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1 KB
  • 2022-08-31 发布

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具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具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史实本质属性的反映,历史概念是经过分析史实之间的联系、对史实的表象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包括历史人物、事件、文献、法律、制度、著作、会议、党派、思想、学说、民族主义、万隆会议、三省六部制等等。2.主要的历史事实:历史事实是在历史的点、线、面、体中不可缺少的史实,在任何时候都起决定性作用,主要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如唐代经济发展的表现、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等。3.重要的历史结论(包括对历史现象的性质、意义、地位,所作的总结等如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最充分的思想动员等)4.主要的阶段特征:历史阶段特征是指加强历史横向联系的过程,也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方法的过程。如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16-18世纪西欧的历史特点等。5.重要的历史发展线索:如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发展、衰亡过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壮大、改造过程等等。 ★历史学科主干知识举例:中国古代史主干知识(1)政治:九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封建国家统一的规律;封建王朝的治乱兴衰(三个乱世、四个盛世);盛世形成的原因及认识;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2)经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及规律;江南开发、经济重心南移及其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各个时期经济的发展情况(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的发展)等。(3)民族关系:民族融合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特点、民族融合的七个阶段;少数民族封建化;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4)文化:中华文明的成就、特点、影响以及反映出的时代特征。(5)对外关系:对外开放的成果、特点和后期闭关政策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主干知识以“中国近现代化发展历程”为例1.近代化(现代化)概念:现代化主要指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以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2.中国近代化: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1)任务——富强(工业化),独立(前提)\n前提——商品经济发展动力——生产力发展中心——工业化标志——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根本出路——发展生产力,改革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   (2)实现近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3)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发展阶段时间特点起步阶段1840—1895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内容侧重于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展开,且取得重大成果曲折发展阶段1927—1949由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的掠夺和日美侵华等因素,中国近代化历经曲折,几乎陷于绝境腾飞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阶段)1949至今在中共领导下,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不仅发展了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逐步推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4)中国近现代化的主要内容经济:近现代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演变(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建国后农村经济的四次调整;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转变。政治:近现代西方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成因、影响;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阶层的抗争与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与抗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探索    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1.以“世界近现代化进程”为例\n     阶   段工业化(或工业化准备)政治民主化全球联系程度1、手工工场时代(16世纪—19世纪初)工场手工业在欧洲始终是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隔绝状态2、蒸汽时代,自由资本主义形成时期(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 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建立真正近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近代工业社会取代传统农业社会,开始了城市化进程。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成为19世纪三股进步历史潮流,自由主义是主流。资产阶级征服世界活动加剧,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3、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电气时代到来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经济发展不平衡;生产、资本高度集中---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政治上呈现出自由主义、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几种倾向并存的局面;20世纪初,欧洲、北美基本完成现代化。世界被资本主义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4、一战后(20世纪20年代)各国经济恢复,美日等国发展较快。经过战争打击,不少国家调整政策,缓和社会矛盾;英国工党两次组阁;十月革命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英国等国维护其殖民统治,通过提高自治领地位等方法密切了与殖民地关系。5、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危机及二战期间(20世纪30—40年代)美国等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初步确立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法西斯出现,民主进程受到严重挑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显示民主进程不可阻挡。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极大加强各国联系,不同意识形态、民族、地区人民紧密相连。6、二次大战后(1945年---至今)信息时代信息时代开始,80年代以来发展突飞猛进现代化浪潮推向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      \n                                   \n2.以“近现代国际关系”为例★概念: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与国家、国际组织间的关系。本质:国际关系是国际利益在某一时期的汇合。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分三种类型:①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与斗争;②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国家侵略与反侵略、称霸与反称霸的矛盾与斗争;③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复习本专题应注意:促使国际格局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因。   ★近现代国际关系变化(世界格局演变)的五个阶段       16—18世纪中期       18世纪后半期—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晚期—“一战”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30年代错综复杂)二战期间—90年代初   ★近现代的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三个重要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变化、及瓦解;三个体系的相互比较;冷战后的“一超多强”到多极化格局   ★重要的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 ★大国关系(英法、英美、英法、法德、美苏<俄>关系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