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57 KB
- 2022-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二年级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内容与要求(-)世界古代史一、古代两河流域1.王国的兴衰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和流经的区域,东西两面分别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2.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A]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公元前3100年之前,苏美尔人开始使用,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3.《汉穆拉比法典》《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B】《汉穆拉比法典》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古代埃及1.法老一统的体制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A]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尼罗河自南而北流经埃及全境。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2.金字塔与来世信仰金字塔与来世信仰[A]金字塔的象征意义和历史价值(1)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2)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3)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3.象形文字与纸草象形文字与纸草[a]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书写材料中纸草的使用最普遍。三、古代印度\n1.吠陀文明和种姓制度种姓制度[B]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特征: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宗教、社会权利生活均不相同。种姓制度造成卬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佛教的创立和发展佛教的创始、经典、传播[A]公元前六世纪,悉达多创立佛教,倡导众生平等。经典《大藏经》,公元前三世纪,佛教向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四、古代美洲玛雅文化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A]中美洲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南美洲的印加文化玛雅人对农业的贡献【A】玛雅人长于农耕,用金石工具,从野牛植物中培育了马铃薯、番茄、玉米、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后来都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极人地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五、古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和雅典民主制度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A】古希腊地域范阖比今天的希腊共和国版图大一些,除了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爱奥尼亚群岛之外,还包括小亚细亚半岛四部沿海地带。城邦的基本特征[A]小国寡民古典时代[A]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其历史上的古典时代,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雅典民主政治[C]特征:以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两个里程碑: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公元前508年“克利斯提尼改革”;全盛时期:“伯里克利时代”。评价: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然而它毕竟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除在外。2.古希腊哲学和文学艺术《荷马史诗》[A]史诗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性,也有很大的史料价值。古代希腊人创作的《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帕特农神庙[A]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建成于“伯里克利时代”,是古代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代\n哲学与史学EA]哲学意为“爱好知识之学”;古希腊的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历史学诞生于古典时代,是以希罗多德的名字及其《历史》为标志的。1.罗马政体的演变罗马共和国开始【A】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帝国[A]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公元2世纪初,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公元395年,在危机的冲击下罗马帝国分裂为两大部分: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乂称“拜占庭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亡于日耳曼人之手,是欧洲古代史的终结。基督教的创始、经典【A】公元1世纪上半叶,基督教兴起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中间,相传为耶稣所创立。它是犹太下层民众反抗罗马帝国暴政和追求平等自由的社会运动的产物。经典为《圣经》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公元392年,基督教被正式宣布为罗马帝国的国教。【A】2.罗马法体系“十二铜表法”[A]“十二铜表法”公布于公元前451年,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包括婚姻法、债务法、继承法以及诉讼程序等方面,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其法制精神体现在:明文公示;按律量刑;不许擅改和随意解释法律,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生活。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的渊源。“公民法”与“万民法”【A】由于它们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只有公民才能享有法律的保障和所赋予的权利,因而被统称为“公民法”。罗马进入帝国时期以后,历代皇帝针对某些具体事项也发布了一些敕令。这些法令和决议经过长时期的积累,逐渐形成为一种适用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因而被统称为“万民法”。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B】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來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当然,罗马法有其历史局限性,它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因为奴隶在当时只是其主人的财产,不具有任何权利。六、古代伊斯兰帝国伊斯兰教的创立伊斯兰教的创始、经典【A】公元6世纪,伊斯兰教兴起于西亚的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是其创始人,经典是《古兰经》。七、中世纪西欧\n1.西欧封建制度西欧封建制度产生和确立的时间[A]四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后逐渐扩展,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采邑改革”及其影响[A]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煬为有条件分封,史称采邑改革。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釆邑连同居住其上的耕种者一起分封,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后来,有条件的封建主也层层分封土地,由此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2.庄园和自治城市庄园的特点[A]庄园是西欧屮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城市的自治[A]两种手段: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等级君主制[B]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英国议会和法国三级会议首次召开,标志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等级君主制形成的背景、特征及其影响:背景:①12世纪以后城市复兴、商品经济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型的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②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新的权力机构一一等级代表会议,与会者大多为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等级君主制随之登上历史舞台。特征: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O影响:等级君主制相对于屮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大学的兴起[A]随着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的市民阶层击于经济活动的需要,强烈要求开展世俗教育,大学由此而兴起,中世纪大学比较重视神学教育。\n(二)中国古代史一、从史前时期到殷商社会1.中华文明的摇篮原始农耕【A】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了农耕生活。姜寨遗址的特征:共同耕作、平均分配。标志:栽培谷物、驯养牲畜。意义: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炎黄传说[A]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与核心区域[A]满天星斗,八方雄起。黄河流域是屮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礼记•礼运》中的夏朝【A】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小康之世”。“大同之世”是“天下为公”的社会,“小康之世”是“天下为家”的社会。二里头遗址[A]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在时间和地域上与此王朝最为吻合的是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1.商朝与青铜文化商朝的历史是信史【B】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以及河南安阳殷墟等一系列考古资料的发掘,商朝已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因有文献、甲骨卜辞、考古资料等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方国联盟【A】商与周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方国则臣服或归附于商。商朝的兴衰,可以四周方国的向背为晴雨表。青铜器与甲骨文[A]司母戊鼎是商朝著名的大型青铜器。特征:商朝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门用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祭祀等重要活动。商朝甲骨文是我国FI前所发现得比较成熟的文字,这是商朝人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己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这是探究商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二、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1.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西周的建立【A】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进攻商朝,决战于牧野,定都镐,史称“西周”。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A】周朝建立后,为了对新征服的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创立了封邦建国体制。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首领;另一方面,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n礼乐制度【A】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周公又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1.诸子百家社会大变革[B]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由四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内容:经济领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政治领域:各国进行内政改革,抑制或废除无能的1口贵族,启用贤能之士,实施耕战并重的政策。以富国强兵为冃标的改革,在战国时达到高潮,改革的范围扩大到官吏、行政、财政、赋税、户籍、法律等各个方面。影响: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活跃,整个社会呈现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百家争鸣【B】主要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儒家孔子“仁”为核心观念,倡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礼”“仁”造就理想人格为最高目标,孟子“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性本善”荀子熔“礼”“法”于一炉;主张人性本恶法家韩非子提倡“法治”、倡导激进功利主义、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道家老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事物恒变、矛盾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3.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秦帝国的建立【A】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韩、魏。商鞅变法:秦孝公任用商鞅以富国强兵、兼并天下为目标,先后实行了废除井出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农耕、建县制和什伍连坐等一系列法规。秦国从此由弱变强,后來居上。公元前221年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B】秦帝国建立者嬴政自称始皇帝。①政治:屮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下设廷尉掌管司法;治粟内史掌管财政,丞相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地方:分郡县两级。郡下设县,县下设乡、里等组织。乡设三老管教化,啬夫管听讼、收赋税。②经济文化:统一货币、度量衡等;建立驰道和直道;为抵御匈奴,建立了长城;为统一思想,进行了焚书坑儒。秦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木。1.秦末农民起义\n秦短命而亡的原因【B】秦的暴政:兵役徭役繁重;法律苛刻;横征暴敛。陈胜、吴广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起义;西汉的建立【A】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农民起义。结果: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刘邦和项羽展开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刘邦取胜,在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三、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与合1.汉承秦制汉承秦制[A]汉朝建立Z后,汉统治者从皇帝制度、屮央官制,到地方的郡县制度,继承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但政令施行宽简疏缓与秦朝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布衣将相之局【A】汉朝的开国皇帝和群臣,大都来自社会下层,从而形成汉初布衣将相的局面。布衣将相之局标志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吋代基本结束。文景之治[A]文帝景帝时期,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多次下诏减天下百姓的田租;乂废除了秦朝保留下来的族诛、连坐等严刑苛法。这一系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生产的回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文景之治”。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A】实行内外朝制;创设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设立五经博士,将儒学定为官学,其他诸子之学“罢黜”在官学之外,在长安建立太学,教授五经,从屮选拔官吏。汉武帝的执政原则概括为“儒表法里”。对西域疆土的拓展【A】在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敦煌、酒泉、武威、张掖。设置西域都护府。3.光武中兴东汉的建立【A】公元25年刘秀登上帝位,重建汉朝,史称光武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豪强地主【A】东汉后期,皇权日趋衰落,逐渐失去对全国政局的有效控制,原因之一是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他们往往世代高官,拥有规模很犬的田庄,称雄一方。这些豪强地主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后,对屮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威胁。4.三国鼎立赤壁之战[A]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它是历史上,以少胜\n多的著名战例之一。三国鼎立局面的]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汉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史称“孙吴”。三国鼎立的格局最终形成。1.民族交流与融合南北朝政权的更替【A】北朝是指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依次建立的政权,南朝是指在东晋政权后,连续以南京为都建立的宋、齐、梁、陈四朝。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B】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1)通用汉语、汉服;(2)迁都洛阳;(3)改鲜卑复姓为汉族单姓;(4)仿汉族官制和律令;(5)推行胡汉通婚;(6)尊崇孔子,实行礼制,以孝治国。孝文帝的改革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民族融合总是双向的,不仅北方游牧民族勇猛强悍的民族性格对中原农耕民族深有触动,而且胡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也为汉文化广泛吸收,如胡床、胡服、胡舞的引入。四、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1.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隋朝与唐朝的建立【A】581年,杨坚篡周建隋,是为隋文帝。618年,隋炀帝被杀,李渊称帝,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B】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文帝,唐朝使Z更加程序化、规范化。最高政务机关屮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其下设吏礼户刑兵工六部,分管具体事务的都是六部。政事堂为宰相议事的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政事堂的官员均为宰相。三省六部制其实是皇权逐渐增强的产物,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不过,这一制度若能严格执行,皇权将会受到一定限制,因而隋唐时代的皇帝尚无绝对的专制独裁之权。科举制[B]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形式选拔官员的制度,由隋朝开创,经唐朝逐渐健全。唐朝科举考试,常设的为明经、进士两科。作用:科举制的实行是我国官员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隋唐之后,科举制不断发展和完善,一直沿用至清末。2.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贞观之治[A]李世民执政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史称贞观Z治。唐蕃关系【A】唐太宗时期,接受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和亲要求,将文成公主嫁往吐蕃,增进汉蕃两族友谊。开元盛世【A】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政治清平,社会安定,经济高度繁荣,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3.中外文化的交流\n丝绸之路【A】唐朝的丝绸之路,四域及大食邙可拉伯)、波斯、天竺等亚洲诸国的商旅络绎不绝。唐都长安位于丝绸之路的东端,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举世闻名的国际人都会。“遣唐使”[A]H本曾先后十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交流学习,随行的述有众多留学生和学问僧。五、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1.文官体制北宋建立【A】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开封。文官体制[B]宋初,鉴于唐末五代以來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防范武将专权,其措施如下:(1)961年,宋太祖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高级将领兵权。(2)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枢密院长官由文官担任。(3)采取更戍法,轮流变换驻地,防止将领分立割据。(4)通过科举制选拔人才,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科举制的完善[A]宋朝的科举制在考试制度和规则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宋朝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又创设了“弥封”、“誉录”等制度规则,以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和公平。宋屮期以后,增加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2.多民族政权的并存北宋、辽、西夏鼎立的局势[A]靖康之变和南宋建立【A】1127年,宋都开封被金攻破,北宋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史称靖康Z变。同年,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被拥立为帝,是为宋高宗,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A】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大汗,尊号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先后灭西夏、金。1271年,其孙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1279年,灭南宋。3.经济重心南移海上丝绸之路[A]宋代海外贸易以泉州为起点,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宋朝输入的主要有香料、珍宝、药材等,输出的主要是丝织品和瓷器。当代学者把宋代的海上商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或“香料之路”。4.辉煌的科学技术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A]北宋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13世纪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口本。又四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火药武器发明和使用的影响【A】\n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南宋创制“突火枪”,宋元发明“火铳”,已经具有管型火器的基本特征。火器的发明和使用,改变了战争的方式,从此进入到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13世纪,火药随蒙古国西征传入阿拉伯地区,后又传到欧洲,对欧洲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梦溪笔谈》[A]《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体裁写成的一木科学著作,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5•行省制度行省制度[B]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管理“腹里”地区(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地方创制行省制度,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派遣官员管辖。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沿用至今。宣政院;澎湖巡检司【A】元朝在吐蕃(四藏)设置特别行政区,由中央的宣政院兼管。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六、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余晖1.皇权的强化与内阁制度明朝的建立【A】1368年,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建立明朝,同年攻灭元朝。内阁制度EB]朱元璋废除了中国历史上延续1600年的宰相制度,在位后期设置殿阁人学士,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明成祖时选拔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值班,在皇帝授意下参与机务,批答奏章,正式确立内阁制度。内阁大学士职责为起草诏敕、票拟批答、咨询顾问、疏密进言等。内阁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不得妄提建议,不准自行其是,内阁是皇权的组成部分。厂卫机构[A]朱元璋设置锦衣卫后,继任的明朝皇帝又先后设立东厂、西厂、内行厂这些特务机构合称“厂卫”。厂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权力凌驾于政府司法部门之上,职掌侦察、缉捕、审刑等,并有自己的监狱和法庭。2.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清的建立与清军入关[A]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改号为清,1644年入关,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3.康乾盛世军机处的设立[B]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执掌参政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旨等,是皇帝岀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清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A】(1)康熙吋,抗击沙俄入侵,两次雅克萨之战后,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2)康雍乾三世平定准喝尔部叛乱,乾隆时统一新疆设伊犁将军。(3)雍正时,派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n(1)康熙中期,在台湾设台湾府。社会经济繁荣的诸种表现【A】农业:粮食增产(南方双季稻,番薯玉米的引进),经济作物增加,农产品商品化;手工业:家庭麻织业和丝织业的推广、商品化、外销化,手工业作坊的发展与普及;商业:城市繁盛、长江沿岸形成商品集散地、北京是贸易中心。《四库全书》[A]乾隆时,政府选派学者编成了《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文字狱[A]清朝为巩固统治,竭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如大兴文字狱,因触犯清廷忌讳而惨遭诛杀者不计其数,从而造成一种以文招祸的恐怖气氛。1.明清海外贸易与对外贸易政策朝贡贸易的特点[A]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厚往薄来,是有限制的贸易。明朝,葡萄牙人占据澳门【A】自15世纪末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商船纷至沓来。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选择中国作为贸易中转的据点。此后,澳门发展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枢纽。以澳门为屮心的转口贸易,将屮国市场纳入世界性贸易的网络之屮。从海禁到闭关[B]清初,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康熙中期,下令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乾隆吋实施闭关政策,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2.早期的西学东渐《几何原本》的翻译【A】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的欧儿里得《儿何原本》成为第一部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学著作。早期西学东渐的意义【B】早期西学东渐引入了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中国人藉此开阔了眼界,窥见了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一些明智Z士认识到屮西差距,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n(三〉世界近现代史、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1.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君主专制【B】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封建贵族总体上已丧失昔H的权势,他们不得不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2.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掠夺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B】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根本原因)经济动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出现寻金热);科技动因: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地理天文知识;宗教背景:为传播基督教和天主教希望开辟海外势力;政治前提:民族国家的形成,王室支持航海业发展;直接因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传统东四方贸易被破坏和《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新航路开辟的简况【A】简况:第一批探险者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迪亚士和达•伽马两位探险家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探索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通了欧美航道。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1)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2)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3)殖民扩张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亚、非、美洲人民却遭受了空前的浩劫。文艺复兴的发赢&、代表人物和内容【A】发源地:意大利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内容:学者在复兴古典文化旗帜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和神学理论,这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和思想领域有突出成就。马丁••德[A]西欧宗教改革最先爆发于德国,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革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A】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任英格兰国王,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后来继任者是查理一世,他们都鼓吹君权神授,迫害清教徒,对手工产品和农产品实行专卖制,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这些人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以议会为舞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1640年召开长期议会,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查理二世及其继任者樓姆斯二世竭力恢复君主专制,对参加革命者反攻倒算,激\n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1688年,他们迎请荷兰执政威廉任英国国王,废黜詹姆斯二世,此次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1689年,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终止任何法律或增加税收,议员有言论自由。1701年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规定今后英国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这两部法案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此后,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1.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A】伏尔泰、孟徳斯鸠、卢梭和狄徳罗等。批判君主专制[C]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提出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认为人人都有追求生存、自由和幸福的自然权利,专制统治则侵犯了每一个人都应当享有的这些权利。伏尔泰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开明君主制”,通过国王的改革就可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孟徳斯鸠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互相牵制的政府;卢梭则推崇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与立法。宣扬自由平等【C】启蒙思想家针对专制制度下人们受奴役的状况,从天赋人权出发,宣扬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应当包括经济活动的自由和思想、言论与出版自由,但耍受法律支配,还认为,在社会状态下,人们在法律规定上都是平等的,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来源于私有财产和国家权力。启蒙运动的影响【C】他们从各个方面向封建势力发起猛烈冲击,传播进步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即将到来的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2.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A]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正式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B】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合众国宪法》与联邦制度的确立[B]1787年5月一9月,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合众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根据宪法,美国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联邦拥有征税、\n征兵、发行统一货币、管理对外贸易的权力。中央政府构建原则是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参众两院构成的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民选产生的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联邦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高等法院,可以解释宪法,由总统任命。这一制度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解决了联邦政府各种权利分配的问题,体现了启蒙思想家孟徳斯鸠三权分立的分权思想,具有进步意义。1.法国革命法国革命的爆发【A】1789年7月14R,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B]法国革命开始后,制宪会议通过了废除农民人身依附、徭役和贵族特权等一系列法令,颁布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开始在法国实施君主立宪政体。《法国民法典》[A]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开始拿破仑时代,1804年称帝,建立拿破仑帝国,在此期间,颁布了《法国民法典》,从法律上巩I古1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秩序,并把它推广到欧洲地区,扩大了革命的影响。三、工业社会的来临1.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工业革命的孕育【B】(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府的建立。(2)市场:海外殖民开辟了庞大的海外市场,带来经济的驱动力。(3)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后破产失地的农民。(4)资本:海外殖民掠夺、奴隶贸易。(5)技术:发达的工场手工业。蒸汽机IA]詹姆斯•瓦特于1782年研制万能蒸汽机,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雹“世界工厂”[A]1860年,占世界总人口2%的英国,生产了占世界总量50%的工业品,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为英国在19世纪称霸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的影响【C】•英国生产力发展,成为“世界工厂”;•从农业社会姻变为工业社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造就了新的社会阶层,造成了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整个社会FI益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一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成为社会的主要关系。•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带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规模日渐缩小,生活内容日益丰富,教育逐步普及,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高。•同吋城市的发展又带来了与农业吋代不同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现代工厂制度【B】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现代工厂与手工作坊和工场不同,资本家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机械化生产。工厂制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工人发挥最人限度的劳动潜力,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工人的工作任务被降到简单操作的水平,妇女、儿童可以很快地适应,于是他们作为廉价的劳动力\n被工厂大量庭用,工资微薄。工厂制度是建立在这种对工人的残酷经济剥削和精神、肉体严重损害基础之上的。“血汗工厂”[A]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工人在监工的监视下,从事高强度的机械化劳作,他们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得不到必要的教育。社会立法【A】工业革命期间,在工人争取生存而斗争的压力下,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为维护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缓和阶级矛盾,制定了一些关于劳动、报酬、教育、卫生、社会救济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四、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1.空想社会主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A】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2.马克思与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A】标志: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五、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1.美、德、俄、日的崛起南北战争[B]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尤其是南方黑人奴隶制度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战争初期,形式对联邦政府不利。1862年,林肯总统先后颁布了《宅地法》、《解放宣言》。这决定了民心所向,也鼓舞了北方军队的士气,扭转了战局。结果:南北战争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危险,维护了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作用: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结束了国家南北分裂的局面,维护了联邦的统一,为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德意志的统一【B】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相,他力主铁血统一道路,在普鲁士的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取得民族统一。1864年到1870年,普鲁士连续发动对奥地利、丹麦、法国的三次战争,全部取得胜利,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统一事业的完成使德意志民族结束了中世纪以来分裂、割据的历史,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德国资本主义也因获得统一的国内市场,得到迅猛发展。但由于统一是在普鲁士王室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的,因此君主政体得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军国主义传统,对德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欧洲头号工业强国【A】20世纪初,德国工业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废除农奴制【B】彼得一世改革后,大大缩小了俄国与西欧国家的差距,但改革没有触及封建农奴制度,到19世纪,没落腐朽的农奴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1856年,\n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制的弊端暴露无遗,成为改革的导火线。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由于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上19世纪80年代一度停顿,在俄国的政治社会生活中,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明治维新【B】1868年10月23日,日本改元明治,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维新政策和措施,史称“明治维新”。内容: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土地改革,殖产兴业;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实行征兵制。作用:明治维新为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日本积极展开“修约运动”,废除了幕府时期和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最终实现了和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目的。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天皇制度下仍保留了很多封建残余,成为后来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1.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电力时代[A]19世纪末,电作为新能源逐步推广应用于工业、城市公用事业及人众日常生活。电力时代到来了。内燃机的发明[A]内燃机的发明带动汽车工业的诞生和迅速崛起,交通运输展现新面貌;作为新型的动力机,内燃机还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垄断[A]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直接推动下,生产规模日益扩犬,出现了将各个生产环节集中于一体的巨型企业,并且通过企业合并和联合,形成垄断资本,在资本高度集中的新兴产业出现了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的表现,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加剧了竞争的无序性,扩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成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2.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列强瓜分世界[A]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高潮,瓜分世界领土的角逐遍及世界各个地区,程度空前激烈。其中,非洲地区、中东地区以及东亚的太平洋地区,是欧美列强争夺的焦点。殖民体系的形成【A】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英、俄、法、徳、美、H是六个最主要的殖民大国。六、第一次世界大战1.2U世纪初的国际冲突美、日的崛起【A】美、日两个非欧洲国家迅速崛起。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产量已居世界首位,H本工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仅次于美国。1898年美四战争与1904年H俄战争后,美、日两国成为欧洲之外的两大强国。“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A]\n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意人利加入,以德为首的三国同盟形成。1892年,法俄结盟;1904年,英法结盟;1907年,英俄结盟,协约国形成。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过程萨拉热窝事件【A】1914年,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人公岀访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刺杀。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束IA]1914年——1918年;1918年11月,徳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2.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B】1919年1月到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大会,史称“巴黎和会”。美国、英国与法国主导了和会的进程。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注重国际组织的作用,英国首相劳和•乔治坚持传统外交政策,注重大陆力量的均衡,法国总理克列孟梭为确保法国人陆霸权地位,力主最人限度地削弱德国。与会国最后达成对徳《凡尔赛条约》,与其他条约总成为《巴黎和约》,构成了战后国际格局的凡尔赛体系。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其主要机构是国联大会、理事会和秘书处。国际联盟的主要使命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然而国联自身力量不足,尤其缺乏对大国的制约力,以致无法有效维护和平。30年代后期,国联名存实亡。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B】1921-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在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商讨太平洋地区的政治秩序。会议国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协定》、《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发展,它通过一系列条约确立了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史称“华盛顿体系”。一战后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变化【A】经济:经过一战,英国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经济发展缓慢。政治:一战后,英国的世界霸权遭到美国的挑战。殖民地:殖民体系渐趋瓦解,英联邦形成。七、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1.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攻占冬宫;苏维埃政权的建立【A】1917年3月,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工人和士兵建立了革命领导组织一一工兵代表苏维埃。孤立无援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1917年11月7口,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通过《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等,俄国退出一战。十月革命的意义【B】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进程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它使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它推动了20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苏联的成立【A】1922年12月底,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四个加盟共和\n国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八、“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B】这场危机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衰退明显,失业率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人幅降低。大规模的社会混乱产生了深刻的政治影响,右翼极端主义势力突起。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世界经济运行的重大缺陷,动摇了一战之后国际格局的经济基础。世界进入了一个剧烈动荡的危局中。2.罗斯福新政国家调控经济【B】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开始通过国家干预和调控推行反危机措施。具体措施:整顿金融业,恢复信用;“以工代赈”,扩大消费;复兴工业,平衡经济,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计划种植,先后颁布两个《农业经济调整法》。社会保障措施[B]通过社会政策,解决贫富差距,如: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对残废及无谋生能力者的救济制度,其次推行累进所得税制度,加征遗产税和财产转移税;协调劳资关系,缓和社会矛盾,颁布了《全国劳动关系法》,成立劳资代表对等的全国劳动关系局,还通过《公平劳动关系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禁止使用童工。3.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意大利率先建立法西斯政权【A】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率先建立法西斯政权。二二六事变与日本法西斯统治的建立【A】1936年,日本二二六兵变Z后,军部确立统治地位,正式建立□本法西斯统治。希特勒上台的原因;纳粹体制的特征【A】原因:希特勒利用民族复仇情绪和经济恶化形势上台执政。特征:德国纳粹体制以集权为特征,以扩张为目标,在政治上确立一党专政元首独裁。在经济上推行松财政、紧货币政策,推行全民就业和经济复兴。同时还宣扬民族共同体理论,强化社会统制,推行排犹政策。九、第二次世界大战1.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绥进政策与《慕尼黑协定》【A】在集体安全受阻情况下,绥靖政策在英、法两国兴起。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妥协退让以达到避战求和的目的。1938年,英法默许德、奥合并,并通过《慕尼黑协定》,允许徳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A】双方互不侵犯;一方同他国交战,另一方保持中立;条约有效期为10年。条约还划定了两国在未来东欧的势力范围。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过程德国突袭波兰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A】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n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A】1941年3月,美国通过《租借法案》,8月,美英发表《联合宣言》,10月,苏美英缔结三国协定,1942年1月,经过罗斯福提议,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此后又有21国加入,世界反法四斯联盟正式形成。《开罗宣言》【A】1943年11月,美英中举行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要求日本归还台湾等所有中国领土。德国和日本的投降【A】1945年5月8日,苏军攻克柏林,徳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8月150,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向美、苏、中、英等同盟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十、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1.雅尔塔体制的形成雅尔塔会议[A]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南部城市雅尔塔会晤,着重讨论了欧洲领土变动、成立联合国、远东事务安排三大问题。决定对德实施分区占领,波兰领土西移,满足苏联在远东的势力划分要求。该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雅尔塔体制[C]人们通常把雅尔塔会议时期大国围绕战后世界安排问题所达成的一系列协议称为“雅尔塔体制”。它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实行共处与合作,但是它沿用强权政治的惯例,承认并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为满足大国的利益而损害了相关国家的权益。联合国EB]1943年,美苏中英四国共同宣布,要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1944年,四国在敦巴顿会议上决定,把未来的国际组织命名为“联合国”,并初步拟定了原则、宗旨和会员国资格等条文,在雅尔塔会议上解决了一些争议,1945年4月25日,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制定并通过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正式牛效,这一天被定名为“联合国日”。联合国的宗旨被概括为“和平、友好、合作、协调”。总部在美国纽约,下设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等六个主要机构,重大的政治问题由大会和安理会讨论。布雷顿森林体系【A】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根据美国方案,制定了《布雷顿森林协定》。按照协定,在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宣告成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2.美苏冷战的形成冷战序幕和开始【A】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演说,呼吁西方国家联合起来,遏制苏联与共产主义的挑战。冷战的序幕由此拉开。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国会咨文宣布的美国对外政策被称作“杜鲁门主义”,这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n马歇尔计划和莫洛托夫计划【B】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使之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中。1947年,苏联为阻止东欧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提出了“莫洛托夫计划”,由苏联同东欧各国缔结双边经济协定,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北约与华约[B]1949年,西方12国外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此后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成为美国同苏联在全球争霸的主要工具。1955年,为对抗北约,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签订《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柏林危机与朝鲜战争【A】第一次柏林危机:1948年,四方占领当局宣布在四占区推行币制改革,苏联随即切断西德和柏林的水陆交通,对西柏林实行全面封锁,由此形成“第一次柏林危机”,至1949年5月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危机虽然过去,但德国的分裂却成定局。朝鲜战争(1950年6月〜1953年7月),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它是冷战中的首次局部战争,它进一步固定了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着有关各国的相互关系。1.殖民体系的瓦解战后民族独立浪潮【A】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持续了约30年,近百个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大多在1945-1975年间摆脱了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不结盟运动[A]为了摆脱美、苏两大集团的控制,1961年,25个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发起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以不与大国结盟为宗旨,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与霸权主义,要求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大力提倡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大国关系的重组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A】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至1968年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美苏争霸的重要史实【A】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凭借优势推行对苏遏制,使第二次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均以苏联的退让而告终。70年代,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沼,采取战略收缩。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因经济发展停滞,军费开支沉重,转而收缩。3.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与德国统一【A】1989年,东欧各国先后发牛国内政权的更迭,并相继脱离苏联集团(东欧剧变)。1990年10月3日,德国最终实现统一。苏联的解体与冷战的结束【A】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结束。\n十一、战后经济全球化与高科技革命1.美国、西欧、日本的发展与调整煤钢联营[A]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联合经营法德煤钢企业的计划,史称“舒曼计划”,1951年4月,西欧六国在巴黎签订《欧洲煤钢联合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为西欧经济与政治实现进一步融合做好了准备。欧共体的成立[A]1957年3月,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7月,这两个组织与“欧洲煤钢共同体”合并一起称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欧盟成立[A]1991年,12个成员国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把“欧共体”改名为“欧盟”。欧元启用[A]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目前为居美元之后第二位国际货币。西欧一体化的意义【B】欧盟与欧元的诞生标志着西欧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促进了整个欧洲政治的稳定发展,增强了欧洲人的“公民意识”意识,并整体上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这种区域经济的集团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下产生,同时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西欧的一体化进程为其他区域的经济联合提供了成功范例,并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2.新兴国家的发展道路东盟,即东南亚国家联盟[A]1967年成立,东南亚国家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A]1960年,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拉美国家委内瑞拉联合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欧佩克成员国相互协调石油政策,交流开采经验,以集体行动对付消费国。石油成为它们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与提高国际地位的主要手段。\n一、天朝的危机中国近现代史1.鸦片战争与五口通商19世纪40年代以前的中国与世界[B]背景:清王朝政治走向腐朽,落后的自然经济,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四伏;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的资本主义强国,未来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殖民扩张,中国成为主要的侵略目标。19世纪40年代以前,英国因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大清帝国带来严重问题:(1)社会问题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2)经济问题大量白银外流;(3)政治问题内部腐败,兵源弱。林则徐领导虎门销j[A]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关天培和广东水师协助配合,于1839年6月进行了虎门销烟的壮举,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也表现了屮国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B]1842年6月,英军军舰驶入南京江面,同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两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屮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秉公议定”(协商)。《南京条约》的影响(1)社会性质:《南京条约》是屮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社会矛盾: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化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的历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4)社会经济:使中国自然经济被破坏,商品经济发展,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为屮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5)思想文化:林则徐、魏源等知识分子开始放眼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A】为进一步打开屮国国门,英法挑起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于1856年10月爆发,又称英法联军之役。火烧La]圆明园I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焚毁了中四合璧的皇家园林\n《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B】1858年6月,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汉口、九江等10个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传教;(3)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个口岸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5)赔偿军费白银400万两;英法联军退出天津。1860年英法威逼清政府分别签订《北京条约》:(1)在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的情况下,增开天津为商埠;(2)割让九龙司进入英属香港;(3)赔偿军费白银800万两。影响:《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太平天运动洪秀全成立拜上帝会【A】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以传教为名,组织群众,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洋枪队E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上海地方官绅与英、法侵略者相互勾结,组织“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湘军与淮军【A】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它是由曾国藩创建的,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吋发展起来的。淮军是晚清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军队。1.洋务运动洋务派的代表人物【A】在朝廷:奕诉、文祥;在地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总理衙门[A]1861年,设置总理衙门,这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奕訴担任总理大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B】内容:“求强”:1861年,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工企业;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这是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70年代,筹建新式海军,初步建立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后建立北洋舰队;“求富”:187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1877年李鸿章创建开平矿务局,这是近代中国最早使用机器的大型煤矿。教育:为培养人才,1862年,在奕诉的主持下,总理衙门设置京师同文馆,这是洋务派第一所新式学堂;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建广方言馆;并于1872年,派遣容阖率领30名幼童赴美留学。作用: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其本质是维护清王朝统治,也只是零星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不愿意改变封建政体(中体西用),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所办企业也存在着经营管理的弊端,失败在所难免。(中日甲午战争击碎了洋务自强的美好憧憬。)二、救亡图存\n1.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通商口岸与近代民族企业的产生【A】斜片战争之后,外商在通商口岸陆续创办了一些近代企业,受外商的刺激和影响,沿海地区的一些商人、买办、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近代工业,釆用机器进行生产。发昌机器厂IA]1869年,方举赞在上海开设发昌机器厂,率先使用机器车床生产,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学传播的主要渠道【A】办学兴教、翻译西书是西学传播的主要渠道,在翻译西书方面成绩最为显著的是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译书馆。2.甲午战争与戊戌维新甲午战争的时间及结果【A】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1895年,清军战败,4月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内容:(1)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2)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两亿两;(4)增开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通商口岸;(5)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内地税;后来德法俄三国干涉,日本归还了辽东半岛,却勒索“赎辽费”三千万两。影响: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掀起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A】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时务报》与《天演论》[A]宣传维新思想的书刊:梁启超1896年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是当时影响最大的维新期刊,以“变法图强”为宗旨;1897年严复发表译著《天演论》,首次把进化论介绍到中国,鼓吹“优胜劣汰”阐述维新主张。百日维新[A]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即“百日维新”。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光绪帝颁布了100多道新政诏令,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3.《辛丑条约》与清末新政租借地与势力范围【A】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租借”胶州湾,并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首\n开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恶例。随后,俄、英、法、日等国纷纷效仿,寻找各种借口,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A】美国政府于1899年向英俄徳法意日六国提出有关中国“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列强在华权益,主张列强在华机会均等,使中国成为全世界商业的开放市场。这一政策是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扩大了美国在华权益,强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秩序,促成了帝国主义共同控制的局面。义和团运动的兴起【A】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四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八国联军侵华【A】1900年6月,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借口中国“内乱”组织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1901年9月,李鸿章和奕励代表清政府与东西方11国签订《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是:(1)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2)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常驻;(3)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通海沿线的所有炮台,准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的“首祸诸臣”,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影响: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清末新政的举措【A】从1901年至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发谕旨,推行了一系列“新政”举措,涉及废科举、办学校、派留学生、改革官制、修订刑律等各个方面。“预备仿行宪政”【A】1906年9月,清廷颁布上谕,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提出要从改革官制入手,逐步厘订法律、广兴教育、清理财政等,作为实行宪政的“预备”。“皇族内阁"【A】1911年5月,清政府颁布新内阁官制,宣布组建所谓的“责任内阁”,由庆亲王奕動担任总理大臣,在内阁13名成员中,汉族官僚4人,满族亲贵9人,其中皇族又占7人。这一内阁被称为“皇族内阁”。1.辛亥革命与清王朝的覆灭兴中会的成立【A】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办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及意义【B】1905年,孙中山倡议成立中国同盟会,得到黄兴、宋教仁的赞同得以在东京成立。宣布“驱除革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民报》为机关报,孙中山在该报发刊词里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意义: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所确定的“三民主义”是当时条件下屮国最完整、最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标志屮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A】\n1911年10月,湖北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历史上称为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A】1912年1月1日,革命党人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同时成立临时参议院。《临时约法》【A】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清帝退位与袁世凯就任总统【A】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C】推翻清政府,结束了千年的专制君主统治,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近代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含义是:向旧势力妥协,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人民依旧牛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中。三、新旧民主革命的转折1.共和初创与军阀割据社会习俗的变革【A】南京临时政府发布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内容: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等,促进社会习俗变革,文明进步。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A】1913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1915年12月,袁世凯公然复辟帝制,蔡鍔在云南打起护国旗帜。1916年,袁世凯取消帝制,护国运动胜利。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时期【A】1916年,“洪宪帝制”结束后,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时期。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青年》[A]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思想文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文学革命【A】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改良中国文学。接着,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要求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来表达新思想。由此掀起了文学革命。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A】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在中国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两文,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n1.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五四运动[B]1919年,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外交失败,引起了五四运动,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6月份,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运动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北洋政府迫于压力罢免了亲日派官员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拒绝了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大会确定的纲领是: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大会选举陈独秀为党的总书记。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屮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EA]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内容:(1)大会宣言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大会还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政策。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北伐战争的开始及成果【A】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发开始北伐,一路指向江西,一路指向福建,一路指向湖南、湖北。成果: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先后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往武汉。四、国共分裂与抗战开始1.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四一二”政变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A】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人,镇压工农运动。4刀isa,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与当时还保持着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处于对峙状态。东北易帜与国家统一【A】1928年12刀,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改订新约运动【A】1928年国民政府与英美等西方国家改订新约,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并取消领事裁判权,但后者没有实际执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屮国的H主权,但未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2、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A】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n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壮大【A】1927年10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宁冈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从进攻大城市到农村进军,这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新起占•八、、91928年4月,朱徳、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各地起义部队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树立了榜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A】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吋政府在江西瑞金宣布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3、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九一八事变与东北的沦陷【A】1931年9月18H,日本关东军故意将一小段铁路炸毁,诬称东北军所为,突袭东北军驻扎的北大营。次口,沈阳陷落。东北军撤入关内。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3月,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一二•九运动与抗日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潮【A】1935年12月9日,中共领导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意义:一二•九运动标志屮国人民抗口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來。红军长征第五次反围剿与长征的开始【A】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b]内容: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取消了博古、李徳的军事指挥权,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意义: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与长征的结束【A】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五、全民族抗日战争1.七七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A】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史称“西安事变”o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国共第二次合作【A】屮共派周恩来等赴西安,使事件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H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卢沟桥事变的爆发【A】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发牛,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B】1937年8月下旬,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四军。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FI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淞沪会战与上海沦陷【A】\n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回击,(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爆发,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为沿海工业内迁赢得时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1937年11月,口军占领上海,上海沦陷。南京沦陷与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A】1937年12月13H,南京沦陷,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日军在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杀,杀害战俘、平民等达30万。1.正面战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1937年9刀,日军侵入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在会战中,八路军一一五师获得平型关战役胜利,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台儿庄战役IA]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H军展开徐州会战,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A】1942初,为保卫中国重要国际交通线一一滇缅公路,中国政府组成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战场。中国远征军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交通线,有力支援了盟军在亚洲战场的作战。2.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共七大主要内容【A】1945年4月,中共在延安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大会的屮心任务是: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最后打败口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常强的新中国。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大会制定的政治路线是:动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木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新党章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去,从此成为中共指导思想。大会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为中共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领导人民夺取抗口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A】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B】(1)反侵略斗争: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国避免了遭受殖民和奴役的厄运。(2)民族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为屮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3)对世界的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和支持了盟国作战,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反动势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六、两种命运的决战1.解放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及其解放地区【A】1948年秋,战略决战阶段开始,决战首先在东北战场开始,整个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万余人;战役刚一结束,在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n林组成的总前委领导下。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这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在此期间,东北野战军和华北解放军会合以钳形合击态势发动平津战役,历时64天,歼敌52万,基本解放华北全境。渡江战役与上海、南京等地的解放;国民党统治的结束【A】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东起江阴,西至湖口),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国民党统治结束。5月27H,上海解放。接着,解放军又分别向西南、西北和东南沿海进军,夺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七、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一届人民政协的召开[A]1949年9月第一届人民政协在北平召开;它的主要任务一一是制定《共同纲领》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它的职权一一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B]《共同纲领》的内容和作用:(1)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改名为北京;(2)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规定屮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是一一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3)它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是中国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开国大典[A]1949年10月1口,在天安门隆重举行,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并举行阅兵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B】(1)从国内看,新中国的成立,结朿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木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标志100多年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2)从国际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2.国民经济的恢复土地改革[A]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掀起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化三改造”[A]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规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A】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n度。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和以《共同纲领》暂代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A】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八、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曲折1.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共八大IA]1956年,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岀: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三面红旗”[A]三面红旗是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表现为放高产“卫星”,大炼钢铁运动,强调高速度、高指标)、人民公社化运动(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左的错误表现。2.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发动的时间[A]由于毛泽东对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计,1966年5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间及标志【A】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1.中共-一届三中全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1978年5月11R,《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文章阐明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从根木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1978年12月,十一届三屮全会召开。背景:文革结束后,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对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的拨乱反正,产生巨大影响。内容: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冲破“左”倾错误束缚,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思想成为新吋期改革、建设的指导思想。1.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1978、1979年安徽、四川农民自发试行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邓小平等领导人支持,该制度迅速推广全国,1985年中央\n一号文件,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3年,八届人人一次会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写入宪法,作为农村基本经营管理体制肯定下來。意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的建立[B]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经济特区。1984年,国务院进一步开放上海和天津等14个城市,1985年,先后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六个经济开放区,1988年,批准建立海南省,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经过10多年建设,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地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内陆开放城市一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浦东开发开放【A】1990年4月,在邓小平提议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浦东。经过十几年努力,初步建立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成为上海重要的经济增长极。3•“一国两制”邓小平提出“一两制”的构想【A】屮共十一届三屮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屮央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基木内涵: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屮国的只能是屮华人民共和国。评价:“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创造性的发展。香港与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设立【A】香港澳门问题:新航路开辟,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1842年,鸦片战争后,通过《南京条约》英国殖民者侵占香港;过程:一、通过谈判,1984年12刀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87年4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二、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口,香港、澳门分别举行政权交接仪式,正式成立屮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由董建华和何厚钾任第一任行政长言,实行高度自治。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反映出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还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提供了思路和范例。十、中国走向世界1.初登国际舞台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B】提出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遏制,维护世界和平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展积极外交活动,逐渐形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在访问印度、缅甸时首次提出。内容: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岀,是对当代国际关系的重大贡献,适应了历史发\n展潮流,成为指导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万隆会议和万隆精神[A]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屮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倡导“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万隆精神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理解和信任,推动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使会议取得了成功。2.重返联合国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屮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Z-;1949年新屮国成立后,蒋介石集团长期占据联合国的中国席位;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努力获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中驱逐岀去。屮国重新参与联合国事务,成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的屮坚力量。尼克松访华与中美建交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联合声明》与中日建交【A】1972年9月29H,中FI签署《联合声明》,声明宣布结束两国之间迄今存在的不正常状态。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全方位外交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推动APEC成员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A】2001年12月11日,中国被接纳为世贸组织成员。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的战略决策,标志屮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