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50 KB
- 2022-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评盛宣怀的办学思想赵升品(渭南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化传播系,陕西渭南714000)摘要:盛宣怀时小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买办、人官僚,洋务运动的实践者,他在创办洋务事业的过程小,深感到传统教育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的新型人才。于是他着力于教育革新,发展近代教育事业,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使屮国近代教育出现了新气象,为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盛宣怀;近代教育;北洋大学;南洋公学盛宣怀(1844—1916),与屮国近代史相始终的人物。史学界对其评价褒贬不一,长吋间都是以“大买办官僚”、“洋务买办”出现在读者面前。然而,作为洋务运动的践行者,在致力于洋务实业过程中发现中国传统教育不能培养出洋务事业所需要的新式人才。于是他力图教育革新,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并力促其实践。对屮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木文将试对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做一简单的探讨,以总结丿力史教训。一、盛宣怀办学思想形成的原因盛宣怀出身于官宦之家,曲于科举仕途失利,1870年投入到洋务派领袖李鸿章的帐下,受李鸿章的委派与影响,开始注重实务,专心从事中国当吋最迫切需要的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创办和发展,他创下了许多的企业,中国轮船招商局、中国电报局、中国通商银行、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等,还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两所大学,即北洋犬学和南洋公学。他也因创办事业的关系,势力迅速膨胀。在经济±,1898后掌握了洋务集团船、煤、电、纺四个企业中的三个,被经元善形象地称为:“一只手捞十六颗夜明珠”[门如的贪焚者;在政治上,从1896年起,他先后被清廷授予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太子少保、邮传部大臣等职,成为清末洋务派中财权兼备的实力人物之一。盛宣怀教育思想形成与他的人生经历和他所处的社会背景是密切联系的。1.创办实业的需要在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下,开办新企业,创办洋务,对盛宣怀来说,是披荆斩棘走前人未走过的路。他在开拓这条路的过程中,深深地体验到新式人才的重耍。没有与这些新事业相适应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将一事无成。但中国传统教育不能向社会提供这些“技艺”人才。正如陈旭麓先生所说:“新时代所需的人才是|「|教育制度培养不出來的,因为它窣息了士了的创造意识和个性。”\n⑵266于是,新式人才的匮乏成为盛宣怀兴办实业乃至整个洋务运动的“瓶颈”。早在他创办和经营湖北煤铁开采的70年代中期,他就曾认识到“开矿不难在筹资木,而难在得洋师”⑶3“矿物既属兴利Z大端,而人尤为办学Z先务”[1]248o后來,他在筹办织布业时,又写信给张荫恒“织局不难于集资,难于得人”[1]24\由于人才的缺乏,盛宣怀创办实业就不得不高薪聘请外籍人才,长时间的完全依靠洋人产生了两大弊端:一是洋人的高薪使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例如局盛宣怀的计算,仅招商局用于洋人的薪水每年不少于30万两。而聘用本国人才,“既使优给薪工较洋人可省一半”⑴踰。二是“督斯役者,以迄员董工匠一无所知,重听命于洋员而已矣”[1]170o也就是说,洋人垄断技术,盘踞要位,处处挚付,使中国人在办理洋务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尴尬的地位。而这些企业均“为大利所在,未便使外人久与其事”m107o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盛宣怀每办理一件实业都注重培养相关的人才。如在1880年架设津沽电线时设立天津电报学堂进行短期培训;在兴办汉阳铁厂时设立附屈学堂培养技术、管理人才,1901年更是要求设立商务学堂,以“振起商战,足国足民”⑷3可谓“造就实业人才不遗余力”E1]37o2.人才是富强之根本生活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形态卜•的盛宣怀,认为人才是富强Z根本,教育可以救国,各国之间的较量离不开人,并把中国与西方列强作一比较:“试问吾家将才如彼否,使才如彼否,理财Z才如彼否?”比较的后果使他产生了危机感,他力求加紧培养人才,提携后进,“树人如树树,惟恐迟暮”[1]257o甲午中国战败,丧师辱国,民族危机和清土朝的统治危机空前暴露出來,这使这位封建官僚更加坚信,中国惨败的一个很重耍的原因:“选将才干信人广众Z中,拨使才与诗文帖括z内,至于制造工艺皆取材于不通文理不解测算Z匠徒,而欲与齐国契长较短”[5]19o只有大力的兴办教育,才能改变国家积弱的现状。他在《条陈口强大计折》中,说:“泰西诸邦,用举国Z才智,以兴农商工艺Z利,即籍举国Z商力,以养水陆Z兵,保农工Z业。盖国非兵不强,心有精兵然后可以应征调,则宜练兵,兵非饷曳练,必兴商务,然后可以扩利源,则宜理财;兵与财不得其人,虽□言练,日言理,而终无可用Z兵,可恃Z财,则宜育才。”[1]189其意思是:要实现口强,必须把练兵、理财和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无论是练兵还是理财都必须有相应的人才,否则将一事无成。因此他建议各省先设立一所综合性学府,“教以天算、舆地、格致、制造、汽机、矿冶诸学,而以法律、政治、商税为要。先设武备学堂一所,教以筑垒测地、枪炮制造、弹丸发送-■而以兵律戎机,有勇知方为要”,这些计划尽快实施,否则“年复一年,外人耽耽视我,一无足恃,肆彼要求,得步进步…•至其时,始悔七年Z病,不蓄三年Z艾!”[6]8-9\n二、身体力行,兴办教育人才源于教育,要培养新型的人才,必须要革新传统教育。盛宣怀深切的领悟到这一点,所以他在兴办教育上同他创办实业一样,是很冇毅力的,他表达他的决心说:“人笑我收效不能速,十年树人,视十年若远,若不树之,并无此十年咦!”[“。自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起,盛宣怀的权利和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的增长,他的兴学活动也进入了高潮,不仅兴办了一批冇影响的学校,而且在小学、中学、大学、师范、留学及速成教育等领域都做岀了突岀贡献。1•小学及师范教育盛宣怀十分重视小学和师范教育的发展。在谈到它们的重要性时,他说「'师道立则善人多,故四国学堂必探源于师范。蒙养正则圣功始,故西国学程必植基于小学。”口]2。小学教育是学业教育的基础,师范生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没有坚实的基础教冇和优秀的师资,教育是办不好的。而当时的中国新式小学风毛麟角,更无专门的师范学堂。因此,“师范、小学尤为学堂一事先务Z先务。沁小。]897年,他抱着“既病求艾,相需已殷,急起直追,为虞弗及”⑷2。的心情创立了南洋公学师范院,并以“不取修膳”、“资送岀洋”、“择优奖赏”、“优予出身”等十分优惠的条件吸引考生⑷役经过严格的帅选,四十人被录取,成为屮国首批师范生,为中国教育的继续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同年,南洋公学“复仿H本师范学校有附屈小学校Z法,别选年十岁内外至十七八岁止聪呢幼童一百二十名,设一外院学堂。”⑷2°按照盛宣怀的设想,外院(即小学)的学生由师范分班教习,一步步升到小院(小学)和上院(大学),既为大学提供了良好的生源,又使师范生得到了锻炼,二者结合,为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高等教育盛宣怀在兴办洋务屮认识到新式人才不只是耍懂得实用的技术,述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理论,而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虽然培养了一大批的应用性人才,但没冇达到新式人才的标准。于是,盛宣怀决心创办新的学堂。1895年在直隶总督王文昭的支持下创办了北洋大学,即今日的天津大学的前身。在盛宣怀的规划中,北洋大学学制四年,学堂的学生除语言文字外,主耍学习理工方而的知识,分为工程学、电学、矿物学、机器学、律例学五个专科,学成后,“或派赴外洋,分途历练;或酌量委派洋务职事”,虽然体系不够完备,但无疑它是一所能够培养高等人才的学府,因而盛宣怀称:“此国外所谓大学堂也。”⑷⑻在创办北洋大学的经验的基础上,盛宣怀于1896年又创办了南洋公学,他强调,南洋公学不同于以理科为主的北洋大学,“窃取国政之义……实居内政、外交、理财三事”⑷二“其在公学始终卒业者,则以专学政治家Z学为断。”⑷2。可见,他想把南洋公学办成一所培养内政、外交等政治官吏的学校。北洋大学和南\n洋公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耍地位。它们不仅培养出了如蔡鍔、邵力子黄炎培、土宠惠等近代史上的名人,而且在管理模式、学科体系建设等方面对其他学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北洋大学,由于它是中国第一所比较止规的大学因此成为当时各省仿办的范木。如两江总督刘坤一來电问询:“闻公在津新设学堂,章程甚佳,即祈钞示全卷,以便将来仿办。”⑴"83•派遣留学生盛宣怀认为:“一人齐傅,不如置诸庄岳。”⑴2"只有大批派遣留学生到发达国家,以“躬验目治,转门肆习,乃能窥西学之精,用其所长,补我之短,,C1]271o也就是说,留学生身处西方环境,更容易学习最新知识,学习质量将优于国内,“学成回华任以路、矿、铁厂、银行各政耍,渐可不借才异域,授柄外人。目前虽靡费甚巨,将来可收实用,,E,]27,o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盛宣怀一批又一批地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仅从1898年到1906年,他主持派遣到英、法、德、日、比五国留学生就有章宗祥、王宠惠、雷奋等五十八人C1]272o这些留学生回国后,“或任京师大学堂教员,或充北洋译员,或办两广学务;此外各省府县学堂所在多有,”E1]2"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4.速成教育尽管培养高级人才很重要,但收效往往在十年以后,而形式对人才的需求又是缓不济急,因此,盛宣怀在办理止规教育的同时采取多种办学形式,以补充不足。他办的速成教育主要有1899年的译书馆、1901年的特班、东文学堂、政治班,1903年的商务班等。以特班为例,他设立的目的就是“变通原奏诉称之意”,讲述的内容为“中西政治、文学、法律、道德诸学”,培养“经济特科人才”⑷S教学法法为老师开列书目,按期质疑,批阅作业并布置考试。这种速成班开办时间虽短,但对培养急需人才一定作用。三、盛宣怀办学的指导方针盛宣怀创办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洋务实业的需耍,从深层次上讲,是为了维护清土朝的统治和抵制外民族的侵略。所以,他在创办新式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以卜•的原则。1•“中体西用”的指导方针盛宣怀出生在一个深受中国封建文化熏陶的封建官僚家庭,又受到父亲“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所以他对新式教育的引进是在“变器不变道”的思想下进行的。他在处理中学与西学的关系时,始终以“中体西用”为方针。在谈到中教育演变时,他说:“中土文明之化,开辟最先,历世愈远,尚文胜质,遗实采华。而西人以致用为本,其学校Z制,转与吾三代以前施教Z法相暗合。今口礼失而求诸野,讲酋学延酋师,学堂Z规模近似矣。沁小"既然中西教育制度的实质是\n相同的,那么中国传统教育的部分就不必改变,只需将西方教育中用的部分改换旧学中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部分即可。在“中体西用”方针的指导下,盛宣怀在兴学活动中特别重视封建文化和忠君思想的教育,希望通过固定的经学课程及修身等伦理课程向学生灌输封建道德和伦理纲常,用“内学”來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通达中国经史大义厚植根柢”[3]19,在立场、观点、道德和修养上达到理想目标,以“激发忠爱”,维护原有制度,巩固封建统治。对违反这一方针的师生他毫不手软,“教习稍染习气,学生稍秩范围者,立即辞退,从不瞻循迁就”⑷駕并以“上海革命自由诸党纷纷煽惑,公学近在咫尺,——不为所惑”⑷円为骄傲。但是,I「【学的陈腐与不合时宜使盛宣怀不得不推崇“一致用为本”的西学,这使他在“经世致用”的思想下冲破封建顽固派的樊篱,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制度,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造。2•严格选拔,严格管理的治校方针严以治校是盛宣怀办学的突出风格,表现在南洋公学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血。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坚持高质量、严耍求。无论是招生考试,还是学籍管理;无论是升级留级,还是出洋留学;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校外实习;无论是操作评定,还是体育锻炼;无论是学生学习,还是老师授课,一律严字当头,严格要求。南洋公学以及后來的实业大学堂、南洋大学堂,直至上海交通大学,一百多年以來,都是以“严”闻名于世在南洋公学,对所招学生采用“试业制”,即进院之后,试业两月,若发现其质性有不可教者,则予辞退;可教育者发给“肄业据”继续留校学习,如杲不努力、不长进,以至于落伍,则立即被淘汰。南洋公学学生的功课Z多,功课Z深,在国内屈指可数。盛宣怀还十分重视学生的考核工作,他把南洋公学师范院的学生按品徳和学业水平分为五个层次,要求学生按各层次标准不断进取,每进一层,发给凭证和奖励。对于每次考试,都是派学堂的总理、总教习或是由集捐筹办学堂的单位派员主持,以保证考试的质量。盛宣怀为南洋公学制定了十分周全而详尽的章程,总共有15大项,共一百多条小项。对课堂纪律、教员职责、职工职责、学生礼仪、学生用餐、学生休假、学生游息、功过奖惩等等均作了具体的规定,如有违反者,惩戒极严。体现了盛宣怀办学从严的教育管理思想。3•注重实践,学以致用的办学目的盛宣怀注重办学实际,从其创办的南洋公学所设置的一些学科可以看出其注重实践。其所设的学科,都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所急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至于各类“西技”、“西艺”课程,更是与当时社会办实业、发展经济紧密相关。从盛宣怀为新式学堂指定的课程表中可以看到:测量、格物学、化学、地学、驾驶、英语等实用性极强的课程占据全部课程的主体地位,并规定对传统经学的\n学习由学生自修完成。盛宣怀强调按照社会的需求來设置学科,布置教学,学生研习课程时,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动手操作,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学校不惜重金建造“格物化学机器等房”,“以备各学生阅视考据”。学校的实验实习课程安排非常丰富,在整个教学坏节中占有很大比重。从上述不难看出,盛宣怀是从实业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的教育改革。他从不丢掉教育为实业发展服务、富国富民服务这一宗旨。止因为此,他教育思想实施的直接成果是培养了大批的近代科技人才,为近代科技的发展准备了智力I大I素。四、办学特点盛宣怀坚持兴办教育应坚持“屮学为体”的方针,但他并不排斥西学,为此他敢于冲破封建顽固派的羁绊,开辟草莱、隼路蓝缕,引进欧美、日木等国家的办学经验和教育制度,成功地闯办了北洋和南洋两所大学,对中国传统的教育学制进行了改进,成为后世屮国新式大学堂的范本。1•采取分级设学的教育体制1895年,盛宣怀向清政府呈递《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经批准,盛宣怀奉旨开设了天津屮西学堂(即今天津大学的前身)。该学堂分为头等学堂和二等学堂。头等学堂为现代意义上的专科学校,参照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设计学科和修学年限,共分为工程学、电学、矿物学、机器学和律例学(今法律学)五个专业;学制也采用国外通行的做法,四年完成学业。二等学堂相当于今天意义上的屮学,分为四个班,“每班三十名,递年工夫长进,升至头等班”。⑹93以上可以看出,这是一所模仿国外学制,上下衔接、连贯一体的新式学校。头等学堂和二等学堂分别是我国新式大学和屮学的雏形,也是最找按分级设学模式建立的学堂。2.采用多种办学形式在其“今世致用”思想的指导下,盛宣怀亲自指导创办了多所性质不同、门类多样的学校和学习班,如1901年建立的特班,致力于培养管理人才,招收的学生均为社会英才,类似于高级干部训练班,黄炎培、李叔同、邵力了等都曾就读于该校,蔡元培任总教习。学校开设政治、法律、外交、经济、哲学、财政、文学等,学生从中任选二、三门进行研读、并不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和学习规章,学习氛围轻松。1902年,东文学堂止式建立,旨在培养翻译人才,类似于今天的外语培训班。按照他的办学模式,高等教育与初等教育兼备,普通教育与专门教育并存,不但有正规教育,而且有速成教育。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依次递升、门成体系,显示出他作为一个具有近代理念教育家的远见卓识。2.突破传统教学内容,大量引入西方教育课程\n盛宣怀将有益于中国人认识西方、认识世界的西方语言学、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科纳入了课程体系,如他为北洋学堂订立的课程如门“第一年,几何学,三角勾股学,格物学,笔绘图,各国史鉴,做英文论,翻译英文……第四年,金石学,地学,禽兽学,万国公法,理财富国学,做英文论,翻译英文。”⑻形西方教学内容大量引入中国学堂,为此“中学为体”占主导地位的中国教育体系输入了新鲜血液。4•采用了新的组织管理形式新的学制、新的办学理念势必需耍新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与Z相配套,盛宣怀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他参照西方的管理方式,在学校中设置了督办、总理、监院、总教习等人员参与学校管理,并增设文秘、会计、图书管理员、校医等⑻%在总理与总教习人选方血“选深通西学体用兼备人员方不致有名无实”⑼26鶴这些员工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有利于教师从繁朵事务中分离出來,专心于教育,提高了教学质量。此外新学堂还采取分班教学、分科教学等西方教学模式,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督促学生学习还设立了考试淘汰制,即“日有课,有有稽,年终有大考”[幼92,还耒毕业的在校学生“均不应学堂外各项考试”[8]o4.培养人才的新思路作为一个实业家,又身居清朝政府耍职,盛宣怀认识到新式人才必须以培养质量高、专业精为发展方向。他认为应培养三方面的人才:第一类工科专业人才,第二类是文科类人才,第三类是工商业的人才,这三类人才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在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思想还没有完全被冲破的晚请时期,盛宣怀强调培养商务人才无疑是创新之举。对于学堂而言,应做到学科重点突出;对于学生而言,应力求对所学专业精益求精,他说“全学不如专学,方能精进,而免泛鹫。如学专门者,则次年所学Z功课稍有不同。”⑻2655.改革传统科举制,拓宽选才门径隋唐建立的科举制,经宋、元、明、清上千年的发展口益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弊端从生,“人才盛衰Z机,全视在上Z取舍。”⑷92寒窗苦读的知识分了将科举视为追求功名利禄、仕途升迁、光宗耀祖的途径和手段,科举制己失去为国家招纳治国安邦贤才的意义。为此,盛宣怀主张应设立新的取士标准和方法,“……似宜专设一科裁犬卜'Z广额,为新学Z进阶,明定功令,使文学武学堂卒业者,皆有出身之正途,齐仕进于科第”⑻S这并非是彻底废除八股取士,而是以功名利禄为策动力吸引犬卜•的知识分了投身于学习新知识的潮流中来。学有所成的知识分了同样可以在仕途上获得进迁的机会。知识分了按照所学的门类发给薪水,推荐至船厂、炮局工作,做出成绩者通过“军务保举”等方式奏奖升阶,\n他认为只要朝廷长期如此则“人才自不可胜用,,[8]93o选才标准是教育的指挥棒,选才标准的变化直接推动教育变革,盛宣怀拓宽选才门径,不但能为当时社会选出有用的人才,而且大大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发展。“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化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丽辈提供了新的东西。”3154对盛宣怀的评价也应该是这样的。作为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封建官僚,他极力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在创办教育过程中不能超过这一思想界限,谨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重视传统的文化和忠君的思想,希图通过固定的经学和修身课程向学生灌输封建道德与伦理纲常。但是,他却能顺应历史的潮流、时代发展的需耍,弹尽竭虑,高瞻远瞩,躬亲实践,一声不遗余力的推行新式教育。他不仅被称为中国近代的“实业Z父”,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Z-O也正是在他的努力西方教育开始在封建教育占统治地位的中国传播开来,是新式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观念、教学形式、学校管理方面对传统教育的冲击一发而不可收拾,有力的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指导教师:程金良)参考文献[1]夏东元,盛宣怀传[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2]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社科院岀版社,2006.[3]湖北开采煤铁总局•荆门矿务总局[A],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二[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4]袈媛挥,李永健,盛宣怀教育思想及实践谄议[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3(8).[5]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6]沈云龙,近代中国史资料从刊续编第十三辑(第一卷)[C].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7]陈先元,盛宣怀于上海交通大学[J].中国大学教学杂志,1998(6).[8]韦斌,盛宣怀与中国教育近代化[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6).[9]穆斯辉,中国近代教育管理史[C].武汉工业大学岀版社,1989.[10]列宁全集(笫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ShallowShengXuanHuaievaluationofschool-runningideaZHAOShengPin(Departmentofhistoryandculturecommunication.weinanteacherscollege,weinanshaanxi714000)Abstract:ShengxuanhuaiwhenChinesehistoryfamouscompradors,bigbureaucrats,thewesternizationmovement,hefoundedthepractitionersin\nwesternizationcareerprocess,deeplyintotraditionaleducationcancultivatethenewtimes.Hefocusedoneducationreform,thedevelopmentofmoderneducationundertakings,headvancededucationideasandabundanteducationpractice,ChinesemoderneducationforChinesenewappeared,themodernizationofeducationmadegreatcontributions.Keywords:ShengXuanHuai,Moderneducation,Beiyanguniversity,Nanyangperus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