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00 KB
  • 2022-08-31 发布

探索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探索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历史教育论文-->探索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三个方面。关键词:历史学生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教与学的矛盾同一体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一点在历史这门学科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学习历史并非简单到无师自通的程度。相反,历史教学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着较高的要求。一、历史学科要求\n历史教师应是学生认识社会、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引路人历史是社会科学,属上层建筑范畴。是受现实的政治、经济制约又反过来为现实的政治、经济服务的。历史教学要完成的是德育的任务,即提高政治觉悟,培养道德品质,加强世界观教育和培养道德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对教材史料分析、鉴别的理论水平,更应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诚挚的爱国热情,以及精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能深明史学的精义之所在,在学生的心目中应成为一个他们心甘情愿跟着学知识和学习怎样做人的知心人。历史教师不仅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思想的教育者。历史是最能说服人,最能激励人的,因为它是用活生生的客观事实说话,用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来铸造人的灵魂,用实践来检验真理和谬误,同时也能最客观、最公正的评判功过是非。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这一有力的思想教育武器,努力完成历史教学的德育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对社会哲理的精辟见解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心悦诚服;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要有饱满的爱国激情,让学生能随着你为国土的沦亡而悲愤,为民族的崛起而欣慰。并且能够做到言传身教结合,课堂上讲的和日常生活中做的相一致,在政治思想、道德情操、治学态度、生活习惯、甚至个人嗜好等方面,都应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并能持之以恒,以期获得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中学生,应根据其年龄特点,与他们推心置腹地谈心、谈理想、谈抱负。结合课后辅导,使学生产生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崇敬。例如:为捍卫科学真理而英勇献身的布鲁诺;为挽救民族危亡,甘为变法慨然引领的谭嗣同……\n,他们虽死犹荣,彪炳千古。再如:在地球上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战场上运筹帷幄,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毛泽东;为中华崛起而鞠躬尽瘁的周恩来……,他们顺应了时代潮流,推动了历史进步,万古流芳。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起誓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雄心大志,并鼓励他们为之不懈地奋斗,即使不能名垂青史,也应无愧于自己的一生。同时,教师应在生活上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所想,唤起学生与自己在感情上的共鸣,成为学生的知心人,从而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科学共产主义世界观,完成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二、历史知识要求历史教学要立足于学生智能的培养在教学中,经常碰到学生问:“学历史有什么用处?”这是个涉及到史学功能的问题。诚然,课本上所学的历史知识,不能直接应用到现实中去。张衡的地动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能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现代化的汲水工具比马钧的翻车不知要强多少倍;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更不能在民主制度日益健全的今天重新使用。如此等等,是历史本身的“一度性”\n特点决定的,即历史的一去不复返性。历史知识只能间接地应用于社会。通过上述历史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张衡、马钧的发明创造精神,明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现实中的消极作用,促进民主制度的发展。总之,使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具备一种用历史唯物史观分析社会现象和“以古鉴今”的能力。形式教育学派认为:学校教育发展智力是目的,传授知识是手段,学生在校学习,并不是用“口袋”装现成的死知识,而是要培养、锻炼一个灵活的、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大脑。这种观点极符合历史教学的特点。历史知识虽不能象理科知识那样直接应用于社会实践,但是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催人立志、使人明义、长人智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通过学史得来的能力,已远远超出了那种对知识的归类综合能力。而是用一种历史的观察法,剖析现实社会的能力,一种能明晓事物的由来,知其所以然的能力。从而正确发挥个人的社会作用。这就对历史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能囿于加强“双基”\n的大纲要求之中,更不能盲从于会考、高考的指挥棒下,不能只满足于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指导答题的方法,忽视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本末倒置。当然,能力的培养是软任务,不如硬指标来得实惠。如果只求实惠而丢了根本,就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优秀的历史教师,应该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实在,引导学生分析社会治乱兴衰的原因,认识人类社会进步的条件,逐渐使学生具备一种受益终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事物的过去,明白它的现在,从现在预料它的未来。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大舞台,即使不能当一个出色的角色,也能做一名合格的观众,能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这才是历史教学社会功能的实现,才是历史教师传授知识的目的之所在。当然,这种历史能力一旦形成,学习历史的自觉性必将大大提高,应付会考、高考也自然成了从容、愉快的事情。三、历史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时刻与现实相联系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有句名言“: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说明那些学历史不联系现实的人,思想拘泥不开化,不思进取。缺乏历史知识的人,象瞎子一样,行为盲目。学历史既不能食古不化,又不能以今排古。中学历史课不仅仅是要求学知识,了解历史,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今天,展望未来。历史教学离开了与现实的联系,也便失去了它的社会功能。在教学中,只有时刻注意教材内容与现实的联系,才能调动学生的认识兴趣,才能保持学生学历史的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例如: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评价与“文化大革命”\n期间迫害知识分子实行文化专制相联系;彼得一世推行学校教育和日本明治维新中实行义务教育,与我们今天把教育作为战略重点相联系;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次重大挫折及其转危为安的措施与今天“文化大革命”的挫折到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经济建设的兴起相联系;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使日本19世纪末成为亚洲强国的历史事实与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战略目标相联系等等。这种联系也可以是逆向的反思,例如清算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消极作用等。这样,既体现了历史为现实服务的社会功能,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加深了历史知识的记忆。historyedu/但是,这种联系,必须是在讲清了古今之事的本质区别之后进行联系的,不能信口开河,胡乱联系,混淆了学生的视听,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歧路。要搞好历史事件与现实的正反两方面的联系,要求教师要具备多样化的知识组合,整体性的智力结构,持续性的应变能力。总之,历史教师的素质和修养水平的高低,对历史教学社会功能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要实现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除了科学地编写教材,认真地实行教改外,培养合格的历史教师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