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1.50 KB
- 2022-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我的目标】1.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2.了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3.认识劳动在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我参与】一、我会学(一)元谋人(时间、地点、历史地位)◆问题:人是从哪里来的?(二)北京人1.北京人生活的时间、地点;2.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和所使用的工具;◆问题:看第三页图,说说北京人与猿人、与现代人有什么不同?(三)山顶洞人1.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地点;◆问题:从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骨针和装饰品,你从中提取到了哪些信息?2.和北京人相比的不同之处;◆问题:请你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生活情况?二、我探究看书完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对比表。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时代体质特征工具制作技术用火情况\n穿着三、我评价见学习指要P1-3【史海泛舟】北京人的脑量、身高和寿命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较完整的共发现6个,其中一个为1966年发现。经测定平均脑量为1059毫升(一说为1043毫升),大的达1225毫升。现代人平均量为1400毫升,南方古猿为430毫升~700毫升。这就从一个方面说明北京人在从猿到人发展过程中的位置。北京人男子平均身高约为1.62米,女子约为1.5米,低于现代人。对38个北京人个体的研究表明。死于14岁以下的15人,死于40岁以上的仅4人,其余的死在15岁至30岁之间。可见当时生活艰苦,平均寿命不长。\n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我的目标】1.记住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2.列举原始农耕文化的主要表现。3.理解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影响。【我参与】一、我会学(一)河姆渡遗址1.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地区;农耕情况、原始饲养业、原始手工业、建造的房屋;◆问题:请你根据P8页图片谈谈河姆渡人的生活状况。(二)半坡遗址1.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地区;原始农耕、饲养业、手工业、建造的房屋;◆问题:(1)请你根据P9—10页图片谈谈半坡人的生活状况。(2)假如你是一个导游,带领同学去游览半坡村遗址,你将怎么向同学们解说?(三)大汶口遗址(居民生活的时间、地区)二、我探究1.根据教材内容,完成下列表。古人类生存环境生产情况(原始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河姆渡人半坡人问题:中华民族农耕文明源远流长,从上表的生存环境对原始农业的影响中你有何发现?三、我评价学习指要P4-5四、我反思(一)我的收获\n(二)我的疑问【史海泛舟】中国农耕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靠采集和狩猎获得有限的食物。大约一万年前,远古先民开始种植作物,驯养动物,跨入原始农耕时代。这是伴随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而发生的一次“农业革命”,所以称为“新石器时代革命”。我国是最早进入农耕时代的国家之一,已发现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数以万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它们体现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共同哺育了中华文明的观点”。\n第3课 远古的传说【我的目标】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2.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关系。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我参与】一、我会学(一)炎帝与黄帝的传说1.炎帝与黄帝生活的时间、地点;2.炎帝与黄帝交战的战役名称、华夏族的主干;3.炎黄联盟与蚩尤交战的战役名称;4.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问题:炎帝和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二)禅让的传说1.通过禅让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禅让的实质;◆问题:通过禅让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都具有哪些品质?(三)治水的传说1.禹治水的地点、方法;二、我探究1.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篇》◆问题:(1)《礼记》中这段材料讲的是什么社会时期的情况?(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这种办法历史叫什么?(3)举例说明当时是怎样“选贤与能“的?(4)“贤”与“能”具体指什么样的品质?\n2.材料“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问题:(1)“轩辕”指的是谁?历史上怎样评价他?(2)从材料中看,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什么?三.我评价学习指要P6-7四、我反思(一)我的收获(二)我的疑问【史海泛舟】“传说”和“史实”“在古代,‘传说’和‘史实’本来没有严格区别,近代科学思想兴起,人们开始把被考古资料证实了的某个朝代称为‘历史’,把这个朝代的文献称为该朝代的‘历史资料’,把这些‘历史资料’记载的该朝代的事情称为‘史实’,把尚未被考古资料证实的朝代称为‘传说时代’,把有关这个时代的文献资料称为‘传说资料’,把这些‘传说资料’记载的事迹叫做‘传说’。……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还未在地下发掘出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代的文字,因此,后代史籍、诗歌、神话故事中有关他们的事迹就仍属‘传说’。总之,‘传说’和‘史实’的最终区别在于有没有地下发现的文字证据若有,即属于‘历史’范畴,可能成为‘史实’;若没有,不管有什么其他理由,也不能说是‘史实”’。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n第4课 夏朝与商朝【我的目标】1.记住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王国国君,商朝后期的都城(古今地名)。2.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3.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我参与】一、我会学(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1.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主要统治地区;◆问题:夏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何地位?2.王位世袭制的出现(标志)(二)商朝的建立与迁都1.夏朝的最后一个王、夏朝灭亡的时间、标志;2.商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3.盘庚迁都的时间◆问题:为什么要迁都?4.商朝的势力范围、商朝经济的发展;◆问题:看商朝疆域图,找出它的四至?5.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二、我探究1.请你设计一份夏、商的大事年表(要包括重要年代、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三、我评价学习指要P13-15四、我反思(一)我的收获(二)我的疑问【史海泛舟】夏朝——中国文明时代的开始\n经过漫长的原始社会(公元前170万年至公元前21世纪),我国的历史开始进入奴隶时代。公元前2070年,启破坏了禅让制开始王位世袭制,出现了“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的局面。启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社会性质的王朝——夏朝。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进步。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评价历史的标准不仅是道德,而主要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n第5课 西周的兴亡【我的目标】1.记住西周兴亡的时间、国君和都城.2.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并初步理解实施的目的和意义。3.商亡周兴以及西周的瓦解,认识人心向背对战争胜负、政权存亡的影响。【我参与】一、我会学(一)西周的建立1.商朝灭亡的时间、最后一个王;2.西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疆域;◆问题:西周建立于多少世纪?(二)分封制1.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分封的对象、主要封国、国君的权力、国君的义务;◆问题: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三)西周的结束(灭亡的时间和标志)◆问题:(1)西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说说周武王与周幽王的统治有何不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二、我探究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在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这种事例比比皆是。请举出夏商周时期各一件史实说明“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三、我评价学习指要P15-16四、我反思(一)我的收获(二)我的疑问【史海泛舟】\n关于嫡长子继承制“在中国奴隶社会里。王位的继承问题是关系到每个王朝兴亡盛衰的大问题。因此,每个王朝的统治者都绞尽脑汁,总结历史经验,希望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例如夏朝的王位继承是传子,商代则不但传子也传弟.至周则建立了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这是不断总结经验的结果。”“所谓嫡长子继承制,具体些说就是,在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实行多妻制,按照等级制的原则.多妻中有一个是正妻,叫做‘嫡’,其余的统称为‘庶’。但不论嫡庶都可能生子。依照周制,继承王位的,必须是嫡妻长子。至于这个嫡长子贤与不贤,不在考虑之内。假如嫡妻没有儿子.这样就不能不立庶妻之子。但原则上要立贵妾之子。至于这个贵妾之子的年岁是不是在诸子中为最长.则不在考虑之列。这就是《公羊传》隐公元年所概括的两句话:‘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因为嫡长子只有一个.所以实行这种继承制度,使储君确定.杜绝诸子和诸弟的继承权,从而避免争端。”\n第6课 春秋争霸【我的目标】1.记住春秋时期的起止年代和春秋五霸的名称。2.理解齐桓公为什么能够成为第一霸,理解越王勾践为什么能够从失败到称雄天下的原因。3.分析春秋争霸的影响。【我参与】一、我会学(一)春秋五霸1.春秋起止时间、都城、迁都者;2.春秋争霸的原因、目的、先后出现的霸主;◆问题:(1)说说春秋有哪五个霸主?(2)王权衰落的原因是什么?(二)齐桓公首霸1.齐国的地理位置;2.管仲改革的内容◆问题:改革有何作用?3.齐桓公首霸的标志;◆问题:(1)齐桓公首霸的原因是什么?(2)齐桓公是如何处理与管仲的关系的?(三)晋楚争霸(战役、交战双方、结果)◆问题:晋楚争霸中出现了哪些成语?和哪些人有关?(四)吴越争霸1.吴、越的地理位置、吴王阖闾任用的军事家的名字、2.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问题:归纳春秋争霸中出现的战役和成语?二、我探究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春秋时期群雄并起的年代。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诸侯国国君,你将会效仿哪位霸主,采取积极的措施,在诸侯国中脱颖而出并成就自己的霸业呢?\n三、我评价学习指要P17-18四、我反思(一)我的收获(二)我的疑问【史海泛舟】从我国第一个朝代夏起,历经商代、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确立和繁荣时期。但最后都主要因为国君的残暴荒淫而亡国。“烽火戏诸侯”导致周幽王自食恶果,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东迁到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又分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政治形势的特点:第一,王权衰落;第二,大国崛起,争霸战争不断,先后出现五个霸主。在这一时期,周王已成为徒有其名的“共主”,失去控制四方的权威和力量,周王朝原有的中央(中心)地位实际上已不复存在。列国争霸从本质上讲是大国诸侯争当周王代替者、争当中心或天下共主的斗争。在这一过渡时期,霸主制度为中国维持了相当的秩序,避免了无中心(共主)造成的大混乱。在大国争霸中,扩散了华戛文明的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从这些方面来看,春秋争霸斗争有一定的积极意义。\n第7课 战国争雄【我的目标】1.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和“战国七雄”。2.理解战国战争的特点和著名战役及军事家。3.了解“合纵”和“连横”的含义及重要表现。【我参与】一、我会学(一)“战国七雄”(时间、都城、七雄的名称)(二)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问题: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影响?(三)合纵与连横(含义、战国纷争的重要内容)◆问题:阅读史海泛舟,谈谈你对战国战争的认识?你怎样看待孙膑和张仪?二、我探究图一图二问题:根据图一、图二说说对合纵与连横的理解。三、我评价学习指要P19-20四、我反思(一)我的收获(二)我的疑问\n【史海泛舟】 春秋时的政治是各大国争夺霸权的政治,是大国靠武力威胁逼迫弱小国承认其领导地位的强权政治;战国时的政治是富国强兵、吃掉对方进而统一中国的政治。因此春秋政治是争霸,战国政治是“兼并”,历史在争霸与兼并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n第8课 商鞅变法【我的目标】1.记住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内容。2.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及意义,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我参与】一、我会学(一)秦孝公求贤1.商鞅变法的原因2.秦孝公求贤的目的;◆问题: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二)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影响)◆问题: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如果说成功了,那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二、我探究材料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谋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擒公子卯,拒绝他入境。他回到自己的封地,举兵抵抗,结果失败,最终被车裂而死。有人说,商鞅死了,其变法也最终失败了,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三、我评价学习指要P21-23_四、我反思(一)我的收获(二)我的疑问\n【史海泛舟】商鞅变法内容共五个方面,前2个方面属于经济改革,后3个方面属于政治改革。因而把变法的性质归纳为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商君虽死,秦法未败”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变法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变法获得成功,因为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n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第9课秦的统一【我的目标】1.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秦朝的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2.理解秦统一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我参与】一、我会学(一)秦灭六国1.秦灭六国的时间、策略、顺序、意义;2.秦朝的建立者、建立的时间、都城、意义;(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制度的建立2.三公九卿制的建立3.郡县制(三)统一度、量、衡1.度、量、衡分别指:2.统一度、量、衡的意义(四)统一货币和文字1.统一后的货币、文字的名称、意义;◆问题: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2.秦朝的疆域◆问题:秦朝疆域所到达的方位有哪些?二、我探究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材料二秦琅邪石刻上的话:“器械一量,同书文字”。◆问题:(1)“秦王扫六合”具体指什么?(2)秦是如何使全国达到“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的?\n(3)秦的统一,对今天我国的统一大业的实现有何启示?三、我评价_学习指要P28-29四、我反思(一)我的收获(二)我的疑问【史海泛舟】中央集权制度集权就是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于中央。“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主要包含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方面,即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的三公制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秦中央政府的最高官员,他们都由皇帝任命,构成对全国发号施令的总枢纽。在地方,秦朝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使西周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被郡县制所取代,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郡县制在我国被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个裁决,中央的主要官员都必须绝对服从皇帝和执行的命令。秦始皇通过这一套专制集权制度,把全国一切大权控制到了皇帝手中,它一方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总之,这种君主专制,皇帝独裁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以及中央对地方政区管辖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自秦开创后,历代封建王朝基本沿袭下这种政治体制。\n第10课秦末农民战争【我的目标】1.记住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和领导人。2.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项羽和刘邦在灭秦过程中的作用。3.理解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我参与】一、我会学(一)秦的暴政1.秦始皇的暴政(1)思想文化上“焚书坑儒”:(时间、具体内容、影响)(2)经济上(3)刑法上◆问题:你怎样评价焚书坑儒?2.秦二世的暴政:(二)大泽乡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建立的政权、结果、影响)◆问题:大泽乡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三)秦朝的灭亡1.项羽同秦军交战的战役的名称、影响;2.刘邦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问题:归纳秦朝灭亡的原因?二、我探究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对秦始皇的印象如何?评述一下秦始皇的历史功过。三、我评价学习指要P30-31四、我反思(一)我的收获\n(二)我的疑问【史海泛舟】1.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包括陈胜、吴广在内的各次农民起义发生的基本原因。秦的暴政激化了秦朝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直接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暴发。2.“剥削”主要是指经济上的榨取,即无偿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或产品。秦政府剥削农民的方式,一是赋税,二是徭役。兵役是另一种性质的东西。\n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我的目标】1.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西汉都城。2.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的措施和作用3.评价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我参与】一、我会学(一)尊儒术兴太学1.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2.西鼎盛时期的皇帝:3.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问题:什么是大一统?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什么?(二)巩固国家统一1.政治上采取的措施及作用:2.经济上的措施:◆问题: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三)开发边疆1.西北地区:2.南方:3.西南地区:◆问题;你怎样评价汉武帝?二、我探究1.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问题(1)“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哪家学说?(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目的是什么?(3)秦朝的哪一皇帝采取的什么措施与其目的相同?你认为谁的更高明?三、我评价 学习指要P32-33四、我反思(一)我的收获\n(二)我的疑问【史海泛舟】“罢黜百家”的真正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家在官方和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而不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军事力贵”。\n第12课张骞通西域【我的目标】1.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2.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学习张骞敢于冒险、勇于开拓、忠于国家、坚忍不拔的精神;理解汉设西域都护的意义.3.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我参与】一、我会学(一)神秘的西域(西域的地理位置:狭义的西域、广义的西域)◆问题:看图指出西域的地理位置?(二)张骞出使西域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出发地、结果;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问题:(1)你能想象张蹇出使西域的会遇到哪些困难吗?(2)从中你学到哪些优秀品质?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影响4.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目的、意义;◆问题:对西域都护的设置你有何感想?二、我探究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皆称博望侯(张骞被封为博望侯),以为质(诚信)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联系课本知识,请回答:(1)此处的“张骞凿空”是指什么事件?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2)为管理西北国加强其与内地交流,汉于何时设立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什么意义?三、我评价:学习指要P34-36\n四、我反思(一)我的收获(二)我的疑问【史海泛舟】张骞通西域的影响:1.直接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其表现一是人员往来增加,二是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包括中国和外国的联系加强)。2.政治影响:张骞通边疆间接促成了西汉政府委任官员,设置机构,管理西域。3.精神影响:激励人们到西域建功立业。\n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我的目标】1.记住“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体走向、中国和欧洲国家开始直接交往的时间。2.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一重要地位、“汉委奴金印”的历史价值;3.认识国家、地区间的交流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加深对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性的认识。【我参与】一、我会学(一)“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的起点、走向◆问题:(1)两汉的含义是什么?(2)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2.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初步形成的时期◆问题:简要概括“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二)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1.汉与朝鲜的交流:2.汉与日本的交流:◆问题:观察“汉委奴国王”金印与“滇王之印”,说出相关的历史史实?(三)汉与欧洲的往来1.汉到欧洲:◆问题:汉人是否成功到达欧洲?2.欧洲人到中国:时间、人物、影响二、我探究材料一见教材72页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二工人日报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和陕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将于10月26日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1)材料一中的大秦属于哪个洲?它与中国的交流的桥梁是什么?(2)你如何评价这座桥梁?\n(3)请你为材料二的会议设计一条宣传广告语。三、我评价 学习指要P37-39四、我反思(一)我的收获(二)我的疑问【史海泛舟】甘英缘何没有到达大秦甘英未到大秦,有客观原因,又有个人原因,他虽未完成出使任务,但了解了西亚的很多情况,丰富了中国人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和认识。甘英为开辟亚欧交通作出了贡献。\n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我的目标】(一)识记和理解1.记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结果;2.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3.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影响、诸葛亮的外交政策。(二)能力与方法1.理解两次战争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2.理解诸葛亮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提高用历史唯物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初步培养评价战争的能力和透过现象抓本质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作用2.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把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我参与】一、我会学(一)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1.官渡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影响;◆问题: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2.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影响;◆问题: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有何感悟?(二)魏、蜀、吴的建立1.魏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2.蜀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3.吴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问题:绘制三国鼎立图,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和根本原因及影响?(三)魏、蜀、吴的关系二、我探究\n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笔谈中。”——《三国演义》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古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问题:(1)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2)三国时期,英雄倍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三、我评价1.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它描写的这一惨境发生在()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三国D.西晋2.“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子之困于周郎者乎?”这是宋朝散文家苏轼对下列哪次战役的感叹()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3.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是()A.200年曹操和董卓B.200年曹操和袁绍C.208年孙权和袁绍D.208年曹操和袁绍4.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A.曹操B.诸葛亮C.周瑜D.孙权5.东汉末年政治形势的突出特点是()A.政权巩固、社会安定B.民族融合不断发展C.军阀割据、混战连连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走向强盛()6.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7.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A.曹操刘备孙权B.曹丕刘备孙权C.曹操刘备孙策D.曹丕刘备孙权\n四、我反思(一)我的收获(二)我的疑问【史海泛舟】《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三国志》是晋代史学家陈寿所著的关于三国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分述一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三国志》取材较精,文字洗炼。因为叙事过于简略,南朝宋代裴松之为其作注,著成《三国志注》,使不少佚失的部分内容及三国的重要史实赖以保存。《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所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其中十分之七的素材出于正史,并杂采宋元期间民间传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时代以及西晋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史,塑造了一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形象。批评了统治阶级的自私、贪婪、虚伪、残暴。但书中也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正统观念和唯心主义历史观,应予以剔除,注意鉴别吸收。\n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我的目标】(一)识记和理解目标1.了解孙吴时期江南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突出成就2.记住吴国卫温等人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3.知道诸葛亮治理蜀国,使西南地区得到一定开发4.简要了解三国到南朝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5.记住健康(南京)是南朝一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6.理解这一时期南方初步开发的含义以及开发的原因和条件(二)能力和方法1.通过对南方初步开发原因的探讨,提高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南方开发表现发学习,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3.通过对吴蜀时期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运用比较方法认识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念2.认识社会安定、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民族团结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维护社会安定、加强各民族团结的观念。3.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行维护祖国统一观念的教育。4.认识即使在分裂时期社会经济、文化仍然不断向前发展。5.初步总结南方开发的经验与教训,认识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参与】一、我会学(一)吴越时期南方的开发1.南方初步开发的时间、原因;◆问题:简要概括南方初步开发的原因,从中你有何启示?2.吴国对江南的开发:(1)农业(2)手工业(3)吴国到达夷洲的时间、人物、◆问题:吴国时到达夷洲的事件有何感想?3.诸葛亮治蜀:(经济、民族关系)◆问题:诸葛亮采取的民族政策给你什么启示?\n(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1.两晋南朝建立者、建立的时间、都城2.东晋南朝南方经济有新发展的原因(开发条件):3.东晋南朝南方经济的发展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问题:(1)三国到南朝政权是怎样更替的?(2)概述南方开发的过程?谈谈你的认识?二、我探究材料农民在湖沼边筑起堤坝,进行围垦,开辟出一片片湖田。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周围湖田很多,这三个地区便成为江南的粮仓。五岭以南,种植双季稻,一年收获两次,粮食自给自足。成都平原的农业也有新的发展。——七上《南方的初步开发》◆问题:(1)材料中描述了哪一时期江南开发的状况?你能具体说一说当时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吗?(2)有人说,开发也给江南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大的破坏,这种开发是应该得到禁止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你如何看待经济开发与环境破坏之间的关系?三、我评价1.我国古代北方农民南迁,其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优于北方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C.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2.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当时的造船中心是()①侯官(今福建福州)②番禺(今广东广州)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建康(今江苏南京)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后部分。我国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在台湾与内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A.曹操B.刘备C.卫温D.诸葛亮4.宋、齐、梁、陈,因为都城都在一个地方,都偏安于江南,帮统称为南朝,南朝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在()A.建业B.建康C.临安D.宁波\n5.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A.春秋、战国B.三国、南朝C.三国、两晋、南朝D.春秋、战国、魏晋6.南朝时,南方的造纸业迅速发展。成都是两大造纸中心之一,它主要出产的是()A.藤纸B.宣纸C.蜀笺D.蔡侯纸7.“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宋代著名政治家司马光的这两句诗,概括了洛阳作为举世闻名的古都,在华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下列哪些王朝的都城()①东周②西汉③三国时的魏④东晋⑤西晋⑥东汉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四、我反思(一)我的收获(二)我的疑问【史海泛舟】本课存在着两条线索:经济发展与政权更替,前者是主线,后者是副线、暗线。本课围绕一个主题(南方初步开发),分为两个时期(吴蜀时期、东晋南朝时期),表现为三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城市和商业)。所谓江南的“初步开发”,其开发者包括吴蜀、东晋南朝政权统治下南北方的各族人民;开发时间从三国到南朝,长达300多年;开发的内容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发展,更为强调利用当地在丰富的自然条件,初步开发和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突出了地域特色;开发的结果是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n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我的目标】(一)识记和理解1.知道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名称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理解孝文帝改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的探究,培养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概述孝文帝的迁都和汉化政策,从而培养表达、合作与交流的能力。3.评价孝文帝,从而形成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正确评价的能力。4.通过识读课文中的地图、插图,培养识读历史图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2.认识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3.培养勇于改革和创新的意识。4.通过对北方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介绍,感知民族美;通过学习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的史实,感受民族的和谐美。【我参与】一、我会学(一)少数民族内迁1.汉族和少数民族分步的格局:2.内迁少数民族的名称、时间:◆问题:少数民族为什么要内迁?(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改革背景、措施、影响)◆问题:(1)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2)孝文帝改革是否成功?为什么?(三)北方民族大融合1.少数民族学习汉族:2.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二、我探究1.材料\n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首)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指代郡)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问题:(1)材料中提到的是什么改革?与哪项内容有关?(2)你怎样评价这一历史事件?三、我评价1.东汉、魏、晋时期,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历史上称之为“五胡内迁”。下列哪一个民族不属于此类?( ) A.匈奴 B.鲜卑 C.羯 D.吐蕃2.北魏孝文帝是( )A.匈奴族人 B.鲜卑族人 C.羌族人 D.汉族人3.北魏孝文帝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是( )A.打击守旧贵族 B.无偿分配农民土地C.迁都,实行汉化政策 D.没收寺院财产4.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魏孝文帝不顾保守派贵族大臣反对,迁都( )A.平城 B.洛阳 C.长安 D.建康5.《魏书》记载:(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里的“北俗之语”是指( )A.匈奴语 B.汉语 C.鲜卑语 D.胡语6.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B.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C.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最突出的是( )A.顺应民族融合的趋势B.发展了统一的局面C.推行了汉化政策D.推进了北方各民族的社会进步8.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强国迈进。请你结合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探究以下问题:\n(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有关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措施是什么?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2)商鞅变法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四、我反思(一)我的收获(二)我的疑问【史海泛舟】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可以说是西、北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他通过改革,以法令的形式肯定了民族融合的成果,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各族封建化和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融合的发展。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放弃自己民族的旧习,冲破各种阻碍,勇于改革,对我国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孝文帝的改革并没有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特色。如实行均田制,这是由北魏早期分土定居、计口授田的办法发展而来的;三长制是在部落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进行的汉化措施,也并非丢弃自己原来的一切而盲目跟从汉族。所以,孝文帝的改革,是在民族固有特点基础上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自觉向先进文化学习的一场意义深远的社会变革。孝文帝冲破守旧势力的反对,锐意革新,适应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趁势,有力地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改革是孝文帝审时度势主动作出的选择,它促进了十六国北朝各族自然融合的进程,从而对当时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进程起了积极的作用。\n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上)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我的目标】(一)识记和理解1记住青铜的主要成分和最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2理解“青铜时代”的含义及历史地位(二)能力与方法1.注重自主探究式学习,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探讨问题,交流心得,从中体会合作的乐趣。2.在识别、欣赏青铜名器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类文明的了解,培养初步审美、欣赏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灿烂的青铜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和行爱国主义思想。2.通过欣赏青铜名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了解青铜珍品的价值。【我参与】一、我会学(一)巧夺天工的青铜冶铸技术1.青铜的主要成分、掌握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的时间、2.青铜时代的含义;(二)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按用途划分)◆问题:说说你所知道的青铜种类?(三)精湛绝伦的青铜艺术1.司母戊鼎:出土地点、特点、2.四羊方尊:出土地点、特点、3.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等:出土地点、特点、◆问题:请列举出你所知道的青铜艺术品有哪些?你怎样欣赏这些艺术品?二、我评价1.商朝的青铜器是由哪三种金属的合金?()A.铜、铁、锡 B.金、银、铜 C.铜、锡、铅 D.铁、锡、铅2.我们的祖先大约已掌握了青铜冶炼和铸造的技术是在()A.18000年前B.4000年前C.2100年前D.1000年前\n3.青铜时代,以青铜器在生产、军事和生活中地位重要而得名。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不包括的时期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4.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牛尊5.青铜器的用途广泛,可有用来()①食器②酒器③乐器④兵器⑤教具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三、我反思(一)我的收获(二)我的疑问【史海泛舟】青铜的特点青铜是以铜为主要元素的合金,金属学上称之为铜合金。但铜与其他金属的搭配具有多样性,常见的是铜锡、铜铅、铜锡铅等。青铜是人类劳动创造的合金,自然界不存在。青铜与石料相比,优点是易于成形。青铜与红铜相比,优点是熔点低(红铜1083摄氏度,青铜一般为800摄氏度),硬度高。青铜与铁相比,优点是熔点低,缺点是硬度不如铁。\n第18课卓越的工程【我的目标】(一)识记和理解1.记住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的地理位置及修建时代、秦长城的东西两端2.理解都江堰的功效和秦长城的价值、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是修建万里长征等大型公共工程的必要政治条件。(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读图来培养和提高观察能力;2.通过想象都江堰、秦长城等修建的情况,培养和提高历史想象力;3.学习和初步掌握评价工程效益的基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都江堰、秦长城等古代卓越的工程,认识和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3.通过都江堰的特点,认识人类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我参与】一、我会学(一)都江堰和郑国渠1.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地位、作用;◆问题:(1)看都江堰图,说说都江堰是怎样进行防洪灌溉的?2.郑国渠修建的时间、地点、地位、作用;(二)秦长城(目的、时间、地点、地位、作用)◆问题:(1)为什么要修建秦长城?(2)看图,找出秦长城的起止点,说说秦长城的影响。(三)灵渠(时间、地点、地位、作用)二、我评价1.修建在 流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举世闻名()A.大渡河B.岷江C.嘉陵江D.乌江2.为纪念李冰父子,都江堰人民修建了“二王庙”。当时李冰所任官职是() A.秦王B.蜀王C.蜀国太守D.蜀郡太守3.开凿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的是()\nA.春秋时期的秦国B.战国时期的秦国C.春秋时期的齐国D.战国时期的齐国4.风靡八十年代的电视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曾唱遍了大江南北。你知道这里的“万里长城”应该修筑于()A.战国B.秦朝C.明朝D.清朝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句话是古人对哪水利工程的赞美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白渠()6.秦国在都城咸阳附近修建的水利工程()A.都江堰B.灵渠C.郑国渠D.秦长城7.秦长城蜿蜒万里,其东西起点是()A.东起临洮西到辽东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D.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8.秦朝时长城的修筑,主要功能体现在()A.旅游景点B.扩大秦朝疆域在世界的影响C.划定国界D.军事防御三、我反思(一)我的收获(二)我的疑问【史海泛舟】都江堰的功效《华阳国志·蜀志》说,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又说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从灌溉的角度讲都江堰的功效。(据统计,现在都江堰灌溉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地区7市37县的1186万亩土地。)此外,都江堰还具有防洪、运输功能。因岷江被分为外江和内江,宝瓶口又控制着内江水进入渠道的总水量,这就可以确保成都平原免遭洪灾或将洪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都江堰的运输功能,一是可将岷江上游的木料顺水放送至成都以及更下游的地方,二是都江堰灌区的干渠可以行船。\n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我的目标】(一)识记和理解1.记住造纸术发明的时间2.理解蔡伦对造纸术发展的贡献、《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的地位》3.记住祖冲之所得到的圆周率计算值。4.了解张仲景、华佗、贾思勰和郦道元的主要成就。(二)能力与方法1.举例表明在纸发明之前,人们使用竹、木简的不便,引起对纸的重要性的认识2.自主合作学习医学、农学和地理学方面的成就,明确知识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教育。2.通过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优秀品质,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我参与】一、我会学(一)造纸术的确发明和改进1.造纸术的发明、改进;2.造纸术的作用◆问题:看造纸图,说说纸是怎样造出来的?你怎样看待造纸术的发明?(二)数学研究的硕果1.《九章算术》的成就:2.祖冲之生活的时代及其成就(三)医学、农学和地理学的成就1.医学(1)张仲景:时代、研究领域、主要成就(2)华佗:时代、研究领域、主要成就2.农学(贾思勰:时代、研究领域、主要成就)3.地理学(郦道元:时代、研究领域、主要成就)◆问题:概括我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果?\n二、我探究请完成下面我国书写工具的演变过程。把相应的字母填入到方框中即可。 A.龟甲、兽骨 B.竹木简 C.青铜器 D.纸 E.陶器三、我评价1.造纸术发明的时间( )A.三国B.西汉C.东汉D.魏晋2.有关蔡伦与造纸术的关系,下列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西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C.西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D.东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3.最早提出负数概念的数学著作是( )A.《九章算术》B.《伤寒杂病论》C.《齐民要术》D.《水经注》4.世界是最早把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科学家是( )A.刘徽B.祖冲之C.贾思勰D.郦道元5.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数学家早( )A.500年B.800年C.1000年D.1100年6.据记载,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认真钻研古代医学著作,又博采众方,结合自己的经验,写成了一部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疗专著是( )A.《齐民要术》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神农本草经》7.下列哪一项是华佗的医学成就()A.望、闻、问、切四诊法B.《唐本草》C.《伤寒杂病论》D.麻沸散8.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农书是()A.《缀术》B.《齐民要术》C.《水经注》D.《伤寒杂病论》9.“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如此优美的文笔出自北魏一位地理学家,此人是A.蔡伦B.李白C.郦道元D.张仲景四、我反思(一)我的收获(二)我的疑问\n第20课汉字的演变【我的目标】(一)识记和理解目标1.记住商朝使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2.理解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3.通过对各种汉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二)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优美多样的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我参与】一、我会学(一)甲骨文1.定义:2.历史地位:◆问题: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吗?(二)金文(三)汉字的五种字体1.小篆:(流行朝代)2.隶书:(特点、流行朝代、广泛使用时期)3.草书、(楷书、行书:形成时期、特点、成熟时期)◆问题:你能说说这五种字体的不同吗?二、我探究材料龙字,是很多书法家比较忠爱的字。因为龙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下面是龙的四种字法。请你回答相关问题。\n◆问题:(1)请写出ABCD这四种龙字的字体分别是什么?请你说一说这些字体各自有什么特点?(2)你最喜欢哪一种字体,说一说你的理由。三、我评价1.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有关甲骨文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B.甲骨卜辞真实记载了商王的活动C.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D.商朝时候使用甲骨文,但远不如西周时候普遍3.秦始皇巡游各地前要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作迎驾准备,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该是A.金文?B.甲骨文?C.楷书?D.小篆4.商朝的书写材料主要有()①龟甲②兽骨③青铜器④竹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5.今天的汉字是从下列哪种文字发展而来的()A.甲骨文B.铭文C.大篆D.隶书6.商朝的金文是指()A.铸刻在铁器上的文字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nC.刻写在石器上的文字D.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7.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因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这三个字属于()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8.考古发现,出土的汉代竹简、帛书、石刻基本上都是()A.金文B.小篆C.隶书D.楷书9.草书和楷书形成于()A.秦朝B.汉朝前期C.汉朝后期D.三国时期四、我反思(一)我的收获(二)我的疑问【史海泛舟】甲骨文发现的意义第一、从文字史的角度看,它本身是比较成熟比较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的。 第二、从史学的角度看,从这时起,我国历史进入有文字可考的“信史”阶段。从商朝开始,我国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甲骨上的卜辞为我们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n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我的目标】(一)识记和理解1.记住孔子的姓名、生活时代及集中记录孔子的书;2.理解孔子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贡献;3.记住战国时期儒、道、墨、法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适当背诵春秋战国思想家的名言名句。4.理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二)能力与方法1.从历史人物的言论中提取有效信息,认识其思想的方法。2.评价思想家的方法,着重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崇敬孔子等文化名人的情感;正确对待祖国优秀文化遗产;2.认识孔子等文化名人及其成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参与】一、我会学(一)孔子1.孔子生活的时期、成就(思想、教育):2.《论语》:◆问题:说说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学派、代表人物、国别、著作;◆问题:说说春秋战国思想家的名言名句。二、我探究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材料二在孔子这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孔子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注意“因材施教”的方法,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孔子一生培养了三千多弟子,比较著名的有72人。◆问题:(1)材料一中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n(2)对于孔子的这些教育思想,有人说“有教无类”不符合快出人才的要求;还有人认为“因材施教”不符合教育平等的思想,你认为这些观点正确吗?(3)有人认为,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应该完全抛弃孔子的思想,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三、我评价1.2005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这是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在联合国设立奖项。孔子不仅是大教育家,还是大思想家。他的主要言论收集在()A.《道德经》B.《论语》C.《春秋》D.《诗经》2.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儒家学派的()A.用仁政治理天下B.进行改革,依法治国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虔诚信佛,行善积德3.“他出生于春秋时的鲁国,学说比较保守,主张仁爱,他的思想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利用,他还是一位具有罕见热情和擅长教育的教师,据说有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这是描述的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4.在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演讲会上,小明同学引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庄子C.墨子D.孟子5.下列思想中,成为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的是()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墨家学说D.法家学说6.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学习要经常复习B.要谦虚好学C.学习态度要老老实实D.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7.下面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有()①儒家②道家③墨家④法家⑤佛家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四、我反思(一)我的收获(二)我的疑问\n【史海泛舟】百家争鸣——我国古代一个文化的高峰中国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诸家学派“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历史学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赵世超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赵世超说,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变动的时代,在剧烈的社会震荡中,在历史的夹缝中,学术界和学者获得了相对充分的自由。自孔子开始,私人讲学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渐渐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学派齐流并进,相互批评辩难,这就是所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中政治思想观点鲜明、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儒、墨、道、法四家。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礼和仁,其中仁的学说使儒家突破了旧的传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孔子所说的仁包含有血缘基础、心理原则、人道立场和理想人格,后被提升为人情日用之常和每个个体内在自觉意识。孔子的学说得到了孟子和荀子的继承和发展,经后世不断修订,成为在中国具有普遍和长久影响力的学说。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子特别强调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并建立了自己的“兼爱”学说。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的学说为后世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庄子则主张追求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韩非,他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各家观点不同,主张各异,但却殊途同归,都是在为统治者设计治国平天下的方案,这种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现实的风尚形成了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实用理性。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焚书坑儒,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结束了。后来到了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新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此时的儒家思想已经过改造,将儒、道、法、阴阳诸家学说融为一体,相互吸收、融汇合流。其后,儒家学说又不断被改造,出现了宋明理学、陆王心学、乾嘉朴学等,这些都对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他说,受这些思想的影响而产生的人道精神和人格理想,重视现实、关注社会、主张经世致用的理性态度,乐观进取,舍我其谁、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等等,都曾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感染、教育和激励过无数仁人志士,是值得珍视的文化瑰宝。 但由于这种文化长期处于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地位,也不免带有专制主义、禁欲主义、等级主义的色彩。至于不偏不倚、明哲保身、怨而不怒、逆来顺受等在中国人中常见的的心理特征和处世之道,更是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产物。由于过于强调入世现实,便相对地忽视、轻视甚至反对科学的抽象思辩,这对中国科学和思维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迟滞作用。\n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我的目标】(一)识记和理解1.记住《史记》的作者及写作时代;2.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3.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和道教创立的基本情况。(二)能力与方法1.读《佛教传入中国路线图》、中国佛教道教的建筑图等,培养读图能力。2.分析司马迁取得史学研究成功的原因和佛教广泛传播的原因以及佛教道教的社会影响,培养探究、分析、归纳、评价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丰富多彩,形成民族自豪感。2.通过学习“大诗人屈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了解司马迁的创作历程,学习他为了事业的成功而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精神。4.学习“佛教的传播”和“道教的兴起”,正确认识宗教与宗教文化的区别,了解古代中国文明的多样性。【我参与】一、我会学(一)大诗人屈原(二)《史记》(作者、生活的朝代、内容、体裁、历史地位)(三)佛教的传入(传入的时间、路线、影响)(四)道教的兴起(道教正式创立的时间、教主、)◆问题:佛教、道教的传播对我国有何影响?二、我探究1.材料一司马迁的父亲是汉武帝初期的太史令,学问渊博。父亲死后,司马迁当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读国家收藏的图书、文献。他决心写一部《春秋》一样的历史书,谁知道开始写作不久,因替朋友辩白,惹怒了汉武帝,关押在监牢中。司马迁不知多少次想到死,但一想起刚开头的著作,他又鼓起勇气生活了下去。出狱后,司马迁更加发奋写作,终于写成了一部历史巨著。\n材料二“这部书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首创精神,指斥了暴君、酷吏的罪恶,大胆地评论了汉武帝的功过。”◆问题:(1)说说司马迁的这部历史巨著的写作范围和写作体例?这部著作有何作用?(2)如何评价他?材料一的故事,对你有何帮助和启迪?(3)通过材料二中的描述,你认为作为史官必备具备哪些素质?三、我评价1.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2.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3.端午节划龙舟,吃棕子的民俗,相传是为了纪念()A.孔子B.老子C.屈原D.孟子4.如果我想了解在《史记》中了解秦始皇的历史,我应该阅读下列哪一部分()A.本纪B.世家C.列传D.十表5.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A.战国时期B.秦朝C.西汉末年D.东汉末年6.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7.道教之所以被封建统治阶级尊奉,是因为()\nA.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B.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统治的需要C.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D.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8.被尊奉为道教教主的是()A.张陵B.老子C.孔子D.庄子四、我反思(一)我的收获(二)我的疑问【史海泛舟】佛教、道教在中国传播的原因佛教、道教在中国传播的原因:一方面是统治者提倡,因为它们迎合了统治者麻痹人民、加强统治的需要;另外一个方面,饱受困苦的人民看不到解脱的希望,只能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来世幸福和得到成仙,在心理上得以安慰。所以,对于广大民众也产生了吸引力。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宗教的传播麻痹了人民的反抗意识,成为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也带来了愚昧和迷信,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宗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n第23课多姿多彩的艺术【我的目标】(一)识记和理解目标了解并掌握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战国编钟、秦始皇陵兵马俑、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等。(二)能力与方法1.培养艺术欣赏能力;2.培养历史分析、评价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杰出的艺术人物,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2.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陶冶情趣,培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意识;3.通过对杰出艺术成就原因的分析,认识到人民的创造性是历史文明和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我参与】一、我会学(一)战国编钟:朝代、出土地点、特点;(二)秦始皇陵兵马俑:(朝代、出土地点、历史地位)◆问题:对上述两大艺术作品,你有何感想?(三)王羲之的书法:朝代、尊称、代表作;◆问题:王羲之的书法有何特点?试欣赏他的《兰亭序》。(四)顾恺之的绘画:朝代、代表作;◆问题:观察《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说说顾恺之的绘画特点。二、我评价1.当你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听到馆内的人员正在为参观者演奏一种乐器,当听到这美妙的乐曲,参观者们激动的说:“奇谈,世界奇迹!”此乐器是( )A.整套战国编钟B.古筝C.琵琶D.京胡2.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在参观陕西西安参观一个秦汉时期的文化遗存后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它的发现,使世界上有了八大奇迹。”这里的第八大奇迹指的是( )A.云冈石窟B.龙门石窟C.战国编钟D.秦始皇陵兵马俑3.有人称东晋一位著名的被称为“书圣”的书法家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这位书法家应该是( )\nA.王羲之B.王献之C.顾恺之D.柳公权4.画家的绘画达到高超的水平,要求他笔下的人物,不仅形象优美逼真,而且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都得到充分的表现。下列东晋的哪个画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A.王羲之B.顾恺之C.吴道子D.阎立本5.下列作品中,是我国古代绘画宝库中的珍品的是( )①《兰亭序》②秦始皇陵兵马俑③《女史箴图》④《洛神赋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四、我反思(一)我的收获(二)我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