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7.04 KB
- 2022-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章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虎门条约》C、中美《望厦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D)。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C)。A、文化渗透B、经济掠夺C、军事侵略D、政治控制4.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B)A、中国当时的实力小B、社会制度的腐败C、帝国主义过于强大D、经济技术落后5.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C)。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D、统治集团的腐败6.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是(C)。A、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B、进行传教活动C、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D、干涉中国内政7.外国教会为列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办得较早的外文期刊是(C)。A、《万国公报》B、《民报》C、《字林西报》D、《新民丛报》8.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B)。A、虎门销烟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9.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B)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P27页)A、香港B、台湾C、澳门D、崇明10.到(D)的订立为止,庞杂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已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完全形成。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1.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D)。A、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传播西方先进文化C、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寻求市场和原料产地D、瓜分中国,灭亡中国12.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D)。A、李鸿章B、魏源C、郑观应D、林则徐13.魏源在其(B)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夷情备采》D、《盛世危言》14.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 B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原道醒世训》 D、《原道觉世训》15.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D)。A、林则徐B、魏源C、康有为D、孙中山16.在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中,( D)最终是以“中国不败而败”的。A、中日甲午战争 B、中英战争 C、中美战争 D、中法战争\n17.德国元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D)。A、帝国主义已放弃灭亡中国的图谋B、帝国主义之间相互勾结C、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18.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C)。A列强之间的矛盾B中国的实力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义和团运动19.下列哪一个条约并非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定的?(C)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北京条约》D.《黄埔条约》20.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B)。A是完全对立、坚决反对的B、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C是完全依赖、坚决追随的D、只反对本国封建主义,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21.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要出发点是(C)。A.反对贪官污吏B.发展资本主义C.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D.争取民主22.在中法战争期间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爱国将领是(C)。A.关天培B.陈化成C.冯子材D.邓世昌23.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C)。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24.在中国近代史上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D)。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25.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留兵驻守”的条约是(D)。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26、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的签订C中法战争和中法《天津条约》的签订D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27、《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的直接作用是(B)A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状态B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C介绍了西方的先进技术D探索出强国御辱之路28..在(B)中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望厦条约》D.《天津条约》29.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其中侵入西藏的是(A)。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30.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广西成了(C)的势力范围。A.英国B.俄国C.法国D.德国二、多项选择题1.19世纪40年代,西方殖民者通过哪些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BCD)。 A军事侵略B整治控制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n2.甲午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有(ABCD)。A在中国投资设工厂B在中国增设银行C投资修筑铁路,控制交通事业D夺取矿权3.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赤裸裸的文化侵略,主要表现在(ABCD)。A建立教堂,派遣大批传教士到中国传教B包庇教徒不法行为,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传统礼俗C创办中外文报刊,为帝国主义侵略进行辩护D宣扬“种族优劣论”,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4.中日甲午战争后,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清政府应将下列哪些地区割让给日本(BCD)。A海南岛B台湾岛C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D辽东半岛5.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爆发了一场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这场运动的功绩有(ABCD)。A充分显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B充分显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D暴露了清政府卖国的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6.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获得了在中国建立租界的特权,租界的设立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及领土完整。下列关于租界的说法,正确的有(ABD)。A1845年,英国最早在上海划定区域作为租界居留的地段B西方列强在租界内实行完全独立于中国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以外的另外一套统治制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在近代中国,西方列强设立的租界仅集中于沿海城市D租界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中心基地7.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民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但结果均告失败,主要原因有(ABCD)。A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国力强盛,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B中国综合国力衰弱,政治腐败,经济技术落后C中国推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不了解世界形势,落后于世界潮流D文化观念陈腐,夜郎自大,虚骄夸诞8.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有(BCD)。A农民领袖在运动后期腐化堕落B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C受小生产者的局限性的影响,运动中存在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D没有认识到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9.帝国主义列强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的原因有(BC)。A帝国主义之间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中国B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C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中国政府组织抵抗有力10.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主要目的是(ACD)。A.宣扬殖民主义的奴化思想\nB.进行文化交流C.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D.摧毁中国人民的自尊11、近代中国社会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AC)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D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12、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是(BC)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C反抗封建主义的压迫D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13、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有(ABC)A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B魏源提出“师夷长技”的思想C郑观应提出“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等主张D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三、材料题 (一) 材料1: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深刻分析。他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材料2: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1)分析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及认识这些特点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2)正确认识当今国情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重大意义?答案:(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毛泽东从唯物史观出发,深刻分析这个社会的六个基本特点: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不仅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阻碍中国独立和发展的根本因素 。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n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中国革命的方式方法,制约着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是认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制定革命路线和方针的基础。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2)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是由于我党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一个科学认识与正确把握,我国才得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二) 材料1:1841年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为英国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材料2:“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2页。材料3:“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页。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2)请根据材料2和材料3及所学知识,说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的影响。参考答案: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是在寻找借口,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开脱罪责。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该论调说明西方列强在对华政策方面是一致的。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这是列强侵华的客观后果,决不是主观愿望,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三) 材料1: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喻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方人的方式处理。”\n 材料2:中国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如何,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1)根据材料1指出福泽喻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他们采取何种政策?(2)在材料二中反映的中国的革命是什么?引起这个革命的内外部原因各是什么?对英国的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3)请根据材料1、2及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列强是从哪几个方面侵略中国的?并说明当时的通商口岸开放与今日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参考答案:(1)对亚洲各国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2)指太平天国运动。 内因是清朝专制统治腐朽激化了阶级矛盾;外因是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英国在华市场缩小。(3)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四个方面来侵略中国。区别:①开放通商口岸是独立自主还是受制于人,是平等还是不平等的?当时的开放是受制于人的不平等的,今日的开放是独立自主而且平等的②背景不同:今日的开放民族工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当时的开放民族工业根本无力抗衡。四、论述题 1.依据史实论述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殖民侵略战争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历史灾难,造成近代中国的贫穷与落后。 1.军事侵略。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五次大规模侵略战争,分别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屠杀大批中国人民;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这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实行的公开掠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如: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1895年《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的岛屿,强迫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1845—1911年,列强先后在上海、天津、汉口、广州等16个城市设立30多个租界。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和焚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等等。) 2.政治控制。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利用又打又拉的两面手法,迫使清政府屈服并确立“借师助剿”政策,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的海关大权长期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海关的高级职务全部由外国人担任等等。) 3.经济掠夺。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这些是造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长期不能有效发展的根源。(如: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的签订,开放通商口岸达16个之多,在通商口岸依据特权实行殖民统治;帝国主义还在中国开工厂、办银行、修铁路、开矿山,获取超额利润,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n 4.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大肆为侵略中国有理制造舆论,其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某些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列强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以宣传宗教信仰和介绍科学文化知识为名,为帝国主义侵华制造舆论,麻痹中国人民的革命意志。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还炮制所谓“黄祸论”论证侵略有理等等。)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产生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 (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诚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比如中国在西方列强的炮口下被迫开放,与世界发生联系,从封闭中走出来。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使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发生解体,破坏了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但是,这些变化,只不过是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所带来的副作用,它远远不能抵消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造成的严重破坏。而且就其主观而言,外国侵略势力绝不是要把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而是要把中国推入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生长的扭曲和变态,正是受外来侵略影响的结果。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结合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谈谈你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认识 (1)鸦片战争以来到1949年成立新中国,我们国家先后经历了反帝国主义侵略,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系列的困难及挫折,但是中国人民没有被打倒,而是凭着一种力量走到了今天,这种力量就是——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我们要透过历史看到这种精神并继续发挥它的作用。(3)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抗日救国的过程中“不当亡国奴”“誓死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精神感召着举国上下亿万民众,各阶级各党派万众一心,一致对外,显示着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这种精神支持着我们走到最后的胜利。 (4)团结合作精神: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号召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共同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抗联将士活跃在白山黑土,回民支队让日闻风丧胆,全国各界成立了救国联合会捐钱捐物,台湾同胞更是以65万烈士的鲜血换来了台湾的光复。团结合作让我们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5)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还是八年抗战,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艰苦奋斗的史诗,就拿抗日战争来说,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以一往无前,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同日军展开白刃战,取得平型关大捷;38年3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摧毁日军精锐部队第五、十两个师团……这种精神指引我们走向更多的辉煌。(6)总之,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我们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生动体现。当然,这种传统精深要与时代精深融会,才能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比拼,经济实力技术实力是物质基础,但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所以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从那段悲壮史中汲取力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发奋图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n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单项选择题1.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C)A.西京B.北京C.天京D.金陵2.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B)A.《资政新篇》B.《天朝田亩制度》C.《万大洪告示》D.《原道醒世训》3.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A)A.干王B.英王C.翼王D.忠王4.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A)A.天京事变B.天京城外的破围战C.金田起义D.北伐失利5.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C)A.金陵机器局B.福州船政局C.上海江南制造总局D.天津机器局6.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B)A.福建水师B.北洋水师C.广东水师D.南洋水师7.洋务运动的本质是(A)A、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B、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镇压农民起义C、增强本国的实力D、发展资本主义8.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主张是(B)A.“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B.“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C.“师夷长技以制夷”D.“变者天下之公理也”9.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著作是(C)A.《仁学》B.《劝学篇》C.《校邠庐抗议》D.《盛世危言》10.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是(D)A.京师大学堂B.工艺学堂C.船政学堂D.京师同文馆11.洋务运动时期,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是(A)A.福州船政局B.天津机器局C.湖北枪炮厂D.上海江南制造总局12.近代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四国志13.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D)A领导层的腐败B领导层的内讧C以宗教组织发动群众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4.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B)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外敦和好D全盘西化15.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B)A戊戌政变B北洋水师的覆灭C中法战争的“不败而败”D福建水师的覆灭16.洋务运动最先从哪入手的?(D)A兴办民用企业B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C建立新式海陆军D兴办军工企业17.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D)A.英国B.俄国C.日本D.太平天国和捻军18.维新派代表了哪一个阶级的利益和要求?(B)A.农民阶级B.资产阶级C.工人阶级D.地主阶级19.下列企业中不属于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的是(A)。\nA、天津机器局B、天津电报局C、轮船招商局D、上海机器织布局20.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不包括哪一项(D)A.爱国救亡运动B.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C.思想启蒙运动D.消除了封建社会的恶习21.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主持的重要学堂是(D)A.京师大学堂B.广方言馆C.时务学堂D.广州万木草堂23.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要求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B)A.新式海军B.新式陆军C.新式炮兵D.新式骑兵24.戊戌政变后,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被保留下来的是(A)A.京师大学堂B.准许旗人自谋生计C.改革财政D.改革行政机构25、《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实施为什么没有成功?(C)A.本国封建势力的阻挠B.战争连年不断,未能实施C.理想的不切实际D.土地不足26.1898年6月,(B)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A、康熙B、光绪C、同治D、宣统27.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共同特点是(C)。A.坚决反帝的姿态B坚决反封建的姿态C以救亡图存为目的D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28、洋务运动主要是引进西方的(A)A近代工业和技术B政治制度C政治思想D军事理论29、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次群众性爱国运动是指(B)A义和团运动B公车上书C洋务运动D五四运动30、公车上书的直接诱因是(B)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马关条约》的签订C德国强占胶州湾D《辛丑条约》的签订二、多项选择题1.太平天国反侵略精神表现在(ABC)A不承认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B严禁鸦片C在上海等地与西方侵略者进行正面交锋D放弃“拜上帝教”这一与西方同源的宗教2.太平天国运动的反封建意义表现在(ACD)A没收官僚地主的土地,削弱了封建的经济基础B完全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儒家文化被否定,批判了封建主义的精神支柱D猛烈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3.洋务运动就目的来说包括(AB)A以“自强”为标榜的军事活动B以“求富”为目的的经济活动C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的经济活动D已实行君主立宪为目的的政治活动4.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采取以下两种方式(BC)A中外合办B官商合办C官督商办D民办5.维新变法运动的政治方案包括(ABCD)\nA挽救民族危亡B立宪法C设议会D建立君主立宪的政体6.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有(ABCD)A领导集团内部存在宗派思想,破坏了团结,涣散了力量B拜上帝会的宗教迷信束缚了革命群众的手脚C一度实行的消灭家庭、取消商业等过火政策,引起群众不满D领导层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认识不清7.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表明了农民阶级的(ABCD)A狭隘性B保守性C自私性D历史和阶级局限性8.洋务派的下列行为应该给予肯定(ABC)A学习西方的有益尝试B自强图存的种种努力C抵御外侮的进取精神D洋务企业的经营方式9.下列选项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ABD)A.《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领文件B.它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C.未能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未能冲破传统自然经济体制10.关于《资政新篇》评价不正确的是(BD)A.它是在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B.具有封建主义色彩和反侵略性质C.对于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民族尊严有积极意义D.绝大部分措施得到实施11.对洋务运动历史作用评价正确的是(ACD)A.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其根本目的是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C.反映了地主阶级自救意识D.给中国带来新的知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12.有关维新运动兴起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CD)A.帝国主义掀起划分中国的狂潮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C.洋务运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D.光绪皇帝取得了实权,支持变法13.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有(BC)A.帝国主义的剿杀B.其变法脱离了人民群众C.遭到以西太后为首的旧势力的强烈反对D.维新派内部矛盾重重14.下列刊物由维新派创办的是(BC)A.《民报》B.《时务报》C.《国闻报》D.《新青年》三、材料分析题 (一) 材料1:《厅大洪告示》说: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心之苦极矣!”\n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条;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材料2:“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芝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锟钱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鳏寡孤独废疾者“皆国库以养”。 材料3:规定: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主张发展近代戒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问:(1)造成材料1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并造成了怎样的结果?(2)材2二出自哪部纲领?何时颁发,主要内容是什么?(3)材料3出自何处,有何积极意义?答案要点:(1)答:①清政府为了支持赔款拼命搜刮百姓;②鸦片贸易泛滥,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③工地兼并加剧,地租剥削率日高。结果:通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道路。(2)答:1853《天朝田亩制度》,①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②建立基层政权组织“两”;③设立“圣库”制度。(3)答:《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部以纲领形式颁发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体现当时的时代性,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崛起和发展。 (二)以下是一组洋务运动时期的言论: 材料1: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勤远略。” 材料2:奕说:“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患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材料3:冯桂芬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富之术。” 请回答:(1)曾国藩所谓的“剿发捻”和“勤远略”分别指什么?(2)参考材料2.3,说明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结合材料1.2.3,说明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何在?答案要点:(1)镇压人民革命,即太平军好捻军;为统治阶级解除外患。(2)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3)为了购买好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三)以下是一组维新运动时期的言论:材料1:张之洞说:“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无益者一:将立议院欤?中国士民至今安于固陋者尚多,环球之大势不知,国家之经制不晓,外国兴学、立政、练兵、制器之要不闻,即聚胶胶扰扰之人于一室,明者一,暗者百,游谈呓语,将焉用之?且外国筹款等事重在下议院,立法等事重在上议院,故必家有中资者乃得举议员。今华商素鲜巨资,华民又无远志,议及大举筹饷,必皆推委默息,议与不议等耳。”材料2:谭嗣同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材料3:严复说:“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朴隶也。”\n 请回答: (1)张之洞为何认为民权无益? (2)参考材料2.3,说明维新派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立场何在? (3)结合材料1.2.3,说明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要点:(1)守旧派和洋务派要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四)材料1 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2 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材料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4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n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共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阅读材料以上材料并回答: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参考答案: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讲话中的这一提法,是对辛亥革命以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正确总结。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而来的,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辛亥革命后屡遭挫折的孙中山先生,把中国共产党人当成亲密朋友,毅然改组国民党,实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共产党的帮助下, 孙中山先生将其辛亥革命时期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完成了他一生中第二次伟大转变。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新形势,打垮了北洋军阀的两大主力,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沉重的打击。孙中山先生致力四十年的国民革命,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豪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四、论述题\n 试述辛亥革命前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的不同探索并予以正确评价。 近代中国面临两大危机: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因此,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要获得民族独立,必须推翻帝国主义,要实现社会进步,必须推翻封建主义,这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两大主题。围绕这两大主题,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一、太平天国——农民的革命运动(一)简要经过 1851年1月,洪秀全等率众在广西桂平的金田村“团营”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从这年开始,直到1864年的最后失败为止,这场历时十四年之久革命运动,以1856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主要事件有,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建军、定鼎天京以及北伐和西征。到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之前,天国达到了它的全盛进期:拥百万之众,据江南之地,建立起与北方清政府相对峙的强大的农民革命政权。 自1856年下半年开始,天朝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变故:从杨秀清的“逼封万岁”,经“韦杨内江”和韦昌辉的“天京叛乱”,到洪秀全诛杀韦昌辉,再到次年的石达开出走……“天京之变”这场历史性悲剧,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至1864年天京陷落,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最终走上了失败的末路。 (二)对运动的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中国革命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猛烈地冲击了中国的封建秩序,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起了阻止和延缓中国的半殖民化进程的作用;它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要求,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方案,同时,在实践上一定程度地破坏了封建生产关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无法克服小生产者自身的弱点。其后期的内部分裂,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农民革命都无法挣脱的宿命的(或曰规律性的)结局。总之,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革命的指南,囿于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中的农民阶级是不可能自己解放自己的。 太平天国的失败,深刻地表明:依靠单纯农民战争的形式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活动(一)洋务派及其代表人物 在内外交困的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中一些官僚在被迫与西方交往(从事交涉和签订条约)的过程中,开始了解西方,了解世界,思想开始发生变化,并希望通过局部的改革以“自强”、“求富”,阻止列强的进逼,产生"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和行动。他们逐渐从中国地主阶级中分化出来,这样便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洋务派。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发展的中央机构,它的出现标志着朝廷承认“夷务”升格为“洋务”,其办事大臣奕訢是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奕訢是洋务的支持者而不是实践者,洋务派的主要势力和作为都在地方而非中央。地方的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堂等。(二)洋务新政内容洋务新政又称“同光新政”,是指购买洋枪洋炮轮船机器聘请洋人,雇佣外国军官,依洋法操练军队,用西法开矿筑路设厂建造,兴办航运,电报业,以及学习外洋科学技术,兴办船政,水师学堂,派遣留学生等一系列活动。(三)评价 1、意义:(1)现实意义洋务新政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铁路、轮船和电报等新式交通业,建立了近代化海军,这在外国势力频繁军事入侵的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n(2)开学习西方风气之先进一步打开了学习西方的风气,为西学的传播和中国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3)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洋务运动虽然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但他所建立的近代工矿、交通业却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为中国资产阶级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导致了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为中国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2、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不甘心国势衰弱,遭受外来侵略的命运而采取的一次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的活动,洋务派作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其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首先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他们希望"师夷长技以自强",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迫切需要及自身认识能力上的局限性,使其"师夷长技"局限在学习技术的层次,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自强和求富的目的,后来的甲午战争的失败证实了这一点。(1)外国资本主义压迫中国已经丧失关税自主权等种种主权,因此中国企业在生产销售和原料采购等方面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强大竞争压力。(2)封建势力的阻碍顽固派的压制以及小农经济的限制(3)洋务企业自身的封建性主要表现在所有制形式和管理体制对企业生产的限制上。3、启示: 洋务运动的实践表明:只有求得国家独立,才能从容地建设现代化;洋务改革必须有制度和政权的有力保证才能成功。三、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一)历史经过: 甲午战后,空前的民族危机和剧烈的社会动荡,把新兴资产阶级推上了政治舞台。救亡图存的维新运动,在以康有为为首的一群仁人志士的领导下,蔚然兴起。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订立,康有为在北京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之主张,请求皇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这一爱国知识分子的大请愿,成为三年后戊戌变法的前奏。此后,康有为连续六次上书光绪皇帝,痛陈变法维新、救亡图存之刻不容缓。终于打动了年轻皇帝的心。 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光绪力排众议,下达“明定国是”诏,宣布实行变法。从6月11日至9月21日的一百零三天里,皇帝发布了上百条诏令和批示,朝堂之上一派革故鼎新的气象。新法的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准许开办报馆、学会;经济方面,编制预算,整顿财政,设立农工商总局和矿务铁路总局,保护和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工艺创造和技术发明;军事方面,裁减绿营,用西法精练军队;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提倡西学。 然而,新政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封建势力的仇视和反对。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志士。康、梁闻风出逃,谭嗣同等“六君子”惨遭屠戮。这场被称之为“百日维新”的改革,以失败告终。(二)评价: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具有爱国主义性质的救亡运动,又是一次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它高呼“救亡图存”要求改变封建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的进步的意义。同时,它也是一次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观念,使人们的思想从封建主义的禁锢中获得初步解放,为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n 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的软弱。维新派所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在当时的中国,他们既无坚实的经济基础,又无足够的政治实力。仅仅依靠一个并无实权的皇帝,试图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这种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根本走不通的。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立宪”,并于1908年颁布了(D)A《临时约法》B《暂时新政律》C《中华民国约法》D《钦定宪法大纲》2.1903年6月,( C)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A.陈天华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3.1903年邹容写的( C)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4.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C )。A.强学会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5.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A )。A.《民报》 B.《新民丛报》 C.《苏报》 D.《国民报》6.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C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C)。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D )。A.广州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10.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C )。A.黄花岗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保路运动 D.广州起义1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B)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上海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B)。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试训政纲领》13.中华民国元年是(C)。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14.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A.推翻了封建帝制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1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其难以在中国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n17.1912年8月,宋教仁为推行政党政治和建立责任内阁制,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党派在北京组成( B)。A.中华革命党 B.国民党 C.统一共和党 D.国民共进会18.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 B )。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 B.国民党力量涣散C.袁世凯军队强大 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19.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 D),组织武装反袁。A.中国同盟会 B.国民党 C.兴中会 D.中华革命党20.1915年,(C)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21.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D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22.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A)。A.辛亥革命B.戊戌维新运动C.太平天国革命D.义和团运动23.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C)。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C.“二十一条”D.出让川汉、粤汉铁路24.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社会根源是( A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军阀拥有武装C.帝国主义扶植军阀 D.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25.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C)。A.二次革命的失败B.护国运动的失败C.护法运动的失败D.保路风潮的失败26.科举制是清政府在下列哪次活动中废除的?(C)。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预备仿行宪政”27.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A)A兴中会B同盟会C华兴会D光复会2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是(B)。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共同纲领》D《建国方略》29.辛亥革命与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 )。A不能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B列强的敌视和反对C没有自己的纲领D没有一个自己的政党30.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C)。A仿效欧美政体B发展资本主义C延续清政府的统治D缓和阶级矛盾31.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C)。A.《时务报》B.《国闻报》C.《民报》D.《新民丛报》32.袁世凯暗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后,孙中山发动了(B)。A.护国运动B.“二次革命”C.护法运动D.中华革命党的起义33.1917年悍然拥立废帝溥仪,复辟清朝的封建军阀是(B)。A.袁世凯B.张勋C.段祺瑞D.张作霖34.组织“护国军”,发起护国运动的人是(C)。A.孙中山B.黄兴C.蔡锷D.宋教仁35.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的是(D)。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36、帝国主义在(B)签订后,对中国侵略方式由瓜分政策转变为较为温和的“以华制华”政策。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n37、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B)A保国会B中华革命党C同盟会D中国国民党38、1906年至1907年,革命派和立宪派在思想领域内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立宪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A黄兴、宋教仁B陈天华、蔡元培C康有为、梁启超D章炳麟、刘揆一39.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B)A其产生晚于中国物产阶级B其产生发展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C其产生晚于西方资产阶级D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40.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D )。A.湖南B.湖北C.广东D.四川二、多项选择题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包括(ABCD)A民族危机加深B社会矛盾激化C清政府的新政及破产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壮大2.下列哪些组织是由孙中山组建的(BCD)A光复会B同盟会C兴中会D中华革命党3.下列哪些运动是针对袁世凯的(AB)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护法运动D辛亥革命4.孙中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意义是(ABCD)A打破了封建专制体制B推动了社会进步C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世界D指明了通向现代化的道路5.袁世凯窃取政权,实行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其主要表现在(ABCD)A扩充军阀军队,建立警察特务系统B制造“宋案”C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复辟帝制6.以下对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表述正确的是(ACD)A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B是过渡时期的政权C有其局限性D政权实行维护封建土地制度的政策7.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围绕着(ABC)展开了论战。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要不要社会革命D要不要保皇8.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是(ABD)A无明确的反帝纲领B忽略人民群众的作用C无民权思想D平均地权设想有空想色彩9.辛亥革命在比较完全意义上开始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ABCD)A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B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C建立了中华民国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0.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进步运动,两者的共同点有(ABD)A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B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C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D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n11.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ABCD)。A.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的革命纲领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C.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D.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回答问题:(1)结合材料I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回答为什么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答案: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2分)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由于清政府已经是“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第四,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若干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辛亥革命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2)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n 辛亥革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联盟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派的力量;主观上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所致,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说明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结束。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反帝反封建彻底胜利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别的革命,而只能是并且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是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剧烈变动,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条件。经济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无产阶级的一般特点和特殊优点使它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 (二) 材料1: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除了旧学派,新学派自己表示怀疑的很少。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材料2: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5年10月19日)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途径和选择有何不同。(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象日本人学”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张?他们的主张是怎样实践的?结局如何?(3)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答案: 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途径和选择有何不同。答:康有为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壳来宣传西学,以日本为楷模,走改良的道路;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较全面的认识,主张以美国的民主政治为楷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象日本人学”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张?他们的主张是怎样实践的?结局如何?\n答:反映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政治主张。他们曾经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楷模,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百日维新。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力量的薄弱、策略的失误等原因致使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3.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答: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取,中国开始进入北洋军阀的黑暗腐朽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内图谋武力统一导致军阀混战不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三)材料1: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的国,主我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主义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这由政体不好的原 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讲到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所以我一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民生主义,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有。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 ——摘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材料2:(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二)民权主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盖酿成经济组织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国家规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地依地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上地,资其耕作。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摘自《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3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变易,而欧洲之人种胥治化焉。\n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到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1,概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中心思想。 (2)比较材料1和材料2,指出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3)分析材料3,如何理解“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答案: (1)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始终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战斗口号。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既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政治革命。孙中山强调,政治革命应当与民族革命并行。民族革命是扫除“现在恶劣政治”,而政治革命则是扫除“恶劣政治的根本”,从而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集国内民族压迫与封建专制统治于一身的清政府。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主张通过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的办法,以土地国有方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以预防出现欧美那种“贫穷不均”,避免“少数富人专制”而引起的“社会革命”。但没有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2)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表现在: 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而旧民族主义没有正面的、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实现民族独立的口号,没有把斗争锋芒直接对准帝国主义,相反,却对帝国主义抱有某种程度的幻想。 民权主义进一步提出了普遍平等的民权的主张;强调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得而私也”的共和国。而旧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的解决办法,改变核定地价的办法,逐步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另外,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 (3)孙中山认为,封建君主专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不可调和的敌人,二者是水火不容的。必须把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成功。所谓民族革命就是要推倒满洲专制政府,所谓政治革命就是要颠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两次革命要一次性完成。民族革命成功的同时要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最大特色是具有反满和反封建的双重意义。从政治革命的意义上说,革命绝不是单纯的排满,而是为了推翻满清的反动统治,而满清的反动统治,不仅是对汉人的民族压迫,更是对整个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因为推翻帝制是国民革命的首要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前提。所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四)\n材料1:“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使在革命时也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分裂”。孙中山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决定先从外交上努力,游说列强,以期获得道义上的承认和财力上的支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外交文件《宣告友邦书》,竟然承认清政府与列强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试图以此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支持或保持中立。然而,半殖民地中国要变成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与世界列强并雄,这是帝国主义殖民势力绝对不能允许的。 ——范书林《百年沉思》材料2:辛亥革命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在全国胜利了。武昌起义后各省几乎大都是“兵不血刃”“传檄而定”。然而实际上是悲惨地失败了。绝大部分政权都落在立宪派或旧封建军阀、官僚的手中。有的是发动反革命政变抢去的(如湖南),有的是请进外省兵力夺走的(如贵州),有的是采用阴谋办法谋得的(如湖北),更多的则是干脆一夜之间换块招牌,由清政府的“巡抚”改为革命军政府的“都督”(如江苏)。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材料3:“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辛亥革命在反帝和反封建两个方面的不彻底性。试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不能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2、你对材料3中毛泽东的这句话如何理解?参考答案:1、(1)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浓厚两重性的阶级:它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束缚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的力量又很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坚决性。这种两重性对,决定了其革命的不彻底性。(2)具体分析: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外国资本主义的联系:从产生来看,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机器工业,是外国侵略者经办的掠夺性企业,进而是清政府洋务派集团通过购买外国机器建立的官僚买办企业,最后才是私人资本购买机器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直接刺激下.通过直接引进技术。引进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途径产生的,没有本国手工业发展与基础.更未经过工业革命。这正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先天不足之所在。从发展来看,作为国际资本主义附庸的中国资本主义,它的发展被紧紧地限制在外国资本主义所许可的范围之内。同时,由于自身力量的薄弱,又不得不紧紧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如在技术和设备上完全依赖进口,靠向他们乞食来求得生存。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使在革命时也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分裂”。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国内封建势力的联系:一方面,民族资本经营的企业大部分资金少、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在封建主义的抑制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体质薄弱,始终不能健康地成长起来。另一方面,中国民族工业最初的民族资本家极少是由手工工场主上升而来,大部分是由封建官僚、地主和买办商人转化而成,其原始资本大都来源于前资本主义剥削——即封建剥削。有的资本家本身就兼营土地、高利贷等封建剥削并保有封建官职,他们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保持着与封建势力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n2、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总人口的80%以上,尽管农民阶级不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领导任务,但却是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没有农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要发动农民进行革命,就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彻底消灭农村中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辛亥革命党人尽管提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设想——平均地权,但却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孙中山提出“核定地价”之法:“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这种幻想在保留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进行渐进式的改革,其实只是一种空想。而在实践上,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则根本没有制定出准备实施平均地权的任何具体政策。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他们对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更无力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也就不可能依靠和领导广大的农民进行革命。因此,毛泽东在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时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四、论述题 1.试谈对三民主义(指旧三民主义)的认识 (1)三民主义的内容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始终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战斗口号。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又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既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政治革命。孙中山强调,政治革命应当与民族革命并行。民族革命是扫除“现在恶劣政治”,而政治革命则是扫除“恶劣政治的根本”,从而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集国内民族压迫与封建专制统治于一身的清政府。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溃疡的批判和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同情”。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主张通过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的办法,把土地问题解决好,以预防出现欧美那种“贫穷不均”,避免“少数富人专制”而引起的“社会革命”。 (2)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次伟大的尝试,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且试图以革命手段来解决问题,因此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具有革命性的、进步的纲领。 它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和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而它在同改良派的斗争中,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成为一面鲜艳的战斗旗帜。列宁也曾高度赞扬:“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n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3)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同盟会纲领存在着缺陷,它并不是一个彻底的民主义纲领: 首先,它没有正面的、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实现民族独立的口号,没有把斗争锋芒直接对准帝国主义,相反,却对帝国主义抱有某种程度的幻想。 其次,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同时,也没有明确的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第三,它缺乏明确的足以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力量的土地革命纲领,也即缺乏彻底的反封建的纲领。政纲中虽提出“平均地权”的口号,但没有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因此列宁也说它是“如此漂亮而又如此模糊的经济革命”。) 无论如何,孙中山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中华人民的幸福安定,我们应要珍惜先人给我们留下的财富,同时我们也要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好的明天。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单项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C)A.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采用B.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2.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B)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C)。A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B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C民主与科学D民主与法制4.宣传新文化的主要刊物是(A)。A《新青年》B《共产党》C《民国日报》D《工人月刊》5.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C)。A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D李大钊《庶民的胜利》的发表6.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是(A)。A、上海机器工会B、长辛店工人俱乐部C、武汉工会D、长沙工会7. 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B)A.戊戌变法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五卅运动时期D.一二·九运动时期8.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A)A.李大钊B.陈独秀C.张国焘D.毛泽东9.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B)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辛亥革命10. 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人在(B)成立了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A.北京B.上海C.武汉D.广州\n1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C)A.《新青年》创刊号上B.中共“一大”会议上C.中共“二大”会议上D.中共“三大”会议上12.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是在(D)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二七”罢工后D.中共“三大”13、《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的翻译者是(C)A.陈独秀B.李大钊C.陈望道D.李达14.孙中山说:“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C)A.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C.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15.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B.国民党改组C.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中共“三大”的召开16.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原因是(D)A.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一致B.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C.它与中共的民主革命完全一致D.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一致17.1924—1926年的中国国民党是一个(D)A.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B.官僚资产阶级的政党C.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D.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18.1925年5月,以(D)为起点,国共两党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浪潮。A.国民党一大B.成立黄埔军校C.广州国民政府成立D.五卅运动19.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一些侵略权益是(D)A.关税自主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领事裁判权D.汉口、九江英租界20.对1924-1927年大革命性质的正确表述是(C)A.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C.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D.中共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21.国民大革命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C)A.促使工农运动蓬勃开展B.进行了北伐战争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22.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的历史事件是(D)A.“四·一二”政变B.马日事变C.夏斗寅叛乱D.“七·一五”政变23.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是指(A)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被反动势力篡夺了革命果实C.没有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24.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共最深刻的教训是(A)A.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B.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C.要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D.要制定彻底的革命纲领25、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举行,(C)是一大的正式代表。A、刘少奇B、周恩来C、毛泽东D、邓小平26、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是(C)A实现共产主义B加强无产阶级国际团结C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D推翻资产阶级政权\n27、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新特点是(C)A商人罢市B学生大规模罢课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运动取得初步胜利28、下列观点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观点的是(B)A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B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应该否定C“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D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其流毒“不减于洪水猛兽”29、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其根本原因是(D)A儒家思想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30、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D)A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B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C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传播D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31、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大会是(B)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国民党一大D中共三大32、关于中共三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A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B决定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C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D具体规定保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33、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C)A三民主义B反帝反封建C新三民主义D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34、下列哪项不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B)A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B在三民主义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C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35、新旧三民主义比较,新三民主义增加的最重要的内容是(D)A创立民国B节制资本C反对满清政府D反帝内容36、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评价,不确切的是(A)A是中共领导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B中国工人阶级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C先进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D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37、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C)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C斗争目标是反帝反封建D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38.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C)。A.使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B.致使革命阵营成份复杂C.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让步3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C)。\n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试训政纲领》40.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李大钊第一次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章是(D)。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庶民的胜利》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41.北伐战争首先打击的军阀是(C)。A.张作霖B.孙传芳C.吴佩孚D.陈炯明42.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客观原因是(A)。A.反动力量过于强大B.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马列主义影响不大D.工农运动处于低潮43.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都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这两次错误路线产生的根源在于(C)。A.共产国际错误指导B.错误领导人排挤毛泽东C.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理论思想尚不成熟D.国民党分化破坏活动44.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国民党的各个派别都是一样的反革命。这一观点表明(A)。A.大会仍未肃清“左”倾思想B.中共着力纠正“左”倾思想C.中共认清了革命的对象与动力D.大会纠正了右倾主义路线45.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于(A)。A.上海B.北京C.武汉D.长沙二、多项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是(ABCD)A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B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头脑C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D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E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2.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哪些要求在文化上的反映(BD)A防止封建帝制复辟B反对封建军阀统治C宣传马克思主义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3.下列评价符合新文化运动实际情况的有(BCD)A是近代第一次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B使民主科学观念得到较广泛的传播C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D提出了中国文化必须现代化的重大课题4.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代表团突出的要求包括(ACD)A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B废除旧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C收回大战期间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D取消袁世凯与日本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5.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包括(ACD)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B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6.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这场斗争的阶层有(ABC)A爱国学生B工人阶级C商人D地主阶级7.五四运动与以往民主主义革命的显著区别是(ABC\n)A广泛的群众基础B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C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D进行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斗争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评述正确的是(ABCD)A促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9.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BCD)A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革命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C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D具有以往的历次革命运动所不具备的广泛性和不妥协性10.关于中共诞生的条件表述正确的是(ABCD)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思想基础B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提供了组织基础C工人阶级壮大提供了阶级基础D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1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有(ABCD)A中国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战斗司令部B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C中国革命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D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2.中国共产党与以往的任何政党不同的主要表现是(ABCD)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B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C能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D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13.中共一大的内容包括(ACD)A制定了党的第一个纲领B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C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D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14.中共二大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是(ABCD)15.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E官僚资产阶级1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其中,“新”主要体现在(ACD)A中国革命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中国革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C中国革命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D中国革命开始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16.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ABCDE)A讨论了国民党改组的问题B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C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D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建立E国民革命运动开始17、下列属于对中共一大主要内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C)A陈独秀作为代表出席大会,并被选为中央局书记B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C大会确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D正式宣告了共产党的成立18、国共两党能实现第一次合作是由于(BCD)A两党的革命目标相同B共产国际的帮助C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D中共三大做出了正确的决定\n 三、材料分析题 (一)材料1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这90年里,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摘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2 最近,有一本名为《苦难辉煌》的党史专著,颇受广大读者欢迎。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一再追问: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几十个人,仅仅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就打败了强大的对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历史给国民党很多机会,却只给共产党很少机会,但是共产党抓住了这仅有的机会,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又是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7000多万人的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南昌起义后剩下不到800人到今天的威武雄狮,党和军队为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来自哪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来自哪里? 作者回答:我们拥有一批顶天立地的真人。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摘编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 (1)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2)①所谓“主义”、“信仰”就是“理论”、“意识”。“主义”和“信仰”成为一种“力量”,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尤其是“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原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在:首先,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的进程;其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再次,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所以,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②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主义”和“信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相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二)\n 材料1: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的国,主我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这由政体不好的原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讲到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所以我一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民生主义,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有。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 ——摘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2:(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第一方面,国民党之民族主义。其目的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第二方面,则国内诸民族宜可得平等之结合。国民党敢郑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治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 (二)民权主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之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盖酿成经济组织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国家规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地依地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上地,资其耕作。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摘自《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工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渐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引导工人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1,概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中心思想。 (2)比较材料1和材料2,指出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3)对比材料2和材料3,说明新三民主义为什么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4)比较材料2和材料3,指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区别。 \n(1)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是反对清朝的贵族统治,建立汉人当权的统一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的中心思想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的中心思想是用“平均地权”的办法防止贫富分化与对立。(2)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表现在: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进一步提出了普遍平等的民权的主张;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提出了解决办法。 (3)因为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不仅有民主革命的纲领,而且还有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四、论述题 1、请以“历史的选择”为题,论述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论述要点: 1.历史的呼唤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和革命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两大革命任务,这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到辛亥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屡遭失败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特别是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政党无力承担中国革命领导核心的历史使命,历史要求先进阶级的先进政党来承担这个使命,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历史的呼唤。 2.应运而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具备了充分的历史条件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①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建党提供了阶级基础; ②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建党提供了思想条件。 ③以“南陈北李”为先驱,中国早期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党的产生准备了组织基础。 ④以维经斯基的来华为代表的共产国际的帮助为党的成立提供了外部条件。 3.伟大的回应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对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发展要求的伟大的回应。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的政党。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思想理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n 总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了三大敌人,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革命的异常艰巨的历史任务。并将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历史必然的和正确的选择。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1927年南昌起义的最大意义在于(A) A.开始与国民党反动派武装对抗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最重要的意义是(C) A.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B.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C.中共开始有了独立武装力量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发动的几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均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这种情况表明(C) A.我党在城市拥有相对强大的革命力量B.敌人在某些大城市力量不足 C.我党的革命道路脱离实际D.我党尚未充分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 4.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A)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D.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标志 5.1927年下半年,中国革命呈现出的根本趋势是(A) A.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中共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城市 C.中共发动了一系列罢工,反对国民党统治 D.中共党内出现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6.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主要取决于(C) A.中国农民人口多B.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D.敌人在农村力量薄弱 7.毛泽东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文章是(A)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反对本本主义》D.《井冈山的斗争》 8.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提出了(B) A.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B.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D.实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9.国共十年对峙前期,中共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B) A.中外反动势力力量较弱B.国民大革命时期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D.地理环境适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0.确立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原则是在(B)\n A.古田会议B.三湾改编C.《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D.《战争和战略问题》 11.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D) A.武装斗争问题B.党的建设问题C.统一战线问题D.农民问题 12.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D) A.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B.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 C.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1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 A.制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B.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 C.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D.消灭了土地私有制 14.中国革命历史上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是(B) A.兴国土地法B.井冈山土地法C.中国土地法大纲D.土地问题 15.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国民党的各个派别都是一样的反革命。这一观点表明(A) A.大会仍未肃清“左”倾思想B.中共着力纠正“左”倾思想 C.中共认清了革命的对象与动力D.大会纠正了右倾主义路线 16.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一次决议中说:“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区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和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力,绝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上述材料(D) A.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必然趋势 B.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状况 C.制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的正确策略方针 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思想方法 17.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张闻天 18.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D)A议会斗争B群众斗争C地下斗争D武装斗争 19.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充分证明了(D) A.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 B.全国的革命形势对红色政权的影响巨大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条件 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最重要条件 20.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A)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 21.下列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的是(B) A.瓦窑堡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六大”D.晋绥干部会议 2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B) 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 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n 23.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都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这两次错误路线产生的根源在于(C) A.共产国际错误指导B.错误领导人排挤毛泽东 C.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理论思想尚不成熟D.国民党分化破坏活动 24、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B)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A、懋功B、会宁C、吴起镇D、甘孜 25、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文章是(C)。A、《井冈山的斗争》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26、1935年1月,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B)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A、刘少奇B、毛泽东C、周恩来D、邓小平 27、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主要特征是(C) A、经验主义B、教条主义C、主观主义D、宗派主义 28、1938年,毛泽东在(B)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A、党的六大B、六届六中全会C、党的七大D、党的七大 29、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对待富农的正确政策是(A) A限制富农B打击富农C中立富农D保护富农 30、将以前“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土地法是(B)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五四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 31.党的(B)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 3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最主要的意义是(D) A.开展游击战争的尝试B.揭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C.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32.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上集中全力解决的主要问题是(C)。 A.政治和军事问题 B.思想和作风问题 C.军事和组织问题D.政治和组织问题 34.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 B)。 A.《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井冈山的斗争》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35.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标志着红军长征的结束。 A.陕北保安地区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36.1933年5月成立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其主要领导人是(A)。 A.冯玉祥B.董振堂C.赵博生D.蔡廷锴 二、多项选择题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做出了如下决定(BCD)。 A.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n B.彻底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D.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2.毛泽东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著作有(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两个基本特点是(BC)A实行人民战争B主要斗争形势是长期的革命战争C进攻的主要方向是先去农村,后占城市D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含的三个主要因素是(ABC)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C农村革命根据地D统一战线5.1935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BC)A思想问题B军事问题C组织问题D政治问题6.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几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它们是(ABC) A瞿秋白的“左”倾盲动错误B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C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D张国焘的“左”倾冒险主义 7.土地革命中所采用的正确的土地分配方法有(AB) A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B在原耕地的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C地主不分田D富农分坏田 三、材料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们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年6月 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不能成为一个整个儿阶级势力,它们内部分裂冲突,而没有组织全国家中央集权政府的能力。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 ——瞿秋白:《武装暴动的问题》,1927年2月 材料2:(1)城市是政治经济中心,假如城市工人不起来,取得城市的政权,领导农民实行土地革命,我们的力量在乡村不论如何大终难到长期的胜利。 ——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信,1929年2月 (2)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3)现在就全国看来,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在这一种情势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的为好。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可以结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得到胜利。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 (4)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设没有城市作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n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 材料3: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的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的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综合材料1、2、3,指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什么?(11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9分) 答案: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社会政治异常黑暗,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革命只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②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发动和武装农民,与其结成巩固的革命同盟。而要发动农民革命,就必须解决农民最迫切要求解决的土地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土地革命,推翻剥削农民的封建地主阶级,彻底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③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它们统治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农村是其薄弱环节。因此,无产阶级必须把革命的重心放在农村,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那里积蓄力量,壮大自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 ①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内部长期不统一。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是红色割据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客观条件。 ②在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地区,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具备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③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化,使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断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必然要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④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实现红色割据的武装保证。 ⑤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性,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主要的主观条件。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①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继续前进的道路,对民主革命的胜利起了决定作用,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道路。 ②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范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n③这一理论所依据的立场、观点、方法永远不会过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开拓和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历史启迪作用。 材料1 凡田分九等:其田一亩,早晚二季。可出一千二百斤者为尚尚田,可出一千一百斤者为尚中田,可出一千斤者为尚下田,可出九百斤者为中尚田,可出八百斤者为中中田,可出七百斤者为中下田,可出六百斤者为下尚田,可出五百斤者为下中田,可出四百斤者为下下田。尚尚田一亩,当尚中田一亩一分,当尚下田一亩二分,当中尚田一亩三分五厘,当中中田一亩五分,当中下田一亩七分五厘,当下尚田二亩,当下中田二亩四分,当下下田三亩。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贩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贩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凡男妇,每一人自十六岁以尚受田,多逾十五岁以下一半。如十六岁以尚分尚尚田一亩。则十五岁以下减其半分尚尚田五分;又如十六岁以尚分下下田三亩,则十五岁以下减其半分下下田一亩五分。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2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嬗变易,而欧美之人种胥冶化焉。其他旋维于小己大群之间而成为故说者,皆此三者之充满发挥而旁及者耳。 ——摘自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3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三条 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 第四条 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中共中央注:本条所称应予废除之债务,系指土地改革前劳动人民所欠地主富农高利贷者的高利贷债务。) 第五条 乡村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乡村无地少地的农民所组织的贫农团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区、县、省等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 第六条 除本法第九条乙项所规定者外,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中共中央注:在平分土地时应注意中农的意见,如果中农不同意则应向中农让步,并容许中农保有比较一般贫农所得土地的平均水平为高的土地量。在老区半老区平分土地时,应按照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共中央关于在老区半老区进行土地改革工作与整党工作的指示进行。) 第七条 土地分配,以乡或等于乡的行政村为单位,但区或县农会得在各乡或等于乡的各行政村之间,作某些必要的调剂。在地广人稀地区,为便于耕种起见,得以乡以下的较小单位分配土地。\n 第八条 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分给各人的财产归本人所有,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适当的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 ——摘自《中国土地法大纲》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行不通? 2.材料3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怎样的土地政策?与抗日战争时期相比,中国共产党在材料3中的土地政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这些材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要点: 1.材料1和材料2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行不通? 材料1中农民阶级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按人口平均分配。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希望通过施行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不过,《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正因为如此,《天朝田亩制度》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从未实行过,也不可能实行。 材料2中资产阶级革命派采取了“民生主义”的土地主张。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革命派试图探讨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既使中国富强,又避免产生贫富悬殊的现象,避免社会危机。但是,“平均地权”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2.材料3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怎样的土地政策?与抗日战争时期相比,中国共产党在材料3中的土地政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1947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采取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这一政策调整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主要是因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已经由民族矛盾转变为阶级矛盾。 3.这些材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受阶级的局限,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提出彻底的、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 (2)任何土地政策的提出都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照顾广大人民的利益。 四、论述题\n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的曲折历程、主要理论及其伟大意义。 (一)曲折历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但由于当时的历史局限,党未能根据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现实情况制定出民主革命时期的具体革命纲领。一年以后,经过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特点的初步认识,党的“二大”在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指导下,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方向。随后,中共三大基于对中国革命敌人异常强大、无产阶级单枪匹马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这一现实国情的认识,制定了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的高潮。但是,在国民革命后期,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对中国的国情、特别是中国革命的性质产生了错误认识,主动放弃对统一战线、革命武装乃至工农运动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一味退让,最终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由此,提出了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要求。 2、在武装斗争总方针的指导下,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上百次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但均以失败告终。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革命的低潮时期,反动统治阶级相当牢固地占据着城市,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城市武装暴动或攻占大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 3、在挫折和教训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率先开始了从国情出发寻找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原定占领长沙计划受挫后,毛泽东及时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把革命力量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开创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探索。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4、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正确主张并不是一开始就被全党所接受的,从30年代初期直到党的遵义会议之前,“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共产党人同教条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使中国共产党最终摆脱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俄国革命经验绝对化以及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错误倾向。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全党的领导地位,同时也就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内容 1、“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 这条道路的总概念,可以表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紧密结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先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n 第一,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内部长期不统一。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反革命统治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是红色割据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客观条件。 第二,在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地区,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具备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化,使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断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必然要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第四,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实现红色割据的武装保证。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性,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主要的主观条件。 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政治异常黑暗,中国革命的敌人以绝对暴力维持着其反动统治,要推翻其统治,革命的形式不可能是和平的,也根本没有合法斗争的道路可走。因此,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二,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发动和武装农民,与其结成巩固的革命同盟。而要发动农民革命,就必须解决农民最迫切要求解决的土地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土地革命,推翻剥削农民的封建地主阶级,彻底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它们统治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农村是其薄弱环节。因此,无产阶级必须把革命的重心放在农村,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那里积蓄力量,壮大自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道路。 唯一正确性已无须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求证,因为后来沿着这条道路走向了胜利的中国革命的历史本身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 2、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这条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理论,从中国国情出发,开辟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它的正确之处,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一结合的实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初步形成。 3、这一理论所依据的立场、观点、方法永远不会过时。(现实意义) 井冈山道路所依据的基本原则,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开拓和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历史启迪作用。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我们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正是当年井冈山道路所揭示的伟大原则,也正是井冈山道路至今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n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A)市郊柳条湖爆破铁路,制造借口向中国军队进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即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A.沈阳B.长春C.大连D.旅顺 2.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中国驻军进攻,中国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率领(B)奋起抵抗,发动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A.第二十九军B.第十九路军C.第二十六路军D.第二十五军 3、不属于中国共产党1942年开展的整风运动内容的是(C) A、反对主观主义B、反对宗派主义C、反对官僚主义D、反对党八股 4.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B),呼吁一致抗日。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C.《停战议和一致抗日》D.《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5.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 B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6、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根本原因是(C) A、西安事变的推动B、美英的支持C、民族矛盾突出D、中共的努力争取 7、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9、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最根本的区别是B A、要不要抗战B、依靠什么力量抗战 C、抗战应走怎样的道路D、是正面战场抗战还是敌后战场抗战 10、1938年,国民党声明:“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存亡所系,人人皆应献出生命,以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然抗战之胜利惟望一个信仰、一个领袖、一个政府。”以上材料表明国民党(D) A、愿意加强国共合作力度,团结抗日B、决定发动全民族的抗战 C、总结以前战事,以利再战D、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 1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投降反共倾向增长,但又不放弃抗日,不与共产党彻底决裂。造成这种态度的因素有:(A) ①日本对国民党的诱降政策②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③美英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矛盾④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④ 12、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这是因为它(C) A、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B、提高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威望 C、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D、扭转了当时战场上的颓废局面 13、抗日战争的反攻阶段比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在时间上要短的主要原因(D) A、日军失去了抵抗力量B、中共军队数量的迅速发展 C、国民党军队有美国支持D、借助了有利的国际形势 1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坚持到抗战胜利的客观因素是(D)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B、美英等国的支持 C、广大人民的强烈要求D、日本侵华目的不变 15、抗战初期,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最典型的会战是(B)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n 16、下列对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大反攻前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都是在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前者主要集中在南方,后者偏重于北方 C、前者被大城市和铁路分割,后者包围着铁路线和大城市 D、江西和山西先后成为根据地的集中区域 17.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D)一文。该文从战略高度,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地位、作用,以及在抗日游击战争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与正规战争相配合、建立根据地、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向运动战发展、正确的指挥关系等一系列具体的战略问题。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论抗日游击战争》 C.《论持久战》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18.1940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A)将军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A.张自忠B.张治中C.张灵甫D.张发奎 19.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立全面抗战路线的是哪次会议(D)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赣南会议D、洛川会议 20.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发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这表明中共(D) A.认为国共合作实际上已经破裂B.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C.要独立自主的担负起反抗日本侵略的责任D.揭露顽固派阴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D)。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中国工农红军改变为八路军、新四军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 22.在那次会议上讲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D)。 A.中共八大B.六届七中全会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23.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本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战役是(C) A.忻口战役B.淞沪战役C.豫湘桂战役D.枣宜会战 2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是(B) A、8月15日B.9月3日C.7月7日D.8月12日 25、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队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方针是(D) A、军事打击为主B、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C、纯粹的政治诱降D、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26.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突出表现在(D) A.中国战场最广大B.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 C.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D.中国战场对日本法西斯的牵制 27.1939年12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三大口号,下列选项中不是三大口号的是(C) A、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B、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C、坚持抗战、奋斗到底D、力求向前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28.我党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的会议是(C) A中共七大B洛川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遵义会议 29、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A)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n 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3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C) A土地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C减租减息D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1、全面抗战爆发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的胜利是(A) A平型关战役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淞沪会战 32、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会议是(B) 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七大 3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是(B) A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力争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 C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投降逆流D争取民主,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 37.不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是(C)。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C.群众路线D.党的建设 37.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根本前提是(A)。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B.中国共产党倡仪和平解决C.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D.英美支持蒋介石在中国继续掌权 38.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发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这表明中国共产党(D)。 A.认为国共合作实际上已经破裂 B.要独立自主的担负起反抗日本侵略的责任 C.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D.揭露顽固派阴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9.1947年10月,被国民党当局宣布为“非法团体”的是(B)。 A.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B.中国民主同盟 C.中国民主建国会D.中国民主促进会 40.抗日战争胜利后取代日本在中国享有种种特权的国家是(C) A.英国 B.法国 C.美国D.德国 二、多项选择题1.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内容(ABC)A.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B.减租减息.发展生产C.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D.整风运动2.下列国民党正面战场没有取得胜利的战役是(BD)A.台儿庄战役B.枣宜会战C.百团大战D.豫湘桂战役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是(ABCD)A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B国共两党的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C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D处于一种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4、正面战场连续溃败的主观原因(CD)A.日军强大B.我方力量薄弱C.没有采取积极的防御方针D.不敢放手发动群众5.下列哪些属于日本的侵华政策(ABCD)\nA.以战养战B.以华制华C.思想统治D.三光政策6、.一二九运动的口号是( ABC) A.反对华北自治B.打倒日本帝国主义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7.下列哪次战争是发生在抗战防御阶段(ABD)A.徐州会战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武汉会战8.中共1942年开展的整风运动内容有(ABD)A.反对主观主义B.反对宗派主义C.反对官僚主义D.反对党八股9.抗战相持阶段在面临团结抗战局面出现严重危机的情况下中共提出哪些口号(ABC) A.坚持抗战反对妥协B.坚持团结反对分裂C.坚持进步反对倒退D.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10、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ABC) A发展进步势力B争取中间势力 C孤立顽固势力D打击资产阶级 11、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争取的中间势力指的是(ABD) A民族资产阶级B开明绅士 C上层小资产阶级D地方实力派 12、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毛泽东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著作是(BCD) A《论持久战》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 13.中国共产党1942年开展的整风运动的内容有(ABD) A.反对主观主义B.反对宗派主义C.反对官僚主义D.反对党八股 三、材料 (一) 材料1:这个宣言是一个公布国共合作的宣言,本应早日发表,还是七月四日起草,七月十五日就交付国民党的,可是推迟了两个多月才发表,然而宣言的基本精神是没有损失的。这个宣言不但将成为两党团结的方针,而且将成为全国人民团结的根本方针。中华民族之复兴,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将于今后的两党团结与全国团结得到其基础。 材料2: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一切存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以上两则材料均引自《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3:\n……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在国内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之下,而一致努力。共产党人既摒弃成见,确认国家独立与民族利益之重要,吾人唯望其真诚一致,实践其宣言所举之诸点;更望其在御侮救亡统一军事指挥之下,人人贡献能力于国家。与全国同胞一致奋斗,以完成国民革命之使命。 ——引自《蒋介石对中共中央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谈话》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说明宣言的提出到发表中间至少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影响国民党集团?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采取这些措施? (3)分析材料三蒋介石的谈话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参考答案: (1)发生了“八一三”事变,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国民政府,也影响英美在华的利益。 (2)“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战爆发,民族矛盾激化,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为团结抗日,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实现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说明在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在中共的真诚努力的敦促下,蒋介石表示团结抗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从此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时期。 (二) 材料1: 7月15日,中共向国民党提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并希望国民党方面新闻机关早日发表。郑重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辑》材料2: 从1937年2月至8月,国共两党先后在西安、抗州、庐山和南京四地进行了六次谈判。1937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在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23日,蒋介石就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谈话,承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摒弃成见,确认国家独立与民族利益之重要”;“中国民族既已致觉醒,绝对团结,自必坚守不偏不倚之国策,集中整个民族之力量,自己自助,以抵抗暴敌,挽救危亡”。谈话也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遂在抗日救亡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中共党史教学资料》 材料3:1937~1941年,叶剑英先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南方局常委,在国民党统治区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广泛联络国民党上层人士,并多次参与同国民党谈判。1939年2月,叶剑英参与创办的国民党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任副教育长,讲授抗日游击战战略战术,宣传持久战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抗日战争史》 请回答: (1)中共是在什么背景之下提出《合作宣言》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3)材料三说明了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1)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n (2)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做出重大让步,表示遵守三民主义,是率先举起抗日武装旗帜的政党;抗战爆发前,国共两党多次谈判磋商;七七事变,特别是八一三事变后,日本要灭亡中国威胁南京国民政府,也影响英美在华的利益;国民党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表示以民族利益为重,抵抗暴力,承认中共合法地位。 (3)两党有着共同的国家和民族利益,在外敌入侵之时必须合作。抗战爆发前后,国共两党多次进行谈判和亲密接触。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基础,中共竭力维护合作是统一战线得以维持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全民族同心同德、浴血奋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四、论述题1、试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过程及特点。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中国共产党的努力 ①“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对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内外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动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估量: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率先发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呼吁。 ②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的陕北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在目前的形势下“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和上层),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③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1936年5月,毛泽东、朱德发出了国共“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主动放弃了“反蒋”口号,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表现出中共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的努力。 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西北军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全国性抗战创造了必要前提。 (2)国民党政策的变化 ①1935年11月,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蒋介石在他所作的对外关系报告中说:“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了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但同时表示,若到了最后关头,“即当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国民党及其政府开始调整对日政策。 ②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项条件,改变并最终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 ③1937年初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主要讨论了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中共是此次讨论的中心问题,虽然国民党还坚持“根绝赤祸”,但是政策由“武力剿共”变成“和平剿共”。这标志着国民党接受了合作抗日的政策,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国共合作最终形成 七•七事变后,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实现全民族抗战。8月22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两党开始在军事上进行合作。\n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申明国共合作,团结御侮的重要性,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上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相比,有着新的历史特点。 (1)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因为这个统一战线的任务和目标是团结全民族,反抗侵入国土的日本帝国主义。因此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中小地主、甚至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当权派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这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空前未有的。(2)它是以国共两党的两个政权、两个军队合作为基础的。一个是国民党领导的全国政权和军队,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局部政权和军队。其中,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它的中心支柱。这种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突出的特点。 (3)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共产党曾先后提出成立“民族联盟”,实行“党内合作”、成立“国共两党委员会”等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提出《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民族统一纲领草案》、《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协定草案》等作为国共合作抗日的共同纲领,但均为蒋介石所拒绝。最后,双方不得不采取一种特殊的方式,即没有成文,不固定,遇事协商,临时解决两党有关的问题。 (4)处于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在“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严重地威胁着英美的利益,于是英美与日本的矛盾就日趋尖锐,由纵容日本侵略中国转变而采取支持中国对日抗战。另外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中国抗战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可见,当时的国际环境总的来说是有利于中国人民的。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国际方面当时都重视国民党,援助国民党,轻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这就助长了蒋介石的反动气焰,不利于国内政治民主化的推进,也阻碍了人民革命力量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抗战后期,美帝国主义公开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妄图取代日本帝国主义进而独霸中国。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我党既要积极利用国际上的有利因素,发展扩大国际反帝统一战线,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同国际上的消极因素进行坚决斗争。 2、.试评述国共两党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中国国民党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最为客观的态度,是分阶段评价。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的不同历史阶段上,国民党及其政府和军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一阶段:1931年9月——1935年上半年(即九一八事变之后到华北事变之前) 这是国民党对日不抵抗时期。这一阶段,其政策的主体是对日妥协,核心是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不抵抗政策的推行,直接造成了东北全境的迅速沦亡,使日本侵略者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的一系列侵略行径肆无忌惮,侵华范围、规模日益扩大。 第二阶段:1935年下半年——1937年7月(即华北事变之后到七七事变之前) 这个阶段,是国民党政府着手准备抗战的时期,其总政策由不抵抗主义向抗战转变。但是,这一政策带有明显的两面性。直至西安事变发生之前,蒋介石始终没有放弃“先安内、后攘外”的错误方针。 第三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即全民族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 这是国民党政府及军队正面抗战阶段。从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一系列大会战,顽强地抵抗了日军的正面进攻。\n 这一时期正面战场的作用:从军事上看,这一时期的国民党军队处于全国抗战的主力地位,对整个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延缓了日军的进攻速度,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用“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同时,也为沿海地区部分工厂、学校的内迁和大量财富的转移赢得了时间;此外,还客观上掩护了八路军、新四军游击战略的实施,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第四阶段:1938年10月——1943年底(即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 这一阶段,是国民党抗战逐渐走向消极的时期。这一时期整个国民党战场的作战,在全局态势下呈收缩状,抗战积极性明显减弱。与消极抗战相对应的,是国民党的积极反共。制造了晋西事变和皖南事变,相继掀起反共高潮。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也对全民族抗日战争起了破坏作用。 第五阶段:1944年初——1945年8月(即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 这个阶段,是国民党从基本不抗战到抢夺胜利果实的阶段。进入1944年后,国民党战的消极性达到了顶点,出现了豫湘桂战场的大溃败。从1945年春天开始,国民党又由消极避战,转向了积极反攻,但已是为抢占地盘、争夺受降权而战了。 (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十四年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下各点应详细说明一下) 第一,九一八事变后,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如东北抗日武装,抗联。) 第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如一二九运动。) 第三,发起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八一宣言到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 第四,推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指明了方向。 (如全面抗战的路线,《论持久战》) 第五,开辟敌后战场,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对坚持抗战、争取胜利发挥了伟大的战略作用。特别是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力。 第六,组织和推动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这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热情、坚持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和支援抗战前线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七,采取正确的方针,坚持、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抗日战争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坚决的代表者和捍卫者。广大的中国人民由于在实践中逐步看清了这一点,而进一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抗战时期得到大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也为党在抗战胜利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项选择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D ) A.中美民族矛盾 B.中日民族矛盾 C.资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2.国共关系彻底破裂的标志是(C)。 A国共内战的爆发B国民党召开“制宪国大” C国民党限令撤销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的代表D蒋介石集团制造一系列血案 3.1945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 C)的口号。\n A.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B.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和平、民主、团结 D.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4.1946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确定( B)。 A.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B.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 D.保护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5.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A)为起点,挑起全国性的内战。 A.中原解放区B.华北解放区C.华中解放区D.东北解放区 6.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C)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A.陈毅、粟裕B.陈庚、谢富治C.刘伯承、邓小平D.谭震林、许世友 7.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A) A.中国民主同盟B.民主建国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8.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C) A.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反蒋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B.上海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三反”斗争 C.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危机 D.民主党派的联合斗争和人民起义遍及各地 9.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D) 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 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10.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夕,中共中央发出(D),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A.《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议》D.《五四指示》 11.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A) A.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B.调整减租减息政策 C.按贫雇农人口分配土地 D.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 12.解放战争期间,台湾人民反抗国民党暴政的重要活动是(B) A.五二0运动B.二二八起义C.一二九运动D.一二一运动 13.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的口号是(B) A、和平、民主、团结 B、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巩固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革 14.1949年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其真实意图是(D) A.希望结束内战B.希望国共两党关系恢复到政协协议的框架下 C.与中共和谈,划江而治 D.争取时间,准备卷土重来 1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C ) A.如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B.如何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问题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 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 16.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是 ( C) A.北平 B延安 C.西柏坡 D.上海 17.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B),向全中国人民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问题上的主张。\n A.《论联合政府》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D.《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8.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C)。 ①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③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④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主义作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9.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坚持“中间路线”,其实质是(C) A介于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第三势力B以实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为目标 C仿效西方民主,走旧民主主义的道路D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改良 20.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针对的是(D) A.国民党的历次反革命军事围剿 B.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等反共浪潮 C.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D.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21.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重大事件是(A) A1949年南京解放B1949年北平解放 C1949年上海解放D1949年中共开国大典 22.不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是(B) A、统一战线 B、群众路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 23.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A)。 A.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B.要不要和平建国的问题 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的问题D.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促使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同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的原因有(ABC) A国民党撕毁协议,发动全面内战B蒋介石非法召开“国民大会”,制定伪宪法 C人民解放军转入进攻,国统区反蒋斗争高涨D三大战役胜利,全国解放在望 2.下列与国统区严重经济危机有关的是(ABCD) A财政金融极其紊乱,赤字惊人B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工人失业 C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D物价飞涨 3.下列属于《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内容的有(ACD)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B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D分地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4.1945年8月到1946年6月的中国(ABCD) A处于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阶段B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独裁内战 D斗争的焦点是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 5.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表述,正确的是(BCD) A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B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基本方针 C《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D中共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6.1945年8月到重庆参加与蒋介石谈判的中共代表是(BCD)\n A刘少奇B毛泽东C周恩来D王若飞 7.五二0运动发生的地点有(ABD) A上海B杭州C天津D南京 8.下列内容属于七届二中全会的是(ABC) A我党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B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C提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中共中央决定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的前提条件包括(ABD) A我军在装备、战斗力方面有很大提高B国民党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C我军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D国统区危机四伏,解放区日益巩固 10.(AC)构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B九月会议决议 C.《论人民民主专政》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1.1947年6月30日,(BC)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突破黄河天险,挺进中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A.陈毅B.刘伯承C.邓小平D.林彪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1: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材料2: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密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3: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惟一的敌人。” 材料4 :(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使命今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护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请回答 (1)蒋介石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9月-10月的谈判,有什么结果? (2)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以上所引材料中有何依据? (3)蒋介石当时为什么耍弄反革命两手?以上所引材中有何依据? (4)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 答案要点: (1)表面上说为了避免内战,共商大计。10月10日签订了《会谈纪要》。\n (2)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极端仇视,力图消灭。材料2是当时蒋介石发的剿共密令;材料3表明蒋的一贯立场就是把中国共产党视为“惟一的敌人”。 (3)当时国民党军队大多还在西南,无法控制全国,所以蒋介石要争取时间,企图一手利用谈判来束缚中国共产党,另一手加紧调兵抢占地盘削弱中国共产党。材料4中,杜鲁门指出当时蒋介石无法控制东北和中南地区,如果日军放下武器,“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 (4)蒋介石的“两手”是在美国的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进行的。材料4中,杜鲁门表明了美国的态度,甚至决定了“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事实上,美国侵占了上海、秦皇岛等大中城市,替国民党抢占战略要地和运送军队。四、论述题 1.试论人民为什么抛弃国民党、选择共产党?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第一,国民党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民主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这使它迅速失去民心;中国共产党始终考虑到广大人民对和平、民主的强烈愿望,一直努力争取和平民主,曾经希望通过和平的途径对中国进行社会政治的改革,逐步向新中国这个目标迈进。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使人们懂得了什么人应当对这场战争承担责任,并把自己的同情和支持给予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 第二,国民党政府和官员们贪污腐败、大发胜利财;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清正廉洁,绝大部分共产党人都是为革命献身、为人民服务的忠诚志士。 第三,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拒绝实施社会改革,对广大人民横征暴敛;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在解放区广泛实行了民主,而且实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其他改革。 第四,国民党进行的战争得到了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具有明显的反民族性质,国民党政府不仅不敢反对帝国主义,而且严重依附美帝国主义,损害中国主权与尊严;中国共产党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敢于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反对美国在战后把中国殖民地化,反对国民党出卖中国利益,坚决维护中国主权与尊严。 自古以来,“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国民党的失败与共产党的胜利再次证明了这个道理。 (2)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才能逐步地争取革命的胜利。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中国共产党遵循毛泽东建党学说,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把自己锻炼成立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成为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雄战士,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 \n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首次使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在(B)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新民主主义论》 C、《论联合政府》D、《论人民民主专政》 2、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国家内部的主要矛盾是(C) A、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新民主主义经济中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A) A、国营经济B、个体经济C、合作社会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B) A、解放区的公营经济B、没收的官僚资本 C、征收、代管的外国资本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5、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保证是(B) A、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建立 C、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D、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多种经济成份中的领导力量 6、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A)。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社会主义现代化 C、农业合作化D、科学技术现代化 7、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D) A《中国土地法大纲》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9、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是指(C) A、1952-1956年B、1949-1954年C、1953-1957年D、1950-1955年 10、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A) 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 C、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D、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11、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D) 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 C、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D) A、计划订货B、统购包销C、委托加工D、公私全营\n 13、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这一措施(C)。A、兼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性质B、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14、1956年,三大改造胜利完成,中国进入了(D)。 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15、1953年到1956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B) A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的特点是(D) A实现工业化B实现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并举 17、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当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利润实行(B) A归国家所有B四马分肥C归企业所有D用于工人的工资 18、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C) A利用、团结、教育B利用、限制、批评 C利用、限制、改造D利用、团结、批评 19、“一五”计划规定优先发展的重点是(C) 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D农轻重并重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B) 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 21.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中“保存富农经济”的方针体现了(A)的策略。 A.不要四面出击B.和平赎买C.依靠群众D.和平过渡 2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0.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全国大陆的统一C.“三大改造”的完成D.土地改革的完成二、多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有(ABCD) 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个体经济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两翼”是指(BCD)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包括(ABC) 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委托加工\n 4、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组织形式主要有(ACD) A供销合作社B高级社C供销小组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5、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正确说法是(ABD) A它应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使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分工合作 B在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居于主导地位 C是社会主义经济 D是一种过渡性经济,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经济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BD)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 B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D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7、1951年到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ABD) A反贪污B反浪费C反行贿D反官僚主义 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有(CD) A没收官僚垄断资本B没收民族资本 C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建国之初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有(ACD)。 A.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B.消灭资本主义 C.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D.恢复国民经济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1:“这个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中又分为许多小阶段),其社会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还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2:“‘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这种提法是有害的。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怎样‘确立’?要‘确立’是很难的哩!……我们现在的革命斗争,甚至比过去的武装革命斗争还要深刻。这是要指导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埋葬的一场革命。‘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斗争情况的,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 ——毛泽东在1953年6月1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 分析: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其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2、毛泽东为什么认为“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这种提法是有害的、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 答案要点:\n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是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制度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上它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单一的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制度上它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份并存,而不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因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的政治经济、形态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中,其社会主义的成份在不断增长,而民主主义的成份则在不断的减少,最终将完全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毛泽东认为“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这种提法是有害的、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 四、论述题 试析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一)总路线内容 (二)具备条件 1.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政治运动的重大胜利的取得,新生的人民政权日益巩固和强大起来。人民民主专政的上层建筑,以其巨大的能动作用,影响了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变,并为这一改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2.正是在上层建筑的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之下,作为恢复经济的最重要的物质前提——对官僚资本的全面没收,使新生的人民政权顺利而迅速地建立起了坚实的国营经济基础,一开始便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具有了最现实的可能性。 3.中国资本主义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在恢复经济过程中,国家通过合理调整工商业,帮助民族资本主义私营企业摆脱了停工歇业的困境,但同时也把它们初步纳入到了国家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的轨道中来,使随后到来的社会主义改造具备了现实条件。 4.也正是在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一些资本家唯利是图、危害国家的各种非法行为暴露出来。使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尖锐对立,由此引发了“五反”运动。反对资产阶级的任务,被提上日程。这实际上是国内阶级关系变化的要求。 5.作为朝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即已开始的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不仅存在现实的必要性,而且在最初阶段上,也确实是由中国农民自愿的互助合作要求所引发的。 6.除了上述生成于中国国内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条件之外,从当时的国际环境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加之西方世界对处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的围攻,都成为影响中国向社会主义迅速转变的重要的外部因素。 总之,正是由于以上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九、十章 一、单项选择 1、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B)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C.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实现D.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n 2、1956年4月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B)的任务。 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C向现代科学进军 D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3、(B)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中共八大的召开 4、1956年9月党的八大提出的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D)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大众同反革命残余势力的矛盾 C开展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决战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5.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方针是(D) A.大干快上,超英赶美B.慢一点、稳一点 C.力争高速度压倒一切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6、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C) A.进行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B.坚持思想基本原则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D.开展阶级斗争 7、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是(C) A.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D.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8、1958年9月,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是(B) A.政社合一B.一大二公C.一平二调D.平均分配 9、毛泽东第一次系统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著作是(C) A.《矛盾论》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论人民民主专政》 10、1976年10月,粉碎了(B)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A、林彪B、江青C、陈伯达D、高岗 11、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D) A.对抗性质的B.阶级之间的矛盾C.必须用暴力加以解决D.是非对抗性的 12、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会议是(C) A、八届六中全会B.庐山会议C.八届九中全会D.七千人大会 13、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A) 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B.五·一六通知 C.《炮打司令部——我的第一张大字报》D.《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n 14、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道路中,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思想有:①正确处理十大关系②中共八大的战线政策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④1958年社会主义总路线(A)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15、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的起点是(D)。 A、中共八大B、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十一届三中全会 1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B) A.1956年1月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B.《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C.中共八大的召开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17、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的战略任务。 A、小康社会B、和谐社会C、社会主义现代化D、科学发展观 18、1975年邓小平推动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整顿,其中,经济工作的整顿首先是从(B)展开的。 A.军队B.交通运输C.工业领域D.农业领域 19、(B)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一项基本国策。 A、经济发展B、改革开放C、阶级斗争D、社会生活 20、在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表述是(C) A.民族资产阶级B.小资产阶级 C.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D.社会中间派 21、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是(A)。A、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2、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率先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土地经营上实行(B)。A、互助合作制度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C、产业化经营制度D、机械化耕作制度 23、中共十五大确立(C)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A、毛泽东思想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邓小平理论D、列宁主义 24、1978年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的根本原因是(D) A.揭批“四人帮”运动还在开展 B.清查“四人帮”的帮派体系工作开始着手 C.国家的正常秩序需要恢复 D.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25、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强调的是(A)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拨乱反正 C.改革开放D.“两个凡是” 26、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会议是( D)。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四中全会 C、十一届五中全会 D、十一届六中全会27、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伟大转折的会议是(B) A.中共十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n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 28、1966年——1976年,中国爆发了长达十年之久的(B)。 A、经济大革命B、“文化大革命”C、思想大革命D、文艺大革命 29、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是(B) A.把邓小平写入党章B.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决定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D.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0、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理念是(A) A.依法治国B.以德治国C.发展市场经济D.建设精神文明 31、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B)的战略任务。 A、小康社会B、和谐社会C、社会主义现代化D、科学发展观 32、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会议是党的(C)。 A.十五大B.十六大 C.十六届三中全会D.十六届四中全会 33、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揭开了全国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是(B) A粉碎“四人帮”B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 34.(B)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新中国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 A.1971年10月B.1972年2月C.1976年10月D.1979年1月 35.在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大会发言中,(D)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陈云 36.1995年,江泽民关于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重要讲话是(B)。 A.《告台湾同胞书》 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九项方针》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AB) A敌我之间的矛盾B人民内部的矛盾 C中华民族同国际帝国主义的矛盾D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 2、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原因,包括(ABCD) A“左”倾错误的严重泛滥B严重的自然灾害 C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D苏联单方面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3、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毛泽东建立了开创性的、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包括(ABCD) A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建立 B领导中国人民,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社会主义观念深入人 C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n D领导中国人民,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与独立,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 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BCD) A党的建设B实事求是C独立自主D群众路线 5、党的十三大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BCD)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上,我们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 D正确认识我国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6、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由此打开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其标志是(AB) A邓小平南方讲话B党的十四大的召开 C党的十五大召开D党的十六大召开 7、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CD) A什么是社会主义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D怎样建设党 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是(ACD)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 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8.以下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的是(ABC)。 A.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路线 C.决定重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三、材料分析题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n (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参考答案: (1)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前提和来源。毛泽东思想离开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斗争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毛泽东思想体现在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的著作和党的历史文献中,这些著作和文献,有的是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有的是深入实际斗争、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有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而作的指示和决议。可见,中国革命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基础,解决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直接推动力。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虽然最终未能在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上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功,但他在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果,对后来者却具有基础性、铺垫性的作用,从内容上、理论上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莫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毛泽东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取得的探索上的初步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第二,毛泽东探索的初步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第三,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理论品格.对邓小平的成功探索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探索是一种开拓,总会有成功和失误,探索本身是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毛泽东在一些问题的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为后来者在同一问题上的成功探索提供了重要借鉴。正如邓小平所说,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已经提出、但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存在着一种连续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