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 MB
- 2022-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谈高考历史学科的整合与长效复习模型——新时空观的构建与运用一、新时间观的整合复习模型。传统高考历史复习的第一种常见模型为数轴式的复习方法,主要是将古今中外历史上的大事件与重要事实根据时间断限进行整理。该复习模型主要突出了对基础知识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条理化,但是该复习模型只是对知识的一种简单罗列,是一种静态的历史观或方法,忽视了历史动态发展的规律,不能使学生对历史的动态发展过程形成科学的认知与理论,甚至影响了学生独立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适应当今高考的内在要求。此外,在日常高考历史复习中,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或“表格型”,或“树型”等的复习模型。这些模型与数轴式复习模型一样,都无法体现历史动态发展的过程,有很大的不足之处,无法收到良好的复习效能。笔者曾经在阅读历史大师唐德刚先生的《晚清七十年》与《袁氏当国》这两本著作后,深受其“历史三峡论”的影响。在其“历史三峡论”的理论模式的启发下,根据自己对历史的感悟与体会,酝酿出了高考历史复习新的历史时间观或理论模型——“历史长河论”。“历史三峡论”主要内涵提出20世纪90年代在《晚清七十年》与《袁氏当国.》两本著作中提出一个瓶颈历史潮流中前后两个社会政治形态的转换间的转型期就是瓶颈或“三峡”两大转型自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实现了从封建转帝制发端于鸦片战争之后的辛亥革命,此一转型时间至少为二百年三大阶段“封建、帝制、民治”历史史观 “定型——转型——定型”“历史长河论”外在形式【图解说明】:1、“三个盛世”:“汉武帝时代”、“唐玄宗时代”与“乾隆时代”。2、“四次转型”:“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与“晚清民国”。3、预测:“未来转型”:改革开放后——向民主法制型与开放包容型转变。6\n“历史长河论”主要内涵“四流”分类概念代表按历史发展的节奏激流历史节奏的加快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缓流历史节奏的变缓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按历史发展的状态断流历史进程的中断魏晋玄学思潮使儒学中断续流历史内在的延续“三教合一”使儒学开始复兴按历史发展的表现表流历史的外在表象清代“乾隆盛世”暗流历史的内在实质政治腐败、土地兼并、闭关锁国按历史发展的效果清流历史的盛世或治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浊流历史的乱世或逆势唐末“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二、新空间观的整合复习模型。1、“点”——坚持“三点论”。所谓“三点论”是指在历史的教学尤其是高考前的复习中要注重重点、难点与考点的把握和研究。重点主要是从每年高考考试说明与教材中提炼出的主干知识与基本技能,难点则是在分析教材或复习资料或关键性问题时需要克服的障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考点的研究,很多时候,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经常重视的是曾经的“考点”,而非潜在的“考点”。研究曾经的“考点”,是更好地为了提出潜在的“考点”,而不能一味的沉浸在过去的考点中,抓住不放。为此,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在研究重点、难点与高考模型提的基础上,大胆地去假设新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尝试自己去创造它,并且独立地解决它,这样,才能不断地在实践中去让学生巩固检验知识,才能不断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在高考中思维与语言的准确快速生成能力,才能把考前复习不断引向深入,而不是教学与复习中低效的、司空见惯的、索然无味的“本本主义”与“教条主义”式教学。与此同时,在教学或复习备考中,还特别要注意克服三种错误的倾向或做法,即:疑点、盲点与定点。疑点是指对知识的掌握存在“是是而非”或“模棱两可”或“纠缠不清”或“好像差不多”的一种或几种感觉;盲点是指对某些内容的学习“无印象”或“没听说过”或“没见过”或“我怎么不知道啊”类似的感觉。无论疑点还是盲点的存在或扩大,都会对下一步的理解也好或实践也好,产生严重的干扰和困扰,甚至会让学生认为自己不行,缺乏信心。第三,对于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来说,克服头脑固有的定点,即思维的定势,是在学习与复习备考中要尤其值得注意的。具体说来,可以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等办法来克服这一问题,做到在高考中的活学活用,挥洒自如。2、“线”——坚持“三线论”。(1)注意对“横线”与“纵线”的把握。“线”是指在前面所述第一步“点”的基础上,要将“点”绘成线。历史的发展问题无非是横向与纵向发展的问题。历史横向的发展可以绘成“横线”,纵向的发展可以绘成“纵线”。首先,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复习为例,可以把它归结下面这么一条“纵线”:君主丞相制时期过渡时期君主宰辅制时期过渡时期绝对君主制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三公九卿制三省形成期三省六部制三省到一省内阁与军机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尚书六曹中书决策中书门下省内阁首辅奉常郎中令卫尉中书门下封驳到议政王大臣会议廷尉典客宗正门下尚书执行中书省南书房少府治粟内史太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军机处6\n其次,以中国现代史的复习为例,可以把它归纳为如下一条“横线”:1949年中国现代史20世纪初政治线索:①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三大政治制度。②祖国统一大业:香港、澳门与台湾问题。③新中国外交历程:50年代的外交→60年代的外交→70年代的外交→新时期外交。经济线索:3年经济恢复→3年经济过度→10年建设→10年文革→改革开放20年。思想线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胡锦涛“科学发展观”。文化线索:科技成就(国防农业信息生物)→文学成就→艺术成就→教育成就(3阶段)。(2)注意对“明线”与“暗线”的把握。在复习备考中,首先要把握好教材提供的“明线”,做到对教材基本知识的熟练。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深入钻研教材,举一反三,充分地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暗线”,将“暗线”组成新的历史小课题或专题进行研究,提出有价值的设问,并独立去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做到“明”与“暗”的有机结合,才能活学活用,高效地去解决高考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下面以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复习为例来说明“明线”与“暗线”的有机组合:中国古代经济史复习相关内容明线暗线中国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演变(生产力)租佃制经济与农业商品化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生产关系)中国古代的赋役政策中国古代的户籍政策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中国古代工商业中国古代工商业部门、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古代货币金融史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国内交通与城市职能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与朝贡贸易中国古代的商路史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农工商关系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农商并重与工商皆本经济格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古代的区域经济(3)注意对“直线”与“曲线”的把握。探究历史发展的原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动力虽然,历史的发展就整体而言是不断向前进的。然而,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推进历史发阻力展的动力因素,同时也存在制约历史发展的阻碍因素。同时,影响历史发展的动力与阻力还是相对的,动力促进社会的发动力展,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动力会逐渐产生与社会体制的不兼容性,这时,动力就会转阻力化为社会发展的阻力,在社会产生消极影响。社会阻力的消极影响主要是会激化社会矛盾,进而打破社会原有的平衡状太。这时,社会的变革便开始了,崭新的动力呼之欲出。动力在高考的复习备考中,要把历史发展的原因(或背景或条件)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模块化得专门训练,同时,在此过程中要把多个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前因后果串联起来,形成阻力历史发展的一个有机整体。例如晚清时期中国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政”—“预备立宪”—“辛亥革命”这几个中的历史事件就有密切的前后关联性,而且充满了社动力会“动力”与“阻力”的相互转化与交织,最终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的近代化、经济的近代化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6\n3、“面”——把握“两面性”。(1)历史发展的平行面与交叉面。在高考前的复习备考中,既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历史相关内容,进行政治、经济与文化专题的平行面复习;也可尝试进行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文化、经济与文化或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叉面复习。关于交叉面的复习关键是要找到相关的交叉点,然后就可以将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形成整体,同时,也便于在高考中顺利完成新课标全国卷Ⅰ和Ⅱ的第41题这种类型题。具体如下图所示: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点”、“线”、“面”的组合中国古代史的平行面复习模型中国古代史的交叉面复习模型(2)历史发展的图画面与文字面。历史地图在高考中的应用并不陌生,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将“图画语言”快速准确地转换成“文字语言”或者是与所学内容相联系。为此,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用所学历史知识将地图进行描述与概括,要特别注意地图所包含的各种时间与空间的信息,以及多幅地图所体现的变化信息,然后抓住关键信息,找全相关内容,紧扣相关主题,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复习效能,增强高考应试的针对性。下面以西汉王朝为例,来对所学相关内容进行整合:6\n总体特征: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巩固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西汉政治(事件、政治、军事、法律、民族与对外关系等)西汉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西汉经济西汉文化(经济结构、经济政策与经济活动等)(思想、哲学、科技、教育、文艺)西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整合示意图详细文字描述:6\n西汉社会的概貌三大领域主要内容具体史实政治方面重大事件“文景之治”“七国之乱”“汉武盛世”“昭宣中兴”“王莽篡汉”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国并行制、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征召制、辟除制法律制度《汉律》(《九章律》)军事战争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击败南越,统一西南。对外关系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与朝鲜、越南、缅甸及西亚国家均有往来经济方面经济结构农业:牛耕普遍,铁具推广;治理黄河,兴修水利;赵过推行“代田法”手工业:冶铁业、丝织业、漆器业、煮盐业等方面成就显著。商业: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和告缗、城市繁华。经济政策限田、重农、抑商;编户齐民与田租、算赋、口赋、徭役、兵役等。文化方面思想由道家的“黄老思想”的“无为而治”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科技数学:《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天文学:太阳黑子;医学:针灸;造纸术文学词藻华丽、夸张想象、半诗半文的文学形式——汉赋。艺术绘画、雕刻、乐舞、摔跤等。4、“体”——构建历史的数学模型——三棱锥“几何体”。综上所述,历史发展的“点”、“线”与“面”是历史发展的某一个静态的侧面。然而,真正的历史是一个动态向前发展的过程。因此,在高考的复习备考过程中,或学习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切忌用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眼光去学习历史,照本宣科,这样会贻害无穷的。应该尝试用动态的或变动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评判历史事件与人物,进而去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如右图所示,这是一个高考历史复习的模型——三棱锥几何体。它的主要特点在于:第一,充分体现了历史发展“点”、“线”、“面”的有机组合;其次,还可以体现中国历史政治、经济与文化纵向发展的动态趋势;第三,它还体现同一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横向发展的关联性,进而形成每个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面。作者:孟成单位:山西省交城中学联系方式:15135476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