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00 KB
- 2022-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世纪之交中国历史学的回顾与展望20世纪即将过去,留下了鲜明的轨迹。21世纪即将到来,正准备迈开雄健的步伐。回顾过去一个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它经历了崎岖曲折的路程,也取得了伟大丰硕的成绩。这100年内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历史学家,前半个世纪已有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陈垣、陈寅恪、胡适、顾颉刚、钱穆,以及李大钊、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等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杰出的历史学家,100年出不了几位。司马迁死后140多年产生了班固,班固死后50多年产生了荀悦,又过了近40年,产生了陈寿。至于裴松之、袁宏、常璩、范晔、沈约更晚于陈寿一二百年。11世纪产生了欧阳修、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12世纪产生了郑樵、李焘。18世纪,历史学极盛,产生了全祖望、王鸣盛、赵翼、钱大昕、章学诚、崔述。20世纪的历史学家更是群星灿烂,代表作更多,成就更加突出。最重要的是:在20世纪前期,历史观、方法论产生了重大的飞跃,传统史学完成了向近代史学的跨进,著述体例也有了根本的变化。20世纪后期,中国历史学建立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包括史学理论和史学史、考古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n史、世界史、历史 文化大革命即是从历史学界打开缺口的,对吴晗《海瑞罢官》的批判拉开了十年浩劫的序幕。此后,历史被践踏,被滥用,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影射史学流行,全民批林批孔,学习儒法斗争,批水浒、批宋江,历史学成为阴谋家篡党夺权的工具,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玷污了历史学的科学性和声誉。 这里,不能不提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这是20世纪历史学汲取的重要教训之一。历史与现实是联系的,现实由历史发展而来,历史学从根本上说要服务于现实。历史学如果不食人间烟火,对现实不发生任何作用就失去生命力而将萎缩消亡。历史学的基本功能是揭示历史规律,提供历史经验,启发人们的智慧,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在某种意义上,人类的知识都是历史的,都是对过去经历的经验总结。“鉴古而知今”\n,人类总是从过去了解今天,进而开拓未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过去,也就失去了今天和未来。但是,为现实服务,必须以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必须尊重历史学自身的科学性。只有实事求是,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揭示真相,才能昭示真理,给人们以真知和新知,推动人类的进步。任何以现实需要为借口,随意剪裁历史都是不能允许的,都是对历史的歪曲和篡改。历史学要保持相对独立精神,不能变成政治的侍婢。 中国历史学经历了十年浩劫,从一片文化废墟中走出来,经过拨乱反正,迅速地恢复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大学的历史教育重新恢复,走上正轨,培养了大批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师范生,新一代的史学工作者大批成长。文化大革命压抑下的积极力量,一旦被解放,喷薄而出,势如春潮奔放,形成生动、活泼、繁荣的局面,教条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纠正,研究禁区被冲破,外国史学理论大量引进,各种学术意见,畅所欲言,百家争鸣,各种观点和体裁的史书络绎出版。改革开放20年来,累计出版的史学著作、回忆录、地方史、资料集有2万多种,各类史学文章不下20万篇(注:据《中国历史学年鉴》历史记载。),研究工作得到长足的进展。 近20年,中国历史学处在一个新的反思和探索时期。一是经过文化大革命,接受了深刻教训,人们在反思20世纪中国历史学经历的曲折道路,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n,何以历史学一度被四人帮作为篡党夺权的工具?人们经历了前一段的灾难,才会有后来的清醒。二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将近30年间,由于国际国内的政治环境,中国史学界与国际史学界几乎隔绝,不了解国际历史学的动态和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解放,认识活跃,对于外国的各种学术流派,诸如德国和英国的文化形态史学、法国的年鉴史学、美国的边疆史学,以及近代化史学、计量史学、社会史学、心理史学、比较史学都感到很新鲜。外国史学在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方面有不少可资借鉴的地方,许多史学家翻译介绍国外的史学流派和动态,试图探索中国历史学发展的路径。三是中国面临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给思想文化领域带来很大冲击。历史学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激发新的活力,保持发展的势头?尤其是苏联、东欧国家发生巨大的变故,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受到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已经过时?今后还要不要坚持?怎样坚持?这些重大问题,摆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历史学家的面前。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即将走完百年路程,跨进21世纪。在新的世纪,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将沿着邓小平理论指引的道路更快前进,国民经济将走上一个新台阶。从小康社会向着富裕社会迈进,更加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是个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国家,在近现代\n又经历了漫长、崎岖而独特的道路,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历史科学作为社会的记录,是先辈们实践经验、成就和创造性文明的贮存库,人类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中国独立地发展起来的华夏文明和独特地走向社会主义的经验将能极大地丰富世界历史文明的宝藏。在新世纪会有许多重大的历史课题和文化工程被提上日程,如编写大型的中国通史、大型清史、大型中华民国史、大型中共党史、大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并加强对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和各种专门史的研究。社会将更加关注历史学的发展,会有巨大的人力、财力投入,会涌现大批历史学家,会有许多精品佳作问世,将从历史上开发出更多更好、符合群众需要的精神产品,中国历史学将迎来阳光灿烂的新世纪。\n 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指导史学研究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系,给我们提供研究的立场、观点、方法,使主观认识更加符合于历史实际。尽管人们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时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但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才完成了从传统史学和近代史学的转变。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仍将引导中国历史学迅速前进,再创辉煌。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将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它依靠自身的理论威力确立指导地位而不是靠行政手段发号施令。它允许各种学派、各种理论存在和发展,将和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展开讨论,百家争鸣,明辨是非,从中汲取营养。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学派,在它产生时期,曾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内核。“有容乃大”,我们只有批判地吸收全人类文化中的营养,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而不能唯我独尊,排斥异己,固步自封。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又必须在发展中才能很好地坚持。如何正确对待各种学术流派和学说,是下个世纪马克思主义面临的重大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才能够青春常驻,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才能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21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将更加拓宽研究的领域。当前,历史学同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以及自然\n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科学研究呈现整体结合的趋势,一些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方兴未艾,诸如社会史学、人口史学、生态史学、心理史学、城市史学、计量史学正在崛起。由于跨学科的研究,历史学从其它科学中借用了新概念、新模式、新方法,扩大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将真正全人类生活发展的整个过程纳入了历史学研究的视野,致力于通史研究与专史研究的结合,致力于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不再局限于条块分割,不再满足于政治、经济、文化鼎足三分的格局。这将使整个世纪的历史学克服内容狭隘、选题单一、方法陈旧的缺陷,有利于历史学改变面貌,焕发出青春。 21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将把20世纪的近现代史作为研究的重点,而予以特别的关注。尽管尘埃尚未落定,盖棺犹难定论。人们惯常要考察昨天的事件,从刚刚过去的历史中寻找经验,获取教益,增长智慧。因此,近现代史永远显示其新鲜的光泽和永久的魅力。历史学家总是努力克服收集资料的困难,冲破禁忌,越过雷区,投身于近现代史的研究,试图对刚刚完成的历史过程作出科学的、合理的阐释。司马迁作《史记》,一直写到刘邦、项羽和《今上本纪》。司马光作《资治通鉴》,隋唐五代史部分写得最为详尽,最为用心,篇幅亦最大。马克思所写《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更是研究当代历史的典范,恩格斯称赞说:“他对当前活生生的时事有这种卓越的理解,他在事变刚刚发生时就对事变有这种透彻的洞察,的确是无与伦比。”(注:恩格斯:《路易·\n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第三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2页。)21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将深入研究20世纪的中国社会及其事件、人物、思想、制度,作出公允的评价。20世纪是苦难的世纪,也是伟大的世纪,中国贫困、屈辱,进而奋起抗争,富有慷慨悲壮、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内涵。人的痛苦,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表现得淋漓尽致。21世纪的历史学将透视、描摹、再现这个伟大的时代,给后人以深刻的教育。 历史学的繁荣常常和新史料的发现、公布有关。我国历史悠久,还有许多未为人知的重要史料隐藏在各处,如深埋在地下的古代陵墓、城垣、民居、实物。随着基本建设的进展,考古发掘将会有重大的收获。即拿现存古籍来说,亦数量众多,浩如烟海,分散庋藏于全国各地,至今尚无精确统计,更谈不上整理、出版和利用。下世纪内将会对存世古籍进行全面清查和大规模整理,这批丰厚的文化遗产将推动历史研究更快前进。近现代档案是研究当代历史最重要史料,汗牛充栋,现尚深藏库中,许多文件有待解密公开。至于外国资料,分散在世界各国,用各个国家的语言写成,数量浩瀚,情况复杂,亦需要弄清藏地、数量、类别,进行认读。总之,21世纪,将有大量史料需要挖掘、整理、刊布、利用,将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总之,大规模的史料整理工作,将是历史学繁荣的起点。\n 随着科学技术和电子信息的发展,历史研究的观念、手段、工具正在发生重大革命。这将给21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利用电子计算机寻找、积累、贮存历史资料将极大地减轻史料工作的劳动强度,使浩繁的史料得到方便而充分的利用。通过对计算机整理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用统计图表和数字公式来显示某种历史趋势,将使研究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以弥补研究中例证性和罗列性的不足。我相信,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和推广将使历史研究跨入广阔的新天地。 尽管在21世纪,中国历史学将会有很多发展的新机遇,但历史学要前进,最重要的是靠历史学家素质的提高和主观的努力。我们应该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用来指导历史研究工作;要树立起勤奋钻研、孜孜不倦、淡泊名利的敬业精神;要坚持实事求是、秉笔直书、史论结合的优良传统;要发扬谦虚谨慎、戒急戒躁、严肃认真、尊重学术规范的学风。这样,21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就一定能繁荣昌盛,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