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00 KB
  • 2022-08-31 发布

提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策略初探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提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策略初探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2-0175-01  摘要: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在学习中,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刻苦钻研,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创造欢乐和谐的教学氛围,实现课堂高效性,是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激发兴趣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因此,教师如何将掌握的相关知识,寓教于乐,让学生视学习历史是一种人生享受,真正理解和消化课本知识。下面笔者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n  在学生接受新知识之初,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精心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具有兴趣性和生动性,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如我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结合当前形势的特点。笔者是这样开头的:“前一段时间,中日之间的关系陷入了冰点中,中国人民反日情绪达到了顶点,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呢,(钓鱼岛主权之争),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是台湾的附属岛屿,但是日本政府却厚颜无耻的强硬宣称钓鱼岛的主权归他们,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所不能容忍的,那大家有没有想过本是我们的领土,又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被日本暂时夺去钓鱼岛的控制权?其中的历史渊源到底是怎样的呢?”以这样的悬念开头,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吸引过来了,对所要学的知识更是倍感兴趣,他们的求知欲在好奇心和爱国情怀的驱动下,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从而激发他们的历史学习兴趣。  二、巧妙设疑,以疑激趣  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里启示我们,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析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设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积极思考状态,求知欲望强烈,这时,教师再激励、引导、释疑、破疑,学生就能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这种学习的快感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  笔者在讲授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中“工农武装割据”5\n这一板块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的重要意义。笔者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提问(先展示1930年江西永丰兴国土地调查情况让学生观察):“表格反应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学生积极作答:“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却无地或者少地。”笔者继续引导发问:“那么在农村进行革命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必须取得哪些人支持和参加?”学生:“当然是广大雇农和贫下中农。”笔者继续追问:“面对这种情况,中共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呢?”学生这时似乎恍然大悟:“开展土地革命,使农民获得土地。”通过这样一环扣一环地设疑解难,学生明白了中共通过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和债务,使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大大提高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实在是太伟大了。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得到了很好的激励与发展。  三、丰富教法,引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丰富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一个全面富饶的文化艺术殿堂。比如适当地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彻底改变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观,实现言和行,视和听的完美配合,充分发挥原始资料、历史图片、历史影片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历史过去性、综合性、具体性问题。  如笔者在讲授《抗日战争》这一课时,为了更好的再现历史,让学生了解日军的滔天罪行,笔者播放纪录片《南京大屠杀》片段,《黑太阳731》片段,《不忘国耻――5\n日本侵华史》片段,血腥的画面,铁的证据,将学生带到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灭绝人寰旨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大地上一次又一次地暴露了它那凶残、野蛮的行径,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活体实验,无恶不作,血流成河,难以计数的中国人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数不清的冤魂在哀嚎,无数的同胞饱受化学武器的侵害。不需要更多的气愤痛心语言,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已经深深的印在学生的心里。  四、授之以法,以情求趣  在学习中,成功可以使人产生愉悦的情绪,反复成功,就会促成学习兴趣。  追求成功是人类的天性,没有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这一心理,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意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的传授,设法让学生多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强化学好历史的成就感。  历史学科记忆量大,死记硬背,不仅记忆效率低下,还令学生苦不堪言,产生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授之以有趣、高效的记忆方法,改变以往单一、低效的记忆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考得愉快,兴趣自然浓厚。笔者就常向学生传授历史记忆法,比如联想记忆,顺口溜记忆,高压缩记忆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刘伯承、叶挺、朱德、周恩来、贺龙可联想记忆为“柳叶煮粥喝”。1517年,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可联想为“马丁讨厌一屋妖气,发动宗教改革”。再比如压缩记忆法,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就可简记为“割三岛、赔两亿、开四口、设工厂”5\n。对于这些记忆方法,学生喜闻乐见,所以老师要能够指导学生不断挖掘记忆窍门,改变单一的记忆方式,学生就一定能够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学习也必然就是事半功倍,其乐无穷。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教学活动情境,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增长,都值得尝试。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王占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J],2009西海教育纵览(上卷),2006(5).  [3]樊秋丽,《浅谈高中历史课情趣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1(08).  [4]蒋晓玲,《浅谈历史教学中新模式教学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6).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