、格式等延伸到对翻译记忆、术语、甚至翻译工作量的度量等方面,如LISA⑤组织的TMX、TBX、SRX等行业标准。\n总之,翻译需求量的剧增、翻译工作环境的变化、翻译技术工具的改进、翻译标准和质量的变化与提高,所有这些变革和冲击都在呼唤新一代的译员。这些发展趋势正是我们制定教学标准、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懂语言、懂文化、懂技术、懂管理”的、能够快速适应语言服务的新特点和新服务模式的专业人才。2.对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方向硕士课程的思考2.1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的创建:在充分理解市场需求和新世纪语言服务的基础上,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与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于2006年联合创建语言信息工程系,同步开设了以培养软件工程师为目标的自然语言处理(NLP)和以培养面向新世纪语言服务的翻译人才为目标的计算机辅助翻译(CAT)两个专业方向课程,均授予工程硕士学位。在CAT专业办学之初,我们参考了国内外提供类似培养方向的大学,如英国利兹大学、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美国肯特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等所开设的课程,并与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进行了紧密合作。2007年9月份第一批统招学生正式入学,北大成为大陆第一所提供计算机辅助翻译方向硕士课程的高校。在筹建之前,我们深入语言服务公司内部,体会公司运作流程,广泛听取企业用人需求意见,并充分利用北大丰富的资源优势,不断寻求创新和合作。当然,实际工作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循环往复,直到找到可能的最优解决方案。2.2语言服务人才的能力结构\n:专业硕士教育的核心在于高级别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CAT工具的使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服务中的翻译能力是最基本的,是一切跨语言文化交流的核心内容,其他业务均围绕翻译活动展开。优秀的翻译管理者通常是合格的译员,学生必须首先成为合格的译员,才有资格进入语言服务领域。在我们的课程设计中,翻译类课程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希望能够切实加强学生的双语转换和交流能力。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通常从语言培养、技能培养和百科知识传授入手(仲伟合,2006)。我们在课程设计的时候也对此予以了充分的考虑。今天合格的译员除了熟练的双语交流能力外,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提高翻译工作效率与质量,包括网络、数据库等技术在内的多种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及其他工具,这是实现高效翻译,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保证。新世纪语言服务要求译员所需的其他能力素质,包括团队协作、抗压能力等在内的职业能力,虽未能明示在能力金字塔中,但也贯穿于我们的整个课程体系,并通过综合实践课程与在岗实习阶段加以强化。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以培养学生成为程序员或教会CAT工具如何使用为目标,而是向他们展示所有与语言服务以及提高语言服务效能相关的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的基础能力培养为主,同时让他们适应信息技术人员的思考模式,理解信息技术人员的工作,知晓信息系统设计需考虑的要点。事实上,我们所有课程都包含两个目标,首先是了解技术原理,试图让学生理解“BehindtheScene”\n,即那些在行业、技术、软件发展背后的脉络和关键性的原理;其次是实战能力,融合于专家讲座、翻译训练、个人研究作业等教学环节内,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主流的翻译技术和工具,达到熟练操作并能创造性地综合应用的水准。以狭义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为例,至少要涉及到三门课程:导论性质的课程——《翻译技术实践》,让学生理解技术工具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并学习其实用方法;技术原理课程——《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与技术》,主要讲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其他信息技术原理及如何应用于CAT工具的设计。这样,学生不至于局限于某个CAT软件,而是理解其设计的脉络和原理;实习类课程——《综合实践》,学生分组,在导师指导下自发学习,与自己的翻译工作相结合,了解更多的软件并测试其在实践中的效率,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评价和选择。各种非正式workshop及在线讨论网站,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经验的补充和行业前沿知识,也为他们展现自己的能力、为行业做贡献提供了宽广的舞台。3.北京大学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3.1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概况:目前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方向的在校硕士生近百人。学生背景情况,生源以语言背景的学生占多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比例在逐年增加,其他专业背景的学生相对较少。不同背景的学生通过2-3\n年的学习,将会不断地加强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实习、就业的范围会更加广泛。我们会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适当调整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内容设计。3.2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课程设计: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从2008年春季开始招收翻译硕士,也深刻体会到翻译教育在新世纪语言服务浪潮冲击下必须进行变革。于是,北大MTI⑥教育中心和语言信息工程系两个教学单位开始进行紧密的合作,从招生到人才培养标准和联合课程体系等方面全面整合,优势互补,力求建设全新的、更专业、更适合新世纪语言服务需求的翻译硕士课程。我们鼓励学生在必修课程之外,以未来的职业目标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跨专业选修,强化特长,弥补不足。例如,非IT专业背景的学生应至少选择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课,而对非语言类专业背景的同学来说,必须选修某些语言类课程。双方联合开设的部分课程总体来看,我们的联合课程既突出了语言基础能力应用及人文社科翻译能力的培养,例如《译本比较与正误》、《文献查找与论文写作》、《翻译实践》等课程,又强调了翻译管理与翻译技术等能力的培养,例如《翻译行业与翻译管理》、《翻译技术实践》和《本地化与国际化工程》等课程。3.3以语言服务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置:\n我们在制定培养大纲以及设置课程内容的时候,除了调查和参考国外相关大学之外,还广泛听取语言服务企业专家和职业人士的意见,针对企业实际用人技能需求,适时地调整和改善课程内容。以《翻译技术实践》课程为例,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服务项目执行过程的信息环境与信息技术的介绍、网络搜索与电子资源的利用、主流翻译辅助工具和本地化翻译项目的实战应用、项目管理系统的实践、辅助写作以及校对工具的应用、机器翻译系统的尝试、语料库与翻译、语言资产管理、网络化团队协同翻译项目实战等多方面的内容。《本地化与国际化工程》这门课要求学生掌握本地化与国际化工作的原理与基本方法,了解新兴的国际化与本地化行业的基本情况与发展趋势,熟悉相关软件的使用,并且能在本地化与国际化的服务流程中,熟练和灵活地运用翻译、工程和测试技能。主要内容包括本地化与国际化的来源与发展趋势,本地化与国际化基本概念、方法、流程和技术,本地化行业标准,软件、文档与网站的本地化,本地化行业中的翻译流程,文化冲突下的翻译技巧,本地化翻译的质量评价与控制等内容。《翻译行业与翻译管理》旨在让学生了解现代语言服务行业的市场发展状况,明确现代语言服务行业对于译员以及翻译团队的要求,学习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分析翻译项目管理的特点以应对挑战,学习内容包括翻译人力资源管理、客户管理、翻译质量控制与管理、流程控制以及项目管理辅助工具等。《双语编辑与信息出版新技术》课程是以翻译和语言服务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文字处理与信息出版任务为主要课程目标,涉及印刷术基础、MS-Word排版进阶、电子/网络出版技术入门、信息建构(InformationArchitect)、桌面出版软件初步(含CorelDraw/Indesign,FrameMaker,LaTEX等)。在2009\n版的教学计划中,我们培养目标开始重视更广泛意义上的语言服务能力的培养。例如,近年来很多跨国公司正在逐步将写作(信息开发,InformationDevelopment)部门转移到中国,而中国自己的跨国企业和外向型企业也迫切需要外语写作人才来撰写其对外的浩繁的技术文档。我们同IBM大学合作部共同开设的《英汉技术写作》课程,希望为学生找到新的就业方向。在课程中,我们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写作框架,明确传播的目的和需求,进而结合中文或英文的具体语言特点和阐述问题的习惯方式完成写作任务(如技术说明书的写作)。前文已经提到的3个学分的综合实践课程是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特色课程之一,特别强调学与用的结合。综合实践内容包括总计4万字的翻译任务、总计20万字的语料库建设任务以及个人(小组)研究等内容。学生根据自己专业背景以及兴趣参加诸如“CAT技术和软件”、“TMS软件”、“机器翻译软件”、“译者的电子辅助工具”等各种研究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别展开研究,并定期进行开放的Workshop,CAT学生和自由译者互动交流,理论研究在翻译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知识和技能共同得到提高。\n另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规划,选修其它专业方向的课程,如《知识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拓展长期学习语言的学生的思路,开阔视野,对培养他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希望从事本地化工程工作,至少还要比较粗浅地掌握几种计算机编程语言,以及软件工程方法、软件测试技术等相关课程。语言信息工程系以实践课的形式,提供了Java、Perl和Phyon等入门级编程课程,授课老师或助教根据语言系的特点,以解决语言工程处理中实际案列为出发点,讲解将来实际工作中必需的知识。无论是北大MTI教育中心还是软微学院都要求学生在毕业答辩前有一定的在岗实习期。在岗实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公司氛围和社会环境,把课堂知识学习与职业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并在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4.技术驱动的CAT教学在北京大学的翻译研究与教学活动中,课程整体上分为两大部分,基本的语言与翻译教学和信息技术与翻译技术,两者相辅相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期望采取沉浸式的教学模式,以语言服务的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辅助翻译教学,让学生无论是学习语言还是做翻译项目实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沉浸于信息技术的氛围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技术,进而从思想本质上培养使用和控制技术工具的直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教学日益得到重视。据ChristineSchmit(2006)统计,目前全球大约有60所大学开设了口笔译和术语学的远程或网络课程,多数采用了CMS(CourseManagementSystem)系统。我们建立的学习社区(北大翻译课程网站支持平台http://www.pkumti.net/http://cms.ss.pku.edu.cn\n),为语言信息工程系开设的大多数课程提供网络学习(e-Learning)的支持。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学管理更科学,教学组织丰富多样,完成同样教学任务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更少。同时,师生间的讨论和交流更加频繁、密切和有序。标准的CMS系统有其不足之处,而翻译教学有其特殊的需求。在通用CMS的基础上,我们正在逐步开发并实现中的计算机辅助译员训练平台(CATTP,ComputerAidedTranslatorTrainingPlatform)已经展现了极大的应用潜力(俞敬松,2008)。CATTP集成了多种类型的语料库,以平行双语语料库、单语语料库、翻译学习者语料库等为基础,集成了翻译案例知识库、翻译作业库,并特别设计了多种专门提高翻译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工具,如双语对照显示工具、翻译笔记标注以及在线批改翻译作业的编辑器、适用于学生写作与翻译的PeerReview工具等。设计CATTP的目的是以最低的学习和应用成本,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最大限度提高翻译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翻译教学离不开翻译实践活动。我们同多家CAT和TMS工具提供商合作,搭建了多个翻译项目管理平台作为我们的翻译项目实训平台,如国外的SDLSynergy、GlobalSight、Project-open及国内的一些翻译管理系统。学生可模拟翻译项目流程,选择扮演译员、审校、项目经理等角色,真实体验语言服务项目运作流程。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翻译专业教学,而且在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5.教学压力与挑战\n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如何教好CAT专业课程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例如关于机器翻译的内容,多数情况下,教师会让学生去“迁就”现在开发的低质高速的机器翻译软件。随着机器翻译系统的改善,辛苦学会的“知识”和“规则”很快过时了,学生面对新一代工具依然手足无措。所以,比较好的教学方案是教给学生机器翻译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软件的使用,重点学习如何将机器翻译引入翻译工作,探索这种信息工具设计的思路、理念以及如何与语言服务、技术和项目管理有机衔接。这样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不但通晓机器翻译技术研究的前沿,还需要学会从翻译工作者,包括译员和项目经理等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良好的教学环境是CAT专业蓬勃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CAT课程教学需要统一的教学环境以及相应的软件配置和支持。为了配合相关的翻译技术课程,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外国语学院以及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正在共同创建北大翻译技术实验室,同世界知名CAT工具提供商合作,如SDL公司合作,购置多种CAT/TMS系统,并寻求更多CAT工具提供商的支持。我们发现,这些厂商的工程师或咨询顾问来校开设技术讲座对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和职业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教授CAT\n课程需要兼通语言文化、信息技术与行业管理,这对任何教师都是极大的挑战。面对现代语言服务,针对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单纯依靠配置多位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建立了导师小组制度,共同指导学生,我们还要求指导教师也必须随时保持知识的更新,另一方面,来自企业的既具有实战经验又具备教学能力的专家对于我们的师资队伍也是必要的补充。经过近三年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育,我们已经培养出一批综合性的人才,并逐步输送到语言服务的第一线,从事专业翻译、出版编辑、翻译项目经理、技术写作、本地化工程处理和软件测试等多种工作。这些公司包括语言服务商(LSP)如Lionbridge、hiSoft、VanceInfo、Symbio、Realidea等,也包括世界知名IT公司如Microsoft、IBM、Adobe、Oracle、Accenture等。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某个学生可能存在不足,但是对于教学工作总体而言,大多数公司还是认可的,认为我们的办学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希望继续同我们合作,有些公司希望同我们签订常年的实习项目,通过校企的共同努力,定制化地培养实用人才。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计算机辅助翻译硕士教育项目,我们是探路者,只能不断尝试和改进。注释①LSP:LanguageServiceProvider②GIM:GlobalInformationManagement③TMS:TranslationManagementSystem④CMS:ContentManagementSystem⑤LISA的全称是LocalizationIndustryStandardsAssociation,即本地化行业标准协会。⑥MTI全称是MasterofTranslationandInterpreting\n,即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文献[1]BernhardKettemann&GeorgMarko(eds.).Teachingandlearningbydoingcorpusanalysis:ProceedingsoftheFour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eachingandLanguageCorpora[C].Graz19–24July,2000.[2]Lynn.Bowker.Computer-aidedTranslationTechnology[M].Ottawa:UniversityofOttawaPress,2004.[3]Massay,Gary.Process-OrientedTranslatorTrainingandtheChallengeforE-Learning[J].META,2005(2):626-633.[4]Quah,C.K..TranslationandTechnology[M].Hingham,MA:KluwerAcademicPublishers,2006.[5]LionbridgeCompanyBlog,http://blog.lionbridge.com/translation-and-localization/?Tag=localization,retrievedJune28th,2009.[6]Schmit,Christine.DistanceandOnlineCoursesforTranslators[J].TranslationJournal,2006(2).http://accurapid.com/journal/35distance.htm[7]廖柏森.使用Moodle网路平台实施翻译教学之探讨[J].翻译学研究集刊,2008(11).\n[8]苗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9]王立非、王金铨.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方法及其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5).[10]徐彬.CAT与翻译研究和教学[J].上海翻译,2006(4).[11]俞敬松.IntroducingCATTPSystem,aComputer-aidedTranslatorTrainingPlatform[A],第十八届翻译大会论文集[C]。http://www.tac-online.org.cn/en/tran/2009-10/13/content_3183297.htm[12]俞敬松.PKUCAT翻译教学案例知识库的设计与实现[A].2008两岸三地译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香港中文大学,2008.[13]仲伟合.翻译专业硕士(MTI)的设置——翻译学学科发展的新方向[J].中国翻译,2006(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