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9.00 KB
- 2022-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三历史学案50: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u考试说明: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②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b2、外交关系的突破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②中美关系正常化b③中日邦交正常化b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①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b②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b③改革开放后中国重大外交举措的作用及其意义加试c备注:“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基本依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u概念梳理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日内瓦会议3、万隆会议4、求同存异5、乒乓外交6、《中美联合公报》7、双重代表权8、《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9、不结盟政策6\n10、上海合作组织1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u提升练习1.上海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传统的城市,是公认的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下列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有( )①中共一大的召开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③《中美联合公报》签订④《新青年》杂志创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下列为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中三个值得注意的握手细节。这一“握手细节”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中国( )A.外交空间的逐渐拓展 B.与美关系的逐步改善C.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 D.不结盟政策正式形成3.右下图拍摄于1954年6月25日的印度首都新德里,反映了周恩来总理和印度尼赫鲁总理会面的场景。在这次外交活动中( )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新中国提出了不结盟政策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了修改4.新中国出席的某国际会议最终达成“十项原则”,其中明确“承认一切种族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平等”,这同旧的国际秩序赖以维系的旧国际法理彻底划清了界限。这一会议( )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促成印度支那地区问题的和平解决C.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D.达成《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5.某学者评论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一外交政策时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取得的外交成就有( )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②促成了朝鲜战争的停战③参加了万隆会议④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进程6\n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6.1950年10月28日,中国芬兰就两国建交事宜正式达成协议,芬兰成为第五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这一外交活动( )①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引下的产物②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③说明芬兰当时未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④体现了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国际格局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7.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后出现三次建交高潮: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第二次是1956—1965年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和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得益于( )A.日内瓦会议中美关系改善 B.联合国大会中日邦交正常化C.万隆会议中美关系改善 D.多哈会议中日邦交正常化8.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他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是这次会议(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D.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广泛接受9.以反映开国总理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后27年间工作与生活的感人故事为内容的电视剧《海棠依旧》,目前在央视热播。下列与周恩来在这27年中相关的两张历史照片,反映了新中国( )①展开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②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③开始崭露头角并走向国际舞台④推进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模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方针 D.不结盟政策1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美国政府提出的议案,谴责“北朝鲜对大韩民国发动的武装进攻”并派遣联合国军予以干涉。对此,当时参加联合国的中国政府A.反对干涉B.支持决议C.弃权抗议D.抗美援朝12.20世纪50年代,某次国际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等亚非29个国家,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存同求异”的方针。这次国际会议召开于下图哪一处( ) 6\nA.① B.② C.③ D.④13.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关材料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D.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收集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14.1971年4月3日,一份不邀请美国乒乓队访华的报告送给毛泽东批示,毛泽东想了很久,才在4月6日犹豫地画了圈,表示同意。但是,毛泽东反复思考,晚上11点多,终于改变了主意,决定邀请美国队访华,并催促马上通知外交部,“赶快办,要不就来不及了!”促使毛泽东改变主意的重要因素是A.朝鲜战争结束B.中苏关系恶化C.美国实力提升D.经济建设需要15.二战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开展多边合作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国际区域合作纷纷展开。下图所示国际组织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C.东南亚国家联盟 D.欧洲联盟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缔约此方之国民、法人及团体,船舶及载货,在缔约彼方领土内,应给予不低于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法人及团体,船舶及载货之待遇。……输入品及拟予输出之物品,在本国权内之征税者,缔约此方之国民、法人及团体,在缔约彼方领土内,应给予不低于所给予该缔约彼方之国民、法人及团体之待遇。”——摘编自《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材料二“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6\n中国决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方面表示: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有权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略、干涉、控制和颠覆。……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中美联合公报》(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之间的贸易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在国际关系准则及台湾问题上分别达成怎样的共识,并分析公报的发表产生的影响。(6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即使是考虑到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随着1953年在朝鲜实现停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很快地调整了自己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摘自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材料二在边境加强相互信任和相互裁军等军事领域的谈判在“上海五国”协商机制形成之时就基本结束了,这一机制是由于在对谈判成果认证之时而形成的,因此,边境地区安全算是该机制的前奏曲,接下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合作才是主角。上海合作组织已经向世人证明,只要国家秉持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的理念和态度与它国交往,形成一个公正的、和谐的新国际社会并不是一种奢望。——摘自李敏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从国内外局势的角度,简述当时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走向务实的背景。(4分)(2)世纪之交,“上海五国机制”,发展到“上海合作组织”,指出该组织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简述该组织的发展进程对当今世界区域合作模式的探索所作出的主要贡献。(6分)6\n历史学案49答案:1-15:CADDBDCCBBBDDBA16.【答案】(1)原则:平等互利原则(答“非歧视性、自由贸易、最惠国待遇”亦给2分)(2分)影响:使美国商品和资本大量输入中国,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2分)(2)共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分)“一个中国”(1分)影响: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长期的敌对状态;(1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分)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其中任意1点,给1分)17.【答案】(1)背景:朝鲜停战后国际局势缓和;为了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局面;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国内经济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为了切实维护国家利益”也可)(4分)(2)变化:从突出安全合作到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或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多边合作),成员国多了乌兹别克斯坦。(3分)贡献:大小国家共同倡导(或平等、协商)、安全先行、互利协作。(3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