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00 KB
  • 2022-08-31 发布

历史学科高考三轮复习时间表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学科高考三轮复习时间表  一、一轮复习:  复习目标: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一轮复习应全面扎实、问题中心;立足基础,着眼能力;立足“纲标”,活用教材;突出重点,强化主干。建立全面、扎实、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轮复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记准、记全、记牢的基本要求,达到对基本能力的史论结合、活用知识、以史为鉴的基本要求。  时间:一轮复习原则上在2010年2月底基本结束。  复习中的注意事项:  1.准确定位。整体定位应适度,第—轮复习是建立基于考纲和课标的整体搬家式的通史复习架构,保证原有教材的完整性,根据课标和考纲进行全面复习、扎扎实实、逐专题逐课地复习;知识求面、求广暂不求深;求基础暂不求知识的纵横联系和综合;线索求大暂不求细;同时注重学生识记、理解、分析、归纳、综合等基本能力的培养。对历史知识点定位,应注意以下“四度”:第一、广度。从前言到大事年表,从材料到图表,从注解到习题,都要引导学生注意。同时要处理好全面讲述与重点讲述的关系。第二、深度。也就是要对教材内容作深层次的挖掘,发掘教材稳性内容,要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要有一定的难度要求。第三、适度。复习要围绕教学大纲、考纲和学生实际来进行,不要因追求难度而超纲,也不要因急于求成而提出过高要求,不可搞无限度的强化训练。第四、跨度。复习内容不要孤立,适当的联系、对比及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合理使用教材,注意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整教材”。现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共有四种版本,“以一本教材”命题已成为历史,课程改革推动着高考命题必须超越教材命题。超越教材命题,昭示着任何一本教材都无法成为复习的固定蓝本,应注意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考纲》来解读所学版本教材。\n  3.对知识的落实上,忌浮于表面,应细节落实。最基础的东西最有生命力,最基础的东西最具有迁移力,故对所学知识一定要落实。可通过对教材中的考点内容理解、准确记忆去落实;通过迁移去落实,借助图片资料、文献资料去深化;通过训练去落实,围绕着考点内容,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解答,从而检验学习效果;通过联系去落实,把散见于历史课本各章节中同类型、同性质、同特征、相关联的考点内容予以纵横联系,减少了相互混淆,加深了理解记忆。  4.注意克服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掌握不准确:不能准确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适用范围和条件,导致不能根据具体问题准确选择、运用知识;知识掌握存在系统性缺陷:知识残缺、散乱,学科内的知识不能系统化,只答一点不及其他。  学科学习小窍门:  1.科学运用教材。一是以课标、考纲为基准,掌握教材。凡是课标、考纲中没有的,包括整节课的内容,阅读即可;二是以所用版本教材为主,根据课标、考纲适当补充相关知识,以全求面、准确理解课标内容。三是对教材部分内容应灵活处理,对教材中的导读与导言,应掌握其线索,对每册导读,宏观上掌握,理解每个模块的发展线索、基本内容;对单元导读,宏观上了解单元主题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规律;对课文内容,“导言”,掌握本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和地位。对“正文”,课标中有的,要重点掌握;课标中没有的,要以材料题的形式处理,对具体史实不做记忆要求。“实物图片”,一要印证教材中的文字表述,补充历史内容;二要从中得出相关历史信息,看其历史影响,进而提升能力。“楷体字(即小字)”,一类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要掌握;一类是对正文内容的解释,不做要求。““思考题目”,必须做,以加深对教材正文内容的理解于掌握。“课后内容”,“知识链接”不做掌握要求,“解析与探究”“阅读与思考”要与课文中的材料同等对待。  2.记好三类笔记。一是课堂笔记,除了按老师对每节内容的梳理,做好“知识清单”外,还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做适当的拓展;二是专题笔记,以“小专题”形式出现,要学生每一节课后作一反思,确定一两个主题内容,联系学过的知识,将其整理在一起,组成一个粗线条的“知识链接”;三是典型题笔记,主要收录两类题目历年高考的典型试题与错题。  3.采用多种记忆方法,可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效率。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n  (1)字头法。就是记住知识点的第一个字然后联想全部的方法。比如用“永通邗江”记隋大运河自北而南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用“南汉九头镇,烟台淡营琼”,记1858年《天津条约》开辟的十个通商口岸:南京、汉口、九江、汕头、镇江、烟台、台南、淡水、营口、琼州。  (2)口诀法。就是将有关内容编成易记易诵的口诀来记忆。比如记战国七雄及其地理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记中英《南京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广厦福宁上,五口先通商”。  (3)数字记忆法。以数字为线索来识记历史知识,既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又可用数字的规律性。如以下用一、二、三巧记两例:  如中央集权制度:  一条主线集权,地方权力集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  两对基本矛盾与两种趋势: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  三个方面,皇帝、中央、地方。  再如英国立宪君主制的形成:  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即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完善);  二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4)浓缩记忆法。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要点加以识记。如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能可简记为“中草门审尚执行”,"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代表三省职能分工。再如简记三个条约:《南京条约》简记:“割岛、赔款、开埠、协定关税”。巧记:“五亿(议)港元”。“五”指开广厦福宁上五处口岸;“亿(议)”协议关税;“港”指割香港岛;“元”指赔款2100万银元。\n二、二轮复习:  复习目标:整合教材、提升能力。依据国家《考试大纲》和省《考试说明》,以文明史线索,进行知识的归类、整合,对所学模块进行整合。第二轮复习谓之“专题复习”,是提高整个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工程”,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和认识的深化,都将在这一轮中得到强化。以提高的应试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巩固一轮复习成果,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和系统化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间时间:2010年3月初到4月底。  复习中的注意事项    1.注意整合教材与落实知识的关系。第二轮复习要是“基于考纲,重整教材”,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进一步打通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将散见于必修教材各专题、各课中的同一朝代或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相关内容给予纵横联系,形成前后贯通、全面系统的知识专题。通过第二轮复习,引导学生借助比较、组合、删减、抽象等思维过程,获得一个更核心更简单的规律性知识框架,将学科知识变成学习者的知识。而“综合考试科目的推出是为了适应拓宽基础和通才教育的需要,并不意味着学科教育的削弱变形,相反,它强化了学科教育的基础性和科学性。”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能力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必须狠抓基础,落实课本知识。第二轮复习既要打通学科内部的联系,也要提高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  2.专题宜粗不宜细,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史实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题系中,形成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有条理的知识网络。专题宜小不宜大,重视史实的梳理、归纳、提高。以具体知识的认识为主,主要侧重于对纵向跨度大内容的复习,多强调宽度,少强调深度。  3.注意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通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较突出地体现了三种史学观念——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对这三种史观的把握,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备考新课程高考的基础”。\n  (1)唯物史观。建国后的中学历史教学体系是依照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建立起来的,当代以罗荣渠为代表的现代化史观备受瞩目,应关注以下几个现代化史观的观点。现代化是指18世纪后半期西方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一个世界性的全球发展阶段进程。从广义来看,我们可以把现代化理解为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力发展引起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进而引发了全球政治、文化、思想、社会组织、社会行为等系列领域的深刻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核心的,但同一性质和水平的生产力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相适应;非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起着巨大作用,亲缘关系、宗教观念、政治权力等非经济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时是非常致命的。  (2)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历史研究中可以独立说明问题的基本范畴或单位是文明,有多样的分类方法。例如,根据文明形态,可以分为采集文明、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等;根据地域特点,可以分为古代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等;根据宗教特点,可以分为中世纪的西方基督教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中国儒家文明等。文明史观认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样重要,强调历史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历史的影响,强调多学科的综合。  (3)全球史观:强调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全球史观以“社会空间”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如果说唯物史观以生产力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文明史观以文明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那么全球史观是以“社会空间”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所谓的“社会空间”,是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圈。这种生活圈可大可小,但当中的内容却直接影响到人类的每一个体。  学科学习小窍门  1.从线索的内容联系来看,有纵向线索和横向线索之分。线索化首先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使知识更系统,更具条理和科学。纵向线索容易削弱知识的横向联系,因此,还要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通过纵横串联,就可以理清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点的座标体系,使学生形成一个“竖成线、横成片”的立体知识网,便于把知识学活。如在横向结构]结构上,可分\n  物质文明,人类社会在经济生活领域里的文明。从传统农业到工业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知识经济,包括物质生产、生活、流通、交通。  精神文明,人类社会在思想领域里的演进。从迷信、愚昧到科学化、理性化,包括科技、思想学术、文学艺术、宗教。  政治文明,人类社会在政治生活领域里的文明,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包括政治观念、制度、组织、行为。  在纵向结构上,可分  农耕文明,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工业文明,包括手工工场时期、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2.把握主干,以大化小。主干知识是某一版块知识的主体、核心内容。把握主干知识就是把握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东西。注意把握好主干专题的跨度与深度。跨度侧重于史实,深度侧重于对史实深层次剖析;跨度在于认识现象,深度在于挖掘本质;跨度重在叙述过程,深度着重探索规律。专题复习一定要围绕主干知识来进行。可以将主干知识分解成几个大专题,再细化成几个小专题。如“中国传统文化”为例,要打破课本的章节顺序重新整理知识,形成“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知识体系。    3.重组知识构专题求“融”。专题教学注重专题的特点,并能重构专题,是高考复习的有效策略。在重构专题中利用知识结构图可一目了然展示了专题的发展脉络、知识要点,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分散的知识体系化,从微观处设计,于宏观处收效。下面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为初始点,发展的的三种类型知识结构图:  (1)知识点与知识点:整合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n  此类专题必修部分可以先按课标标准中的25个专题进行整合设计知识结构图,与按各版本知识进行整合的相比较,在设计过程中可收意外之效。  (2)专题与专题:纵向延伸――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此类知识结构图适用于高一、高二模块复习与高三复习之用,综合性、规律性较强,但设计较难。这种图表模式也适用于某一特定的主题,运用此可将知识重组,在复习中可动态运用。  (3)模块与模块:综合探究――政治制度的演变与经济、思想的联系\n  此类专题知识结构图适用于高三最后复习阶段,从某一角度来整合三个模块内容,看此图常有“一览众山小”之感觉,综合性更强。  三种知识结构图主要是从不同角度层次对专题知识进行的整合。在具体操作上需注意给一个知识生成过程,再设计各种以课、单元为单位的图表,再循序渐进。注意给一个感悟体验过程,知识图表的设计永远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但在这个设计过程,正是学生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三、三轮复习:  复习目标:增强应考能力。回扣教材,巩固基础,消灭知识盲点;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模拟训练,升华提高。回归课本、梳理考点,掌握每个考点的内容、要点、层次,切实做到准确、全面、深刻,要建立“回归基础”笔记本,再造知识网络,特别要结合重点内容、主干知识的应用,强化对重点内容、主干知识的掌握;要看考过的试卷,重新思考练过的典型题目。  时间:2010年5月底至高考  复习中的注意事项     二轮复习中应注意克服复习“不到位”的现象:自暴自弃与盲目乐观的意识与行为;焦虑紧张与悠闲学习的意识与行为;心浮气躁与似是而非的意识与行为;自以为是与无所适从的意识与行为。\n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返璞归真”,准确完整、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运用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以及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重视理解,融会贯通,明晰题干与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重视主干知识,掌握历史发展的脉搏。从内涵、外延等方面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对历史概念、历史结论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重视查漏补缺,注意知识盲点和盲区,准确记忆、灵活运用课本中的每个历史概念和历史史实,不留漏洞。在最后一个月,要迅速回归课本,恢复记忆曾经记住而现在有所遗忘的知识,弥补记忆漏洞,解决尚未记忆的死角,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记忆。  2.关注社会现实和近年来史学研究新成果,聚焦社会热点。  (1)关注周年热点、学术热点  一些周年热点应引起高度关注,     命题专家多是学术界的名流学者,他们往往把史学界最新的观念和最新的成果渗透在命题中。这几年命题思路渐次明晰,以文明史范式指导“文综”历史试题的设计和命制成为最佳选择。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以及人类所创造的重要的文明成果,已成为历史学科考查的重点。  (2)关注社会热点、现实热点  社会现实和社会热点问题是近年来高考题的主要依托,适当关注与教材主干知识联系密切的热点,进行“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和“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这类热点问题的特点,从空间看,国家、区域或全球的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从时间看,在较长时间内发生重大影响;从结构看,问题的存在与反思对策。应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反思。  2010年应特别注意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有关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问题,如金融危机、等。命题的题眼要注意: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科学素养、国际意识、责任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文化多元化问题、一体化问题、科技教育问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在复习时应注意将这些问题与教材知识的有机整合,以主干知识为枢纽,以线索为网络,形成独特的知识框架。\n  同时应注意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不是很牵强地将现实材料与过去历史扭在一起,而是通过设置一些与时代热点密切相关的情景材料来考查历史的反映。历史高考热点的出发点是为当今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侧重于用历史材料、历史现象来佐证、反映现实问题,实际上是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3)加强政史地三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  对历史现象、概念要善于从政治、地理等多角度去思考分析,促进学科之间的自然渗透与融合。如环境、人口、资源与经济发展,和谐世界与国际关系民主化,文明的融合与冲突,新型工业化与经济现代化,民族主义与全球化浪潮,中共十七大等。  学科学习小窍门  1.以纲扣本,把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试的内容在教材上找出来,仔细地看一遍,发现知识漏缺,加强对漏缺知识的记忆和消化。把握《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所传递的有效信息,落实相关的知识。落实具体知识时,应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中的知识范围为广度,以《课程标准》为深度来掌握知识,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在《考试大纲》中所列的知识范围为:(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宗法制  分封制  依《课程标准》应掌握的深度为: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两者结合逐一落实知识点,并在基础上形成单元知识结构,进而形成模块结构。  2.重视模拟训练,矫正错题,提高应试素质。  经过高三年级一年的训练,积累了大量的错题,错题对考生来讲就是财富,就是分数的“增长点”。先将所有的历史练习整理、归类、排序,并且,逐一将错题的原因找出,有的放矢,该背的背,该归纳的归纳,该请教的请教,这对提高正答率是会有一定好处的。对高考中试题历史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解法应注意以下三点:\n  (1)遵循三个步骤:一是读懂材料,理清材料中所的信息,二是判断提到的提法、观点正确与否,三是根据题目的要求按前面讲述的步骤去做。  (2)关注三个失分点:一是不注意每问分数。解题需注意的看分作答,分值决定答案要点,分多多答,分少少答;二是字迹潦草。应注意字迹,最好要写的工整,让人能看清,对主观题高考是人工阅卷,是讲究速度的;三是答案集中在同一层次、同一层面、同一角度,实际试题答案往往是按不同层面做答的,由采点给分转变为分层给分,是高考的发展方向。  (3)落实四个环节:一是读懂,读出材料的出处、解材料的含义、材料的主题;二是审准,审清问题,明确题目问的是什么,每题有几个小问题,需要用哪些知识来回答;审清分数,每题的分值,分值对答题的详略有一定的暗示作用,一般说来,分值小的题要简明扼要地回答,分值大的题要回答全面、完整;三是答好,按问作答,论从史出;四是规范,答案形式上,要段落化、提示化、序号化、整洁化。答案内容上,要面全、点齐、话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