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50 KB
  • 2022-08-31 发布

2008年历史学统考模拟试题(三套)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8年历史学统考模拟试题一一、选择题:(1~20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河姆渡文化最具特色的是()A、玉器B、磨制骨器C、人工取火D、干栏式建筑2.西周建立之后,派遣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及归顺的异族首领到各地区,建立国家以藩屏护卫周室,分别分在卫、鲁、唐、燕的贵族是(),下列哪个选项符合题意A、康叔、伯秦、召公、叔虞B、伯秦、叔虞、康叔、召公C、召公、叔虞、康叔、伯秦D、康叔、叔虞、叔虞、召公隋朝京航大运河的开凿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6题3.隋炀帝时期利用天然的河道和旧时的渠道,北达涿郡,南到余杭,共分为四段,①通济渠②邗沟③江南河④永济渠其从南到北依次是A、①④②③B、③②④①C、③①④②D、④②③①4.永济渠的开凿是京航大运河的重要的一部分,它开凿的主要目的是()A、用于从江南往关中漕运粮食B、隋炀帝南游之用C、加强对于江南的控制D、专为对高丽作战开凿5.隋朝时,涿郡货物经水路运抵长安须经路线是A、永济渠一黄河一广通渠B、永济渠一通济渠一黄河C、永济渠一通济渠一洛水D、永济渠一沁水一广通渠6.清代在散文方面,声势最大、影响最广的是桐城派,不属于该派的是()A、冯梦龙B、方葆C、刘大櫆D、姚鼐7.税务司设立后,南洋大臣任用()担任首个总税务司。A、赫德B、李泰国C、璞鼎查D、义律8.日本占领下列城市的先后顺序是  ①上海②北京③天津④南京⑤武汉⑥广州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①④⑤⑥C、②①③⑤④⑥D、③②①④⑤⑥9.带领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的军事将领是()A、陈赓、谢富治B、聂荣臻C.林彪、罗荣桓D.彭德怀、贺龙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革中对“左”倾错误进行纠正的是?()A.周恩来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B.“二月抗争”C.拨乱反正D.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C、林彪、罗荣桓D、彭德怀、贺龙\n11.以下哪项不能说明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历史地位的是A、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促使人类由迁徙生活转变为定居生活。C、促进了商品交换的进行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2.动荡不安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哪一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A、金字塔B、佛教C、《汉谟拉比法典》D、星期制度13.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是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罗马民法大权》 D、《新法典》14.622年被确立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是因为这一年A、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B、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C、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  D、穆罕默德病逝15.下述各国中首先出现垄断组织的是:( )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16.宣布第一国际解散的是:( )  A、海牙代表大会  B、伦敦代表大会  D、费城代表大会  C、巴塞尔代表大会17.下列有关《布列斯特和约》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是俄国与协约国集团签订的B、俄国要支付大量赔款C、俄国因此得以退出一战D、俄国割让了大量领土18.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是:()A、德军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B、德军侵入巴尔干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德军侵入北非19.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铁幕”演说  ②马歇尔计划  ③北大西洋公约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20.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关于这三个体系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在战争结束以后建立起来的B、都重新划分了国际关系格局C、都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D、都没有任何进步作用二.名词解释:(21~28题,每小题10分)21.甲骨文22.葵丘之盟23.河朔三镇24.东南互保25.埃赫那吞改革26.班田制27.共产主义者同盟28.《联合国家宣言》三.史料分析题:(29~30题,每题30分,共60分。)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熙晚年说:“今人民蕃庶,食众田寡,山巅尽行耕种,朕常以为忧也。”\n雍正继位时说:“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欠,民食维艰,将来户口日增,何以为业?”材料二:乾隆初政十余年间,萦环于心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养活日益繁衍的人口,君臣以“养民”为议题,深入探讨了缓解人口压力的各种方案。乾隆五年为解决“各省生齿日繁,地不加广,穷民资生无策”这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朝廷宣布“嗣后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悉停本地民夷垦种”。乾隆三十一年,将滇省一切“山头地角、坡侧旱坝、水滨河尾地土,听民开垦,不必从中区别,概免升课”。根据材料,试回答下列问题⑴、通过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情况?其原因何在?⑵、根据当时的情况,你认为有几种解决办法?⑶、根据材料二,可知当时采取了什么措施?效果如何?30.材料一: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及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摘自《从曼彻斯特到硅谷》材料二:①《权利法案》,全称《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是英国宪法中重要的一部法律,由威廉三世于1689年签署,威廉三世被宣布为“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王的前提就是必须接受由议会所提出的这部《权利法案》。②《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有:英国人民拥有不可被剥夺的民事与政治权利,包括了国王不得干涉法律;没有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人民有向国王请愿的权利;人民有配带武器以用以自卫的权利;人民有选举议会议员的权利;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人民有不遭受残酷与非常惩罚的自由;人民有在未审判的情况下不被课罚金的自由,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请回答:⑴分析材料一中提到的事件,你认为材料中的问题的答案是什么?⑵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材料二中的文献与材料一之间的相互影响四.简答题:(31~34题,每题30分,共120分。)31.简论西周的典章制度的形成及其意义。32.康熙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做作出的贡献33.简谈天主教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34.以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分析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及产生原因2008年历史学统考模拟试题二一、选择题:(\n1~20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建立之后,派遣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及归顺的异族首领到各地区,建立国家以藩屏护卫周室,分别分在卫、鲁、唐、燕的贵族是(),下列哪个选项符合题意A、康叔、伯秦、召公、叔虞B、伯秦、叔虞、康叔、召公C、召公、叔虞、康叔、伯秦D、康叔、叔虞、叔虞、召公2.在武王灭商和周公东征的过程中立有大功,或与周有世代同盟关系的异姓贵族也被分封去建立诸侯国家,继续为周王室效力,下列国家:①齐②鲁③燕④宋属于异姓诸侯国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④3.下列哪一项制度不是战国时代开始推行的?()A.“上计”制度B.“玺书”制度C.俸禄制度D.军功入仕制度4.中国历代王朝在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性的基础上,都曾给予其一定的自主权,在行政管理上则实行羁縻民族政策,下列选项中属于羁縻政策的是?()A.孙吴招抚山越B.蜀汉控制南中C.前秦针对鲜卑D.曹操击败乌桓5.唐朝时,长江以北地区手工业发达的城市,从南向北排列,应为()A、宣州—定州—邢州B、宣州—邢州—定州C、扬州—定州—邢州D、扬州—邢州—定州6.13、在明朝中叶,农业生产发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对于当时的食物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A、占城稻的传入B、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C、蚕丝成为中国古代一种高档消费原料D、花生、玉米、番薯等美洲高产作物寺传入与推广7.19世纪下半期,沙俄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是通过下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A、《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B、《爱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C、《天津条约》《南京条约》《爱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D、《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8.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收回九江和汉口英租界的是?()A.广东革命政府B.广州革命政府C.武汉国民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9.20世纪40年代的民主党派,许多政党曾坚持“中间路线”,其实质是A、介于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第三势力B、以实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为目标C、仿效西方民主,走议会政治道路D、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改良10.邓小平在文革后期主持工作期间,进行了全面整顿,其进行整顿的领域包括?()①军队的整顿、②工业的整顿、③农业的整顿、④文化教育的整顿\n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11.以下改革不属于两河流域的是A、提秀斯改革 B、乌鲁卡基那改革 C、居鲁士改革 D、大流士改革12.公元前1283年,埃及国王和赫梯国王签订和约,正式结束了两国长达近一个世纪的争霸战争。此时与赫梯签订和约的埃及国王是A、阿蒙霍特普四世 B、拉美西斯二世 C、图特摩斯三世 D、图特摩斯一世13.公元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签定《凡尔登条约》三分查理曼帝国,奠定了下列哪些国家的雏形①德意志  ②法兰西  ③西班牙  ④意大利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14.幕府政治是日本封建时期武士封建主的军事独裁政权。以下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国内武士争权混战的结果B、幕府与天皇共存,天皇是将军的傀儡C、幕府政治历经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德川幕府D、天皇掌握实权,控制着全国的政治经济和人们的精神15.对西亚推行“三B”政策,即修建经伊斯坦布尔到巴格达铁路的是:( )  A、俄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16.土耳其的一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1865年建立了:()  A、新奥斯曼党  B、“统一与进步”委员会  C、青年土耳其党  D、“哈米德队17.第一个系统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是由()创立的。A、大卫·李嘉图B、托马斯·马尔萨斯C、亚当·斯密D、李斯特18.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日德兰海战发生于:()  A、1914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7年19.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能源结构上的主要变化是:()A、主要以水力为能源B、以煤和石油为主要能源C、原子能在能源比重中上升D、已经不需要任何能源20.马歇尔计划远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其依据有:()①使受援国成为美国的商品市场②使受援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受制于美国③使受援国经济得到恢复发展④援助西欧的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二.名词解释:(21~28题,每小题10分)21.良渚文化22.三长制23.南、北面官制24.保路运动25.《凡尔登条约》26.克吕尼运动27.热月政变2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三.史料分析题:(29~30题,每题30分,共60分。)29.阅读下列材料:\n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台民与李鸿章、孙毓汶、徐用议何仇也?大清国列祖列宗与汝何仇也?…………………………汝既将发祥之地、陵寝迫近之区割媚倭奴,祖宗有知,其谓我太后、皇上何?尚且不足以快汝意,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下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我台民非不能毁家纾难也,我台民非不能亲上死长也,我台民非如汝李鸿章、孙毓汶、徐用议无廉耻,卖国固位,得罪于天地祖宗也。我台民之父母妻子、田獹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议之手也。…………………………………………………………………………………………………大清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台湾誓死不与贼臣俱生之臣民公启(选自《中日战争》第六册)请回答:⑴、这个檄文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试详细论述此背景。⑵、你对这个檄文有什么看法?是否同意其中的观点?30.材料一:⑴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清除其幻想的口号。⑵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移到反革命、资产阶级手中。⑶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完成新高潮的任务。——摘自《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请回答:⑴材料中的“第一次革命高潮”以及后来完成的“新高潮”分别指哪两次革命?二者有何异同?⑵据材料判断,1917年8月前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方式有哪两种?最终选择了哪一种?⑶为“得到贫苦农民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之初采取了什么措施?四.简答题:31~34题,每题30分,共120分。31.简述隋唐帝国与东亚国家的关系32.简述中国发起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依据。33.简述公元前4世纪希腊的城邦危机34.剖析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三次高潮2008年历史学统考模拟试题三一、选择题:(1~20题,每题2分,共40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学者一般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几个阶段①早期猿人和晚期猿人    ②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n③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    ④埃及猿和森林古猿A、①②B、①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下列选项中与“履亩而税”相一致的做法中不包括?()A.“作爰田”B.“初税亩”C.“量入修赋”D.“自爰其处”3.我国灌钢法的发明是在下列哪个时期?()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4.北宋的四大名窑是A、定窑、官窑、钧窑、景德镇B、定窑、官窑、钧窑、汝窑C、官窑、钧窑、景德镇、汝窑D、定窑、官窑、景德镇、汝窑5.明朝中后期,先后担任内阁首辅,执掌朝廷大权的是()A、杨廷和、夏言、高拱、张居正、严嵩B、夏言、高拱、杨廷和、严嵩、张居正C、高拱、夏言、杨廷和、张居正、严嵩D、杨廷和、张居正、严嵩、夏言、高拱6.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近代设立的外事机构?()A.中央和各省设立的咨议局B.南北洋通商大臣C.税务司与总税务司D.总理衙门7.下列选项中,达成于1913年进行的西姆拉会议期间的有哪些?()①《西姆拉条约》、②划定“麦克马洪线”、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④《中英续订藏印条约》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8.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A.“三反”“五反”B.农业合作化C.抗美援朝D.土地改革9.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同哪一国的双边谈判中?()A.中国与印度之间B.中国与印尼之间C.中国与美国之间D.中国与苏联之间10.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中没有提到的是下列哪一项?()A.土地纲领B.推翻清朝统治\nC.驱逐帝国主义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1.印度历史上的吠陀时代是指A、古代印度原始公社制解体,国家形成的时代B、摩揭陀国家兴起,早期佛教产生的时代C、列国争雄的时代D、早期佛教产生的时代12.以下哪些属于希腊古典时代的成就①《几何原本》已出现,直至现在仍作为教科书使用②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③色诺芬的《希腊史》④亚里斯托库斯的“太阳中心说”A、①②  B、①②③  C、③  D、①②④13.下列关于公元前一世纪的“同盟者”战争不正确的是A、罗马的同盟城市和部落发动的争取罗马公民权的战争B、战争后公民权不再是罗马人的特权C、同盟城市要求摆脱罗马自治而发动的起义D、意大利人终于取得了罗马公民权14.公元313年,承认基督教会的合法地位,并给予教会和教士很多权利的《米兰敕令》是由哪个皇帝颁布的A、戴克里先 B、君士坦丁 C、屋大维 D、恺撒15.同南方奴隶主妥协,并在1877年撤消对南方军管的美国总统是:( )  A、约翰逊  B、海斯  C、格兰特  D、克利夫兰16.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这两次世界性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家格局开始发生变化③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④英法等大国在战前对法西斯的侵略采取了纵容姑息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7.与以前相比,二战后民族主义实践的最大不同点是:()A.和平建国成为主流   B.欧美大国主动放弃殖民统治C.瓦解了全球殖民体系  D.发挥了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18.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采用路德维希·艾哈德博士的经济改革方针,推行“社会市场经济”政策。其理论依据是:社会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式的市场经济,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加以控制的市场经济。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德国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趋势加强B、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C、德国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D、二战后,德国政治民主趋势更加明显19.1956年,波兹南事件发生后,哥穆尔卡在波兰进行改革。他采取的措施是:()A、改革党的领导体制B、发扬社会主义民主C、扩大企业自主权D、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20.以下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排列组合,其中最正确的一组是:()A、稳定发展——“滞胀”——复苏——繁荣B、“滞胀”——复苏——稳定发展——繁荣C、复苏——稳定发展——“滞胀”——繁荣D、繁荣——“滞胀”——稳定发展——复苏\n二.名词解释:(21~28题,每小题10分)21.三星堆文化22.政事堂23.八旗制度24.《中国土地法大纲》25.《汉谟拉比法典》26.梭伦改革27.三皇同盟28.不结盟运动三.史料分析题:(29~30题,每题30分,共60分)29.阅读下列材料: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全国各报馆,各团体,各军队,中国国民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暨全国同胞们!本月七日夜十时,日本在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冯治安部队进攻,要求冯部退至长辛店,因冯部不允,发生冲突,现双方尚在对战中。…………。这一危险形势告诉我们:过去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新认识””新政策”的空谈,不过是准备对于中国新进攻的烟幕。中国共产党早已向全国同胞指明了这一点,现在烟幕揭开了。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录自《解放周刊》第1卷第10期请回答下列问题:⑴、该通电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布的?⑵、事变发生之后,国民政府的态度如何?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关注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这使国内早已存在的孤立主义势力乘机再次崛起。……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安全的“世外桃源”,反对因过问英法与德意日的争夺而卷入战争,主张退守美洲堡垒,置身于欧洲和世界事务之外。材料二:(1935年8月31日)美利坚合众国参议院及众议院集会于国会,联合议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中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之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宣布之后,凡以军械、军火或军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方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之任何港口,或运至任何中立国港口以备转运至任一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n材料三: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各大洲以及各大洋——他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陆海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英国人民和他们盟友们今天正在对这个非神圣同盟进行着一场积极战争。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斗的结局。……在我们援助不列颠的决心上是不会出现任何“狭路”的。请回答:(1).出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的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2).国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际形势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作简要评价。四.简答题:31~34题,每题30分,共120分。31.简述郡县制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演变。32.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之异同。33.概述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贵族斗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34.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历史学统考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D3B4D5A6A7B8B9D10C11C12C13C14B15A16D17A18C19A20D二.名词解释21.甲骨文:\n商周时契刻于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目前发现商代甲骨文以河南安阳殷墟最多,属于商代后期遗物,其中绝大多数书占卜记录,称甲骨卜辞。因出于殷墟,又称殷墟文字、殷墟书契、殷墟甲骨文等。清光绪二十四年开始发现,次年得到学者鉴定,迄今出土约有十万片。二十九年,刘鹗编辑出版第一部著录《铁云藏龟》,其后研究日益发展,形成一门学科即甲骨学。甲骨文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动植物、农事、方国、地名、征伐、祭祀、人物活动、商王世系和占凶梦幻等。甲骨文实际上是商王朝的档案资料,商代贵族对祭祀、征伐、田猎、疾病、农业的丰歉、天气的阴晴风雨等等,都要用占卜的方法询问鬼神,这些占卜的记录就是甲骨文,它是中国早已有系统的古文字。西周时期的甲骨文,在陕西长安丰镐、岐山凤雏等九个地点都有发现。甲骨卜辞对研究先秦特别是商代的历史文化有极其重要的价值。22.葵丘之盟:春秋时期的齐国是东方的大国,齐桓公在位时,任用管仲为相,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国势日渐强盛,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天子也派了代表参加。会盟约定:成员国不计前嫌,言归于好,不乱筑河堤,不囤积粮食,不擅自以天邑封人。葵丘之盟以后,齐桓公作为盟主,挟周天子以令诸侯,开创了春秋时期霸主的先河。23.河朔三镇:唐朝后期出现在河北地区的卢龙、成德、魏博三个藩镇。河朔三镇的起初皆为安史降将,治下又是安史叛乱的根据地,民族成分也较为复杂,人多彪悍尚武,有一定胡化色彩。终唐朝后期,三镇节度使的任命朝廷基本不能干预,皆为家族相传或悍将夺位,然后奏报中央予以形式上的承认。三镇各拥强兵,自行署置官吏,赋税截留本镇不上贡,又互结婚姻以为声援,朝廷也是视同度外。由于这三镇都在唐朝的河北道,所以被称为河北三镇,又称河朔三镇。直到五代的后梁、后唐时,才比较彻底地解决了这些地区的割据问题。它对唐中后期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4.东南互保: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6月26日,英、美等帝国主义与清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6月26日由上海道余联元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都参加了“东南互保”。这一活动一定程度上使东南各省免于战火,但是阻碍了义和团运动向南方发展,并使帝国主义列强得以集中兵力在北方发动侵略战争。25.埃赫那吞改革:是古埃及新王国第18朝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后改名埃赫那吞)进行的一场宗教改革。他依靠中小奴隶主阶层,试图以太阳圆盘神阿吞神来取代对阿蒙神的崇拜,打击对自己统治不利的阿蒙祭司集团和大贵族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这次改革实际上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它沉重打击了阿蒙祭司集团和地方世袭贵族的势力,提高了自由民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改革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神教思想,但最终因反对派的强大而失败。26.班田制:646年正月,孝德天皇宣布大化改新诏书,正式宣布实行“班田收授法”即班田制。班田制仿照唐朝的均田制而制定,是律令制土地制度的根本法。班田制实行班田收授,首先须编定全国的户籍。班田的具体作法是:凡六岁以上公民,由政府班给口分田,男子二段,女子为男子的三分之二。官户奴婢与公民相同,家人、私奴婢则给公民的三分之一。有位、有职、有功者,按位的高低,功的大小,班给相应的位田、职分田、功田等。除口分田之外,还相应给以若干宅地和园田,为世业田,若绝户还公。班田每六年一次。所受之田不准买卖,若受田者死亡,由国家收回。27.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上的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的秘密革命组织。1847年6月在伦敦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主要领导人是马克思、恩格斯,他们为同盟制定了纲领——\n《共产党宣言》。其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建筑在阶级对立上的资产阶级社会,建立无阶级、无私有制的新社会。规定“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共同的战斗口号。同盟成员曾积极参加了1848-1849年欧洲革命。革命失败后,同盟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851年5月由于普鲁士政府的迫害,实际已停止活动。1852年11月,科隆审判案发生后,宣告解散。同盟广泛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团结和教育了各国革命工人,为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培养了骨干,它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型。28.《联合国家宣言》: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把世界4/5的人口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12月22日,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集会。美国倡议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签署一项宣言,并提出了宣言草案。1942年是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这一反法西斯《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赞同《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各签字国政府保证使用其全部的经济和军事资源对法西斯三国同盟成员国及仆从国家作战,保证不同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宣言的签订,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后形成,同时也为战后联合国组织的建立奠定初步基础。三.史料分析题。29.⑴、通过材料一可以看到人口压力在康乾盛世的起步阶段就已经隐然显现,到了乾隆中期,18世纪60年代以后负面作用日益严重。出现人口问题的原因是:①平定三藩之后到乾隆三十九年清水教起义,一百多年的和平时期保证了社会稳定;②这一个时期的国家统计效率提高;③国家传统的社会结构,文化特点起着重要的影响;④制度改革,摊丁入地,不再考虑隐瞒户口;⑤气候条件适宜,前面冰川期、后面灾害频发;⑥食物结构发生改变,传播新品种。⑵、根据当时情况可以有如下对策:①以鼓励垦荒为主,辅以兴修水利、轻徭薄赋、完善仓储赈济制度等,以达到最大限度增加土地资源,养活被现有耕地挤压出去的过剩人口的目的;②发展工商业、城镇服务型行业和农村手工业以及其他副业来吸纳过剩人口,这是摆脱了传统思路的以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人口压力的崭新对策;③还有海外移民和海外殖民的特殊途径。⑶、康雍乾时代国家为了缓和人口压力,最终采取了以垦荒为主的传统型对策。18世纪的人口政策不带有积极鼓励的色彩,而是实行简洁,通过政策、法律手段进行规定。政策手段,对于零星土地“概免升课”;法律手段上规定,过去开垦的土地隐匿下来,禁止各省清丈土地,不许举报隐匿。这策略不是积极的进取的,而是默许、消极的,但是非常有效、务实。其效果:国家财政并未随着土地的开垦而增加,而是将开垦利益让给被因人口压力排挤出来的移民。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只是量的积累,在质的方面、产品结构没有改变,发展没有潜力、后劲。30.⑴材料一所反映的事件是工业革命的扩展道路。一旦工业革命开始传播,某些因素就决定了传播的方式。自然资源、尤其是钢铁的充分供应和不受行会限制或封建义务妨碍的、自由的流动劳动人口,是非常重要的。比利时满足了这两方面的要求,因此,成为欧洲大陆上第一个有待工业化的国家。这一过程在1830年以前开始,进行得非常迅速。继比利时之后的是法国,不过,由于若干原因,其发展速度要快得多。法国的煤、铁资源的所在地相隔一定的距离,法国工业传统上专门生产极不适合机械化和大量生产的奢侈品。此外,劳动力供应受到限制,因为行会力量很强大,农民们又不愿意离开土地,尤其是在革命期间分配土地之后。不过,工业化确逐渐影响了法国,1870年以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最为迅速;\n德国的工业化方式截然不同于法国。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促成了这一惊人的进步。同时,阿尔萨斯-格林地区的获得,使德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增加了宝贵的铁储备物。德国还占有这样的优势:一开始就拥有比英国较陈旧的设备更有效的新式机械。而且,德国政府还通过建立运河网和铁路网、必要时提供关税保护和津贴以及制定能培养出一连串驯练有素的科学家和技师的有效的教育制度,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到1914年时,欧洲其他几个国家也已发展了巨大的工业,其中最重要的国家是俄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海外国家中,美国已以非凡的速度前进,而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美国,凭借前面提到的独特的有利条件,到20世纪初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到1914年,工业革命已从它在不列颠群岛的最早的中心地大大地向外传播。西班牙、葡萄牙未从工业革命受益的原因是:西班牙、葡萄牙还是封建势力比较强大的封建国家,对新兴的资本主义力量的阻碍较其他国家要大得多。西班牙、葡萄牙在早期的殖民掠夺中获得了大量资金,供王室挥霍,对于新兴的技术革命的需求很小。西班牙、葡萄牙属于传统的农业经济,新技术进步较快的领域都属于先进的工业领域,二者的差距较大。⑵一方面,《权利法案》 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此后,英国逐渐建立起立宪君主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实现国家政治统一,推翻封建制度,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建立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是实现工业革命所必须的社会政治条件。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出现腾飞,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新生的政治体系有了更稳固的经济基础。四.简答题31.西周的国家典制较之夏、商更加的成熟,同时又具有了与后世明显不同的特点。它的典制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论述。⑴、西周的分封制相当发达,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也是西周历史上的一个显著的特点。西周的分封制被称为“封建”,即分邦建国的意思。周灭商以后,为了有效的统治被征服的地区,大规模的分封诸侯,派遣王室子弟或其他贵族到各地去建立诸侯国,代表周天子对地方行使统治权,以此来拱卫王室。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缴纳贡物、发兵从征等义务,在自己的国内可以将土地分封给子弟亲属,后者称为卿大夫。分封在商时就已经出现,而周朝的分封更为彻底,它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的地位。另外,从加强中央控制能力和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两方面来看,西周分封制在历史上有着积极的意义。⑵、西周的井田制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井田制最初来源于氏族社会末期到国家产生之初的农村公社的土地制度。井田制度下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劳动者对私田只有占有权、使用权,私田和公田一样为国家所有。劳动者占有使用公田是以在公田上无偿劳动为条件的。概括地说,井田制的实质就是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由于生产力低下成员需要共耕公田,耕种私田时也要经常协作,产品也要互相调剂,这也就是井田制产生的历史背景。\n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家庭独立,社会分化进一步加强,井田制的消亡也就成为历史地必然。秦汉以下,许多政治家为了解决贫富悬殊带来的社会矛盾,往往乞灵于“复井田”,不少王朝的土地制度也的确受到了井田制的若干影响。然而,真正的井田制最终仍只是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⑶、宗法制是古代贵族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统辖管理的制度,从而也成为统治者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在商朝后期就已经存在,到西周变得更为典型和系统。宗法关系的基本内容,实质上是大宗或小宗依据自己的特殊身份,对不同范围内、包括直系与旁系亲属族人的统辖管理。从宏观上看,宗法制可以视为氏族制度在进入国家阶段以后的残余,经过加工改造之后,成为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工具。到春秋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复杂化,严格意义上的宗法制逐渐难以维持,至战国最终瓦瓦解。尽管宗法制度已经崩溃,但宗法观念对后世的思想影响是非常深远的。⑷、礼乐文化也是西周典制的重要内容。在西周,礼的范围包含很广,由社会风俗习惯直到国家关系、军队征伐典章制度等方面,其主要内容主要见于先秦典籍《仪礼》之中。礼的实施与乐密不可分,各种礼都有为之服务的乐。春秋中期以下,随着社会等级的变动,周代的礼乐文化秩序逐渐瓦解。但是经过儒家孔子的加工、标榜,很多具体内容在后世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都曲折的干预了后世的生活。总之,西周的许多制度是在继承夏、商制度因素的基础上,于西周初年基本形成或更加完备。它们到春秋时逐渐瓦解,至战国以后作为制度整体已经消亡。但是,这些典制的一些具体内容仍然长期在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作用。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西周的典章制度。这是本章内容的核心部分,基本上每年考研都会涉及到,尤其是在研究生出题形式改革之后。西周的制度还有其他内容,考生也应该注意到,比如国野制等。另外,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到制度本身的前后相继和变化以及对后世的影响。32.康熙帝的高明之处在于不满足于当时疆域的现状,此时的“中国”的概念突破了此前汉王朝疆域范围。康熙为了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⑴、平定三藩。康熙十二年康熙批准尚可喜撤藩,吴三桂遂起兵造反,尚之信、耿精忠先后响应,史称“三藩之乱”。康熙二十年清军进军云南,三藩彻底失败。有力的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提高了汉族官僚在清政权中的地位,提高了康熙的权威。⑵、化解明遗民的反满情绪,对遗民作统战工作。争取了新一代知识分子对清的认同,军事征服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战争之后采用政治手段来解决问题。⑶、统一台湾,开放海禁。康熙二十三年,施琅率军打败台湾水师,郑克爽请降,台湾复归大陆。开放六省海禁,开设江、浙、闽、粤四海关。康熙二十四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⑷、中俄签订《尼不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签订《尼不楚条约》,这是中俄两国第一个平等条约,维护了中俄边界一百多年的稳定。⑸、统一漠北,三次亲征朔漠。康熙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三次亲征,打败准格尔,康熙三十年主持多伦会盟,安定了众蒙古。33.在中世纪尤其是中世纪的西欧,罗马天主教是整个封建制度的巨大国际中心,它把四分五裂的西欧世界联合成一个庞大的政治体系,并给封建制度带上一个神圣的光环;它按照封建制度建立了自己的教阶制度和教皇国,不仅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主,还是政治和精神统治的核心,应该说在西欧封建社会占有万流归宗的特殊地位,对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关系和民众社会生活习俗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n道森曾说过“教会是用它自己精神传统统一了罗马文化的社会传统,因而在一个既需要社会领袖又需要宗教领袖的社会中,起着双重的作用。”基督教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立教阶制度,并给封建制度涂上一层神圣的灵光,把世俗的封建制度神圣化,教会即是封建主,又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作为封建主,教会占有尽三分之一的大地产,它和世俗的封建主一样,在其领地上组建庄园,剥削农民,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出卖各种“圣物”,搜刮民脂民膏。但作为古典文化的保有者和传播者,则起了非同一般的作用。蛮族只是用政治军事力量征服并统治罗马帝国,而教会却负责除此之外所有的诸如知识文化、道德权威、生产组织、社会秩序等方面。人们习惯把教皇而不是蛮族国王作为社会领袖。34.英国较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以下几条主要原因:⑴英国的封建势力相对软弱,它经历的时间较短,直至11、12世纪才最后确立。封建专制制度也相对软弱,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才确立专制制度。英国无常备军,无权力很集中的官僚机构。英国国王的权力比法国国王的权力差得多,特别是没有收税权。另外,英国中世纪史上曾发生过贵族混战,封建制削弱。这些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⑵资本主义很早渗入到农业中,特别是15世纪末开始的圈地运动,促进了近代英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圈地运动无情地破坏了传统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使生产者农民与生产资料土地分离,使英国农村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过渡到农业资本家对农业工人的剥削,土地与市场联系起来,直接被纳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英国农村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向导。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居于统治地位的贵族阶级一分为二,除旧贵族外,出现了新贵族。这些人地位是资产阶级的,又有贵族身份,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他们与工场主、商人等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志趣相投,在政治上结成联盟,一致反对封建王党。英国农民受到圈地运动的影响,陷入急剧的两级分化之中。贵族的分裂和农民的分化以及乡绅的崛起,瓦解了英国封建社会的根基,为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深厚的阶级基础。⑷革命前的英国尚未出现成熟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革命的思想动力主要来自清教。清教提倡个人独立判断,反对轻信盲从。清教徒们自认为是上帝的选民,“自觉负有作为一个历史上进步阶级来从事革命斗争的使命”,并决心为此而献身。革命前和革命中,清教是很重要的手段,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水平较低,还没有创立一个完备的资产阶级学说,只好举起宗教的旗帜,作为组织手段。另外,下层群众中也有强烈的宗教情绪。⑸英国特有的议会传统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前两任国王詹姆斯一世(1603-1625)和查理一世(1625-1649)不断加强专制统治,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日趋尖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的传统权力,以议会反对派的形式,展开了反封建王权的斗争。1628年他们提出“权利请愿书”,并要求在税收等问题上限制国王。1629年,查理一世下令解散议会,英国开始了长达11年无议会统治的时期。议会同国王的斗争,实质是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权的表现。\n历史学统考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D3B4B5C6D7B8C9B10A11A12B13A14D15D16A17C18C19C20D二.名词解释21.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因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大约公元前3300-前2200年,良渚文化的玉器制作在文明进程相同的原始文化中,表现出突出的特色。良渚文化的居民以农耕生产为主要营生手段,主要作物是水稻。它是长江下游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和东方早期文明的主要代表之一。22.三长制:北魏后期的基层政权组织。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时,各地宗族坞堡林立。北魏政府利用各地“宗主”\n督护地方,实行宗主督护之制。魏孝文帝元宏改革时,为加强中央政府对人民的实际控制,于太和十年建立三长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三长制的建立,打破了豪强荫庇户口的合法性。在实行的过程中,三长还是从大族豪强中产生,他们不仅本人可以享受免于征戍的特权,而且亲属中也有一至三人可以得到同样待遇。实行后,国家直接控制的自耕农民大量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相应增加,农民赋税负担也有所减轻。北魏后期社会经济明显的恢复和发展,与此有密切关系。北魏的三长制后来成为北齐、隋、唐时期乡里组织的基础。23.南、北面官制:辽朝为了对生产、生活方式各不相同的多民族实行有效的统治,经过长期的探索确立的官制。这种新体制是在辽世宗继位后形成的,中央行政机构分别隶属于南北二枢密院,称为“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用唐制,有三省六部之设,宰相有大丞相、同平章事、参知政事等;北面官采用契丹传统的部族官制度,有南北宰相府,南北大王府等机构。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南面治汉人州县。辽朝中央官之所以分为南北,这是因为契丹人拜日,东向而尚东,在捺钵朝廷中,皇帝的殿帐东向,上朝时文武官员在殿帐前面左右分列,左侧即北面官,右侧则是南面官。这种政治体制真正确立了皇帝的绝对权威,将契丹部族纳入封建政治体制当中。24.保路运动:清朝末年掀起的保路运动也称作“铁路风潮”,是广东、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人民反对清政府将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出卖给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首先起来反抗的是湖南人民。1911年长沙举行了万人群众集会。接着又举行了长沙至株洲的万余铁路工人的示威,并号召商人罢市,学生罢课,拒交租税以示抗议。在湖南人民的带动下,湖北、广东、四川的人民也都积极行动起来,保路运动很快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这次保路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统治,而且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为当时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因而它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25.《凡尔登条约》:公元843年由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的分割加洛林帝国的条约。这一条约是加洛林帝国瓦解的第一阶段,预示近代西欧国家的形成。840年路易死后,爆发了公开的战争。路易的第三子日耳曼人路易联合查理攻击长兄皇帝罗退尔一世。罗退尔在丰特努瓦败北求和。843年8月达成协议,罗退尔仍保持帝号,获得中法兰西亚,即包括今比利时、尼德兰、德国西部、法国东部、瑞士和意大利大部的一个狭长地带。日耳曼人路易获得东法兰西亚,即莱茵河以东的地区。查理获得西法兰西亚,即今法国的剩余部分。《凡尔登条约》奠定了日后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3个国家疆域的基础。26.克吕尼运动:10世纪末~11世纪天主教会内部的一次重大改革运动,因以法国克吕尼修道院为中心,故名。10至11世纪,罗马教廷势力衰微,教会私有化,教士堕落腐化。克吕尼修道院倡导改革,主张实行严格的禁欲主义,教士须过集体生活,教士不得婚娶,以防止教会财产私有化;禁止买卖圣职;要求独立,反对世俗统治者任命主教和修道院的叙任权等。该运动得到西欧各国修道院的响应并接受克吕尼修道院的领导。克吕尼运动得到罗马教廷的积极支持,教皇格利高利七世并亲自指导运动。该运动加强了教会,尤其是教皇的势力,从而引起神圣罗马帝国和教皇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主教叙任权之争。27.热月政变:罗伯斯庇尔用暴力镇压了左、右两派之后,表面上消除了危机,实际上彻底动摇了它的统治基础。牧月法令更弄得人人自危,加速了各种反对派的联合,丹东派、埃贝尔派的残余以及国民公会中的沼泽派迅速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反对罗伯斯庇尔的联盟,即以后人们所说的“热月党人”。1794年7月27日共和二年热月,雅各宾派专政被推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热月政变”。2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当英法苏军事谈判看来无成功希望而德国又竭力靠拢时,苏联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1939年8月与德国签订了为期十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条约杜绝了英法德结成反苏阵线的任何可能,使苏联不致首先与德单独作战,并赢得了一段喘息时间,以加强战备。但条约的签订也使德国得以按既定计划发动对波兰的进攻,并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根据秘密议定书,苏联同纳粹德国划分了势力范围,宰割弱小国家,这玷污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尤其错误和可耻的。三.史料分析题\n29.⑴、此是台湾人民反对割让台湾的檄文。它的背景是A、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1894年清政府派兵助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日本决定利用这一事件进攻中国。7月25日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爆发丰岛海战。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因战争爆发于旧历甲午年,史称甲午战争。B、接着又爆发了黄岛海战、刘公岛海战,由于李鸿章坚持避战自守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灭。C、1895年3月又连丢牛庄、营口等地,辽东半岛陷落。D、联系当时国内外形势,当时清已深陷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当时正是内忧外患之时。1895年4月17日出使日本的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及所属诸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马关条约》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步伐大大加快,他们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签订后,全国哗然,拒和废约的呼声震动全国。特别是台湾人民闻听割台的消息后,声称“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拱手而让台”。⑵、檄文中表达了台湾人民反对割地投降的决心。中国强烈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反对外来侵略。是我所赞同,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但是檄文中将战败各地的责任完全归结到李鸿章等人的身上,则是有失偏颇。李鸿章等人虽有避战自保、签订卖国条约等罪责,但也要看到这是整个国内外形势使然,而非其本人所能决定,这样正是代表了当世人的历史局限性。此说并非也无意为其开脱罪责,只是不能太过强调个人对历史的决定作用。30.⑴材料中的“第一次革命高潮”是指1917年的二月革命。后来完成的“新高潮”是指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相同点:都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列宁领导下的人民运动,二月革命的胜利为十月革命奠定了基础。不同点: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则是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的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反动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影响不同: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其意义和影响远远大于二月革命。⑵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方式有两种方式:和平夺取政权或暴力革命夺取政权。最终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⑶颁布《土地法令》,法令规定,立刻无偿地没收地主土地,永远废除土地私有权,一切土地都是全民的财产。法令满足了农民的平分土地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宣布土地按劳动定额或消费定额分给劳动者使用。广大人民特别是士兵和农民热烈拥护决心立即结束战争和实行平分土地的苏维埃。四.简答题31.隋唐帝国的诞生,在中国历史上是大一统的重建和历史有序化进程的重现,这一时期在整个东亚历史上被称为动荡时代。⑴、隋文帝时期,高丽联合靺鞨进攻辽西,在隋军的攻势下遣使谢罪,罢兵修好。⑵、隋炀帝三征高丽,目标攻打辽东城,不仅无功而返,成为引发隋末农民战争的导火线。⑶\n、唐朝代隋而立,高丽与唐修好,唐鉴于隋亡教训,国内战争还在继续,突厥势力依然构成威胁,唐高祖表面同时册封高丽、百济和新罗王。⑷、百济与高丽结盟,囚禁唐朝使臣。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亲征高丽,局部上收复辽东,并未达到臣服高丽的目标。⑸、高宗前期,保持对朝鲜半岛的进攻态势,于显庆五年讨平百济,日本出兵助百济战败。乘高丽内讧668年攻陷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由于高丽遗民的顽强反抗,以及对外政策的中心由东而西,逐渐从朝鲜半岛撤退,都护府撤回辽东。⑹、武则天执政时期,实行息兵政策,对朝鲜半岛基本采取修好态度,两国关系有了很大发挥展,进入实质性的政治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的轨道。朝鲜半岛新罗与唐的友好关系一直维持到唐末是古代国家关系中友好邻邦的典范。⑺、从600年开始,日本重开遣隋使,中日两国恢复了中断地交往。贞观四年日本第一次遣唐使派遣。向唐朝学习律令制度,佛教(鉴真东渡)、汉字、儒家经典在这一时期传入日本。总之,可以说强大的隋唐帝国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之间互相促进、吸收,最总达到共同的发展的目标,这个过程中隋唐帝国占据了主导地位。3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并取得胜利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在1931年《八一宣言》第一次完整提出这一策略,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定宣言提出的策略路线。1937年9月22日,蒋介石发表关于国共合作的谈话,公开表示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和两党合作,标志着以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为制定政策的依据也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意识觉醒的结果。日本帝国主义露骨的野心和咄咄逼人的侵略气焰,表明中日民族间的矛盾已经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举国上下的抗日洪流,迫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先安内”,必须实行联共抗日政策。⑵、中共发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一定的国际背景。在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指示和帮助下起草《八一宣言》;华北危机使英美帝国主义感到震惊,损害了他们在华北的利益,反对日本独霸中国。对日态度变得强硬,从经济上支持援助蒋介石。⑶、民族危机的加深引起了中国各阶级以及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国民党内部有部分人也有倾向抗日的爱国要求,蒋介石在英美的拉拢下,反日态度逐渐坚决;共产党从福建事件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训,认识到关门主义的严重危害。这些都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现实依据。33.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奴隶制又有了新的发展。战争使大批战俘成为奴隶,奴隶数量大增,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手工业之中,带动了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奴隶制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奴隶主不断兼并土地,形成了奴隶制大农庄,从而动摇了城邦赖以生存的基础――小土地所有制经济,进而导致了城邦危机。与土地和财富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同时出现的是,小所有者土地和手工业者处境的艰难,小农失去土地后,或者沦为城市游民,或受雇于大土地所有者,或到外邦充当雇佣兵。这样,除奴隶主和奴隶的尖锐矛盾外,自由民内部贫与富的矛盾也尖锐起来。公元前4世纪,希腊各邦不仅奴隶大批逃往山林地带聚众起事,而且贫民反对富人的斗争也风起云涌,公元前399年斯巴达发生了基那敦组织起义的密谋;公元前370年阿哥斯发生了“棍棒党”起义。这表明,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危机已随奴隶制的发展而到来了。随着自由民的不断分化,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土地和公民权,作为城邦军事军事支柱的公民兵制走向解体。丧失土地和公民权的人或企图联合奴隶起事,直接威胁城邦生存,或变为雇佣兵,成为企图实行独裁统治的野心家的工具,城邦制度受到严重打击。更严重的是,城邦之间的争霸和混战,加速了城邦制度的灭亡。总之,无论是民主政治抑或寡头政治都已经不再适应当时的经济基础,因而陷入了严重的危机而日趋衰落。\n34.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对亚洲的不断侵略,亚洲诸国的封建经济的逐渐解体,社会基本矛盾和与西方殖民者的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中期形成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其主要内容包括:印度土兵反英大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和中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等。这次运动高潮的主力军是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在印度部分封建王公也参加了反英起义。由于亚洲国家经济、政治的落后,这次运动未有先进阶级思想领导,而以宗教作为组织和动员群众的手段。⑴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时期的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与瓜分世界殖民地的争斗,使亚洲诸国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进程深化,同时亚洲各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出现了早期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时期亚洲诸国爆发了第二次民族运动高潮,其主要内容包括:1876年以来的奥斯曼青年党人的改革与立宪运动、1885年印度国民大会的成立、中国的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等。这第二次民族运动高潮发展的水平较之第一次已有所提高,它包含了下层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起义和早期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但前后两者尚未结合,也就是说,代表先进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尚未领导下层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⑵20世纪初,亚洲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初步发展,本民族的资产阶级基本形成,由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矛盾更趋激化,终于爆发了以“亚洲觉醒”为代表的亚洲近代第三次民族运动高潮,其主要内容包括:1905年伊朗革命、印度反英民族运动高潮、青年土耳其党人革命、中国辛亥革命等。这第三次运动高潮较之第二次又有所发展,下层人民群众的基本斗争与上层资产阶级运动开始结合,运动的总体由过去的“自发”开始走向现在的“自觉”,新兴资产阶级以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相号召,运动发展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⑶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在“东方屈服于西方”的大环境下,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近代亚洲三次高涨的民族运动都失败了。然而,这是被压迫民族前进中的失败。至20世纪后半期,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运动均获得了胜利。\n历史学统考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D3C4B5A6A7A8D9A10C11A12C13C14B15C16C17D18B19B20A二.名词解释21.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是四川境内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南兴镇。其年代上限距今5000年,下限约2800年,延续时间达2000年之久。遗址最早在1929年就曾发现大批精美玉石器,在1986年发掘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了1000多件美妙绝伦的珍贵文物,引起了世界轰动,是我国“七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三星堆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三星堆文化共分四个大的文化期,说明了古蜀文化在距今3000多年至4000多年前曾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22.政事堂:唐代宰相的议事处。政事堂会议是常设的、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唐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左右仆射)共行宰相之职,在此共同参议国政。其后,由皇帝指定入政事堂议事,并以本官加带“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后逐渐统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亦为宰相。弘道元年十二月,中宗即位,裴炎由侍中迁中书令,遂奏请移政事堂于中书省,表明中枢决策重心已由门下省转至中书省。玄宗开元十一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同时,又创置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于政事堂正厅之后,分理众务。在政事堂(中书门下)办公的数位宰相中,设秉笔宰相一名,谓之“执政笔”,在处理中书门下日常事务方面具有相当的职权。23.\n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清代满族一种军事、社会组织形式。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过程中,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在原有牛录组织的基础上,初创黄、红、蓝、白四旗。四十三年,又增添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旗,合为八旗。每旗下辖甲喇,每甲喇下辖五牛录,每牛录初为三百人。凡八旗成员分别隶属于各牛录之下,平时从事生产,战时负戈从征。出征时,军械粮草自备。皇太极时,新降附的蒙古人和汉人增多,分别编入“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入关后,于摄政王多尔衮死后,世祖福临收掌起所领之正白旗,于是称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为“上三旗”,余称“下五旗”。从清初起,满族统治者以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北京附近,俗称“京旗”或“京旅”,而将期于部分分别派到全国各地若干重要城市和据点驻防,利用八旗兵丁加强对本民族和各族人民的控制。作为军事组织,八旗兵和绿营兵共同构成清统治全国强有力的工具;作为行政机构,在东北地区,八旗各级署衙与州县地方官并存,直至清末。清亡,八旗制度虽之全部瓦解。24.《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施行。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规定设立人民法庭。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又颁布了补充条例。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挖掉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基础,巩固了根据地;农民分到了土地,为了保护自己的革命果实,组织人民武装,建立人民政权,并积极参加人民解放军;农民的革命热情被激发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5.《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原刻于一石柱上,故又称石柱法典,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法典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保护私有制。26.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选执政官,并被授予制定宪法的全权,开始在经济和社会各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实施“解负令”,取消债务。(2)废除世袭贵族的垄断,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等级。(3)改革政治机构。恢复和提高几乎已经丧失作用的公民大会的权力,同时在贵族会议以外设立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准许每个公民就自身利益攸关的问题向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提出申诉。(4)制定新法典,取代旧的严酷法典,同时,奖励公民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禁止输出谷物,改革度量衡,铸造雅典新币,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得以保证。27.三皇同盟:孤立法国是俾斯麦时代德国外交的基本路线,他力图拼凑一个反法阵线。为此,他首先拉拢俄国,以防法俄接近。1872年9月,德、俄、奥三国皇帝及外长会晤于柏林,1873年10月形成了“三帝同盟”(亦称“三皇同盟”)。同盟盟约规定:当遇到来自其它国家进攻的时候,“他们之间应立即进行商谈,以便议定他们所应取的共同的行动方针”;“如果由于本项协议而有采取军事行动的必要,三国皇帝陛下应缔结特殊协约予以规定。”条约内容比较含糊,不很具体。主要由于三国之间仍矛盾重重,俄奥在巴尔干地区存在尖锐的利益冲突,俄德在对法政策上也有严重分歧。该同盟实际不是一个真正的军事同盟,俄、德、奥之间矛盾重重,只是由于需要利用对方,才暂时结盟。28.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拥有115个成员国的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联合国中三分之二的会员是该组织的成员国,全球人口的55%也生活在不结盟运动国家。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n“不结盟”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尼赫鲁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之后在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愿意卷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万隆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三.史料分析题29.1、⑴、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宛平县卢沟桥制造的军事冲突。又称“卢沟桥事变”。日军挑起事端、进而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中国军队在平津地区奋起抗击日军侵略的作战,称为卢沟桥抗战。日军拉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而中国人民进行的八年抗日战争从此开始。卢沟桥事变一起,全国震惊,各大城市相继成立了抗日后援会,要求国民政府表示强硬立场。8日,中共发表此通电。一个抗日救亡的高潮在全国掀起。⑵、事变后初期,国民政府极力想把七七事变作为局部事件来处理,并且答应了日军提出的取缔排日言论、排日团体和民众抗日运动、中国军队撤出北平等七项要求;在和平无望和舆论压力下,开始显示强硬立场。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指出,中国如再退让“北平就要变成第二个沈阳!”宣告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同时提出了解决事变的几个原则:不能分割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容不合法的改变,宋哲元不能任意撤换,第二十九军在所驻地区不受约束。30.⑴孤立主义盛行,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实行中立政策。原因是:①民众认为经济危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美国过多的卷入欧洲事务,在法西斯扩张的时候,虽然有些人看到了法西斯的危险性,但大多数民众认为,法西斯不会危及到它们的安全和利益,因此要求中立,孤立主义盛行;②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安全的“世外桃源”,反对因过问英法与德意日的争夺而卷入战争。③虽然实行了罗斯福新政,但是由于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危害还没有真正恢复,政府专注于克服危机而无暇他顾。⑵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偷袭珍珠港,激发了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反法西斯的热情,孤立主义在美国一夜之间销声匿迹。第二天,美英对日宣战放弃中立,援助英国,反对纳粹。根本目的:维护美国国家安全,抵抗法西斯的侵略。⑶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使全世界遭到法西斯更严重的侵略威胁。美国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放弃中立政策,增加对西欧的援助,成为二战的战略物资提供者。美国调整对外政策,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四.简答题31.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主要盛行于秦汉时期。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具有边防重镇的作用。春秋后期,县制开始逐渐推行于内地。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并转变为作为地方政权而实行官僚制度的县制。郡的设置要较县为晚。秦国最早设郡,而后,晋、赵、吴相继设置了郡。这一时期的郡地位比县为低,但县与郡之间并无相统属的关系。到了战国时期,曾出现过一些有名的郡,而且随着边防设郡之地逐渐繁盛,内地的县逐渐增多,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于是就形成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管理体系。至战国末年,各国郡县的设立已很普遍。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于全国,汉继秦制,比秦更为严整。汉时不断增立新郡,东汉顺帝时全国共有105郡国。国指诸侯王国,武帝以后,国的地位相当于郡。县之下置有乡、亭、里。秦称郡之长官为守\n。汉景帝时改名太守,西汉时郡的军事平时似主要由郡尉主管。由于郡守要兼领武事,郡之长官,除太守外,秦置监、尉。西汉置尉而不置监。景帝时改尉为都尉。都尉和太守的治所可分设于两地。都尉也设府置官属,在郡中和太守并重,有时可代太守行事。县之长官为令、长。令、长之下设丞一名。又设尉,专管武事。汉代的太守、令、丞、尉皆由中央任免。郡县制确立后,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以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秦汉之制,郡守于每年秋冬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即在这时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和考课相辅而行的是监察制。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也各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由于自上而下的层层督课,使得中央政令能较为顺利地贯彻到最基层,保证了政令的划一性。秦汉的郡县制代替了周的分封制,为后来2000年的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东汉末年,原监察区性质的州转变为郡以上的行政区,地方行政制度始成州郡县三级。隋开皇三年,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至元,郡名完全废弃。32.A、首先鸦片战争爆发有它的必然性:⑴、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远远落后于英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列强;①英国:是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殖民帝国,国力强盛。(它掌握了全球海上霸权,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海军和陆军,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②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贫穷落后。(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军备废弛,国力衰微;封闭保守,愚昧自大。)⑵、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刚刚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他们急需抢占中国广阔的领土、丰富的原料和商品市场B、其次两次鸦片战争比较:⑴、相同点:①主要发动者都有英国;②发生的根本原因相同,都是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第一次,是英国迫切需要对外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第二次是英、法、美等国,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并使之合法化。③性质相同,两次鸦片战争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都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英、法、美等国是侵略者,是非正义的。④侵略者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要抢夺中国的领土、市场,掠夺中国的原料、财富;⑤手段相同,都是用武力侵略;⑥对中国造成了一些相同的危害:失地、赔款、丧失主权,使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⑵、不同点①背景不同:第二次是在欧美列强普遍完成了工业革命之后,并是在中国内战(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发动的;侵略国有所不同;规模不同:第二次更多国家参与,时间更长,侵略范围更广(不限于沿海);危害不同:第二次鸦片战争危害更大,它使中国丧失了一百万平方千米土地,圆明园被抢、被毁,列强的侵略势力进入内地。C、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原因与教训⑴、原因:清朝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愚昧;清政府动摇不定、指挥失当;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战。⑵、结论(教训):落后就要挨打D、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之所以说是继续,是因为:⑴、根本原因和目的一脉相承;⑵、战争性质一脉相承;⑶、战争影响一脉相承之所以说是扩大是因为:⑴、侵略国增多;⑵、侵略区域扩大(深入内地和统治中心);⑶、不平等条约增多;⑷、开放口岸和割地增多;⑸、主权遭破坏更多⑹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总之,\n正义之师折旗受辱,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造成的,尤其是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经济和军事落后,经不起洋枪洋炮的打击,亦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落后的、腐朽的封建制度,铸成民族的奇耻大辱。33.(1)原因罗马共和国成立后,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更加尖锐:政治上,贵族牢牢把持着国家大权,而平民则被完全排斥在政权之外;经济上,贵族不仅占有大量土地,而且享有公有地的分配和使用的权利,平民不仅不能参加公有地的分配和使用,而且由于共和初年频繁战争导致破产、失地,有的沦为债务奴隶,有的被卖往国外;在社会、法律地位上,贵族靠自己的特殊地位和特殊权力,肆意解释法律加害平民,贵族与平民之间有严格的界限,平民不能与贵族通婚,为了改变这种地位和处境,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2)过程相传,公元前494年,在平民的斗争下,平民获得推选保民官的权利。平民保民官的职责是保护平民不受贵族高级官吏的横暴欺压,如贵族通过违反平民利益的法令,保民官可以否决,其人身不可侵犯。公元前451-450年,在平民的要求下,贵族被迫同意制定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这部法典就其阶级实质来说,是保护贵族奴隶主利益的,但由于法律编制成明确的条文,且量刑定罪须以条文为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公元前445年,平民又得到了与贵族通婚的权利。公元前367年通过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提出了三项法案:(1)平民所负的债务一律停止付息,已付的利息作为偿还本金计算,尚未偿清部分分三年还清。(2)占有公有地的最高限额定为500犹格(1犹格约合1/4公顷)。(3)取消军事保民官,规定在两名执政官中,一名应由平民担任。它的通过,暂时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公元前326年通过波提利阿法案。取消了债务奴隶制,从此,平民免除了沦为债务奴隶的威胁。公元前通过287年霍腾西阿法案。规定平民会议的决议对全体公民具有法律效力。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至此结束。(3)平民与贵族斗争的意义扩大了共和国统治的社会基础,打破了氏族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新贵族出现,氏族贵族与旧的平民概念消失,氏族制度的残余被彻底清除;奴隶制城邦共和制的国家机构和制度逐渐完善,更加适应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需要。34.原因:⑴相同点:都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所导致;都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出现了军事对峙集团,妄图重新分割世界获取各自的霸权;它们都是民族主义恶性发展的结果。⑵不同点:二战不同于一战的原因有:经济危机使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法西斯国家不断挑起局部战争,最终爆发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性质: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二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影响:⑴相同点:都使全世界陷入战争之中,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都使世界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都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战后都建立了国际关系的新格局。⑵\n不同点:欧洲的衰弱:一战打垮了俄、德、奥、土四大帝国,二战打倒了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美国的不断崛起:一战后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战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一战打出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二战打出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一战促使殖民主义开始瓦解,二战促使殖民主义逐步瓦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