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00 KB
  • 2022-08-31 发布

历史学科《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概况,知道原子能、航天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2.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体会、感受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对我们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能力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调查了解老一辈人少年时的衣食住行情况,感受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我们人类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2.通过引导学生分组、搜集处理历史资料,展示、讲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并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由此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热情和社会责任感。2.通过讨论讲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让学生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注重人类社会和谐、持续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安全防范意识。教学重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教学难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课型:新课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整理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文字、数据、图片等资料,制成幻灯片,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址和参考书目图片、资料的搜集、整理。 学生准备:1.分为四组,分别搜集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等方面的资料图片,做好发言、交流的准备。2.通过调查了解老一辈人少年时的衣食住行情况,结合自己的现今生活,谈谈自己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感受,做好发言、交流的准备。教学方法:图示法、比较法、分析法、讲读法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自制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导入新课:上课时,教师播放2003年10月份我国神州五号发射、回收的实况影像资料,指出这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我国航天领域取得的又一骄人业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那么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兴起于何时,有那些成果,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还取得了那些杰出成就?下面就有请我们原子能小组、电子计算机小组、航天技术小组、生物工程小组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来一场“谁英雄,谁好汉,比比看!”的主题活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4\n1.原子能小组上台。学生代表展示劳动成果,并讲解。教师总结,播放有关原子能的幻灯片。教师指出二战中原本用于摧毁法西斯的原子弹在战后转为民用,成为人类和平利用的重要能源,为人类造福;但应指出二战中美国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爆炸给当地人民造成严重的灾难和深远的严重后果。并借此引入朝核危机、伊朗核威胁。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原子能的双重身份——是一把双刃剑。同时介绍1955年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了世界和平利用原子能会议,从此加强了原子能和平利用的监管力度。2.航天技术小组登台亮相。教师点评并播放有关航天技术幻灯片。教师指出二战德国人制造液体燃料用于空袭英国,战后却为发展航天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人类开始梦想着飞向太空,遨游宇宙。教师介绍,1957年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并请学生深刻理解阿姆斯特朗的名言——“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征服太空中表现出惊人的聪明才智和坚定的毅力。教师还要着重提两点:一是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首次实验飞行和失事爆炸,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在征服宇宙的路途中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但任何艰难险阻都奈何不了人类认识自然、进军太空的步伐。二是中国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地面,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又一个拥有载人宇航器,并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和使命感。3.有请电子计算机小组。教师小结并播放有关电子计算机幻灯片。教师简要介绍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同时提出一个讨论题: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感受和看法。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互联网技术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影响,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师借机引导学生科学文明健康地使用网络。4.生物工程小组出场。教师评论并播放有关生物工程幻灯片。教师可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克隆技术入手,从教材中“多利”羊的问世和人类基因工程说起,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两个问题:⑴你怎样看待克隆技术?⑵是否因该克隆人,你认为克隆技术应该如何应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教师指出克隆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研究生命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人类可以运用这种技术繁殖出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以使其物种不致绝灭,也可以运用该技术繁殖供实验用的各种动物,还可以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人类器官,以替换人类自身残废、缺失或功能不全的器官。但是从社会角度看,克隆技术一旦应用于人类,无疑将是一场灾难。首先在该项技术实验阶段必将产生大量失败的“产品”,而这是对克隆人生存权利的侵犯和践踏。其次,克隆人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他们与母体的辈份关系、与其他人的亲缘关系,以及由于自身的特殊,他们是否会形成一个新的种族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伦理关系的紊乱等。因此,人们应当制订法律或相应的规定等来限制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并由此探讨科技的利弊,科技的高度发达,给人类带来了种种便利,但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作为生活必需品,城市家庭几乎家家都有电冰箱、空调器。但由于电冰箱和空调器中的制冷剂氟里昂不断泄漏,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受到严重的破坏,造成紫外线对地面的照射强度加大,患皮肤病的人数大量增加等。通过这样的拓展,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更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注重人类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4\n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学生展开讨论,教师适当点拨,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涉及多领域,显示技术群的特点。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诸多领域。教师可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的科学技术分类设计成表格,连同有关的一些图片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涉及多种领域,显示出技术群的特点;第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教师可将三次科技革命中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数据和相关图片提供给学生,例如:蒸汽机从研制到18世纪定型投产用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内就投入应用,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出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的利用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从发现到应用不足2年,电子计算机自问世至今已发展到第五代……等等,使学生从中得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的结论。第三,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教师以六国共同破解人类基因奥秘为例子,或者以我国神州五号的发射和回收为例来点拨。第四,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可将科技进步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例数据提供给学生,如: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通过这些数据使学生悟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由发言,畅谈老一辈人少年时衣、食、住、行情况,结合自己现在的生活,谈谈自己对今昔生活的感受,从而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教师也应讲述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教师还要指出第三次革命的影响是极为广泛的,它不仅涉及生产领域,人类的社会生活领域而且促进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诞生。知识经济的出现教师讲述,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人类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播放幻灯片,讲解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各自高科技产业所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使学生意识到科技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介绍2005年全球十大富豪排行榜的幻灯片,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改变命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后作业: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学习,请结合现实谈谈我们国家,我们个人应该如何面对新的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4\n家中有电脑的同学,写完后直接用E——mail的形式发给我哦!参考书目和推荐网站1.参考书目李植主编:《20世纪世界史》(下卷)吴光宗、戴桂康主编:《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社会》2.推荐网站图片下载 http://www.pep.com.cn/sjlstyhttp://www.whtv.com.cnhttp://www.pep.com.cnhttp://www.mwr.gov.cnhttp://www.csc.pku.edu.cn教学后记:新课标、新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动手,勤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团队协作的能力。本人自我认为本堂课成功之处在于真正贯彻了新课标新理念,反映出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本堂课主要讲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特点、影响。因此在课前我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搜集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等方面的文字资料、文字图片。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址和参考书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课前积极主动参与了资料的搜集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相关知识如原子弹、导弹、火箭、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知识有了初步了解,而且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师生共同探究环节中,学生通过对资料、图片的交流、汇总、表演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与别人的交流、合作的能力。本节课教学特别注重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知识的体验、感悟。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众多不足,如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分析不够,一方面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与教师的提问和引导技巧有关。以后,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要注意提问技巧和引导方式,同时应该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专家点评本课教案设计,目标定位准确,教学内容组织、安排合理,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展开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意联系现实、联系生活。本课教案设计将第三次科技革命融入现实生活,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手能力,通过资料搜集、整理、汇总、交流、表演等形式,实际上是让学生完成一个感知、理解、运用历史知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渐进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紧扣教学内容,通过师生交替呈现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图片等,共同组成课堂教学的有机环节。整堂课学生活动量大,自由度大,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问、归纳,使整个课堂能够行云流水般发展下去。本课课后作业,有力学生亲身感受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学生应对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