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2.50 KB
- 2022-09-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实验二应用Excel计算描述统计指标利用Excel可以计算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各种综合指标。一、相对指标的计算现以下表的数据资料为例,利用Excel对分配数列进行相对指标的计算(要求:计算全部可能计算的相对指标,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相对指标)。表12004—2005年北京市人口总数及生产总值资料指标2004年2005年年平均常住人口(万人)1492.71538地区生产总值(亿元)6060.36886.3第一产业93.495.5第二产业1853.62026.5第三产业4113.34764.3利用Excel计算各种相对指标,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编制计算工作表。根据资料可以计算的相对指标有各产业比重指标、比例指标、人均产值强度指标、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指标等。计算工作表样式如图表所示。第二步,计算第一产业产值占全部产值的比重。在B7单元格中输入计算结构相对指标的公式“=B4/B3”,确认后,向右填充到C7单元格。第三步,计算第二产业产值占全部产值的比重。在B8单元格中输入计算结构相对指标的公式“=B5/B3”,确认后,向右填充到C8单元格。第四步,计算第三产业产值占全部产值的比重。在B9单元格中输入计算结构相对指标的公式“=B6/B3”,确认后,向右填充到C9单元格。第五步,计算第一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在B10单元格中输入计算比例相对指标的公式“=B4/B5”,确认后,向右填充到C10单元格。\n第六步,计算第一产业产值与第三产业产值之比。在B11单元格中输入计算比例相对指标的公式“=B4/B6”,确认后,向右填充到C11单元格。第七步,计算人均生产总值。在B12单元格中输入计算强度相对指标的公式“=B3/B2”确认后,向右填充到C12单元格。第八步,计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在C13单元格中输入计算动态相对指标的公式“=(C3-B3)/B3”.第九步,调整表格数据小数位数及边框线。计算结果如下:\n二、平均指标的计算现以下表的数据资料为例,说明如何利用Excel进行绝对娄分配数列算术平均数的计算(要求:分别用职工人数和职工人数比重作权数,计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表某企业职工工资数据资料按月份工资分组职工人数(人)组中值(元)各组工资总额(元)750以下106506500750~9502585021250950~1150501050525001150~1350701250875001350~1550351450507501550~1750201650330001750以上10185018500合计220—270000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编制计算工作表。在初如数据表格的右面,增加四更,分别为“组中值”、“工资总额”、“职工比重”和“变量与比重之积”。计算工作表如图表所示。\n第二步,计算组中值。“750以下”组的组中值用公式“=MEDIAN(550,750)”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其他各组可以在上一组的组中值之上加上组距即可,如“750—950”一组的计算公式为“MEDIAN(550,750)+(950-750)”。实际应用时可口算,更方便。第三步,计算各组工资总额。以组中值乘以职工人数求得各组工资总额。因此,只要在D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2*B2”,确认后,向下填充到D8单元格中,就完成了计算。在D9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D2:D8)”计算合计数。第四步,计算职工比重。职工比重是各组职工人数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重,因此,只要在E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B2/$B$9”,确认后,向下填充到E9单元格,就完成计算。最后,将单元格的格式设计为百分比样式,并调整到两位小数。第五步,计算变量与比重之积。即以职工比重为权数,计算各组职工月工资的组中值与权数之积。因此,只要在F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2*E2”,确认后,向下填充到F8单元格,在F9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F2:F8)”计算合计数,就完成了计算。计算结果如图表所示。三、变异指标的计算1、全距与平均差的计算现根据下表的资料,利用Excel计算全距和平均差。\n表A、B两个班组工人的日产量资料A组B组工人日产量(件)离差离差绝对值工人日产量(件)离差离差绝对值50-202060-101060-101065-55700070008010107555902020801010合计060合计030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编制工人日产量数据表。将数据填入表格,并在数据行下边加三行,分别为“全距”、“平均数”、“平均差”。数据表如图表所示。第二步,计算各组全距。在B7单元格中输入公式“=MAX(B2:B6)-MIN(B2:B6)”,确认后向右填充到C7单元格,计算出各组的全距。第三步,利用AVERAGE计算各组平均日产量。在B8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VERAGE(B2:B6)”,确认后向右填充到C8单元格,计算出各组的平均日产量。第四步,利用AVEDEV计算各组平均差。在B9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VEDEV(B2:B6)”,确认后填充到C9单元格,计算出各组的平均差。第五步,适当调整小数点和边框线,完成全部操作。计算结果如图所示。\n2、标准差和标志变异系数的计算假定某农场播种的小麦有两种不同的品种,分别在五个田块上试种,其产量如表所示。表两种小麦数据资料田块编号小麦一号小麦二号田块面积(亩)每亩产量(千克/亩)田块面积(亩)每亩产量(千克/亩)11195095502990013680310110015980481050137205121000101050合计50——60——要求:1、分别计算两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2、计算两种小麦的标准差和标志变异系数;3、如果生产条件基本相同,确定哪个品种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宜于推广。利用Excel计算所要求的指标,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编制相关指标的计算工作表.将数据填入表格,并在数据行下边加三行,分别为”平均产量”、“标准差”、“变异系数”;在数据列右边加两列,分别为“小麦一号说明了产量”、“小麦二号总产量”。计算表如图所示。\n第二步,计算两个小麦品种的总产量。在F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B3*G3”,确认后向下填充到F7;在G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D3*E3”,确认后向下填充到G7。在F8单元格中输入“=SUM(F3:F7)”,确认后向右填充到G8,计算出两种小麦的总产量。第三步,计算两种小麦的平均亩产。在F9单元格中输入公式“=F8/B8”;在G9单元格中输入公式“G8/D8”,计算出两种小麦的平均亩产。第四步,计算小麦一号的标准差。在F10单元格中输入计算标准差的公式:“=SQRT((POWER(C3,2)*B3+POWER(C4,2)*B4+POWER(C5,2)*B5+POWER(C6,2)*b6+POWER(C7,2)*B7)/B8-POWER(F9,2))”,计算出小麦一号的标准差。第五步,计算小麦二号的标准差。在G10单元格中输入计算标准差的公式:“=SQRT((POWER(E3,2)*D3+POWER(E4,2)*D4+POWER(E5,2)*D5+POWER(E6,2)*D6+POWER(E7,2)*D7)/D8-POWER(G9,2))”,计算出小麦二号的标准差。第六步,计算两种小麦的标志变异系数。在F11单元格中输入公式“=F10/F9”,确认后向右填充到G11单元格,即可计算出标志变异指标。第七步,调整小数位数及边框,完成全部操作。计算结果见图\n从上面的计算结果看,小麦一号的每亩产量略高于小麦二号,小麦一号的标志变异系数双比小麦二号小,说明小麦一号每亩产量较高且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有较高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