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2-08-31 发布

信息技术及历史学科整合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信息技术及历史学科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普及,人类社会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技术对生产、学习、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以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也不例外,它在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和便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弊端,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扬长避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正是需要我们迫切思考、研究的课题。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课程整合;信息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66-02一、课题背景5\n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普及,人类社会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技术对生产、学习、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以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也不例外,它在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帮助和便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弊端,例如有的学生沉迷于游戏、网络不能自拔,有的学生经不起不良信息的诱惑,误入歧途,荒废学业,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特网上一项针对我国中学生上网目的的调查研究显示:用于玩游戏占48%,用于聊天占24%,用于学习、查找资料占16%,用于其他方面占12%;而美国的调查研究显示他们的青少年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进行研究和创造性活动占了67%。相比较之下,我国学生所缺乏的不是需求,而是如何消除因特网的负面因素,如何用好互联网,使因特网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有效工具。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二、信息素养思考以往传统的课堂,我们只是注重知识的重要性,一味地强调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技术性,从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上网,但由于疏忽了对他们的引导,他们的注意力往往被网络游戏、娱乐信息、聊天交友等吸引了过去,以至学校的微机房竟被部分学生理解为了新型网吧,这正是我们学生缺乏信息素养的表现。信息素养是指个体成员(人)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检索、获取、分析、处理、利用等方面的能力。具体要求中学生能达到:(1)能够有效和高效地获取信息;(2)能够熟练地甄别评价信息;(3)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4)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三、构想与实践5\n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开发者、组织者、指导者、欣赏者。在引导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中,同样应该遵循该原则,教师创设情景,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探究,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体会、领悟。我们以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作为切入点,它能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或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与历史老师合作,以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为主题,开展了四课时进行实验教学,按照“确定主题-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交流分享成果”的流程进行。整个过程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采用开放的课堂,具体过程如下:教师根据主题提炼出一系列子问题,例如:“查阅有关明朝建立初期的社会资料,思考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和目的”、“查阅有关明内阁设立的材料,理解分析明内阁制设立的原因及影响”、“清雍正帝为何要5\n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演变情况是怎么样的”、“查阅、理解宰相制度被废除的前因后果”等等小问题,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利用课堂、课余时间到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制作研究成果演示文稿,教师组织集中汇报交流,最后一起建构归纳出“明清君主是如何加强专制统治”的蓝图。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主要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一项活动,同学们明显感觉到和以往的课堂相比,整合后的历史课堂更加生动、丰富了,同时也感觉到不如以前听课那么轻松了,现在上课变得很“忙碌”,因为以前只要坐在下面聆听老师已经“咀嚼”好的知识,而现在什么都需要自己去研究解决,但是通过自己的实际参与,对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了,记得更牢了。通过和对照班(传统教学)的比较,实验班的学生掌握了更多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途径,遇到问题时不再是一味地以老师的讲解为权威,他们知道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通过自己的分析、判别来解决问题,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有助于他们创造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信息素养的提高,这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理念。四、思考的几个问题5\n问题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给老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老师的博学在网络面前尤如荧火之光,老师研究的已经不再仅仅只是知识本身,而更关键的是研究学习知识的方法,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课程被国家教育部规定为综合性必修课程后,学法的探讨更是势在必行,教师引领学生开展专题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有所受益,终身受用。问题二:网络广告泛滥成灾,大量网站内容粗糙,不健康的信息充斥网络,严峻的事实逼迫老师、学生不得不利用大量的时间在互联网海量的良莠不齐的信息中搜寻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考虑去建立一个支撑教学的信息技术资源平台,而这需要教育专家、计算机技术人员、教学设计专家等的共同合作努力,从而让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更具有可操作性。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给学生、教师带来一个崭新的教学模式和契机,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但同时也应看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还是一个新兴事物,有许多问题急待我们去思考、研究、探索。相信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必将迎来灿烂的春天。参考文献:[1]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杨开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