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5 MB
  • 2022-08-31 发布

华师大八年级下册历史学案

  • 4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自主学习学案: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背景:革命即将胜利。2、召开:1949年9月在举行。3、会议通过的主要决议:⑴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⑵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北平为首都,改名为;采用公元纪年;以《》为代国歌;为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建立。(3)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二、开国大典:1、准备:10月1日上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召开第一次会议(内容见课本)。2、举行: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隆重举行。3、意义:它宣告了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对中国的统治和的局面,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三、西藏和平解放: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追击盘踞在、、和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很快就扫清了各地残敌。2、时间:年5月。3、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除和少数海上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课时训练:1、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工作的会议是()A、中共七大                 B、政治协商会议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2、刘爷爷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这次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①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③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④确定了国旗、国歌和首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③④3、下列哪项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决议()A、采用公元纪年法B、以《共同纲领》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C、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D、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4、今年,我们隆重举行了国庆60周年大典。下列事件均发生于60年前的1949年,其先后顺序是()①解放军占领总统府②北平和平解放③举行开国大典④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②④③5、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国实现了现代化6、“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这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歌词“当家作主站起来”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A.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nB.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C.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D.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每年的10月1日——10月7日,我们都要放国庆长假。是因为()A为了庆祝国民党的失败B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为了宣告中国现代化的实现D为了让全国人民更好休息8、在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尊礼炮齐鸣28响。展开联想,判断“54”、“28”的深刻含义源于下列哪两个历史事件()A.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9、2008年3月14日,达赖集团组织策划了企图分裂祖国的严重暴力打砸抢烧事件;西藏是哪一年和平解放正式纳入新中国中央政府统辖的?()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9年10、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那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那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A、西藏和平解放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C、新中国的成立            D、抗日战争胜利1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西藏和平解放12、看图回答问题:(1)上图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那一天?(2)该历史事件的圆满召开也就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那么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3分)13、材料解析题。材料一: 下图是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材料二: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n——摘自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请回答:(1)新中国成立后,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2)“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时期以来?(3)“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以来?(4)诵读碑文,无数人民英雄的历史伟绩历历在目,我们中学生应怎样继承和发扬先烈怎样的革命精神?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1.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自主学习学案:一、整顿经济秩序:1、措施:⑴采取果断的行政措施,严厉打击。⑵在全国范围大规模调运基本生活、生产物资到城市,敞开供应,平抑。⑶统一全国,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2、成果:迅速收到成效,社会秩序稳定,人民欢欣鼓舞。3、意义:毛泽东称这一经济上的胜利意义“”。二、抗美援朝:1、时间:从年10月到年7月。2、英雄人物:、等。3、结果:年7月,美军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4、意义: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也使得到空前提高,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三、土地改革:1、时间:从年6月开始。2、法律依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的《》3、内容(目的):废除,实行。4、意义:废除了,极大地解放了,推动了的恢复与发展,为创造了条件。课时训练: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被毛泽东誉为其胜利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是()A、抗美援朝               B、整顿经济秩序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2、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时,我国面临的形势是()①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②美国出兵占领台湾③ 美国从东南沿海对新中国发起进攻④美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A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3、小明要研究抗美援朝期间的历史,他需要阅读哪一时段的历史资料()\nA、20世纪40年代——50年代B、20世纪50年代——60年代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4、美国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说过:“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那么这场战争是()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C、第二次世界大战         D、伊拉克战争5、反映抗美援朝运动的电影《上甘岭》上映后,片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一下子唱响了神州大地,至今影响了几代人。歌中唱道:“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歌曲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热爱和眷念。这说明抗美援朝是为了()A.使家乡更富饶,让祖国更美好B.让中朝两国人民都生活在美丽的土地上C.打击美国侵略者D.保卫世界和平,保卫美丽的新中国6、彭德怀在《彭德怀自述》中写道:“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有力地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A、解放战争的胜利              B、越南战争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7、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国内反革命势力基本肃清C、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D、土地改革的完成8、《暴风骤雨》中关于分马有这样一段描写:“……郭全海和老初带领积极分子们,忙于分牲口;……整个场子里,有二百七八十匹骡马,还有二三十头牛,外加五条小毛驴。牲口都标出等次,……他们计算好了,全屯没马的小户,都能摊上一个顶用的牲口。”这样的场面应发生于()A抗战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土地改革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9、新中国土地改革后,某地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百亩盐碱地变成了良田,这一现象充分地说明了()A、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化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C、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民10、列举1949——1953年间,党和政府为克服内忧外患,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的重大行动。(三点,一点2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n(2)图片中“雄赳赳,气昂昂,越过鸭绿江”的这支军队名称叫什么?(3)作者魏巍为什么把他们称为“最可爱的人”?请写出这支军队中两位家喻户晓的“最可爱的人”.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刘少奇(1)材料中的“改革”指的是什么改革?(2)为什么说“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第3课:向社会主义过渡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自主学习学案:一、过渡时期(1949——1956)的总路线:1、制定时间:年党中央制定。2、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实现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任务(简称为“一化三改造”)。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从年开始至年完成。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为建立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3、巨大成就:⑴到1957年各项主要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⑵不仅得到极大改善,也初步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的不合理布局。三、三大改造:1、内容:改造、手工业和。2、实质:对实行变革,使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地位,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经济基础。3、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由到的变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阶段。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颁布时间:年9月。2.颁布机构:第一届第一次会议通过。3.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4.意义:使我国的和法制建设有了。课时训练: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通常概括为()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四项基本原则”C.“一化三改造”D.“一五计划”\n2、党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突出特点是()A.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B.时间相当长,任务十分艰巨C.以工业化建设为中心D.体现了工农联盟的原则3、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A.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B.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C.三大改造D.“一五”计划的实施4、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其中不包括()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D.优先发展重工业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准备的以下图片资料,不适合采用的是()A.鞍山大型轧钢厂B.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C.长春一汽生产第一批解放牌汽车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7、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地城市,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A.工商业改造B.社会主义工业化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8、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A.1949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9、继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实践之后,中国共产党也展开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活动。20世纪中期,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其标志是()A.西藏和平解放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10、20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历史事件中,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通过赎买等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土地改革运动11、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D.讨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A.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出台C.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出台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已经在1956年基本完成了。生产关系这种根本的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材料二:\n我国1952年钢产量135万吨,发电量72.6亿度,煤炭6,649万吨,原油43.6万吨,棉布38.3亿公尺。1957年钢产量535万吨,发电量193亿度,煤炭13,000万吨,原油146万吨,棉布50.5亿公尺。1957年比1952年钢增长296%,发电量增长166%,煤炭增长96%,原油增长235%,棉布增长32%。--以上材料均选自1959年4月14日《人民日报》回答:(1)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说出材料一中“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的具体内容。(要求写出四点具体史实)请列举出两个当时建立,并长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业名称。(2)你认为依据材料二的内容能够证明材料一中的哪一历史结论?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1)材料反映的是哪部文献的内容?制定于何时召开的什么会议?(2)这部文献的性质是什么?在它产生之前,是哪部文件代替它起到了临时作用?(3)这部文献的颁布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第4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自主学习学案:一、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时间:年党中央制定。2、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3、结果、影响:导致了“”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二、“大跃进”:1、表现: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2、核心内容:掀起全民“大炼”的运动。3、后果: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造成了比例严重失调。三、人民公社化运动:1、时间:从年开始。2、后果: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力,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和的探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四、国民经济的调整:1.背景:从1959年起,特别是1960年夏以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严重后果逐渐显露出来。2.时间:从年至1965年初。\n3.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的八字方针。4.结果: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课时训练:1、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A.群众的积极性B.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C.党内不同意见D.自然灾害的严重性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哪一历史()                                     A.农业合作化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土地改革运动3、这一漫画可能出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一运动中?()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4、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初森里覆盖率仅剩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B.大规模的商业性采伐     C.无计划的盲目垦荒   D.“大跃进”运动中毁林炼钢 5、在“大跃进”高潮中,全国农村一哄而起,由农业合作社合并成的“一大二公”的组织形式是()A.互助组B.村委会C.人民公社D.农业初级社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A.一五计划实施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C.土地改革D.三大改造7、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冒进主义错误严重泛滥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8、1958年下半年,一位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他可能看到的情况有()①农村正在进行土地改革②  大、中学生参加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大炼钢铁③资本家正在打骂工人④ 农村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②④9、1958年,中共中央错误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有()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②对国情没有完全认识清楚③急于求成情绪④错误过高的估计了阶级斗争的严重性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造成我国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的最主要因素是()\nA、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冒进主义错误C、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合同D、偷税、偷工减料等“五毒”现象横行11、1960年开始,党和政府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采取的措施是()A、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B、在全党进行一次全面整风运动C、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工农业生产12、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是()①调整②巩固③充实④提高⑤改革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13、李明对书上的二幅图片(右图)感到十分不解:自己家种的水稻没有大人高、萝卜没有脸盆大,为什么图画上的水稻高耸入云、萝卜硕大赛驴?这究竟是不是真实的现象?请你进行学习探究,回答问题。(1)“水稻比天高”、“萝卜比驴大”的情况发生在什么历史时期?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对经济建设造成什么影响?(2)这一历史现象给我们留下什么历史教训?第5课奋发图强艰苦创业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自主学习学案:一、“铁人”王进喜:1、主要事迹:⑴是为我国石油工业立下汗马功劳的“”的优秀代表。⑵是新中国战线的先进典型。2、称誉:被誉为“”。二、“两弹元勋”邓稼先:1、主要事迹:为我国第一颗和第一颗的成功试制和爆炸作出了卓越贡献。2、称誉:被誉为中国的“”。3、影响:两弹的成功爆炸,表明我国已具备力量,这不仅对于维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极大地鼓舞了。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1、主要事迹:治理自然灾害,改变的落后面貌。2、称誉:被誉为“”。课时训练:1、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工业战线最为突出的是()A、钢铁工业B、煤炭工业C、石油工业D、桥梁工业2、东北有个杨靖宇,其别名叫“忠良将”\n;东北有个张学良,其别名叫兵谏蒋;东北有个王进喜,其别名叫“铁脊梁”;东北有个杨利伟,其别名叫“震宇航”。有关这四位人物及业绩的搭配不正确的是()A.杨靖宇~著名的抗日将领B.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C.王进喜~优秀的县委书记D.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3、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与这一成就直接有关的人物是()A.詹天佑B.侯德榜C.邓稼先D.袁隆平4、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里面包含了这样的信息: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请你判断他是下列人物中的()A.邓稼先B.王进喜C.雷锋D.焦裕禄5、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英雄模范中,谁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黄继光6、每个历史人物都是一本厚重的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叙写着美丽的篇章。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成为当时全国人民的楷模的有( )     ①             ②              ③              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第6课文化大革命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自主学习学案: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主要原因: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越来越严重。2.开始标志: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了《》3.性质:这是一场由毛泽东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二、“全面夺权,全面内乱”:1.起点:1967年1月,、策划指挥上海夺权活动。2.兴起:随后,夺权活动在全国兴起,形成所谓的“”风暴。3.扩大:很快发展成为“打倒一切”的。三、“文化大革命”的结束:\n1、年9月,叛逃事件发生,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2、和在艰难的处境下,开始对工作进行全面调整。3、年9月,逝世,“四人帮”加紧了夺权的活动。4、年10月,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课时训练:1、导致“文化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B.党内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  C.毛泽东对国内国际形势的错误估计 D.林彪、江青等人的煽动2、十年“文革”是指()A.1949-1959年B.1953-1963年C.1956-1966年D.1966-1976年3、“一月风暴”的实质是()A.地方性武装斗殴B.打击迫害老干部C.整风运动D.造反派夺取党、政领导权4、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破产的是()A.“一月风暴”B.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C.粉碎“四人帮”D.“四五运动”5、文革中,煽风点火制造混乱,从而乘机夺权的“四人帮”是指()①林彪②陈伯达③姚文元④王洪文⑤江青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6、“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A.邓小平开始对各方面工作做全面调整B.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C.粉碎“四人帮”D.“四五运动”7、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8、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请问破“四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停课“闹革命”这些做法应当发生在()A、“文化大革命”时期B、“大跃进”时期C、人民公社化时期D、整风运动时期9、邓小平同志指出: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A.“大跃进”B.人民公社化运动C.农业合作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10、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其表现有()①由上海蔓延到全国的“一月风暴”②刘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③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逮捕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第7课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自主学习学案: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提出“”的错误方针。2.思想基础: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的讲话,冲破了“两个凡是”\n的禁锢,为实现历史性转折,开辟新时期的新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3.时间:年12月。4.地点:在召开。5.主要内容:⑴思想上:否定“”的方针,重新确立了、的指导思想。⑵政治上:果断地停止使用“”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和的战略决策。⑶组织上:形成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恢复了党的原则。6.历史意义: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⑵伟大的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1.十二大:⑴时间:年9月。⑵主要内容:①确定了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奋斗纲领。②邓小平在会上明确提出“”。⑶意义:从此,“”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面旗帜。十二大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2.十三大:⑴时间:年10月⑵主要内容:①系统阐明了关于的理论,明确指出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作了概括:领导和团结,以为中心,坚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后来被概括为“、”。③确立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三、南方谈话: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局势,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对提出疑问对产生动摇。2.时间:年初。3.含义:邓小平视察武昌、、和等南方城市,发表重要谈话,统称“南方谈话”。4.意义:科学地总结了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回答了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不仅对当时的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四、邓小平理论:1.地位: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旗帜)。2.确立: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并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作为指引全党前进的。课时训练:1、邓小平说:“1977年和1978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A.“两个凡是”错误分针在党的思想界仍占主导地位。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还没得到平反。C.老一辈革命家还没完全恢复领导职务。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兴起。\n2、下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种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3、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意义重大的转折性会议,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A.七届三中全会B.八届三中全会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二届三中全会4、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A.实事求是B.科教兴国C.四项基本原则D.改革开放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A.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B.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D.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7、下列描述中,最符合右图人物的是()A.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B.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C.他是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劳动者D.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8、党的哪一次会议确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9、按照党的“十三大”部署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步骤,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基本实现现代化D.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10、下列哪项不属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作用)()A“南方谈话”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B从理论上回到了长期以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C对当时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D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引导作用11、哪次会议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把它写入党章做为党的指导思想()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12、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因为()A、他经历了“三起三落”B、他主张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C、他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D、他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13、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保证;回答下列党史有关问题。(1)、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2)、党的哪一次会议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了什么主张?\n(3)、198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明了什么理论?简要概括这次会议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4)、邓小平同志是哪一年逝世的?同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把哪一理论写入党章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8课城乡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基本原则。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自主学习学案: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起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由、农民于1978年底,1979年初率先实行这项改革。2.特点:在坚持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3.作用: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面貌由此发生显著变化。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原因(背景):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⑵农村经济朝专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⑶大批农村逐渐从土地上转移出来。2.意义:⑴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⑵有利于农民致富和逐步实现。⑶有利地促进了和整个的发展。三、国有企业改革:1.第一阶段:1978年10月至1984年10月。主要内容:进行以扩大为主要内容的试点和探索。2.第二阶段:1984年10月至1993年。中心环节:把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主要内容: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3.第三阶段:1993年至今。主要内容: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课时训练: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掀起。A、农村                          B、城市C、沿海地区                      D、内地2、率先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区是()A.广东、福建     B.安徽、四川C.广东、安徽  D.广东、四川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扬的是()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n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4、“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自从分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化与下列哪一政策息息相关?()A.“大跃进”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关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体制改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就已进行B.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城市进行C.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7、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新收获是()A农民生产自主性调动起来了B农村经济状况得到极大改观C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D农村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8、是什么促使农村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南方谈话”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对外开放9、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国有企业的改革B.私有企业改C.大中型企业改革D.小型企业改革10、对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进行的试点和探索是()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政企分开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实行经营责任制1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开始于()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十二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12、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终极目标)是建立()                  A.现代企业制度   B.国营经济C.民营经济   D.经营责任制13、大概什么时候,我国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A1983年B20世纪90年代C1984年D2000年底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员出工是:“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安排生产靠队长,下地干活等队长,遇到困难找队长,牲口下田喊队长,收不到粮食怨队长。”材料二“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怎样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n(2)材料二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2分)(3)材料三中的“大包干”指的是什么制度?(2分)第9课对外开放逐渐扩大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自主学习学案:一、对外开放的开始(开端)——经济特区的建立:1.建立: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2.意义: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建设。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1.背景:世界经济进程明显加快,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时间:年4月。3.成果:经过几年努力,浦东已建成为一座、、的新城区,初步建立起国际、、中心的基本框架。4.意义: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三、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原因:是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2.时间: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3.意义: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新阶段。课时训练:1、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党中央、国务院( )A、在深圳、珠海、汕头搞经济特区试点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广州C、开放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2、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见右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A.上海B.珠海C.深圳D.厦门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吸收外国资金B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C扩大出口D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A.广东和广西B.广东和福建C.海南D.广东和上海5、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正确的表述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D.沿海经济开放区——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6、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开放上海浦东的目的是()A.实现经济全球化B.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吸引外资D.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从而带动长三角经济的腾飞7、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是()\nA.深圳的开放B.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C.广州的开发开放D.北京的发展8、中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A.2001年加入WTOB.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1980年建立深圳特区D.1979年中美建交9、下列活动属于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的是()A.加入世贸组织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中美建交10、对我国加入WTO的认识全面正确的是()A.给我国带来了发展机遇B.开始了中国与国际经济的竞争C.有利于吸收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D.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各种挑战11.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指出:“从中国的历史发展来看,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闭关锁国必然落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开放兼容促进了唐朝的繁荣。请列举为中日、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唐代高僧。(2)清朝前期,统治者为严格限制中外交往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2分)(3)20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设立了5个经济特区,迈出了现代对外开放的矫健步伐;请写出这五个经济特区的名称。第10课民主法制建设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自主学习学案:一、依法治国基本国策的确立: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建设”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从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终于找到并已经开始步入实现国家的康庄大道。二、《刑法》和《民法通则》的颁布:1.《刑法》:⑴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同时还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⑵年3月,全国人大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了重大修订。2.《民法通则》:⑴目的:适应建立的要求。⑵通过时间:年4月通过。⑶实施时间:年1月起实施。⑷意义:为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村民自治:1.法律依据: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的《》。2.核心内容:、、、。3.意义:⑴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n⑵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课时训练:1、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A“一国两制”B“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C“改革开放”D“邓小平理论”2、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历史新时期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颁布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3、我国民法系统终于有了体系性的总体构架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实施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施行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4、为将社会主义民主落实到基层,推进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而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民族区域自治C.村民民主自治D.发展乡镇企业5、我国农村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的法律依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6、村民民主自治的核心内容是()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决策③民主管理④民主监督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7、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列举5点)期中模拟测试卷(1—3单元)时间:45分钟总分: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答案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1、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正式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B.西藏和平解放C.开国大典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2、2008年3月14日,达赖集团在拉萨组织策划了企图分裂祖国的严重暴力打砸抢烧事件;西藏是哪一年正式纳入新中国中央政府统辖的?()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9年3、美国司令官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到“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文中所说的战争指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侵略越南的战争C、抗美援朝战争D、进攻伊拉克的战争4、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nA.整顿经济秩序B.抗美援朝C.土地改革D.“大跃进”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B.西藏和平解放C.土地改革结束D.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6、右边是一张国庆游行时拍下的照片,根据照片信息和所学过知识判断这次国庆游行的时间最有可能是()A.1949年B.1959年C.1969年D.1979年7、“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措施()A.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B.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D.近年来开通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A、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党中央领导集体B、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C、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D、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9、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哪次会议上?()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10、“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歌词“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和“南海边写下诗篇”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A.设置经济特区与“南方谈话”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与“南方谈话”C.设置经济特区与开放沿海城市D.设置沿海经济开放区与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1、“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里的“旗帜”是()A.五星红旗   B.邓小平理论  C.毛泽东思想D.三个代表12、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3、农民收入的近1/3、工业增加值的1/2、出口创汇的近2/5都来自乡镇企业,而且这些都是国家财政很少支持的情况下实现的。2000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2816万人。这说明()A.乡镇企业是农民的伟大创造B.乡镇企业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C.乡镇企业已经达到了泛滥程度,政府要加强调控D.乡镇企业的产值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13、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颁布的法律不包括?()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4、“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使我们富起来”。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是( )A.中共一大中共七大B.中共七大中共十四大C.中共一大中共十四大D.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15、下列党的方针政策中,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是()①土地改革②“大跃进”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n⑤国企改革⑥对外开放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二、连线题。(5分)“铁人”邓小平县委书记的好榜样黄继光“两弹元勋”王进喜最可爱的人邓稼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焦裕禄三、请你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9分)(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到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三大改造,使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经济基础。(3)、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大跃进”和__________运动。使农业生产。(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开始,主要内容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实行;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性和积极性,农村经济面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四.阅读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8分)经济特区示意图(图一)上海浦东(图二)请回答:(1)图一是我国1980年首批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依据图三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经济特区名称。(4分)\n(2)图二集中展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那么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有何重要意义?(2分)(3)在我国对外开放史上,哪一重大举措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分)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漫长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回答下列党的总路线(基本路线)有关问题。(共8分)(1)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完成后,为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胜利过渡,1953年党中央制订了过渡时期(1953—1956)的总路线;该总路线的基本内容通常被概括为什么?(2分)(2)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存在什么明显的弊端?(2分)(3)1987年,中国共产党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的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订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请你写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具体内容。(4分)第11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自主学习学案: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1.中国民族分布格局:、。2.新中国民族政策:、、。具体表现:⑴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⑵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⑶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⑷既反对,也反对。(5)有计划地在地区安排一些重点工程;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单一的\n,发展多种产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步伐。二、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2.少数民族自治地方:⑴3个层次(级别):分自治区、、。⑵5个省级自治区:、新疆、广西、宁夏、。3.历史意义:⑴保障了。⑵维护了。⑶有利于。⑷有利于。课时训练:1、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成为一个民族大家庭。我国现在的民族分布格局是()A、有聚居、无杂居B、有杂居、无聚居C、大杂居、小聚居D、大聚居、小杂居2、“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政策包括( )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各民族共同繁荣④西部大开发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3、到1965年我国在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由此你认为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民族平等C、各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团结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A、区域内的人口和面积B、当地民族当家作主C、走社会主义道路D、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5、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哪三级()①自治区②自治州③自治县(旗)④ 自治镇(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西藏解放五十多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在不少于10亿元。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是为了()    A、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C、加强各民族团结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7、下列哪一项措施不符合我国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A、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B、禁止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C、反对地方民族分裂主义           D、少数民族有权参与国家政治生活8、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广泛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②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③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④最早设置的民族自治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9、列举我国先后建立的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的名称。(5分)\n10、照片,能记载历史的瞬间,能留下美好的记忆,能记录成长的足迹,能承载一份份温暖……下列一组照片是新中国四代领导人与少数民族在一起的历史照片。面对2008年3月14日西藏拉萨的暴徒骚乱,我国领导人对少数民族的这份关怀就更值得珍惜,触景生情,幕幕美好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勾起我们对逝去伟人的怀念,对骚乱者的痛斥。请读照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毛泽东与少数民族代表        邓小平与少数民族代表  江泽民与少数民族代表                胡锦涛与少数民族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的一项基本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实行有什么意义?(2)“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你知道这首歌反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吗?(3)请结合这组照片所反映内容,给该组照片设计一个主题名称。第12课祖国统一大业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自主学习学案: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1.提出的时间、人物:20世纪80年代初,由提出。2.基本内涵:“,”。3.历史意义:⑴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和的稳定。⑵为中国的开辟了一条现实的道路。⑶为国际社会以方式解决某些历史遗留问题找到了新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作出了贡献。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香港回归:年7月1日。2.澳门回归:年12月20日。3.意义:\n⑴彻底结束了,⑵洗雪了,⑶标志着。三、统一大业必将实现:1.海峡两岸关系缓和:⑴背景:“一国两制”提出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缓和两岸关系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台湾方面逐步放宽对两岸交流的限制。⑵现状:20世纪年代中后期,两岸交流日益频繁。⑶意义:增进了两岸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减少了敌意和误解,增强了民族感情和民族凝聚力。2.海峡两岸关系前景(走向):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无法阻挡的。课时训练:1、下列对“一国两制”理解正确的选项是()①“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②“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③“一国两制”最初是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提出来的④“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2、江泽民曾指出:“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文中的“从此”所指的具体时间是(  ) A.1997年6月1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8月1日               D.1997年9月1日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时,人民解放军驻港、驻澳部队举行了雄壮盛大的进驻仪式,他们进驻最能体现中国政府(  ) A.对港澳行使主权                B.向港澳显示强大 C.让港澳人民放心                D.对港澳特别保护4、初二某班同学准备策划主题为《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的图片展。图三可归人下列哪一栏目:()A.少年出洋觅真谛   B.中原淮海建奇功C.拨乱反正倡改革D.一国两制定回归5.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A.社会制度B.主权归属C.经济制度D.社会生活6、新中国是分别从哪国手中收回并恢复对澳门、香港行使主权的()A.荷兰、西班牙B.葡萄牙、英国C.英国、葡萄牙D.法国、荷兰7.我国能够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最重要因素是()A.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C.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D.“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8.“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国民党元老于佑任的《望大陆》反映了他渴望()A.两岸对峙B.台湾独立C.祖国统一D.反攻大陆9、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我国领土的占领,洗雪了民族耻辱()A.新中国的成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C.台湾的统一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n10、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社会、经济制度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没有改变,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国际贸易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这主要是因为实施了()A.“一国两制”方针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合作的政治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1、材料解析题。材料一:材料二:1984年,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乔治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指出:“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年份贸易总额(亿美元)台湾来大陆(人次)大陆居民赴台(人次)19780、46无无2001323、434403061221982004783、33685250144526(1)、材料一为一位同学为表达盼望祖国统一而绘制的标题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漫画;画中母亲代表什么?两位正在欢迎的小朋友分别代表什么?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代表什么?(2)、材料二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什么主张(政策)?运用这一政策已经先后解决了什么问题?(3)、你从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能得到什么信息?(4)、请你联系现实,谈谈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趋势(前景)的认识。第13课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自主学习学案:一、海、空军的建立:1.背景:国内,国民党军队仍负隅顽抗;国际,美国对华实行政策。2.海军建立:年4月,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在\n宣告成立。1950年,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标志着。3.空军建立:年8月,组建空军第一个飞行大队。同年月,空军司令部成立,标志着。4.历史意义:⑴实现了人民军队由单一的向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⑵大大提高了我国的。⑶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了。二、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1.目的(背景):为打破西方大国的和,适应现代化条件下的战争需要。2.建立时间: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成立,被命名为。3.职责:是人民解放军中担任任务的军种。三、军队建设的现代化:1.背景:世界发达国家的突飞猛进。2.目的:打赢现代技术,尤其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3.方向:⑴加大对部队体制、编制调整和改革的力度。⑵坚持质量建军,。⑶全面推进军队的革命化、、建设。4.意义:⑴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和防卫作战能力。⑵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铸起坚固的钢铁长城。⑶为和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课时训练:1、下列关于人民海、空军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A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东海舰队在江苏泰州成立。B1950年,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海军正式成为我军一个军种。C1949年8月,人民解放军组建了我军第一个飞行中队。D1949年11月,空军司令部成立,标志着人民空军的正式诞生。2、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三大主力不包括()A东海舰队B南海舰队C北海舰队D黄海舰队3、200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青岛举行大型阅兵活动,这是为了庆祝()A.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建立六十周年B.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建立六十周年C.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八周年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立六十周年4、下列军种中,与新中国同龄(基本上同时诞生)的是()A海军B.武警部队C.空军D.中国战略导弹部队5、人民解放军中担负我国战略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A炮兵部队B空中战略轰炸机部队C海军核潜艇部队D“第二炮兵”6、我国发展战略核武器的原则是()A称霸世界B自卫,遏制可能出现的核袭击C遏制美国D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7、下列关于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把发展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作为建设的重点B、80年代“两弹一星”研制的成功,大加强了国防力量C、努力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加强正规化、现代化建设D、人民解放军已有能力构成立体防御体系,成为捍卫祖国的坚强柱石8、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nA.中国的工业化历程B.近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D.现代的社会生活9、2007年年是我党建军80周年。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本色,同时,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坚持与时俱进。(1)写出下列相应历史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3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1936年):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2)请列举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代表性战役各一例。(2分)(3)建国后,为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组建了哪支新式部队?(2分)(4)你认为科技对国防有怎样的影响?(2分)第14课新中国的外交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自主学习学案: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2.主要内容:、、、、。3.意义: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二、出席万隆会议:1.时间: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2.地点:在(国家)的万隆召开。3.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了亚非国家之间应“”的方针,得到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同,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时间:年10月的第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驱除出联合国的一切机构。2.意义: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四、中美建交:1.经过⑴1972年2月,美国总统访华,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轨道。⑵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⑶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2.意义: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3.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上海联合公报、建交公报构成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4.中美建交的三原则:、、。课时训练:1、“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与这句名言相关的是()A.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B.2009年温家宝在中欧合作会议上的发言\nC.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D.2001年江泽民在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发言2、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中的重大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上海APEC会议C、26届联合国大会D、万隆会议3、2005年,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倡导通过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建设和谐世界。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构想、制度)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求同存异”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它的主要内容不包括()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⑥经常沟通达成共识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⑤⑥5、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C.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上海合作组织成立6、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恩来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封面上写着:“TheChineseare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正常化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7、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的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西方新闻界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是因为()A.访问期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B.访问发生在美苏争霸期间C.访问后不久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D.访问结束了中美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8、下列有关中美建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②《上海公报》的发表,表明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轨道③在《上海公报》和1978年12月16日发表的《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④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9、周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下列外交活动或成就与周总理有关的是()①出席万隆会议,扩大新中国国际影响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④出席APEC会议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10.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维护世界和平,创造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中国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积极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政府积极回应。……中美两国在建交问题上进行了多次谈判,到1978年12月发表建交公报,后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分)(2)20世纪50年代,在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过程中,中国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外交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又提出了哪一外交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n(3)“70年代,美国……积极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的重要表现是什么?目前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3分)(4)除此之外,请你再列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2分)第15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自主学习学案:一、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背景:20世纪90年代,苏美争霸的两级格局结束,国际关系显现出的发展趋势,要和平、、促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2.时间: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3.贡献:2001年10月,在,中国政府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年会和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4.影响: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人们对恢复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心。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1.时间:年6月,在中国上海。2.成员国:中国、、、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3.性质:是一个以互信求、互利求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4.意义:对维护本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国际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三、维护世界与地区的和平:1.目前世界局势的特点:、;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2.中国的外交策略(调整):⑴继续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⑵积极参与和其他国际事务;⑶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⑷反对和强权政治;⑸反对一切形式的;⑹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课时训练: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中国20世纪9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A、中国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B、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C、香港回归D、澳门回归2、本世纪初,由我国发起创立,总部设在中国上海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A、亚太经合组织B、东盟C、欧盟D、上海合作组织3、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A、1954年日内瓦会议B、1955年亚非会议C、1955年万隆会议D、2001年APEC会议4、如果你是21世纪初的一名记者,想要了解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最新情况,你会前往(  )A、东京    B、北京    C、纽约    D、上海5、下列国家不属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是()\nA、中国B、俄罗斯C、哈萨克斯坦D、日本6、21世纪初,我国外交战线取得的重大成就有()①北京申奥成功②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③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年会④成功加入世贸组织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7、新中国的外交战线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是()A、外交策略的得当B、西方国家对华态度的改变C、综合国力的提高D、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8、当今时代的主题是()A、发展与改革B、改革与开放C、战争与和平D、和平与发展9、新中国为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第16课科学技术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主学习学案:一、“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1.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2.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3.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二、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1.成功:年9月。2.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的国家。三、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1.培育:1973年10月,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他被誉为“”。2.推广:1975年,杂交水稻在全国多点种植示范。年,开始大面积推广。3.意义:为解决中国的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四、中国高新技术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1.背景:世界高科技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2.制定:⑴时间:年3月。⑵倡导者:、、、。3.意义:对中国的高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1.年,中国开始网络建设。2.年,正式与国际互联网接通。3.到2000年,已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课时训练:1、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火药的民族,在历经100多年的欺侮之后终于走进核时代的大门,迎来让炎黄子孙扬眉吐气的时刻。这一时刻发生在()A.1955年B.1964年C.1967年D.1970年2.右图是我国1970年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是()A.东方红一号B.神州一号C.神州六号D.长征一号3.当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当选“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n时,整个民族为之动容。不仅为他“刺破青天锷未殘”自豪,而且更震撼那种“国为重”、挺起民族复兴大业坚实脊梁的精神!下列人物与钱学森同一时代且堪称“民族脊梁“的是()①邓世昌②张謇③王进喜④邓稼先⑤袁隆平A.①②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4、右图是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A.王进喜  B.邓稼先C.袁隆平  D.汪道涵5、为我国的核武器研究做出巨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向秀丽6、在航天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科学家是()A邓稼先B钱学森C钱三强D陈芳允7、建国以来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在世界上首次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8、我国跨入世界核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A、原子弹、氢弹先后成功爆炸B、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飞船的发射成功9、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国之列的标志是()A、原子弹的爆炸成功B、氢弹的爆炸成功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飞船的发射成功10、1969年,欧洲有一场著名的足球赛,下列哪个国家的人不能看到现场直播?(  )A、中国    B、苏联    C、美国     D、法国11、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抢占科学技术前沿,发展高科技而制定的计划纲要是()A“尤里卡计划”B“863计划”C“星球大战计划”D“十一五”计划12、“863”计划的顺利实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高技术水平的差距B、在我国实现了科学技术的现代化C、促进了我国的经济进步D、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13、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是()A、杨振宁B、邓稼先C、钱学森D、袁隆平14、新时期的农民说,生活改善靠“两平”。送来好政策的是邓小平,送来好种子的是袁隆平;其中好种子指的是()A.杂交水稻品种B.耐旱水稻品种C.早熟水稻品种D.杂交小麦品种15、下列哪一项科技发明对“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变为现实起到作用最大()A计算机网络B电视C广播D书本16、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下列哪种方式最能体现数字化特征,并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A、看电视B、电话沟通C、计算机网络D、读书17、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由中国首先取得的是()①氢弹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③原子弹④人工合成胰岛素  ⑤电子计算机⑥籼型杂交水稻A、①②③B、④⑤⑥C、④⑥D、②④18、下列表述哪一项不正确:()A、袁隆平在国际上首先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B、中国是首个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的国家\nC、钱学森被誉为中国的"航天之父"D、“863”是我国航天技术发展计划纲要第17课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列举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自主学习学案:一、义务教育的普及:1.开始时间:年4月。2.法律依据:全国人大通过的《》。3.实施成果:到2001年底,占全国人口85%的地区已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4.历史意义:⑴不仅给中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⑵而且为实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1.20世纪50年代初,进行院系调整。2.“”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3.年,“文革”中废弃的高考制度被重新恢复。4.经过20年的改革与调整,我国已形成了、、、的高等教育体系。5.20世纪90年代,开始改革高等教育体制:⑴改革目的:适应的需要。⑵改革目标:①优化,全面提高;②理顺政府、和之间的关系,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规划和,学校面向社会办学的新体制。⑶意义:高等院校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更趋合理,初步实现了的优化配置,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时训练:1、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制定“八六三计划”B.恢复普通高校入学制度C.实施“五个一工程”D.实施九年义务教育2、我国从何时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A、1954B、1956C、1978D、19863、哪一年,在“文革”中废弃的高考制度重新恢复()A、1971B、1976C、1977D、1978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表现不包括()A、高等院校的数量大大增加B、学科门类齐全C、办学形式多样化D、国家“统包统配”5、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A国家计划经济体制B国家“统包统配”制度C劳动就业制度D政府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6、作为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战略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谁提出来的()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7、下列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创办京师大学堂 ②废除科举制 ③恢复高考 ④颁布义务教育法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①③D.④③②①8、《义务教育法》规定:“\n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对这个规定,有人认为,儿童入学是家长和学校的事,家长和学校让上学就上,不让上学就不上。又有人认为,上学是我们自己的事,既是我们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也是我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依法执行。能让上学就上,不让上学就不上。你赞成上述两种观点哪一种?为什么?第18课文化艺术和体育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自主学习学案:一、文化艺术的繁荣:1.文革前:在“,”方针的指导下,文化艺术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2.文革中:文化艺术备受摧残。3.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迅速由复苏走向前所未有的繁荣。主要表现:在艺术手法上,;在创作题材上,。二、体育事业的突飞猛进:1.1973年,中国恢复在的合法席位。2.1979年,中国重返。3.年,中国首次参加夏季奥运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美国洛杉矶23届)4.2000年,中国在第届奥运会上名列金牌榜第三位。(澳大利亚悉尼)5.2001年7月,北京取得年第届夏季奥运会主办权。6.2004年,中国在第届奥运会上名列金牌榜第二位。(希腊雅典)7.2008年,中国在第29届奥运会上名列金牌榜第位。课时训练: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出的繁荣文化艺术的方针是()A、百花齐放、推陈出新B、推陈出新、自由创作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百家争鸣、自由创作2、目前,电影《一个人的奥运》已在全国各地上映,它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刘长春一个人代表中国参加奥运的凄惨景象。今天奥运会已在北京胜利举行。中国人参与奥运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说明了()①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②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大国③旧中国的贫穷落后④所有的奥运体育项目已经成为中国的强项了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3、下列哪位运动员创造了中国人的第一个世界纪录()A吴传玉B郑凤荣C陈镜开D刘翔4、为中国夺得第一块奥运会金牌的优秀运动员是谁?(  )A、容国团    B、许海峰    C、李宁    D、邓亚萍5、这是中国人乃至亚洲人在奥运会田径短道比赛中获得的第一枚金牌,他被誉为“亚洲飞人”,他是()A王军霞B刘翔C姚明D容国团6、哪一年,新中国恢复在亚运会联合会的合法席位()A1971B1972C1973D19797、中国全面登上国际体坛,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是()A.重返国际奥委会B.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C.北京申奥成功D.乒乓球等项目在世界体坛保持领先8、新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并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是在第几届奥运会上()A23届B24届C27届D28届\n9、哪一年,北京申奥成功,取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A1999B2001C2004D2000第19课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自主学习学案:一、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1.新中国初期:实行“”的劳动就业制度。2.改革开放后:⑴改革: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制的逐步推行,最后过渡到完全由调节。⑵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劳动者,市场,政府。⑶法律保障:国家颁布实施《》,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个人的权利。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新中国初期:初步建立起适合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2.改革开放后:⑴主要问题:出现现象,城镇失业人员。⑵改革方向:建立的、的社会保障新体制。⑶保障制度:建立起了养老保险、、、等制度。⑷主要特点: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课时训练:1、建国以来,我国的劳动就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突出表现在()①就业规模不断扩大②就业结构逐渐优化③养老保障制度正在形成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管理体制正在形成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我国现在的劳动就业模式是()①国家“统包统配”②劳动者自主就业③市场调节就业④政府促进就业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②④3、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包括()A.养老保险制度B.公费医疗制度C.失业保险制度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当前,国家给城镇贫困人口定期发放救助金的依据是()A.医疗保险制度B.养老保险制度C.失业保险制度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5、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同胞立刻行动起来,捐款捐物,帮助灾民共渡难关;这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哪一类()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社会救济D、优抚安置6、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具体表现为()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②再就业工作普遍得到统筹安排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④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制度迈出了步伐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④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以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自主学习学案:一、从贫困走向小康:1.新中国初期:人民生活相当艰苦。\n2.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进展缓慢。3.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由脱离贫困、解决到迈向。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1.主要原因: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城乡居民在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的需要也在不断增长。2.主要表现:⑴对的投入增多。⑵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度增长。⑶医疗、养生、保健受到重视。⑷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展现出多样性与个性化,、成为新时尚。课时训练:1、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 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2、小明的爸爸说:“爸爸象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小明分辩“我吃了很多肉、鱼、菜,还喝了牛奶,奶奶说你那时几乎没有这些吃!”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C.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D.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趋势是()A.脱离贫困—解决温饱—迈向小康B.解决温饱—脱离贫困—迈向小康C.脱离贫困—迈向小康—解决温饱D.迈向小康—解决温饱—脱离贫困期末模拟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答案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1、右图人物庄严地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是()A.1950年10月B.1949年10月C.1951年5月D.1951年10月2、1951年是贫农李林终身难忘的一年,这一年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这得益于当时中国大地上进行着轰轰烈烈的()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土地改革C.人民公社化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3、“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这句歌词是对社会主义的赞颂。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抗美援朝的胜利C.三大改造的完成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4、“文革”中,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而死,从根本上说明了()A、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B、文革造成了一些冤假错案C、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D、人民无法正常行使基本权利5、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刘辉同学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n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     D.实行改革开放6、“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A.毛泽东、周恩来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7、“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民族政策包括( )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各民族共同繁荣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8、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社会经济稳定繁荣,1998年又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这充分说明()   A、在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B、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有强大的经济实力C、香港的稳定为世界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D、“一国两制”是香港稳定繁荣的政治保证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有()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送入太空轨道④“第二炮兵”的成功组建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下列我国的基本国策中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一国两制11、右图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名称是()A.长征1号B.东方红1号C.神舟1号D.探索者1号12、新时期的农民说生活改善靠“两平”。送来好政策的是邓小平,送来好种子的是()A.蒋道平B.袁隆平C.吴阶平D.郎平13、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制定“八六三计划”B.恢复普通高校入学制度C.实施“五个一工程”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14、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B、职工失业保障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职工医疗保险制度15、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 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二、连线题(5分)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共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十二大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国策写进宪法三、材料解析题(共18分)1、阅读下列材料与图片,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n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含义的重要会议,他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材料二:1980年的深圳今日深圳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受“左”倾冒进主义指导思想的影响,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了一些严重错误;请列举两例。(2分)(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分)城市改革的重点又是什么?(1分)(3)比较材料二两幅图片,说明深圳短短20多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4)结合材料三,说说是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分)在中共哪次会议上,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写进党章,作为指引全党前进的旗帜?(2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随着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新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历史性握手”,成为国人们最热门的话题。有一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互相双赢的春天气息。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材料三: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年份贸易总额(亿美元)台胞来内地(人次)内地居民赴台(人次)19780.46————2001323.434403061221982007983.34685250164526(1)材料一网民的诗“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愿望?(2分)\n(2)材料二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1分)运用这一政策已经在什么时间分别解决了什么问题?(4分)(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为什么说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任何力量无法阻挡的?(2分)四、问答题(7分)外交是一个国家形象和实力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回答:(1)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提出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分)(2)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列举两例,2分)(3)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外交领域捷报频传,请举一例。(1分)(4)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回顾,你有何认识?(2分)参考答案第1课:1—5:DCBCB6—10:DBDCA11:D12:(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2)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者对中国的统治和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从此,中华民族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13:(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2)1946年解放战争以来(3)1919年五四运动和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4)略第2课:1—5:BABAD6—9:DDCC10:整顿经济秩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11:(1)抗美援朝(2)中国人民志愿军(3)因为他们为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舍生忘死,慷慨奉献;丘少云、黄继光12:(1)土地改革\n(2)因为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第3课:1—5:CADDD6—10:BADCD11—12:DD13:(1)完成了农业的合作化;完成了手工业的合作化;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或国民经济各项指标有了显著增长)。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列举其他内容,只要符合事实均可得分)(2)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②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重大变化。③三大改造完成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回答出一点即可得分。整体抄袭材料原文不得分。)14:(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2):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3)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了根本大法的保障。第4课:1—5:BCCDC6—10:BCDAB11—12:DB13:(1)时期:20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跃进”运动。现象:“浮夸风”盛行。影响:给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2)教训: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实事求是等等。(意思相似即可)第5课:1—5:CCCDC6:A7:A第6课:1—5:CDDBC6—10:CCADB第7课:1—5:AACAA6—10:ADBBA11:D12:D13:(1)、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是建国以来中共历史上的伟大转折。(2)、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张。(3)、系统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4)、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五大)。第8课:1—5:ABDDD6—10:CDCAC11:C12:A13:B14:(1)农民生产自主性、积极性极低;主要是人民公社制度造成的。(2)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9课:1—5:ACDBA6—10:DBAAD11、(1)鉴真、玄奘。(2)不利于中国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经济特区。第10课:1—5:BCCCD6:A7、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期中模拟测试卷:一:1—5:CCCDD6—10:BCDAB11—15:BBDDD二:略三:(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农民。(2)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3)人民公社化;遭受重挫(严重损失)。(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1)A—珠海B—深圳C—汕头D—厦门(2)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n(3)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五:(1)“一化三改造”(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11课:1—5:CBADA6—8:ABC9: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0、(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既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2)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任写一点,意思相近表达也能得分) (3)民族大团结;党的关怀等;和同为一家;温暖;(有理即可)。第12课:1—5:DBADB6—10:BCCDA11、(1)、母亲——祖国(中国);两位欢迎小朋友——香港、澳门;奔跑的小朋友——台湾。(2)、“一国两制”主张;1997、1999年分别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3)、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或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缓和)(4)、两岸交流日益密切的事实表明,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无法阻挡的。第13课:1—5:ADDCD6—8:BBC9:(1)、中国工农红军(答红军也行)八路军新四军(答一个也得1分)中国人民解放军 (答解放军也行) (2)、抗日战争时期: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或答第二炮兵部队)(3)、科技水平是影响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重要因素。(只要意思相近都可以得分)第14课:1—5:CDCAC6—9:BDAB10:(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求同存异” (3)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 台湾问题。 (4)1971年,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第15课:1—5:ADDDD6—8:ACD9:见本课教材最后一段黑体字部分。第16课:1—5:BACCB6—10:BDACA11—15:BBDAA16—18:CCD第17课:1—7:DDCDDBA第18课:1—5:CBCBB6—10:CAAB8:略第19课:1—6:DBBDCD第20课:1:B2:D3:A期末测试卷:一:1—5:BBCAC6—10:BBDDA11—15:BBDCB二:略三:1、(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3)深圳被设置为经济特区(4)邓小平;中共十五大2、(1)渴望祖国统一(海峡两岸统一)(2)“一国两制”政策;1997年解决了香港问题,1999年解决了澳门问题。\n(3)两岸交流日益密切的事实表明,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无法阻挡的。四:(1)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2)1971年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建交。(3)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年会在我国上海成功举办;2001年,中国发起成立了区域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4)综合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外交形象;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地增强。(只要言之有理都可得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