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 MB
- 2021-02-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2
平台钢结构设计
2.1
平台钢结构布置
2.2
平台铺板设计
2.3
平台梁设计
2.4
平台柱和柱间支撑设计
本节内容
2
2.1
平台钢结构布置
平台钢结构组成
ⅰ
)构成:板、次梁、主梁、柱、支撑;
ⅱ
)传力路线:
竖向荷载 板 次梁 主梁 柱
水平荷载 板 次梁 主梁
基础
ⅲ
)受力特点:
a)
竖向荷载为主要荷载;
b)
板有单向和双向之分,钢板常以变形控制;
c)
梁分次梁、主梁,可连续或单跨;
d)
柱两端常用铰接,为轴压杆。
3
工作平台梁格布置示例
4
梁格形式
5
梁系布置时考虑的因素
钢梁的间距
要与上覆楼板类型相协调,尽量取楼板经济跨度以内;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取
2
~
3m
)
主梁
应与竖向抗侧力构件直接相连;
(充分发挥整体空间作用)
竖向构件
纵横两个方向均应有主梁与之相连,以保证两个方向的长细比不致相差悬殊;
6
平台铺板的作用
直接承受竖向荷载的作用,并将其传递给竖向构件;
起横隔作用。
满足建筑设计要求
较小自重
便于施工
有足够的整体刚度
一般性的原则
平台铺板选择原则
2.2
平台铺板设计
7
平台铺板构造
a)
花纹钢板焊接连接
b)
轻型预制钢铺板螺栓连接
8
(b)
通常的布置方案
(a)
不设次梁时的布置方案
保证楼板和钢梁之间可靠地传递水平剪力
c)
压型钢板钢砼复合板抗剪销连接
9
抗剪栓钉的布置
抗剪栓钉的布置
抗剪栓钉
10
压型钢板与抗剪栓钉的连接
压型钢板与抗剪栓钉的连接
11
12
2.3
平台梁设计
本节内容
:
(1)
型钢梁的设计
(2)
组合梁的设计
(3)
梁的拼接、连接和支座
本章重点
:
梁的局部稳定和腹板加劲肋设计,型钢梁和
组合梁的设计。
本章难点:
如何进行梁的腹板加劲肋设计
13
梁的截面形式
14
1
、梁的抗弯强度
梁的强度和刚度
b.
弹性阶段
c.
弹塑性阶段
d.
塑性阶段
梁受弯时各阶段正应力的分布情况
15
1
、梁的抗弯强度
在
M
x
作用下
在
M
x
和
M
y
作用下
M
x
、
M
y
---
绕
x
轴和
y
轴的弯矩
W
nx
、
W
ny
---
对
x
轴和
y
轴的净截面模量
γ
x
、
γ
y
---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
工字截面
γ
x
=1.05,
γ
y
=1.2
动力荷载作用
γ
x
=
γ
y
=1.0
时,工字截面
γ
x
=
1.0
当
16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γ
x
、
γ
y
值
17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γ
x
、
γ
y
值 续表
18
2
、 梁的抗剪强度
I
—
毛截面惯性矩;
S
—
中和轴以上毛截面
对中和轴的面积矩;
t
w
—
腹板厚度;
f
v
—
钢材的抗剪强度
设计值。
V
—
计算截面沿腹板平面
作用的剪力;
max
b
τ
t
w
max
τ
h
t
bh
V
=1.5
max
τ
h
o
腹板剪应力
19
3
、梁的局部承压强度
l
z
–
腹板的假定压力分布长度
F
–
集中荷载
(
动荷考虑动力系数
)
;
ψ
–
系数
,
重级工作制吊车轮压
1.35,
其他
1.0
;
A
–
支承长度 吊车轮压取
50mm
梁中部
l
z
=
a
+5
h
y
+2
h
R
梁 端
l
z
=
a
+2.5
h
y
+
a
1
h
R
–
轨道高度
h
y
–
自梁顶面至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距离
梁的局部受压
20
局部压应力
(a)
梁 端
l
z
=
a
+2.5
h
y
+
a
1
21
梁中部
l
z
=
a
+5
h
y
+2
h
R
局部压应力
(c)
(b)
22
4
、梁在复杂应力作用下的强度计算
组合梁腹板计算高度边缘处
,
可能同时受较大的正应力、剪应力和局部压应力
σ
、
σ
c
、
τ
—
腹板根部同一点处同时产生的应力,
σ
、
σ
c
拉为正,压为负
β
1
:
σ
、
σ
c
同号取
1.1
,
异号取
1.2
t
1
b
复杂应力
23
梁的刚度
V
≤
[
v
]
V
--
由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最大挠度
[
v
]
--
梁的容许挠度
或
对等截面简支梁:
l
–
梁的跨度
I
x
---
毛截面惯性矩
E
---
钢材弹性模量
24
当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梁的整体稳定可得到保证:
1
、有刚性铺板密铺在梁的受压翼缘上并与其牢固连接,
能阻止梁受压翼缘的侧向位移时。
2
、工字形截面简支梁受压翼缘的自由长度与其宽度之比
l
1
/
b
1
不超过表
5.2
所规定的数值时;
3
、箱形截面简支梁,其截面尺寸满足
h
/
b
0
≤6
,
且
l
1
/
b
0
≤95(235/
f
y
)
时(箱形截面的此条件
很容易满足)。
工字形截面简支梁不需计算整体稳定性的最大
l
1
/
b
1
值
跨中无侧向支承,荷载作用在
跨中有侧向支承,不论荷载作用于何处
上 翼 缘
下 翼 缘
箱形截面
25
梁的整体稳定计算方法
M
x
—
绕强轴作用的最大弯矩;
W
x
—
毛截面模量;
φ
b
—
梁的整体稳定系数。
当不满足前述不必计算整体稳定条件时,应对当梁的整体稳定进行计算:
26
型钢梁一般可不验算剪应力;局部稳定不需验算;双轴对称截面梁,稳定满足强度可不验算。
f
M
W
b
x
j
max
£
Þ
f
W
M
x
b
j
max
£
f
M
W
x
nx
g
max
£
Þ
f
W
M
nx
x
g
max
£
整体稳定
:
抗弯强度:
3
选择型钢号
,
查几何特征值
,
进行必要的验算。
1
计算
M
、
V
,确定钢材种类(
f
)
2
计算
W
nx
或
W
x
2.3.1
型钢梁的设计
单向弯曲的梁
27
28
1
、截面高度
h
(
1
)建筑高度:确定梁的最大高度
(
2
)刚度条件:决定梁的最小高度
hw
h
t
t
t
w
组合梁的设计
截面选择
组合梁截面
(
3
)经济条件:决定经济高度
取
50mm
倍数
29
2.
腹板厚度
满足抗剪强度要求
则
(由此算出的 很小,很薄,实际必须考虑局稳)
一般用经验公式估算
取
2mm
的倍数
hw
h
t
t
tw
b
f
30
先假定宽度
:
则厚度
t
:
应满足局稳要求,宽度取
10mm
的
倍数,厚度取
2mm
的倍数
3.
翼缘尺寸的确定
由
求得需要
Af
1
、强度
(
包括抗弯、抗剪、局部承压强度
)
2
、刚度
(
验算全部标准荷载和仅有可变荷载标准值作用
)
3
、整体稳定
4
、局部稳定
截面验算
hw
h
t
t
tw
b
f
组合梁截面
31
梁宽改变
改变翼缘宽度,较窄翼缘宽度
b
′
应满足弯矩
M
1
下的强度要求,还应验算该截面的腹板与翼缘交接处的折算应力。
对于均布荷载下的简支梁,最优截面改变处离支座
1/6
跨度。
组合梁截面沿长度的改变
梁翼缘宽度的改变
32
梁翼缘宽度的改变
(c)
33
34
多层翼缘板的梁
可切断外层板。
梁高改变时
可使上翼缘保持一平面,支座处的高度应满抗剪强度的要求,但不宜小于跨中高度的
1/2
。
翼缘板的切断
变高度梁
35
S
1
---
翼缘对中和轴的惯性矩
沿梁单位长度的水平剪力:
焊接组合梁翼缘焊缝的计算
翼缘焊缝的水平剪力
36
37
当采用塑性设计时
局部稳定条件
:
当采用弹性设计时
箱型梁翼缘板
b
b
t
t
梁受压翼缘板局稳计算采用强度准则,即保证受压翼缘的局部失稳临界应力不低于钢材的屈服强度。
梁截面
梁的局部稳定和腹板加劲肋设计
38
横向加劲肋
:防止由
剪应力
和
局部压应力
引起的腹板失稳;
纵向加劲肋
:防止由
弯曲压应力
引起的腹板失稳,通常布
置在受压区;
短 加 劲 肋
: 防止
局部压应力
引起的失稳,布置在受压区。
同时设有横向和纵向加劲肋时,
断纵不断横
。
提高梁腹板局部稳定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
加大腹板厚度
—
不经济
② 设置加劲肋
—
经济有效
◆
腹板加劲肋的类型
39
腹板设加劲肋满足局部稳定要求
梁腹板加劲肋
40
◆
腹板加劲肋的设置原则
(1)
可不设
,
有局部压应力
按构造设置横肋
y
f
t
w
当
h
o
235
80
/
>
(2)
按计算设置横肋
y
f
t
w
当
h
o
235
170
/
>
(3)
设置横肋
,
在弯矩较大区段设置纵肋
,
局部压应力很大的梁
,
在受压区设置短加劲肋
(4)
支座及上翼缘有较大集中荷载处设支承加劲肋
y
f
t
w
当
h
o
235
80
/
£
41
1
、仅用横向加劲肋 加强的腹板
同时受正应力、剪应力和边缘压应力作用。
稳定条件:
σ
σ
τ
1
£
+
c,cr
σ
σ
(
)
cr
2
cr
τ
c
+
(
)
2
σ—
腹板边缘的弯曲压应力
,
由区格内的平均弯矩计算;
σ—
腹板边缘的局部压应力
,σ
c
=
F
/(
l
z
t
w
)
c
σ
cr
τ—
腹板平均剪应力
,τ=
V
/(
h
w
t
w
)
;
—
临界应力
。
σ
c,cr
τ
cr
◆
腹板局部稳定计算
设置横向加劲肋
应力形式
42
腹板受压区高度
—
其他情况时:
全约束时:
当受压翼缘
扭转
受到完
c
h
y
w
c
b
f
t
h
235
153
2
=
l
y
w
c
b
f
t
h
235
177
2
=
l
(
)
[
]
=
时,
当
=
时,
当
=
时,
当
作为参数:
=
的表达式,以
①
b
cr
b
b
cr
b
cr
b
cr
y
b
cr
f
f
f
/
1
.
1
25
.
1
85
.
0
75
.
0
1
25
.
1
85
.
0
85
.
0
2
>
-
-
£
<
£
l
s
l
l
s
l
s
l
s
l
s
f
应力形式
43
(
)
235
4
34
.
5
41
0
.
1
2
0
0
0
y
w
s
f
a
h
t
h
h
a
+
=
>
l
时:
当
(
)
235
34
.
5
4
41
0
.
1
2
0
0
0
y
w
s
f
a
h
t
h
h
a
+
=
£
l
时:
当
(
)
[
]
/
1
.
1
2
.
1
8
.
0
59
.
0
1
2
.
1
8
.
0
8
.
0
2
s
v
cr
s
v
s
cr
s
v
cr
s
cr
vy
s
cr
f
f
f
f
>
-
-
£
<
£
l
t
l
l
t
l
t
l
t
l
t
=
时,
当
=
时,
当
=
时,
当
作为参数:
=
的表达式
,
以
②
应力形式
44
235
/
5
9
.
18
28
2
5
.
1
0
0
0
y
w
c
f
h
a
t
h
h
a
-
=
£
<
l
时:
当
(
)
235
/
83
.
1
4
.
13
9
.
10
28
5
.
1
5
.
0
3
0
0
0
y
w
c
f
h
a
t
h
h
a
-
+
=
£
£
l
时:
当
应力形式
(
)
[
]
/
1
.
1
2
.
1
9
.
0
79
.
0
1
2
.
1
9
.
0
9
.
0
2
,
,
,
,
,
c
cr
c
c
c
cr
c
c
cr
c
cr
c
y
c
cr
c
f
f
f
f
>
-
-
£
<
£
l
s
l
l
s
l
s
l
s
l
s
=
时,
当
=
时,
当
=
时,
当
作为参数:
=
的表达式,以
③
c
45
2
、同时用横向和纵向加劲肋加强的腹板
(1)
I
区格,高为
h
1
:
σ
σ
σ
τ
1
£
+
c,cr
1
σ
(
)
cr
1
2
cr
1
τ
c
+
(
)
2
I
Ⅱ
h
1
h
2
设置横向和纵向加劲肋
应力形式
46
腹板区格
I
的高度
—
其他情况时:
全约束时:
当受压翼缘
扭转
受到完
1
h
y
w
1
b1
f
t
h
235
64
=
l
y
w
1
b1
f
t
h
235
75
=
l
应力形式
(
)
[
]
=
时,
当
=
时,
当
=
时,
当
作为参数:
=
的表达式,以
①
b1
cr1
b1
b1
cr1
b1
cr1
b1
cr1
y
b1
cr1
f
f
f
/
1
.
1
25
.
1
85
.
0
75
.
0
1
25
.
1
85
.
0
85
.
0
2
>
-
-
£
<
£
l
s
l
l
s
l
s
l
s
l
s
f
47
(
)
235
4
34
.
5
41
0
.
1
2
1
1
1
y
w
s1
f
a
h
t
h
h
a
+
=
>
l
时:
当
(
)
235
34
.
5
4
41
0
.
1
2
1
1
1
y
w
s1
f
a
h
t
h
h
a
+
=
£
l
时:
当
应力形式
(
)
[
]
/
1
.
1
2
.
1
8
.
0
59
.
0
1
2
.
1
8
.
0
8
.
0
2
s1
v
cr1
s1
v
s1
cr1
s1
v
cr1
s1
cr1
vy
s1
cr1
f
f
f
f
>
-
-
£
<
£
l
t
l
l
t
l
t
l
t
l
t
=
时,
当
=
时,
当
=
时,
当
作为参数:
=
的表达式
,
以
②
48
腹板区格
I
的高度
—
其他情况时:
全约束时:
当受压翼缘
扭转
受到完
1
h
y
w
1
c1
f
t
h
235
40
=
l
y
w
1
c1
f
t
h
235
56
=
l
应力形式
(
)
[
]
/
1
.
1
25
.
1
85
.
0
75
.
0
1
25
.
1
0.85
0.85
2
,
,
,
,
c1
cr1
c
c1
c1
c,cr1
c1
c,cr1
cr1
c
y
c1
cr1
c
f
f
f
f
>
-
-
£
<
£
l
s
l
l
s
l
s
l
s
l
s
=
时,
当
=
时,
当
=
时,
当
作为参数:
=
的表达式,以
③
c1
49
σ
—
纵向加劲肋边缘的弯曲压应力;
σ
—
纵向加劲肋边缘的局部压应力,
σ
=
0.3
σ
;
c
2
τ
—
腹板平均剪应力;
I
Ⅱ
h
1
h
2
(2)
II
区格,高为
h
2
:
σ
σ
τ
1
£
+
c,cr2
σ
σ
(
)
cr
2
2
cr
τ
c2
+
(
)
2
2
2
c
c
2
设置横向和纵向加劲肋
应力形式
50
腹板区格
II
的高度
—
2
h
y
w
2
b2
f
t
h
235
194
=
l
应力形式
(
)
[
]
/
1
.
1
25
.
1
85
.
0
75
.
0
1
25
.
1
0.85
0.85
2
b2
cr2
b2
b2
cr2
b2
cr2
cr2
y
b2
cr2
f
f
f
f
>
-
-
£
<
£
l
s
l
l
s
l
s
l
s
l
s
=
时,
当
=
时,
当
=
时,
当
作为参数:
=
的表达式,以
①
b2
51
(
)
235
4
34
.
5
41
0
.
1
2
2
2
2
y
w
s2
f
a
h
t
h
h
a
+
=
>
l
时:
当
(
)
235
34
.
5
4
41
0
.
1
2
2
2
2
y
w
s2
f
a
h
t
h
h
a
+
=
£
l
时:
当
应力形式
(
)
[
]
/
1
.
1
2
.
1
8
.
0
59
.
0
1
2
.
1
8
.
0
8
.
0
2
s2
v
cr2
s2
v
s2
cr2
s1
v
cr2
s2
cr2
vy
s2
cr2
f
f
f
f
>
-
-
£
<
£
l
t
l
l
t
l
t
l
t
l
t
=
时,
当
=
时,
当
=
时,
当
作为参数:
=
的表达式
,
以
②
52
235
/
5
9
.
18
28
2
5
.
1
2
0
2
y
w
c2
f
h
a
t
h
h
a
-
=
£
<
l
时:
当
(
)
235
/
83
.
1
4
.
13
9
.
10
28
5
.
1
5
.
0
3
2
2
2
y
w
c2
f
h
a
t
h
h
a
-
+
=
£
£
l
时:
当
应力形式
(
)
[
]
/
1
.
1
2
.
1
0.9
79
.
0
1
2
.
1
9
.
0
9
.
0
2
,
,
,
,
,
c
cr2
c
c2
c
cr2
c
c2
cr2
c
cr2
c
y
c2
cr2
c
f
f
f
f
>
-
-
£
<
£
l
s
l
l
s
l
s
l
s
l
s
=
时,
当
=
时,
当
=
时,
当
作为参数:
=
的表达式,以
③
c2
53
(
3
)在受压翼缘与纵向加劲肋之间设有短加劲肋的区格
σ
—
腹板边缘的弯曲压应力
,
由区格内的平均弯矩
计算;
σ
—
腹板边缘的局部压应力
,
σ
c
=F/(
l
z
t
w
)
c
τ
—
腹板平均剪应力
,
τ
=
V
/(
h
w
t
w
)
;
区格
Ⅰ
肋之间设有短加劲肋的
在受压翼缘与纵向加劲
)
1
σ
σ
τ
1
£
+
c,cr
σ
σ
(
)
cr
2
cr
τ
c
+
(
)
2
设置横向、纵向加劲肋以及短加劲肋
54
腹板区格
I
的高度
—
其他情况时:
全约束时:
当受压翼缘
扭转
受到完
1
h
y
w
1
b1
f
t
h
235
64
=
l
y
w
1
b1
f
t
h
235
75
=
l
设置横向、纵向加劲肋以及短加劲肋
(
)
[
]
=
时,
当
=
时,
当
=
时,
当
作为参数:
=
的表达式,以
①
b1
cr1
b1
b1
cr1
b1
cr1
b1
cr1
y
b1
cr1
f
f
f
/
1
.
1
25
.
1
85
.
0
75
.
0
1
25
.
1
85
.
0
85
.
0
2
>
-
-
£
<
£
l
s
l
l
s
l
s
l
s
l
s
f
55
(
)
235
4
34
.
5
41
0
.
1
2
1
1
1
y
w
s1
f
a
h
t
h
h
a
+
=
>
l
时:
当
(
)
235
34
.
5
4
41
0
.
1
2
1
1
1
y
w
s1
f
a
h
t
h
h
a
+
=
£
l
时:
当
设置横向、纵向加劲肋以及短加劲肋
(
)
[
]
/
1
.
1
2
.
1
8
.
0
59
.
0
1
2
.
1
8
.
0
8
.
0
2
s1
v
cr1
s1
v
s1
cr1
s1
v
cr1
s1
cr1
vy
s1
cr1
f
f
f
f
>
-
-
£
<
£
l
t
l
l
t
l
t
l
t
l
t
=
时,
当
=
时,
当
=
时,
当
作为参数:
=
的表达式
,
以
②
56
235
/
5
.
0
4
.
0
73
235
/
5
.
0
4
.
0
87
2
.
1
235
73
235
87
2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y
w
c
y
w
c
y
w
c
y
w
c
f
h
a
t
a
f
h
a
t
a
h
a
f
t
a
f
t
a
h
a
+
=
+
=
£
=
=
£
l
l
l
l
其他情况时,
全约束时,
当受压翼缘扭转受到完
的区格:
对
其他情况时,
全约束时,
当受压翼缘扭转受到完
的区格:
对
(
)
[
]
/
1
.
1
25
.
1
85
.
0
75
.
0
1
25
.
1
0.85
0.85
2
,
,
,
,
c1
cr1
c
c1
c1
c,cr1
c1
c,cr1
cr1
c
y
c1
cr1
c
f
f
f
f
>
-
-
£
<
£
l
s
l
l
s
l
s
l
s
l
s
=
时,
当
=
时,
当
=
时,
当
作为参数:
=
的表达式,以
③
c1
57
计算时,先布置加劲肋,再计算各区格的平均作用应力和相应的临界应力,使其满足稳定条件。
Ⅱ
项中加劲肋布置的区格
计算同第
肋之间的区格
Ⅱ
在受拉翼缘与纵向加劲
)
)
2
(
2
设置横向、纵向加劲肋以及短加劲肋
58
加劲肋构造和截面尺寸
(
1
)双侧配置的横肋
b
s
h
0
≧
/30
+40
t
s
≧
b
s
/15
(
2
)横向加劲肋间距
h
0
0.5
h
0
≦
a
≦
2
(
3
)腹板同时设横肋和纵肋,相交处切断纵肋
,
横肋连续
h
0
z
b
s
t
s
z
(单侧增加
20%
)
y
加劲肋构造
59
(
4
)加劲肋的刚度
横向
:
纵向
:
h
0
z
b
s
t
s
z
0
85
.
0
h
a
≤
0
85
.
0
h
a
>
y
y
y
加劲肋构造
60
(
6
)横向加劲肋切角
(
7
)直接受动荷的梁
,
中间
横肋下端不应与受拉翼缘焊接
,
下面留 有
50-100mm
缝隙。
b
s
/3(
≤
40)
b
s
/2
(
≤
60)
z
50-100
z
(
5
)大型梁,可采用以肢尖焊于腹板的角钢加劲肋,
其截面惯性矩不得小于相应钢板加劲肋的惯性矩。
加劲肋构造
61
支承加劲肋的计算
1.
腹板平面外的稳定性
(
绕
z
轴
):
按轴心压杆计算
截面面积:加劲肋面积
+2
c
y
f
c
=15
t
w
235
计算长度:
h
0
F--
集中荷载或支座反力
φ
—
稳定系数 由
λ=
h
0
/i
z
按
b
类查表
i
z
—
绕
z
轴的回转半径
z
f
A
F
£
j
z
c
c
c
c
t
s
F
F
z
支承加劲肋
62
2.
端面承压强度
A
ce
—
端面承压面积
z
t
≤
2
t
t
s
F
F
A
ce
A
ce
f
ce
—
钢材端面承压强度设计值
3.
支承加劲肋与腹板的连接焊缝
w
f
w
f
f
f
l
h
F
£
å
=
7
.
0
t
支承加劲肋
63
是否满足要求。
承加劲肋。试验算该梁
在次梁连接处设置有支
手工焊。
钢,焊条为
,钢材为
设计值
,
标准值为
梁传来的集中荷载,
承受由次
面简支梁,
工作平台的主梁为等截
[
例
1]
43
系列
,
235
256
201
E
Q
kN
kN
[
解
] ①
计算截面特性
例
1
图
例
1
图梁截面
64
②
内力计算
③
强度验算
都不需验算。
局部压应力和折算应力
例
1
图
65
④
整体稳定验算
不需验算整体稳定
。
⑤
刚度验算
刚度满足要求
。
例
1
图
例
1
图梁截面
66
⑥
腹板局部稳定计算
肋
应按计算配置横向加劲
mm
1500
为
则取横向加劲肋的间距
肋,
的腹板上配置支承加劲
首先应在有集中荷载处
例
1
图
例
1
图
67
例
1
图
68
例
1
图
69
例
1
图
70
⑥
支承加劲肋
1)
次梁支承加劲肋
定:
▲
验算在腹板平面外的稳
切角
30×50
例
1
图
71
焊缝:
▲
计算加劲肋与腹板的角
例
1
图
▲
验算端面承压强度:
72
例
1
图
:
2)
支座加劲肋的截面验算:
73
例
1
图
74
75
1.
型钢梁的拼接
梁的拼接
梁的拼接、连接和支座
型钢梁的拼接
76
77
2.
焊接组合梁的拼接
组合梁的工厂拼接
采用高强度螺栓的工地拼接
78
组合梁的工地拼接
79
80
81
次梁与主梁的连接
次梁与主梁的叠接
82
次梁与主梁的平接
83
主梁和次梁的连接宜采用简支连接;
(其传递荷载为次梁的梁端剪力,并考虑连接的偏心引起的附加弯矩,可不考虑主梁扭转)
必要时也可采用刚性连接 。
主次梁连接(一)
简支连接
84
实例
主梁与次梁的铰接连接
85
主次梁连(二)
刚性连接
86
梁的支座
梁的支座
87
88
5m
5m
5m
主梁
次梁
[
解
]
[
例
1]
平台梁格布置如图
5.15
所示,次梁支于主梁上面,平台板未与次梁翼缘牢固连接。次梁承受板和面层自重标准值为
3.1kN/mm
2
(
有包括次梁自重
)
,活荷载标准值为
12kN/mm
2
(
静力荷载
).
次梁采用轧制工字钢
I36a,
钢材为
Q235B.
要求
:
验算次梁整体稳定
,
如不满足
,
另选次梁截面
.
图
5.15
例
5.1
图
89
,验算强度和稳定。
应重新计算荷载和内力
=
,
质量为
,
选
所需截面抵抗矩为:
,则
,查得
设选工字钢范围
,需另选截面:
次梁的整体稳定不满足
m
kN
m
kN
m
kg
cm
W
a
I
cm
f
M
W
I
I
x
b
x
x
b
b
/
6
.
0
/
8
.
0
/
4
.
80
1433
45
1246
215
68
.
0
10
25
.
182
68
.
0
6
.
0
73
.
0
63
~
45
3
3
6
'
'
>
=
=
×
×
=
=
=
>
=
j
j
j
90
5m
5m
5m
(1)
平台板与次梁翼缘牢固连接
[
解
]
设次梁自重为
:
0.5kN/m
主梁
次梁
1)
内力
(2)
平台板未与次梁翼缘牢固连接
2.5m
2.5m
2.5m
2.5m
情况
1
(
)
m
kN
q
/
34.35
2.5
9
3
.
1
1.5
2
.
1
5
.
0
2
.
1
=
+
+
×
=
×
×
×
2
2
3
.
107
5
34.35
8
1
8
1
m
kN
ql
M
x
.
=
=
=
×
×
(
)
m
kN
q
/
26.75
2.5
9
1.5
5
.
0
=
+
+
=
×
k
设计此次梁
要求:
钢材
次梁采用
。
静力荷载)
准值为
活荷载标
(不包括自重
),
荷载标准值为
:
恒荷栽
平台梁梁格布置如图,
[
例
5.3]
235
。
(
/
9
/
1.5
2
2
Q
m
kN
m
kN
图
5.28
例
5.3
图
91
3)
验算
重力为
选
m
kN
cm
W
HN300×150×6.5×9
x
/
0.37
490
3
=
cm
f
M
W
x
x
x
475
215
05
.
1
10
3
.
107
3
6
=
×
×
=
=
γ
2)
选择截面
cm
I
x
7350
4
=
250
300
10
7350
10
06
.
2
384
10
5
26.8
5
384
5
4
5
9
3
3
[
v
T
]
1
[
v
Q
]
EI
x
q
v
T
=
<
=
<
×
=
=
k
l
×
×
×
×
×
×
1
348
1
=
l
l
l
92
验算刚度和稳定
重力为
,查得
参考工字钢范围
m
kN
cm
W
I
I
x
b
/
5
.
0
782
6
.
0
73
.
0
63
~
45
3
=
>
=
cm
f
M
W
b
x
x
734
215
68
.
0
10
3
.
107
3
6
'
=
×
×
=
=
j
j
情况
2
、选择截面
cm
i
y
3.93
4
=
选
HN350×175×7×11
cm
A
63.66
2
=
93
h
l
1
t
1
ξ
1
0.898
350
175
11
5000
=
×
×
=
=
b
β
b
=0.807
83
.
0
0.83
282
.
0
07
.
1
282
.
0
07
.
1
'
=
-
=
-
=
b
b
j
j
94
刚度验算
2
2
3
6
'
/
215
/
8
.
207
10
1433
68
.
0
10
5
.
202
mm
N
f
mm
N
W
M
x
b
x
=
<
=
×
×
×
=
j
整体稳定
400
500
5.59
10
32241
10
06
.
2
384
10
5
45.6
5
384
5
4
5
12
4
4
[
v
T
]
l
[
v
Q
]
mm
EI
x
q
v
=
<
=
<
=
×
=
=
k
l
×
×
×
×
×
×
l
894
l
=
95
96
f
M
W
x
nx
g
max
£
Þ
f
W
M
nx
x
g
max
£
抗弯强度:
3
选择型钢号
,
查几何特征值
,
进行必要的验算。
1
计算
M
(设计值)
2
计算
W
nx
或
W
x
型钢梁的设计
2
、验算梁的强度
1
、
重新计算
考虑梁的自重后的
M
、
V
3
、验算梁的挠度
(标准值)
97
f
M
W
x
nx
g
max
£
Þ
f
W
M
nx
x
g
max
£
抗弯强度:
3
选择截面尺寸、验算局部稳定
1
计算
M
、
V
(设计值)
2
计算
W
nx
或
W
x
组合截面梁的设计
2
、验算梁的局部稳定
1
、腹板高度、腹板厚度、翼缘宽度、翼缘厚度
98
1
、截面高度
h
(
1
)建筑高度:确定梁的最大高度
(
2
)刚度条件:决定梁的最小高度
hw
h
t
t
t
w
组合梁的设计
截面选择
组合梁截面
(
3
)经济条件:决定经济高度
取
50mm
倍数
99
2.
腹板厚度
满足抗剪强度要求
则
(由此算出的 很小,很薄,实际必须考虑局稳)
一般用经验公式估算
取
2mm
的倍数
hw
h
t
t
tw
b
f
100
先假定宽度
:
则厚度
t
:
应满足局稳要求,宽度取
10mm
的
倍数,厚度取
2mm
的倍数
3.
翼缘尺寸的确定
由
求得需要
Af
1
、强度
(
包括抗弯、抗剪、局部承压强度
)
2
、刚度
(
验算全部标准荷载和仅有可变荷载标准值作用
)
3
、整体稳定
4
、局部稳定
截面验算
hw
h
t
t
tw
b
f
组合梁截面
101
4
计算几何特征值
,
进行必要的验算。
组合截面梁的设计
3
、验算梁的强度
2
、
重新计算
考虑梁的自重后的
M
、
V
5
、验算梁的挠度
(标准值)
1
、计算所设计截面的几何特征值
4
、验算梁的整体稳定性
6
、翼缘、腹板连接焊缝及加劲肋设计
102
S
1
---
翼缘对中和轴的惯性矩
沿梁单位长度的水平剪力:
焊接组合梁翼缘焊缝的计算
翼缘焊缝的水平剪力
103
◆
腹板加劲肋的设置原则
(1)
可不设
,
有局部压应力
按构造设置横肋
y
f
t
w
当
h
o
235
80
/
>
(2)
按计算设置横肋
y
f
t
w
当
h
o
235
170
/
>
(3)
设置横肋
,
在弯矩较大区段设置纵肋
,
局部压应力很大的梁
,
在受压区设置短加劲肋
(4)
支座及上翼缘有较大集中荷载处设支承加劲肋
y
f
t
w
当
h
o
235
80
/
£
104
1
、仅用横向加劲肋 加强的腹板
同时受正应力、剪应力和边缘压应力作用。
稳定条件:
σ
σ
τ
1
£
+
c,cr
σ
σ
(
)
cr
2
cr
τ
c
+
(
)
2
σ—
腹板边缘的弯曲压应力
,
由区格内的平均弯矩计算;
σ—
腹板边缘的局部压应力
,σ
c
=
F
/(
l
z
t
w
)
c
σ
cr
τ—
腹板平均剪应力
,τ=
V
/(
h
w
t
w
)
;
—
临界应力
。
σ
c,cr
τ
cr
◆
腹板局部稳定计算
设置横向加劲肋
应力形式
105
腹板受压区高度
—
其他情况时:
全约束时:
当受压翼缘
扭转
受到完
c
h
y
w
c
b
f
t
h
235
153
2
=
l
y
w
c
b
f
t
h
235
177
2
=
l
(
)
[
]
=
时,
当
=
时,
当
=
时,
当
作为参数:
=
的表达式,以
①
b
cr
b
b
cr
b
cr
b
cr
y
b
cr
f
f
f
/
1
.
1
25
.
1
85
.
0
75
.
0
1
25
.
1
85
.
0
85
.
0
2
>
-
-
£
<
£
l
s
l
l
s
l
s
l
s
l
s
f
应力形式
106
(
)
235
4
34
.
5
41
0
.
1
2
0
0
0
y
w
s
f
a
h
t
h
h
a
+
=
>
l
时:
当
(
)
235
34
.
5
4
41
0
.
1
2
0
0
0
y
w
s
f
a
h
t
h
h
a
+
=
£
l
时:
当
(
)
[
]
/
1
.
1
2
.
1
8
.
0
59
.
0
1
2
.
1
8
.
0
8
.
0
2
s
v
cr
s
v
s
cr
s
v
cr
s
cr
vy
s
cr
f
f
f
f
>
-
-
£
<
£
l
t
l
l
t
l
t
l
t
l
t
=
时,
当
=
时,
当
=
时,
当
作为参数:
=
的表达式
,
以
②
应力形式
107
235
/
5
9
.
18
28
2
5
.
1
0
0
0
y
w
c
f
h
a
t
h
h
a
-
=
£
<
l
时:
当
(
)
235
/
83
.
1
4
.
13
9
.
10
28
5
.
1
5
.
0
3
0
0
0
y
w
c
f
h
a
t
h
h
a
-
+
=
£
£
l
时:
当
应力形式
(
)
[
]
/
1
.
1
2
.
1
9
.
0
79
.
0
1
2
.
1
9
.
0
9
.
0
2
,
,
,
,
,
c
cr
c
c
c
cr
c
c
cr
c
cr
c
y
c
cr
c
f
f
f
f
>
-
-
£
<
£
l
s
l
l
s
l
s
l
s
l
s
=
时,
当
=
时,
当
=
时,
当
作为参数:
=
的表达式,以
③
c
108
加劲肋构造和截面尺寸
(
1
)双侧配置的横肋
b
s
h
0
≧
/30
+40
t
s
≧
b
s
/15
(
2
)横向加劲肋间距
h
0
0.5
h
0
≦
a
≦
2
(
3
)腹板同时设横肋和纵肋,相交处切断纵肋
,
横肋连续
h
0
z
b
s
t
s
z
(单侧增加
20%
)
y
加劲肋构造
109
支承加劲肋的计算
1.
腹板平面外的稳定性
(
绕
z
轴
):
按轴心压杆计算
截面面积:加劲肋面积
+2
c
y
f
c
=15
t
w
235
计算长度:
h
0
F--
集中荷载或支座反力
φ
—
稳定系数 由
λ=
h
0
/i
z
按
b
类查表
i
z
—
绕
z
轴的回转半径
z
f
A
F
£
j
z
c
c
c
c
t
s
F
F
z
支承加劲肋
110
2.
端面承压强度
A
ce
—
端面承压面积
z
t
≤
2
t
t
s
F
F
A
ce
A
ce
f
ce
—
钢材端面承压强度设计值
3.
支承加劲肋与腹板的连接焊缝
w
f
w
f
f
f
l
h
F
£
å
=
7
.
0
t
支承加劲肋