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04 KB
  • 2022-08-31 发布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式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生历史学习方式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摘要]时代的发展、知识的不断增加和更新、新课程的实施都要求历史教V研究必须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现阶段高中生历史学习方式主要冇浅层式、成就式与深层式三种基本形式,历史教师的教学应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及进行学习策略训练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浅层式和成就式向深层式发展。[关键词]学习方式;历史学科;内在动机;学习策略[中图分类号JG423.02[文献标识码]A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在不断增加和更新,人们不可能在短短的学校生活屮获得一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因而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从而得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历史教学界,也越來越普遍地认识到目前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的发展,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而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时思维活动的具体操作;注重发展学牛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探究学牛如何从“学会”发展为“会学”。即引导学生去探讨历史规律,掌握硏究历史问题的方法,形成从历史学习中汲収营养和智慧的品质。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学研究必须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所谓学习方式,或称之为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具冇个人特色的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倾向)和相应的学习策略的冇机组合,它决定学习效果。简单地衣述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是:学习动机(倾向)+学习策略二学习方式学习效果。[1]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不同学习方式不仅存在,而且差异十分显著。学习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学习者对学科的选择和定向、学习策略的利用,以及学习的最终效果。据此我们也可以把历史学习方式相应地表述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抱着怎样的动机,以及通过哪些学习策略来学习这一学科。那么现阶段高中生的历史学习方式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笔者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屮通过观察、访谈、问卷[2]等方法并结合相关理论[3]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认为现阶段高中生的历史学习方式主耍町分为以下几类。一、浅层式学习方式采用浅层式学习方式的学生其学习是由外部动机产生,为应付教师、考试而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主要采取机械学习及一些应付性的、肤浅的、消极被动的学习策略,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去重复学习可能要考的内容和要点。这是一种量的学习概念,缺乏元学习,往往表现出我们通常所说的"死记硬背”。女山“对我而言,我只能靠背诵(在历史学科上)来取得好的成绩。但是现在冇八门功课,每门都要花功夫,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花在背诵上,因此我希望老师能采取些措施,就是每节课上课时來抽背上一节课的内容,如果有背不出的,就让他(她)下课时到办公室里去背……以前在初中时,\n那些社会老师就采収这种硬办法,效果述是蛮好的……”“不瞒你说,不是我们不想好好学历史,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班主任还有家长更希望看到我们多花点时间在数、理、化上,而不是历史上。况且我觉得历史只要在考试前背一下就行了。”必须承认日前大部分高中纶在历史学习中是采用表层式学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历史学科在学校各门学科中的地位低下,部分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对它【古I有的错谋认识,其至“歧视”夕卜。在主观上对学生而言,由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往往使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就是“死记硬背”。“死记硬背”的症结从认识论和心理学的角度來看,则在于新知识的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之间脱节。新知识因缺乏原有知识的支持而不能融入整个知识架构,而游离于知识架构之外的知识片段是既无法长时间地保留在记忆中,对许多学生來说这些知识乂是脱离他们的实际的。久而久之,在学生的心1=1中历史学习就变成了“无意义学习”。历史学科就成了一门乏味的课。二、成就式学习方式采用成就式学习方式的学生其学习由成就动机产生,主要是为与别人竞争,争取好成绩而学习,会利用各种学习技能,花费较多的时间和努力遵从教师的要求去完成各项作业,努力获取高分,可能达到元学习。如:“历史我本来是想认真学的,但在高一的第一学期我曾试着8门课都不松懈,尽管历史成绩不错但其它功课却不理想,并且我们发现历史成绩是不计入总分的。受其他同学的影响和R己的权衡得失,我决定暂时将历史等文科放一下……”“我就是照着以前历史老师所说的方法来学历史的,课询预习、课上认真听,课厉把该做的作业完成,因为以后我要读文科的。但不知为何,尽管也化了比较多的时间,效果却总不是很好。因为我想在历史这门课上拿到更高的分数……”从目前的情况看,采用成就式学习方式來学习历史的学牛也是较多的。亳无疑问较Z于浅层式学习这是一个进步,尤其是由于釆用成就式学习的学生取得好成绩、好名次的动机很强,因此他们往往能在平时的学习中牢固地学握基础知识、在考试中得到不错的分数。但这种在自我提高动机下进行的成就式学习,主要是着眼于眼前取得的外来利益(好的成绩、名次),而在结束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后,就会很少考虑所学的知识与后续学习和自身发展的关系。他们对历史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感兴趣,也不会真止意识到这门学科的价值,仅把它视作“敲门砖”而己,是不会产生持续而深入学习的愿望的。三、深层式学习方式采用深层式学习方式的学生其学习由内在动机或好奇心产生,为满足兴趣、探究意义而自发、主动学习,主要釆用建构主义的编码、和有意义的学习策略能持Z以恒地进行广泛的学习,是--种质的学习概念,其学习结果水平也是较高的,能认识并监控、管理自己的学习。其至在一定的程度\n上实现学习的“迁移”。如:“我从初中起就喜欢看历史方面的书,《上下五千年》、《春秋战国的故事》等都是我喜爱的,对于中央电视台放的《历史风云》、《TT年中国》等我也经常看。把这些和我们的历史课结合在一起,使我觉得历史课真的是蛮有味道的。”“历史History,分开就是Hi,story,历史本來就是由一,个个人大小小的故事组成的,没有故事就没有历史。我喜欢像听故事一样去学历史,像看小说一样看历史书,所以历史学科对我来说是一门既简单有充满趣味的课,它不像有些同学说的只是'死记硬背’……”“……我经常把历史课学到的知识用到其它课上,比如语文,在写作文的时候,把历史史实作为材料或论据充实进去……语文老师经常说我的议论文很'厚实',可能就得益于我对历史的学习吧。”“我觉得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來进行历史学习比较好。因为这样我可以去学习、探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从而使历史书本知识也变活了。而FL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怎样收集历史资料,怎样利用这些资料,以及怎样写小论文等。但遗憾的是现在学校好像已经停止搞研究性学习了……”rti此可见像上述儿个学牛他们的历史学习正是因为对历史学科有内在兴趣,是为弄懂和学握知识,想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是在提鬲能力的动机下而进行的学习,也只冇在这样的动机作用下,学生才会采取一些钻研性的、探索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策略,并在学习过程屮主动地运用,甚至自觉不知觉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但遗憾的是采用深层式学习方式的学牛是比较少的,并口在部分学校由于一些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等注重学习方式转变的课程恰恰认识还不够,因而错失了较佳的时机,甚至间接地扼杀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除了如前所述三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外,由于“成就式方式可能与浅层式方式联系在一起,也可能与深层式方式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实际的历史学习中还存在两种较常见的学习方式:“表层一一成就式学习方式”和“深层——成就式学习方式”。我们可把其看作是山“浅层式”到“成就式”、由“成就式”到“深层式”的两种过渡类型。通过对•高中牛历史学习方式的研究和分析,使我们认识到:尽管造成学牛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來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毫无疑问,教师的教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许多调杳研究结果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教师应当把帮助学生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和学习方式作为一项垂要的工作,把学牛是否越来越倾向于深层式学习、主动发展作为衡量历史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志。从历史教师的角度出发,依照学习方式模型“学习方式二学习动机(倾向)+学习策略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应该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对其进行学习策略训练两方面來努力,从而使其学习方式最终转变“深层一一成就式学习”乃至“深层式学习”。这是基于从整体上说,学牛的学习动机水平越高,就越能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并积极主动地运用,因而学习策略水平就越高。反Z,较高的学习策略水平有助于学牛学业成就的提高,从而能促进学习动机水平的进一步加强,它们Z间构成—个良好的循环。一、激发历史学习的内在动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冇其特殊的难度,历史过去性的特点,使得历史不能像其它学科知识\n那样复原与复制,历史由远及近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由近及远的认识规律相悖,学生学历史远不及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那样可以依靠解题获得成功的口信,从而树立持Z以恒钻研的兴趣。加Z传统的历史教学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的历史概念,简单地再现答案,学生的学习往往都是脱离特定的、真实的情境,而将课本知识当成立论,看成无需检验,只需理解和记忆的“绝对真理”,只要懂得了、记住了课本上的知识,就可以应付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学生或许能应付考试,而不善于也不屑于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结构不良问题,不善于以历史的视角分析现实问题,更遑论历史科慧的获得,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其学习动机也仅仅只能停留在表层式、成就式上。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首先耍根据历史学科“过去性”的特点使已经永远成为过去的历史与现实,特别是与学牛的牛活建立起某种有机的联系,做到让历史真止地“贴近学牛、贴近牛活、贴近社会”。即通过激活学生相关的原冇知识,促进新的学习知识同原冇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沟通对接,使其认知结构小具有与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的认知内容,让学生增加对学习内容的了解,从而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学牛的深层型学习动机。二、学习策略的学习与训练如果说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是为了解决他们想不想学、愿不愿学历史的问题,那么强调学习策略的训练,是为了解决其如何学、怎样有效地学习历史的问题。事实上历史教师在教学屮也会对具体的学习策略有所涉及,例如教学牛怎样巧记历史人物、年代、史实,及通过一些习题让学牛去进行概括、归纳,对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比较异同等,但很多时候,教学都在无意屮进行的,并口往往强调的是対历史知识的掌握,而不是学习策略本身的意义,因此当学牛面临新的问题情境时他们仍可能会手足无措。笔者根据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对高中历史的教学实践,结合对学习策略的认识[4],认为在历史学科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町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对通用学习策略的学习。如认知策略屮的复述策略(包括重复、抄写、作记录、默念等)、精加工策略(包括想象、口述、总结、类比、答疑等)、组织策略(包括选择要点、列提纲、组块、画草图等);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策略(如设置目标、浏览、设疑、回忆经验等)、监视策略(如白我测查、集中注意、监视领会等)、调节策略(如调整阅读速度、使用应试策略、复查等)以及资源管理策略(吋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寻求他人的支持等)。以通用策略中的复述策略为例。教师可先告诉学生复述策略的概念和作用一一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运用复述策略能使学习者在学习中对有用的信息保持更长的时间,也便于合理组织和提取。接着,町具体告诉学牛怎样有效地运用复述策略:如排除干扰;认识抑制(前摄抑制、倒摄抑制)与促进(前摄促进、倒摄促进);运用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安排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等。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白由于复述策略在长时记忆中一般无效,因此还应利用精细加工和组织等学习策略以进一步地使白己组织与整介t时记忆信息。在指导学生进行通用学习策略的学习时,教师应尽量强调这些策略对其它知识的指导意义;要尽量突出学习策略的内在联系。第二阶段应着重让学生学习并内化学科学习策略。因为从学习策略训练的实践來看,通用学习\n策略的学习只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结合学科进行学科策略教学,町氏接传授学科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可通过把通用学习策略渗透到具体学科中去。以历史学科中对“材料解析”的学习策略为例,首先对”材料解析”的学习过程进行分解,将其分解为四个步骤:审题、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结合分析(材料与材料Z间、材料与问题Z间、材料与所学知识Z间等)、归纳总结。其次搞清每个阶段的性质,确定学习策略。例如审题属于对材料的初步感知,应该采用精加工策略;结合分析包括材料所涉及的各方而知识,对材料进行更深入的剖析应采用粘加工策略,归纳总结是对材料内容的综合和概括,应采用精加工策略合组织策略。再次,要求学生评价策略的有效性,使学生明确策略为什么有用,为什么使用策略比不使用策略更有效,以激发学生口觉使用策略的积极性。最后,注重让学牛把学科学习经验提升位学习策略。一般学习策略最初都來口个体的学习经验,因此引导学生把自己和同学的学习经验总结提炼出来,上升为具体的学习策略是实现学习策略学科化的重要途径。从日前对学习策略研究现状及其学习策略在历史学科屮的实践来看,如何有效地传授、学习学习策略还是冇待深入的课题。但冇效的学习策略教学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已被证明是行Z冇效的,如分解性原则、练习性原则、过程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等。这些是我们在历史学科中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应该把握的。[注释][1]黄黎明、高凌飕:《学习方式研究対我国教学的启示》,《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2期。[2]笔者的问卷调查山“你对历史课的兴趣如何”、“你一般通过什么方法学习历史”、“你最希望通过哪些方法来学习历史”、“对于历史课你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等问题组成,文中楷体字部分即为部分冇关调查结果。[3]是指Biggs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于1985年所报告的研究成果。详见黄黎明、高凌飕:《学习方式研究对我国教学的启示》,《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笫2期。[4]对于学习策略的概念或解释多种多样,在此笔者倾向于“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详见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参考文献][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版。[2]顾援:《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1期。[3]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教育研究》,2002第2期。[4]程素萍:《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2期。[5]刘加霞等:《中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9期。[6]左银舫:《谈学习策略学科化》,《教育科学研究》,2002笫2期。\n[7]祝华卫:《建构主义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转变》,《历史教学》,2002年第2期[8]杨芳:《学习动机的激发与课堂教学的优化》,《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笫2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