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00 KB
  • 2022-08-31 发布

2018届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届和县二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必修Ⅰ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要求:识记)(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3)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4)特点:等级森严,层层分封。(5)作用:拓展疆土;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2、宗法制(要求:识记)(1)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2)作用:保证了贵族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要求:理解)(1)通过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建立君主专制①、皇帝制度A、皇帝独尊B、皇权至上(核心)C、皇位世袭②、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A、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百官),C、太尉(管军务,虚设,由皇帝兼任)(2)、通过郡县制(地方制度)建立中央集权郡县制春秋出现(当时县大于郡),秦始皇时全国推行。(3)、影响(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2)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3)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4)强化专制,激化矛盾,致秦朝短命而亡。4、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要求:识记)(1)、汉朝①中央:中外朝制,削弱宰相权力,强化皇权②地方:汉初,郡国并行制,削弱中央集权。武帝时实现推恩令,强化中央集权。(2)、唐朝①中央:三省六部制A内容:三省即中书省(决策,草诏)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下辖六部)B评价: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强化君权。②地方: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中央集权遭到破坏。(3)、北宋①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A收地方兵权,设禁军。B派文官管理地方,设通判监察地方。C设转运使,收地方财权。②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设中书门下,最高长官为相。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相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③影响:强化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但导致了积贫积弱。(4)、元朝①中央:只设中书省,相权大,威胁皇权②地方:行省制(影响: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5、选官制度的变化(要求:识记)(1)汉朝实行察举制(重品行)(2)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度(重门第)(3)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重才能,相当对公平,有利于人才选拔,强化君权。)6、明成祖设内阁(要求:识记)内阁有票拟权(无决策权),虽首辅权力较大,但皇权得到强化。7、清雍正设置军机处(要求:识记)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皇权达到顶峰。8、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运用)(1)积极:①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社会安定;②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2)消极:①易激化社会矛盾;~~~\n~~②至明清阻碍社会进步(不利于政治民主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束缚思想),使中国落后于西方。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中国人民的反抗史实(要求:识记)(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赔2100万银元、开五口、协商关税)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反抗:满族爱国将领海龄率领镇江军民抵抗英军。(2)、中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影响: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中国战败被迫签定〈〈马关条约〉〉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赔款2亿两白银、开四口(至内陆重庆、沙市)、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最大特点,反应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需要)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反抗:黄海海战,邓世昌,致远舰;台湾人民的反日斗争。(4)、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中国人民发起“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5)、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结果:清政府与侵略者签定了《辛丑条约》。(巨额赔款、驻军、禁止国人反帝)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抗:中国军民在天津抵抗联军2、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英勇不屈、视死如归、同仇敌忾。(要求:理解)3、侵华日军的罪行(要求:识记)(1)1937.12.13开始的南京大屠杀,12月23日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2)细菌战“七三一”部队用活体人做实验(3)潘家峪惨案4、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史实(要求:识记)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的抗战是胜利的根本保证。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战役(中共八路军发起)是国共合作抗战典范,也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5、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意义)(要求:运用)(1)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天朝田亩制度》(要求:识记)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但绝对的平均主主义难以实现,也具有空想性。2、《资政新篇》(要求:识记)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迫于形势也未实施。3、辛亥革命的过程(要求:识记)(1)武昌起义:标志——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革命党攻占楚望台军火库。(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定都南京、五色旗、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民国纪元。(3)、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要求:理解)(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意义:①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5、五四运动(要求:识记)(1)直接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过程①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a中心:北京,b主力:学生(主力军),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具有反帝反封性质);②第二阶段:6月5日后,a中心:上海,b主力:工人(工人是主力军,工人阶级由此登上政治舞台);(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影响~~~\n~~①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③是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6、中共的诞生(要求:识记)(1)历史条件:①经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②政治: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③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④组织: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⑤苏俄的帮助(2)诞生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的召开(上海、嘉兴)7、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要求:运用)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新中国。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过程(要求:识记)(1)、国共第一次合作①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②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③意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1924-1927)的到来(2)、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1926-1927年)①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反帝反封建)②成果:基本消灭北洋军阀,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③结果: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四·一二与七·一五反革命政变)(3)、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①南昌起义(1927.8.1,“8.1”为建军节)1927年8月1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③长征(1934—1936)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过程:1934年10月从瑞金出发→1935年1月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党成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4)、全民族的抗战(1937-1945)1937.7.7,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全面抗战爆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引领下,1945年8月中国军民取得抗战的胜利。(5)、解放战争①争取和平的努力——重庆谈判(1945.8)与重庆政协会议(1946年春)②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以运动战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6.6,国军攻打中原解放区,标志全面内战爆发)和重点进攻(国军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③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1947.6,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战略反攻揭开序幕。④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⑤渡江战役(1949.4.21-.4.23),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攻占南京总统府,标志国民政府的覆灭。随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要求:理解)(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2)国际: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要求:识记)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国家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求:识记)(1)形成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2)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3)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求:识记)(1)初步确立: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行使代人大职权。(2)职能转变: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职能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n~~(3)新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4)进一步完善: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求:识记)(1)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2)建立: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3)完善: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要求:识记)(1)1978年,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2)平反冤假错案(3)加紧立法,修订宪法(1982)(4)至21世纪初,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5)恢复“两会”制度(6)政协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新发展(7)基层民主的发展(199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6、依法治国的意义(★)(要求:理解)(1)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2)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7、“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要求:理解)(1)一国两制①提出:80年代初;邓小平;②目的:为解决台湾问题;③含义: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④意义: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实践①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英)②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葡)③1979年至蔡英文上台前,海峡两岸关系有所发展,(“九二共识”即一个中国的原则),2008年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8、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要求:理解)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要求:识记)(1)、制定外交方针(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2)在建国后的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3)积极发展与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间的友好关系(如印度、缅甸)(4)步入世界外交舞台①1954年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做出贡献。②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大会圆满成功。使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理解)(1)提出: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2)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②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要求:识记)1971年联合国26届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4、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要求:理解)(1)中美关系正常化①原因: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B、美国经济的衰退;C、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D、中国面临苏联威胁;E、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②标志: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原则。~~~\n~~③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④认识:台湾问题是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美两国建交是两个国家利益的要求。(2)中日关系正常化①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②建交标志: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3)、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1)对中国: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2)国际: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要求:理解)(1)活动①联合国:亚丁湾护航、维和行动、灾后战后重建等②地区组织:组织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理解说明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是和平崛起。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要求:理解)(1)地理条件:独特的地理条件,靠近大海、良港多、多山多丘陵、河流纵横;(2)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发达,商品经济繁荣。(3)政治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2、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要求:识记)(1)梭伦改革——奠基①财产等级制②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力——最高权力机关(直接民主、人民主权)③四百人议事会④建立公民陪审法庭⑤废除债务奴隶制(2)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①以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②设五百人议事会(任期制、轮番而治)③十将军委员会——最高军事决策机关④陶片放逐法(法律至上)(3)伯利克里改革——黄金时期①成年男性公民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②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③公民陪审法庭——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④发放“参政津贴”和“观剧津贴”3、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求:理解)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促进了雅典人文精神的产生。4、罗马法的主要内容(要求:识记)(1)从存在形式分上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2)从适用范围上分为公民法和万民法(3世纪)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共和国内部公民,万民法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境内的自由民。(3)6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5、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要求:识记)(1)稳定社会秩序,维系帝国统治。(2)维护奴隶制,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3)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平等权利,具有一定民主性。6、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要求:理解)(1)规范人的行为,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2)保障了民主的进行,是民主政治的具体体现。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的形成(要求:识记)(1)《权利法案》的制定①背景:1689年光荣革命后,议会逐步成为国家权力中心,为了限制王权制定了该法案(目的)。~~~\n~~②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③意义:使议会权力日益超过王权,国王逐步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2)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①时间:1721年,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第一任首相)坚持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内阁制形成。②地位:内阁掌行政权,其最高长官为首相,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经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后担任,首相是政府首脑,首相对下议院负责(不对国王负责)。2、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要求:识记)(1)国王世袭,是国家元首(国家的象征),无实权,统而不治;(2)下议院议员民选产生,掌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中心;(3)内阁是政府机关,掌行政权,对议会负责;(4)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合体。3、美国1787年宪法与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要求:识记)(1)制定背景:独立后的美国,实行松散的邦联制给美国带来了严重的危机。(2)主要内容①实行联邦制:中央权力大于地方各州,但各州保留一定自治权。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既能维护国家统一,又能调动地方的积极性。②实行三权分立制:国家最高权力一分为三相互制约,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意义:防止了专制的出现,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实施。)总统: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掌行政权;国会:分为参议会和众议院,掌立法权,可弹劾总统;法院:掌司法权,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可终身任职;(3)《1787年宪法》的评价①进步性: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度存在,存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要求:识记)(1)背景:法国在经历了艰难的共和之路后,君主派和共和派最终达成妥协。(2)内容:行政权——总统、任期7年、可连任(两院联席议会选出);立法权——众议院-普选、参议院-间选。(3)意义:确立共和制度,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5、《德意志帝国宪法》(要求:识记)(1)颁布时间——1871年(2)政体:联邦制的君主国家(3)权力机构:①行政权:皇帝和宰相:a皇帝:元首,可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军权b宰相:内阁首脑,主持帝国政府工作,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②立法权:两院制议会: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民选以后,权力很小)掌立法权。实际受皇帝和宰相(行政权)的控制。(4)评价:皇权过大,专制色彩浓厚。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6、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要求:运用)(1)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集团间的矛盾。(2)否定专制制度,保证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有利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3)无产阶级也可以利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合法斗争。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要求:识记)2、巴黎公社(1871.3.18-5.28)(要求:识记)(1)导火线: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卖国政策激起巴黎人民反抗。(2)巴黎公社的措施:①政治:摧毁旧国家机器,建立新国家机构(普选);②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加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3)意义:①性质:世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实行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②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③它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④公社战士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精神永垂史册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要求:理解)(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11月8日“冬宫”被起义军占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成功。随后,十月革命取得胜利。(2)历史意义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打击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国际无级革命和被压迫民解运动的发展;③它是马列主义的革命理论的伟大实践的胜利;④开辟人类历史和俄国发展的新纪元。~~~\n~~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要求:识记)(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二战后,昔日的盟友变对手,1947年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开始,至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之间形成了从政治、经济到军事领域的全面冷战,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①杜鲁门主义(政治冷战):A提出:1947年由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B实质:遏制共产主义。C影响: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冷战”指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②马歇尔计划(经济冷战)A提出:1948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B目的:扶持和控制西欧,拉拢东欧;③北约与华约(军事冷战)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2、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要求:理解)(1)不利于世界的稳定与和平,造成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的局面,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世界笼罩在核战的阴影下。(2)美苏两大集团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3、“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要求:识记)(1)形成根本原因:欧洲经济恢复与发展的需要(2)过程①1951年《巴黎条约》“煤钢共同体”。(法德两国矛盾的化解,是欧洲联合的前提)②1958年正式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③1967,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3)影响: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冲击美苏两极格局。4、日本成为经济大国(要求:识记)(1)原因:①战后,美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②美国的帮助和扶持;③日本政府的努力,如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重视教育。(2)影响: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提出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5、中国的振兴(要求:识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的振兴,有力的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6、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要求:理解)经济的多极化趋势造成了政治的多极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等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美苏两极格局遭到冲击与挑战,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得以发展。7、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要求:理解)(1)瓦解的标志: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冷战结束。(2)影响:冷战时代的终结,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美、欧盟、日、俄、中)。必修Ⅱ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要求:识记)(1)、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②七八千年前: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我国农业进入了“石器锄耕”阶段。③春秋战国时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与推广,至汉朝以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土地制度①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制②夏商周时期:井田制,其实质为土地国有制③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法律上正式确立的标志为商鞅变法)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要求:理解)(1)独立发展,自成体系(2)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3)精耕细作(4)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与特征(要求:识记)(1)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n~~①官营手工业(产品官府使用,素称发达)A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B史实a冶金冶铜:原始社会晚期会冶铜;商周时期冶铜技术高超,称为“青铜时代”。冶铁:西周晚期,铁器出现;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法;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领先于世界。b制瓷(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烧制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瓷系;宋朝五大名窑;元出现青花瓷;明出现彩瓷;清出现珐琅彩(明清景德镇为“瓷都”即制瓷中心。)c丝织业(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五六千年前出现;商代有织机;西周掌握斜纹提花技术;唐朝吸收波斯织法;宋朝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鼎盛,苏、杭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②民间手工业(春秋战国时出现,分为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产品主要用于缴税和家庭生活(自给自足);民营手工业产品投放市场,在重农抑商政策下艰难发展,至明朝中叶规模逐步超过官营手工业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2)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①历史悠久;②素称发达;③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④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⑤私营手工业曲折发展,明中后期开始占主导地位,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4、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和特点(要求:识记)(1)发展概况①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②春秋战国时,商业繁荣,“工商食官”局面打破,商人地位提高,出现许多大市场和大商人。③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限制,商业艰难中缓慢发展,水平不高。④隋唐时因农业、手工业、大运河的开通,商业得到发展。农村集市(草市)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⑤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⑥元朝,大都是国际性大都市,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⑦明清时期,商业继续繁荣。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货币作用变大,商帮出现(徽商和晋商)。(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①市的变迁A宋以前,市与坊有明显界限,商业活动受时间和地点限制。B宋开始,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市散落于坊间(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商业打破时间(有夜市、早市)、地点(市坊界限打破、草市繁荣)限制,商业环境宽松。②城市的发展早期城市即是经济中心也是政治和军事中心,后期城市的商业职能更明显。宋朝四大名镇:汉口镇、景德镇、佛山镇、朱仙镇。(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历史悠久,繁荣发达,如西汉开始的丝绸之路(分陆上和海上)。对外贸易至明清时期因闭关锁国政策而日趋萎缩。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是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厚往薄来”,目的不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宣扬国威等)。5、“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要求:理解)(1)重农抑商①商鞅变法首倡②目的:保护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③评价A在封建社会前期,该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经济性,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在封建社会后期,该政策严重的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2)闭关锁国①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非完全禁绝,仅开“广州十三行”一处负责对外贸易)。②评价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B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n~~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要求:识记)(1)经济结构变更的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的经济侵略(2)经济结构变更的表现①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的兴办③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①洋务企业A军用企业a、目的:“自强”b、企业: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的天津机器制造局。B民用企业a、目的:求富b、企业: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②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如上海发昌机器制造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2、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要求:理解)(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的诱导3、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要求:识记)(1)、短暂的春天(191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①背景A民国的建立及实行的有利经济发展的政策B“实业救国”思想的鼓动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D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②表现:A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但主要还是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和沿海地区、资本也不及外国在华资本总数B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③短暂的原因:一战后,列强又加紧对中国侵略(2)、较快发展(1927—1936)①原因: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②表现:除棉纺业和面粉业发展外,制碱业获得很大发展,甚至出口国外。(3)日益萎缩(1937-1945)①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官僚资本的压榨②表现:沦陷区大量企业被日军毁灭或吞并;国统区民族工业日益萎缩。(4)、陷入绝境(1945-1949)①原因: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摧残,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②表现:,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4、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求:理解)(1)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缺技术、资金、市场等)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③后天畸形(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大部分是轻工业)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⑤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2)有利因素①西方列强的侵略使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5、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运用)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为民主改革和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有利于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同时也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n~~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要求:识记)(1)、中共八大(1956)①内容:A、国内的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②评价: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大跃进(1958)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探索)①“大跃进”的主要标志是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不切实际的高速度(浮夸风、高指标、放卫星、大炼钢铁都属于大跃进的表现)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公有化程度高、集中管理、大锅饭③实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④评价: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3)国民经济的调整(最先调整农村)①原因:经济工作中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了国民经济困难。②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③结果:1962年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1965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要求:理解)(1)主要内容①结束“左”倾错误思想,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思想转折)②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的束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路线和工作重心的转折)(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求:识记)(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2)实质:改变土地经营和管理方式,土地制度并未变化(3)意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4、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要求:识记)(1)从1980年先后建立深圳(一夜崛起的城市)、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2)1985年后,开放闽东南、长三角、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3)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密集,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窗口。(4)1990,以浦东为龙头带动长江沿岸城市的开发。5、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要求:识记)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要求:识记)(1)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要求:理解)加速了我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要求:理解)(1)物质生活变化的表现①服饰的变迁A、从传统的长袍马褂到鸦片战争后,“洋装”进入中国B、辛亥革命后:中山装C、建国初期:衣着朴素、主色蓝灰、样式单一D、改革开放后:五彩缤纷,款式多样②住房A、晚清:通商口岸出现小洋楼B、建国初期:住房条件简陋C、改革开放后:“安居工程”,住房条件得到改善③食A、晚清:西餐开始进入中国B、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改善居民饮食(2)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①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断发具有反清的革命性)、废除缠足(男女平等思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婚姻自由,仪式简约文明。②建国初:勤俭节约、无私奉献~~~\n~~③改革开放后: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救灾(3)影响其变化的因素①内因:中国国内政治(改革、革命)、经济(民资)、思想文化的变革②外因:“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侵略)2、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要求:识记)(1)交通工具①火车: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辛亥革命前奠定铁路网的基本格局②汽车:20世纪初,汽车首先出现在上海,成为富贵上层人士的代步工具③轮船: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成立,打破列强对运输业的垄断④飞机:1909,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北京至天津的航线开通标志着民航事业的开始(2)、通讯: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2003年中国固话和移动电话世界第一。3、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要求:理解)(1)报纸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信议政和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电影电视及时传递时事信息,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3)互联网使人们能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第五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要求:识记)路线支持王室人物时间成就东线葡萄牙迪亚士1487非洲好望角达·伽马1497印度西线西班牙哥伦布1492美洲麦哲伦船队1519-1522环球2、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要求:理解)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要求:识记)(1)海上马车夫——荷兰①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②积极参与殖民争夺:如侵入台湾,北美建立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等(2)“日不落帝国”——英国①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②17世纪初,成立东印度公司,积极对外扩张、掠夺。③17世纪中期,颁布《航海条例》引发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夺取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④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并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自诩为“日不落帝国”。4、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要求:识记)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时间英国:1765-1840左右1870年后成就珍妮纺纱机(标志);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英史蒂芬孙的火车、美富尔顿的轮船。电力的广泛应用(美爱迪生);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德卡尔本茨的汽车、美莱特兄弟的飞机);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电话、电报);化工技术和传统工业的发展。5、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要求:运用)(1)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提高,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资本主义国家加大了对世界的侵略。而工业革命又给列强打开亚非拉国家大门提供了廉价的商品和强大的军事实力。至此,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提高,帝国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新的通信和交通工具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便利了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要求:理解)(1)原因①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n~~②具体原因:贫富差距扩大、股票投机活动、分期付款方式导致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空前尖锐。(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3)影响:①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②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要求:识记)(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银行停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政府对金融业的管理权。(2)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以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复兴工业——蓝鹰计划(新政核心)(3)成立农业调整署,以农民减产政府补贴的方式提高稳定农产品价格(4)加强社会救济,推行“以工代赈”(5)加强立法,保护工人基本权利。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要求:理解)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要求:运用)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模式(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5、“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要求:理解)(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①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并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②20世纪70年,欧美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涨”,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出现。(2)“福利国家”的建立与发展(是国家干预的表现,有利有弊,20世纪80年代后规模缩小)(3)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兴起。原因: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作用:推动第一、二产业发展,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4)20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同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②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③美国的扶持政策,通过马歇尔计划对德国提供大量援助。(2)60年代初,德国经济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要求:理解)(1)背景:1918年国内战争爆发;敌对势力力量强大;苏维埃政权经济实力薄弱。(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援前线红军以战胜敌人。(3)内容①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③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国家实物配给制④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5)评价①积极: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②消极:挫伤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要求:理解)(1)背景:国内战争胜利;战时共产主义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内容①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大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③商业: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④分配方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3)评价①经济上: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②政治上: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3、“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要求:识记)(1)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2)优先发展重工业,轻工业不发达(3)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成立集体农庄,农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n~~4、“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要求:理解)(1)要注意经济的协调发展(2)要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调动人民生产的积极性(3)要给予地方和企业发展经济的自主权(4)要坚持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管理模式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要求:识记)(1)以美元为主导的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①下辖两个机构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稳定国际汇率和国际金融体系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宗旨:最初为战后欧洲的复兴,现为成员国战后、灾后的重建②内容:双挂钩一固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汇率稳定)(2)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2、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合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要求:理解)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它们的出现都说明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3、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要求:识记)(1)世贸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2)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3)作用①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促使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③减少了成员国间的不平等4、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及影响(要求:理解)(1)加入:2001年12月(2)影响:①机遇:A、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②挑战: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5、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识记)(1)经济全球化进程:①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经济联系逐渐增多。②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2)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3)影响:“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6、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要求:理解)(1)贫富差距拉大,造成社会问题(2)贸易不平等,南北差距拉大(3)经济不平等造成政治文化不平等(4)加剧环境污染必修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要求:理解)(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思想解放运动;(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及其主张(要求:识记)(1)孔子(至圣,儒家思想创始人,春秋晚期人):核心是“仁”;政治上注重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克己复礼;有教无类。(2)战国孟子(亚圣):仁政;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性本善。(3)战国荀子:其思想糅合了法家思想;“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本恶。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要求:识记)(1)西汉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n~~(2)内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后人归纳的“三纲五常”。(3)原因:该思想满足了汉武帝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故为武帝所推崇而成为正统思想。4、宋明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要求:识记)(1)北宋二程:程颐(理学)、程颢(理学)(2)南宋: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3)明朝:王阳明(心学)5、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及其主张(要求:识记)(1)离经叛道”的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和自然欲求,抨击男尊女卑(2)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及其思想①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工商皆本”②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③王夫子:主张物质第一性,是杰出的唯物思想家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古代中国科技成就(要求:识记)(1)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之前)、火药、胶泥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指南针(战国司南)(2)数学成就——东汉《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的体系明清珠算普及并传至日本、朝鲜。(3)天文成就——最悠久最系统的天象观测记录;现存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4)历法成就——明朝郭守敬的《授时历》比公历早行300多年(5)农业成就——西汉汜胜之《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王祯的《农书》、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6)医学成就——西汉《黄帝内经》中医学奠基之作;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医学理论基础;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是16世纪以前中医药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2、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要求: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3、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要求:识记)(1)第一部诗歌总集——春秋晚末年的《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2)唐诗:诗歌的繁荣时代。初唐: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陈子昂;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山水诗人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仙李白,浪漫主义作品;诗圣杜甫现实主义作品;中唐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针砭时弊。(3)宋词:豪放派的苏式、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和李清照(4)元曲: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代表人物有马致远、关汉卿(5)明清小说:四大名著、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讽刺小说《儒林外史》4、汉字和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要求:识记)(1)汉字①起源于六千年前的“文字图画”。②商代甲骨文标志汉字形成完整体系。③演变脉络: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④总趋势由繁到简。(2)书法①楷书:笔画详备、结体严整,实用性强。代表:东晋王羲之,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②草书: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审美价值强。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盛唐张旭、怀素③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雅俗共赏,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具有。王羲之《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3)绘画(中国画又称为国画,追求“得意忘形”)①起源:远古彩陶画《鹳鱼石斧图》②成熟:战国《人物驭龙图》、《人物龙凤图》③魏晋: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④隋唐: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⑤北宋:张择端风俗画《清明上河图》⑥元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强调个性,元代王冕《墨梅图》、明徐渭《牡丹蕉石图》、清郑板桥《墨兰图》5、京剧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要求:识记)~~~\n~~(1)形成:道光年间,“徽汉合流”逐步而成。(2)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3)发展:清朝由北京走向全国;民国时期走向世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要求:识记)阶级时间代表人物主张实践及结果地主阶级19世纪40-50年代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未实践19世纪60-70年代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失败资产阶级19世纪末康、梁、谭嗣同、严复君主立宪戊戌变法,失败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失败1915年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无产阶级十月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成立中国共产党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要求:理解)(1)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2)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要求:识记)(1)前期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味、迷信。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又称德先生、塞先生)。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③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鲁迅《狂人日记》《孔已己》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和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成为新文学的典范(2)后期: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4、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要求:理解)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起到思想解放作用,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自然科学发展奠定基础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要求:识记)(1)、1918年,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2)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三民主义(要求:理解)(1)、旧三民主义①内容A、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满洲贵族(清政府)的统治。B、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土地国有,平均地权②评价A、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力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B、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帝,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新三民主义①背景:旧三民主义指导的一系列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②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③内容A、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明确反帝的目标)B、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帝和反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有和权利C、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④作用: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2、毛泽东思想(要求:识记)(1)萌芽阶段①时间:中共成立至国民大革命的爆发(1921-1927)②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n~~③理论成果: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2)形成阶段①时间:国共十年对峙期间或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②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③实践: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④理论成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的革命道路。(3)成熟阶段:抗战期间(1937-1945)①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民主联合政府》②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4)发展完善阶段①解放战争期间A、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由农村到城市B、1949年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国家的学说(国体)②新中国成立后A、过渡时间(1953-1956):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过渡)B、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中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5)毛泽东思想的意义: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3、邓小平理论(要求:理解)(1)形成过程①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②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1992年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了体系。④十四大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⑤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2)地位:是指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识记)中国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主要成就(要求:识记)(1)两弹一星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导弹: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成功③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中国成为第5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2)载人航天2003年,“神舟”号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中国第三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3)1973年选育了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4)1983年超级计算机——银河一号(5)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6)基因工程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要求:识记)“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可以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3、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识记)(1)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建立人民教育(2)1956年,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3)至文革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建设人才(4)邓小平提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教育要“三个面向”(5)20世纪90年代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6)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至20世纪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7)推动高校发展,211工程(8)加大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n~~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1、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要求:识记)(1)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了神的权威(不是否定神的存在),肯定了人的价值;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2)苏格拉底①注重道德,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②重理性,发对绝对权威提出“认识你自己”③意义:开创了哲学研究的新方向——研究“人”(3)柏拉图:《理想国》,鼓励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础。(4)亚里斯多德,最博学的人,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提出“人类是最高级的”。2、薄伽丘、但丁、达·芬奇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要求:识记)(1)薄伽丘《十日谈》(2)但丁《神曲》(3)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4)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5)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①因信称义②信徒可以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③强调上帝和《圣经》的权威④简化宗教仪式⑤否定教皇权威,国家权力高于教权3、人文主义的含义(要求:理解)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4、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及其观点(要求:识记)思想家思想主张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卢梭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民主共和制,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康德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认为言论自由是人类一切进步的条件;法律应保护个人的权利,反对暴力革命第七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1、经典力学(要求:识记)(1)建立标志:1687年,英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2)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3)意义:①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②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2、进化论(要求:识记)(1)标志:1859年,英达尔文(生物界的牛顿)发表《物种起源》(2)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要求:识记)(1)18世纪70年代,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得到推广使用,至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在英国工业各领域的普遍使用标志着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2)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4、相对论、量子论及其意义(要求:识记)(1)相对论:20世纪初,由德国爱因斯坦提出,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2)量子论:1900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量子论的诞生(3)相对论、量子论提出的意义:①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的层次和领域,尤其是微观世界物质运动规律②为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5、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要求:理解)(1)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2)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3)改变人们的工作、娱乐和生活方式6、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要求:运用)(1)、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2)、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水平。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世界的文学艺术1、19世纪以来文学主要成就(要求:识记)~~~\n~~(1)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文学①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②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③德国:海涅长诗《一个冬天的故事》。(2)19世纪中期的现实主义文学①法国:巴尔扎克小说集《人间喜剧》是社会百科全书;②英国:狄更斯小说《大卫·科波菲尔》③俄国: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④丹麦安徒生《安徒生童话》、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美国马克·吐温《汤姆·索耶历险记》(3)20世纪西方文学①现实主义文学:英国萧伯纳《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②现代主义文学:美国的海明威《老人与海》、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4)20世纪苏联文学:高尔基《母亲》;奥斯特罗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5)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印度泰戈尔;中国鲁迅;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2、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要求:识记)(1)新古典主义美术①法国大卫《马拉之死》②安格尔《泉》(2)浪漫主义美术: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3)现实主义①法国米勒《拾穗者》、《播种者》②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4)印象主义美术①法:莫奈《日出·印象》②荷兰:梵高《向日葵》(5)现实主义美术: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