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 KB
- 2022-11-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析生态责任和环境法律责任\n浅析生态责任和环境法律责任\n浅析生态责任和环境法律责任\nLegalSystemAndSociety{I}I占缸会己口10年6月(下)生责任和环境律责任赵娜摘要目前学界对于环境法律责任达成了共识,认为环境法律责任的承担,除了规定违法者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外,还规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即使行为人的行为合法,但只要造成了损害后果,危害他人身体健康的后果,就要对其行为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这些学说都存在共同的缺陷,导致环境法律责任理论已经无法满足保护环境的现实需要.本文通过分析环境法律责任的缺陷,提出了生态责任的概念,明确生态责任的内涵与外延,这对于完善法律责任理论,促进环境法更好的实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关键词环境法律责任生态责任生态义务中图分类号:D9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6?295-O1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人的生存发展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然而由于人类无休止的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并伴随越来越多的非法的不正当的手段,自然界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正在慢慢遭受人类自我的破坏与摧残,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环境问题已经引起整个人类社会的关注,人们认识到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依托,否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就是无源之水.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的客观存在,所以人类在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同时,对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就无疑成为人类必须承担的义务.并且这应该是一种必须要得到履行的义务.我国现行法律虽然都对公民保护环境的义务,作出了众多的相关规定,但是环境问题依然层出不穷,环境法的立法目的依然得不到很好的实现.除去历史的社会的原因,有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相关法律在承担法律责任这一环节存有缺陷.缺陷一是缺乏明确的生态责任机制,过于原则性的义务规定,使得环境保护义务缺失明确的责任机制,从而使得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实为环保人人无责.尤其是在政府责任这一方面,仅仅对政府的生态责任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和宣示性,却无法让政府真正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缺陷二是缺乏可预见性的生态义务规定,环境法律责任具有事后性和个体性特征,责任的构成一般要求具有现时的可见的损害后果,如果对生态系统没有造成现时的可见的损害后果,则就无需承担因为没有履行义务而导致的责任问题,这是一种义务的缺失,缺乏事中控制.而对于多个与环境发生关系的行为来说,多个个体行为相叠加,很有可能会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的实际破坏,尽管单个个体行为没有造成对本范围环境的损害.因为对生态系统的损害有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无形的损害,这些无形的损害会随着积累而变成现实的损害,这样的损害结果将是更加严重的并可能会无法及时得到遏制而引起更大的生态破坏甚至自然界的灾难.湮没的古巴比伦文明,消亡的玛雅文明和楼兰古国就是生态环境遭破坏所导致的可悲后果,但却不是当时的人们\n所能预见的,更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如同美国着名的环境专家莱斯特?R?布朗所说”……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的过程是逐步的和累积的,在它没进入困境或发生灾难之前,很少为人们所考虑到.”所以人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的时候,要具有可预见性,即预见到该个体行为对该区域生态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也要预见到该个体行为与其他个体行为相互作用之后,可能会对某一区域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在利用自然的过程当中就要履行积极的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义务.因此生态义务是对人类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类需要付出的努力.以上两种缺陷的存在,导致生态责任这一特殊的责任形式的出现.生态责任的基本内涵是相关主体在与自然界(生态系统)发生关系的时候(包括开发利用治理等行为),不仅仅要承担因为环境违法行为而产生的不利后果,即环境法律责任,同时更强调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的这个过程当中主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义务或者职责.简言之,生态责任是一种包含了环境法律责任的责任形式,突出强调一种积极主动保护生态的义务.所以生态责任是环境法律责任的延伸和扩展,弥补了环境法律责任的不足,可以引导人们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大限度的保证人类自身能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从而保护共同的家园,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生态义务内容有很多,主要包括:(1)生态养护,生产生活过程中不破坏生态环境,必要时要做积极的投入:(2)生态管理,通过管理活动,制定科学的生态建设规划和管理政策,提供一定的经费,体现决策管理者的生态意识:(3)生态建设,植树造林等实践活动;(4)缴纳生态税等等.生态责任理论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得到完善.相信随着生态责任理论的完善,中国将在环境保护中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参考文献:[1]刘明明.从保护到flII馈:论环境法义务面l!的逻辑她变.中圜人u?资il;[与环境.2009(3).[2]李爱年.生态文删建设呼唤环境法的生态化.i}目环境法嗍.[3]谢菊.论生态责任.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7).[4]张棒太.环境法}l{责任研究.商务日JI;馆.2004年版.[5】吕心梅.环境法新视野.【}】睡政泣大学口j版杜.2007,I:版.[6”j忠梅.环境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C7]赵绘宁.生态系统符理法ttt~f究.I:海变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8]蔡守秋.深化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促进人!-i自然的和谐发塍.法学家.2004(I).作者简介:赵娜,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2008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