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00 KB
  • 2022-08-31 发布

2008年历史学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媒体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解题思路:单项选择题多是考细节性的题目,这就要求在看教材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全面细致,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应该熟记,另外还要善于发现历史的纵向对比差别,能够准确的还原历史。1、在铭文中明确记载周武王伐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青铜器是A毛公鼎B何尊C散氏盘D利簋答案D。这几件皆属于周时期的青铜器,区别的难度比较大,需要扎实的基础的知识。毛公鼎属于西周晚期的青铜器,记载的是西周晚期的政治事件;何尊是西周早期的一件青铜酒器,记述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之事;散氏盘是西周后期的青铜器,上有铭文350余字,内容为土地交易移交时的约契,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珍贵史料;利簋记录了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即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战”,因此,也有人称其为“武王征商簋”。2、为《三国志》作注的学者是A颜师古B裴松之C陆法言D刘孝标答案B。本题考的是历史文献学的知识。颜师古是唐初儒家学者,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是研究《汉书》的专家,他的主要成就集中在他的力作《汉书注》中;裴松之为东晋史学家,是《三国志注》作者;陆法言是隋朝的音韵学家,代表作是《切韵》,是汉语音韵学的第一经典;刘孝标是南朝梁时的文学家,他以注释刘义庆等编撰的《世说新语》而著闻于世,其代表作是《广绝交论》和《辨命论》。3、最终结束十六国割据局面的北魏皇帝是A道武帝B明元帝C太武帝D孝文帝答案C。道武帝拓跋圭是北魏王朝的创建者;明元帝拓跋嗣是北魏的第二任皇帝,他虽英年早逝,但上承开国君主拓跋珪武功建国,下启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在北魏开国历史中具有承先启后的枢纽地位;太武帝拓跋焘,北魏第三任皇帝,拓跋焘在位期间,亲率大军灭亡胡夏,北燕,北凉等诸多政权,统一北方;孝文帝拓跋宏亲政后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4、中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是A《农书》B《农政全书》C《农桑楫要》D《农桑衣食撮要》9\n答案C。《农书》的作者是元代农学家王祯,他收辑旧闻的基础上编成《农书》;《农政全书》是后人根据明朝徐光启的农业著作编纂成的书籍,在其去世后刻印出版;《农桑楫要》是元代初年司农司编纂的综合性农书,是政府用来指导农业生产之用的;《农桑楫要》是元代杰出的畏兀儿农学家鲁明善所著,《农桑衣食撮要》又名《农桑撮要》、《养民月宜》二卷。约一万五千余字,按“月令”体裁撰写,列有农事二百零八条。按月列举应做之农事,包括农作物、栽培,家畜、家禽饲养,农产品的加工、贮藏等。全书文字通俗,简明扼要。5、明末清初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参与编纂《崇祯历书》的是( )A汤若望B南怀仁C张诚D白晋答案A。汤若望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崇祯三年(1630),同中国学者合作翻译了16世纪欧洲开采、冶金技术的巨著“矿冶全书”中译本定名为“坤舆格致”,崇祯七年,协助徐光启、李天经编成《崇祯历书》一百三十七卷;南怀仁于1658年来华,是清初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著有《康熙永年历法》、《坤舆图说》、《西方要记》;张诚是中国清代来华的法国天主教传教士,1689年,张诚和徐日升被委任充当中俄尼布楚边界谈判的译员。1690年入宫为康熙帝讲授欧几里得原理、实用几何学及哲学,著有《满文字典》4卷、《几何原理》、《几何学》、《哲学原理》等;白晋于清康熙二十六年来到中国,是一位对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6、洋务运动初期,清政府设北洋大臣专管北方三口通商事务,三口是指( )A天津牛庄登州B牛庄登州烟台C天津登州烟台D天津烟台牛庄答案A。咸丰八年(1858)、十年(1860)、《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订立后,清朝为适应北方沿海通商口岸开放的形势,办理通商和外交事务,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在天津新设三口通商事务大臣,管理北方所有洋务,海防各事宜,三口指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7、甲午战争后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的三个国家是指( )A英美法B俄法德C英法德D英俄德答案B: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在1895年4月17日签署《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予日本。六日后,俄国、德国与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8、孙中山正式确定“中国国民党”党名的时间是( )A1912年8月B1914年7月C1919年10月D1924年1月答案C:此为时间常识题。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9、1923年中国知识界发生的一次著名论战是( )A问题与主义论战B科学与人生观论战C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D民主与独裁论战9\n答案C:1923年,中国知识界爆发了著名的“科玄论战”,“科玄论战”中,玄学派代表人物张君劢认为科学涉及物质现象,是客观的;人生观属于精神现象,是主观的。他指出人生观问题不能由科学来解决,应该由玄学来解决。科学派领军者丁文江则认为不存在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的区分,所有的精神现象都是人的心理内容,科学可以解释人的心理内容,也必然能够解决人生观的问题。玄学派提出要以中国传统的心性之学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希望通过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倒置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派主张以科学解决人生问题本是为了保证人生观的客观性,但由于将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混为一谈,反而使科学失去了应有的客观性。由此可见,双方都把客观与主观、逻辑与直觉、因果法则与自由意志、共性与个性作了绝对化的理解,要么老死不相往来,要么试图以一方吞并另一方。加上论战双方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理解都存在着不足,看不到两者之间的认知活动与意向活动的实质关系,更看不到两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论战存在严重局限性。10、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A1950年中苏签订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谈判期间B1953年中印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谈判期间C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D1955年亚非会议期间答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底在访问印度时提出的;1955年亚非会议期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1、在《圣经·旧约》的记载中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回到迦南的领袖是( )A亚伯拉罕B摩西C大卫D所罗门答案B:此题考的是犹太教的知识。亚伯拉罕亚伯拉罕是希伯来人的始祖,是该民族一神教的创始人。摩西是纪元前十三世纪的犹太人先知,旧约圣经前五本书的执笔者。带领在埃及过着奴隶生活的以色列人,到达神所预备的流着奶和蜜之地--迦南(巴勒斯坦的古地名,在约旦河与死海的西岸一带),摩西写下《十诫》给他的子民遵守;大卫是以色列联合王国的第二任国王,在以色列所有古代的国王中,他被描述为最正义的国王,并且是一位优秀战士、音乐家和诗人,有米开朗琪罗的大卫雕像;所罗门是大卫之子和继承人,约公元前960-前930年在位,《旧约·列王纪》称他有超人的智慧。所罗门在位期间,把首都耶路撒冷建成圣城,成为犹太教的膜拜中心,也为基督教、伊斯兰教奉为圣地,所罗门时代又是古代希伯莱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许多文学作品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并在以后成为《旧约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12、在中国古代史书中,罗马被称为( )9\nA大秦B大夏C大食D安息答案A:中国古代对罗马的称呼,最早是“黎轩”(又写做犁靬、犁鞬),后来又叫“大秦”,同时还有个别名叫“海西国”。《后汉书》中“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秦”。13、拜占廷废除军区制,改行“普罗尼亚”(监领地)制是在哪个王朝统治时期( )A希拉克略王朝B巴列奥略王朝C伊苏里亚王朝D科穆宁王朝答案D:“普罗尼亚”(监领地)制在科穆宁(1081—1185)王朝时期确立。即政府将国家的和农村公社的土地分给公职贵族监领。监领主必须为国家服役,并按监领地的大小提供相应的兵员为国家服役。监领主同时也拥有对监领地上的农民的支配权。农民必须向监领主缴纳租税,并服劳役。因此,在监领地制形成的同时,自由农民也成为了依附农,拜占庭的封建化也宣告完成。后来监领主又取得领地的行政和司法权。监领地变成封闭型的封建大地产。普洛尼亚制的实施暂时加强了国家和军队的实力,但也潜伏着离心的倾向,导致分裂割据的加剧。14、反映俄罗斯早期历史的编年史是( )A《往年记事》B《伊戈尔公远征记》C《征服地志》D《关于强大君主的记实》答案A:《往年记事》俄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时代到公元1110年间东斯拉夫人及罗斯国家的历史,着重介绍了留里克称王和奥列格建国等古代罗斯的重大史实;《伊格尔远征记》,俄罗斯古代英雄史诗。成书于1185~1187年,著者不详,全诗由序诗、中心部分和结尾组成,以12世纪罗斯王公伊戈尔一次失败的远征为史实依据,史诗最后借基辅大公之口道出了这部作品的要旨:团结起来,为祖国和民族,为伊戈尔的失败复仇。15、胡斯战争中代表下层民众的政治派别是( )A塔波尔派B阿尔比派C保罗派D圣杯派答案A:随着斗争的不断发展,胡斯党人分裂为温和派(圣杯派)和激进派(塔波尔派)。圣杯派联系市民阶级、部分贵族和有产知识分子,他们只提出改革教会的要求。塔波尔派(因塔波尔城而得名,是胡斯党人民主阵营的中心)由农民、城市贫民、小手工业者、下层僧侣、小贵族和部分中等贵族组成,他们要求铲除封建制度;阿尔比派是中世纪西欧反对正统基督教的一个派别,是纯洁派的一支,因12~13世纪流行于法国南部图卢兹的阿尔比城而得名。参加者主要是市民、骑士和贵族,阿尔比派否认正统天主教的三位一体、圣礼和炼狱等说法,把教皇斥为魔鬼,宣称要打倒罗马教会,因此被教会定为异端;拜占廷帝国的基督教异端教派之一。约5世纪起产生于亚美尼亚和小亚细亚,7世纪下半叶传播于拜占廷,8~9世纪广泛发展。其教义受摩尼教9\n影响,相信善恶二元论:善指精神世界或灵魂世界,为天父所创造的“天国”;恶指物质世界,为恶魔所创造的“现世”。耶稣基督是天父的义子,天父所派遣的天使。而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中的上帝耶和华,被指为恶魔。要求恢复原始基督教会的朴素和平等精神,简化宗教仪式,谴责正统教会的豪富、奢华和教阶制,反对崇拜圣母、圣徒、十字架和各种圣像、圣物,主张取消修道院制度和正统教会所奉行的圣礼,保持洗礼,保罗派信徒多为农民和城市平民。16、地理大发现后,影响亚欧大陆居民生活的美洲农产品有( )A花生亚麻玉米等B西红柿玉米胡椒等C花生马铃薯胡椒等D马铃薯西红柿玉米等答案D:此题目反复在教材的新时期时代和新航路开辟时出现,相对容易。17、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导致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兴起的发明是( )A蒸汽机B电动机C汽轮机D内燃机答案D:此题考察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明物,也相对容易。18、19世纪90年代,英国军队在镇压苏丹马赫迪起义,时使用的新式武器是( )A来复枪B马克沁机枪C芥子毒气D加农炮答案B:此题属于隐含性难题,主要要熟记一战和二战出现的作战武器,同时也要明白随着工业进程的发展,武器科技的发展及应用。来复枪在18世纪末在欧洲已经得到广泛应用,19世纪初,英国轻步兵最先对来复枪作了改进,使之适合正规作战需要;马克沁机枪为英籍美国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马克沁重机枪首次实战应用是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罗得西亚英国军队与当地祖鲁人的战争中;1886年,德国的迈尔(Meyer)首次人工合成纯净的芥子气;他发明的合成方法至今仍是芥子气最重要的合成方法之一。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先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地区对英法联军使用,并引起交战各方纷纷效仿;加农炮是一种身管较长、弹道平直低伸的野战炮,它最早起源于14世纪,到16世纪时,欧洲人便开始把这种身管较长的炮称之为加农炮,当时身管长为16~22倍口径。18世纪,身管长一般为22~26倍口径,二次大战前后,口径在105~108毫米之间的加农炮得以迅速发展。19、下列国家和地区中,参加过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是( )A保加利亚B克罗地亚C黑塞哥维纳D阿尔巴尼亚答案A: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年6月16日—1913年7月29日)是保加利亚为一方,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黑山)、罗马尼亚和奥斯曼帝国为另一方,因瓜分领土不匀而进行的战争。20、1930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突破口是( )A“独立日”B乔里乔拉村事件C解救贱民工作D食盐长征答案D:1929年国大党拉合尔年会上,提出印度独立要求,授权甘地领导运动。1930年1月,甘地又提出十一点要求,遭总督拒绝后,甘地选定以破坏食盐专营法作为运动的开端。39\n月12日,他率领79名信徒,从阿默达巴德出发,前往西海岸,徒步426千米,沿途成群农民随行,4月5日,抵达丹迪海滨,亲自动手煮盐,持续3周。史称食盐长征。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名词解释注意答题要简明扼要,答题全面,对于名词解释的隐含含义应该提取出来,做到不失分或少失分。21.夷陵之战:三国初年蜀、吴间的一次战役。由于吴袭杀蜀将关羽,占领荆州,蜀主刘备亲率大军征吴。吴将陆逊在夷陵用火攻之法大败蜀军。此役将蜀的势力遏制在长江三峡以西,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22.“三饷”加派:明末加征的三种赋税,即辽饷、剿饷和练饷。辽饷用于辽东的军事需要;剿饷和练饷用于镇压农民起义。这一掠夺性财政措施加重了社会危机。23.少年中国学会:五四时期的著名社团。成立于1919年7月,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1923年后出现分化,其左翼多数加入中国共产党,右翼多数加入中国青年党(国家主义派)。是五四时期会员最多、分布最广、存在时间最长的社团。24.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时期组建于昆明的一所著名综合性大学。由南迁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合组而成。精英荟萃,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被誉为战时大后方的“民主堡垒”。抗战胜利后解散,原三校分别回迁复校。25.圣像破坏运动:8世纪上半期,拜占廷皇帝立奥三世发动的反对圣像崇拜的社会运动。这场运动的实质是军事贵族与教会之间土地与财产再分配的斗争,持续到9世纪中期,加速了帝国封建化进程。26.圣德太子改革:6世纪末7世纪初,日本圣德太子辅佐推古女皇进行的改革。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制定冠位十二阶、宪法十七条等。为大化革新准备了必要条件。27.德雷福斯事件:19世纪末发生于法国的排犹事件。1895年,法国陆军部诬陷犹太裔军官德雷福斯向德国提供军事机密,将他判罪流放。经法国知识分子和民众长期斗争,终使政府于1906年为其平反。促进了法国的民主化进程。28.卡德纳斯改革: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推行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在农村废除“债役制”,实行土地改革;把国内部分企业和外国控制的铁路、石油公司收归国有;在全国实行教育改革和扫盲。促进了墨西哥民族资本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史料分析题:29-3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史料题,一定要先阅读透材料,回归教材,并且进行纵向对比。29.阅读材料9\n材料一: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凭藉世资,用相陵驾。都正俗士,斟酌时宜,品目少多,随事俯仰。……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选自《宋书·恩幸传》材料二:魏氏……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选自《晋书·卫璀传》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解释材料一中的“魏武”、“都正”指什么?答案要点:“魏武”,即曹操。“都正”为“州都郡正”的简称(州都指设立于各州的大中正;郡正指设立于各郡的中正)。(2)解释材料一中“凡厥衣冠,莫非二品”一语的含义。答案要点:在九品中正制评定的乡品当中,一品属于虚设,二品实为最高品。只有二品可称为上品,自三品以下均属下品。“凡厥衣冠,莫非二品”,指二品高位为世家大族所垄断。(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九品中正制设立的背景及其影响。答案要点:背景:东汉末年政治动荡,汉代实行的乡举里选之制难以实施。曹魏政权将此前由士大夫主导的“清议”官方化、正规化,建立由朝廷控制的人才评定体系,并与选官制度紧密结合。影响:在世家大族势力膨胀的社会背景下,评定乡品时,德、才越来越被忽视,门第逐渐成为唯一的因素,九品中正制成为进一步巩固世家大族势力的工具。世代当权的显贵家族子弟大多被评为上品,垄断高官,门阀士族就此形成。30.阅读材料:材料一: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法学家威廉·布莱克斯通对英国政体的论述:由此可见,英国政体实有优越之处,它使各方面互相牵制。在立法机构中,人民牵制贵族,贵族牵制人民。两院则防止行政机构越权,……就这样,我们国家机器的各个部件,支持着其他方面而又得到其他方面的支持。控制着其他方面而又被其他方面所控制……,好像三种权限不同的修理工,他们在各自不同的方面,各尽其能,协力发动国家机器。--转引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0页。材料二:托马斯·潘恩对英国政体的论述:9\n……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而英国的自由便是以下议院的效能为基础的。--引自《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6~7页。材料三:1844年恩格斯对英国政体的论述:在这个国家里,真正的贵族目前还尽可能地在人民意识较为充分发达的条件下维护着自身地盘,因此,在大陆上人为地恢复起来的并艰难地支撑着的立法权的三位一体,在这个国家里却不折不扣地存在着。--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80页。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恩格斯所说的“三位一体”分别指英国立法机构的哪些部分?答案要点:分别指英国君主、贵族院和平民院(下院)。(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布莱克斯通和潘恩各自的观点。答案要点:布莱克斯通认为立法权的三个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具有优越性;潘恩认为下院是英国自由的基础,但对君主和贵族院持否定态度,认为它们是暴政的残余。(3)分析1844年以前英国政体演变的特点。答案要点:1844年以前,英国虽然经历了第一次议会改革,但总体上民主化进程缓慢。下院虽能对王权和上院有所牵制,但贵族依然在政治生活中起重要作用。四、简答题:31-3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31.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及其意义。答案要点:(1)全称“行中书省”,初为元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除京师及附近地区直隶中书省外,全国设岭北、辽阳、甘肃、云南、河南、湖广、江浙、四川、江西、陕西等十大行省;辖区辽阔、军政合一;置丞相、平章等官总领该地区事务;下设路、府、州、县。(2)意义:有效巩固了元朝的大一统;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省制的开端。32.略述晚清政府发展近代工商业的措施。答案要点: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工矿交通企业。9\n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设农工商局,保护农工商业,奖励发明创造;设铁路矿务总局,修建铁路,开采矿产;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等。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设农工商部,陆续颁布《商律》、《商会简明章程》、《奖励公司章程》等一批经济法规,保障工商业者权益和提高工商业者地位。33.简述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的扩张及其影响。答案要点:扩张:公元前3世纪前期,罗马发动对意大利南部希腊城邦的战争,统一意大利半岛。后又通过第一、第二次布匿战争击败迦太基,控制地中海西部地区。公元前3世纪后期和公元前2世纪前期,通过马其顿战争征服了希腊,又通过第三次布匿战争消灭了迦太基,征服了北非。影响:罗马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大庄园和奴隶制经济发展,小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罗马共和制的危机。34.概述20世纪初欧洲在世界上优势地位的主要表现,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这种优势地位的影响。答案要点:欧洲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欧洲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主导世界政治。欧洲是世界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英镑是世界贸易的通行货币。俄、法、德、英是世界军事大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优势地位的影响:德国战败,俄国发生革命,英国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法德矛盾尖锐,欧洲传统强国被削弱。美国和日本开始分享欧洲对世界事务的主导权。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削弱了欧洲宗主国力量。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