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 MB
  • 2022-08-31 发布

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 6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分类号:G633.51单位代码:10636密级:公开学号:20150792008、好Mif範^专业学位硕士论文中文论文题目: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英文论文题目:ResearchontheConstructionand“Imp-centeredlementationofStudent*”LearningClassteachingmodelinmiddleschoolhistorylesson论文作者:李春梅指导教师:陈辉教授专业学位类别:教育硕士·专业领域:学科教学历史论文形式:学术论文所在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5月20日论文答辩日期:2018年5月26日\n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fe足纪洚谈漫丨本人声明:所呈夺学位论玄知f>4^14矣泳/,是本人在导师%i/f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宄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一致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如因不符而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学位论文作者:牙凑择签字日期:川年6月/》日\n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本人完全同意《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以下简章程),愿意将本人的硕士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他数字媒体形式公幵出版,并同意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作者签名:外疮费r石>年月/3n论文题目:_毕业院校: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年份:2018年6月所在学院:和iTt各谂;聽心所学姚冷衫科说明:本授权书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保存。联通系电话:010-627919516279317662790693传真:010-62791814信地址:北京清华大学邮局8448信箱采编中心邮编:100084\n摘要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研究生李春梅指导教师陈辉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对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我国对基础教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学本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出现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但在传统课堂下,初中历史教学仍面临的教学形式单一、师生之间缺少良性的互动、历史课堂氛围沉闷等困境。将初中历史教学与学本教育理念相结合,有助于落实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能力。本文在深入理解学本教育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学科特色就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构建与实施进行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背景,了解学本课堂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研究的有关研究动态,阐明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明确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学本课堂基本概念。对学本课堂的相关概念进行定义,阐述学本课堂的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传统课堂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以传统课堂下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分析为基础,论述初中历史实施学本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部分,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创建。从初中历史“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建立历史小组合作团队的和多元化的课型体系三大部分对初中历史学本课堂进行创建。第五部分,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教学策略,以具体的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初中历史学本课堂下的教师行动策略和学生行动策略,并从学生、教师、学校行政和家长层面阐述了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实施的保障。第六部分,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实施效果与反思。从学生学习成长和教师发展方面对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关键词: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结构化预习团队合作学习I\nAbstractResearchontheconstructionandimplementationof“Student-centeredLearningClass”teachingmodelinmiddleschoolhistorylessonMajor:subjectteaching(history)Postgraduate:LiChunMeiTutor:HuiChenAbstract:Withtheadventoftheeraofeconomicglobalization,itposesaseverechallengetothecultivationoftalents.Inordertowinafavorablepositioninthefiercecompetitionfortalents,Chinahascarriedoutacomprehensiveandin-depthreformofbasiceducation,andTheStudent-centeredLearningClasshasemergedasanewconceptofeducation.Inbasiceducationreform.However,underthetraditionalclassroom,thehistoryteachinginjuniormiddleschoolisstillfacedwithasingleformofteaching,alackofbenigninteraction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andadullatmosphereinthehistoryclassroom.CombiningthehistoryteachingofjuniormiddleschoolwiththeconceptofTheStudent-centeredLearningClasshelpstoachievetheachievementofthecoreaccomplishmentofstudents'historydisciplines,inspirestudents'interestinhistorylearning,andcultivatestudents'abilitiesofindependentstudy,cooperativeinquiry,demonstrationandcommunication.ThisarticleisbasedonadeepunderstandingoftherelatedtheoriesofTheStudent-centeredLearningClass,combinedwiththecharacteristicsofhistoricaldisciplinesontheconstructionandimplementationofthehistoryofthejuniormiddleschool.Themaincontentsofthisstudyarethefollowingsixparts:thefirstpart,Introduction.Itmainlyintroducesthebackgroundofthistopic,understandstherelevantresearchtrendsinthestudyofTheStudent-centeredLearningClasss,clarifiesthetheoreticalvalueandpracticalvalueoftheresearch,andclarifiestheresearchmethods.Thesecondpart:thebasicconceptofTheStudent-centeredLearningClass.TherelatedconceptsofTheStudent-centeredLearningClassaredefined,thetheoreticalbasisofTheStudent-centeredLearningClassisexplained,andthethirdpartistheanalysisofthehistoryteachingofthejuniormiddleschoolinthetraditionalclassroom.III\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Basedonthe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currentjuniormiddleschoolhistoryteachers'teachingandstudentlearning,thenecessityandfeasibilityoftheimplementationofthehistory-theStudent-centeredLearningClassinjuniormiddleschoolarediscussed.Thefourthpart:thecreationoftheclassroomofjuniorhighschoolhistory.Thefourthpart:thecreationoftheclassroomofjuniorhighschoolhistory.Fromthejuniorhighschoolhistory,the“firstlearn,guide,andproblemevaluation”effectiveteachingmodel,theestablishmentofahistoricalgroupcooperativeteam,andadiversifiedcurriculumsystemwillcreatetheclassroomforthehistoryofjuniormiddleschool.Thefifthpart:Theteachingstrategiesofthejuniorhighschoolhistoryclassinthisclassroomexploresthestrategiesoftheteachers’actionsandthestudents’actionstrategiesinthehistoryclassofthejuniormiddleschool,takingspecificcasesasthestartingpoint,andelaboratesonthestudents,teachers,schooladministrators,andparents.Theguaranteeoftheimplementationofthisclassinjuniorhighschoolhistory.Thesixthpart:Theeffectandreflectionoftheimplementationofjuniormiddleschoolhistory.Fromtheaspectofstudentlearninggrowthandteacherdevelopment,theeffectoftheimplementationofthehistoryofthejuniormiddleschoolclasswasanalyzedandtheissuesthatappearedintheimplementationwererethought.Keywords:Thehistoryteachingofmiddleschool,Student-centeredLearningClass,Structuredpreview,TeamworklearningIV\n目次目次摘要...................................................................................................................................IABSTRACT.......................................................................................................................III1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意义...............................................................................................................21.3研究综述...............................................................................................................21.4研究内容...............................................................................................................71.5研究方法...............................................................................................................82学本课堂相关理论.......................................................................................................92.1学本课堂的定义...................................................................................................92.2学本课堂核心理念...............................................................................................92.3学本课堂的理论基础..........................................................................................103传统课堂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123.1传统课堂下学生历史学习情况分析.................................................................123.2传统课堂下教师历史教学情况分析.................................................................123.3传统课堂下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133.4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133.5初中历史实施学本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44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创建.........................................................................................174.1核心模式:初中历史“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174.2组织形式:建立历史学习小组合作为载体的团队学习机制...........................184.3多元课型:建立以问题导学为内涵的多元课型体系.......................................225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255.1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原则...........................................................................255.2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策略...........................................................................265.3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保障...........................................................................436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实施的效果与反思.....................................................................456.1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实施的效果..........................................................................456.2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实施的反思..........................................................................46结语...............................................................................................................................48参考文献.........................................................................................................................49附录.................................................................................................................................51V\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54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55VI\n1绪论1绪论1.1研究背景我国自本世纪初实行新课改以来,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展,从宏观上,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从微观课堂上看,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在发生转变和更新,教师在课堂中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为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做足准备。但必须认识到的是,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仅有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不足以应对当今世界激烈的人才竞争,我国的教育改革更应持续深化推进。在2010年下半年,我国颁布了关于国家教育发展的规划纲要,其中提到“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①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由此,我国开始探索更深层次的课程改革,产生了许多课堂改革教学模式,如杜郎口中学的“336”教学模式、邱学华的尝试教学理论即“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等,这些教学方式的变革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韩立福教授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他经过长时间的反复钻研和实验,提出了学本教育理论,这是在课程改革持续推进中探索出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的教育思想,创新性地提出“学生结构化预习理论”、“小组团队合作学习理论”、“教师结构化备课理论”、“课型创新理论”、“问题导学”策略理论和“潜能生转化理论”等教育思想,而且还进行了具体课堂实践操作的探索,系统的开发出涵盖一整套课堂流程的导学策略和行动工具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配合当地教育局在全国各地的几十所中小学进行“学本课堂”的项目的实验,取得了实效性的研究成果,逐渐成为一种系统成熟的教育理念。2015年4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合作协议。成都市西北中学实验学校(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校)作为系武侯区教育局直属公立单设初中,于2016年5月,申报了武侯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学本课堂创建项目”,成为武侯区“学本课堂”创建项目首批实验学校。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笔者有幸在四十三中进行顶岗实习,承担七年级、八年级六个班的历史科目教学工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本课堂下初中历史课应该自己的学科特色,它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意义重大。因此,本文是在学本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构建与实施”为核心,就初中历史学本课堂下教师和学生的行动策略进行一些积极的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日报社,2010:9.1\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思考和探索,希望初中历史课能就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有所借鉴。1.2研究意义1.2.1理论意义历史教育学者姬秉新在其文章中曾提到“21世纪的历史课程要真正的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时代教育观,使课程成为学生获取历史知识,不断发①展历史学习能力的最佳平台。”在以后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去落实新世纪的历史课程要求?笔者认为,在学本教育理论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对此有所借鉴。但通过搜索相关文献发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学本教育理论相结合的文章目前比较少见,本文旨在学本教育理论指导下,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角度出发,试图构建一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在以后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提供一些理论借鉴,同时为广大学校和教师一些可利用的信息。1.2.2实践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以下两点实践意义:第一,探索一种操作性强、效果好的、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中学历史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和借鉴。第二,展开学本课堂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从学生终身长远发展上来看,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学科本身出发,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发展批判性思维、增强自身文化内涵,为我国成为人才强国、文化强国奠定有力基础。1.3研究综述1.3.1学本课堂理论研究综述学本课堂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走过了长达十余年时间,它是基于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为背景的行动探索研究。在2006年到2008年期间,“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的课题被立项。在此基础上,在2008年到2014年的6年时间里,中国教科院又进行了“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为主题的研究。因此目前,国内学本课堂的研究成果主要以韩立福教授的学术专著和相关文献期刊为主;其次是全国各地开展学本课堂学校的实践研究,具体表现为学本课堂实验校的个性化探索成果和一线教师与学科实际相结合的学本课堂文章,在学位论文上有曹权的基于学本课堂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以下逐一述之:①姬秉新.21世纪我国中小学历史课程改革趋势研究[J].历史教学,2005(7).2\n1绪论第一,韩立福教授所著的学本课堂学术专著和相关文献;韩立福作为中国教科院的研究员长时间致力于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在期刊方面,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步探索出以“问题导学”为核心的课堂,并着力探究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师和学生行动策略,并于2012年底发表了《问题导学:当代课堂教学深度改革新方向》,文中认为课堂教学是“教本”逐渐向“学本”转化的过程,是由教师全面讲授的课堂向学生自我导学的“问题导学”型课堂转变,这凸显了以学①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这种课堂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会得到提升。在2014年,韩立福在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学本教育”的概念,即文中认为学生和教师同作为学习者,都是课堂的主体,学本教育是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教育。在学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和学生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教师作为大同学和学生同样处于学习中,二者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因此,②“学本教育是面向学习者人人发展、终身发展的教育。”学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必然有着新的文化特征,2014年9月,韩立福发表的文章中对学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文化进行了详细解读,认为学本视野下的课堂文化是一种“突出师生学习地③位、激发师生生命活力、提升师生生命质量、促进师生发展的智慧型”的课堂文化,并从精神、制度、物质三个层面论述了学本视野下课堂文化的创建策略。在学本教育视野下的课堂即学本课堂,2014年韩立福发表了《何为学本课堂》,对“学本课堂”作出了定义:“学本课堂是在问题引领下师生共同开展自主合作④探究学习,在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课堂。”此外,文中还认为学本课堂有两个层次,分别是问题导学型课堂和自我导学型课堂。在随后的文章里韩立福就如何建立问题导学型课堂进行了系统论述,其研究成果发表在2014年的《人民教育》上。提出为获得良好教学效果,要建立健全以问题为内涵的多元课型、以小组合作为特征的团队学习机制组织形式、以基于提高学⑤生新学习能力和教师智慧导学能力的行动策略的三大支撑体系,为深入学本课堂理论的的研究,韩立福于2015年发表了《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认为:“学本课堂是以学习者为本的课堂”倡导‘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核心理念’,内涵上实现‘知识建构’向‘自我建构’转型,并在师生关系、学习组织形式等⑥方面具有新的特征。在论著方面,为系统构建学本课堂理论体系,韩立福于2015年9月、10月出版了《学本课堂原理:一种根植于中国课堂教学创新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①韩立福.“问题导学”:当代课堂教学深度改革的新方向[J].江苏教育研究,2013(1).②韩立福.教育新视野:学本教育[J].人民教育,2014(9).③韩立福.学本教育视野下的课堂文化特征及创建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25).④韩立福.何为学本课堂[J].人民教育,2014(16).⑤韩立福.如何创建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J].人民教育,2014(16).⑥韩立福.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J].教育研究,2015(10).3\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韩立福与学本课堂》两本学术专著。《学本课堂原理:一种根植于中国课堂教学创新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以“FFS”核心模式为引领,系统介绍了学本课堂①的课型体系及操作策略。《韩立福与学本课堂》一书中论述了韩立福进行学本课堂的研究之路,包括学本课堂的创建思路和策略,并针对一线学科教师提出了学②本课堂具体的操作指南。这两本书对于学本课堂的操作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针对韩立福教授所提出的学本教育理念、问题导学以及学本课堂相关理论,有学者提出了他们的看法,比如顾明远在2014年发表了《素质教育要以学为本》,他认为学本课堂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即“面向全体、主动发展、③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田慧生也在2014年发表了《学本课堂推动深度课改》,他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学本课堂的探索代表了新时期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这对④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特级教师常虎温在2017年发表了《用思想引领课堂用课堂表达思想——对“学本课堂”模式再认识》,学本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同时学本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操作太过机械、课上时间限制,学生不能就相关问题进⑤行深度探讨,合作学习也比较流于表面等。第二,学本课堂实验校的相关研究成果,在这部分研究里各个学校结合本校特色阐述了学本课堂实验的背景、过程和所取得的实验成果,以及一线学科教师的教学实践感悟。成都市龙潭小学结合本校实际提出了学校推进学本课堂的策略方法,即“以人本教育为核心,从还原主体、培育典型、思想落地、力量聚生四⑥大策略推进学本课堂的建设。”深圳的某所学校则构建了“CWQ”教学程式,即⑦“目标导航·路径导学·问题导学”。他们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设计相应的学习目标、路径方法和问题预设,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⑧在区域范围内有海阳市《区域推进“学本”课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经过学本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他们对学本课堂的内涵进行深入解读,提炼出了学本课堂的四个基本特征,并形成促进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三大推进策略。①韩立福.学本课堂原理:一种根植于中国课堂教学创新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②韩立福.韩立福与学本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③顾明远.素质教育要以学为本[J].人民教育,2014(16).④田慧生.学本课堂推动深度课改[J].人民教育,2014(16).⑤常虎温.用思想引领课堂用课堂表达思想——对“学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再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1).⑥孙民,刘林玲,王晶晶.运行六大技术,支撑学本课堂[J].教育科学论坛,2015(17).⑦江涛,张雪琴,熊纾瑶.吸收精华因材而变——深圳大学城丽湖实验学校学本课堂探索[J].人民教育,2014(16).⑧于建涛,车言勇.区域推进“学本”课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2017(3).4\n1绪论在学本课堂理念指导下,一线学科教师的教学实践成果相当丰富,涉及语文、英语、政治、信息技术等学科。在语文学科方面有吴秋莲、李臣之等发表的《初中语文“学本课堂”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李新平的《初中语文学本课堂构想》,陈刚的《小学语文学本课堂的深度思考》等;在英语学科方面有郑玉珍的《学本促就英语课堂精彩无限——以新版PEP四下UnitFourLet’talk为例》,在政治学科方面有许大成的《依托生问:建构高中政治学本课堂》,吴秋莲,吴光文发表的《构建以学为本的理想课堂——以一堂初中思想品德课为例》。第三,在学位论文方面有曹权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学本课堂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系统介绍了学本课堂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策略。由此可见,“学本课堂”从理论创建到教学实践都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恰好证明了这一教学模式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1.3.2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研究综述新课改实行以后,中学历史教学在新教育理论的引领下呈现出多样化的课堂形态,这些课堂形态丰富了中学历史教学理论,有诸多中学历史教师和学者对此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通过笔者进行整理归纳发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采用的课堂教学形式主要有“杜郎口”、“翻转课堂”、“合作学习”、“生本课堂”、“问题教学”等教学模式。现进行具体论述:(1)“杜郎口”教学①在“杜郎口”教学模式中有韩明月的《杜郎口历史教学模式及其实践论析》,文中通过与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对比论证杜郎口历史教学模式的合理性,阐释了杜郎口历史教学模式并对其实践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说明。王晓军的《“杜郎口模②式下”的历史教学探析》以具体的案例《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这一课对杜郎口模式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进行了探索;梁俊红的《初中历史课堂中实践杜郎口教③学模式之我见》文章中阐释了杜郎口教学模式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堂中引入杜郎口教学模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2)“翻转课堂”教学在“翻转课堂”理论方面主要以硕士学位论文为主,具体来说有孙凯的《“翻转课堂”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实践研究》,文中设计了适合初中历史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并分析在这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刘军的《“翻①韩明月.杜郎口历史教学模式及其实践论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6.②王晓军.“杜郎口模式下”的历史教学探析——以《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9).③梁俊红.初中历史课堂中实践杜郎口教学模式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3(67).5\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转课堂”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中肯定了“翻转课堂”在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上有积极作用,结合具体案例重点分析了在初中历史课堂采用翻转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对策。龙丽君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着重分析了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历史课程设计。(3)“生本课堂”教学关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涉及初中和高中两个教学段。在①初中历史中的有黄若静的《初中历史课的生本教学的实践研究》,阐述了初中历史课生本教学的特点及实践操作;刘邦的《生本教育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探索》②通过分析实践课和公开课,探讨了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在高中历史中有徐子轩的《“生本式”高中历史教科书设计初探——以人民版高中历史③必修(1)为例》,作者通过分析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在“生本式”设计上的缺陷与不足,提出设计“生本式”历史教科书设计的策略;姚银鹤的《生本课堂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实践研究》,提出了高三历史复习中生本课堂实施的具体路径。(4)“问题教学”问题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较多,主要以学位论文和期刊文献为主。在学位论文方面,有陈虹谨的《问题教学法在④中学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以案例分析对中学历史课堂实现问题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索;肖⑤金梅的《问题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运用》,从问题教学的定义和意义、功能、原则与方法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问题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提出了对策。李明的《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具体阐述了问题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实施;赵玉洁的《基于问题的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基于问题的中学历史教学是围绕核心问题,将教学内容问题化和教学活动问题化,问题链为教学推进过程,教师是问题的催生者、合作者、引导者,学⑥生是问题的建构者、探究者、学习者的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为教学活动形式。”在期刊文章方面,有李君岗《运用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品质》,认为“问⑦题教学是提升历史思维品质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陈辉,郭子其的《研究性学习视域下高中历史问题教学初探》,认为“问题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①黄若静.初中历史课的生本教学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②刘邦.生本教育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6.③徐子轩.“生本式”高中历史教科书设计初探——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3.④陈虹谨.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⑤肖金梅.问题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3.⑥赵玉洁.基于问题的中学历史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⑦李君岗.运用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品质[J].历史教学,2016(6).6\n1绪论①动力,培育学生的批判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5)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文章有黄延春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姚晓燕的《班级授课制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理论及策略研究》,石红梅的《初中历史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研究——以烟台双语实验学校为个案》,霍羽佳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程丹的《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为例》,陈玲娜的《历史教学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初探》,程艳萍的《历史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研究》。(6)其他课堂教学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创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还应用了其他教学形式,比如张潆心的《初中历史教学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研究》,陈润的《关于“531成长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与初中历史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姚幸的《阆中中学高中历史“三段五步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杨玲的《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等。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学本课堂有着成熟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成果,在学本课堂理论下与学科相结合的实践成果涉及语文、英语、政治等学科,但在历史学科方面研究得较少;而中学历史课堂呈现出多样化的课堂形态,将各种新的教学理论应用于中学历史课堂,不仅丰富了中学历史教学理论,更让人们持续探求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将学本课堂理论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索既是学本课堂理论下的具体实践成果,同时也是多样化历史课堂形态的有效补充,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1.4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对选题缘由进行了说明,了解学本课堂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研究的有关研究动态,阐明本研究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明确了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学本课堂基本概念。对学本课堂的内涵进行了解读,阐述了学本课堂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传统课堂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说明,并分析了导致现状的原因,并对初中历史实行学本课堂做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①陈辉,郭子其.研究性学习视域下高中历史问题教学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16(10).7\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部分,概述了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创建。为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提供组织基础。第五部分,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教学策略。以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调查为依据和以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创建为组织基础,阐述了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实施的原则、初中历史学本课堂下的教师行动策略和学生行动策略,并从学生、教师、学校行政和家长层面阐述了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实施的保障。第六部分,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实施的效果与反思。从学生学习成长和教师发展方面对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1.5研究方法(1)文献法研读有关教育学理论和学本课堂的专著,搜集有关课程改革和初中历史教学变革的资料和论文,对学本课堂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以便进行研究。(2)问卷调查法为更好地实施初中历史学本课堂教学,本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分析了传统课堂下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和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的现状。(3)实地考察法笔者深入到学本课堂项目校进行教学实践和考察,搜集相关资料和素材,将教学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和分析,系统提出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教学策略。8\n2学本课堂相关理论2学本课堂相关理论在原始社会早期,适应社会发展的课堂教学逐渐出现,有关课堂教学的观点也随之产生,“课堂教学观是对课堂教学的过程、模式、教学技能、教学技巧以①及课堂教学研究、分析、计划等持有固定的想法和观点。”传统的课堂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五步教学法”,在教学技能方面强调教师的讲授式教学,通常是以静态的思维方式研究分析课堂教学。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这样写道:“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闹、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坚实及快乐的进步。”现代课堂教学观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本课堂是现代课堂教学观的一种重要体现,在学本视野下,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那何为学本课堂?其核心观点又是什么?以下进行一一探讨:2.1学本课堂的定义韩立福把学本课堂定义为“学本课堂是指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这里②的学习者不是单一指学生,而是包括学生、教师和参与者。”学本课堂是学习型课堂,其最终目的是学生、教师及参与者学会学习、终身学习。追求的是课堂参与者能力的提升,其培养出来的人对生活充满热情、具有创新意识、有自我发展愿望,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2.2学本课堂核心理念学本课堂的核心理念在于“以学习者学习为本”,这种理念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学生和教师关系方面,“以学习者为本”强调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双方都作为课堂的主体,共同建构知识。其次,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上,“以学习者学习为本”使教与学方式发生转变,教师作为“大同学”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自己也是一个学习者,需要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在这过程也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而是作为学习者和“大同学”共同探讨,这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与传统教学和学习方式存在较大差别。第三,从培养目标方面来看,“以学习者学习为本”为核心理念的学本课堂的是要培养国家的合格公民。国家的合格公民意味着要具有国家“主人”意识,“以学习者学习为本”强调学生和教师同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是处于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双方的自信心、责任感逐渐强化。①顾明远,季啸风.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903.②韩立福.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J].教育研究,2015(10).9\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学本课堂的理论基础2.3.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对传统教学提出了诸多挑战,对知识观、教师的教学观、学生的学习观都提出新的阐释,这表现在:第一,在知识观方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只是存在于人经验之外的一种解释或假说,当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经验不断增加时,知识会发生改变。而且知识仅仅是知识时对个体没有意义可言,当然也不存在权威。因此它认为教学不应该把知识作为预先存在的事物教给学生,只能由学生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建构知识的理解。第二,在学习观方面,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经验不同,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建构主义反对教师在课上对学生的“满堂灌”主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由学习者共同建构对知识的理解,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更丰富和全面,从而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第三,在教学观方面,学生不是空着脑子进教室的,有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经验并把它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而且它认为“有用的知识必须镶嵌在相关或‘真实’的情景当中,①在某种意义上,知识是活动、情景的文化产物。”因此,在教学方面,建构主义还主张情景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在学本课堂中,作为大同学的教师主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2.3.2后现代教育主义理论从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对美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后现代教育主义理论就如何避免现代教育的弊端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在课程观上,针对现代课程封闭、单一的特点,认为课程内容不应该是稳定绝对静止的知识体系,应该建立一种开放、包容、多元的课程体系,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和创造课程内容,在师生关系上,后现代主义教育认为师生是一种平等对话关系。学本课堂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合作、交往关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必然前提。2.3.3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论在20世纪中期,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在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基础上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他认为教师不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制约,提倡“非指导性教学”。在上课中,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负责组织和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并明确教学方向,这种课堂氛围是充满道义、人性①杨丽茹.建构主义教学观的要素、内在机制及主要特征——一种符号学的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03(12).10\n2学本课堂相关理论和鼓励的,就教学而言,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氛围比任何教学方法和技术都重要。由此看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强调师生情感和人际关系,重视和谐人际关系对人潜力挖掘的重要性,加深了人们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对教育方式的变化起到重要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揭示了教育的真谛。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下,教师要不仅要认真专研教材还要努力了解学生,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学本课堂是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要求教师课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学生和教师作为学习者都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体现了彼此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2.3.4问题教学理论20世纪下半叶,苏联教育学家马赫穆托夫等人提出了问题教学理论,他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学生经常性的独立探索活动同他们学习现成的科学结论结合在一起,而教学方法体系和建立要考虑问题性目的和问①题性原则……问题教学是现代发展性教学体系的主导因素。”如今,问题教学作为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被广大教师运用在课堂上。在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获得知识、形成思维和提高能力的过程。此外,问题教学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只有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思考、勇于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交流沟通,建立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问题教学不仅是在教学方式还是在师生关系上都给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借鉴和经验。学本课堂是以问题教学为主线,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的过程。以上教育理论是建构学本课堂的重要思想渊源和具体操作依据,以下将依据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对初中历史实行学本课堂教学进行深入探讨,以确保教育理论落到实处。①安方明.论问题教学对教学论改革的意义[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11\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传统课堂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为使学本课堂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取得理想效果,笔者对传统课堂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了解,调查对象为成都地区初中八年级学生和历史教师,调查以抽样调查的形式进行,其中学生问卷发放317份,回收315份,教师问卷发放52份,回收52份。通过数据分析,获得如下结果:3.1传统课堂下学生历史学习情况分析对历史的兴趣以及历史课的喜爱程度;由数据分析得出,八年级学生他们对历史仍然感兴趣,在与他们的进一步交流中,发现他们仍然对历史充满了好奇,渴望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平时的休闲娱乐中,也喜欢看和历史相关的影视剧和记录片等,他们也喜欢和同学谈论有关历史的故事,探讨相关历史问题。但问及为什么不喜欢历史课的原因时,有56%以上的人不喜欢历史课原因跟老师教学的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在后续的数据也可以看出,老师在历史教学时采取的方法大多都是讲授法,占到比例的78.2%。在此种情况下,在学生自学能力、质疑探究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能做到的同学也不足20%;有近50%的学生不能主动进行自主历史学习。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中,课堂氛围和学生能力的提升效果不理想,课堂氛围平淡、沉闷所占比例达80%以上;按照我国如今初中历史实行的课标所规定的:“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交流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质疑和说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对历史学习进行有①意义、有创建的阐释。”的课程实施尚有一段距离。3.2传统课堂下教师历史教学情况分析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也对历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关系、教师职业成就感幸福感等方面,相关数据分析如下:历史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困惑,有78.2%教师以讲授法作为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与学生建立良好互动、和谐平等师生关系的教师也只占到比例的15.7%,可见大多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仍然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双方没有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谐的交往。在教师职业成就感方面,有52.9%的教师选择了“不确定”选项,29.1%的教师选择了“不能达到”选项。可见,在传统课堂下,历史教师的教学方面效果不甚理想,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降低、历史课显得无聊和枯燥,历史教师的形象也刻古、呆板。当然,作为历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也就很难实现。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8.12\n3传统课堂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3.3传统课堂下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以上学生历史学习和教师历史教学数据的分析,可归纳出传统课堂下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课堂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多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教学形式较为单一,而且教师在课上讲授时间占到整个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上,对学生的要求则是他们在短时间内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状态。这就使得整个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就无从谈起,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第二,从历史课的氛围来看,师生、生生之间缺少良性的互动。由于课上大部分时间都是由教师在讲解,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在师生关系上,双方还处于一种传统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学生即使存在疑惑也不敢提出来,课堂参与度变低,整个课堂变成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第三,从教师对历史教学的理解方面来说,教师对历史课程标准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上还处于一种狭隘的角度。通过调查,教师在课上讲授的历史知识仅仅是作为一种知识,它除了应付考试之外似乎没有其他作用。但我们知道,历史并不只是对过去事情的记录,它更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建设未来,历史与现实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就是应该以史为鉴,学习优秀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能力。而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教师对历史教学的理解应该深入内涵而非停留于表层。3.4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通过实际的探索和调查,找到了传统课堂下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然而找到问题仅是改变现状的第一步,需要对问题的成因做进一步的分析才能使事物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以下将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1)传统的师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一直以来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的学知识,所以,课堂中灌输式教学很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慢慢的就养成了根深蒂固的,被动地在课堂中去接受知识的习惯与依赖。所以,在学习方面,他们潜意识里己经习惯了老师的讲解与标准答案,因而不愿意去发现问题,不会去尝试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技巧。比如,在“鸦片战争”这一课内容时,学生仅仅是记住了“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等这样的知识点,而没有真正去探究林则徐虎门销烟行为背后的因素,以及难以从大的背景和长远的角度去看待“南京条约”的签订,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和课本上的知识,没有质疑的精神。在教师方面,新课改以来,对教师培训也逐渐的增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许多变化,但由于13\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初中历史学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每周的课时量较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跟不上等因素,导致历史教师在教学方面仍旧以强调知识点为主,以此换来学生的成绩。久而久之,不仅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降低,教师教学的激情也会被磨灭。因此,新的教育理念也就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和教师依旧循规蹈矩,在原地打转。然而,时代在变,传统教学已经不适合当今形势的发展,改变迫在眉睫。(2)教师和学生缺乏与新课改教育理念相契合的教学实践操作指导在传统师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的情况下,新课程改革似乎成了改变现状的一盏明灯。但是否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就一劳永逸呢?事实证明,师生只知道需要改变,但却不知如何改变。毋庸置疑,自从2000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育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历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历史新课程的改革对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内容和实施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要求。如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上强调了“历史课程的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强调历史课程是以人类过去和社会生活为学习和探究领域的,因此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和体验,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既要培养学生走向世界、参与全球竞争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要有立足民族自身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以增强民族创新力和凝聚力①为己任。”在实施建议部分也提到了“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这给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但作为一线教师,仅有理论的指导是不足的,没有具体的可供操作的策略指导,老师们所具有的新课改教育理念也仅仅停留在理论部分,很难从实践方面的方面有所突破。在这个困惑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老师和学生将长期处于一知半解、懵懵懂懂、有型无神的状态。他们一方面有着先进教育理念的武装头脑,但另一方面又处于不知如何去做的尴尬局面,无奈之下,部分又回归传统教学方式。因此,纵观新课改十来年的历史教学状况,虽说有所改变,但效果却不理想,难以达到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规定。3.5初中历史实施学本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面对传统课堂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严峻挑战,教师和学校应该以一种积极、创新的思路去探寻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新出路,找出解决当前问题的教学策略,构建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6.14\n3传统课堂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进步的高效课堂。学本课堂教学以其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策略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借鉴和思考。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习学本课堂是必要且可行的。3.5.1初中历史实施学本课堂的必要性从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定位方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学本课堂教学是必要的。众所周知,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把历史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也将“中学历史的课程性质定义为国民素质教育的①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自此承担起国民教育的重要功能,即学生通过历史学习②要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人文素质、公民素质”四个关键能力上有所发展。历史知识是人类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历史学习首先是获得历史知识。但“历史知识的获得并不是历史课程目标的最终目的,而是学生通过掌握历史知识,在基本技能和思维方式上有所提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升华,最终实现提③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历史是探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学科,在这过程中,学生通过接触、探究历史问题,从而在面对新的问题,能够从容大方、自信地解决和处理。学本课堂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学生自主性得到最大发挥,突出学生自己动手探究、解决问题,获得能力提升。从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角度来看,最近这几年,学生的历史考试题目也大多数倾向于开放性、探究性题目,比如2016年某市的中考题为“目前,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中美关系已处于新的时代背景下,你认为中美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沟通与协作?”这就是历史需要联系现实,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上课传授仅历史知识,更需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无论从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定位还是出于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角度,在初中历史实行学本课堂教学是必要的。3.5.2初中历史实施学本课堂的可行性初中历史实施学本课堂教学是可行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课堂操作性方面;学本课堂教学以其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策略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操作策略。其次,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减轻为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提供的时间上的保证。我国自新课程改革以来,都在倡导一个重要的理念,即学生“减负”,甚至有很多地方将学生“减负”作①毋白玲.历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1(3).②陈辉主编.中学历史教学论新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66.③张一平主编.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4.15\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为政府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这就给学生留有自由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而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实施的重要前提就是学生在课前的结构化预习,这需要时间的保证。最后,从达到历史课标的要求方面,在2011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标中提到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高度尊重学①生个体,充分发挥学生自身能力和特长。”在班级授课制中如何兼二者所长?学本课堂是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在历史课上,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学习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达到了既面向全体又尊重个体的课标要求。因此,从时间的保证和课标的要求,在初中历史实行学本课堂是可行的,也是符合学生发展的。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16\n4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创建4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创建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创建有三大部分组成,一是构建核心模式:“先学后导—问题评价”(FFS)有效教学模式,二是创新组织形式:建立历史学习小组合作为载体的团队学习机制;三是建立多元课型,即建立以问题导学为内涵的多元课型体系。4.1核心模式:初中历史“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出现后,人们就开始不断进行追问,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教学具备什么特征?需要提供何种条件?这是教育学者们一直探求的问题。在20世纪“有效教学”理论就成为比较受人们关注的教育理论。我国学者对有效教学进行了探索,有人认为“有效教学即高质量的教学,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确保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的发展;而是确保学生最充分的发展,①包括广度和深度;三是体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是过程有效和结果有效的整合”“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是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体现,它以学生独立探究发现问题为起点、以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为过程、以主动发展拓展问题为新知识增长点的教学,“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波普尔曾在其著作中写过:“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②问题的问题。”因此,“问题教学”对于学生思维的启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行问题教学由来已久,历史学科的”问题教学契合了人类认识历史的认知方式与思维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培育学生③的批判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初中历史“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中的“先学”是指在历史课前历史教师和学生进行的准备工作。作为历史教师,要根据历史相关材料进行结构化备课,对历史课程目标和内容进行仔细的钻研、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出科学的历史教学目标,开发出历史学习工具、确定历史课型和教学方法。作为学生,要对即将的历史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预习,解决和生成问题,做好相应的标记。“后导”指的是对于学生尚未解决的问题在历史课中由师生共同合作解决。关于问题评价将嵌入学生的整个历史学习过程,在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探究、解决及生成新的问题时嵌入评价,保障整个教学过程问题的质量。在这种问题教学模式中,历史教师和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在课中通过双方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学生①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47.②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M].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318.③陈辉,郭子其.研究性学习视域下高中历史问题教学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16(10).17\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既获得了相关历史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教学有效性得以凸显。①初中历史“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结构图4.2组织形式:建立历史学习小组合作为载体的团队学习机制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的美国,当时是为了改变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其目的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与合作。在新课改以后,我国也逐渐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教学。但这种小组合作形式大多出现于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片段,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常态化。在学本课堂下,为保证“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创建小组合作团队机制。初中历史学本课堂是与具体的学科特色相结合,因此可以建立由于一种新型的、有着相应机制的历史小组合作团队,以下对其创建进行论述:4.2.1历史小组合作团队创建的目的初中历史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创建历史小组合作团队学习的机制主要是为了一是使每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位学生都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形成相互帮助、相互督促的历史学习氛围,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历史学习效率;二是从学生以后适应社会的角度出发,历史合作学习可以锻炼学生与人交往,学会自我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交技①此结构图是笔者根据“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图”再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特点绘制而成.18\n4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创建能,更好适应社会生活。为让历史小组合作团队发挥应有的作用,它的创建有八大策略:(1)构建愿景愿景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是人们生活的动力,学习愿景是学生对自己学业的期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就要对学生学习愿景进行挖掘和激发,并构建团队学习愿景。在历史小组合作团队中,每个小组都要建立关于历史学习要达到的愿景。历史教师在指导团队历史学习愿景时,要根据学生团队成员的构成、他们的学习动机制定适应的团队学习愿景,在这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的分析,帮助小组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愿景,比如,针对历史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积极的小组,短期的历史学习愿景可以是“课前积极预习,课后认真复习,上好每一节历史课”,长期的学习愿景可以是“丰富历史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学生会在这过程中树立起团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历史学习动力,从而为学习愿景的实现努力学习。(2)角色创新在学本课堂视野下,对班级所有的角色和职能进行了创新,一是在每个小组增设了学科长,负责组内的学科学习任务,提醒组员完成各学科作业,体现生生都是“代表”的理念;二是将以前每一科的“科代表”创新为“学术助理”,协助学科教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指导全班学生问题的生成和解决,对每个小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和评价。三是将以前的“学习委员”创新为“学习长”,负责全班同学各个学科的学习力,协助学术助理和学科教师完成教学和共同研究提高本班学习效率的方法和策略,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四是将“班长”创新为“主任助理”,其主要职责是协助班主任处理好本班的日常事务,对全班同学的行为规范、学习态度、思想状况等进行开导和提示,保证其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五是将“教师”创新为“大同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智慧化导学。在历史小组合作团队中,要对成员的分工进行明确,在班级内要选出“历史学术助理”,协助历史教师也就是“大同学”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指导全班同学历史问题生成和问题解决,在小组内要选出“历史学科长”,负责督促组内成员完成历史课前的结构化预习,组织成员历史课上的讨论、交流、展讲和评价。(3)建构体系在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中,整个班级是一个大的团队,也是一个学习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建立了一种双元管理体系:一个是行政管理体系,由班主任、主任助理、小组长及成员组成,主要负责全班同学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即“学不学”的问题;另一个是学术管理体系,由学科教师、学习长、学术助理、学科长及成19\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员组成,主要负责全班同学学习能力的获得、学习效率的提高即“会不会”的问题。这两个体系是一种相互指导、评价、促进的关系。在历史小组合作团队中,需要建立的是历史学科学术管理体系,由“历史大同学”、“历史学术助理”、“历史学科长”构成。(4)团会制度班级创新为团队,建立“团会”制度,为了让团队有效运转,必须召开学科团队会和行政团队会,学科团队会主要由学科教师、学习长、学术助理、学科长组成,主要研究全班各学科学习方法、团队成员近期的学习情况、“潜能生”的转化等;行政团队会主要由班主任、主任助理、小组长组成,会议内容为汇报近期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增强整个班级团队的凝聚力。在历史小组合作团队中,要建立历史学科团队会议,由于在初中,历史课每周只有两个课时,因此,可以每两周召开一次历史学科团队会议,会议由历史学术助理主持,学科长和学术助理就两周以来全班同学的历史学习情况进行讨论和交流,对于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构建历史学科学术管理体系,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5)建立公约在以前的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合作都是随意且没有规则的,在新型小组合作团队学习中,建立了小组合作公约和整个班级作为一个大团队的公约,即每个同学为了达到学习愿景自愿遵守共同的规则和要求。在历史小组合作团队学习中,也需要建立历史团队公约。其主要内容为学生如何积极参与历史课堂活动、生生之间如何就历史相关问题进行互动、师生之间如何交往以及历史学习的奖惩措施等多方面作出基本的规范和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约不是由历史教师单独制定,而是由整个历史学习团队成员共同商议讨论出来并进行公示,这样制定出来的历史学习公约才整合了各方的诉求,更加具有约束力和信服力,提高历史合作学习效率。(6)多元评价学本课堂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小组合作团队学习中,为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多元评价体制。历史小组合作团队学习中,学生的历史学习首先是个人的自我评价,其次是小组成员内部的互评即同伴评价,从纵向上来说,还有历史学科长对组内成员进行评价,历史学术助理对历史学科长进行评价,最后是每个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历史学科教师随时对全班的评价进行管控。评价的内容包括历史课前的结构化预习、课中的讨论、展示和交流、课后的拓展训练等。历史学科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评价的结果更为客观,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交流更有利于他们接受自20\n4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创建己在历史学习中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可见,在历史学习中进行多元评价是一种科学的评价方式。(7)组织机制新型的小组合作团队学习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制,在历史学习团队整体建设方面包括每个小组确定自己组的组名、制作组牌、建立组训和口号、制定愿景和目标、确定组歌等;在角色和职责方面,要确定历史学习团队中的每个人角色和职责,当然这个也不是历史教师或学术助理直接指定,而是团队共同商讨得出。这需要的历史教师和学生共同行动配合,营造历史小组合作氛围。(8)文化建设实施历史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时,要建立“以学为中心”的历史课堂文化建设,在教室里展示每个小组的历史学习愿景、张贴体现合作精神的名言等,还可以在组内和教室布置书架并摆放历史工具书和历史书籍,便于成员查找资料,从而构建一个历史学习气氛浓厚、团队合作融洽的氛围。4.2.2历史学习团队创建操作方法第一,历史小组合作团队的具体创建主要通过“历史学科团队创建指导课”来完成,一般由历史学术助理主持,历史教师和全体学生参加。历史教师和学术助理提前准备好备课方案、道具(彩色笔、透明胶、空白纸)等,按照“同组异质”和“异组同质”的原则分配各小组成员,所谓“同组异质”是指同一个小组内的成员在历史学习方面应该处于不同层次,实现优势互补;“异组同质”是指各个小组应该是实力相当,这样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才能继续保持他们的历史学习积极性。但也不是完全的对等,需要历史教师和学术助理根据他们的性格特征、对历史课的态度再进行分配,其具体的创建的流程如下:第一,创设情境,呈现目标;由历史教师或学术助理创设合作学习、团队学习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给学生讲清楚合作团队学习的重要性。第二,小组讨论,创建机制;各组在学术助理和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商议确定各组的历史学科长,然后,各小组在学科长的带领下在空白纸上书写内容,主要包括明确组名、口号、愿景、组歌等,教师和学术助理进行巡回指导。第三,多元展示,激励评价;各小组在展台上进行展示,历史教师进行拍照,作为留存资料。第四,总结体会,提升意义;各组在展示后,分小组谈论活动的意义和感受,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并提出今后的历史学习愿望。21\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多元课型:建立以问题导学为内涵的多元课型体系课型是指课堂的型号,代表着教师的理念,思想、方法、智慧。对学生而言,不同课型给学生搭建不同型号的学习、成长平台。在传统课堂下,课型一般分为自习课、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在学本课堂下,单一化的新授课型将转向多元化的课型体系,以此为学生搭建多元、宽广、厚重的成长平台。在学本课堂中,课型主要分为基础课、基本课和拓展课三个层面。基础课型主要是为学本课堂创建提供指导,它包括团队建立指导课、结构化预习指导课和学习能力指导课,一般是在开学初期或新生入学后实施;基本课型就是平常的教学活动,是完成教学目标所设置的课型;拓展课型是常态课型的一种补充,是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和提升。本章节主要是阐释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创建,而历史小组合作团队机制的建立在上一节已经进行说明,在此不再赘述,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只有每周两课时且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基本上只有一个课时,因此,以下对历史学科的“结构化预习指导课”、“问题综合解决课”和“单元回归评价课”即为开展正常的历史教学活动的课型进行说明。4.3.1结构化预习指导课结构化预习指导课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对课前的文本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提高预习的质量。历史学科的结构化预习指导课一般在开学时两周进行,当学生掌握历史科目预习的技巧后可自行进行预习,具体上课操作步骤如下:第一,创设情境,呈现目标;历史教师创设强调历史学科结构化预习重要的图片、视频资料等,向学生讲清楚结构化预习与后续历史学习和历史学业成绩提升的重要关系,并呈现本课要达到的结构化预习目标。第二,预法指导,体验过程;历史教师以适当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和讲解历史科目预习的方法和策略。主要的策略是“读”、“导”、“评”,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历史文本上的内容,此时采取的策略是“查”“划”“写”“记”“念”“思”。第三,效果检查,总结提升;由各组学科长分别汇报本组的结构化预习情况,并且畅谈历史学科结构化预习的收获和疑惑,历史教师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并在下一节的结构化预习课中进行调整。4.3.2问题综合解决课问题综合解决课是问题的发现、生成、解决进行综合在一起的课程。当教学内容相对较少时可以采用此种课程。这是学本课堂下初中历史教学最常采用的课22\n4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创建型,由于课上时间只有四十分钟,且教学内容繁重,需要学生在课下做足充分的准备。具体上课流程如下:第一,创设情境,呈现目标;历史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呈现学习目标,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于历史课中的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疑惑,引发学生历史学习探究热情。第二,预习评价,生成问题;在呈现目标以后,指导学生就有关历史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组内进行合作讨论,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最后生成新的问题。第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在这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在到各小组内进行问题指导,比如比较难于理解的历史概念或史料时,教师可以直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帮助学生理解。第四,问题训练,组间展评;由各小组轮流展示历史学习的讨论成果,为对学生的历史知识进行巩固,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本节课相关问题训练。第五,归纳概括,提升意义;由历史教师或学术助理对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也可以为下节历史课做好铺垫,提升学习意义,拓展历史视野。4.3.3单元回归评价课单元回归评价课是拓展课型的一种,主要是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回归和提升。历史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因此需要学生记忆和梳理的知识较多,根据艾斯浩宾遗忘曲线规律,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单元回归复习。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注重时序性,为有效构建学生的时空观念,通常是在每一单元的学习结束后,就进行单元回归评价课,对本单元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及时整理大事年表,以达到回归建构整体时空观、相关历史问题得到解决的目的,其上课流程如下:第一,创设情境,回归建构;由教师创设本单元总体历史事件情境,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进行回顾,激发学生对回归建构历史知识的兴趣,第二,生成重点,讨论解决;学生在回归过程中生成重要的知识点,并在组内进行讨论解决,教师和学术助理在教室里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相关问题。第三,展示交流,规范评价;由各小组轮流展示问题解决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或教师对于不正确或不完善的知识要进行评价和补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系统的知识体系。第四,拓展训练,小组展评;为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本单元的相关历史问题进行拓展训练,训练结束后,进行组间的展示和评价。23\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总结归纳,提升意义;由教师或学术助理对本单元的回归建构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升回归建构知识的意义,保持学生历史学习热情。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需要对学生的历史学业成绩进行评价,评价方式主要以卷面考查为主,时间有两个节点即期中和期末,因此,除了单元回归评价课以外,在期中和期末的时候,历史教师还可以采用回归拓展评价课型,这种课主要是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回归复习和梳理,给学生建构相对完整的历史知识的体系和跨度较大的时空观念,并使全班生成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由于这种课型流程和单元回归评价课型类似,只是采用的阶段存在差异,在此不多赘述。通过以上对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创建策略的分析,不难看出学本课堂下学生的历史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学生不再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历史学习是他们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积极交流个人想法、自信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从而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形成有着知识底蕴深厚和良好文化素养的人。历史教师也不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传播者,他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人,尊重学生个体性差异,带给学生的是宽松愉悦的历史课堂氛围,引领学生在历史长河中积极探索,感悟“时间”魅力。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创建为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框架,下一章节将以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创建为基础,以实际历史教学案例分析为素材,对初中历史具体实施学本课堂的策略进行探讨。24\n5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5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创建给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在这种范式下,还需教师和学生恰当的教与学策略,才能使历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和教师都有所收获和发展的课堂。笔者将结合相关案例对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实施策略进行探讨。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实施的原则、教学实施策略包括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策略以及学本课堂实施的保障三个方面。5.1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实施原则初中历史的学本课堂作为新的课堂形式,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宽历史视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掌握正确的策略方法还不足以达到此目标,还需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互动性原则。初中历史学本课堂教学是“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这里的学习者包括学生和历史老师他们的历史学习过程必然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是一个积极学习、互相探讨、共同发展的过程,其中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历史学习氛围,上课时充分发挥智慧导学作用,积极与学生互动,进行历史相关问题的解决与探讨。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进行交流和互动,小组内的相互质疑与相互补充、组间的展讲与交流,都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对话和交流,彼此互相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得到理解,双方的内心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得到启迪。课堂成为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场所,成为师生自由对话的舞台,因此,在学本课堂中,师生要遵循互动性原则,在这过程中实现学生能力发展,教师导学力提高、课堂氛围和谐的目标。第二,创新性原则。初中历史学本课堂要教学遵循创新性原则。虽然学本课堂有其固定的课堂操作流程,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首先,教学内容是不断创新的,历史课堂虽然是学习过去的事情,就像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李大钊所说的那样:“今天”历史的学习还需和如今的时事联系起来,因此教学内容在不断创新;其次,教学方式也是不断创新的,由于历史是一个具有思辨性的学科,在学本理念下的课堂除了合作讨论,还可以采取辩论、演讲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启发和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后,初中历史学本课堂所培养的人才也是创新型人才,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出有创新性的观点,培养学生历史创造性思维。第三,开放性原则。初中历史学本课堂教学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体现在一是教师导学时的开放性,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在给予学生指导时要打开学生历史思维,拓宽学生历史视野,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二是学25\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生学习方式的开放性,在初中历史学本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和书本知识,而是在课下的历史相资料查询的基础上进行的。三是历史课堂的开放性,表现在它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各抒己见的课堂,而不是传统单一、封闭式的课堂。第四,探究性原则。初中历史学本课堂教学要遵循探究性原则;探究性学习是学本课堂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探究性原则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过程,关注的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着眼的是学生长远发展。在初中历史学本课堂中,师生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和研讨,是学生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识,掌握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对历史及社会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过程。5.2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策略学本课堂的核心理念在于“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由师生共同围绕“问题”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师生合作组织的课堂。因此,学本课堂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不仅仅以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为主,更多的是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教学的展开。从这个角度出发,以下将从教师策略和学生策略两方面对学本课堂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探讨。5.2.1教师行动策略教师行动策略是指教师开展教学指导的各种有效方法、技能、技巧和智慧等。在学本课堂下,主要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各种方法。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阶段来说,教师策略包括课前的结构化备课策略、课中的智慧导学策略以及课后的回归评价策略。(1)课前——结构化备课策略高质量的备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历史学科结构化备课就是指教师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期望等进行结构化设计的一种科学的备课方法。历史教育学者姬秉新在其《21世纪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中指出:“要确立以学生历史学习为中心的课程内容体系,主要做法是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①提供目标不同、设计不同的课程系列。”因此,教师在课前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历史学习背景进行全面分析、开发问题工具单、设计课堂学习方案等,策略是采用①姬秉新.21世纪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趋势研究研究[J].历史教学,2005(7).26\n5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全、单、定”三个行动策略。“全”是指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历史学情进行全景式分析并制作《学生历史学习背景分析表》,为提高学生学业成就和促进学生发展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以此达到备学生的目的。历史学科的备学生,可以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或者通过问卷调查中了解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历史方面的兴趣爱好、历史方面的特长、历史科情感体验、历史思维能力等方面对学生做全方面的了解,老师可从中归纳出共性的特点,同时也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进行有效发挥。具体操作可参照下表:①***班学生历史学习背景分析表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12345…历史认知历史兴趣爱好历史学习特长历史科目情感体验倾向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学习期望……第二个策略是“定”,即定历史教学内容、定历史工具单标准答案、定上课时间、定教学目标和定学生历史学习期望的“五定”策略。第一,定内容,就是指教师在结构化备课过程中,明确教学内容,做到内容科学、数量合理,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第二,定标准,是指教师在开发完问题工具单以后,在结构化设计中要作出标准答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三,定时间,教师在结构化备课过程中,对所学内容要从时间维度上进行测算。第四,定目标,教师要思考如何使教学目标落实到学生身上。第五,定期望,教师要估算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期望,以便及时调整。第三个策略是“单”,它是指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问题型的结构化设计,主要是教师开发问题工具单,简称“三单一案”。即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开发和设计学习工具单和学习方案。此环节是教师结构化备课的核心环节,问题工具单开发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此,为确保工具单开发的有效性,教师应遵循以下策略:①此表是笔者根据“全班学生基本学习背景分析表”结合历史学科特点绘制而成.27\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教师要明确的两个问题,一是工具单的开发要注意以问题为主线,在设计理念上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思维化”等理念,其核心要素是问题;二是明确问题的分类,根据历史不同的要素可将设计的“问题”可分为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历史学科的概念性问题包含要素主要为指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因素。原理性问题主要是指历史事件的背景、影响等。第二,工具单开发的步骤为:第一步,教师要走进教学内容,进行反复阅读,实现与教学内容三次对话;第二步,针对教材内容,对问题进行分类,并进行层次的划分;第三步,结合历史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分析,生成个性化的历史教学目标,提炼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第四步,按照三个问题工具单的模块进行内容的设计,问题工具单的模块内容见下表;第五步,参考教师教学用书和其他教辅资料,进行提炼完善并整合学生的问题,优化评价;第六步,注意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建立专门历史的备课文件夹。问题工具单的模块内容由于问题工具单是教师结构化备课的核心环节,工具单的开发要以问题为主线,笔者以新川教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为例,对工具单中问题的设计进行了分析。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参考历史教材上每课的引言部分,新川教版每课前的引言部分都设置了相应的问题,教师可以依据这些问题进行细化和总结,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比如新川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引言内容为:1840年,东南沿海的隆隆炮声惊醒了清朝皇帝“天朝上国”的迷梦,英国发动了一场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这场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它怎样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华民族的命运?为什么说它①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在这段引言部分中包含了三个问题:1.这场战争是如何爆发的?2.它怎样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华民族的命运?3.为什么说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教师对第一个问题进行工具单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还没有进行世界历史的学习,对英国在19世界的发展并不了解,可以把“这场战争是如何爆发的?”这个问题进行细化,可细化为“19世纪中期的中英两国国情是什么样的?”“双方在世界处于何种国际地位?”由此以问题引导学生得出“这场战争是如何爆发的?”这就是“问题层次化”。当然历史问题的设计并不是以问题的方式直接形式呈现,为培养学生历史的史料实证和论从史出的意识,应当引入相关史料。①龚奇柱主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7:428\n5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问题设计片段】材料1:敝使愿与此时,将此次来华各项重大问题与中堂协商。因曰:敝国皇帝此次派敝使来此,非为暂时联络感情计,实欲与贵国永远共敦睦谊计。故敝国皇帝之意,拟令敝使永驻北京,倘此后两国国际上发生何等问题,即由敝使代表敝国皇帝,就近与贵国政府直接商量……倘贵国皇帝有与敝国互派使臣之意,尤①为敝国欢迎……——摘自《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2:乾隆答复: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批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方被,万国来王,重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②属。此事尤不便准行。——摘自《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3:两份礼单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一对;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以及英国土特产若干。中国“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③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摘自《乾隆英使觐见记》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怎样的需求?材料二面对英国的请求中国表现出怎样的态度?材料三中的礼单背后反映了什么现象?从以上问题设计片段来看,教师首先走进历史文本,对历史文本上的内容和问题进行细化,考虑学生的学情后对问题进行设计。在这其中教师还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的问题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并不能解答,这就要注意问题呈现的先后顺序。比如在引言部分的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需要学生对此课进行深入探究后,才能够进行理解和解答,因此这个问题的应当放到工具单的末尾。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课型多采用问题综合解决课,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通常把工具单中的三单(“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①马戛尔尼.龙与狮的对话:乾隆英使觐见记[M].刘半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144②马戛尔尼.龙与狮的对话:乾隆英使觐见记[M].刘半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147③马戛尔尼.龙与狮的对话:乾隆英使觐见记[M].刘半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227,22929\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拓展—评价单”)整合为一单(“问题综合解决—评价单”),由于工具单的开发和学习方案的设计历史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笔者以新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对这一课的“问题综合解决—评价单”和学习方案进行设计。《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问题综合解决—评价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地图知道“西域”的地理范围、识记丝绸之路的路线、西域都护的设置等基本史实。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经过和结果。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路线图》,锻炼识图与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树立时空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等方式探究张骞出使西域的事迹和丝绸之路开辟的作用,初步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进一步探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外文明沟通的作用,并联系当今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学会建立历史与现实之间相联系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张骞勇于探险、百折不挠的勇气与精神。通过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影响的学习,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上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认识文明友好交往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西域都护府的设置,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树立国家领土主权意识,增强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1.张骞通西域基本史实2.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教学难点】1.张骞通西域的影响2.丝绸之路在沟通中外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关键问题】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开辟二者之间的关系【学法指导】1.学生完成结构化预习2.自主学习探究法3.小组讨论学习法4.展示对话交流法30\n5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预习评价】材料1:张骞出使西域图材料2:当时没有人去过西域,传说西行之路上有寸草不生的漫漫黄沙,还有烈火熊熊的火焰山,日落后昆仑山上还有长着豹尾的食人怪兽。——译自《山海经》材料3:初,张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史记·大宛列传》材料4: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问题1:(1)根据材料一、二描述西域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状况(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想象张骞一行此去会遇到哪些困难?(3)根据材料三归纳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问题2:通过阅读教材,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不同之处,并完成下列表格:第一次第二次背景目的时间31\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教师预设问题】材料1: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①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材料2: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②分重大。——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材料3:而最重要的一点,我个人认为以及许多学者都这样说,丝绸之路对中国的最大影响是在于把佛教介绍到中国来,以后还会再着重说一下,由于佛教慢慢产生佛教艺术,于是源自于希腊的雕刻艺术传到中国,所以误以为东亚是孤立的,帕米尔高原和喜马拉雅山把东亚和西方隔绝起来,所以动不动说西方的、③东方的,简单这样说的论调是没有照顾到历史的事实。——北京大学名誉教授张信刚问题1:(1)根据材料一二,探究张骞出使西域的事迹和丝绸之路开辟之间的关系。(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探究丝绸之路开辟具有的重要意义。材料4:秦朝疆域图汉朝疆域图①晋璧东,郭晓斐.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86②张岂之.中国历史[M].③张信刚.参见http://www.scio.gov.cn/ztk/wh/slxy/31215/Document/1386438/1386438.htm,丝绸之路在中国的历史作用.2014.1132\n5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材料5:新疆历史上曾是欧亚大陆交通和文明交往的通道,连接古代东西方文明的著名“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特定的地理区位,使新疆历史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多民族并存与融合、多种文化兼容与并蓄的特色。自公元前1世纪起,新疆地区就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构建和发展中发挥了①重要作用。——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的发展与进步》问题2:观察材料四的地图并结合材料五中“自公元前1世纪起,新疆地区就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拓展探究】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结合历史上的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看法和感想。【问题训练】1.小明在网上看到2008年6月17日这一天发表的题为《奥运火炬感受西域风情》报道。通过报道的题目,你可以判断,2008年火炬在6月17日可能传递的地点是()A、西藏B、内蒙古C、青海D、新疆2.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和纽带,陆上“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A.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B.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C.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D.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3.《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中国向西到达巴克特里亚。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A、打击匈奴B、开拓疆域C、管理西域D、开通商路【我的问题】1.2.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制定.新疆的发展与进步[Z].2010:133\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习方案设计案例:《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习方案设计课程名称:历史内容主题:《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导学教师个人照片年级:七年级本班学生课堂学习情境简介:本课是初一历史《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人教版),课时安排为1课时,是“问题综合解决课”。在本课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结构化预习、合作讨论、展示交流以及探究学习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汉王朝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体会历史的魅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34\n5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七上课年历《沟通中外文明年学科主题导学教师级史的丝绸之路》级课时数1课型问题综合解决课学习日期2017.4知识技能:通过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地图知道“西域”的地理范围、识记丝绸之路的路线、西域都护的设置等基本史实。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经过和结果。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路线图》,锻炼识图与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树立时空观念。学过程方法:习通过问题探究等方式探究张骞出使西域的事迹和丝绸之路开辟的作用,初步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进一步探究古代丝绸目之路的开辟对中外文明沟通的作用,并联系当今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学会建立历史与现实之间相联系的方法。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张骞勇于探险、百折不挠的勇气与精神。通过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影响的学习,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上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认识文明友好交往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西域都护府的设置,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树立国家领土主权意识,增强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重点3.张骞通西域基本史实2.西域都护府的设置难点关键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开辟问题教师课前准备:1.开发《问题综合解决评价单》。2.制作多媒体课件。学习学生课前准备:准备1.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2.利用“阅读六字诀”进行结构化预习。35\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程序创设期望的学生教师行为(要素)情境行为[旁白]同学们通过结构化预习完成了《问题综合解决—评价单》中的“预习评价”板块,1.通过观了解了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看吉延伟的图的开辟等基本史实。但今天的丝片和相关案例,绸之路是什么样的?它发挥着让学生学会历一.情景引导什么样的作用有待我们进一步史和现实相联创设情境(师生创的学习探究,让我们一起进入的系,产生对此问呈现目标设)学习。题进一步探究1.教师PPT呈现中亚陕西的好奇心。商会会长、有着现代女版张骞称2.明确学号的吉延伟的照片和事迹。让学习目标,掌握学生对丝绸之路仍发挥着作用有习方向。个具体的认知,引发他们继续探究的好奇心。2.呈现学习目标。[旁白]同学们在课下已经完成了结构化预习,请各小组进行自1.学科长组织主合作学习完成《问题综合解决小组组间的自—评价单》中的其他内容,生成主合作学习。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二.2.学术助理在创设预习评各学科长本组生成的问题将汇预习评价参与本组讨论价情境报学术助理。生成问题同时对各组生1.教师在小组讨论学习成的问题进行时,在教室来回走动,进行巡回整理交由大同指导。学。2.教师对学生生成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36\n5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1.呈现学生生成的问题。1.采用“小组2.组织全班学生对生成的问题讨论学习和《问题综合解决—评价单》上12345”策略,三.创设合作探的内容进行合作探究。并展写答案或合作探究究展示交流3.潜能生学习表现给予重点关结论。采用展示展示交流情境注。对话“六字诀”,4.在在教室来回走动,进行巡回规范展示、注重指导。礼仪。注意破冰语、陈述语、讨论语、结束语1.根据老师要1.组织学生自主完成《问题综求进行训练。合解决-评价单》上的“问题训四.2.或小组长、创设训练、练”板块,并当堂展评。问题训练学科长组织积展评情景2.鼓励学生自行编题,进行训组间展评极参与编题、迎练。接挑战。3.组间展评1.教师要求学生概括收获,表达五.自己的感受。激励表扬。小讨论后学生创设总结情归纳概括1.在此环节,教师也可以自己概括收获,归纳境提升意义进行归纳概括,呈现张骞或者丝总结提升。绸之路纪录片片段。《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习工具单和学习方案设计,是教师对历史课本、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学情基础上制定的。在开发工具单的过程中,教师将课标中的知识点进行问题化,在将问题转化成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方面,因此,在工具单的设计中引入了大量的史料,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选择的史料大多是简短又易于理解的。其次,工具单设计的问题是具有层次性,在“预习评价”板块,设置的问题是“西域的地理位置”、“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等此类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多数是确定性的,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地图和课本就能找到答案,增加学生历史学习和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信心。在“教师预设问题”板块设计的问题“分析张骞个人与丝绸之路开辟二者的关系”、“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之类的问题多是开放性问题,需要通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和与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才能得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在这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搜集利用有效信息、合作交往的能力。教师学习方案的设计,是以学生对工具单的有效利用为基础的,比如在“创37\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设情境”环节,教师就考虑了学生已经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的了解,因此,选择了“吉延伟个人事迹”对学生进行导入,由今及古,引发学生对丝绸之路仍发挥的作用进行深入探究,达到激发课堂学习兴趣的目的。其次,在学习方案中,教师设计了对潜能生关注的环节,保证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历史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还设计了教师在教室中的巡回指导,和学生对问题进行共同探究,体现了师生共学,良好互动的教学理念。在最后环节,设计了“归纳概括,提升意义”环节,教师借助现代多媒体视频和音乐对张骞个人或丝绸之路进行渲染,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及时升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2)课中——智慧导学策略要上好一节历史课,教师除了要对学生学习工具单和学习方案的设计外,还需要在课上的智慧导学策略。教师导学力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即教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综合能力。具体来说,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发生转变,要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来进行智慧指导。而要实现智慧指导,首先要转变过去的教学思维,采用新的行动策略。第一,思维的转型;由过去的告知教学转变为指导学习,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能力建构指导学生学会有效学习,为终身学会学习奠定基础的教学思维;由过去的勤奋教授转变为智慧指导,以前教师的勤奋讲授往往忽略学生的情感、智力、思维的发展,在以学为本的理念下,教师要确定智慧指导学生的思维,要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由过去的专制课堂转变为开放多元,以往的课堂中教师有意或无意的成为课堂的控制者,课堂缺乏活力。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下,是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学习,教师要构建人文、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使课堂呈现出开放、多元的特征。第二,行动策略;在思维转型的基础上,要实现教师的智慧导学,要采用“课”、“组”、“智”三个行动策略。“课”的策略是按课型组织课堂学习,教师在完成结构化备课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课型和工具单。在上《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一课时,确定是“问题综合解决课”,就按照“问题综合解决课”的流程,“创设情境,呈现目标——预习评价,生成问题——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问题训练,组间展评——归纳概括,提升意义”,进行组织学习。在川教版教材每课结束后都有“学习与探究”板块,教师可以根据课时安排,在问题综合解决评价课之外增加一种课型,即“问题拓展评价课”,这种课型是学生针对特有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和展示,《北宋的政治》这一课后,“学习与探究”的内容为“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措施及其利弊”,教师就可以采用“问题拓展评价课”课型,按照“创设情境,回归38\n5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问题——小组拓展,归纳展示——合作评价——提升意义”的流程进行。由于历史课堂具有灵活性,教师在初期可以按照规定的流程组织教学,当领悟课堂的精髓后,可以创新使用,不断追求历史课堂教学更高境界。“组”的策略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住合适时机激发学习愿景,比如在历史的第一节课也就是导言课时,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适时给予历史学习愿景的提拨,让学生保持对历史学习的热情。二是抓住适当时机强化角色职责,教师通过召开历史学科团队会,强化历史学术助理、学科长的职责,让他们发挥各自角色应有的作用,带动全班历史学习良好势头。三是在选择时机进行多元评价,在小组展讲或者是指导组内学习时,教师在抓住机会对学生的展讲或者意见及时给予评价,或提醒组内和全班进行五级评价,强化历史学习效果。四是时刻关注组内学习效果,在组内进行讨论时,教师要在全班进行巡观,关注每个小组历史学习动态,做到心中有数。“智”的策略是指智慧型指导学习,主要是在学生基本学会自主合作展示探究学习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智慧化指导。在“展示对话学习”中,教师可采用“煽风点火”策略,比如某小组在展讲商鞅变法的内容时,教师可进行适当的点拨,提出如今的改革开放,让学生与此联系起来,对此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又比如在“组内合作探究”时,教师可采用“挑拨离间”策略,比如当小组内讨论义和团运动时,教师可提出义和团运动“挑铁道,把线砍”的行为,让学生在组内充分分析义和团运动所带来的影响。(3)课后——回归评价指导策略在传统教学中,也重视历史的课后的复习环节,但这种复习往往是组织线性的巩固学习,常规做法就是题海战术。在学本视野下,高度重视课后复习和单元回归复习。它具有三个特征;一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二是基于课前结构化预习、课内师生对话理解建构知识为基础的评价复习,三是主动分享型的复习。具体操作方面,一是在每一历史单元学习结束以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回归单元起点进行单元复习;二是定期检查学生“3-7-15”的回归复习策略的评价效果,帮助学生个体养成按时按时间节点进行复习的好习惯;三是对回归拓展——评价单进行有效开发,确保学生回归复习落到实处。由于回归评价是历史教学中巩固学生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笔者以新川教版八年级第一单元为例,进行单元回归工具单的设计。39\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单元回归工具单的设计案例:《第一单元: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回归拓展—评价单【课程标准要求】1.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知识建构】采用思维导图与个性化的形式建构本单元知识体系【教师预设问题】1、19世纪初清朝已由盛而衰、危机四伏,原因何在?2、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它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初步分析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会战败?4、《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是什么?5、列举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6、太平天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爆发说明了什么问题?【拓展训练】此部分教师根据课标要求自行选择有针对的题型,组织学生进行训练,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编题并解答。【多元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学术助理评价《第一单元: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回归拓展—评价单的设计,首先明确了课标要求,指明了学生复习的方向。其次“教师预设问题”模块的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本单元知识线索,通过学生对问题的逐一解决,会建立起本单元的知识脉络。比如“19世纪初清朝已由盛而衰、危机四伏,原因何在?”和“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它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解决会得到关于鸦片战争爆发深刻的社会背景。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会让学生对清王朝当时的社会状况进一步了解。“《南京条约》的签订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鸦片战争失败后带来的结果。“列举英法侵略者的野40\n5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蛮行径?”是鸦片战争战败后国外对此事件的反映,即认识到中国的不堪一击和决定继续加重侵略。“太平天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爆发说明了什么问题?”是鸦片战争后国内民众的反映,暴露出清政府的诸多社会矛盾,而最后一个问题则是对农民战争的认识。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和分析,学生会认识到这系列事件都是围绕“鸦片战争”这个主题而展开,从而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不像传统课堂中,由老师给学生梳理,学生只是机械记忆知识点,知识之间的联系难以建立。在学本课堂下的初中历史单元复习是学生在充分理解知识和对问题解决基础上自己建构历史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过程,学生历史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和归纳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得到锻炼。其次在“拓展训练”板块是学生建构起知识联系后进行问题训练的过程,在此阶段学生自我建构的历史知识得到训练和纠正,确保建立知识体系的正确性,起到巩固知识和升华知识的作用,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课堂操作的具体流程为: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回归建构;由教师在课上创设本单元主题“鸦片战争”的相关情境,引发学生对此问题进行建构和探索的兴趣。第二环节:生成重点,讨论问题;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围绕主题进行探究,结合“教师预设问题”采用思维导图个性化归纳本单元知识,对在归纳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第三环节:展示交流,规范评价;各小组展示对问题的解决以及分享本组的知识建构图,其余小组进行规范评价。第四环节:拓展训练,小组展评;展示复习成果后,全班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拓展训练和小组展评,巩固知识。第五环节:总结归纳,提升意义;最后由教师或者小组代表对本单元的主题或者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概括,指出学习和优点和不足,提升学习意义。5.2.2学生行动策略学生行动策略是指在学本视野下的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而自觉采用的技巧和方法。它具体包括课前的结构化预习策略、课中自主合作展示交流策略以及课后的回归评价策略。(1)课前——结构化预习策略学生的课前结构化预习是指学生基于学习目标和以问题为引导的预习方法,为学生在课中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奠定良好基础。学生历史学科的结构化预习主要是“读”、“导”等策略。“读”指学生要走进历史课本,通过阅读历史书,理解书中内容的基本的含义,在“读”当中也不仅仅只是阅读,需要做一定的批注和思考。采用的是“六41\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字诀”策略。即“查”,学生在预习时借助各种工具书和网络工具进行查阅和标记,当在遇到不懂的历史学专有名词如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或者缺乏相应的历史知识背景如八年级第一课《鸦片战争》中19世纪英国甚至欧洲的状况时,需要学生在预习时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划”是划着重点读,学生在阅读历史书时将重要信息进行勾画,比如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影响等要素进行标记。“写”是写感想和问题,学生在预习时可以写下的感想和问题,比如在预习到相关历史人物(林则徐、康有为、李鸿章等)可写下自己对人物的看法等。“记”是记着内容读,有的历史事件是需要记忆的,比如《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等,在预习时应该相应的记忆,这样有助于理解。“练”是练着习题读,学本视野下体现着“作业前置化”和“作业全程化”的理念,学生在预习时试着去做作业,以新川教版中会有“想想”、“讲讲”、“议议”以及“学习测评”等板块,学生在预习时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思”是思着问题读,在前面五个环节的基础上,再进行阅读,在这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及时把自己问题发现的问题进行标注。“导”的策略是完成工具单,也就是《问题综合解决—评价单》中的预习评价部分,在这过程中要注意的是在完成“读”的基础上做到“先读后做”,不能“边看边做”。其次,历史学科长要按时检查组内成员的预习情况,以培养学生积极进行结构化预习的良好习惯。学生结构化预习是进行历史学习的首要环节,同时也为后面的历史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因此,高质量的预习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价值。(2)课中——自主学习合作展示交流策略在学本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状态是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动态学习,特别是在历史学科中,因为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答案,是一个既需要独立思考又需要思维碰撞的过程,在学本课堂中历史学科的学生策略主要是“三定”策略、“12345+2”策略以及“六字诀”策略。“三定”策略是“定时间、定任务、定问题”,“12345+2”①策略是“起立、聚首、开口、讨论、评价加坐立自如和行走自如”,“六字诀”是这是为提高课堂效率和规范学生行为所提出来的,使整个课堂活跃又不显得杂乱无章。其中,“1”是起立:当教师宣布讨论开始时,各组学科长立刻组织组内成员起立,进行学习;“2”是各小组成员把头聚在一起;“3”是开口:学科长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组员学习情况分配任务;“4”是讨论,组内进行讨论;“5”是评价:确定展讲的内容和人员。在此过程中要伴随着两个小策略:一个是坐立自如,根据讨论情况,对自己的答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二是在展示对话环节按照“展、思、论、评、演、记”六字诀进行。展:即展讲。二要注意展讲的礼仪规范。思:①欧阳治尧.发扬“亮剑”精神,打造高效历史课堂[J].新课程·中旬,2014(4).42\n5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即思考。当小组同学在展示时,其他组内成员要认真倾听并进行积极思考。论:根据展讲同学的內容提出质疑和补充。评:即评价。展讲的同学可以对同学的补充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同时倾听的同学也可以对展讲同学进行质疑和评价。演:展讲的同学可以借助板书或其他方式将组内的讨论成果进行展示。记:同学们要对展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记录。(3)课后——回归评价策略学生课后的学习回归评价策略是指学生按照遗忘规律的时间节点,所采取自觉主动的合作评价的方法和技巧。由于历史学科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因此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回归复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有重要的价值。具体采用“3—7—15”回归复习策略,即对所学过历史知识在第3天、第7天、第15天的时间节点上进行回归复习,回归的重点可以放在重要的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上,比如“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江南经济的开发”等,每次复习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范围内,发现重点问题并进行研究,养成良好的回归复习习惯,确保复习效果。具体操作来说,一是到第3天、第7天、第15天时,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段,由小组长主动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回归复习,可以采用相互提问或者相互出题的形式进行,回归复习的时间不要太长,主要在于坚持;二是在课上的单元复习,建构本单元知识体系。三是组员和学科长之间相互监督,共同养成回归复习的好习惯。5.3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保障第一,学生层面,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改革的主体,在实施学本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讲明学本课堂的相关的理念,说明历史学科将采用学本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学本教学理念下需要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而长期以来形成的被动学习的方式是他们进行学本课堂学习方式的最大障碍,因此,在开始时,他们可能不愿接受学本课堂方式。而作为课堂改革的主体,学生有知情权。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实验之初就向学生阐述学本教学理念,并指导学生历史小组合作团队的创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将和教师一起尝试学本课堂的学习方式。第二,教师层面,需要教师具备新课改、学本课堂相关教育理念和敬业奉献的高尚师德。课堂改革的成功与否与教师本身息息相关。教师是否真正理解学本课堂的内涵,领悟初中历史教学的真谛,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做到以学习者学习为本,能否将历史与现实、学生知识和能力相结合,这需要教师长期的钻研和经验积累。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具有对学本课堂内涵进行深度解读,43\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需要广博的历史知识、需要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更需要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对充满活跃思想、妙趣横生的历史课堂进行随机应变,带领学生把课堂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第三,教育行政层面,除了教师、学生需要为学本课堂的有效展开作出付诸行动外,还需要学校教育行政层面的保驾护航。学校领导和科室需要对学本课堂的展开提供经费保障和学术支持,制定相关激励机制。如教科室组织教师进行学本课堂的赛课、观课和议课、聘请学本课堂的专家进行指导、组织教师、学生进行学本课堂的培训等,促使学生、教师的思维的转化,为学本课堂的有效展开奠定扎实的基础。第四,家长层面,家长作为影响学生成长的核心因素,应该对学生的学业给予充分的关注,形成正确的价值引领,配合学校、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44\n6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实施的效果与反思6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实施的效果与反思学本课堂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有系统理论指导的积极探索,打造好每一节历史课,让每一节课学生和教师都有所发展,是初中历史学本课堂追求的目标。在取得成效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教学不能流于形式,应该落到学生发展实处。根据上述教学研究及综合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经历,对初中历史实施学本课堂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6.1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实施的效果(1)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增强在经历初中历史学本课堂教学后,学生增加了对历史探究的兴趣,笔者所执教的班级学生自发成立了“历史学科讨论小分队”,对许多课外的历史知识进行探究讨论,扩宽了历史视野。其次,在历史课后,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向老师询问课本外的许多知识,更有学生让笔者给他们推荐历史有关书目和纪录片,他们在课下看后到学校来一起进行交流,班级历史学习氛围浓厚。(2)学生学业水平突出,语言表达交流能力明显提高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实施使学生的历史学业成绩突出,2020届的初一学生于2017年9月份进校后全科实行学本课堂教学。在武侯区2017—2018学年上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中,本班有学生达到了98的高分,在全班39人中80分以上的有18人,班级平均分远高于区内同年级的平均成绩。可见,初中历史学本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显著作用。在他们语言表达上,无论是与教师的交流还是和同学之间的谈话,学生的语言表达落落大方,非常自信。这些都是学本课堂下初中历史教学所带给学生的成长。(3)师生关系相处融洽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在初中历史学本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相互尊重平等的,学生课下对笔者的称谓都是平辈人的称谓,在他们眼里,把老师当成了他们的朋友。有的学生甚至愿意把生活的烦恼和学习上的进步与困难与笔者进行分享,双方在心理上的距离不断拉近,建立了温馨融洽的师生关系。(4)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初中历史学本课堂下建立了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在小组合作团队中,学生们认识到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小组中,形成了组员之间相互鼓励相互督促的学习习惯。在面对历史学习任务时,他们做到了分工明确,学习效率高效。(5)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45\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初中历史学本课堂下,教师需要搜集大量和历史素材和资料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根据学情开发和设计学习工具单,在搜集资料过程中教师的历史知识不断丰富,专业素养得到提高。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反馈,需要教师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教学技能。(6)教师能够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职业幸福感是教师不断前进和完善自身教学素养的不竭动力,在学本课堂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无论是在与学生的讨论还是在工具单的开发上,其智慧和创造力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认同,学生在课堂的自信表现、能力的提高和对历史探究的兴趣,都会激活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态度,从而体验到作为历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获得感。6.2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实施的反思虽然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笔者发现仍然存在有以下一些问题:第一,在学生层面存在结构化预习落实不到位、小组讨论时会跑题、学生水平层次造成的多元评价难以达到等问题。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实施的重要前提为学生要在课下完成结构化预习,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有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结构化预习不认真,只是简单的在书上找答案甚至存在抄袭他人作业的情况;其次,在小组合作讨论时,由于历史学科的人文性和广阔性,有的小组存在跑题,离主题越来越远,还有的同学甚至在聊天的情况。最后,关于评价问题,受到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限制,有的同学难以对他人的看法、意见进行评价。这些问题都是初中历史学本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来常见的问题。第二,在教师层面存在工具单开发缺乏科学性的问题。比如常见的有工具单问题的设置过多,一有的问题设置的太简单没有意义,而有的问题又太难学生不能解决丧失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导学方面,有的教师显得被动,不能快速灵活地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反馈。第三,在其他方面存在教学时间不足和情感目标难以达成的问题;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对其他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在课堂操作中在时间分配上有些不足,初中历史课一周两个课时,每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课型上大多采用“问题综合解决评价课”,想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完成教学目标所设定的教学任务,实在是困难重重。如果问题设置过多,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就会不充分,各种教学流程流于表面形式,历史学本课堂“有形而无神”,形同虚设。但如果问题设置得过少,就完不成教学任务。如何解决时间的分配问题,需要学生在课下花费大量时间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权衡取舍。而且其他学科比如地理、政治和生物等46\n6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实施的效果与反思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其次,关于历史课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设定的教学目标在学本课堂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现问题,历史学科作为人文课程对学生情感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义务教育初中历史的课程目标中提到了“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学会尊重和理解世①界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习俗,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初中历史学本课堂中的情感目标需要教师的加强引导。那么如何解决初中历史学本课堂出现的问题,笔者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第一,学生要端正历史学习态度,认真仔细地完成结构化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作为家长,要对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课下的学习要起到监督管理作用,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课下的作业,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要给予帮助和支持,为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课上教学提供保证。第二,教师要加强对学本课堂内涵的理解,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设计出问题数量合理、难度适中的工具单。多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反思问题,提升教学技巧。另外从学科特点出发,要懂得灵活变通,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针对学生在课堂合作讨论中出现的跑题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学科长的职责,让每组学科长起到对本组的讨论有效性进行管控,同时教师在教室巡观时也对此问题进行特别注意,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总体而言,从实施效果上看,初中历史学本课堂教学转变了学生历史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历史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教师专业素养得以提高、师生关系良好融洽,给学生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也给教师提供了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尽管目前它的实施仍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经验,总结教训,争取在初中历史学本课堂中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康庄大道。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47\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语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与之相符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使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成长为对国家、社会、时代有用之人,实现个人价值。“学本课堂”是新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一种新思维和新模式的尝试,它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主要手段,以团队学习为平台,旨在建立一种师生共同学习来建构知识、培养能力和丰富情感的课堂。将这种新型的教学思维和课堂模式引入初中历史教学,是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丰富和发展,它改变了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的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缺失和缺乏的对历史的重视,认为历史科就只是考试前多背多记的困境。在初中历史学本课堂教学中,学生能有效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增加对历史探究的兴趣、在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的同时学会如何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学会如何与人合作,提升社会适应的能力。教师方面也提升了历史专业素养和体验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因此,它作为一种新的符合师生共同成长的并顺应时代发展的中学历史教学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和运用。但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中学历史课堂形态本就是多种多样的,将学本课堂理论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是对当前多样化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而非完全取而代之。总而言之,通过笔者一年半在学本课堂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有对新教育理念的领悟、有对历史教学的收获更有惊于学生成长与进步的喜悦。鉴于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有限,对初中历史实行学本课堂的探索还有待提升和深入,对有的问题分析不到位,阐释的也有不全面的地方,对学本课堂下初中历史课的建构也不是很成熟,仍有值得商榷之处。未来历史教学路还很长,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反思和深入研究。同时也期待更多历史教育同行对此进行批判和检验,让它不断完善、进步和发展。48\n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专业著作类[1]顾明远,季啸风.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M],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3]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张一平主编.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日报社,2010.[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韩立福.有效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陈辉主编.中学历史教学论新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9]韩立福.学本课堂原理:一种根植于中国课堂教学创新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0]韩立福.韩立福与学本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二、期刊文章类[1]安方明.论问题教学对教学论改革的意义[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2]毋白玲.历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1(3).[3]杨丽茹.建构主义教学观的要素、内在机制及主要特征——一种符号学的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03(12).[4]姬秉新.21世纪我国中小学历史课程改革趋势研究[J].历史教学,2005(7).[5]王晓军.“杜郎口模式下”的历史教学探析——以《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9).[6]梁俊红.初中历史课堂中实践杜郎口教学模式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3(67).[7]韩立福.问题导学:当代课堂教学深度改革新方向[J].江苏教育研究,2013(1).[8]江涛,张雪琴,熊纾瑶.吸收精华因材而变——深圳大学城里湖实验学校学本课堂探索[J].人民教育,2014(16).[9]韩立福.教育新视野:学本教育[J].人民教育,2014(9).[10]顾明远.素质教育要以学为本[J].人民教育,2014(16).[11]田慧生.学本课堂推动深度课改[J].人民教育,2014(16).[12]韩立福.如何创建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J].人民教育,2014(16).[13]韩立福.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J].教育研究,2015(10).49\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孙民,刘林玲,王晶晶.运行六大技术,支撑学本课堂[J].教育科学论坛,2015(17).[15]李君岗.运用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品质[J].历史教学,2016(6).[16]陈辉,郭子其.研究性学习视域下高中历史问题教学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16(10).[17]于建涛,车言勇.区域推进“学本”课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2017(3).[18]常虎温.用思想引领课堂用课堂表达思想——对“学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再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1).三、学位论文类[1]黄若静.初中历史课的生本教学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2]肖金梅.问题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3.[3]徐子轩.“生本式”高中历史教科书设计初探——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3.[4]陈虹谨.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5]刘邦.生本教育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6.[6]韩明月.杜郎口历史教学模式及其实践论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6.[7]曹权.基于学本课堂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8]赵玉洁.基于问题的中学历史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50\n附录附录: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初中历史教学现状问卷调查(教师用)尊敬的老师您好:这是一份针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请您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相应的选项,感谢您的配合!1.你认为当前历史教学的目的何在()A.提高学生学习成绩B.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C.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协作能力2.你认为最能实现历史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是()A.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客体B.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D.在教师智慧导学下,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学习3.你上课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A.讲授法B.问答法C.小组团队合作学习法4.你与学生的关系如何()A.与学生相处融洽,但仅限于上课时;B.觉得与学生有代沟,很少交流;C.和学生是一种平等民主关系,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5.你觉得你的课堂氛围如何()A.积极主动B.比较平淡C.被动沉闷6.你对学生学习是如何进行评价的()A.依据学生课堂表现B.用历史试卷进行测试C.学生自评D.多元评价7.当前的历史教学状况,能否增强你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A.能B.不能C.不确定8.你认为历史教学要走出困境,要靠什么(可多选)()A.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B.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C.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D.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9.你对当前历史教学的建议是51\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初中历史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学生用)亲爱的同学你好:以下是关于你历史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请你仔细阅读每一道题,然后选出最符合你实际学习情况的选项,谢谢你的合作!1.我对历史很感兴趣()A.是的B.不是C.一般2.我喜欢当前的历史课()A.是的(跳3)B.不是(跳4)C.一般3.我喜欢历史课的原因是(多选)()A.历史老师讲课方式很有趣,我很喜欢B.在考试中获得较好成绩C.在历史课上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很有收获D.其他4.我不喜欢历史课的原因()A.老师讲课很无聊,不喜欢老师讲授方式B.历史是“副科”,无所谓C.历史经常是死记硬背,没有兴趣D.其他5.在历史课前,我能做到很好的预习()A.能B.不能C.偶尔6.在历史课上,你的老师经常采用教学方法是什么呢?()A.讲授法B.小组合作探究法C.讨论法7.在上历史课时,我经常能做到全神贯注,不开小差()B.能B.不能C.偶尔能做到8.我们历史课堂氛围通常是这样的()B.积极很主动B.比较平淡C.被动沉闷D.无精打采9.在历史课上,哪种情况更符合我的实际()A.我经常有机会锻炼自学能力、质疑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B.我有时会有机会锻炼自学能力、质疑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C.我很少有机会锻炼自学能力、质疑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D.我经常感到上课枯燥乏味、收获不大10.在遇到不懂的历史相关知识时,我通常的做法是()A.与同学进行探讨,交流B.向老师进行请教52\n附录C.在网上查询相关资料D.不管他11.学习历史后,我最大的收获是(可多选)()A.懂得了更多的历史知识,增长见识B.对历史越来越感兴趣,长大后想从事历史相关行业C.懂得如何与人交流、合作D.教会了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E.我认为历史学习没有意义,谈不上收获F.其他12.对当前的历史课,你的建议是53\n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在论文完成之际,也意味着我研究生的学习生涯即将画上句点。三年的时间不算太长,却也在青春年华留下太多美好的回忆。在这三年里我收获了很多,对历史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坚定了我想成为一名优秀历史教师的信心。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在此,我要对他们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陈辉教授,三年来,陈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从入学的那天起,老师就对我们严格要求,鼓励我们多看书,多思考,多去找机会听课学习。每次在学习中有不懂的问题时,老师都给我们耐心的解答,给出许多中肯的建议,照亮了我学习路上的黑暗和困惑。论文的完成更是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每次接过自己的论文,看到老师连标点符号和错别字都勾划出来时,再次感受到老师严谨认真,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品质,这些都是我终身受益之道。在此,谨向敬爱的导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我还要感谢在论文开题和预答辩中给予我帮助的王川老师、叶小兵老师、郭子其老师、陈静亦老师,是你们的辛勤帮助才使得论文顺利完成。我还要感谢我所顶岗实习的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校的大力支持,你们给我论文的完成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同时也给我提供了进行教学实践的机会,是你们让我的论文更加扎实。其次,我要感谢三年时间里给我细心照顾的研究生同学们,有了你们,让我在这三年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感谢你们多年对我学业的支持和无私奉献,有了你们的陪伴,才有我今天的成长。李春梅2018年5月54\n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1]初中历史学本课堂的反思与展望[J].考试周刊,2017(41).5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