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2-08-31 发布

2014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学科质量分析通州高中历史备课组一、考情分析1、应考计划根据区教研室的要求和本校的复习进度,在完成必修二的二轮复习后,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选择题的强化训练(以各大市的模拟考试试卷的选择题为主),主要目的是想通过训练选择题,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悉程度、重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因为时间紧迫,所以我们考前并没有对主观题进行针对性训练。2、考前预估根据一摸考试的情况分析,发现我校各班学生的选择题和主观题得分出现一定的偏差。二模考前我校上下高度重视,科学制定复习计划,把计划具体到每一天,师生通力合作,训练高效有针对性,针对每个班级,甚至每个学生。经过备课组商量,在年级组宋主任的鼎力支持下,从二轮复习开始,我们备课组在坚持进行选择题的专项训练的同时,由各位老师根据本班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进行有差别的针对性弥补,做到动嘴也要动脑,背诵与思维的同步,背得好更要做得对,哪个班哪方面薄弱就在哪方面进行强化。因此我们有信心在这次二模测试中保持以往的优势,弥补不足,充分展现一摸后的复习成果。二、问题诊断从选择题来看,我校学生错误偏高的主要是以下几题:2、4、5、6、8、9、12、14、17等题。出错原因分析如下:第一,基础知识不扎实,特别是历史阶段特征把握模糊不清,理解深度不够,如第6、8、9、17题,都涉及对时间或者是阶段特征理解的考察。第二,对材料不能正确解读,不能最大限度提取关键、有效信息,或者是被无用信息迷惑,如第2、4、8、12、14题。第三,对漫画题的解读不够准确,往往被误导:如第5题,这道题中的“封建等级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结论看似正确,但不符合漫画作者的立场。\n从主观题来看,我校学生失分较多的题为:第21题(3)、第22题的(3)评析中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的相同态度、第23题(4)、第24题中的改革和人物题中若干小问。失分原因分析如下:第一,不能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最大限度地获取与利用材料信息来答题,如第23题;第二,不能把材料和课本的考点建立联系,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够,如第22题的评析题部分就基本的“中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的相同态度”也不能正确概括,历史表达和语言的陈述能力严重缺乏,这也是反映在评析题中;第三,对经济史的表格和数据分析能力不够,归纳不准确,如第21题第(3)小问;第四,答题速度偏慢,导致时间紧,个别同学甚至还来不及完成所有主观题;答题语言不能史论结合,评析题容易天马行空,没有主题意识和时间概念等。三、整改措施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第一,夯实基础知识,强化基本历史阶段特征。首先,弄清、弄透每个考点的基本内涵,特别强化时间概念(历史阶段特征)。其次,针对重点问题,列出要点,并尽可能深度理解,尤其是容易干扰和混淆的内容。再次,提供材料情境,训练学生排除干扰,抓关键语句的能力。第二,精练精评,提高做题技巧和得分能力。精选各地模拟试题中角度新,思维含量高,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的各类题型的练习题进行训练、讲评。使学生在深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和提高解答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尤其是图表题、阶段特征的辨别题)。另突出对新情景、新材料的分析理解,教给学生怎样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改造材料,为答题服务。第三,加强历史语言的表达训练。材料解析题的回答要采用精炼、概括的语言作答,不要拖泥带水,尽量不要摘抄原文(可以改造);答题语言注意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特别是论证、评析题要突出论点和主题。由于复习时间紧和能力培养的积累性特点,关于学生这一能力的弥补、提高方式我们备课组正在讨论中。2014年4月7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