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 MB
- 2022-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2010届历史学科学情调研测试第Ⅰ卷(非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江苏省拥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据所学知识,推断下列关于古代江苏省行政区划变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西周时部分归属封国吴国B.秦朝时部分归属会稽郡C.北宋时部分归属宣政院D.元朝时部分归属河南江北行省2.柏拉图在评价古代雅典时指出:“人人都做自己的工作而不要作一个多管闲事的人;当商人、辅助者和卫国者各做自己的工作而不干涉别的阶级的工作时,整个城邦就是正义的。”这说明()①古代雅典城邦制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形成②柏拉图提倡构建公平和公正的社会秩序③古代雅典公民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集体荣誉感④古代雅典国民大会的权力至高无上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③④3.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A.平津战役B.淞沪会战C.渡江战役D.百团大战4.下面是《江苏画报》1959年第11期发表的建国十周年国庆大阅兵照片,同一期刊发的相关照片可能还有()①游行群众高举“大跃进万岁”标语的照片②游行群众高举“人民公社万岁”标语的照片③毛泽东、赫鲁晓夫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阅兵式照片④红卫兵方阵高举“毛主席万岁”标语的照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5.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当中,美国政府要求新中国有息偿还在中国的部分资产。中美双方进行了持久艰苦的谈判。结果,至1979年中方无息归还了美国被冻结的在华私人资产和政府资产,美国政府将1979年10月1日宣布解冻我国被冻结在美国的全部资产。对这一事实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新中国外交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体现了新中国“另起炉灶”、“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体现了新中国“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D.体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曲折历程6.马克思在1871年4月17日致顾格曼的信内曾说过:“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因巴黎的斗争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管其直接的结果如何,一个有世界历史重要性的新出发点是已经取得了。”这里的“新的阶段”是指()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B.无产阶级合法斗争阶段C.无产阶级暴力斗争阶段D.无产阶级夺取并建立政权阶段\n7.下面是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均田制新探》以及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均田制的研究》的封面,这两本书研究涉及的中国古代主要朝代应该是()①北魏②三国③隋朝④唐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阅读下列表格:年代唐元和初年北宋治平年间南宋初年元朝中统四年明朝永乐初年铁年产量207万斤824.1万斤2162144斤5844000斤19575026斤表格能够说明的根本问题是()A.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B.中国冶铁业在产量和技术上长期领先C.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D.中国古代王朝对冶铁业的重视和大力扶植9.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奏请通饬开办矿务,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这一举措()A.标志着清廷对民族工业政策的彻底放宽B.其意在支持商办企业与外商企业展开竞争C.目的是模仿西方国家“工业立国”政策D.是为解决战争赔款和财政匮乏而进行调整1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抗战前沿省份的部分厂矿进行了大规模内迁,人们称之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克尔刻”。它()①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②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③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④引起了近代中国工业结构的变化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2009年9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以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极。东北老工业基地()①创建于“一五”计划期间②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最高水平的折射③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辉煌④创建与国际形势和外交战略相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邓小平年谱》中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党做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绝非历史的‘偶然’,更不是某个人的‘臆想’,而是中国发展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大势使然,是‘内忧外压’的形势所逼迫出来的。”这里的“绝非偶然”主要是指()A.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需要B.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C.实现国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D.打破我国对外完全封闭状况的需要13.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n14.下列报纸,属于中共领导下创办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15.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形成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西欧终于走出中世纪的黑暗B.树立起西欧工业文明的形象C.为商业阶级开辟新的贸易场所D.开辟人类文明联结的新航线16.1882年,洛克菲勒开创了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这个极易聚集财富的结构使标准石油两年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团企业。洛克菲勒成了蜚声海内外的“石油大王”。这说明()①生产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③石油能源在19世纪晚期影响巨大④垄断势力开始干预国家政治生活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D.社会主义工业化18.下面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国营企业或公司的照片,它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哪一主要特点()图1美国国营铁路公司图2法国国营铁路公司图3日本国营NHK电视台图4联邦德国国营铁路\nA.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B.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C.资本主义国家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D.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19.2009年9月29日,中日韩三国外长在上海举行了有关朝核及东亚共同体议题的会议。日本外务省发言人儿玉和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东亚共同体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梦想,……理想状态是,这个共同体应该是综合性的,不仅讨论政治问题或者经济问题,安全问题也可以在共同体框架内讨论。”目前,与理想中的东亚共同体性质相似的区域性集团是()A.上海合作组织B.欧洲联盟C.北美自由贸易区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据新华社2009年2月4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经济刺激方案在众议院得到通过,其中增加了一条为“只买美国制造”作准备的、具有贸易保护性质的“美国条款”,立即引起了美国15家行业协会的联合反对和各国的指责。这表明()A.美国的多数企业均崇尚贸易自由主义思想B.美国的企业和民众缺乏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C.美国的多数企业均反对国家和政府干预经济D.经济全球化发展形成全球利益均沾的格局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0分,第24题8分,25题是选修部分试题,每题10分,共60分。21.中国古代的疆域发展经历不断发展变化过程,阅读下列三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西周分封示意材料二:秦朝疆域图材料三:元朝行省图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列举西周巩固统一的措施,特点和影响。(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并分析该措施的特征?(3)根据材料三,说明元朝对地方管辖的措施、特点;\n(4)由以上几幅地图可见,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发展有何趋势?这种趋势对我们今天省管县的行政体制改革有何启示?22.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里说:“任何一件历史事实的产生都是人类内心世界驱动的结果,考察历史不仅要了解彼时彼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还要研究人们心理世界,包括动机、情感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钟表玩具,家家皆有之;呢绒洋布之属。遍及穷荒僻壤;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价,漠然无知其非者.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以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曾颉刚以家讳乘坐南京小轮船至长沙,官绅起而大哗,数年不息,时甘心承人之害以使吾之脂膏,而夹全力塞其利源。蒙不知其何心也。-----《郭松焘诗文集》材料二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蝥,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声气远播之后,内地妇女之妄想自由,误用自由者,逐相率至沪,父母丈夫不能阻也。-----《适可斋记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材料三女子裹脚从此解放了,已经裹的放掉,已经裹小的也放大,社会上很自然地一致认为,民国纪元以后生下的女儿,一概不裹脚。---黄炎培《我亲身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请回答:’①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一些官绅对机器生产的心理态度?材料作者对这一态度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后期支持材料作者观点的社会阶层有哪些?(4分)②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妇女对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心理态度?从当时社会状况看推动这一心理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时社会政治思想领域的变革特征?(4分)③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习俗的心理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特征与趋向?(2分)④在新史学理念影响下,社会心理进入史学家视野,这对史学研究和历史学习产生了怎样影晌?(2分)23.2008年10月12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勾勒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图”,强调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提出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2008年12月31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了,农业、农村、农民始终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一号文件锁定“三农”问题,彰显“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三农问题无论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新华网北京2008年11月23日专电,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最终结果日前在京揭晓,杜润生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论”以88票赞成的高票获奖。材料二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引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材料三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畜牧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请回答:(1)材料一中杜润生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论”获奖,请你撰写获奖理由。(3分)(2)材料二中,“斯大林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的发展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列举斯大林在苏联前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7)实践这一方针采取的措施?并简要评价。(3分)\n(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农业措施的目的;材料二、三中对农业采取的措施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2分)(4)当今世界粮食危机,如何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请为中国加快农业发展出谋划策。(2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7世纪初,它是第一个联合的股份公司,为了融资,他们发行股票,不过不是现代意义的股票。人们来到公司的办公室,在本子上记下自己借出了钱,公司承诺对这些股票分红,这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筹集资金的方法。东印度公司的特权是可以协商签订条约,发动战争,这样它就成了在亚洲的独立主权个体,或者说从南非到日本的整个地区,它都可以像一个国家那样运作。———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教授维姆·范登德尔《大国崛起》材料二:标准石油公司的市场规模很大,它的单位成本,以每加仑计量的单位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具有竞争优势。由于采购量很大,标准石油公司还能够控制石油生产商,决定采购价格。而在与运输石油的铁路公司打交道时,标准石油公司可以保证其他竞争对手无法达到的运输量,因此能够和铁路公司讨价还价,拿到它愿意支付的运费标准。 在相继完成对炼油区、运输线和产油地的三步控制之后,洛克菲勒雄心勃勃地向垄断全美石油工业的霸主地位挺进。洛克菲勒的石油托拉斯连续吞并了美国近百家石油企业。到1890年,这位石油大王已经掌握了全美90%的石油提炼。——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表:1990-1999跨国公司兼并金额及年增长率项目金额(亿美元)年 增 长 率(%)199019991986-19901991-19951996-199919981999跨国兼并1506720126.423.346.974.435.4———资料来源:UNCTAD:《WorldInvestmentReport2000》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特点(1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标准石油公司的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2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跨国公司在90年代发展的特点和作用(2分)(4)从17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公司制度不断发展,指出发展趋势,分析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3分)25.选做题:本题包括A、B、两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共20分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必须无条件为领主服劳役或交纳代役租;农民永远不得随意离开领主,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并追回其妻子儿女及财产。——17世纪俄国《法律大全》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1861年2月19日(俄历)沙皇颁布的解放农奴的宣言材料三: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由于“解放”,黑土地带各省农民的土地被割去了1/5以上。有些省份的农民被割去的、被夺走的土地达到1/3,甚至2/5。由于“解放”,农民的土地同地主的土地是这样划分的:农民迁到“沙地”上去,而地主的土地却像楔子一样插在农民的土地中,从而使名门贵族们更容易盘剥农民,把土地按重利盘剥的价格租给他们。由于“解放”,农民被迫“赎买”他们自己的土地,而且被勒索走了高于实际地价一两倍的金钱\n──《列宁全集》第20卷第173~179页,材料四: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是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化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俄国农奴制的特点?这种制度在19世纪中期对俄国发展的最重要影响?(2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农奴制发生什么有何变化?(2分)(3)材料三和四对农奴制改革的评价分别是从什么角度?(2分)对于历史事件评价受哪些因素影响?(2分)(4)俄国农奴制改革对19世纪末的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材料一孙文在海外倡革命十数年,所怀抱的宗旨,不外发财与利己主义。彼对于党员毫无信义,别人替彼牺牲性命,彼则攒资财,只要中国内地起一回乱事,必给他作一回锅,那不是土匪作乱,良民抗粮呢?彼亦借口革命,向华侨敛钱募饷,敲进来的金钱,尽入私产。……即如此次武汉起事……孙文早不来晚不来,单等南京大同确定,他才来到上海。……一则借此机会,在海外向华侨多多敛钱;二则恐怕大局不稳,白来送死。”——《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的利害》,《大公报》1912年1月27日报道。材料二:孙中山先后致函时任外交总长的唐绍仪和参众两院议员,请求民国政府偿还“中华革命军借款”“总计二百七十万元”,其中“募借华侨款一百七十万元,”“日本商人债一百万元。”写道:“民国大定,乃于九月中使人请于政府,以为是之出资者皆为共和也,共和既复而不之恤,是则在国家为寡恩,在国民为负义,故请求政府代为偿还,非徒以保个人之信用也……——1916年孙中山《致唐绍仪请代呈政府发还中华革命军借款函》材料三: “余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1925年孙中山《家事遗书》材料四:最后十三年北来(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其过津时,民众欢迎之如何热烈,津人当能记忆之。及病逝北京,移灵协和医院,与出殡碧云寺,及中央公园追悼会,全城数十万,殆全体参加,其空前盛大,尤不待论。因念中山先生一生,为平民的,为大众的,……而惟其爱民众、信民众也,故逝世之后,民众哀而慕之,十四年在北京送殡之数十万人,皆自动参加,非受人招致者也。先生生前,且不警戒,不防卫,而亦无往而不安全。今当遗体奉安,又何事戒备。北平之送灵,沿路之通过,南京之奉安,何不彻底为民众公开,许人人自由参加,而乃加以谨严之限制乎。吾人所谓感觉遗憾者,此也。中山先生之受民众感念,为其有爱民众信民众之真精神,凡称中山之徒,宜无时不体会此真精神,勿形式化、偶像化,甚至富贵化,不然,崇之似愈尊,诬之实愈甚,生者无所谓,死者之不安甚矣。——《送灵后之感想》,《大公报》1929年5月27日报道。请回答:(1)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什么借款?(2分)(2)概括材料一和材料四对孙中山的评价,《大公报》前后的评价可以看出当时一般中国人对孙中山先生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3)通过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具有怎样的金钱观?(2分)(4)对于材料四中“中山先生之受民众感念,为其有爱民众信民众之真精神,凡称中山之徒,宜无时不体会此真精神,勿形式化、偶像化,甚至富贵化,”,结合我们纪念伟人应采取的真正态度加以评价(2分)\n参考答案1.C西周实行分封制,A项是可能的。秦朝推行分封制,B项也可能。C项表述不正确,宣政院设立于元朝。元朝推行行省制度,D项是可能的。2.B①虽然是正确的表述,但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②和③体现了材料的内涵。④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3.D从材料所指出的范围看,应该发生在华北地区,而且主要打击的是敌人的“交通线和封锁网”。这是百团大战的特征。A、B、C项均不能满足题中的条件。4.A“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中苏关系于1960年后严重恶化,故①、②、③都是可能的。④中的现象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故选A。5.B“另起炉灶”方针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不平等屈辱外交关系,“一边倒”指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B项不正确。6.DA项是无产阶级尚未进步到的阶段,以俄国十月革命为标志。B项主要发生在19世纪末期。C项最早开始于工业革命当中。由于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尝试,故D项的表述是正确的。7.C均田制出现于北魏时期,沿用于隋朝和唐朝前期。故选C。8.A手工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经济的重要指标,冶铁业又是手工业中的重要行业,故A项是正确的表述,也是本质反映。B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到明清时期我国冶铁业开始落后于世界。C项是现象的反映,学生容易误选。D项的表述与“重农抑商”政策相悖。9.DA项中“彻底”的叙述是不正确的。B项和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政策相一致。10.B抗战期间中国工业的“敦克尔刻”,使原本工业基础薄弱的西南地区得到较快发展,尤其是与军事相关的工业,引起了中国工业结构的变化,也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获益最大的是官僚资本,民族工业日益萎缩。故选B。11.C东北老工业基地创办于“一五计划”期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最高水平在东南沿海等地区,故②不正确。③是正确的表述。在东北建立工业基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也便于得到苏联对我国的援助,故④符合题意。12.A“绝非偶然”即指必然,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D项的叙述不正确。B、C项都是从属于A项的内容。13.DA项不正确,当时的西方物质文明只是逐步融入中国社会,远没有达到“深入”的程度。B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当时民主革命思想尚未兴起。C项“相互渗透”没有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材料中对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抱以赞许,表明D项是符合题意的。14.C《红色中华》和《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报纸,《中央日报》由国民政府主办的,《国风报》是维新变法时期的报纸。15.BA、B、C、D均是从文明史的角度分析和看待历史的,但B项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而不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故B项不正确,符合题意。16.A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成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故①是正确的。②项也与事实相符合。③项与材料相符合。④是正确的表述,但与材料无关。17.C从材料看,“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是指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当时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完全不同的“独特”实验,就是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故选C。18.AA项是本质特点,随着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有化在资本主义国家当中均或多或少地建立起来。资本主义国家国营企业只占小部分比率,故B项不正确。C项与材料无关。资本主义国家重视私有制的发展,故D项的表述也是错误的。19.B由于理想中的东亚共同体是“综合性的”,涉及政治、经济、安全问题,与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欧洲联盟十分相似。故选B。20.DA项不符合现实,主要错在“均崇尚”的表述上。B项与题意无直接关系,是不正确的表述。C项主要错在“均反对”的表述上。世界金融危机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之一,故D项与题意相符合。21.(1)分封制。特点:周武王和周成王两次分封;地点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影响:巩固西周统治,扩大统治区域。(3分)\n(2)实行郡县制度。特点:建立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血缘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2分)(3)行省制度,中书省辖地,宣政院。特点:因地制宜。(3分)(4)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越来越加强,地方的自主权越来越削弱。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加强地方自主权,促进地方发展。(2分)【解析】本题以中国地方机构改革中“省管县”这一热点,作为命题的题眼,充分挖掘古代地方行政体制中的有益成份,梳理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线索。通过对三幅地图的阅读,培养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能力,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概括能力和判断能力。对于刚进入高三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是要注意答题的细节,不易得高分。22.(1)态度:顽固而愚昧地反对机器生产。观点:厌恶官绅的保守心态,阶层: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革命派)(4分)(2)态度:热切追求新生活习俗。’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新等启蒙思想的传播;中国完全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影响。特征:新思想与旧思想冲突,例如:维新派与封建顽固派论战:革命派与维新派论战。(4分)(3)影响:人们积极接受、推进文明习俗.趋势:由烦琐走向简约文明;生活心理由封闭走向开放;存在地区性发展不平衡。(2分)(4)为人们观察历史提供了新视角,开拓了新视野;使史学研究更全面、更丰富。(2分)【解析】本题是以历史发展在人们心里产生不同的反映,作为命题的角度。以近代的物质生活变迁作为依托,结合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形成知识链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难度较大,对于概括态度、趋势,学生可能语言表达不准确,但是要求学生学会抓关键特征、关键词来概括。23.(1)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集体为发包方,以家庭为承包主,以承包合同为纽带而组成的有机整体。土地所有权仍属集体,实行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适度分离、农户家庭承包经营。(2分)意义:打破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积极性,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最具代表性的经济理论,对农村改革和发展乃至整个经济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1分)(2)措施:农业集体化。积极意义:为苏联发展重工业提供资金和廉价的农副产品,促进工业发展,加快苏联工业化进程。消极:从农民身上收取的太多,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不协调。(3分)(3)措施:压缩农业、牧业生产规模,政府给予津贴。目的:稳定农副产品价格,渡过经济危机。本质:都是国家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干预(2分)(4)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产品价格,给予农民津贴。(2分)【解析】:本题时间空间跨度比较大,以农业发展为核心,总结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考察学生的能力有:总结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难度比较大,以基础知识为依托,达到考察能力目的。24:(1)特点:殖民垄断贸易公司。(1分)(2)特点:垄断一个或几个行业的生产、销售,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赚取垄断利润的托拉斯。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2分)(3)特点:跨国公司兼并激烈,发展快。作用: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2分)(4)趋势:由政治、军事、经济职能转向单纯的经济职能;由一国到跨国,资金规模逐渐增大。对世界经济影响: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3分)【解析】:本题以近代公司制度建立、发展为线索,展示近代历史上,推动世界贸易的经济组织形式变化,以及发展变化的原因。考察学生对历史线索、历史事件以及阶段特征的理解能力,考察学生从材料中准确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最后,让学生归纳发展趋势,分析历史影响。本题既有知识考察,也有能力考察,难度适中,学生可能会做,但是想得到高分不易。25A:(1)农奴主不仅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而且占有农奴及其家人。是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2分)\n(2)农奴主失去了对农奴及其家人的人身控制,农奴人身自由了,并且可以拥有自己的私有财产土地、房屋等。(2分)(3)材料三是从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和局限性来评价的;材料四是从当时农奴生活的细微变化角度评价的。影响历史事件的评价的因素有:评价者的立场、观点、标准;评价者的角度;时代的局限性;等(4分)(4)影响: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加紧侵略中国,参加瓜分中国狂潮和八国联军侵略战争;1861年农奴制改革,康有为、梁启超以此为借鉴,发动戊戌变法运动。(2分)【评析】:本题材料都是容易找到的,关键是通过材料阅读,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的能力。通过完成该题,培养学生将改革置于一定历史环境中,做出价值判断,从不同历史的角度,不同层次来看待改革,初步形成系统的历史思维,这是选修课的重要目标。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理论素养,更好地感悟历史。25B:(1)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讨伐袁世凯的军费。(2分)(2)材料一:孙中山假借革命进行敛财,贪生怕死之辈。材料四;孙中山是为民、爱民、信民的真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国父。(2分)反映了民众由不理解孙中山革命,到理解孙中山由衷的敬佩和爱戴的过程。(2分)(3)孙中山先生借钱革命,不置产业,不留钱财给家人后代。(2分)(4)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就是要学习中山先生爱民信民的精神,真正为人民办实事,切勿扰民。材料作者所表达观点确实有道理。(2分)【解析】:本题以孙中山先生在革命中的借款,以及当时《大公报》的报道和孙中山《家事遗嘱》作为材料,意在设计一条线索,从革命时代到逝世,孙中山的金钱观财产观,并由此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题眼是通过伟人的金钱观,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财富观。考察学生的从材料中准确获取信息能力、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