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9 MB
  • 2022-08-31 发布

2018年3月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 3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年4月选考历史复习教学策略——浙江高考选考历史试题分析及启示2018年3月\n第一部分2015、10—2017、11考了什么?\n把握《考试标准》,关注重点内容1、《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历史》(2017年版);2、浙江省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年版);3、重点复习历史必修三个模块(人民版:1、2、3)。4、高度重视学考内容复习(70%);5、准确抓好选择题(60%);6、重点关注选考与必修相关联的考点。\n能力要求考查目标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4.论证和探讨问题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n历史必修一+战争模块+人物模块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3次选择题;1次问答题2问)(二)秦汉中央集权制(郡县制)(4次选择题)(三)宋朝分割相权措施(1次选择题)(四)明朝的内阁制(1次选择题;1次问答题1问)选考:(一)科举制的评价(问答题1问)(二)清朝的边疆政策(问答题1问)还要重点关注:学考: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朝政治黑暗原因等;加试: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古代中国史重点: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明清\n历史必修一+战争模块+人物模块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2次选择题)(二)黄海海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6次选择题)还要重点关注:学考:马关条约;台湾民众反割台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等;加试:左宗棠收复新疆;本专题重点:伟大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联系)\n历史必修一+战争模块+人物模块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次问答题1问)(二)红军长征及其意义(2次选择题)(三)中共一大(1次问答题1问)(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1次选择题)还要重点关注:学考: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加试:1947-1949年间中国社会转型(政治、经济、军事);(1947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战略反攻与战略决战;渡江战役;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等)本专题重点: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与人物模块孙中山、必修三走向共和等相关联)\n历史必修一+战争模块+人物模块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成就(2次选择题;2次问答题2问)(二)“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的回归(2次选择题)(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次选择题)还要重点关注:学考:中共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加试:“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本专题重点: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及其意义(与人物模块毛泽东相关联)\n历史必修一+战争模块+人物模块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20世纪50年代外交关系(1次问答题1问;1次选择题)(二)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突破(3次选择题)还要重点关注:学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美关系的缓和;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本专题重点:50年代、70年代、80、90年代外交政策与成就(与必修二、战争模块相联系)\n历史必修一+战争模块+人物+遗产模块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一)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2次选择题)(二)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价值(4次选择题)(三)【加试】古希腊文明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1次问答题1问)还要重点关注:学考: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价值选考:古希腊文明产生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与必修三、人物、遗产模块相关联)本专题重点:雅典民主政治与罗马人的法律(与必修三、遗产模块相联系)\n历史必修一+战争模块+人物+遗产模块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光荣革命;《权利法案》(2次选择题;1次问答题1问)(二)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2次选择题)还要重点关注:学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美国1787年宪法;选考:责任内阁制形成及其作用;联邦制的权力结构(与人物模块克伦威尔、华盛顿相关联);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本专题重点: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与必修三、人物、遗产模块相联系)\n历史必修一+战争模块+人物+遗产模块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次选择题;1次问答题1问)选考:(二)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次问答题1问)还要重点关注:学考: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重大意义;选考: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与人物模块列宁相关联);本专题重点:马克思主义(与必修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影响、人物模块马克思相联系)\n历史必修一+战争模块+人物+遗产模块专题九(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加试)(1次问答题1问)(二)英、法等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2次选择题)(三)斯大林格勒战役(1次选择题)(四)《大西洋宪章》、开罗会议(1+1次选择题)(五)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1次选择题)(六)不列颠之战、阿拉曼战役(1次问答题2问)(七)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1次选择题)还要重点关注:学考: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过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意义;苏德战场的主要战役: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瓜岛战役;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北非登陆战役;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战役;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等;选考:与必修二、人物、遗产模块相关联;\n历史必修一+战争模块+人物模块专题九(下)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次选择题)(二)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1次问答题2问)还要重点关注:学考: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选考: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本专题的重点:美苏冷战格局及其影响(对中国的影响;与新中国外交关联);\n历史必修一+战争模块+人物模块专题九(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次选择题)(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法国寻求安全保障、国际联盟等考点(1次选择题)(三)美国参战(1次问答题1问)(三)洛迦诺公约、非战公约等(1次选择题)还要重点关注:选考: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典型特征及原因;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影响;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与不稳定性等。本专题的重点:与中国历史相关联的内容(涉及亚太地区);\n历史必修二+战争模块+人物+遗产模块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3次选择题)(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次选择题)(三)古代水利工程(1次选择题)(四)古代中国的丝织业(1次问答题1问)(五)古代中国的商业(“市”在历代的发展)(6次选择题)(六)海禁政策及其影响(1次选择题)还要重点关注:学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市”在历代的发展;“抑商”政策及其影响;“海禁”政策及其影响。本专题重点: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商业经济(与必修一相关联)\n历史必修二+战争模块+人物+遗产模块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一)鸦片战争后代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1次选择题)(二)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1次选择题;1次问答题1问)(三)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4次选择题)(四)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时间和表现、特点(1次问答题2问;与必修一、三相结合考查)(五)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1次选择题)选考:(一)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关系(1次问答题1问)还要重点关注:学考: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表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选考: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本专题重点:民族工业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陷入困境\n历史必修二+战争模块+人物+遗产模块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近代以来中国服饰和主要社会习俗(婚俗)的变化(5次选择题)(1次问答题2问题:以上海为切入点)(二)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变化(1次选择题)还要重点关注:学考: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选考:报刊业的发展(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联系)。本专题重点:服饰和婚俗的变化(与必修一、三相关联)选考:报刊业的发展(与必修一相关联)\n历史必修二+战争模块+人物+遗产模块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2次选择题)(二)中共八大的召开(1次问答题1问)(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2次问答题1问;1次选择题)(四)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1次问答题1问)(五)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4次选择题;1次问答题1问)还要重点关注:学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必修一、二、三模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及意义。本专题重点:向社会主义过渡;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n历史必修二+战争模块+人物+遗产模块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一)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3次选择题)(二)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方式及其影响(1次问答题1问;涉及到本考点的有1次问答题和1次选择题)(三)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1次问答题1小问)(四)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2次选择题)(五)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2次选择题;)(六)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2次选择题;)还要重点关注:学考: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世界一体化的影响)。选考:英国政府适应工业社会发展需要所采取的措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表现。本专题重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n历史必修二+战争模块+人物+遗产模块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一)罗斯福新政(2次选择题)(二)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1次选择题)(三)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1次选择题)(四)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1次选择题)补充:一战、二战时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与战争模块联系)(主要考查德国)(3次选择题;)还要重点关注:学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二战单元联系);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与成就。选考:英国、法国经济发展的模式、特征。本专题重点:美国、联邦德国经济发展原因及特征\n历史必修二+战争模块+人物+遗产模块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关贸总协定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建立(3次选择题;1次问答题1问)(二)从欧共体到欧盟(2次选择题)(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1次问答题1问)(四)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1次选择题)(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次问答题1问)(六)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2次选择题;)还要重点关注:学考:世界经济全球化。选考:欧盟的成立与影响(与必修一模块相联系)。本专题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三大支柱;欧盟及亚太经合组织;经济全球化问题与对策\n历史必修二+战争模块+人物+遗产模块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要重点关注:选考:(与中国历史、一战、二战、冷战相联系);与中国改革开放相联系,汲取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注意在习总书记讲话中只讲“苏联模式”。\n历史必修三+人物+遗产模块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4次选择题)(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的创建(2次选择题;1次问答题1问)(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3次选择题)(四)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1次选择题)选考:(一)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次选择题)孔子中庸思想(1次问答题1问)还要重点关注:学考: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贡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选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明清时期思想家主张的思想价值。本专题重点:百家争鸣、明末清初思想(与必修一相关联)\n历史必修三+人物+遗产模块专题二: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文化(一)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1次选择题1次问答题1问)(二)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3次选择题)(三)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2次选择题)(四)著名词人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2次选择题)(五)元杂剧著名作家关汉卿(1次选择题)选考:(六)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代表(2次选择题)还要重点关注:学考: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与新航路的开辟相联系);火药的发明和使用(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相联系);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联系)。《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明清四大长篇小说。选考:京剧的产生和发展(与文化遗产“昆曲”相联系)。。本专题重点:百家争鸣、明末清初思想(与必修一相关联)\n历史必修三+人物+遗产模块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维新变法主要主张(2次选择题)(二)民主共和思想(1次选择题)(三)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4次选择题)选考:(一)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其出现的背景(1次选择题)还要重点关注:学考:魏源的主要思想;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选考: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与人物模块“马克思”相联系)。本专题重点: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与必修一相关联)\n历史必修三+人物+遗产模块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必修一、人物模块“孙中山”联系)(2次选择题)(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与人物模块“毛泽东”联系)(1次问答题1问)(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与人物模块“邓小平”联系)(1次选择题)还要重点关注:学考: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与必修一辛亥革命相联系);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与人物模块“孙中山”相联系);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与必修二专题三;人物模块“邓小平”相联系)。选考: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与人物模块“毛泽东”相联系)。本专题重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必修一、选修四相关联)\n历史必修三+人物+遗产模块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技成就(1次选择题)(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1次问答题1问)选考:(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次选择题)还要重点关注:学考: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与必修二专题三;人物模块“邓小平”相联系)。选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与必修二专题三、人物模块模块“毛泽东”相联系)。本专题重点:现代中国科技(与必修二相关联)\n历史必修三+人物+遗产模块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一)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3次选择题)(二)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1次选择题)(三)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内容(1次选择题;1次问答题1问)(四)孟德斯鸠的主要政治主张(1次选择题)选考:(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1次问答题2问)(二)康德的主要思想观点(1次选择题)还要重点关注:学考:启蒙运动三大思想家思想主张及其影响;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选考:洛克的主张及影响(与人物模块模块“克伦威尔”相联系)本专题重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n历史必修三+人物+遗产模块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一)牛顿和经典力学(2次选择题)(二)爱因斯坦和相对论(2次选择题)选考:(一)达尔文、赫胥黎的进化论(1次选择题)(二)相对论、量子理论(1次选择题)还要重点关注:学考:牛顿和经典力学;爱因斯坦和相对论(与人物模块“牛顿”、“爱因斯坦”相联系)。选考:人类文明的引擎、汽车、飞机、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的发明及其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与必修二专题五相联系)本专题重点:牛顿和经典力学、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与必修二专题五相联系)\n历史必修三+人物+遗产模块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重点关注: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法国文学家、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影视艺术的诞生、发展历程及影响等\n选考:第33题(中国史)的分析\n33.(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收徒讲学”与西汉“设立太学”办学性质的不同,概括孔子的教育目标。说明保和殿成为儒生向往的“天子堂”的原因。(6分)(2)在历史的变迁中,科举制留下深刻的烙印。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4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2015.10选考不同:一为私学,一为官学。(2分)目标:培养学生“成人”,培养“君子”。(2分)原因:保和殿是举行殿试的地方,殿试是科举制最高一级的考试。(2分)——遗产、人物、必修三倾向于①儒生因科举而地位提升,但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士人醉心功名利禄,导致专心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4分)倾向于②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读书风尚,有益于形成重学风气。以考选官,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合理性。(4分)——必修一、必修三\n33.(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从“修得民心”的角度,分别指出木兰围场、避暑山庄、保和殿的相应职能。请您用一句话概括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创造的成功经验。(6分)(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您选择对康熙帝“文治武功”的其中一种认识扼要予以展开。(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4分)2016.4选考(1)木兰围场:处理民族事务的特殊场所;避暑山庄: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保和殿: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经验:因地制宜地处理边疆问题和民族关系。——人物、遗产、必修一选择①: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巩固统一国家。选择②:康熙帝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搅汉族文士,缓和矛盾。选择③:康熙帝抗击沙俄对东北的侵略,组织两次收复稚克萨之战,和平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维护国家主权。选择④:康熙帝改革弊政,励精图治,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实行专制集权。——人物、必修一\n33.(l)阅读材料一,按照“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思路,分析并概括秦汉修筑长城行动的预期目的及实际产生的结果。(6分)预期目的: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南下侵扰。(2分)实际结果:保护了内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沿着长城西进的轨迹,形成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2分)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2分)——遗产(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解读哪一种认识?侧重解读①,请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说明。侧重解读②,请结合所学,以唐朝为例,从内政外交两个层面分析指出唐太宗对修复长城建议“一笑置之”的理由。(4分)侧重解读②贞观之治,民族团结政策;(2分)外交:积极友好和开放的对外政策。(2分)——人物2016.10选考\n33.(1)根据材料一所提示的角度并联系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工业最初产生的时空范围,分析说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路径。(5分)(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进行阐述。侧重分析②,根据所学梳理詹氏贡献,并用一句话提炼概括詹天佑报国思想。(5分。)2017.04选考(1)时空范围:19世纪60年代(1分);沿海地区(1分);路径:洋务派官办企业(1分);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和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1分);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1分)。——必修二(2)倾向①,选派留学生;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知识(1分);推进洋务事业,培养洋务人才(1分);开创中国近代留学运动(1分);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工业企业(1分);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1分)。倾向②,成功建造19世纪末中国最长铁路大桥(1分);主持设计建造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创铁路史奇迹(1分);维护中国铁路权益(1分);技术报国(2分);——人物、必修二\n2017、11月选考(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的含义。综合材料一、二,以故宫为例,分析说明“中轴线”所凸显的文化价值意义。(6分)选修6(1)含义:传统礼制;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意义: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突显皇权至尊;皇宫中轴线与整个城市中轴线相重合的设计规划世所罕见;“线性文化遗产”的典范;古代中国的“精神”轴线。\n(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对“择中”观念下的儒家思想核心内涵予以阐释。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就“皇家御苑”颐和园的中轴线布局予以说明。(4分。只作选择不作分析说明者,不得分)(2)侧重分析①,中庸思想。恰到好处;和而不同;完美事物的构成,有赖于多种因素,特别是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选修四侧重分析②,颐和园中轴线布局体现在万寿山前山景区;两条垂直轴线统领;东西轴线由千步廊构成;南北轴线是前山的一条中轴线;周围建筑对称分布,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众星捧月之势。选修6\n33题(中国史)小结1、五次选考的中国史考题4次涉及到古代史!1次涉及近代史2、人物中的古代人物: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孔子,全考到了!近代史涉及詹天佑。3、遗产中的故宫(保和殿)出现了3次!长城1次!4、下次还考不考古代史?你猜!5、假如不考古代史,近代史还有哪些人?哪些遗产?6、假如不考现代史,现代史有哪些人?哪些遗产?詹天佑、孙中山、毛泽东;长城、兵马俑、故宫、布达拉宫、颐和园(近代屈辱史)、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兵马俑——秦始皇布达拉宫——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康熙册封活佛平遥、皖南——明清商帮、中国商业、资本主义萌芽昆曲——京剧、古代文学艺术邓小平;遗产(无)\n选考:第34题(世界史)的分析\n2015.10选考34.(1)根据材料一,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主要原因。(4分)(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二直接关联的“历史悲剧重要见证”的遗址的名称,并说明其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二概括法西斯主义的实质。(6分)(1)原因: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军国主义沉渣泛起,经济危机的冲击,当时的政府软弱无力,纳粹党的蛊惑宣传。(4分)——战争(2)名称:奥斯维辛集中营。(2分)特点: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建造的规模最大的集中营和灭绝营,是纳粹实行种族灭绝的铁证。(2分)实质:对外侵略性与种族灭绝性。(2分)——遗产、战争\n2016.4选考34.(戈雷岛)(1)指出材料一所描述的建筑物的名称及其建造者,说明以它为标志的地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近代早期殖民主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6分)(1)奴隶堡;荷兰殖民者。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欧洲殖民者贩卖奴隶活动的中转站,殖民主义罪恶的历史见证。——遗产(2)贩卖黑奴,全球性掠夺,不平等贸易。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加快了世界市场建立的步伐;加剧了殖民地的贫闲与落后,迫使其卷入近代化进程;促使区域史开始逐渐演变为全球史。——必修二\n34.(l)材料一中(西斯廷教堂)的壁画内容分别源于什么故事?各自表现了怎样的人文主义追求?(4分)图1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的故事;图2源于《圣经》故事。(1分)图1表现了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图2表现了人类创造世界的追求。(2分)——遗产、人物、必修三(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发展的主要贡献。综合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文艺复兴后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6分)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将西欧人从长期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4分)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2分)——必修三2016.10选考\n3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作为护国公的克伦威尔在实现英国“真正增长”中所做出的努力。(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指出并分析17、18世纪创造联合王国“优势”的“思想观念”。(6分)2017.04选考(1)对外颁布《航海条例》,进行三次英荷战争,打进荷兰的海上霸权,与瑞典、丹麦、葡萄牙等国签订商约,巩固英国的海上权威和商业利益。对内建立了全国有序的行政机构,改善了法律,对文化教育进行扶植,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发展工商业等。——人物、必修二(2)政治“思想观念”: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天赋人权、权力分立、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等。(分析):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等,颁布《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等代议制,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思想观念”:“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分析):是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巩固和完善的理论基础,保障了资本安全、自由流动和增值,用市场经济法则实现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选择,确立了发财赚钱的社会价值观。——必修三、必修一、必修二\n2017年11月选考34.(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不再“继续享受和平”,介入“这场战争”的原因。(4分)选修3(1)美国希望参与争霸,扩大在世界的影响力;美国与协约国联系加强;战争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德国无限制潜水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n(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列宁为“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在理论上进行的重大探索,并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6分)必修一、选修4(2)探索: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选修4理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志榜样;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范式。必修一\n34题(世界史)小结1、五题有3题线索都是从遗产出发,西斯廷教堂、戈雷岛、奥斯维辛集中营。(文艺复兴、西方殖民扩张、二战)2、与中国史一样,都涉及了其他教材中的有关知识。3、剩下的遗产和人物,有哪些能将选修三本书(加上战争)列宁(一战)联系起来?4、剩下的遗产和人物,有哪些能与必修联系起来?亚里士多德(雅典卫城)甘地(一战、二战)亚里士多德、雅典卫城(希腊民主政治、智者运动)古罗马的建筑(罗马法、斯多亚学派)克伦威尔(英国代议制、《航海条例》与英国霸权建立过程)华盛顿(1787年宪法、孤立主义下的国联和中立政策)拿破仑(《民法典》与启蒙运动、共和派与保皇派下的1875年宪法)甘地(印度民族解放、尼赫鲁与中国与不结盟运动)马克思、列宁(国际工人运动)牛顿(近代自然科学;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爱因斯坦(相对论;与一战、二战)\n第二部分2015、10—2017、11怎么考的?\n2015年10月、2016年4月2016年10月、2017年4月、2017年11月浙江省学考选考历史试题分析及启示素养立意、能力考查、价值引领\n对历史进行认识要通过唯物史观对所认识的史事全面客观进行考察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要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提炼依据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n历史核心素养之间关联五个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n\n\n\n一、掌握唯物史观(一)对唯物史观的考查(2015、9测试卷)17.1979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严奖励。不许分田单干。”这反映了A.农村社会面貌得到根本改变B.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C.中共中央对包工到组的肯定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广\n(2015、9测试卷)14.1946年,上海5家印钞厂同时开工印制法币,仍不敷用。1947年11月,中央银行只好把印好的50元、100元券注销,因为上市的万元券已嫌面额过小了。上述现象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包括A.使民众生活日益陷入困境B.导致官僚资本的不断萎缩C.加剧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危机D.给民族工业发展带来极大困难\n(2015、9测试卷)20.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将过去基本上看做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的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走向光明”。促进启蒙运动到来的历史条件有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③科学与技术紧密的结合④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n(2015、10)15.下列漫画表现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改革开放的成效\n(2015、10)32.(2)根据材料二,请您用一句话概括鲁杰罗演进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加入WTO的理由。(5分)(2015、10)34.(1)根据材料一,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主要原因。(4分)\n(2015、10)32.(2)根据材料二,请您用一句话概括鲁杰罗演进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加入WTO的理由。(5分)(2)中国应加入WTO。有利于中国经济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出口,利用外资;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成果。必修二教材P159倒数5行。\n(2016、4)19.右图为某课学习小结的部分内容。该课的主题应该是A.走向整体的世界B.马克思主义诞生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产生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n(2016、4)31.(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召开这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大会所取得的“初步成果”。(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模式所体现的企业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适应了什么经济体制的要求?概括指出该经济体制的的初步建立对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4分)\n(2016、10)27.【加试题】清末,有外国人描述洋务企业:“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丽而懒惰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我们向英籍经理询问,才知道他们是主管官吏们的朋友;虽然对于工作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上述现象说明A.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极力渗入洋务企业的管理B.士子面临读经科考和参与洋务的两难选择C.“中体西用”思想因士绅抵制而难以落实D.官办经营体制导致洋务企业弊病丛生\n(2016、10)32.(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麦考莱所认识的英国王权变化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光荣革命后造成英国“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的法律保障及其主要内容,并指出助推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是什么。(6分)\n(2017、4)7.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土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n(2017、4)3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5分)(2017、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作为护国公的克伦威尔在实现英国“真正增长”中所做出的努力。(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指出并分析17、18世纪创造联合王国“优势”的“思想观念”。(6分)\n(2017、11)16.右图所示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农村改革激发了生产积极性B.经济体制改革催生第三产业C.改革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D.农民承包具有自发性的特点\n(2017、11)12.右图所示为近代一则电话广告,中有“无论天气冷、热、晴、雨,可以足不出门,立刻使你将各种事情很顺利的办妥……装有电话的家庭,处处可以享受迅速便利舒适的利益,而且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等字样。该广告反映出A.电话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B.电话推动了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C.电话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D.“风雨无阻”的电话是民族工业的领跑者\n(2017、11)17.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n(2017、11)32.材料二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钟表、机器和车间的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甚至致死的风险。19世纪30年代,有学者一语揭破:“在这里,文明表现了它的奇迹,文明的人几乎变成了野人。”——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整理(2)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上半叶,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出现了强烈反差。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理想与现实”反差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简述19世纪上半叶欧洲工人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者在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5分)\n(2)主要表现:工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工资低;风险大。抗争与思索:欧洲发生三次大规模工人运动,显示无产阶级力量;《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n(2017、11)34.材料二残酷的战争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显然尚未成熟。但是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同发展问题。……孙中山曾言:“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摘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列宁为“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在理论上进行的重大探索,并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6分)\n(2)探索: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理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志榜样;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范式。\n(二)认识唯物史观的地位和作用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它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n(三)把握唯物史观原理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理论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理论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四:阶级、国家、革命、民族理论五:评价历史人物\n如: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标准是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生产力人生产工具生产积极性科学技术素质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器(时代)“电气”(时代)“信息[e]”(时代)\n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反作用铁器、牛耕土地私有制(变法)\n例: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变革步骤主要原因核心内容结果[影响]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承包责任制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开辟了道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变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主观认为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公有化的程度和扩大规模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党中央总结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决策坚持土地公有制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发展\n启示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n如:近代中国(1840——1949)基本线索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政权: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主要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垄断国民经济)主要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等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独立民主富强)思想潮流: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革命时期: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事件)\n如:评价历史(事件、观点、人物)方法1)历史地评价;(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评价)2)辩证地评价;(地位、性质、作用、局限)既肯定其进步(积极)作用;又指出其局限(不足)3)评价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等。4)评价的方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谈认识启示一定围绕材料及试题所涉及的主题。\n素养一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高考考查立足点▲唯物史观高考考查基本要求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视社会现象2.一分为二辩证看待,评判人物事件3.基本观点灵活运用,阐释历史进程▲唯物史观备考指要提升素养1.活学巧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活学巧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3.活学巧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n二、培养历史时空观念和时序思维(一)时空观念(核心思维)考查(2015年10月)13.周恩来说:“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这个“新的开始”发生在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2015、10)14.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在A.大连B.厦门C.北海D.深圳\n(2015、10)22.右图所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该战役是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库尔斯克会战D.柏林战役(2015、10)7.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三民主义”②“师夷长技以自强”③“师夷长技以制夷”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④①D.④③①②\n(2016年4月)1.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观察右图,鲁国位于A.①B.②C.③D.④\n(2016、4)3.秦朝经略西南夷,开五尺道,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五尺道”位于今天的A.云贵高原、川西及甘南地区B.闽南、两广一带C.青海、新疆及陕西南部地区D.宁夏、陕西一带(2016、4)21.下图所示二战中某次战役的主要作用是A.为盟军反攻保存了实力B.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C.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D.使法西斯德国陷于东西两线作战\n(2016、10)10.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2016、10)16.2016年9月15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天宫二号”直刺苍穹,见证了中华民族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壮美腾飞。中国掌握“一箭多星”技术是在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n(2016、10)24.右图所示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应对的举措是A.发表《大西洋宪章》,反对纳粹暴政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C.开辟第二战场,实施“先欧后亚”战略D.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n(2016、10)29.【加试题】下图为19世纪后期以来巴尔干地区形势变化示意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B.①③④②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n(2017、4)13.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耳……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2017、4)18.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兴办的精英教育学校,女性数量很少,她们学习为教土所反对的“一文不值的事物——古典学”,也被鼓励掌握历史,学习骑马、跳舞、唱歌以及诗歌鉴赏等,但是她们不能学习算术和修辞。这类学校兴起于A.古罗马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n(2017、4)33.(1)根据材料一所提示的角度并联系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工业最初产生的时空范围,分析说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路径。(5分)(2017、4)33(1)时空范围:19世纪60年代;沿海地区。\n(2017、11)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右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这一水利工程是A.灵渠B.都江堰C.郑国渠D.白渠(2017、11)4.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下列项中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有①中国造纸术经丝路传到欧洲②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③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路传到日本④中国瓷器经丝路远销欧洲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李冰石像\n(2017、11)14.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宪法规定,其它四个民族自治区相继建立。观察右图,指出其成立的先后顺序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D.④③②①\n强调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关于时间经验意义的建构,对过去的认识,对现在的思考以及对未来方向的掌握。时间的连续性是历史这门学科的特性,必须在教学当中落到实处。——赵亚夫主编的《国外历史教育透视》(二)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认识\n立足于世界整个体系当中,从文明的交流,生产力的发展,阐述当今的形式,来说明研究历史空间感的重要性。——马敏《要重视历史空间的研究》\n强调历史思维的特性是以时间、地点、人物为基本线索,揭示历史本质和规律的认知体系。——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n(三)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在历史学习中,要有时序思维,要有空间意识,将所认识的历史事物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在历史时空基础上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从时空观念的角度出发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n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B(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n(1)时间判断:(2)空间判断:(3)概念判断(4)史实判断1933——1937年空间1:江宁空间2:马尾空间3:三江入海口(长江、闽江、珠江)空间4:华东线+华北线概念1:要塞区概念2:反蒋运动概念3:红军概念4:军阀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领袖都曾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部署\n(三)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策略第一,对课文标题、子目进行时间注释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221年)百家争鸣;汉代(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6年)明(1368——1644年)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明末清初(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活跃的局面\n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策略第二,对每个专题导语进行分析理清历史发展线索\n\n第三,利用时间轴串联历史事件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n时空观念培养策略第三,利用时间轴串联历史事件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n时空观念培养策略第三,利用时间轴串联历史事件伟大的抗日战争(1931—1945)\n时空观念培养策略第四,利用教材的地图和历史图册建立空间概念伟大的抗日战争(1931—1945)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侵华日军细菌与毒气部队分布图》、《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和《历史图册》中的《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示意图》、《淞沪会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等地图掌握《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中历史事件的空间概念和范围。\n第五,注重培养学生认识历史事件的横向纵向联系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构建文明史的坐标体系。\n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成立马义广泛传播一战巴黎和会十月革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新文化运动群体/口号/成果原因/性质/意义\n第六,编制大事年表,中外对照(关联)。\n素养二时空观念——学科核心思维高考考查支撑点▲时空观念高考考查基本要求1.以时空为基础,感知历史史实2.以时空为依据,得出历史结论3.以时空相结合,认识历史规律▲时空观念备考指要提升素养1.时空观念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题不有2.时空观念的阶段性:时序空间,不同特征3.时空观念的综合性:纵横联系,不可分割4.时空观念的多样性:直接呈现,隐性暗示\n三、提高史料实证意识(一)史料实证(核心方法)考查(2015、10)26.【加试题】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研究西周史的学者看到过烽火戏诸侯,也没有一个研究亚里土多德的学者见过他本人,我们只能通过目击者和追忆者的记载来叙述以往的史实。这表明A.史学家需要认真地考证与辨析他所研究的事实B.史学家必须经过田野考古,以获取第一手材料C.历史研究对象的间接性造成史实表述的不确定性D.历史研究不是抽象的争论,需要专门技术的支持\n(2016、4)26.【加试题】2015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重大考古发现震惊世人,出土文物的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工艺之精美,为研究西汉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由此可见A.考古不仅证实历史,而且是历史的延伸B.考古工作仅限于寻找证据,以重现往昔的历史C.历史事实的搜集整理并非缘自问题,而是缘于发现D.如何证明史实,其实不是史学家的事,而是考古学家的任务\n(2016、10)26.【加试题】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这说明A.问题意识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B.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C.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D.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n(2017、4)26.【加试题】20世纪60代,有学者发表《由王谢墓志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从文章和书迹两方面否定《兰亭序》是王羲之所作。后有人发表《兰亭序的真伪驳议》表示不同意见。对此该学者又写了《驳议的商讨》以作回应。毛泽东当年对此形式颇表赞同。这种讨论方式说明A.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重于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史学家的使命B.学术争论以澄清事实为鹄的,并不承载还原历史真实的责任C.历史学家应像其它社会科学一样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D.历史的价值判断往往导致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倾向性选择\n(2017、11)26.【加试题】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关系是晚清史研究常常涉及的话题。慈禧身边的女官曾写下悲情故事《瀛台泣血记》,说光绪帝自戊戌政变后即被囚禁瀛台,直至去世。康有为、梁启超则从清廷派系之争为光绪抱屈。而据官方史料,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在御前会议同意断交、宣战,光绪帝发言激烈。预备立宪开始后,清廷档案对光绪帝政务活动均有系统记录,军机大臣及皇帝身边人员并有日记,足证光绪帝的最后十年仍参与处理国事。这说明A.历史事实虽是客观的,历史的书写却需要合理的想象B.历史虽是过去的现实,历史的信息却可以各种方式存在C.历史学追求的是史实的纯粹与客观,而非细节的毛发毕具D.历史研究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档案记录,还要有口述历史相佐\n(2017、11)27.【加试题】阎毗精于建筑、雕刻,在隋“以丹青知名”,“领将作少监”。其子阎立德、阎立本“俱传家业”。入唐,立德“为将作大匠,造翠微、玉华宫称旨(符合上意),官至工部尚书”。至立本以将作大匠代兄为工部尚书,后任右相。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阎氏父子技艺相传职任相袭B.阎立本绘制反映唐蕃关系的《步辇图》C.阎氏家族的升迁受惠于举贤荐能的察举制D.阎氏父子所擅颇类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n(二)对史料实证的认识史证性即求真求实,具体而言为“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方针,这是由历史学科特有的研究方法所决定,是最具学科特色的特质之一。历史学是介于科学和艺术、客观和主观之间的一门特殊学科,其客观性、科学性最突出的表现即“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凭证据说话是理性的民主和法治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知识和能力的最佳途径”。——聂幼犁\n对史料实证的认识搜寻史料——鉴别史料——解读史料——运用史料论证,这是史学研究的普遍过程。历史之证据源于史料,正确的史料是史学求真的基础。史料的形成与整理离不开人,则其必然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故在使用之前必须辨别真伪及价值高低。要注意证据的系统性,应当有多种类别的材料组成完整的证据链。如果只有一条证据支持某个结论,这个结论便不能成立,即“孤证不立”言必有据、据必有证、证必充分的史证意识理应在教师的引领下成为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核心意识。中学生的史证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弱,这是一个亟待重视的问题。\n知识结构\n树立“对史事的推理和论证必须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的史料实证观念。对史料的研习与运用,以史料为依据,对史料的辨析,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三)提高史料实证能力的策略\n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1.读史证史;2.“史论一致”、“孤证不立”、“无证不信”;3.“二重证据法”,即考古与文献相结合,但也不是绝对的;4.原始史料信度较高;5、同一史迹而史料矛盾:论原则,自当以最先、最近者为最可信但过信此原则有时候亦陷入大误;6.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史料的鉴别与运用\n认识考古学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一是向上延伸历史,填补人类发展中阶段性记述的空白。文献记载之前的人类历史主要通过考古重塑,如人类起源、母系社会等时期的历史。二是丰满历史。如经济、文化、生活、社会等方面单薄而干瘪,现代考古资料在相当大程度上补充了记载缺失。如汉代人们的生活。三是改正历史。如《孙子兵法》过去被认为是孙膑所著,1972年银雀汉简出土了《孙膑兵法》,才使人们知道这是两本书,分别由孙子和孙膑撰写。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中横家书》则纠正了张仪与苏秦为同时代人的结论。\n四是增加历史的趣味性。考古发掘资料显然比文字的历史更有趣,如秦始皇兵马俑、马王堆汉墓等比《史记》、《汉书》更能引人入胜。五是增加历史的真实性或准确性。考古资料多为“原生态”,湮没也非人工取舍,其客观性保证了真实性和准确性。如商代的祭祀坑和殉葬反映的是统治者的罪恶,史书是难以相容的。\n(2011年)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训练史学基本常识能力\n(2012年)15.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n(2013年)13.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n(2014)13.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n(2015)13.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n(2016)13.《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下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这说明A.《实录》与《户帖》,都是第二手史料B.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C.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D.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n(2015、10)26.【加试题】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研究西周史的学者看到过烽火戏诸侯,也没有一个研究亚里土多德的学者见过他本人,我们只能通过目击者和追忆者的记载来叙述以往的史实。这表明A.史学家需要认真地考证与辨析他所研究的事实B.史学家必须经过田野考古,以获取第一手材料C.历史研究对象的间接性造成史实表述的不确定性D.历史研究不是抽象的争论,需要专门技术的支持\n(2016、4)26.【加试题】2015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重大考古发现震惊世人,出土文物的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工艺之精美,为研究西汉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由此可见A.考古不仅证实历史,而且是历史的延伸B.考古工作仅限于寻找证据,以重现往昔的历史C.历史事实的搜集整理并非缘自问题,而是缘于发现D.如何证明史实,其实不是史学家的事,而是考古学家的任务\n(2016、10)26.【加试题】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这说明A.问题意识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B.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C.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D.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n掌握史学的基本常识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孤证不立;史论结合。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史学家需要认真地考证与辨析他所研究的事实;考古不仅证实历史,而且是历史的延伸;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n素养三史料实证——学科核心方法高考考查着力点▲史料实证高考考查基本要求1.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知识迁移能力2.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问题理解能力3.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观点论证能力▲史料实证备考指要提升素养1.学习历史的方法:史料的可靠性2.探究历史的途径:论据的充分性3.感知历史的体验:结论的完整性\n四、训练历史解释能力(一)历史解释(核心能力)素养的考查(2015、10)1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以阶级斗争为纲”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5、10)33.(1)说明保和殿成为儒生向往的“天子堂”的原因。(6分)(2)在历史的变迁中,科举制留下深刻的烙印。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4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n(2016、4)18.有学者指出:“经济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阿克莱特的“最灿烂光辉”之处是A.发明了蒸汽抽水机B.推行标准化生产C.创立了近代大工厂制度D.创制水力织布机(2015、10)33.(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您选择对康熙帝“文治武功”的其中一种认识扼要予以展开。(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4分)\n(2016、10)21.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这种现象是由于A.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B.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C.近代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D.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n(2016、10)27.【加试题】清末,有外国人描述洋务企业:“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丽而懒惰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我们向英籍经理询问,才知道他们是主管官吏们的朋友;虽然对于工作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上述现象说明A.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极力渗入洋务企业的管理B.士子面临读经科考和参与洋务的两难选择C.“中体西用”思想因士绅抵制而难以落实D.官办经营体制导致洋务企业弊病丛生\n(2016、10)31.(1)上海是近代崛起的工商业城市,其经济举足轻重。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4分)(2)人类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创造历史,而历史又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空间。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6分)(2016、10)32.(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麦考莱所认识的英国王权变化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光荣革命后造成英国“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的法律保障及其主要内容,并指出助推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是什么。(6分)\n(2016、10)33.(l)阅读材料一,按照“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思路,分析并概括秦汉修筑长城行动的预期目的及实际产生的结果。(6分)(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解读哪一种认识?侧重解读①,请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说明。侧重解读②,请结合所学,以唐朝为例,从内政外交两个层面分析指出唐太宗对修复长城建议“一笑置之”的理由。(4分)(2016、10)34.(l)材料一中的壁画内容分别源于什么故事?各自表现了怎样的人文主义追求?(4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发展的主要贡献。综合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6分)\n(2017、4)6.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2017、4)17.“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他们并没有由此明确地引申出自然法可以否定人们所制定的实在法这一革命性的结论。”据此分析罗马人认识的“自然法”是A.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B.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C.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D.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n(2017、4)31.(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6分)(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分)(2017、4)31.(1)分封制和宗法制。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2)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n(2017、4)3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5分)(2017、4)32.(1)主要诉求: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促进文化交流。时代背景: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国际局势紧张与缓和交织。(2)特点:灵活性或渐进性;自主自愿。经验: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加强国际经济区域经济合作;尊重国家差异循序渐进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共同发展。\n(2017、4)33.(1)根据材料一所提示的角度并联系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工业最初产生的时空范围,分析说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路径。(5分)(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进行阐述。侧重分析②,根据所学梳理詹氏贡献,并用一句话提炼概括詹天佑报国思想。(5分)(2017、4)33.(1)时空范围:19世纪60年代;沿海地区。路径:洋务派官办企业;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和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2)侧重①选派留学生,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知识;推进洋务事业,培养洋务人才;开创中国近代留学运动;创办近代第一批工业企业;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侧重②成功建造了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主持设计建造中国人自建德第一条铁路,创造铁路史奇迹;维护中国权益。技术报国。\n(2017、4)3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作为护国公的克伦威尔在实现英国“真正增长”中所做出的努力。(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指出并分析17、18世纪创造联合王国“优势”的“思想观念”。(6分)(2017、4)34.(1)建立有序的行政机构;改善法律;扶植文化教育;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发展工商业。(2)启蒙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分权学说。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n(2017年11月)2.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n(2017、11)8.据统计,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这说明A.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C.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n(2017、11)9.20世纪初期,某杂志刊发文章:自从严复“介绍了一册《天演论》以后,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一大堆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底(的)话。这个十九世纪后半叶新起的学说……(现在)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能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这反映了A.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B.进化论促进了民生思想的普及C.寻求变革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D.报刊舆论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n(2017、11)1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A.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B.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C.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D.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n(2017、11)13.1949年,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诗人用“时间开始了”讴歌新时代的开篇。这场革命的意义是①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扫清障碍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④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n(2017、11)2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一些惯例。如“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无需预先征得国王同意,即可召开会议”等。这反映出英国代议制的特点是①内阁对议会负责②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③议会权力高于王权④国王、议会和内阁互不统属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n(2017、11)28.【加试题】近代文人包天笑早年曾中秀才,1905年起任上海《时报》副刊《余兴》的编辑。《余兴》侧重消闲,内容有诗词歌曲、笔记杂录、游戏文章、诙谐小品等。当时沪上小说盛行,《时报》设小说专栏,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如雨果《悲惨世界》、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传诵一时。影响之下,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上述材料集中表明A.白话文运动始于20世纪初B.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C.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D.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n(2017、11)29.【加试题】1930年6月30日,法军比规定的日期提前五年从莱茵区撤出,同日,法国外长白里安将关于建立“欧洲联邦”的“备忘录”寄往欧洲各国。“备忘录”建议在国联内建立一个欧洲安全体系,下设“欧洲议会”“常设政治委员会”“秘书处”;提出加强欧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建立“共同市场”,以促进各国商品、资本和人员的流通。“备忘录”反映了①《洛迦诺公约》的精神②欧洲联合的设想由来已久③维护《凡尔赛和约》对德原则④谋求法国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n(2017、11)30.【加试题】《掷铁饼者》原先为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青铜作品,今已不存。右图为罗马时代的复制品。塑像捕捉了运动员身体发力,准备掷出铁饼的瞬间,整体上呈现出运动的美感。这一雕塑①直接反映出古希腊人对宙斯的敬意②生动体现了古希腊的奥林匹亚精神③折射出古罗马人对希腊文明的继承④艺术地再现了古代希腊公民的素养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n(2017、11)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在上海县城外形成了被英、法、美三国依仗强权分占的特区势力,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租界”。……在这里,他们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俨然“国中之国”。起初,由于外人来华之际,中外民情扞格,以风俗习惯等种种不同,不愿华洋杂居。小刀会起义爆发,华人逃入租界者甚多,不久便华洋杂居。不同的风俗习惯发生碰撞、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1)梳理材料一,概述近代初期上海“华洋杂居”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租界”的消极影响。(4分)(1)原因:殖民者设立租借,小刀会起义的冲击。影响: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突显半殖民地社会特征。\n材料二(租界开辟后)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洋泾浜新竹枝词》写道:“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哪里还有什么不敢穿的?——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2)阅读材料二,分析“西洋服饰之引入”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6分)(2)影响:新奇、时尚的习俗进一步张扬;淡化了等级观念。特征: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n(2017、11)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762年,隐居在巴黎近郊的卢梭完成了他最为人知的著作——《社会契约论》,这部著作以“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开头,阐发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重要观点。……卢梭还正式出版了一部关于道德问题的充满激情的感伤小说《新爱洛绮思》,似乎欧洲的所有妇女和一半男人都为之落泪。人们常说,浪漫主义伴随着这部小说而诞生。——摘自[美]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7、18世纪体现人文主义发展的启蒙思想内容。(4分)(1)人生而自由、思想自由;主权在民;尊崇理性,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n材料二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钟表、机器和车间的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甚至致死的风险。19世纪30年代,有学者一语揭破:“在这里,文明表现了它的奇迹,文明的人几乎变成了野人。”——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整理(2)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上半叶,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出现了强烈反差。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理想与现实”反差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简述19世纪上半叶欧洲工人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者在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5分)\n(2)主要表现:工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工资低;风险大。抗争与思索:欧洲发生三次大规模工人运动,显示无产阶级力量;《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n(2017、11)33.【加试题】学习历史,贵在知识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大略地说,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布局重心……贯通这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这个格式的形成,一方面是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一方面又由于所尊崇的制度同自己的特殊条件相结合所产生出来的变化运用。”——引自《梁思成全集》第五卷\n材料二“线性文化遗产”是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关注的新领域,北京中轴线无疑是“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就“中轴线”而言,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中轴线”表现了“择中”的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②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颐和园的轴线分析,人们发现在与紫禁城尺度大体相同的皇家御苑中也有类似的轴线处理。——据唐晓峰《城市历史地理探索》等整理(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的含义。综合材料一、二,以故宫为例,分析说明“中轴线”所凸显的文化价值意义。(6分)(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对“择中”观念下的儒家思想核心内涵予以阐释。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就“皇家御苑”颐和园的中轴线布局予以说明。(4分。只作选择不作分析说明者,不得分)\n(1)含义:传统礼制;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意义: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突显皇权至尊;皇宫中轴线与整个城市中轴线相重合的设计规划世所罕见;“线性文化遗产”的典范;古代中国的“精神”轴线。(2)侧重分析①,中庸思想。恰到好处;和而不同;完美事物的构成,有赖于多种因素,特别是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侧重分析②,颐和园中轴线布局体现在万寿山前山景区;两条垂直轴线统领;东西轴线由千步廊构成;南北轴线是前山的一条中轴线;周围建筑对称分布,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众星捧月之势。\n(2017、11)34.【加试题】“一战”以来,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越来越多地受到外部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917年,美国的参战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变数。如果这场战争基本上是一起欧洲争端,那么许多美国人都会认为与美国无关,美国人理应继续享受和平。可是,随着大战持续进行,这项叫做孤立主义的政策却逐渐变得不切实际。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其实,早在1915年威尔逊就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咨文,建议增加陆军,扩大舰队和增加海军人员。美国人看出,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引自[美]费尔南德斯•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等(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不再“继续享受和平”,介入“这场战争”的原因。(4分)(1)美国希望参与争霸,扩大在世界的影响力;美国与协约国联系加强;战争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德国无限制潜水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n材料二残酷的战争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显然尚未成熟。但是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同发展问题。……孙中山曾言:“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摘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列宁为“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在理论上进行的重大探索,并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6分)\n(2)探索: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理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志榜样;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范式。\n指以史实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二)对历史解释素养的理解(认识)1.辨别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历史事实是指曾经真实发生的事件。它不能等同于史书记载的历史,因为历史在统治者的影响下有可能出现伪史,使人们不能真实,全面的了解历史事件。历史叙述是对于历史真实事件的描述、记录。2、理解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n3.说明历史现象与历史观点“历史现象”是指历史表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历史观点”是指某人或者某类人对历史的一些看法等,也属于人的主观认识。(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八年海战史》称:7点45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开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n4.(在比较中)发现历史问题(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n自身: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付出巨大的牺牲。世界: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拖住了大量日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粉碎和钳制了日本北进,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遏阻和推迟了日本南进,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有力支援了美、英在太平洋上的作战支持和配合了盟国“先欧后亚”大战略的实施······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5、论证历史问题\n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目的:“历史解释”的目的:“不断接近历史真实”培养理性精神与批判思维促进人的发展\n(三)培养历史解释能力所谓历史解释能力,是指以历史理解为基础,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帮助学生在正确的历史观指导下,通过对历史进行实事求是的阐释和评判,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n历史解释能力培养的目标1、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现象中分析原因、总结规律;2、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3、能够客观论述历史问题,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历史现象解释历史解释有自己的历史解释\n(三)“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策略1、具有质疑精神教科书不是《圣经》引导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最新学术成果、多元解释我不敢把自己视为是真实历史的象征,也不敢把教科书中的历史都视为是真实的历史,而是坚持告诉学生,那是一部分历史教育专家眼中的历史。——戴加平《如何涵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n2、转变教师角色我们始终是一个引导者。平等、多元、包容的解释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朱能《改变学生“简陋思维”的历史解释教学》非全能全知教学专制学生主体地位\n3、立足史料教学第一手史料注意“间接史料”客观与严谨课堂引用原始资料少而各家学说多没有史料就谈不上历史学,当然史料也不等于历史学,史料只有通过历史解释,才能构建起历史。史料是历史解释的基础,离开了史料就无从客观公正地进行历史解释。——张友党宋艳婷《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策略》\n4、运用多元史观全景式解读“横看成岭侧成峰”历史解释的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摒弃绝对的单线的历史观,转向相对的、多线的历史观,吸收中外史学领域的一切优秀思想成果,让学生逐步了解进而理解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戴加平《如何涵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n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唯物史观C、人类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D、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A、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B、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推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E、“眼光向下的历史”,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小事与日常生活。社会史观认识新史观\n唯物史观(1)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世界逐渐连成整体社会史观(2)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全球史观(3)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之路和资产阶级壮大之路现代化史观(4)是殖民掠夺之路文明史观(5)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不同的史观评价新航路的开辟,用线将史观和对应的评价连接起来\n我们可以利用浙江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来训练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评析和价值判断;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n素养四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高考考查创新点▲历史解释高考考查基本要求1.以历史解释综合考查历史客观评判能力2.以历史解释综合考查解决历史问题能力3.以历史解释综合考查历史思维创新能力▲历史解释备考指要提升素养1.发现问题:分析比较,掌握史实2.还原情境:推理判断,说明现象3.反思结论:转换思维,评论观点\n五、提升学生的历史价值观(一)历史价值观素养的考查(家国情怀)(2015、10)8.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丹东一号”沉船经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极有可能是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它是A.“致远”舰B.“定远”舰C.“靖远”舰D.“经远”舰(2015、10)(2)根据材料二,请您用一句话概括鲁杰罗演进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加入WTO的理由。\n(2015、10)33.(10分)【加试题】读史阅世,提升历史学科素养。(2)在历史的变迁中,科举制留下深刻的烙印。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4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2015、1034.(10分)【加试题】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认识法西斯主义的危害,避免历史悲剧重演。(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二直接关联的“历史悲剧重要见证”的遗址的名称,并说明其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二概括法西斯主义的实质。(6分)\n(2016、4)1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史实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证说明,需要从下列哪几个方面着手?①中国在抗战中付出的民族牺牲②中国战场对欧洲战场的战略支援③中国战区牵制日本军力的占比④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n(2016、4)27.【加试题】有学者认为:“在康德那个时代,启蒙意味着一种觉醒,从自然王国中发现真理,用真理取代宗教迷信;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启蒙意味着一种背叛,要求砸碎几千年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纲常礼教的枷锁。”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欧洲启蒙运动源于对宗教神权的“觉醒”B.新文化运动旨在“背叛”封建纲常礼教C.启蒙思想家因“觉醒”与“背叛”的矛盾而求索D.思想启蒙的历史蕴涵着“觉醒”与“背叛”的变奏\n(2016、4)31.(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召开这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大会所取得的“初步成果”。(6分)(2016、4)33.【加试题】历史的意义在于对后人的教育和启迪。(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从“修得民心”的角度,分别指出木兰围场、避暑山庄、保和殿的相应职能。请您用一句话概括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创造的成功经验。(6分)(2016、4)34.【加试题】近代殖民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怪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近代早期殖民主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6分)\n(2016、10)12.关于长征,八十年前毛泽东即有相当精辟的论述。八十年后的今天,重温这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的价值意义随着历史的演进愈益凸显。下列项中,对此表述正确的是①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②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③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④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n(2016、10)33.(l)阅读材料一,按照“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思路,分析并概括秦汉修筑长城行动的预期目的及实际产生的结果。(6分)(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解读哪一种认识?侧重解读①,请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说明。侧重解读②,请结合所学,以唐朝为例,从内政外交两个层面分析指出唐太宗对修复长城建议“一笑置之”的理由。(4分)\n(2016、10)34.(l)材料一中的壁画内容分别源于什么故事?各自表现了怎样的人文主义追求?(4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发展的主要贡献。综合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6分)\n(2017、4)32.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17、4)3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5分)\n(2017、4)32.(1)主要诉求: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促进文化交流。时代背景: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国际局势紧张与缓和交织。(2)特点:灵活性或渐进性;自主自愿。经验: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加强国际经济区域经济合作;尊重国家差异循序渐进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共同发展。(2017、4)33.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n(2017、4)材料一尽管中国没有经历产业革命,但不能抹煞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中为争取中国现代化而献身的人的动人事迹。中国人自制轮船的试探,在福州船政局开办不及十载的1875年便已开始发动。从20世纪开始,中国大地上的追赶先进和推动现代大机器工业发展进行的奋勇拼搏展现出新的场面。詹天佑和他所设计的“与他国无关”的京张铁路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詹氏早就自豪地说:“中国己渐觉醒。”认为“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曰富、曰强,首赖工学。”——摘引自《詹天佑文选》、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材料二回顾詹天佑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追梦之旅,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詹氏成就得益于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及其所奠定的产业基础,由此出发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一运动在西学东渐及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作用。②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开拓而付出的心血和取得的成就,现在是世所公认。——据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整理\n(2017、4)33.(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进行阐述。侧重分析②,根据所学梳理詹氏贡献,并用一句话提炼概括詹天佑报国思想。(5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2017、4)33.(2)侧重①选派留学生,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知识;推进洋务事业,培养洋务人才;开创中国近代留学运动;创办近代第一批工业企业;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侧重②成功建造了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主持设计建造中国人自建德第一条铁路,创造铁路史奇迹;维护中国权益。技术报国。\n(2017、11)9.20世纪初期,某杂志刊发文章:自从严复“介绍了一册《天演论》以后,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一大堆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底(的)话。这个十九世纪后半叶新起的学说……(现在)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能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这反映了A.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B.进化论促进了民生思想的普及C.寻求变革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D.报刊舆论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n(2017、11)10.有学者谓,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在民国八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于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这反映了A.北京大学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B.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C.大学成为近代报刊萌蘖的母体D.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n(2017、11)13.1949年,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诗人用“时间开始了”讴歌新时代的开篇。这场革命的意义是①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扫清障碍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④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n(2017、11)24.《大西洋宪章》向世界表达了“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的决心。这反映了A.英美苏开始联合对德意作战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C.英美对法西斯国家正式宣战D.英美联合反对法西斯暴政\n(2017、11)25.全球化时代对全球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道远。下列项中不属于全球治理的问题是A.环境污染B.民族文化C.能源危机D.粮食短缺\n(2017、11)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在上海县城外形成了被英、法、美三国依仗强权分占的特区势力,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租界”。……在这里,他们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俨然“国中之国”。起初,由于外人来华之际,中外民情扞格,以风俗习惯等种种不同,不愿华洋杂居。小刀会起义爆发,华人逃入租界者甚多,不久便华洋杂居。不同的风俗习惯发生碰撞、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1)梳理材料一,概述近代初期上海“华洋杂居”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租界”的消极影响。(4分)(1)原因:殖民者设立租借,小刀会起义的冲击。影响: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突显半殖民地社会特征。\n材料二(租界开辟后)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洋泾浜新竹枝词》写道:“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哪里还有什么不敢穿的?——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2)阅读材料二,分析“西洋服饰之引入”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6分)(2)影响:新奇、时尚的习俗进一步张扬;淡化了等级观念。特征: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n(2017、11)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762年,隐居在巴黎近郊的卢梭完成了他最为人知的著作——《社会契约论》,这部著作以“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开头,阐发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重要观点。……卢梭还正式出版了一部关于道德问题的充满激情的感伤小说《新爱洛绮思》,似乎欧洲的所有妇女和一半男人都为之落泪。人们常说,浪漫主义伴随着这部小说而诞生。——摘自[美]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7、18世纪体现人文主义发展的启蒙思想内容。(4分)(1)人生而自由、思想自由;主权在民;尊崇理性,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n材料二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钟表、机器和车间的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甚至致死的风险。19世纪30年代,有学者一语揭破:“在这里,文明表现了它的奇迹,文明的人几乎变成了野人。”——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整理(2)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上半叶,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出现了强烈反差。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理想与现实”反差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简述19世纪上半叶欧洲工人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者在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5分)\n(2)主要表现:工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工资低;风险大。抗争与思索:欧洲发生三次大规模工人运动,显示无产阶级力量;《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n(2017、11)材料二残酷的战争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显然尚未成熟。但是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同发展问题。……孙中山曾言:“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摘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列宁为“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在理论上进行的重大探索,并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6分)\n(2)探索: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理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志榜样;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范式。\n2014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通过对宗法制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二)对历史价值观素养的认识\n核心素养水平等级学科表现家国情怀水平1能够具有对家乡、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水平2水平3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历史发展的进步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能够将历史学习多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繁荣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水平4\n(三)提升家国情怀1、注重历史价值观引领从历史的角度养成求真求实的意识和精神,具有关注人类和国家命运的情怀,能够对历史和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形成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形成正确的国际理解意识,尊重、理解、包容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面向世界的开放心态和胸怀。\n2、关注热点问题历史学考选考命题常用周年或次周年范围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载体在课外或题外,旨趣在书本之内,考查运用教材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对尾数为7、8、9年份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对进行重点复习。\n适当关注周年热点:▲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1517年: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开始;▲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初步建立;▲1787年:美国1787年宪法诞生;▲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87年:狄塞尔发明柴油机;▲1897年:德国占领胶州湾,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掀起瓜分中国狂潮;▲1907年:英俄协约,三国协约正式形成;两大集团最终▲1917年:美国对德国宣战;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俄国二月革命;列宁《四月提纲》,十月革命。\n适当关注周年热点:(8)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中共领导八一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9)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10)1947年:中共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刘邓大军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正式开始;马歇尔计划提出;苏联等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n适当关注周年热点:(11)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12)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西欧六国建立起了欧洲共同体;(13)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是“文革”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14)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共十五大召开;\n适当关注周年热点:▲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688年:美国光荣革命。▲1788年:美国联邦宪法正式生效。▲1848年:欧洲革命;《共产党宣言》发表。▲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除伊利外)。▲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维新变法运动)。▲1918年:3月苏俄退出大战,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李大钊发表文章宣称十月革命;鲁迅发表《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1928年:井冈山会师;美法等签订《非战公约》。\n适当关注周年热点:▲1938: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慕尼黑协定;3—5月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进入相持阶段。▲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朝鲜半岛正式分裂;马歇尔计划、关贸总协定开始实施。▲1958年: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进入新时期;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08年:海峡两岸“三通”终于变成现实。\n适当关注周年热点:▲2018年:唐朝建立1400年;马克思诞辰200年;周恩来、刘少奇诞辰120年;一战结束100年;井冈山会师90年;徐州会战、武汉会战80年;三大战役70年;一五计划65年;大跃进60年;改革开放40年\n适当关注周年热点:◆2019年周年大事▲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公元前443—449年: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执政时代,希腊民主“黄金时代”;▲164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中俄签订第一个东端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纺纱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首任总统;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n适当关注周年热点:▲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1859年:美国在宾夕法尼亚打出第一口油井;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1899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美国向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919年: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中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形成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9月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n适当关注周年热点:▲1949年:1月三大战役结束;4月渡江战役,解放南京;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0月新中国成立;联邦德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营运,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989年:中苏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问世。▲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在中国土地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n素养五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高考考查切入点▲家国情怀高考考查基本要求1.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价值观判断2.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主流价值观3.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备考指要提升素养1.从家到国,中国人的家国情怀2.弘扬爱国主义,传承民族精神3.追求公平正义,捍卫自由平等4.倡导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n第三部分2015、10—2017、11关注整合复习\n关注几类主题的整合复习第一类古今贯通\n(2015、10学考选考)31.(1)材料一中的措施是哪个皇帝开始实施的?其后,为了解决皇帝政务繁杂的问题,又建立了什么制度?这些措施起了怎样的作用?(3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意义。(2分)(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该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列举改革开放后体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两件大事。(5分)(4)综合以上所有材料,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趋势。(2分)\n(1)明太祖(朱元璋);内阁制度;强化君主专制。必修一教材P17。(2)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必修一教材P52。(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必修一教材P66。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1982年颁行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必修一教材P73。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必修一教材P74。(4)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必修一教材前言。\n(2015、10)32.(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GATT的宗旨。(3分)(2)根据材料二,请您用一句话概括鲁杰罗演进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加入WTO的理由。(5分)32.(8分)(1)减少关税与贸易障碍,取消歧视性待遇,促进自由贸易。(2)中国应加入WTO。有利于中国经济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出口,利用外资;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成果。必修二教材P159。\n(2016、4)31.(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召开这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大会所取得的“初步成果”。(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模式所体现的企业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适应了什么经济体制的要求?概括指出该经济体制的的初步建立对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4分)\n(2016年4月)31.(10分)(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修二P47--48成果:正确判断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必修二P48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思考计划与市场的作用。(2)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必修二P57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修二P57影响: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必修二P57\n(2016、4)32.(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80年代,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进程。(4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的联合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对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产生的积极作用。(6分)\n32.(10分)(1)进程: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80年代中期后,欧共体从原先的6国发展道12国。必修一P159(2)变化:1991年,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建立独立的防务体系;欧共体逐渐由经贸集团转变为经济政治实体。必修一P165作用:欧盟成为与美国、日本并立的世界经济三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必修一P164(课前提示)\n一、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秦的统一(2)郡县制的建立联系选修4《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3)汉朝州刺史的设置联系选修4《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4)元朝行省制度(5)清朝的边疆政策联系选修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6)左宗棠收复新疆(7)新中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n二、统一战线——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法宝之一(1)革命统一战线(1924——1927)国民革命(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194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等(3)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7——今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三大民主政治制度\n三、新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背景、过程、影响等)(2)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原因、意义)(3)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过程、意义)(4)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时间、意义)(5)改革开放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6)推动新型区域合作(建立上海合作组织)(7)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回归\n四、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1)光荣革命(原因、过程、结果)(2)《权利法案》(3)王位继承法(4)内阁制形成及其作用(5)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n四、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2、美国1787年宪法(1)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特点、作用)(2)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内容:必修一P125知识链接)作用:中央权力加强: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有利于全国性市场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新政权(对内维护秩序,对外应对威胁)。各州保持一定自治地位(独立性):避免了中央集权弊端,有利于发挥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到好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关系。联系选修4《美国国父华盛顿》\n四、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3、民主政治扩展(19世纪70年代)(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3)德意志帝国宪法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从国家元首、议会构成、政治体制等)(4)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将启蒙思想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否定君主专制,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柱;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资产阶级统治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对亚洲、北美等其他地区产生广泛影响。\n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0世纪50—70年代)(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实质、意义)(2)中共八大的召开(背景、主要内容、意义)(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概况、后果)(从国家元首、议会构成、政治体制等)(4)“文革”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教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定的社会环境秩序;抓住机遇等。\n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0世纪80年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1980——1983)(从一大二公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联系教材必修二P53资料卡片改革: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需提高生产力。改变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精简各级经济行政结构;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n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0世纪80年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2)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1979——1993)(过程:创办经济特区——窗口和“试验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增强活力;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重要标志)开放:开放城市扩大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放权);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放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转折:从“阶级斗争为纲”到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体制向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n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1992)(2)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2)(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将目标与原则具体化(1993)(4)中共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论断”。(1997)(意义:成果——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初步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道路——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n六、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15C末—20C初)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15C末16C初)(1)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线(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使世界性贸易成为可能;欧洲商人掀起了“商业革命”(新的商品;新的商路和贸易枢纽;国际贸易中心)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16—18C)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及其影响(C):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与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联系。\n六、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15C末—20C初)3、蒸汽的力量(第一次工业革命18C中期—19C中期)(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2)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3)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C)密切了国际交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物质条件(商品);交通运输业革命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条件(轮船、火车);改变世界格局,殖民体系形成(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劳动力)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确立(市场规则)(4)英国政府适应工业社会发展需要采取的措施(b)加试(5)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表现(b)加试\n六、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15C末—20C初)4、走向整体的世界(19C末—20C初)(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标志、发源地和进程中的重大发明(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C)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物质基础:商品);垄断公司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市场、商品、资本);交通运输工具(远洋轮船、汽车、飞机)和电信工具创新;各地生产、流通、消费紧密联结,世界体系形成;\n六、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15C末—20C初)4、走向整体的世界(19C末—20C初)世界一体化的影响进步: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深度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促进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局限(带来世界局势动荡):扩大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差距扩大(导致民族民主运动);扩大资本主义列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军事对抗和战争);\n七、罗斯福新政、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20C30S—20C90S)1、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社会根源、特点、影响)2、罗斯福新政(1933—1939)(目的、主要内容、特点、自我调节机制作用等)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美国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加试);(2)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特点(3)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4)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5)英国法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加试);\n七、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20C90S)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关贸总协定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建立)2、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1)欧元的诞生;(4)欧盟成立的原因和影响(2)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标志和影响(3)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1)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4)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5)英国法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加试);\n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道德四种规范、仁政、民贵君轻、先义务后利;荀子:天人关系、民水君舟、学习最高目标把握礼。在儒家思想中,孟子代表了其中理想主义的一派,稍后的荀子则是儒家现实主义一派。——冯友兰2、董仲舒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继承;大一统;仁政(天人感应防暴政);道德(仁义礼智信);发展:思想专制(独尊儒术);神化皇权(君权神授)。背离:从民本到君本;从理性到迷信;从人道到天道。汉朝——儒学官方化\n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宋明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继承;强调儒家伦理道德,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发展: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道教);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佛教);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向外;陆王心学——本心良知——向内宋明——儒学世俗化\n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宋明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丁路德提出来最重要的观念就是,每个人都可以靠自己的信仰,不要靠外在的制度,不要靠牧师,甚至不要靠教皇来帮忙,你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所以,我认为,王阳明对儒学的贡献就想马丁路德对宗教的贡献一样。——杜维明《王阳明何以成为知己》相同:标准:都把外在权威转变为内在自由;方法:都从繁琐转变为简约;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范围:都从上层精英转变为下层大众。王阳明:满街都是圣人;人人可以为尧舜;佛教:人人可以成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道教:人人可以成仙。\n第二类政治经济文化综合\n(2016、10)31.(1)上海是近代崛起的工商业城市,其经济举足轻重。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4分)(2)人类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创造历史,而历史又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空间。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6分)(1)特点: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2)原因:上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成为工人运动中心;《新青年》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有效结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对全国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言之成理,酌情给分\n(2017、11)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在上海县城外形成了被英、法、美三国依仗强权分占的特区势力,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租界”。……在这里,他们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俨然“国中之国”。起初,由于外人来华之际,中外民情扞格,以风俗习惯等种种不同,不愿华洋杂居。小刀会起义爆发,华人逃入租界者甚多,不久便华洋杂居。不同的风俗习惯发生碰撞、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1)梳理材料一,概述近代初期上海“华洋杂居”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租界”的消极影响。(4分)(1)原因:殖民者设立租借,小刀会起义的冲击。影响: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突显半殖民地社会特征。\n材料二(租界开辟后)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洋泾浜新竹枝词》写道:“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哪里还有什么不敢穿的?——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2)阅读材料二,分析“西洋服饰之引入”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6分)(2)影响:新奇、时尚的习俗进一步张扬;淡化了等级观念。特征: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n(2017、11)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762年,隐居在巴黎近郊的卢梭完成了他最为人知的著作——《社会契约论》,这部著作以“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开头,阐发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重要观点。……卢梭还正式出版了一部关于道德问题的充满激情的感伤小说《新爱洛绮思》,似乎欧洲的所有妇女和一半男人都为之落泪。人们常说,浪漫主义伴随着这部小说而诞生。——摘自[美]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7、18世纪体现人文主义发展的启蒙思想内容。(4分)(1)人生而自由、思想自由;主权在民;尊崇理性,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n材料二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钟表、机器和车间的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甚至致死的风险。19世纪30年代,有学者一语揭破:“在这里,文明表现了它的奇迹,文明的人几乎变成了野人。”——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整理(2)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上半叶,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出现了强烈反差。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理想与现实”反差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简述19世纪上半叶欧洲工人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者在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5分)\n(2)主要表现:工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工资低;风险大。抗争与思索:欧洲发生三次大规模工人运动,显示无产阶级力量;《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n关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发展一、春秋战国时期(“东周之变”)政治:血缘社会——地缘社会封建诸侯、贵族分权时代——专制独裁、君王集权时代血缘宗亲的贵族政治——选贤任能的官僚政治分封制——郡县制君臣共治——君主专制分裂混战——天下一统经济:铁犁牛耕、小农经济文化:百家争鸣\n关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发展二、明清时期(“明清之变”)政治:君主专制强化(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经济: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市镇经济繁荣(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商帮、会馆诞生;海禁和闭关锁国文化:反专制思想兴起;经世致用思潮;小说戏剧\n关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发展三、中国近代史开端时期(19C40S50S60S)(1)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C)主要是“半殖民地”政治:严重践踏了中国国家主权(领土、领海、贸易、司法)经济:倾销商品、输出资本、控制经济命脉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专制的民族民主革命时期思想:新思想的萌发(向西方学习)\n关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发展三、中国近代史开端时期(19C40S50S60S)(2)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C)主要是“半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变动:自然经济解体,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贸易中心:广州——上海;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变迁;\n关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发展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1947——1949)(1)解放区土地改革内容和意义(C)加试;(2)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C)(3)解放军的战略反攻;三大战役;渡江作战;(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背景、内容、意义等)(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政治协商会议及《共同纲领》、开国大典;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对中国(作用分为破、立);对世界(作用分为破、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和原因?\n五、近现代中国为建立民主政治制度而斗争1、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05—1912)(1)背景(政治、经济、思想、维新变法失败);(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内容、意义)(3)组织领导:中国同盟会(4)革命过程(武昌起义、各省独立、中华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临时约法颁布等)(5)历史意义(性质、作用、地位等)(6)失败(为什么说它失败;它为什么失败)\n五、近现代中国为建立民主政治制度而斗争2、国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924—1927)(1)组织领导——国共合作领导(2)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内容、意义)(3)革命过程(国民党一大、工农运动、孙中山北上、北伐战争等)(4)历史意义(性质、作用、地位等)(5)失败(失败原因及教训)\n五、近现代中国为建立民主政治制度而斗争3、新中国初期(1949—1956)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建立(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及《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协1954年通过的政协章程;1956年中共与民主党派的方针等)(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届全国人大召开、1954年宪法等)(内容、意义等)(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因、过程、意义等)\n六、近代工业兴起、曲折发展(原因、阶段、影响)1、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6070年代)(标志、著名企业等)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的关系(C)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标志民族工业诞生;洋务运动创办工业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技术、资本等条件)2、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历史条件、表现、影响等)3、民国初年(1912—1919)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原因、主要表现、影响等)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不独立;不完整;不强大4、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原因、影响)\n第三类选修必修整合(选考加试部分)\n(2016、10月卷)28.【加试题】1905年,《民报》第一号刊载了四幅人物画,目录标题分别是“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墨翟”。《民报》此举的根本目的是A.以中西杰出人物为标杆树立人生新坐标B.考订黄帝、墨翟、卢梭、华盛顿的历史地位C.利用报刊媒介进行民主革命的舆论动员D.立足三民主义理论评价中西历史人物28题:主要考查选修模块加试部分。选修4单元4考点:孙中山;综合必修1、必修3相关专题的考点知识\n(2015、10月卷)29.【加试题】下图所示的信息,可以反映出①英国“世界工厂”地位被赶超②工业革命的推动力日益增强③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9题:主要考查选修模块加试部分。选修3单元1考点;综合必修2专题5的考点知识五大主要工业经济体的规模(1820—1913年)\n(2016、4月卷)29.【加试题】爱因斯坦和普朗克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分别创立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它们的共同之处有①揭示了时间空间的可变性②深刻改变了自然科学的观念③突破了近代物理学的传统④构成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框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9题:主要考查选修模块加试部分。选修4单元6考点;综合必修3专题7的考点知识\n(2016、10)29.【加试题】下图为19世纪后期以来巴尔干地区形势变化示意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B.①③④②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图①②③④分别来自选修3P30一战后欧洲;P6巴尔干地图;P31法国寻求的安全保障;必修一P164东欧剧变图\n(2016、10月卷)30.【加试题】1942年10月,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苏联在战争中的行动显示出它在一切工业和技术领域里的伟大成就。过去25年里,它惊人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在(苏台德及其所在国)被出卖的日子里,别的大国粗暴地把它(苏联)排斥于欧洲协作之外,它就被迫同德国签订那不幸的条约。不同于西方大国,它从未犯过加强德国和日本冒险家力量的罪恶。据此判断,该演讲①发表于斯大林格勒战役胶着之际②表达了对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的遗憾③致力于协调英法苏等国的相互谅解与协作④肯定了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A.①③B.①②④C.①④D.②③④主要考查选修3单元3的考点;综合必修二专题6相关知识\n(2015、9月测试卷)33.【加试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材料二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制度文化变迁,创造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模式,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所坚持和提倡的社会主义新型制度文明与民主模式。……当代中国面-临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决定了我国民主制度选择的可能性空间。中国式民主的成长空间……必须能够真实有效地实现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保障大多数人的共同权利。——据张西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分析》等整理\n(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指卅“边界的红旗子”所代表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毛泽东所批评的“本本主义”针对的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内的什么倾向?(4分)(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建立了怎样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模式?当代中国为“实现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保障大多数人的共同权利”采取了怎样的治国方略?(4分)33.(8分)(1)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倾向:照搬俄国革命经验,主张“城市中心论”。(2分)(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方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分)主要考查选修4单元5的考点;综合必修1专题3相关知识\n(2015、10月卷)33.(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收徒讲学”与西汉“设立太学”办学性质的不同,概括孔子的教育目标。说明保和殿成为儒生向往的“天子堂”的原因。(6分)(2)在历史的变迁中,科举制留下深刻的烙印。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4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33.(10分)(1)不同:一为私学,一为官学。目标:培养学生“成人”,培养“君子”。原因:保和殿是举行殿试的地方,殿试是科举制最高一级的考试。(2)倾向于①儒生因科举而地位提升,但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士人醉心功名利禄,导致专心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倾向于②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读书风尚,有益于形成重学风气。以考选官,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合理性。主要考查选修4单元2的考点;综合必修1专题1、选修6单元5相关知识\n(2016、4月卷)33.【加试题】历史的意义在于对后人的教育和启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从“修得民心”的角度,分别指出木兰围场、避暑山庄、保和殿的相应职能。请您用一句话概括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创造的成功经验。(6分)(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您选择对康熙帝“文治武功”的其中一种认识扼要予以展开。(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4分)33.(10分)(1)木兰围场:处理民族事务的特殊场所;避暑山庄: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保和殿: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经验:因地制宜地处理边疆问题和民族关系。(2)选择①: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巩固统一国家。选择②:康熙帝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搅汉族文士,缓和矛盾。选择③:康熙帝抗击沙俄对东北的侵略,组织两次收复稚克萨之战,和平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维护国家主权。选择④:康熙帝改革弊政,励精图治,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实行专制集权。主要考查选修4单元1的考点;综合必修1专题1相关知识\n(2016、10月卷)33.【加试题】古语云:温故知新。重温历史,汲取智慧和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l)阅读材料一,按照“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思路,分析并概括秦汉修筑长城行动的预期目的及实际产生的结果。(6分)(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解读哪一种认识?侧重解读①,请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说明。侧重解读②,请结合所学,以唐朝为例,从内政外交两个层面分析指出唐太宗对修复长城建议“一笑置之”的理由。(4分)33.(10分)(1)预期目的: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南下侵扰。实际结果:保护了内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沿着长城西进的轨迹,形成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2)侧重解读①长城地处北部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长城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侧重解读②内政:贞观之治,民族团结政策。外交:积极友好和开放的对外政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主要考查选修6、4相关单元的考点;综合必修1专题1相关知识\n(2017、4月卷)33(1)根据材料一所提示的角度并联系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工业最初产生的时空范围,分析说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路径。(5分)(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进行阐述。侧重分析②,根据所学梳理詹氏贡献,并用一句话提炼概括詹天佑报国思想。(5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1)时空范围:19世纪60年代;沿海地区。路径:洋务派官办企业;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和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必修二专题二P31(2)侧重①选派留学生,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知识;推进洋务事业,培养洋务人才;开创中国近代留学运动;创办近代第一批工业企业;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必修二专题二P31侧重②成功建造了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主持设计建造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创造铁路史奇迹;维护中国权益。技术报国。选修4单元6P121-122\n(2017、11月卷)33.【加试题】学习历史,贵在知识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的含义。综合材料一、二,以故宫为例,分析说明“中轴线”所凸显的文化价值意义。(6分)(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对“择中”观念下的儒家思想核心内涵予以阐释。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就“皇家御苑”颐和园的中轴线布局予以说明。(4分。只作选择不作分析说明者,不得分)\n(1)含义:传统礼制;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意义: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突显皇权至尊;皇宫中轴线与整个城市中轴线相重合的设计规划世所罕见;“线性文化遗产”的典范;古代中国的“精神”轴线。(2)侧重分析①,中庸思想。恰到好处;和而不同;完美事物的构成,有赖于多种因素,特别是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侧重分析②,颐和园中轴线布局体现在万寿山前山景区;两条垂直轴线统领;东西轴线由千步廊构成;南北轴线是前山的一条中轴线;周围建筑对称分布,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众星捧月之势。\n(2015、9月测试卷)34.【加试题】希罗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因代表作《历史》被西方称为“历史学之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青年时期,希罗多德反对个人独裁的僭主统治,并到埃及、巴比伦、黑海北岸等地广泛游历。大约公元前447年,他来到雅典,与“第一公民”伯里克利等人过从甚密。在那里,他积极参加城邦的文化教育活动,写诗作文,登台演讲。据说他把自己的作品当众朗读,曾获得过一笔相当丰厚的奖金。——摘编自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二国王齐欧普斯当政的时候,他强迫所有的国内人民为他做工。“他们分成十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三个月……国王修造这些地方是打算用它们来作他自己的陵墓……建造用了二十年,它的底座是方形的,每一面有八普烈特隆长,它的高与之相等。”——希罗多德《历史》\n(2015、9月测试卷)34.【加试题】(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伯里克利为什么被称为雅典“第一公民”?根据材料一,分析希罗多德身上所体现的古希腊公民素质。(6分)(2)指出材料二中建筑的汉译名称,并概括它的象征意义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6分)34.(12分)(1)原因:伯里克利担任首席将军。(2分)素质:珍视个人自由,(1分)敢于表现个性,不服从于权威;(1分)善于从事政治和艺术活动,(1分)追求智慧与平等。(1分)必修一P109;P105(2)名称:金字塔。(2分)意义:法老权力的象征,(1分)埃及文明的象征。(1分)地位:世界古代奇迹中幸存的实体(或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1分)世界文化遗产中璀璨的明珠。(1分)选修六P14\n(2015、10月卷)34.【加试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主要原因。(4分)(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二直接关联的“历史悲剧重要见证”的遗址的名称,并说明其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二概括法西斯主义的实质。34.(10分)(1)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军国主义沉渣泛起,经济危机的冲击,当时的政府软弱无力,纳粹党的蛊惑宣传。选修三P47;P48(2)奥斯维辛集中营。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不能理解为其“特点”,是价值所在),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建造的规模最大的集中营和灭绝营,是纳粹实行种族灭绝的铁证。实质:对外侵略性与种族灭绝性。选修六P110\n(2016、4月卷)34.【加试题】(1)指出材料一所描述的建筑物的名称及其建造者,说明以它为标志的地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近代早期殖民主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6分)34.(10分)(1)奴隶堡;荷兰殖民者。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欧洲殖民者贩卖奴隶活动的中转站,殖民主义罪恶的历史见证。选修六P106课前提示(导语)(2)贩卖黑奴,全球性掠夺,不平等贸易。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加快了世界市场建立的步伐;加剧了殖民地的贫闲与落后,迫使其卷入近代化进程;促使区域史开始逐渐演变为全球史。必修二P89;P90\n(2016、10月卷)34.【加试题】(l)材料一中的壁画内容分别源于什么故事?各自表现了怎样的人文主义追求?(4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发展的主要贡献。综合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6分)34.(1)图1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等的故事;图2源于《圣经》故事;图1表现了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图2表现了人类创造世界的追求。选修6单元四P39【历史纵横】和正文(2)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的人文主义,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必修三专题六P107正文最后一段;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言之成理,酌情给分)必修三P104课前提示\n(2017、4月卷)34.【加试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作为护国公的克伦威尔在实现英国“真正增长”中所做出的努力。(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指出并分析17、18世纪创造联合王国“优势”的“思想观念”。(6分)34(1)建立有序的行政机构;改善法律;扶植文化教育;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发展工商业。选修4单元三P41(2)启蒙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分权学说。必修三专题六P110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必修二专题五P95\n(2017、11月卷)34.【加试题】“一战”以来,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越来越多地受到外部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不再“继续享受和平”,介入“这场战争”的原因。(4分)(1)美国希望参与争霸,扩大在世界的影响力;美国与协约国联系加强;战争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德国无限制潜水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n(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列宁为“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在理论上进行的重大探索,并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6分)(2)探索: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理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志榜样;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范式。\n备考建议把选修模块的复习放到必修模块中高一按学考要求完成必修一二三的必考部分;高二上完成一战、人物史、遗产三个选修模块高二下按专题体例完成必修一二三必考与加试复习,把人物史打散到必修模块复习中。高三(第二次考前)按通史体例整合所有模块。\n备考建议必修加试部分内容来综合选修模块(主要是人物史模块)左宗棠收复新疆——康熙、唐太宗——长城八七会议、土地改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毛泽东古希腊文明产生的条件——古希腊文化遗产《王位继承法》、责任内阁制、法1875年宪法—克伦威尔、孙中山临时约法德国1871年宪法——一战——甘地大众传媒——影视艺术——京剧——昆曲——双百方针俄国十月革命、苏联经济建设——毛泽东、邓小平英国打造世界工厂—克伦威尔航海条例—拿破仑大陆封锁令—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斯多亚学派——理学宗教改革——心学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孙中山西方人文主义起源与发展——亚里士多德、康德生物进化论——亚里士多德(生物分类)量子论——爱因斯坦——牛顿\n第四类中外关联整合(选考加试部分)学习历史要能融会贯通,中外关联\n第四类:中外关联(2017、4)28.【加试题】某学者在1919年撰文称,“各国战后所耗元气,都要取偿于外,环顾宇内,就剩中国一块大肥肉,自然远客近邻都在那里打我们的主意。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哩!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尽自己的力量,促他的进步。这回国际联盟总算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调和的发物,把国家相互的观念深入人心,知道国家意志并不是绝对无限,还须受外部多大节制。”该文旨在A.说明列强环伺的隐患使中国外交依然被动B.希翼中国应当认清国际时势主动有所作为C.揭示国联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D.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n(2012年)39.(26分)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n材料二(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而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屈勒味林《英国史》\n材料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中国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日本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印度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阿拉伯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土耳其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伊朗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据《辞海》等整理\n(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10分)(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所结合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7分)(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9分)\n【答案】(1)美利坚合众国。其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为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其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2)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倒行逆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来英国,并成为国王。詹姆斯二世逃亡。没有流血而政治制度发生变革(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转变)。(3)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革命中没有流很多的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n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2013年)38.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一\n材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答案】(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2分)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2分)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1分)纺织业显著发展,(2分)市镇经济繁荣,(1分),资本主义萌芽。(2分)(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10分)\n材料三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7分)(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9分)\n【答案】(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3分)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2分)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2分)(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2分)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2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3分)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2分)\n(2013年)39.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材料二……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n材料三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9分)【答案】(1)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将人们从神权的的统治中解放出来;光荣革命,英国向君主立宪制转变。\n(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11分)\n经济生产力极大提高(2分)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西方民主政治开始确立;(2分)马克思主义诞生,开创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1分)文化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发展;(1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兴起(1分)社会城市化加快;(2分)无产阶级开始显示伟大力量(1分)生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1分)\n(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中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3)赞成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理由:时代在演变,而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专制主义、小农经济和“天朝上国”的保守观念。赞成②主要是“西方腾飞”。理由: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跟西方拉大差距的,不仅有中国,还有其他东方国家。赞成③主要是“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理由:差距的拉大要考虑双方的因素,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生机勃勃。中国基本依然故我。\n(2014)38.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n材料二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8分)(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9分)(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9分)\n【答案】(1)形态: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予以牵制;原因: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8分)【答案】(2)新气象: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出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政策:重农抑商(9分)【答案】(3)内容:倭寇骚扰;葡萄牙占领我国澳门,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政策:明政府维护“朝贡”体制,实行“海禁”政策。(9分)\n(2015)18.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n(2015)38.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材料二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n材料三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7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7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10分)(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2分)\n【答案】(1)观点: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2分)时间: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2分)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3分)(2)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3分)结果: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2分)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2分)\n(3)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一国两制”。(4分)主张: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2分)影响: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4分)(4)主题:外争国权,是中国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历史叙事的重要主题。(2分)\n(2014)39.(26分)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材料二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n材料三拿破仑是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他强化中央集权,编纂《拿破仑法典》,创办法兰西银行。起初,推动革命深入,捍卫革命成果占主导;后来,日益与旧制度妥协,还建立帝制。对外战争既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打击欧洲旧制度,传播革命思想;又侵略扩张,图谋称霸。前期战争的主导方面是反干涉,此后却逆转了。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主张:①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又反作用于他所处的时代;②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③区分人生不同阶段,动态评价;④区分不同活动领域,全方位评价。——据李元明《拿破仑评传》整理(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9分)\n(2)中法两国都是大国,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试选择中国人民熟悉的三位法国文学家,各列举一部作品,并写出其所属文学流派或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9分)(3)中法历史上都涌现了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8分)\n【答案】(1)论述: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攻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9分)【答案】(2)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司汤达。《红与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者。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高利贷者》等)。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现实主义作家,“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9分)\n【答案】(3)更注重①:拿破仑既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又以自己的方式巩固和发展了法国大革命。评价拿破仑,必须把他置于时代的具体语境,又不忘他的个人风采。更注重②:拿破仑的政治活动和对外战争都具有双重性。但从根本上说,功大于过,是个应当肯定的历史人物。更注重③:拿破仑一生的经历错综复杂,有很强的阶段性。无论是政治活动还是对外战争,都有必要区分不同阶段,给予恰当评价。更注重④:拿破仑拥有多重身份,在多个领域都有建树,为法兰西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评价时需区分活动的不同领域,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8分)\n(2013副卷)38.(26分)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佞垂老亲见……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世事纷纭已极。和会散后,又益以青岛问题,集矢曹、章;继以罢学,牵率罢市。咄咄学生,救国良苦……国中革命之说,暗长潜滋。——据《严复集》整理\n材料二中国抗击的日本的兵力最多。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七七事变”到一九四五年,日军历年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百分之七十六点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中国摧毁的日军有生力量数目最大。——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n材料三中华民族从来是一个爱好和平、与邻为善的民族。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饱受外来侵略和奴役之苦,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自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事实雄辩地向世界昭示,中国始终是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率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恪守不参加军事集团、不谋求势力范围、永远不称霸等庄严承诺,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胡锦涛《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n(1)阅读材料一,指出严复所称“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为“利己杀人,寡廉鲜耻”的依据是什么?请您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说明“一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分)(1)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交战双方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2分)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3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民族觉醒,五四运动爆发,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3分)\n(2)二战前和二战中中国军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8分)(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2分)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2分)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坚实基础,成为民族振兴的转折点;(2分)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分)\n(3)阅读材料三,从汲取战争经验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出发,概括指出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简要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10分)(3)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分)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中国率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积极实践;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中国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8分,答对4点即得8分。)\n(2013副卷)39.(26分)工业革命极大地加快了世界一体化步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欧洲美国和加拿大非洲1750年19.20.113.11850年22.72.38.11900年24.95.17.4材料一部分地区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变化(%)——选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n材料二随着19世纪马铃薯种植的增加,欧洲人营养水平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也相应增强。即使农作物歉收,新的铁路网也保证了外界的供应。与此同时,千百万欧洲人远渡重洋移民美洲,带来了新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随着殖民扩张步伐的加快,蔗糖、茶叶和棉花等农产品的大规模全球交易不再是新鲜事,对工业机器至关重要的轮胎的主要原料——橡胶,则来自巴西、马来西亚和刚果河流域。以运输、通信和军事技术武装起来的欧洲人强迫殖民地提供自然资源、交换工业品,这激起了殖民地的抵抗。——据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整理\n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上海租界建成自来水厂,率先引进有线电报和电话,80年代又引进了电灯。1884年,上海至南京的电报线延伸至长江中游的汉口,1899年汉口电报局兼办电话。1906年开始,汉口英租界先后出现了照明用电和自来水。在长江上游的重庆,饮水、照明、通讯等设施的引进比武汉还要晚。不过,沿江城市近代文明设施的出现,不但比西安等内地城市早,也比华北等地通商口岸早得多。——据张仲礼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整理\n(1)材料一中部分地区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引起这种变化的经济原因。(9分)(1)变化:欧洲、美洲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例迅速提高;非洲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例大大降低(3分)。原因:欧美农作物种植扩大,人口死亡率降低(2分);新交通工具促进了人口迁移(2分);殖民屠戮和黑奴贸易,使非洲人口大量流失(2分)。\n(2)阅读材料三,分析“近代文明设施”在华传播的主要特点。(8分)(2)伴随开埠通商与殖民扩张而来,殖民色彩浓厚(2分);长江沿岸城市得风气之先(2分);沿江而上,由下游而中上游(2分);沿海沿江的传播早于内地(2分)。\n(3)参考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影响。(9分)(3)极大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劳动分工向深度与广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全球性交流扩大;东方从属于西方;亚非拉逐步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民主运动高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9分,答对5点即得9分。)\n▲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对欧洲的影响;▲启蒙思想、进化论对近代中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及世界市场形成对中国的影响▲一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二战对中国影响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WTO▲古代丝绸之路与当今的“一带一路”\n第四部分答题方法指导\n学生失分原因分析材料解读:材料解读能力较弱,不能有效地对文字、图表、数据等不同材料采用不同的解读方法,不能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不少考生在解读信息时出现偏差。历史认识:不能将具体的历史问题与整体的历史进程和特定的历史环境进行综合认识,忽视了时间与空间的统一关系,从而造成无法根据问题设问进行有针对性的整体分析和理解,出现答题错位。文字表达:不能充分利用试题材料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和所学的历史知识,表现为文字表述空泛,缺乏证据意识,导致语言逻辑和思维层次模糊不清。\n选择题解答流程提取信息解释匹配概念追问知识激活时空定位\n非选择题解答流程问题审读推论理答知识激活时空定位材料阅读\n2017年11月历史学考选考试题分析及阅卷启示\n材料问答题解答方法根据要求;准确审题;紧扣题意;提取信息;抓关键词;分点回答;书写规范;历史语言。\n一孔之见,仅供参考。敬请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