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与实务 238页

  • 712.50 KB
  • 2022-09-01 发布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

  • 23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统计学原理与实务主编:卜晓玲李洁制作:李晓新2010年8月\n统计学原理与实务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统计调查第三章统计整理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第五章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第六章时间数列第七章统计指数第八章抽样推断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十章统计调查报告\n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统计工作过程和基本职能第四节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n绪论内容框架\n第一节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就有了计数的概念和原始的计量方法,这可以说是统计的萌芽。统计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始于资本主义社会。\n第一节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二、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1、政治算术学派2、国势学派3、数理统计学派4、社会统计学派\n第一节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三、统计的涵义统计工作、又称统计实践,即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工作的总称。统计资料、又称统计数据,即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n第一节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统计的三种涵义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的目的是取得统计资料。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理论的关系。3、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n第二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1、数量性2、总体性3、具体性\n第二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二、统计学的研究方法1、大量观察法这是统计学中的特有方法。它是指统计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时,必须对总体现象中的全部或足够多的个体进行观察,以达到对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及其规律性的认识。\n第二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2、统计分组法这是根据统计研究问题的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标准对总体进行不同的分组,以反映总体的构成和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n第二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3、综合指标法这是根据大量观察法获得的资料,计算、运用各种综合指标,以反映总体一般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法。\n第二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4、抽样推断法这是指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根据结果对总体的数量特征做出有一定正确性和一定把握性估计的统计方法。\n第三节统计工作过程和基本职能一、统计工作过程统计工作是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认识过程。一项完整的统计工作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n第三节统计工作过程和基本职能统计工作过程\n第三节统计工作过程和基本职能二、统计基本职能《统计法》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这是国家基于统计工作特有的性质、功能和作用对统计职能和职责作出的界定。\n第三节统计工作过程和基本职能统计的基本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彼此依存、相辅相成的。\n第四节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总体、总体单位和样本(一)总体1.同质性2.大量性3.差异性\n第四节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二)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单位数如果是有限的,则称为有限总体;如果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单位数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在统计调查中,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单位,据以推断总体;对有限总体既可进行全面调查,也可调查其中的一部分。\n第四节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三)样本样本是指按照随机原则从同质总体中抽选出来的那部分单位组成的小的总体,是统计推断的基础。\n第四节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总体单位和样本\n第四节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二、统计指标与标志(一)统计指标1.统计指标的涵义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n第四节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2.统计指标的种类(1)按统计指标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外延指标)和质量指标(内涵指标)。(2)按统计指标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3)按指标所反映现象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n第四节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3.统计指标体系(1)统计指标体系的涵义将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称为统计指标体系。(2)统计指标体系的种类①按其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②按其实施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国家统计指标体系、行业(或部门)统计指标体系、地方统计指标体系、基层单位的统计指标体系。\n第四节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二)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有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之分。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例如:性别、民族等;数量标志表现事物的数量特征,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例如:年龄、工资等。\n第四节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指标、标志的关系\n第四节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三)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关系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2.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n第四节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两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n第四节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三、变异与变量(一)变异每个总体单位都具有不同的特征,以区别于另一总体单位。(二)变量和变量值1.按数值的连续性不同分类2.按事物的性质不同分类3.按事物的类型不同分类\n第四节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分类变量、顺序变量和数值变量的特点\n第二章统计调查第一节统计调查概述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n第二章统计调查内容框架\n第一节统计调查概述一、统计调查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一)统计调查的概念统计调查是以收集占有大量的数字资料为主体信息这一特征而区别于一般的调查。它是根据统计工作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被研究现象收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n第一节统计调查概述(二)统计调查的基本原则1.准确性2.及时性3.全面性\n第一节统计调查概述二、统计调查的种类(一)按照调查对象分类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二)按照调查登记时间分类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n第一节统计调查概述(三)按照调查组织方式分类统计报表专门调查(四)按照调查搜集资料方法分类直接观察法采访法报告法\n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案是指导统计调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统计调查方案是调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进行的保证。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的内容有: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调查表、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调查的组织工作等。\n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确定调查目的是任何一项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它回答的是:为什么调查?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调查具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意义?二、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即统计总体,是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总体或调查范围。\n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三、调查项目调查项目是调查的具体内容,它可以是调查单位的数量特征;也可以是调查单位的某种属性特征。四、调查表调查表是用于登记调查数据的一种表格,其目的是保证统计资料的规范化和标准化。\n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调查表组成部分\n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五、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调查时间指调查资料所属时间。调查时限是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六、调查的组织工作调查的组织工作包括调查机构的确定,调查人员的选择、培训,调查经费的来源和支出预算,以及其它一些调查工作的准备等。\n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一、统计报表制度(一)概念(二)统计报表的特点1.统计报表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收集统计数据的主要方式。2.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于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3.统计报表只是一种补充性的统计调查。\n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三)种类1.按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2.按报送周期长短的不同,可以分为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n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3.按报送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邮寄报表和电讯报表。4.按填报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5.按内容和实施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报表、业务部门报表和地方报表。\n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四)统计报表的基本内容1.报表目录2.报表表式3.填表说明\n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二、普查(一)普查的概念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主要是调查一定时点状况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搜集那些不能够或者不适宜用定期全面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普查是国家为详细了解重要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全面统计调查,是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信息源泉。\n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二)普查的特点1.普查具有周期性2.普查需要规定标准调查时间3.普查由专门机构来组织\n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三)普查的种类1.按组织形式分类2.按汇总资料特点分类(四)普查的好处1.可以起到了解国情国力的目的。2.经费容易取得。3.可以为以后经常性的报表或抽样调查提供依据。\n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三、抽样调查(一)抽样调查的概念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的一种非全面调查。\n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二)抽样调查的特点1.经济性好2.时效性强3.准确性高4.适应性广\n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三)抽样调查的作用1.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2.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3.可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4.可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n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四)抽样调查的基本形式1.简单随机抽样2.类型随机抽样3.等距抽样4.整群抽样5.多阶段抽样\n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五)抽样调查适用的场合(六)抽样调查资料的推算1.直接推算法2.修正系数法(七)抽样调查与普查关系1.抽样调查与普查的比较2.抽样调查与普查互为补充\n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抽样调查与普查的比较\n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四、重点调查(一)重点调查的概念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对所要调查的全部单位选择一部份重点单位进行调查。\n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二)重点调查的特点1.重点调查是范围比较小的非全面调查,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少,而又较快地收集到统计信息资料。2.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的选择具有客观性。3.重点单位对于总体来说最具代表性,但不能推断总体。4.重点单位会随时间、地点、研究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n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三)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和联系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的联系:都是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具有调查单位少,省时省力的特点,在选取调查单位时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区别:调查单位的意义和取得方式不同。二者研究目的不同。适用场合不同。\n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四)重点单位的选择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选择管理水平较高、核算制度比较健全、统计力量比较充实、统计基础比较巩固,资料容易取得,且质量较高的单位。\n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五、典型调查(一)典型调查的概念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任务目的,对所研究的现象总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n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二)典型调查的特点1.典型调查具有深入细致性2.取决于调查者的主观判断和决策3.投入少、效率高\n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三)典型调查的组织方式1.“解剖麻雀”式2.划类选典式(四)典型调查与重点调查的区别六、各种调查方式的结合运用\n第三章统计整理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方法第二节统计分组第三节统计表和统计图\n第三章统计整理内容框架\n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方法一、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整理的任务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借助综合指标,有组织、有计划的对统计调查中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的综合资料,对总体内部规律性、相互联系、结构关系做出概括的说明。\n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方法二、统计整理的方法1、统计分组2、统计汇总3、编制统计表\n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方法三、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步骤(一)设计整理方案(二)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三)进行科学的统计分组(四)对汇总后的调查资料审核(五)编制统计表并绘制统计图\n第二节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概念和意义统计分组是在统计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特定分类,它同时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对总体而言是“分”,即将总体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对个体而言是“合”,即将在某些方面性质相同的个体组合起来。\n第二节统计分组2008年末中国人口数及构成情况\n第二节统计分组2008年末中国人口数及年龄构成情况\n第二节统计分组二、分组标志的选择和各组界限的划分(一)选择分组标志1.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2.根据被研究现象的本质特征选择分组标志3.根据现象所处的历史或经济条件选择分组标志\n第二节统计分组(二)各组界限的划分方法1.按品质标志分组2按数量标志分组\n第二节统计分组三、统计分组体系1、简单分组和平行分组体系2、复合分组和复合分组体系\n第二节统计分组四、分配数列(一)分配数列的概念(二)分配数列的种类及编制1.品质分配数列2.变量分配数列(三)变量分配数列的编制1.单项式数列的编制2.组距式数列的编制\n第二节统计分组某县城居民家庭人均月消费性支出分配数列\n第二节统计分组某县城居民人均月消费支出次数分布图\n第二节统计分组(四)分配数列的要素及其意义和作用编制分配数列是统计整理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表明总体中所有单位在各组间分布状态和分布特征,并据以研究总体某一标志的平均水平及其变动规律。分配数列可以说明总体的构成情况,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揭示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n第二节统计分组2008年末中国人口数及构成情况\n第三节统计表和统计图一、统计表的构成(一)统计表的基本形式\n第三节统计表和统计图(二)统计表的内容统计表内容由两部分组成: 主词:也叫主词栏或主栏,是统计表的主体,也就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它可以是各个总体单位名称或总体各个分组的排列,也可以是总体现象所属时间的排列。主词通常用横行标题来表示。宾词:亦称宾词栏或宾栏,它是说明主词的各项指标,一般由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所组成。\n第三节统计表和统计图(三)统计表的设计1.要合理设计宾词2.标题设计要简明扼要3.要注意逻辑关系和排列顺序4.应清楚表明计量单位5.要加编号6.表中数字应填写整齐7.表式应为开口式8.要加注说明或注释\n第三节统计表和统计图二、统计图(一)条形统计图⒈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⒉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n第三节统计表和统计图(二)扇形统计图1.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之几;2.更清楚的了解个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3.扇形统计图可以让一些杂乱无章的数据变得清晰透彻,利于计算各种数据。\n第三节统计表和统计图各种动物所占比例图\n第三节统计表和统计图(三)折线统计图\n第三节统计表和统计图(四)曲线图J型分布钟型分布图\n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第一节总量指标的计算与应用第二节相对指标的计算与应用\n内容框架\n第一节总量指标的计算与应用一、总量指标的涵义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将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就可以得到说明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即总量指标。\n第一节总量指标的计算与应用二、总量指标的作用第一,总量指标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国力,反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起点。第二,总量指标可以用来作为制定政策、制定计划和实行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检查政策、计划执行情况,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绝对效果的重要指标。第三,总量指标可以用来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发展的变化趋势。第四,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n第一节总量指标的计算与应用三、总量指标的种类(一)按照总体内容分类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二)按照时间状况分类时期指标时点指标\n第一节总量指标的计算与应用四、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一)实物单位1.自然单位2.度量衡单位3.标准实物单位(二)价值单位价值单位是用货币来度量社会财富或劳动成果的一种计量单位,又叫货币单位。\n第一节总量指标的计算与应用(三)劳动量单位劳动量单位是用劳动时间表示的计量单位。(四)复合、多重计量单位两种计量单位结合使用叫复合单位。\n第一节总量指标的计算与应用五、总量指标的统计方法1.直接计量法2.推算与估算法3.主观评定法\n第二节相对指标的计算与应用一、相对指标概述1.相对指标的概念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进行对比计算的结果,又称为相对数。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有名数,另一种是无名数。\n第二节相对指标的计算与应用2.相对指标的作用(1)相对指标通过数量之间的对比表明事物相关程度、发展程度,它可以弥补总量指标的不足,使人们清楚了解现象的相对水平;(2)相对指标可以使原来无法直接对比的指标找到可以对比的基础,进行更为有效的分析;(3)说明总体内在的结构特征,为深入分析事物的性质提供依据。\n第二节相对指标的计算与应用二、几种常用的相对指标1.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其基本计算公式为:\n第二节相对指标的计算与应用2.结构相对指标\n第二节相对指标的计算与应用3.比例相对指标\n第二节相对指标的计算与应用4.比较相对指标\n第二节相对指标的计算与应用5.强度相对指标\n第二节相对指标的计算与应用三、相对指标的应用原则1.可比性原则2.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结合运用3.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的原则\n第二节相对指标的计算与应用甲、乙两物流公司货物运输量分析\n第二节相对指标的计算与应用6.动态相对指标\n第五章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第一节平均指标分析第二节标志变异指标\n第五章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内容框架\n第一节平均指标分析一、平均指标的含义(一)平均指标的概念平均指标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二)平均指标的种类常用的平均指标有: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n第一节平均指标分析(三)平均指标的特点第一,平均指标是一个代表值,它代表的是被研究总体的一般水平。第二,平均指标是一个抽象化了的数值。\n第一节平均指标分析(四)平均指标的作用1.反映数据分布的一般水平2.对比不同总体的一般水平3.说明事物的发展动态和变化趋势4.作为科学预测与决策的推算依据\n第一节平均指标分析二、平均指标的计算与分析㈠算术平均数1.算术平均数的含义\n第一节平均指标分析2.算术平均数的计算与应用(1)简单算术平均数式中:表示算术平均数;表示总体各单位标志值;表示数据的总个数。\n第一节平均指标分析(2)加权算术平均数式中:表示加权算术平均数;表示各组标志值;表示各组频数,即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n第一节平均指标分析㈡调和平均数1.调和平均数的含义调和平均数是根据数据分布中各数据值的倒数来计算的算术平均数,所以又称为倒数平均数。\n第一节平均指标分析2.调和平均数的计算与应用(1)简单调和平均数式中:表示调和平均数;表示总体各单位标志值;表示数据总个数。\n第一节平均指标分析(2)加权调和平均数式中:表示调和平均数;表示各组标志值总和(权数);表示各组标志值。\n第一节平均指标分析㈢几何平均数1.几何平均数的含义几何平均数是个标志值的连乘积的次方根。适用于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2.几何平均数的计算与应用(1)简单几何平均数(2)加权几何平均数\n第一节平均指标分析(四)中位数1.中位数的含义中位数是指将数据分布中的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值,用表示。2.中位数的计算与应用\n第一节平均指标分析(五)众数1.众数的含义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用表示。2.众数的计算与应用\n第二节标志变异指标一、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标志变异指标,是用来综合反映一组数据中各数据值偏离其中心值(平均数)的趋势的指标。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有极差、平均差、方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等。\n第二节标志变异指标二、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一)用来说明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二)它是衡量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尺度(三)它是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均衡性或节奏性的重要指标(四)可以用来确定统计推断的准确程度\n第二节标志变异指标三、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与分析(一)极差1.极差的含义极差是指数据分布中两个极端值即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又称全距,用表示。\n第二节标志变异指标2.极差的计算与应用计算极差是测定数据分布离散程度最简单的方法,根据极差的大小能说明数据值变动范围的大小。极差的计算公式为:R=最大数据值—最小数据值\n第二节标志变异指标(二)标准差1.标准差的含义标准差是数据分布中所有数据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又称均方差,用表示。标准差的平方就是方差,用表示。标准差越大,表明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越大;标准差越小,表明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越小。\n第二节标志变异指标2.标准差的计算与应用(1)简单标准差或简化为:\n第二节标志变异指标(2)加权标准差对于已分组的数据资料,计算加权标准差,其计算公式为:或:\n第六章时间数列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分析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分析\n第六章时间数列内容框架\n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一、时间数列的概念1.概念:时间数列亦称动态数列或时间序列。它是指同一总体现象的指标数值,按照时间变动的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n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某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原值、职工年平均工资资料如下;该时间数列反映了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原值及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发展变化过程。\n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二、时间数列的种类(一)总量指标时间数列1.时期数列是指总量指标时间数列中,每一个指标都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结果。2.时点数列是指总量指标时间数列中,每一个指标都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或时刻)上的水平。\n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指标时间数列是由不同时期的同类相对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发展过程。\n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三)平均指标时间数列平均指标时间数列,是由不同时期的同类平均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平均指标时间数列能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发展趋势。\n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三、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一)时间长短要统一(二)总体范围要统一(三)计算方法要统一(四)经济含义要统一\n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分析一、发展水平在时间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叫做发展水平或时间数列水平,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状况下所达到的规模或水平。最初水平最末水平中间水平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n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分析二、平均发展水平(一)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1.由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式中:代表平均发展水平;代表各时期发展水平;代表时期项数。\n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分析2.由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1)连续、时间间隔相等的时点资料式中:a:为各期发展水平n:为时间数列的项数\n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分析(2)连续、时间间隔不相等时点资料式中:a为各期发展水平为各项指标的时间间隔,其余符号与前面相同。(3)不连续、间隔相等的资料(4)不连续、间隔不等的时点资料\n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分析(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式中:代表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的平均发展水平;代表作为分子的时间数列的平均发展水平;代表作为分母的时间数列的平均发展水平。(三)平均指标时间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n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分析三、增长量(一)增长量增长量:是总体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用以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加或减少的绝对量。其计算公式为: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n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分析(二)计算公式1.累积增长量等于相应各个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即:2.相邻两期累积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即:\n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分析四、平均增长量\n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分析时间数列的速度分析,就是将动态数列的指标数值进行对比,经过对比而得到的指标称为速度指标。一、发展速度发展速度大于1(或100%)表示上升,小于1(或100%)表示下降。\n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分析二、增长速度增长速度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程度的相对数,其计算公式为:\n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分析\n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分析某商场销售额的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计算表\n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分析三、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一)平均发展速度⒈几何平均法⒉高次方程法(二)平均增长速度\n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分析四、增长1%的绝对值\n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分析五、计算和应用平均速度指标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要结合具体研究目的适当的选择基期。其次,应用分段平均速度或用突出的个别环比速度来补充说明总平均数。最后,要结合发展水平、经济效益来研究平均速度指标。\n第七章统计指数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和作用第二节综合指数第三节平均数指数第四节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第五节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n第七章统计指数内容框架\n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和作用一、统计指数的概念从广义上讲,一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都是指数。它包括不同时间的同类现象,不同空间(地区、部门、单位)的同类现象以及实际与计划对比的相对数。从狭义上讲,指数则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多种事物数量综合变动情况的相对数。\n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和作用二、统计指数的作用(一)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方向和程度(二)分析影响各个因素的方向和程度(三)研究事物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n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和作用三、统计指数的种类(一)个体指数和总指数按照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统计指数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二)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按照所反映现象的性质不同,统计指数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n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和作用(三)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按照指数的编制方法不同,统计指数分为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四)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在一个指数数列中,按照指数对比基期的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n第二节综合指数一、综合指数的概念及特点综合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一种形式,它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而形成的指数。\n第二节综合指数综合指数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先综合后对比。第二、把总量指标中的同度量因素加以固定,以测定所要研究的因素,即指数化指标的变动程度。第三、分子、分母所研究对象的范围,原则上必须一致,反映的是该现象变动程度。第四、需要全面资料。\n第二节综合指数二、综合指数的编制(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n第三节平均数指数一、平均数指数的概念平均数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它的特点是从构成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的各种因素的个体指数出发,通过对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而得到的总指数。\n第三节平均数指数二、平均数指数的编制(一)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的编制(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的编制\n第三节平均数指数不同指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n第四节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及作用由若干个经济上有联系、数量上保持一定关系的指数所组成的整体就称作指数体系。指数体系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进行指数间的互相推算;二是可以测定各因素的变动对总量指标变动的影响,进行因素分析。\n第四节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二、因素分析(一)因素分析的概念因素分析是依据指数体系理论,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社会经济现象总量指标变动中,各因素影响的方向和程度的方法。\n第四节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二)因素分析的应用总量指标因素分析的方法有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总量指标的多因素分析等。\n第四节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利用该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的步骤为:第一步,计算总成本指数及其绝对数的增减额。第二步,计算两个因素(产量和单位成本)指数及其绝对数的增减额。第三步,因素分析内容。第四步,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n第五节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一、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RetailPriceIndex)是全面反映工业、商业、餐饮业和其它零售企业向城乡居民、机关团体出售生活消费品和办公用品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n第五节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如下:1.选择恰当的调查地区和调查点2.选择代表商品和代表规格品3.搜集价格资料4.确定权数5、计算平均价格6、编制价格指数\n第五节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2009年6月)\n第五节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consumerpriceindex),用于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我国CPI的调查内容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等八大类。\n第五节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三、股票价格指数(一)股票价格指数概念股票价格指数一般采用与基期比较法,即将选样股票计算期的价格总和与基期的价格总和进行比较,反映各个时期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简称股价指数。\n第五节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二)选择权数的方法一般方法是以采样股股票发行量为权数,以求得市价总值,报告期市价总值与基期市价总值之比即求得指数。另一种方法是以采样股股票成交量为权数。\n第五节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三)著名的股价指数1.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又称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是世界上最有影响、使用最广的股价指数。它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为编制对象,由四种股价平均指数构成。\n第五节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2.香港恒生指数香港恒生指数是香港股票市场上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股票价格指数,由香港恒生银行于1969年11月24日开始发表。恒生股票价格指数的编制是以1964年7月31日为基期,因为这一天香港股市运行正常,成交值均匀,可反映整个香港股市的基本情况,基点确定为100点。\n第五节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3.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1)上证综合指数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综合指数类股票指数,简称上证综指,它是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准日,基准日指数定为100点,1991年7月15日正式开始发布。(2)深证成指深证成份股指数是反映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份股价指数,简称深证成指,它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主要股指之一。\n第八章抽样推断第一节抽样推断概述第二节抽样误差第三节抽样推断的方法第四节抽样的组织方式第五节必要样本容量的确定\n第八章抽样推断内容框架\n第一节抽样推断概述一、抽样推断的概念与作用(一)抽样推断的概念与特点抽样推断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总体单位作为样本单位,组成样本总体,并以样本的数量特征对总体的数量特征做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和推断的统计分析方法。\n第一节抽样推断概述抽样推断具有以下特点:1.抽样推断是用样本指标值来估计总体指标值2.抽样的随机原则是抽样推断的前提3.抽样推断的误差是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n第一节抽样推断概述(二)抽样推断的作用1.调查具有破坏性的场合2.对无限总体或总体规模非常大的场合进行调查3.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但又需要知道总体全面情况4.用于对全面调查的结果进行核查和修正5.用于资料时效性要求很强的场合\n第一节抽样推断概述二、抽样推断的理论基础抽样推断是建立在概率论的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基础上的科学推断方法。\n第一节抽样推断概述三、抽样推断中的基本概念(一)全及总体(二)样本总体(三)全及指标(四)样本指标(五)重复抽样(六)不重复抽样\n第二节抽样误差一、抽样误差的涵义及影响因素(一)抽样误差的概念抽样误差是指按随机原则抽样时,由于调查范围的非全面性和抽样的随机性而产生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误差。它是随机抽样调查所特有的一种偶然性的代表性误差。\n第二节抽样误差(二)抽样误差的性质1.抽样误差属于随机误差2.抽样误差是抽样平均误差(三)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1.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2.样本单位数目的多少3.抽样方法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n第二节抽样误差二、抽样平均误差(一)抽样平均误差的概念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根据随机原则抽样时,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平均数(或成数)的标准差。\n第二节抽样误差抽样平均误差的理论公式为:式中代表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代表所有可能样本的平均数;代表总体平均数。\n第二节抽样误差(二)抽样平均误差的实际计算方法1.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计算公式2.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计算公式(三)抽样平均误差的实际应用1.平均数抽样平均误差计算2.成数抽样平均误差计算\n第二节抽样误差三、抽样极限误差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最大可能范围。四、抽样误差的概率度抽样极限误差通常需要以抽样平均误差为标准单位来衡量。\n第二节抽样误差常用概率度与概率保证程度\n第三节抽样推断的方法一、点估计点估计的也称定值估计,它是根据样本资料得出的样本指标,直接用以代表相应全及指标,即,\n第三节抽样推断的方法二、区间估计(一)区间估计的概念区间估计是根据样本指标和抽样误差,结合推断的可靠程度来估计总体的可能区间范围的方法。\n第三节抽样推断的方法(二)区间估计的方法1.根据给定的抽样误差范围求概率保证程度2.根据给定概率保证程度并求抽样误差范围\n第四节抽样的组织方式一、简单随机抽样(一)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与特点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是指在进行抽样时,对全及总体不经过任何形式的整理和加工,直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的抽样组织方式。简单随机抽样又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种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组织方式。\n第四节抽样的组织方式(二)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前应先确定总体范围,并对总体单位进行编号,形成明确的“抽样框”,即总体单位的名单,然后用抽签、摇号的方法或根据随机数表来抽选必要的样本单位数。\n第四节抽样的组织方式二、分类抽样(一)分类抽样的概念与特点分类抽样又称类型抽样或分层抽样,它是先将全及总体按某个主要标志划分为几个类型组,然后在各组中再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的一种抽样组织方式。\n第四节抽样的组织方式(二)分类抽样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各组所抽选的单位数按各组标志值的变动程度来确定;另一种方法是按照等比例抽样分配各组的抽样单位数,即按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的比重来分配抽样数目。\n第四节抽样的组织方式三、等距抽样(一)等距抽样的概念等距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它是先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然后按照固定顺序和相同间隔来抽取样本单位的抽样组织方式。\n第四节抽样的组织方式\n第四节抽样的组织方式(二)等距抽样的方法1.随机起点等距抽样2.半距起点等距抽样3.对称等距抽样\n第四节抽样的组织方式四、整群抽样1、整群抽样的概念整群抽样是将总体各单位划分成若干群,然后以群为单位,从中随机抽取一些群,对中选群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的抽样组织方式。\n第四节抽样的组织方式2、整群抽样的特点优点:调查工作的组织和进行比较方便;缺点:调查的总体单位集中在少数样本群中,如果调查单位在总体中的分布不均匀,则抽样误差较大,代表性较低。\n第五节必要样本容量的确定\n第五节必要样本容量的确定一、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因素1、全及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程度的大小2、允许的抽样极限误差的大小3、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4、抽样方法和抽样组织方式\n第五节必要样本容量的确定二、简单随机抽样必要样本容量的计算公式三、简单随机抽样样本容量确定实例四、确定必要样本容量应注意的问题\n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一节相关与回归分析的意义第二节相关分析第三节回归分析\n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内容框架\n第一节相关与回归分析的意义一、相关关系的概念(一)相关关系1.现象之间存在数量上的关联关系2.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是不确定的(二)函数关系\n第一节相关与回归分析的意义二、相关关系的种类(一)单相关和复相关(二)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三)正相关和负相关(四)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n第一节相关与回归分析的意义三、相关与回归分析的意义相关分析是为了揭示现象之间的联系方向和联系密切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回归分析则是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一事物影响另一事物变动的一般水平,以便从一个已知量来推算或预测另一个未知量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n第二节相关分析一、相关关系的判断(一)根据对客观现象的定性认识来判断(二)利用相关图和相关表进行判断\n第二节相关分析年龄与死亡率单变量分组相关表\n第二节相关分析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相关图\n第二节相关分析二、相关系数(一)相关系数的概念相关系数是指在直线相关条件下,反映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用r表示。(二)相关系数的计算(三)相关关系的分析\n第二节相关分析三、线性相关分析的特点1.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和相关方向的代表性指标;2.参与相关分析的两个变量是对等的,不分自变量和因变量;3.相关系数有正负号,反映相关关系的方向;4.相关分析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n第三节回归分析一、回归分析的概念和类型(一)回归分析的概念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是:虽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没有严格的、确定性的函数关系,但可以设法找出最能代表它们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形式。\n第三节回归分析(二)回归分析的类型1.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2.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n第三节回归分析二、回归分析的基本内容(一)确定相关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二)依据回归方程进行回归估计或预测(三)确定因变量估计值误差的程度\n第三节回归分析三、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关系(一)联系1.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和前提;2.回归分析又是相关分析的深入和继续。\n第三节回归分析(二)区别1.相关分析所研究的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回归分析所研究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2.对两个变量x和y来说,相关分析只能计算出一个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相关系数,计算中改变x和y的地位不影响相关系数的数值。回归分析可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分别建立两个不同的回归方程;\n第三节回归分析3.相关分析计算的相关系数是一个绝对值在0到1之间的抽象系数,其数值大小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程度。回归分析建立的回归方程,反映的是变量之间变动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不是抽象系数。4.相关分析对资料的要求是,两个变量都必须是随机变量,各自接受随机因素的影响。而回归分析对资料的要求是,因变量是随机的,而自变量则可以不是随机的,是给定的数值。\n第三节回归分析四、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一)建立回归方程(二)确定回归方程中的参数(三)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n第三节回归分析五、估计标准误差(一)估计标准误差的概念估计标准误差是指因变量的实际值y与估计值的平均离差,是用来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一个统计分析指标,同时也可用来构造估计值的置信区间。\n第三节回归分析(二)估计标准误差的作用1.说明以回归直线为中心的所有相关点的离散程度;2.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大小;3.在抽样调查条件下,是计算回归抽样误差的一个根据。\n第三节回归分析(三)估计标准误差的计算估计标准误差的计算原理与标准差基本相同,其定义公式为:式中:代表估计标准误差;y代表因变量实际观察;代表根据回归方程推算出的因变量的估计值;n-2代表自由度。\n第十章统计调查报告第一节统计调查报告概述第二节调查分析研究第三节撰写统计调查报告第四节案例分析\n第十章统计调查报告内容框架\n第一节统计调查报告概述一、统计调查报告的概念统计调查报告是在全面统计的基础上,对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大量观察之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或地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以反映是非曲直及其本质和规律的一种专业应用文。\n第一节统计调查报告概述二、统计调查报告的特点1、取材直接2、内容深入3、事例典型4.叙议结合\n第一节统计调查报告概述三、统计调查报告的种类(一)按内容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反映一般情况的调查报告2、研究政策的调查报告3、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4、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5、反映新事物的调查报告\n第一节统计调查报告概述(二)按内容范围可以分为专题调查报告和综合调查报告1、专题调查报告2、综合调查报告(三)按功能目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描述性调查报告2、释性调查报告3.预测性调查报告\n第一节统计调查报告概述四、统计调查报告的作用1、为国家制定方针、政策以及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2、通过典型调查,宣传、介绍先进经验和先进人物事迹,借以指导全面工作。3、通过典型调查,揭露社会问题,鞭挞不良倾向,改正工作中的失误。4、通过调查揭露事实真相,说明和回答社会问题。\n第二节调查分析研究一、调查与研究的关系调查与研究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两者无法截然分开。调查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收集资料,为研究打下基础;研究是对调查的情况和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规律。\n第二节调查分析研究二、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分析和综合。这是研究事物的基本方法。分析是把事物分解成各个部分、各个阶段、各种属性逐一进行研究的方法。综合是把对事物分散的局部认识联系起来形成整体认识的方法。\n第二节调查分析研究三、研究的种类定性研究主要分析事物的性质特征定量研究主要分析事物的数量关系\n第三节撰写统计调查报告一、撰写调查报告的重要性1.调查报告是调查工作的最终成果。2.调查报告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过程的反映。3.调查报告是为各部门管理者、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n第三节撰写统计调查报告二、撰写书面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1、实事求是2、符合经济规律及有关政策的规定3、观点与数据要结合运用\n第三节撰写统计调查报告三、撰写书面调查报告的格式(一)标题1、单标题2、双标题(二)开头1、叙述式2、论述式3、提问式\n第三节撰写统计调查报告(三)主体1、观点要明确2、材料要充分3、分析要具体4、结构要合理\n第三节撰写统计调查报告(四)结尾1、指明方向2、提出建议3、预测未来4、总结全文\n第四节案例分析一、案例2007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本次调查共收到13782家重点企业的资料,有效报表9206份,报表有效率为66.8%;根据地区代表性原则,选取调查企业中5034份有效资料汇总,其中:工业企业物流状况表2621份,占52.1%,流通企业物流状况表2029份,占40.3%,物流企业报表384份,占7.6%。\n第四节案例分析二、案例分析该案例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针对2007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所做的统计调查报告,主要是通过描述工业企业物流、物流企业的情况来说明全国重点企业的物流状况,为国家了解该方面的情况、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